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学作业修订版

景观生态学作业修订版

景观生态学作业修订版
景观生态学作业修订版

景观生态学作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窗体顶端

1、简述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生态过程的关系。

参考答案: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

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也是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2、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

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

3、简述景观异质性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异质的立地或生境条件。

生态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植被内源演替。干

扰:自然干扰、人类活动。

4、解释景观对比度的涵义。

参考答案:

景观对比度是指邻近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个测度指

标。如果相邻景观要素间差异甚大,过渡带窄而清晰,就可以认为是高对比度的景

观,反之,则为低对比度景观。

5、简述景观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和的涵义。

参考答案:景观多样性主要描述斑块性质的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则是斑块空间镶嵌

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景观空间格局复杂性,对景观中的各种过程产生一定

影响。

6、试述景观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答案:

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之分。农业景观、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都是不同程

度的文化景观。

文化影响景观,人们根据自己对环境的感知、认识、美学准则、信念等文化背

景来建造各种景观。例如,各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充分反映出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

景观反映文化。如陕北的窑洞、福建土楼、广西竹楼等,这些伴随着农耕文化

的发展而展现的村寨和住宅,反映着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态内涵。

景观也影响着文化。如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特征与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密切相

关。

7、什么是文化景观。

参考答案:包括经营景观与人工景观,具有人类文明痕迹或文化影响

的景观。

8、根据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景观可分为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

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9、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景观是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区。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2)各生态系统间存在物质流动和相互影响。

(3)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4)景观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

(5)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10、简述河岸植被带的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

11、

土壤侵蚀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减少土壤侵蚀园林规划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土壤侵蚀量:降水强度;土壤可侵蚀性;坡长;坡度;植被盖度。

注意问题: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

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

12、简述景观边界与生态过渡带的涵义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

13、简述景观边界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异质性,生态敏感性、空间尺度的影响。

14、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

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15、简述内缘比的涵义及其生态学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

内缘比表示了内部生境与边缘生境的相对比率,也表示了边缘物种与内部物种所适应的相对空间大小,表明了斑块的边缘效应影响的相对范围。

16、简述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物种-面积关系上。

17、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或由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服务、功能、产品三个方面。

18、什么是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举例说明之。

参考答案:

残存斑块是由于它周围的土地受到广泛干扰而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如城郊所包围的小片林地、火烧后留下的小片林地。

如果斑块的产生是缘于环境的异质性,如森林中的沼泽、农田中的低洼湿地,那么它们属于环境资源斑块。

19、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20、简述景观空间格局的涵义及其度量指标。

参考答案: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总体格局特点可以通过景观多样性、连接性、分布式样、景观对比度等指标来反映。

21、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基质?

参考答案:

相对面积较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动态控制作用最大的景观要素。

22、

区分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规划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态规划一般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对某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综合规划,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条件,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23、什么是景观生态规划。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

24、为什么说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

参考答案:叠加分析实际上是将几个数据图层进行叠加,产生新的数据图层的操作过程,新的数据图层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图层所具有的属性。

25、景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人为干扰与自然干扰状况,植被与土壤因素。

26、区分结构性分类与功能性分类。

参考答案:

结构性分类:遥感影像、地形图等资料+野外调查—选取分类的主导要素和依据——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类型及其范围。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聚类分析,形成分类体系。

功能性分类:根据生态功能(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来划分、归并类群,同时考虑体现人的主导性和应用价值。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

27、简述景观破碎化的涵义及其主要过程或阶段。

参考答案: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

小块地。

破碎化过程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

28、试述景观的美学、地理学、生态学的涵义。

参考答案:

?美学:与风景、景致同义,从人们身心感受与景观外部形态上理解.

地理学: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

生态学:将景观视为由不同生态系统聚合而成的异质性地区或空间单元.

29、

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一点。

30、在设计城市郊区道路林带宽度时,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边缘效应

物种多样性随林带宽度的变化

31、简述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于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

景观规划可以讲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公园、自然风景区、城市和居住区的规划都属于景观规划的范畴。

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2、

简述因子叠加法和数学组合法在适宜性分析过程中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因子叠加法:先根据规划目的选择各因素(或因素分级),并以同样比例尺用不同颜色表示在图上,成为单因素图层(overlays)。然后把单因素图层用叠加技术进行叠加,就可得到各级综合图。由单因素图层叠加产生的各级综合图逐步揭示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景观单元类型。

数学组合法的特点是:把景观特性对不同的人类活动的各种适宜性等级改为数量值,并赋予因素不同的权重。重计算机在规划中的运用,着眼于整体系统化和局部自动化。

33、简述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含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或景观的美学价值人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34、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运算、显示和分析的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3个部分。

35、对于土壤侵蚀,在园林建设时可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

36、

试述农村景观建设中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以及沿河植被的生态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农村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农田化肥、农药,通过径流,向河流流动;河流水体污染。

沿河植被带的拦截吸收作用,对生态流的阻断或减缓。

37、

以河流沿岸植被带为例,谈谈你对生态过渡带(ecotone)特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河流沿岸植被带: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

性质或特征:不稳定,生态脆弱性,受洪水影响,受上部植被或土地利用性质影响;

功能: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廊道及生境作用,两栖动物或河流沿岸植物的迁移或栖息地;源、汇作用,拦截吸收上部物质流动,向河流输出。

38、

试述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参考答案: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

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39、

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提醒人们重视产生这些服务功能的自然资本存量;

(2)反映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一个背景值;

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4)为选择比较不同的园林规划方案或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40、

影响景观动态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

41、

简述网络-结点模型。

参考答案:

景观中许多廊道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结点。结点通常可起到中继点的作用,可对某些生态流起着控制作用,也可作为临时的贮存地。

网络中由廊道围绕的部分为网眼,廊道对网眼有各种影响作用,影响程度与网眼大小有关。

42、

名词解释:生态流。

参考答案:

生态流是景观中毗邻生态系统间动物、植物、生物量、水和矿质养分的流动或运动,它是景观功能的主要部分。

43、

分别解释景观边界、生态过渡带与生态交错带的涵义。

参考答案:

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生态过渡带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生态过渡带包含较大尺度上不同景观类型之间边界地带。

44、

对某一景观空间要素,如何判断其为斑块、廊道或基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程度。

45、简述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边缘效应、斑块内缘比上。

46、何谓内缘比?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内缘比是指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之比,它与斑块形状、斑块大小有关。

47、

区别廊道与生态廊道的不同。

参考答案: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如道路及道路林带、河流及河岸林带等。在廊道中,由水体、植被等生态性结构成分构成的廊道为生态廊道。

48、解释斑块、干扰斑块的涵义。

参考答案: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干扰斑块是由于在一个基质内发生局部干扰而形成的一种斑块类型。

49、以城市林地为例,谈谈你对景观多重价值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

城市林地景观多重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景观价值。

50、论述“景观”多学科的涵义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51、分别解释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的含义?

参考答案:自然景观:没有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影响的景观称为

自然景观。

经营景观:自然景观得到人为改变的景观。如果园,农田。

人工景观: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景观称为人工景观。

52、

简述景观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

参考答案:

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恢复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到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53、

简述景观破碎化的狭义上和广义上的含义。

参考答案:

狭义上:破碎化是将一个生境或土地类型分成小块生境或小块地。

广义上:破碎化包括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

54、从生态流的角度,指出景观中的关键点可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如大面积的自然植被),或者不寻常的地物;

变化较多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难以恢复的区域;

各种形式的流交汇的地方。

55、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56、

试述干扰对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化的影响作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自然干扰与人为活动干扰。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

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范围以及景观的恢复速率、景观的大小或空间范围等对景观异质性有重要影响作用。

景观破碎化把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和消失这5个过程全包括在内。分割和破碎化的生态效应既可以类似,也可以不同,这主要依赖于分割廊道是否是物种运动或所考虑的过程的障碍。缩小在景观转化中很普遍,它意味着研究对象(如斑块)规模的减小,如林地的一部分被用于耕种或建房屋,那么残余的林地就会缩小

57、简述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常呈正态分布的规律。

景观类型少,大均质斑块,小边缘生境条件下,物种多样性低;随着景观类型(生境)多样性和边缘物种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当景观类型、斑块数目与边缘生境达到最佳比例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后,随着景观类型、斑块数目增加,景观破碎化,斑块内部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

58、度量廊道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何涵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

连接度是廊道与廊道网络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也称网络连接度。

环度是指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环路存在程度。

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

间断是指连续分布的廊道出现的空隙或裂口。

59、以河岸带为例,试述生态过渡带的涵义、特点与生态功能。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河流沿岸植被带:水生生态系统到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

性质或特征:不稳定,生态脆弱性,受洪水影响,受上部植被或土地利用性质影响;

功能:过滤或屏障作用,:生态廊道及生境作用,两栖动物或河流沿岸植物的迁移或栖息地;源、汇作用,拦截吸收上部物质流动,向河流输出。

60、试述景观生态规划的工作步骤。

参考答案:

(1)确定规划目标

(2)景观生态调查

(3)景观生态分类、评价与分类图制作

(4)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6)功能区划分

(7)规划方案实施与评价

61、

该如何判断景观的稀有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不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罕见的自然现象;

代表地球演化主要阶段的突出事件或有意义的地貌或自然地理特征;

对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具有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自然生境。

某种景观被破坏后可能恢复的难度。恢复时间(年、世纪)愈长则愈为稀有。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一、耗散结构理论 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 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由于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故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 ?耗散结构:位于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2.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属于耗散结构系统,在于: 1).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2). 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 3).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二、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 等级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通常,等级是一个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而复杂性常具有等级形式。一个复杂系统由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又由各自的亚系统组成,往下类推直到最低层次。 所以,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制约性。 基于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可视为由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 解析:高等级层次上的生态过程(如全球植被变化)呈现大尺度、低频率和慢速;而低等级层次的生态过程(如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 不同等级层次间相互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制约作用在模型中可表达为常数,而低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其信息常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等级系统结构:分垂直和水平两种。前者指等级系统层次数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后者指同一层次上亚系统的数目、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层次和整体单元的边界称为界面。界面对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具过滤功能。界面是系统组成成分相互作用差异最大的地方。 三、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异质性——用来描述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空属性的动态变化。其中,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间维变化即为动态变化,而生态学的异质性通常是指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上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1. 景观异质性的意义 定义: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意义:决定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力和景观生物多样性。 2. 景观稳定性 景观是由异质的景观要素以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系统,景观要素间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和交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影响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制约着景观的整体功能。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可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 3.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整理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五章: 填空选择: 1、景观的阻抗:a穿越边界的频率b边界的不连续性c适宜性d每一个景观元素的总长度 3、网络的连通性:系统中所有结点被廊道连接的程度 4、源:某一斑块物种,随着种群数量增大,呈现“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 汇:景观中的生物流向适宜的生境 5、斑块功能:栖息地,源,汇;廊道功能:边缘物种的栖息地,源与汇,屏障(Barrier)或过滤效应。基质的功能:连通性,狭窄地带(狭管效应);网络的功能:结点的功能,廊道的交结地区,运动物体的源和江。 6、(选择题)孔隙率及斑块间的相互关系:a、高孔隙率对物体通过基质造成很大影响 b、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流的性质 7、斑块的形状与物种流的空间取向的关系影响流的速度 简答题: 1、景观的生产功能

答: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为生物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中包括:A、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 B、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双重特征,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出上。①正向物质生产功能:通过生产潜力(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来表征②负向物质生产: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农业生产,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C、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典型的人工景观,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 ①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绿色植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农副产品;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次级生产(城市中的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的再生产过程) ②非生物生产:1、物质生产:正向物质生产: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负向物质生产:城市景观的“三废”物质2、非物质生产(精神方面):

景观生态学 知识点梳理

斑块: 思考题: 1、什么是斑块?斑块的特征?斑块的起源有哪些?斑块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什么特点? 1)定义: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尺度性、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 2)特征:版块的大小,形状 3)起源:一场大火后的早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考察漆黑一片的景观。这是一个可怕的景象!但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景观上零星分布的许多种斑块,两处孤立的火已燃起。附近一处小斑块已化为灰烬,而且大火已向远处蔓延。经对其考察,发现几个虽有火焰跃过但依然保留有植被的斑块。我们返回未燃烧的地方时,要穿过一小片沼泽。这个斑块由于土壤过湿,具有完全不同的动植物。随后,来到一片开垦地,并眺望一块微风吹拂的谷物斑块。 在这次考察中,至少发现了几种起源基本不同的斑块类型。这些斑块的主要成因机制或起源包括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种植。若干年后,如果再观察这些斑块,其物种动态的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 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

和引进斑块。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 概念:由基质或者先前的斑块中局部性干扰造成的小面积斑块称为干扰斑块。 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 特点: 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图) 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 类型。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 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 概念:景观中由于大面积干扰所造成的、在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片断。 起源:基质受到大面积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的影响,在其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其片断,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相反。 特点: 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到干扰。 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干扰消失后,在自然界同化作用下能很快地融合在基质内,残存斑块消失。斑块具有较高的周转率(图)。 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正反对应关系。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 概念:由于环境资源条件(土壤类型、水分、养分及地形有关的各种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 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 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 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 现象(不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 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 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 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 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前景 作者: 指导老师: 专业: 年月日

摘要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中一门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和传统生态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注重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最近几年,园林生态学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一项全新的生态学内容。它不但分析体系本身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景观生态学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因而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从景现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焦点问题是景观结构、景观动态与景观功能。综述了景观格局、景观动态、景观异质性、景观尺度与景观功能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最新应用领域,展望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Landscape ecology is a young discipline, its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ecology are essentially different,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landscape ecology concern. It is a new ecology. It not onl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system itself,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 research focus in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structur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landscape dynamics,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scale and landscape function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the new application field, the prospect of the landscape ecolog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问答

1、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2、景观生态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相互影响。 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统一的单元,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4、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原始、轻度人为活动干扰景观;经营景观:人工自然、人工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5、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功能、结构和变化,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6、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类型:聚集、共轭、平行、线状格局。

7、Forman:斑块散布的景观,网格状、指状、棋盘状。以一种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占绝对的优势,而另一种或多种分散在其外(绿洲、稀树草原);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 8、尺度: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或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频率。以粒度和幅度(研究对象在空间或空间上持续的范围或长度)表达。总面积决定空间幅度。 9、空间粒度:景观中最小可辨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时间粒度:某一现象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或时间间隔。 10、尺度推绎: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11、尺度上推: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大尺度上的过程。尺度下推: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小尺度上的过程。 12、大尺度:大空间范围或时间幅度,小比例尺,低分辨率。1:100万。小尺度:高分辨率,大比例尺,1:1万。

景观生态学试题

名词解释 景观: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生态学干扰: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事件。 斑块及斑块动态 斑块是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或基质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形地表区域. 景观多样性 斑块性质的多样化, 景观异质性 斑块空间镶嵌的复杂性,或景观结构空间布局的非随机性和非均匀性。 景观结构 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尺度推绎 把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扩展到其他尺度上,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而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言之,尺度推绎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 景观变化 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指数 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 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6.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7.生境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8.生态交错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 9.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0.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1.殘余斑块:在大规模干扰事件影响下,动植物群落在本底上残留下来的斑块。 12.粒度: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 13.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14.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15.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 16.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7.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18.本底:本底是全方位地覆盖、高度地连接以及控制景观及地区的变化的土地。 19.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 20.森林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 21.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 22.景观动态变化: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 23.边緣种:指的是在发育完好的群落交错区中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理论与原则 案例分析: 背景、问题、规划、反馈、评价 研究途径: 普通生态、场地生态、景观生态及时空尺度 参考书目: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王云才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讲座1——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 纲要 1. 景观的生态学内容 2.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3. 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 4. 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的深度应用 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 景观( Landscape ):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从内容上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及人文过程。 从空间上分:垂直过程与水平过程 景观的演绎: 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人对土地、城市与乡村的态度 景观作为生物的栖息地——体验的空间 景观作为系统——客观的解读的对象 景观作为符号——反映历史与未来、及各种关系的的烙印。 景观: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景观系统研究中,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 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2)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3)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不同尺度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人类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关系 1.2 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生态学途径 景观规划的生态性——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直觉与本能 景观规划设计——脱胎于早期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 题,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组织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 景观规划的过程途径—— 麦克哈格(McHarg, 1969)提出的“千层饼模式”,即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及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 塞东(Sedon, 1986),提出了“景观规划必须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知识的规划”。 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 生态规划:揭示生物与社会相互作用规划,寻求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最适宜的途径与方式,降低规划对生态规律的干扰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生态设计:通过视觉想象力的扩展与创新技术的应用,对最适宜的材料、区位、生态过程、地方性以及景观设计形态的表达。 生态规划设计:是以自然与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The total human ecosystem)——生态圈景观, 可划分为建设景观与开放景观,其景观特征、过程及生 态系统运行规律具有明显差异。 建设景观:乡村与半城市化生态系统景观、城市与工业技术生态系 统景观。 开放景观:自然与半自然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农业与半农业的 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不同尺度的整体系统对应相应尺度的景观环境,而整体系统特征及发展过程是景观环境系统的重要特征。 规划行为体系的关键问题,是解决系统格局、过程、节律、恢复、容量等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阈限特征。 在景观综合体中,人的行为既是形成人工景观的源泉和动力,又是景观的重要组分,同时又强烈冲击并改变景观的扰动因素。 人与环境作用的机理与过程为着眼点,其核心是对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产业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重点是对物种与生态系统、 生态与自然过程、文化与行为健康三个核心进行规划设计。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许多学者对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条原则,Forman等提出的7项规则等等。但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来看,目前用理论这一术语表达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比用原理、定律、定理等方式更适宜些。相关学科为景观生态学提供的基础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项。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 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主要强调生物进化;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开始有了生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思想萌芽。应该说,真正的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思想属于克里门茨。他的五段演替理论是大时空尺度的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共同进化的生态演替进化论,突出了整体、综合、协调、稳定、保护的大生态学观点。坦斯里提出生态系统学说以后,生态学研究重点转向对现实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和系统分析,对于系统的起源和未来研究则重视不够。但就在此时,特罗尔却接受和发展了克里门茨的顶极学说而明确提出景观演替概念。他认为植被的演替,同时也是土壤、土壤水、土壤气候和小气候的演替,这就意味着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顺序,换句话说,也就是景观演替。毫无疑问,特罗尔的景观演替思想和克里门茨演替理论不但一致,而且综合单顶极和多顶极理论成果发展了生态演替进化理论。 生态演替进化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主导性基础理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许多理论原则如景观可变性、景观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性等,其基础思想都起源于生态演替进化理论,如何深化发展这个理论,是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 空间分异性是一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人称之为地理学第一定律,而生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一。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但是生物进化论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物分布多样化的生物地理学概念。二者不但是相关的,而且有综合发展为一条景观生态学理论原则的趋势。 地理空间分异实质是一个表述分异运动的概念。首先是圈层分异;其次是海陆分异;再次是大陆与大洋的地域分异等。地理学通常把地理分异分为地带性、地区性、区域性、地方性、局部性、微域性等若干级别。生物多样性是适应环境分异性的结果,因此,空间分异性生物多样化是同一运动的不同理论表述。 景观具有空间分异性和生物多样性效应,由此派生出具体的景观生态系统原理,如景观结构功能的相关性,能流、物流和物种流的多样性等。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 名词解释 1、狭义景观: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指在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由诸如林地、草地、农田、树篱和人类居住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 2、广义景观: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物种或生态学现象来定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以达到景观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 知识点: 1、广义景观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景观不是必然地由其大小来定义,而是由斑块镶嵌体来定义。 3、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 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V on Humboldt(19世纪初)首先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植被科学中,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并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5、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6、景观结构(斑块间的空间关系):“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空间格局、生态交错带、异质性、尺度性;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连接度、生态流、物种运动、文化过程、“廊道、基质、网络与流”;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稳定性、格局总体变化、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动态模拟 第二章景观结构要素 名词解释: 1、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2、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 3、斑块化指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异。 4、最小斑块化尺度:生物个体能够感知的环境斑块的最小空间尺度,与粒度完全相同。 5、最大斑块化尺度:生物个体能够感知的环境斑块的最大空间尺度,与幅度完全相同。 6、孔隙度:指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是景观内斑块密度的量度。 知识点: 1、Forman和G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类型分为4种: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进斑块。 2、一般地说,斑块内的能量或养分总量与斑块的面积成正比,大斑块的能量和养分含量较小斑块多得多。然而,斑块内的能量和养分含量不仅与斑块的大小有关,还与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比例(内缘比)有关。 3、斑块形状的类型:等径和扁长斑块、环状斑块、半岛。内缘比率似乎可以作为斑块某些生态条件的有用指标。较高的内缘比率可促进某些生态过程,而较低的内缘比率可增强其它一些重要过程。环状生态系统的总边界较长,边缘带宽,内缘比率较低。在半岛的顶端,动物路径密度较大,显示出漏斗效应;半岛对其两侧斑块也起到一种屏障。半岛上的物种多样性往往低于大陆,而且一般地说,从半岛基部到顶端,物种多样性是逐渐降低的。几种假说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一)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 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种生态系统的性状、大小、数目、种类和构图与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的关系) 景观功能: 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 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包括下述内容: ①景观生态分类;②景观生态评价;③景观生态规划设计;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施。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holism)和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整体论是1926年由Smuts提出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说明,客观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稳定态的维持机制称之为内稳定性,它是靠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因素使系统处于两种动态平衡之中。

所以从根本上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就是内稳态的机制,也就是研究地表所有作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又是如何造成水平和垂直的异质性的。 关于垂直异质性问题,由于欧洲学者对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解,与R.Forman和M.Godron的定义有所区别,比如荷兰学者I.S.Zonneveld指出,应将景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又认为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包括范围大小。景观是在地球表面由所有作用因素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些因素组成三维现象。水平方面表现在互相联系的要素的水平格局上,垂直方面表现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很多“层”上。景观的每一层成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如地质学、土壤学、植被学等),而独有景观生态学则将全部土地属性形成的垂直异质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景观生态学最基本的特点。可见,整体范围内的垂直和水平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man & Godron (1986)提出下列七个景观生态学原理: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structureand functionprinciple): 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覆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 (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 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 (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flowprinciple): 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 (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redistributionprinciple):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 景观、景观生态学及历史 1、景观的定义 (狭义)在几十千米—几百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区域: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 2、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研究和改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性交叉科学。 3、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 )景观结构: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空间关系。 面积、形状和丰富度,它们的空间格局以及能量、物质和生物体的空间分布。 (2)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物质、能量和生物有机体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运动过程中。 (3)景观动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包括景观结构单元的组成部分、多样性、形状和空间格局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在分布于运动方面的差异。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如何影响各种生态过程。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 一、格局、过程和尺度 1. 格局:是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空间分布与配置,常见的分布格局为: 均匀分布 :标准差=0 随机分布 :标准差=1 聚集分布 :标准差>1 2、过程:是指生态过程,包括景观组成单元内部或不同景观组成单元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和迁移转化过程的总称。包括植物的生理活动、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种群动态、群落演替、生物生产力等等。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过程,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理论

景观生态学第5章

5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既是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又是景观生态规划、评价及管理等应用研究 的前提条件,是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纽带。 5.1景观生态分类 5.1.1土地分类方法评价 科学的土地分类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德、苏、英、美等国都开展了比较广泛的土地和景观研究。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土地分类内容不断扩展,方法层出不穷,现存的各种土地分类中,就其对土地内在属性认识的差异,选择分类的指标和要素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发生法、景观法和景观生态法3种。

发生法是着眼于土地的形成过程,以发生的关联与相似性为依据进行分类。 景观法是通过土地空间形态相似相异性的识别进行土地分类的方法。 景观生态分类主要特点是在景观法中叠加了发生法的优点,旨在得到一种更为综合和实用的土地分类。

5.1.2 景观生态分类 景观生态分类实际就是从功能着眼,从结构着手,对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通过分类系统的建立,全面反映一定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异和组织关联,揭示其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以此作为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管理的基础。 1)景观生态分类的目的和特点: 就在于综合反映景观的形态和发生两方面特征。一般地,在单元确定中,以功能关联为基础;在类群归并中,以空间形态作指标。

2)景观生态分类的内容 对单元空间范围的界定和等级水平的确定,是景观生态分类的主要部分。 在个体单元确定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发生特征及其指标,对所及层次单元进行类群归并,是景观生态分类的另一重要部分。 5.1.3 景观生态分类体系与指标选取 根据景观生态分类的特征及指标选取,分类体系的建立宜采取功能与结构双系列制。

景观生态学要点

一、名词解释 1 景观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就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是对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性程度的表征。 2 生态交错带 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它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即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 3 环境资源斑块 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环境资源斑块是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 4尺度外推 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它尺度上的特征,或者通过在多尺度上的研究探讨生态学结构和功能跨尺度特征的过程;简而言之,尺度转换即为尺度信息转换。包括尺度上推(scaling up)和尺度下推(scaling down)。 5边缘效应斑块的边缘部分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过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边缘效应。 6引入斑块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进斑块,分为种植斑块聚居地 7 景观空间格局主要指空间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二、填空题 1 景观的概念(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三个方面) 美学上的意义: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地理学上的理解:认为景观是由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2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1)景观结构(2)景观功能(3)景观动态变化(4)景观规划与管理 3 尺度的分类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组织尺度 4 景观空间格局的形式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格局 5 景观要素流动的媒介物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人 6 景观按人为干扰状况可分为哪五类 天然景观管理景观农田景观城郊景观城市景观 7 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干扰 8 景观元素的三种类型1 斑块 2 走廊 3 基质 9 廊道的两种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的学科,它的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2什么是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 异质性: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 景观的多样性的意义A、保证物种和遗传多样性。B、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C、景观功能稳定性。 3干扰的概念,举例说明常见的干扰现象 干扰:是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性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常见的干扰现象 1)火干扰 2)放牧3)土壤物理干扰:土地的翻耕和平整等。 4)土壤施肥 5)践踏 6)外来物种入侵 7)人类干扰4景观生态的功能一般表现在那些方面 1)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包括生态系统的产品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土壤形成)3)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包括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4)生态系统的娱乐功能(休闲、娱乐、文化、美学) 5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三个研究方向 静态研究:着重对特定景观的结构和在一定结构控制下的功能进行研究,描述景观的特定状态,揭示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阐明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具体包括景观生态分类与制图、景观特征与格局分析、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景观中人类或其他物种的活动方式、景观格局对物种行为的影响等。 动态研究:对特定景观的动态变化历史过程、趋势及其控制机制进行研究,揭示景观演化的过程和规律,阐明景观变化的基本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建立景观动态模型,预测景观动态变化趋势,为指定景观管理与控制技术突击提供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景观格局动态演化过程和规律研究、景观动态模型的建立和景观动态预测、景观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等。 应用研究:是在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的基础上,为人类合理利用、开发、管理与保护和建设景观而制定规划、设计及其实施技术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景观生态保护、景观生态恢复、景观生态管理、景观生态建设等。 (2)景观生态学的整合3个研究方向的整合时空尺度的匹配 多学科的整合要求地理学、生态学、经济、社会学、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学科的整合。 三者的结合指景观生态学研究者、景观管理决策者和景观利用者三者之间的整合。

景观生态学研究热点,及基本理论核心思想。

一、景观生态学当前研究热点 答:从“21世纪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的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各国学者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提出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尺度推绎;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 并发展能反映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综合景观指数;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优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景观数据的获得和准确度评价。 而从美国第十五届景观生态学年会看,景观生态学热点话题除了,景观生态动态模型、生物多样性保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外,新的研究热点方向还包括: 首先,经济观念与生态学研究的融合,生态学家越来越重视经济要素在自然保护中的作用,同时,自然生态价值的经济学量化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研究上,以不同方法从不同侧面,剖析景观格局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影响,在理论上加深对景观异质性作用的了解。例如,景观格局与过程对鸟类繁殖、迁移、觅食等活动影响。 在景观变化分析方面,重要成果包括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的模拟模型,可选择性未来景观分析模型等,对由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过去、未来景观变化进行了对多方位,参数的分析。

在景观生态过程研究方面,主要有流域尺度上的生态过程研究;不同管理措施下林地演替过程的研究;河谷景观的生态功能研究等。另外生态恢复方面研究,体现人们在物质需要满足后,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过渡时期的特点。 二、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答: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耗散系统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它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的有序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无序到有序,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实践意义: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周围的物质不断的发生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其远离热力平衡态,且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来源于外界环境连续不断的负熵流使生态系统稳定;森林景观系统通过植物和其他生理过程使系统通过耗散结构保持稳定。 等级系统理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水平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上都是有低一级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组成,并产生新的整体属性。实践意义:特定的问题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去研究,还需要在起相邻的上下不同等级水平和尺度上去考察其效应和控制机制。 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实践意义: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及其动态过程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