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绘实习报告(DOC)

测绘实习报告(DOC)

测绘实习报告(DOC)
测绘实习报告(DOC)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生专业实习报告书(实习论文)

题目:传统城镇实地考察与测绘

学生姓名:严伟

学号:1363166107

专业:城乡规划

班级:城乡2013级

指导教师:秦小东

传统城镇实地考察与测绘实习报告

前言:

传统城镇实地考察与测绘,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山西古建筑及古城镇,从而学习和探析中国古建筑及明清城镇街区规划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中国古城镇及古建筑艺术的魅力。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用事物之附属品的时代,我们日益懂得欣赏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及文学,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欢悦。几千年来我们把艺术的享受掺和于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古代城镇街区建筑或者是现代设计,这些我们芸芸众生每天路过却茫然无知的作品。所以了解中国古城镇街区规划及建筑并用测绘的方式去真正的领略其内涵实质是我们必须做的。

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传统城镇测绘实习,可以巩固我们在《中国建筑史》以及《中国城市建设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观察中国古城镇的规划布局以及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城镇街区建筑的感性认识。更深的了解山西传统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特点,城市天际线的形态,古建筑木结构的做法、细部构造、用材,建筑造型、装饰等。增加了我们对古代城镇街区规划以及传统建筑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我们对中国城镇街区的传统与其传承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实习概况:

1.时间:1周(2016/8/28——2016/9/3)

2.地点: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

3. 实习课程名称:传统城镇实地考察与测绘

4. 实习工具: 10m钢卷尺30m皮尺铅笔记录本笔记本电脑绘图仪器

实习内容——论文

平遥传统街区与建筑风貌的多维解析与思考

摘要: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市特点: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城市天际线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城街区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关键词:平遥古城城市特点传统街区建筑风貌历史文化

正文:

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平遥古城古城平面方正端庄,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呈井字或丁字形相交,它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不论大街小巷,大多是南北向或东西向的直线,有条不紊,轴线突出,主从分明,动静有致,布局严谨。正对城门的主干道上,沿路设店铺,跨街立牌坊,形成大街。大型的宗教建筑也常在主要街道的路旁。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古城内民居

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给人厚重结实的感觉。其中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微妙维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晋派气息。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

平遥古城的城市特点:

城的平面成方形,南城墙随中都河走向调整

作屈曲状。城墙周长6.9公里(6162.68m),占

地约3平方公里。四角建角楼,东南角另建一座

魁星楼,地台(楼)71座,垛口3000个,象征

孔子3000弟子和72贤人。

龟城:全城坐北朝南,偏东15度,顺应常

年主导风向,最大限度的保证阳光照射。城市迎

山接水,后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间,

依山为胜”之说。

城门六个:东西各二(太和门、亲翰门,永图1.1平遥平面图

定门、凤仪门),南北各一,门内均有瓮城。瓮城

外城门均朝南开,与二道城门成直角,便于对来犯之敌进行瓮中捉鳖式攻击。下东门瓮城两道城门呈直线。

城内道路以东西南北四门大街为主干组成不规则方

格网系统。其中南大街在明代是主要的商业街道,在清代

由于票号的出现,金融中心转向西大街。

大街约宽10m,小街3~4m,小巷不足2m。

南大街和东大街的交汇处附近设置市楼。

县衙及察院等行政中心位于城中偏南。

南门内大街上建市楼称“金井楼”,是全市商业中心。

这种弃钟鼓楼而设市楼的做法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

个个案,与该城曾为明清金融中心有关。儒学、文庙、图1.2翁城平面图城隍庙分布于县前东侧,武庙在西侧,仓库与驿站靠近东

门。山川、社稷、邑厉三坛分别在城外东南、西北、东北三方。城东文庙前的城墙上建有一条木登道——云路,古代专为考中状元的人建造。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传统街区是人们生活的聚落,是传统城市与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体的环境风貌特色体现着城市的文化与内涵,反映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平遥古城内部街区格局讲究,朝向分明,南北正直,东西对应。全城以巍峨壮观的市楼为中心,以市楼所在的南大街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建筑物形成了上下有序,寺庙对称,左祖右社,文武相遥的独特格局,古城街区的规划布局体现了儒家的文武礼制的思想。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布局都基本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街道呈十字型,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居民住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平遥古城街区的历史风貌在商业冲击下有部分丧失,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东大街整体展现的是延续了商业功能,手工业稀少,呈现衰败现象。南大街是平遥城的中轴线,是古城的脊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髓。街道两旁高屋连脊。从市楼往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仿佛又构成了一段韵律和谐的变奏曲。再往北侧是明清时期的商家店铺,建筑形体由激昂而渐趋稳健。西大街是正对凤仪门的一段东西向主干街,西起凤仪门里东至南大街北端。道路宽5米,公共性设施较多,商铺客栈从西至东沿街而立,商铺呈现前店后居以及前店后厂式布局。东大街是正对亲翰门的一段东西向主干街,东起亲翰门里,西至南大街北端。道路宽5米,街道两旁商铺为主,间有各业作坊。京货,面庄,烟店,货柜铺,漆器店,酒肆等多家商铺。北大街是正对拱极门的南北向主干街区,北起瓮城街区,南至西大街,全长557米,道路宽4米,道路南高北低。汇集了酱铺,酒作坊,木业,药业,钱庄,当铺等,是一条手工业聚集的行业街。这四条街区一直担当着平遥古城的商业中心,相比较而言,南大街与西大街相对繁荣,公共基础设施配备良好,东大街及北大街相对冷清且缺少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比较混乱。总的来说,街道两边的商铺主要有三类:民俗客栈,餐饮店及特产商店,商铺大多都通过功能置换和立面更新,街道两侧,有一些商人摆摊设点,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街道些许活力。

图2.1南大街现状图2.2东大街现状

平遥古城已经成为晋商文化旅游的中心城市。平遥古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体现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它所遵循的“寓保护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思路,基于客观地认识保护与发展是历史文化名城普遍存在的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固有矛盾,相辅相成,不应偏失。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运动的过程,既要传承历史文脉,也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以动态观促进历史名城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属性不但包括历史遗产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历史文脉的传承性和存续方式的动态性。任何一座历史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个时空过程,都需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逐步丰富和雕琢。年代越悠久,文化遗产越丰厚。城市既然是文化的载体,它所遗存和传承的必然会是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而不是定格在某一个历史的瞬间。同时每一座历史城市又是一个社会生活空间和一个动态环境。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而在现存建筑遗产中既有北汉天会年间的镇国寺、金代的文庙大成

殿、元代的清虚观、明代的城墙和

双林寺,也有重修于清代的城隍

庙、市楼和大量民居。就在传统的

明清商业街上,还建有民国初期的

民居建筑。可见历史文化名城和同

样列为珍贵文物的馆藏器物在存

续方式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重视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不是为了静止地

守住历史遗产,而是要延续和传承图3.1城隍庙街牌坊

它的历史文脉。

在平遥古城街区建筑利用方面大体采用了四种途径,表现为不同方式。一是观瞻方式,主要适于镇国寺、双林寺、文庙大成殿、清虚观、日升昌票号、县衙署等文物建筑,完全按照原貌修缮保护,供游客观瞻鉴赏和考察研究,展示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二是实用方式,主要适于可以直接使用的传统民居等历史建筑,按照对它们更新利用的功能需要,可以分成延续原功能、贴近原功能、更新原功能三类利用途径,如永隆号推光漆器艺术馆、明清家具展示馆等。三是体验方式,主要利用传统民居开设民俗宾馆、客栈、酒肆、茶社,使人从中领略传统起居生活形态的感受。四是纪念方式,主要适用于纪念重要历史特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的古建筑,如中国票号创始人雷履泰的故居。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功利和欲望驱动下,平遥古城出现了商业化趋向,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品牌进行过度旅游开发,不仅打破了古城生活形态平衡,而且导致了市场化的人口置换,造成了对古城传统历史文化的冲击。

有些商家和住户甚至不惜破坏历史建筑和牺牲文化遗产而牟取私利。他们随意拆除传统民居,改造沿街门面,加层扩院,盖起不协调建筑,蚕食着文化遗产和生活形态的原真性。平遥古城至今保存着4000余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其中近400处保存非常完整。这些民居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外观封闭,内部俊秀,梁思成先生形容其“为外雄内秀”。传统民居在平面上一般为“日”字形两进院或“目”字形三进院,院落之间多用矮墙或者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作为分隔,还有一些富商大贾,将几座多进院进行横向接通,联为大院,配有花园,晒场,偏院等,组成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彰显晋商的富有与大气,以马家大院为主要代表形式。在材料及结构上,多

为砖,木,土相结合。在大多数传统民居

中,正房为窑洞,外砌砖石,内置黄土或

者土坯,其上或者再筑一层砖木结构的建

筑,厢房侧座均为砖木结构。民居内外的

装饰均相当华丽,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

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栩栩

如生。室内家具配置讲究,墙壁多绘有壁图3.2传统民居斗拱大样图

画,形成了华丽的民居建筑。

古城沿街建筑大部分为明清建筑,偶有一些民国时建成的西洋时期建筑,立面上多为三开间或者五开间,偶有七开间,沿街铺面结

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常刻有彩雕,

题材主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或者

是故事传说。但在后期改造发展过程中存在

一些问题,更新不整体,新旧对比明显,除

此之外,更新的质量和艺术性都较差,这反

映了平遥传统工艺的丧失。其传统的城镇建

筑文化能够更长期地、完整地留存,保护由

传统民居建筑构成的历史文化名城或街区的图3.3传统民居屋脊装饰

建筑风貌,对传承原真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时间长,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

就。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平遥古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与发展之间如同皮和毛的关系。皮是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平遥古城之所以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因为它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真实、保存完整。如果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失去了真实性,名城的珍贵价值也将不复存在,名城魅力就会消失。可见平遥古城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能否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切实有效保护。传统的民间活动和艺术反映了古城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并以典型的文化特色和浓郁的本土气息使之区别于国内外其他传统街区,满足人民对平遥的识别需求。“平遥充分的体现了中国高墙大院下的古老文化。”旧时的平遥城是票号、富商汇集地,严谨而不呆板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朴的建筑工艺,都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民族特色。同时也是平遥古城几千年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文脉所在。

平遥古城的规划布局,城市特色,传统街区,建筑风貌,民俗文化既蕴含着明清时代的特征,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晋商文化特色的内涵,这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古城对我们来说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但是我们通过考察发现古城基础设施简陋缺乏、环境质量一般,民众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且景点分散,导引设施配套不全,商业空间大多无特色,只有民俗客栈体现了地方传统特色。平遥古城的街道空间形态基本保留,游客在街内感觉方向感较强,景观透视明显,轴线明确简单,但相应会出现视线通透,空间变化不够的感觉。街区内节点缺乏相应街道小品,植物等烘托,节点与路径区分不明显。

小结:

通过对平遥传统街区的实地考察与测绘,介绍了平遥古城内部古城特点,街区空间,建筑风貌,历史文脉几个方面情况,发现了古城内部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1.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延续四条街的商业功能外,注重传统手工业的保护,促进历史风貌的延续,城隍庙街和衙门街要突出其文化特色和权利中心特色。

2.保护与整治相结合: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丰富街区环境,改善古城内部传统民居居住环境,丰富街区路径,节点,街道空间形态。

3.注重传统商业特色:商业实行多元化,商业空间环境体现传统地域特色,实现手工业,

民间活动,传统艺术等传统工艺的传承。

4.管理到位,政策补充:建立强有力的建设管理、文物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模式,严禁乱建、滥占、乱损、脏乱差的局面,加强旅游管理工作,增强居民保护古城意识。

5.街道空间形态合理规划:合理改造沿街建筑立面,严格控制古城街区天际线,注重传统街道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平遥县城乡建设局,2000年

[2].《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99年

[3].宋昆,平遥古城与民居,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0.35

[4].苏华,细说平遥,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79-81

[5].马蓉,《平遥古城商业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张松著,《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7].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