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两首之采薇

诗经两首之采薇

诗经两首之采薇
诗经两首之采薇

《采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识记掌握《诗经》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采薇》中的难字字音、掌握句子的句读。

3.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理清情节和主题。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解题

古代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劳动人民需采野菜充饥。诗经中还有诸多篇章有类似的描述,例如:《采葛》、《关雎》、《芣苡》等。而《采薇》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 正音释义:

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 )之故

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

彼路(lù)斯何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四、主题归纳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哪位同学能来归纳一下?

明确:

征夫思归。

《采薇》描写了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同猃狁战争的回顾及其哀怨,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

2.大家是从哪里看出来主人公的思乡之情的呢?请迅速从本诗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明确:

前三章。

3.这首诗一共六章。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诗歌分层并总结大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明确:

分三个层次:

1—3章:难归之因和思乡之情

4—5章:戍边生活

6章: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五、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六、作业布置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诵读诗歌,梳理课文,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2.理解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孔鲤说,要多读《诗》,“以识草木鸟兽之名”。人生天地间,我们也是,要博物,博学。请让我们先来认识一样东西。

投影:(展示图片)薇,野豌豆,豆科植物,嫩茎可食。关于它,《诗经》中有精彩的篇章,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采薇》。

二、梳理课文,理解内容

<一>解读前三章

1.这三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句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起兴。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重章叠句:指在《诗经》中,在诗歌的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诗句或诗段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乐美。)

2.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

①在内容上,从“作→柔→刚”表明了植物的生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莫→阳”,以时序的更替暗示戍边的无止境。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从而突出了主人公久戍未归的境况,使情感有了一种递进,加深了他的思归之情。

②在音节上,反复吟唱,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

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4.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

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解读四、五章

1.《采薇》中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我们可从哪些意象或诗句看出来?

明确:

戍卒

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明确:

诗中没有正面描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是从战车、弓箭等精良的装备,整齐的军队,以及士兵们居无定所,日日戒备森严等细节情况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3.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骙”、“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

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4.“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

明确:

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

5.那这个士兵对待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明确:

复杂,矛盾。因为战争无法回家,却又知道自己不能安居的原因是猃狁。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孰轻孰重。对己方装备大加赞美,显现出自己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6.你发现这几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

<二>解读第六章

1.前面两部分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情感。现在终于踏上了归途,这个士兵是像我们放假了一样那么兴奋的直接飞奔回家么?

明确:

“不是”。行道迟迟……莫知我哀。

2.战士凯旋,本该高兴,为何主人公却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呢?

明确:

抚今追昔,痛定思痛。久戍之苦,军旅之艰,有家难归,道阻且长,近乡情更怯。

3.大家联系前面的四句诗“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为什么主人公在回家的时候会满心的悲伤,缓慢的行走着呢?(讨论)

明确: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这四句给我们构造了两幅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抚,柳枝漂拂时我出征离家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我踏上归途的画面。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这鲜明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想见他离家很久了。他希望能马上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不由自主的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毕竟他已经很久都不知道自己家中的情况了。这时他的心里不是单纯的喜悦,而是百感交集。

4.在这一章节中作者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

A.借景抒情

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B.以哀情写乐景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交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C.对比:

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

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三、课堂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熟读、背诵全篇。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容和写作手法。

3.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氓》这首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诗的写作手法等。首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二、字词归类

1.通假字:

A.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B.彼尔.维何(“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C.玁狁孔棘.(“棘”通“急”急)

D.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

2.词类活用:

A.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日日)

B.雨雪

..霏霏(名词作动词)

3.古今异义:

A.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B.君子

..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所依,小人

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三、写作特点

(结合学生学过的《氓》来介绍)

1.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

第一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刻画了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接下去追叙了种种饥渴劳累,紧张辛酸的生活情态。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回忆,全诗虽用多种叙述方法,但条理清晰。

2.采用了“兴”的抒情方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兴句,的确与诗的主题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兴句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情调,烘托出了一种气氛,让诗好像涂上一种“清幽”的色彩。特别是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让情调一步步发生变化,暗示出战士的命运也一点点发生变化,最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3.巧用叠字叠句。

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四、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板书设计:

采薇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总写:回忆倒叙

第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详写戍卒

第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种种情形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

回到现实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word教案

诗经二首 静女 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的文言词 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静女》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而刚刚所举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皆出自《诗经》,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一首这样的爱情篇章。(老师关键字词板书)————《静女》 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同学回答): 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歌体式以四言为主。 ②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③语法: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④“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代:“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大家先来说一下《静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表达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二课文详解 ⑴我们先来看课文。大家昨天在家里翻译的时候有哪些地方翻译不出来的? 解答翻译不出来的句子。然后请一位同学上来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 参考翻译:

诗经二首《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以爱情为主题的《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采薇》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 二、信息筛选 1、自行诵读全文,分出诗的层次 明确:分三个层次:1~3章为第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章为第二层,直接写战争。6章为第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合作探究 1、仔细品读前三章,你认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仔细品读4~5章,这两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弥、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四、分析鉴赏 再读全文,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战士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1、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2、对父母妻儿的担忧。3、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五、拓展探究 假使你就是当年归途战士中的一员,请描写你当时的心理。 六、课堂小结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带给人们的回忆是痛苦的。从古到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都是厌恶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热爱和平,并且会尽力去维护和平的。 七、作业 阅读《秦风?无衣》,和《采薇》在内容和手法上进行比较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二首:静女 采薇》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二、能力目标 诵读本课两首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诵读两首诗歌 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静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二、能力目标 诵读《静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诵读《静女》 二、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想必大家都应该听过,那么大家知道它的诗名吗?(《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又是谁呢?引出《诗经》 一、介绍《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采薇》教案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2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通过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之比较,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3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讲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项目叙述或回答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和“荷马史诗”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2《奥德赛》通过哪些描写烘托了奥德修斯回归故里的决心?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评价: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掌握诵读的技巧,理解诗歌的语句和主题。 4.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5.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诵读开路,开展活动,教师在其中推波助澜,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静女》 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感受优美和谐的韵律中所表现的热烈的爱恋之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着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回答问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二、资料助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

诗经二首教案静女采薇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掌握诵读的技巧,理解诗歌的语句和主题。 4.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5.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诵读开路,开展活动,教师在其中推波助澜,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静女》 本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感受优美和谐的韵律中所表现的热烈的爱恋之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回答问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5、《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 》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 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静女》和《采薇 》都是《诗经》的名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欢迎阅 读了解。 第一课时:诗经·静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3、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 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 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

、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 让学生在个人查询、 小组交流的基础上, 全班进行交流。 二、导入新课 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 如“爱你没商量”、 “死了 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 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 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 就是选自 《诗 经》的《静女》。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很多的诗歌, 而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 。 其实,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诗经》,大家还记得哪些诗歌是出自《诗 经》的吗?(《采薇》、《关雎》、《蒹葭》,课件出示重点诗句 )今天我们也 将学习《诗经》中另外两首诗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三、《诗经》介绍 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 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 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约 3000 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 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 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 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 305 篇。它最 初称为《诗》、 《诗三百》、 《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 经》之称。《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 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 秋合称“六艺”。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 “诗可以兴 (联想政教) , 可以观 (观察得失) , 可以怨 (讽刺政治) ,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静女》教案设计一、教材简析 本篇选于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二、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同学。对语文学科整体兴趣浓厚,学科基础较扎实。 三、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文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互动方法促进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诗经两首氓采薇[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篇]

诗经两首氓采薇[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篇] 示标: 1、了解《诗经》 2、赏析《氓》 一、导入: 请一生背诵《沁园春·雪》 北月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风,望长城内外,唯条茫茫,大江上下,顿头滔滔,心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思考:“稍逊风骚”何意? “风骚”何意?为什么特别点“风骚”? 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风的源头 二、了解《诗经》 学习《诗经》三首,是305篇的零头,但通过三首,了解《诗经》的大概 1、理解并背诵注释① 2、补充《诗经》六义,一般以首句的第一个词为标题,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 三、赏析《卫风·氓》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一首什么词?采用第几人称叙事抒情的? 明确:爱情诗,叙事词,第一人称 2、我们现在是21世纪的中学生,能理解距今2600年前的爱情?挑战。背诵诗歌,思考: (1)词歌中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 (2)歌写“氓和我”如何恋爱?如何结婚? (3)概括婚恋双方的举动,反映什么情感或性格。 明确:恋爱:自由恋爱,私定婚期; 结婚:举行仪式,嫁给情郎 氓:骗—怒—娶“我”:送—劝—望—泪 占有对方痴情幸福 喜怒无常纯真热情 3、3-5章没有一字提及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写婚后“氓”的 变心,我的痛苦。 思考:①“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印证第一章哪些词句? “桑之落奚,其黄而陨”,年老我衰,没有当初美貌,导致第三、四、五者插足。 ②“我”有没有过错? 真情不改,坚守妇道,辛勤劳作,操持家务 ③“氓”有没有责任心? 不能富足,遮风挡雨 ④“我”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笑贫,亲人娘家人都笑话我!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 《静女》《采薇 》是诗经 中的经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 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 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 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 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 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 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 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 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 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 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静女》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 义之深的宣扬, 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 甚至不妨说 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 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 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经两首-氓-采薇

诗经两首-氓-采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

诗经两首采薇y原文及注释翻译赏析等(可直接打印)说课材料

诗经两首二、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两首——采薇 原文释义 采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采薇,薇亦作止(作:生。止:语助词)。曰(说,或谓语助词,无义)归曰归,岁亦莫止(一年将要结束。莫:通“暮”。岁暮,一年将尽之时)。靡(无,没有)室靡家,玁狁(音(xiǎn 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之故。不遑(没空。遑:闲暇。)启居(启:跪坐。居:安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载(语助词)饥载渴。我戍(驻守)未定(安定),靡使(传达消息的人)归聘(探问)! 采薇采薇,薇亦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止。曰归曰归,岁亦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止。王事靡盬(音(ɡǔ),休止),不遑启用。忧心孔疚(孔疚,非常痛苦。疚:痛苦),我行不来(不来,不归。来:回家)! 彼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维常(常棣,棠棣)之华。彼路(通"辂",高大的马车)斯何?君子(指将帅)之车。戎车(兵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马强壮貌)。君子所依(乘),小人(指士卒)所腓(音(fěi),"庇"的假借,隐蔽)。四牡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象弭鱼服(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岂不日戒(每日警备),玁狁孔棘(通“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今我来思(语助词),雨(音(yù),作动词,下雪)雪霏霏(雪花纷飞貌)。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宾语前置句,没有人了解我的悲哀)!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把握《采薇》的主题。 《氓》 教学过程: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二、《氓》内容简介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思路结构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四、分析诗歌内容,体悟人物情感 (一)学习“恋爱”部分 1、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第一节描写的三个场景。 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 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 3、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两首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 《采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诗经里的诗歌。 (二)检查预习 在讲解新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复习和预习情况。 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文学常识抢答 请听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主义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 2,诗经共有多少首诗?--------305首 3,诗经共分为哪几个部分?-------风、雅、颂 4,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三个?-------赋、比、兴 5,它所收录的诗歌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6,“风包括了多少个地方的民歌?又叫什么?”------15个,“十五国风” (三)初读课文 1、大家都看完了吗?诗经大都是四言诗,朗读的时候采用“二二”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大家根据这样的方法,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2、放一段音频,听听看名家是如何朗诵的。(放音频) 3、学生具体翻译这首诗歌。(就着课下注释,弄懂诗歌的意思,并将诗歌按照上节课所教的节奏朗读一遍。)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呀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

诗经两首(氓、采薇)达标检测

《诗经》两首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 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 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 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 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 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着作之首。

诗经两首氓采薇

第二单元 5、《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隰:xí

诗经两首之采薇

《采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识记掌握《诗经》的相关知识。 2.掌握《采薇》中的难字字音、掌握句子的句读。 3.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理清情节和主题。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2.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解题 古代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劳动人民需采野菜充饥。诗经中还有诸多篇章有类似的描述,例如:《采葛》、《关雎》、《芣苡》等。而《采薇》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 正音释义: 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 )之故 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

彼路(lù)斯何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戎车既驾(已经)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四、主题归纳 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哪位同学能来归纳一下? 明确: 征夫思归。 《采薇》描写了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同猃狁战争的回顾及其哀怨,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 2.大家是从哪里看出来主人公的思乡之情的呢?请迅速从本诗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明确: 前三章。 3.这首诗一共六章。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诗歌分层并总结大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明确: 分三个层次: 1—3章:难归之因和思乡之情 4—5章:戍边生活 6章: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五、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六、作业布置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脉络。

《诗经两首.静女》(高一必修)

一、教材简析 本篇选于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二、学生分析 学生为高一同学。对语文学科整体兴趣浓厚,学科基础较扎实。 三、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立足文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互动方法促进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 2、矫正读音,归纳通假字,疏通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四)分析诠释,质疑问难 1、大家刚刚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说说,这首诗歌写了是什么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