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质量

标准85分

30

块短夹板从伤侧大腿根内侧到内踝,两块木夹板长度超岀

伤侧踝关节;

4、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岀部位和空隙处加垫;

5、用七条绷带固定:先固定股骨干上下两端,然后固定

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绷带不得捆扎关节上,绷

带绕两圈后将结打在夹板面;

6、“8”字法固定足踝:将绷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

叉,再经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

7、松紧度以绷带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 1 cm为宜。

8、绷带扎完后,检查伤肢末端的循环及感觉情况。

4

4

8

4

2

2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加棉垫不得分,棉垫放置位

置错误一处扣1分

绷带捆扎在关节上扣5分,距离

不均匀扣2分,绷带打结未在夹

板面扣2分

方法错误不得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松紧不宜不得分

缺此项不得分,检查位置错误一

项1分

20

上车担架搬运

1、司机

将担架推至现场(在担架脚端推担架,推

至指定区域内,与模拟人平行,担架头部方向与模拟

人头部方向一致,锁后轮刹车);

2、放置担架(抬起担架后部,使前轮着地;捏右边

红色把手,使担架前腿锁定松开,后腿轮子着地;捏左

边绿色把手,使担架后腿锁定松开,担架降至水平);

3、放安全扶手(放下靠近伤病员侧安全扶手,成

180度锁定位);

4、搬殳抬伤病员(将伤病员放置仰卧位;三名救护员

位于伤病员的一侧,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胸部,伤病员的手臂

抬起置于救护员的肩上,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腰部,一人位于

伤病员的腿部;双手平伸,同时用力,抬起伤病员放于担架

上);

5、固定伤病员(竖起安全扶手并锁定;用固定带固

定伤病员);

6、抬起担架(前后平稳抬起担架至水平位,使担架

前后腿打开并锁疋)

7、配合默契,安全搬运,病人头部方向朝后,医生应看

到患者面部。

&清理现场物品无遗漏。

3

4

2

4

3

3

2

1

不平稳或在头端推担架不得

分;未锁定扣1分

操作不当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固定扣2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不符合要求扣1

未锁定扣1分

配合不默契扣1分,医生看不到

患者面部扣1分

物品遗漏不得分

末质

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

2、配合默契,程序符合要求,连贯性强。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2

2

2

4

操作不熟练扣2分配合不默契扣2

分操作不当扣2分不符合无菌原

则一处扣1分

注:1、四项技术依次操作,在15分钟内完成,每超过1秒钟扣0.1分

2、在10分钟内完成可加3分,在12分钟内完成加1分

3、操作所用物品,伤员自备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标准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制订必须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 院前急救病历是集病案实录,救治承载,告知签字,法律凭证,统计归类、特殊情况记载等于一身的实时记录。 第一章基本要求 第一条院前急救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院前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记录。 第二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是指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急救现场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现场救治及途中监护等医疗活动获得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且重点突出。 第四条院前急救病历一式两份,书写应当使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五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

字时,应当用双线画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除等方法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 第七条院前急救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关的医务人员签名。急救医生必须在每班次结束前完成院前急救病历并上交。 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进修医务人员应当由接受进修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的工作的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第八条上级医务人员在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记录清楚、可辨。 第九条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第十条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治疗、转送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

急救技能大赛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016

急救技能大赛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识别: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未见呼吸或呼吸不正常(例如:临终喘息)。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五)建立人工循环:在操作者一侧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同时观察有无呼吸。食指、中指从下颏中点滑至甲状软骨后 旁开1--2厘米,在胸锁乳突肌与喉结中间凹陷处检查。如 无脉搏、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例如:临终喘息),立即进 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4)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5)按压深度成人5-6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 按压与松开比例为1:1。 (六)助手协助开放气道,使患者头后仰至下颌骨延线与地面垂直。协助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七)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成人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八)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两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 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口述“电极板监 护显示室颤,需紧急电除颤”。 (九)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助手分别对两块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选手将导电胶均匀分布 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 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 (十一)选手口述“患者仍为室颤,需立即除颤,能量200J”,助手调节旋钮至除颤位置,选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 器充电。 (十二)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观察自己、观察助手、观察周围人,大声说:“旁人离开”)。 (十三)除颤仪显示充电完成,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有室颤心率时,双手拇指同时 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四)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指示助手关机。 (十五)口述: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两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选手擦干胸壁皮肤,清洁电极板,归位。二、成人经口机械通气操作流程: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创伤院前急救技术评分标准

质量 标准85分 30 分 块短夹板从伤侧大腿根内侧到内踝,两块木夹板长度超岀 伤侧踝关节; 4、在腋下、膝关节、踝关节骨突岀部位和空隙处加垫; 5、用七条绷带固定:先固定股骨干上下两端,然后固定 腋下、腰部、髋部、小腿及踝部,绷带不得捆扎关节上,绷 带绕两圈后将结打在夹板面; 6、“8”字法固定足踝:将绷带置于踝部,环绕足背交 叉,再经足底中部绕回至足背打结; 7、松紧度以绷带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 1 cm为宜。 8、绷带扎完后,检查伤肢末端的循环及感觉情况。 4 4 8 4 2 2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加棉垫不得分,棉垫放置位 置错误一处扣1分 绷带捆扎在关节上扣5分,距离 不均匀扣2分,绷带打结未在夹 板面扣2分 方法错误不得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松紧不宜不得分 缺此项不得分,检查位置错误一 项1分 搬 运 20 分 上车担架搬运 1、司机 将担架推至现场(在担架脚端推担架,推 至指定区域内,与模拟人平行,担架头部方向与模拟 人头部方向一致,锁后轮刹车); 2、放置担架(抬起担架后部,使前轮着地;捏右边 红色把手,使担架前腿锁定松开,后腿轮子着地;捏左 边绿色把手,使担架后腿锁定松开,担架降至水平); 3、放安全扶手(放下靠近伤病员侧安全扶手,成 180度锁定位); 4、搬殳抬伤病员(将伤病员放置仰卧位;三名救护员 位于伤病员的一侧,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胸部,伤病员的手臂 抬起置于救护员的肩上,一人位于伤病员的腰部,一人位于 伤病员的腿部;双手平伸,同时用力,抬起伤病员放于担架 上); 5、固定伤病员(竖起安全扶手并锁定;用固定带固 定伤病员); 6、抬起担架(前后平稳抬起担架至水平位,使担架 前后腿打开并锁疋) 7、配合默契,安全搬运,病人头部方向朝后,医生应看 到患者面部。 &清理现场物品无遗漏。 3 4 2 4 3 3 2 1 不平稳或在头端推担架不得 分;未锁定扣1分 操作不当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固定扣2分 不符合要求扣1分不符合要求扣1 分 未锁定扣1分 配合不默契扣1分,医生看不到 患者面部扣1分 物品遗漏不得分 终 末质 量 1、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 2、配合默契,程序符合要求,连贯性强。 3、体贴患者,操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造成损伤。 4、无菌操作时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2 2 2 4 操作不熟练扣2分配合不默契扣2 分操作不当扣2分不符合无菌原 则一处扣1分

急救技能流程和评分标准

现场医疗救援比赛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危重伤(心跳呼吸骤停)伤员抢救操作流程 1、待令时提前完成整队,穿卫生部设计的卫生应急统一服装,携带急救设备。精神饱满,在抢救处有序的待命。 2、检伤分类处的担架员,搬运危重伤员,平稳快速运送危重伤员放在红色抢救毯上。由小组长指挥开展抢救。 3、组长医师口令:按急救医疗程序检查并抢救伤员开始! 4、全体队员:是! 5、1助平抬双手臂,用眼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观察判断周围环境安全,大声说:“周围环境安全”!。 6、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判断意识,对着病人耳朵说:你怎么啦?(病人没有反应)。1助大声说:病人没有意识! 7、组长医师大声说:按心肺复苏抢救,同时做心电监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护士快速准备药液和输液)。 8、1助说:请助手准备除颤仪,简易呼吸器、面罩。 9、将病人摆放水平仰卧位,放于抢救地毯上。 8、护士跪在病人左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大声报告!静脉通道建立成功。 10、组长医师大声说:肾上腺素1亳克,静脉推注。 11、护士准备好药液(用注射用水代替肾上腺素),快速推注,大声报告:肾上腺素1亳克静脉推注完成。 12、1助靠病人右侧跪下,(双膝与双肩同宽X用右手食指、中指沿下颌、甲状软骨旁移2厘米摸右侧颈动脉。(判断6秒),判断后大声说:无脉搏! 13、胸外心脏按压:(按压5个周期,30:2)定位;1点2指3 掌根定位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双手重叠、双臂打直。深度为5厘米。定位后,向下压30次。(绿灯亮),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以上。大声说:一组,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 14、1助观察口腔后,报告“口腔无异物”,压额抬颏开放气道。 15、组长医师与护士快速建立心电监护。 16、1助判断呼吸: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呼吸的声音,用面部感觉呼气的气流。(判断6秒)大声说:没有呼吸!上呼吸器! 17、2助将准备好的简易呼吸器面罩罩在病人口鼻,1助立即捏气囊吹气二次。(胸部起伏,绿灯亮)交予2助继续操作。 18、1助定位后,向下压30次。(绿灯亮),按压的频率为100 次∕分。大声说:二组,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当数25时,2助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当数30后,2助将面罩罩在病人口鼻,1助立即捏气囊吹气二次。

急诊急救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急诊急救项技能操作评 价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指标分值:10分 二、指标意义 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三、指标说明 (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 (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 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房间应设在与全科诊室相近的位置。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抢救设备等。一切抢救药品、器械、设备、敷料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 急救器械应包括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抢救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病历

一联 由急救站留存(白) 二联 由接受医院留存(红) ***急救中心(站)院前急救病历 急救站(点)名称: № 0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出车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现场地址: 到达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主诉 病史 病史叙述者 电话 体 检 体征:T ℃ P 次/分,R 次/分,BP / Kpa (mmHg ) 意识:正常,模糊,谵忘,昏睡,昏迷,丧失 皮肤:正常,苍白,发红,黄染,青紫,湿冷,僵硬 瞳孔:正常,散大,缩小,不等 对光反射:正常,迟钝,消失 头颈部: 胸部: 心: 肺: 腹部: 脊柱、四肢: 专科检查: 辅助 检查 心电图诊断: 其他检查: 拟诊断 病情 急 轻 中 重 死亡 时间 时 分 不详 死亡 地点 家庭 现场 护送途中 其他 急救处理: 时间:自 时 分起到 时 分止 计: 时 分 药物: 口服 肌注 静脉 护送处置:吸氧 人工呼吸 简易呼吸器 呼吸机 胸外心脏按压 吸痰 催吐 物理降温 心脏除颤( 次) 心脏起搏 心电监护 气管插管 止血 包扎 骨折固定 口咽管 其他 病情分类:危重,一般急诊,单纯运输 死亡证明:已开,未开 是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是,否 急救效果:显效,有效,无变化,恶化 患方合作:合作,不合作,拒绝 患方签字: 离开现场时间: 时 分 病人去向(医院): 医(护)签字: 时间: 时 分 送达目的地: 到达时间: 时 分 病情告知 医生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患方意见 患方签字: 年 月 日 时 分 评价: 科主任: 司机: 医生: 护士: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院前急救记录书写基本规范

院前急救记录书写基本规范 第一章基本要求 第一条:院前急救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院前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记录。 第二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是指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急救现场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现场救治及途中监护等医疗活动获得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重点突出。 第四条:院前急救病历可以使用蓝色、黑色钢笔书写。 第五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除等方法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 第七条:院前急救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关的医务人员签名。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进修医务人员应当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的工作的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第八条: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记录清楚、可辨。 第九条:急救医生必须在每班次结束前完成急救病历并上交。 第十条: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治疗、手术、转送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有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有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急救中心三基技能操作评分标准护士部分_图文

急救中心三基技能操作评分标准护士部分_图文莆田市急救中心操作标准护士部分 心肺复苏+电除颤标准 项目内容操作要求及评分细则标准分扣分实得分 1.准备戴手套 0.5 2.评估环境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 0.5 拍患者双肩 0.5 3.判断意识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亮心 1 有效 准备除颤监护仪、简易呼吸器 4.启动BLS 0.5 和面罩 5.摆放体位医生与患者体位正确 0.5 肺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 1 6.开放气道压额抬颏方法正确 1 判断自主呼吸动作规范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7.人工呼吸首次通气有效 0.5 观察病人胸廓起伏情况 1 复 检查颈动脉搏动方法正确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8.胸外心脏按扣手~两肘关节伸直 1 压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 1 匀 苏观察患者面色 1 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 1 9.复检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1 判断时间5,10秒钟 1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1 置 安放除颤电极板~报告心律情1 胸 1.准备除颤况“室颤~须紧急电除颤” 外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打开 导电胶盖~在电极板上涂以适1 心量导电胶混匀。电

脏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左、右 2 除电极板各1分, 非 2.安放电极板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得颤 1 同歪斜,左、右电极板各0.5分,。术 3.选择能量除颤能量选择正确 1 步 充电 1 4.充电直请“旁人离开” 1 电极板压力适当,左、右电极流 5.电极板紧贴板各1分,~观察心电示波,13 皮肤分,。 莆田市急救中心操作标准护士部分 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 6.与病人保持1.5 或间接与病人接触安全距离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 1.5 除颤仪充电并显示可以除颤 7.放电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2 钮电击除颤 不超过20秒钟,21-25秒扣2 8.从擦干患者分~胸部皮肤开始26-30秒扣4分~31-35秒扣610 至除颤放电完分~毕的时间要求 ,35秒0分,。 除颤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 清洁患者胸壁皮肤 1 9.除颤结束要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 求复检~心跳、呼吸恢复~心肺1 复苏成功”,清洁除颤电极板~ 正确归位电极板。 有效人工呼吸,仅绿灯亮~每次0.25分, 有效按压(仅绿灯亮,每次0.3 分) 150,160秒5分,161,165按压与人工呼吸总分 53 秒4分, 166,170秒3分,超过170秒不得分, 少于150秒~则每5秒钟扣1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标准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基本规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基本规》制订必须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的要求。 院前急救病历是集病案实录,救治承载,告知签字,法律凭证,统计归类、特殊情况记载等于一身的实时记录。 第一章基本要求 第一条院前急救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院前医疗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记录。 第二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是指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在急救现场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现场救治及途中监护等医疗活动获得的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且重点突出。 第四条院前急救病历一式两份,书写应当使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五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院前急救病历书写应当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

字时,应当用双线画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除等方法掩盖或除去原来的字迹。 第七条院前急救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容书写,并由相关的医务人员签名。急救医生必须在每班次结束前完成院前急救病历并上交。 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进修医务人员应当由接受进修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的工作的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第八条上级医务人员在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记录清楚、可辨。 第九条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第十条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如特殊治疗、转送等)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

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2014版

湖北省院前医疗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 (2014年版) 为全面推进全省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并逐步建立规范院前医疗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促进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更好的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院前急救服务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急救中心建设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院前急救行业制订标准,特制订本评价标准。 第一部分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标准 一、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基本要求: (一)合法执业。目前,全省各地市州急救中心(站)及县区急救中心(站)建设基本类型为以下三类:独立型、依托型、指挥调度型。各级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须由本行政区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置、审批和登记。 (二)急救网络医院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并将名单向社会公告。急救网络医院按照其承担任务达到急救中心(站)基本要求。未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及其内设机构、个人不得使用急救中心(站)的名称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三)组织管理。调度型、依托型、独立型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均需有与之适应的完整组织架构与建制。急救中心主任等重要管理岗位为相对独立人员,须建立管理岗位人员职责与考核办法。 (四)科室设置。独立型、依托型、调度型急救中心(站)须至少有正常开展指挥调度、日常院前医疗急救、培训等工作的科室设置。

(五)特服号码。全省各地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仅有?120?特服号码,无市话或其他特服号码成为院前医疗急救呼救号码。 (六)年出诊次数。依据当地卫生发展规划,急救中心(站)按照能力建设基础,制订年预期院前医疗急救出诊增长率。区域内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年出诊次数须基本达到预期水平。 (七)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建章建制。各地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须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内标准的院前急救核心制度,各种制度与规定须制订成册。 (八)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健全。各急救中心和急救网络医院须有突发公共事件医疗紧急救援预案,预案包括汇报制度、评估分级、响应、人员职责等方面内容。 (九)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演练。有年度突发事件演练计划,演习方案、评估和总结。 (十)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与集会保障。全年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响应须有登记,重大或受到政府、社会、媒体高度关注的须有会议记录与总结,集会医疗保障工作开展与登记制度健全。 (十一)院前医疗急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各地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须建立院前医疗急救医疗质量控制部门,承担医疗质量控制和相关培训工作,依据省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要求,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十二)回访、投诉、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健全。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须建立健全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回访,投诉处理以及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引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医疗纠纷等相关事宜。 (十三)院前医疗急救学科建设。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积极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学科建设,制订年建设规划及实施细则,

院前急救工作规范

烟台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规范 一、上班前准备 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应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带工作牌,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 (一)值班员负责检查指挥终端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点击测试铃声是否正常;检查打印机是否有纸,确保打印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医护人员负责检查当班救护车按规定配置的药品器械及各种表单等。 (三)驾驶员负责检查待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站内待命”状态;检查车辆性能、警报器、警灯及车载终端设备,发现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报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并启用备用车辆开启车载终端设备登记上班,确保车辆为“站内待命”状态。 (四)担架员负责检查担架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无专职担架员的,由医护人员负责检查)。 二、接受任务 值班时间内,值班员、医师、护士、驾驶员、担架员等人员应保持高度待命状态,指挥终端必须保证24小时有专人值守,确保随时接受院前急救出诊指令。因故不能出诊的,应提前向指挥中心报告,以免延误出车时间;当不能出诊情况解除时,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恢复对车辆调度。 (一)值班员 值班员接到指挥中心出车指令后,应立即认真查看派车单相关信息,并迅速通知派车单指派车辆驾驶员、相关专科医师、护士及担架员在规定时间内(早7:00至晚21:00在3分钟内、晚21:00至早7:00在5分钟内)出车,因故不能出车的,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我市实行统一调度后,各入网医院不再受理急救呼救,如遇病人求救的情况,应告知其立即拨打120求救,由指挥中心统一安排急救。 (二)驾驶员 驾驶员接出车任务后立即发动车辆,待医护人员上车后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驶向现场”并立即出车,如发现车辆故障不能出车,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 (三)医师、护士、担架员 医师、护士、担架员接到出诊通知后携派车单,立即跑步上车。 三、行车途中 (一)驾驶员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以最快的行驶速度、最近的行车路线到达派车单注明的接车地点。如若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指挥中心,同时迅速检查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无法立刻修复,立即请求指挥中心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 发生行车事故时,应按道路交通有关法规程序处理,并立即报告指挥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急救任务,同时报122。 (二)医师、护士、担架员 1、医护人员上车后应立即与呼救者联系,进一步核实接车地址、了解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指导,并告知大约到达时间及相关事宜。 2、发生车辆故障和行车事故时,协助驾驶员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遇有伤人事故,应及时做好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护工作,同时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原急救任务。 3、急救途中原则上不得擅自改变指派的救护对象,如路遇非指派对象拦车时,随车医护人员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确定是否更改救护对象。若确定改变救护对象,应立即请示指挥中心请求另派车辆完成原急救任务。若不需要改变救护对象,医务人员应在现场做好解释工作,在对伤病员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后立即执行原急救任务,同时请求指挥中心另派车辆增援。 四、到达现场 (一)驾驶员 救护车到达现场,尽量停靠伤病员位置,驾驶员通过车载指挥终端向指挥中心上传“到达现场”;遇重大事故,应协助医护人员反馈现场情况。现场无呼救者或伤病员亲属等候时,立即向指挥中

最新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1.1.2急诊抢救 一、指标分值:10分 二、指标意义 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对辖区及签约居民的病史和基本情况的了解,帮助快速判断病情并进一步处置,在第一时间内让病人得到妥善救治,为危急重症患者后续的专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病患争取最佳有效抢救时段,提高急救成功率,急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急重症患者的进一步诊治和预后,急救能力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救方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能力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急诊抢救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三、指标说明 (一)有完善的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岗位职责明确,每年至少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院内外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包括院内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与流程。各类预案要规定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各岗位职责。各类预案应当明确急救转诊的具体指征和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应开展1~2次急救应急演练,演练应包括演练培训(培训资料、培训照片、培训方案)、演练方案(明确组织机构和评判人员)、应急演练过程、演练总结(演练过程的不足和落实整改情况)等。 (二)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完善、有效。 原卫生部颁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006]240号)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有专门的抢救室,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抢救室业务用房不少于1间,面积18平方米,至少设置1张抢救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房间应设在与全科诊室相近的位置。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抢救设备等。一切抢救药品、器械、设备、敷料均需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志,不得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 急救器械应包括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抢救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给氧设备、洗胃机。抢救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抢救室常备药品应根据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配备,包括: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解痉药、解热镇痛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抢救药品应当定期检查和更换,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 抢救药物的具体目录参照《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版基层部分)。 抢救室应该有完善的抢救室工作制度,常见抢救流程,抢救仪器操作流程。 (三)有执业资质的医生及护士能熟练操作抢救设备,熟练掌握不少于10种急救技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急救任务的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及护士。急诊医师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当具有

120出诊院前急救病历及告知书

120出诊院前急救病历及告知书

***人民医院120出诊院前急救病历 病案号:(填写和/或钩出)

***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病员(或代理人)签字单 (钩出并签字) □1患者在搬动、转运途中有病情加重,甚至心跳、呼吸停止的可能,受车载药品设备的限制,患者会出现死亡情况;救护车快速行驶及颠簸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死亡。途中因交通堵塞、车辆意外故障,会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随车家属在途中发生意外,医院不承担责任。如果您能够确信理解以上情况并同意转送请签名。 病员(代理人)签名: (请写明同意或不同意)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 分 □ 2拒绝现场检查、治疗而引发的功能障碍、病情加重及意外死亡,后果自负。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 分 □3患者病情危重,受我院医疗条件限制,经过慎重考虑及现场医患沟通,为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和及时的治疗,决定送往。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4经过慎重考虑,拒绝医生建议,决定不送医院。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5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在搬运、护送途中,病员随时可能病情恶化或心跳、呼吸停止,表示理解,要求送回家。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6救护车到达时,病员已离开现场。 代理人或目击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7救护车到达时,病员心跳、呼吸已停止。 病员代理人或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8确认等候时间从时分开始至时分结束。 病员(代理人)目击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9按照相关规定,为了保障及时给其他患者提供紧急的救援服务,救护车不承担运送已经确认死亡的患者,请家属或代理人给予理解并配合我院工作。 □10伤病员因病情危重现场抢救无效,经严格确认符合死亡标准和停止继续抢救法定标准。代理人或证人签名 □10附加表述: 伤病员姓名签字人与病员关系 谈话医生签名: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填写说明 1、要求病员(代理人)在相应条款中签名。 2、一般情况下,在病人搬运前做好签字手续。 3、特殊情况下,报请110协助处理。遇车祸等特殊情况,如警方指定医院,则请求警方在相应条款上签字证明。 4、遇现场无人签字或不愿签字的,均按《急救人员工作规范》、《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处理,并在签字单及病历上注明。

120出诊院前急救病历及告知书

***人民医院120出诊院前急救病历

***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病员(或代理人)签字单 (钩出并签字) □1患者在搬动、转运途中有病情加重,甚至心跳、呼吸停止的可能,受车载药品设备的限制,患者会出现死亡情况;救护车快速行驶及颠簸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死亡。途中因交通堵塞、车辆意外故障,会延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随车家属在途中发生意外,医院不承担责任。如果您能够确信理解以上情况并同意转送请签名。 病员(代理人)签名: (请写明同意或不同意)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2拒绝现场检查、治疗而引发的功能障碍、病情加重及意外死亡,后果自负。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3患者病情危重,受我院医疗条件限制,经过慎重考虑及现场医患沟通,为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和及时的治疗,决定送往。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4经过慎重考虑,拒绝医生建议,决定不送医院。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5病情危重,放弃治疗,在搬运、护送途中,病员随时可能病情恶化或心跳、呼吸停止,表示理解,要求送回家。 病员(代理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6救护车到达时,病员已离开现场。 代理人或目击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7救护车到达时,病员心跳、呼吸已停止。 病员代理人或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8确认等候时间从时分开始至时分结束。 病员(代理人)目击证人签名 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9按照相关规定,为了保障及时给其他患者提供紧急的救援服务,救护车不承担运送已经确认死亡的患者,请家属或代理人给予理解并配合我院工作。 □10伤病员因病情危重现场抢救无效,经严格确认符合死亡标准和停止继续抢救法定标准。代理人或证人签名 □10附加表述: 伤病员姓名签字人与病员关系 谈话医生签名: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急救技能评分表(2014)

徒手心肺复苏(成人)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科室:职称: 项目操作流程与标准赋 分 扣 分 备注 1、评估环境、摆放体位周围环境判断,转运、施救患者方法正确 2 施救者与患者体位正确 3 2、判断意识、判断呼吸拍患者双肩分别对双耳呼叫(呼叫声响有效) 5 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有效、快速检查) 3 3、呼救就近求助,呼救(呼救方法规范、有效) 3 4、检查脉搏检查颈动脉搏动(同侧)方法正确 5 判断时间:不少于5s,不超过10s。 2.5 5、胸外心脏按压⑴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手法、部位、深度、 频率、压与松的时间 比)正确; ⑵有效心脏按压; ⑶按压时观察患者面 部反应。 松衣暴露胸部 1.5 第一周期30次按压 5 第二周期30次按压 5 第三周期30次按压 5 第四周期30次按压 5 第五周期30次按压 5 6、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方法正确 2.5 压额举颏法(打开气道)方法正确 5 7、人工呼吸⑴人工呼吸方法正确; ⑵有效人工呼吸; 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情况。 第一周期2次呼吸 5 第二周期2次呼吸 5 第三周期2次呼吸 5 第四周期2次呼吸 5 第五周期2次呼吸 5 8、评估患者判断呼吸是否恢复 2.5 判断有无循环迹象 2.5 观察瞳孔、口唇和外周循环情况 2.5 判断时间:不少于5s,不超过10s。 2.5 9、总时间控制⑴总时间150-155s,得5分; 5 ⑵总时间156-160s,扣1.5分; ⑶总时间161-165s,扣3分; ⑷总时间>165s,扣5分; ⑸总时间少于150s,则每少5s扣2分。 10、复苏成功后处理报告:“经现场急救,患者(复苏评估情况)…… 复苏成功,记录时间,整理衣被、保暖、保持 患者气道开放,侧卧位,后送。” 2.5 合计100 总得分: 评分方法: ⑴记时从第一次拍打患者开始,到复检评估完成后为止; ⑵操作方法正确得满分;人工呼吸无效一次扣2.5分;胸外心脏按压无效一次扣0.25分;

抢救仪器操作评分标准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科室:考核日期:分数:

简易呼吸气囊的检测 (一)、呼吸球的测试 1、用一只手挤压呼吸球囊,另一只手关闭球囊颈部的开口端,停止挤压后皮囊快速膨胀,说明吸入阀有效。 2、关闭颈部开口端,试着挤压皮囊,如果用适当的力量不能压扁皮囊或挤压的力量迫使空气从颈部开口端的缝隙间溢出,说明吸入阀能有效的防止气体倒流 (二)、单向阀检测

1、用充满气体的储气袋与患者阀的接口连接,挤压储气袋可以看到圆形垫片向外翘起,说明呼出 的气体直接排向大气而没有再回到通气皮囊中(吸入阀有效) 2、在患者接头处接上储气袋,挤压皮囊几次,如果储气袋很快充满,说明患者阀能有效吸入气体 给患者。 (三)、安全压力阀检测:旋转安全阀,用手堵住患者接头并按压球体可以看见或听见压力装置的跳动,说明安全阀正常;有条件可接压力表或呼吸机测试安全压力,成人之压力为60cmH2O或无压力阀。儿童、婴儿安全压力阀为40cmH2O。将呼吸球患者接头部分接上0—100cmH2O压力表,以正常速度压下球体。压力表上应显示60cmH2O+/-10 儿童、婴儿显示40cmH2O,如有异常请检测组装是否正确,及有无漏气,如安全阀损坏,请更换新组件以免影响其功能。 (四)、呼吸球氧气袋及储气阀检测 1、先将储气袋充满气,再把储气袋与储气阀接口连接,挤压储气袋,可以看到出气阀垫片向外突出,说明储气阀能有效把多余气体排入大气。 2、将氧气储气阀及储气袋接在一起,连接氧气装置,气体由导入口导入,储气袋应鼓起,多余之气体自储气阀溢出(可以看到出气阀垫片向外突出),如未察觉溢出应检查出气阀组装是否正确; 3、压缩呼吸球体,鼓起之储气袋会将气体导入球体,鼓起之部分会凹陷,如外接之气体进入,储气袋会再度鼓起,请压缩数次,会察觉空气留经储气阀的进气阀,若球体无法回复原状,请检查储气阀是否正常。 4、在排空储气袋后球囊仍可快速膨胀,说明没有足够的氧气供给时,储气阀仍可有效吸入大气作补偿(如不需要氧气供应请不要加装储气座,以免影响呼吸球压缩次数) (五)、呼吸球整组检测请将呼吸球各部分接好,并接上储气阀及储气袋,将患者接头处接上一呼吸袋500ml—2500ml,将氧气流量调节至10-12ml(成人及儿童呼吸球)婴儿8-10ml将呼吸球体压下数次,呼吸袋应有起伏现象,并确定回复之速度及是否有漏气之现象,并确定阀门是否正常运作。简易呼吸气囊检测完毕,如各个步骤没问题说明呼吸气囊是完好的。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附件1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 一、基本要求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具有全国领先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具有丰富的严重复杂创伤救治经验,在全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配套设施完善,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齐全,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能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医疗设施、设备,且有相对成熟合理的创伤中心运行机制。坚持公益性,认真贯彻落实医改相关工作要求,具备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的能力和经验。承担全国创伤医学及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多次组织创伤医学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领和推动国家创伤医学发展。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创伤中心实体化,规模满足功能定位,具备独立的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相关专业固定的医务人员,医院每年向创伤中心投入一定的建设发展经费;

(二)建立创伤综合救治团队,由核心科室(专业)和支撑科室(专业)的固定人员组成,其中核心科室(专业)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支撑科室(专业)包括心脏大血管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介入放射科、中医科、输血科等; (三)所在城市为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城市,医院应当为国家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医院,能够承担国家级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任务; (四)核心科室(专业)中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 二、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应当具备常见创伤、严重创伤和创伤并发症的综合诊疗能力,掌握严重创伤救治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具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能力,引领我国创伤医学发展。已初步建立全国性的创伤救治网络或创伤医联体,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推动我国创伤医疗救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具有独立设置的创伤中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