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业歧视及化解途径

+就业歧视及化解途径

+就业歧视及化解途径
+就业歧视及化解途径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二、就业歧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

(二)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

1、性别歧视

2、户籍歧视

3、年龄歧视

4、疾病歧视

5、经验歧视

三、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二)非制度方面的原因

(三)用人单位的原因

(四)未设置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五)其他原因

四、就业歧视的危害性

(一)就业歧视不利于实现社会公正(二)就业歧视会造成社会效益的损失(三)就业歧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四)就业歧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五、消除就业歧视现象的对策

(一)制订反就业歧视法,完善相关立法(二)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三)转变用人单位的传统观念

(四)设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管理机构(五)政府在促进就业中应起主导作用六、结论

参考文献

就业歧视及化解途径

【摘要】就业歧视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理就业歧视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和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业歧视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不良影响,对整个社会的平等观念、法制观念等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极大地损坏了公民平等就业权,成为我国社会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就业歧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分析就业歧视现象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从而探讨就如何消除就业歧视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就业歧视就业权对策

【 Abstract 】 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China is a long-term complicated problems,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s a worth exploring and need people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is widespread, not only

has brought bad influence on the economy, on the whole social equality

concept, legal concept and have a serious impact, greatly damage the

citizens' right to equal employment, become o ne of social problems in our society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and forms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n the social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w hich discuss about how t o eliminat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employment rights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劳动权不仅是获取物质保障所必要的权利,也是实现人全面发展所必须的权利,公平是劳动权的首要定义。当前,就业歧视现象屡见不鲜,就业歧视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像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疾病歧

视等等,不少人的就业平等权遭到莫名其妙地侵犯。矫正就业歧视是和谐社会背景下劳动者利益保护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诉求,也是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科学的集中体现。

(二)研究意义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就业歧视现象愈演愈烈,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不利于劳动市场的资源配置,阻碍经济建设。加强就业歧视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反就业歧视提供基础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从法律和观念上阻止就业歧视现象的蔓延。

(三)研究内容

本文在国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

指出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以及带来的严重影响,从而探讨解决就业歧视现状的指导

建议。

二、就业歧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

所谓歧视,简言之,指不平等地看待。劳动经济学的学者往往将歧视与劳动生

产率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就业歧视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工人仅仅因为他们

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或者说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工人与劳动

生产率无关的个人特征的评价。

就业歧视是指就业机会方面的歧视,没有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或身体健康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二)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

目前,我国劳动就业歧视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其范围不断扩大,矛盾愈加突

出和尖锐,影响之恶劣不容忽视。其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性别歧视

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回避劳动法所规定的不得解雇哺乳期妇女的规定,不愿意

雇佣女性,或者在雇佣时对男女求职者采取不平等的标准。在劳动市场上,明确限制性别的招聘广告比比皆是。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明里或暗中拒绝收女性,即便是表面上没有对性别做出限制,但是一旦进入面试程序就是“男士优先”。另外某些私营企业在女职工孕期采取“变岗变薪”的方法来侵害女性职工

的合法权益。

我国《劳动法》十三条明确规定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

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用妇女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用人单位即使表面遵守,

但也会有背后策略,即即便过了笔试这一关,面试也会被刷下来。

2、户籍歧视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表现得最为严重的就业歧视来源于现存的户籍制度,国

定的户籍制度从制度上支持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增加了流动就业迁移成本和流动成本,限制了劳动者在平等基础上自主选择的权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呈现出了滞后性,不仅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影响劳动者享有自由就业、平等就业的权利。在招聘中歧视外来人口,大学生就业有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之别,有的根本不招收外地人。

2、年龄歧视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业结构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规

定了年龄界限,将许多年龄大的求职者排斥在外。甚至部分企业采用强迫的方法使达到一定年龄的受雇者自动离职或者退休,或者当职员达到一定年龄时,其升迁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疾病歧视

所谓疾病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与录用的过程中,以应聘者的身体疾病

为由,拒绝录用应聘者。疾病歧视使他们丧失了就业机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许多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对疾病的就业设置障碍,尽管疾病与工作没有任何的“职业内在需要”。面对大量的受疾病就业歧视人群,不保障其平等的就业

权利,不仅是对人权的最直接的危害,同时也无益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安全网的有

效控制。

4、经验歧视

在一些企业的招聘广告中,常常有经验的要求,这使得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

学生望而却步。其实,有些职位对经验的依赖并不多,只要经过短期的工作环境接触或者培训就可胜任,但是招聘中仍然设置经验要求。

三、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

我国就业歧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严重影响了求职者的求职信心,且歧视问

题呈愈演愈烈之势。其造成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法律是消除歧视最重要的手段,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就

业歧视方面的法律。目前我国禁止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规定有:《宪法》中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就业促进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

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

歧视。虽然我国法律也有禁止歧视劳动者相关的规定,但是不具体。缺乏具体用法律规定来落实,对权利规定太过于笼统,缺乏实体性和程序性的保障。

(二)非制度方面的原因

从劳动者的情况分析,我国劳动者总体特征数量是巨大的,素质不高,技能缺乏,在职业技能、维权意识等方面缺乏和用人单位谈判的意识。在人才供应相对充足、工作岗位相对紧缺的人才买卖市场,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的对话,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接受用人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职能无奈地面对现实。从用人单位来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得了所有的话语权,滥用用人自主权,进而随心所欲地制订职业规划,

为追求成本可控下的利益最大化,在确定用人支出的情况下追求更大效益地利用

员工的使用价值,不可避免会对劳动者产生区别对待。

(三)用人单位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我国经济处于高

速发展期。部分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招聘过程中,不仅仅要求求职者学历高、综合能力强,能为单位创造高效益,也在求职者性别上进行了限制。《劳动法》对于妇女怀孕期间明确给予法律保护,用人单位不能开除怀孕期妇女并且要支付工资,因此会出现“男性优先”的歧视现象。

(四)未设置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

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保障就业平等的机构主要是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工会、

法院,但是这些机关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且这些部门在解决关于就业歧视问题上的成本高却效率低。而法院或律师也认为就业歧视的案子难于处理,多选择可以回避。

(五)其他原因

虽然国家在立法上也有对劳动者的保护,但由于我国公民,甚至某些政府部

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还保守,争取平等、消除就业歧视的道路还很长。此外,学历歧视现象在我国就业市场也普遍存在着。

四、就业歧视的危害性

我国人口众多,而社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在经济危机形式下,就业更加艰难的时刻,人们更加渴望公平就业。从本质上讲,一切歧视都是违背公平正义原则的,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

(一)就业歧视不利于实现社会公正

人生而平等,那么就业的机会也应该是平等的,任何有差别的对待他人来说

都是不公正的。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将人份为三六九等,根据自己的需要,人为的设置求职标准,将某类人挡在自己的单位之外,形成就业歧视,加剧了社会的不公。

(二)就业歧视会造成社会效益的损失

公平是我们要追求的社会价值,那么效率也是我们不得忽视的价值。效率对

于社会来说是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也就是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而在就业歧视的环境下,最适合的人不能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却被效率低的人代替。这样既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成本,也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效益。

(三)就业歧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我国大部分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也和自己的专业无关,从

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巨资,由于就业形势发生变化,

就业歧视加剧,大学生无法得到就业,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并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四)就业歧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残疾人、女性、低学历者在社会中大多是弱势群体,他们在就业中受到歧视找工作难,社会贫富差距大,会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容易走上极端,成为

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另外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加大,年龄限制现象严重,这种就业的失衡都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不利因素。如果不能消除社会贫困,在就业歧视大量存在的情况下,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将弱势群体与强势群里割裂,弱势群体会感觉被社会抛弃走上了社会的反立面。反对就业歧视可以促进弱势群体就业,改变将人分类别的局面,促进社会稳定。

五、消除就业歧视现象的对策

就业权属于公民劳动权的一种,是公民生存权的保障。消除就业歧视,建立

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选择。针对我国就业歧视的原因及危害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订反就业歧视法,完善相关立法

在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的问题已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反就业歧视理论的构

建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的法律更是相当薄弱。完善就业方面的立法,为广大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遭到就业歧视要维权的时候提供法律依据。我国《劳动法》

只列举了就业歧视可能涉及的几种现象,而现实生活中求职者却遭遇大量的就业歧视现象,法律规定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出入,所以要加快建立《反就业歧视法》的出台。

(二)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舆论监督是广大人们群众通过新闻媒体等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监督的一

种方式,如报刊、网络、新闻等等。舆论监督比其他形式的监督拥有巨大的优越性,它能给不法者造成一种强大的思想压力,并且可以促进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对有效遏制腐败的发生和防止公权利的滥用起到重要的

促进作用。

(三)转变用人单位的传统观念

政府就业主管部门应对用人单位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把维护社会公

平正义,反对就业歧视作为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思想觉悟,摒弃错误的观念,纠正错误的思想和作风,使用人单位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求职者,不因其身高、性别、户籍、学历、经验等而受到歧视,切实维护每位求职者的就业权利。

(四)设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管理机构

成立反就业歧视专门管理机构,独立专职地处理就业歧视案件以解决就业歧

视争议,是反就歧视的一条有效途径。此管理机构专门受理被歧视劳动者的申诉、调解、裁决,负责反就业歧视的监察,研究并对平等就业政策提出建议,协助各

企事业单位或法人资格的雇主和社会团体订立平等就业政策。同时应加大对反歧

视就业的宣传工作,为公民提供平等就业的咨询服务、裁决就业歧视的纠纷等。

这样当求职者在遭遇到就业歧视的问题时可以寻找到相关部门得到救济。

另外要借鉴国外反就业歧视的成功经验。如美国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加拿大的人权委员会、荷兰的平等待遇委员会等,这些专门的机构共同点是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平快捷的解决就业歧视问题,而且提供免费的调解服务、法律咨询甚至提供律师法律的援助。

(五)政府在促进就业中应起主导作用

政府在促进就业中应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政策和公共就业服务体

系,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政府应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质量和效率,而且这种公共就业服务是免费的,不能把这项服务看成是一项增加单位收入的方式。

另外,由于劳动者在遭遇就业歧视时维权成本过高,许多劳动者都望而却步,所以应改变劳动者维权为政府维权,强化劳动监察部门的执法能力。劳动监察部门作为管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法律关系的主管部门,在劳动者求职过程中更要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杜绝就业歧视现象的出现。

六、结论

反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社会难题。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广大劳动者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全社会动员起来,在法律、

法规,公众教育和就业实践中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就业体系,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公平的就业环境,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盛宏观;反就业歧视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娄耀雄;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詹小玲;论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李静思;就业歧视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