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教学法完整解决方案之分组

小组教学法完整解决方案之分组

小组教学法完整解决方案之分组
小组教学法完整解决方案之分组

一.分组

声明:国家三令五申不得以学生成绩的高低给学生排名次,我们必须遵守。不过,在小组教学法中,大组长及各组长如果不能由成绩优秀的同学担当,小组教学法就无法很好地得以实施;另外,如果各个组的学习程度相差太大,参差不齐,小组教学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故而,在分组时,对学生排名次很有必要,它毕竟是对学生分组的重要参考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名次只给老师做参考,而不要对学生进行公布。

1.以成绩为基础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每三人一个小组,优秀生为组长。

2.在充分照顾每个同学之间的友谊的基础上,由组长和组员互相自主选择。

3.对不合适的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每个组的学习程度大致相同,构成相对合理。

4.选出副组长,当组长不在时,代替组长组织本组的各项学习活动。

5.各个组长再次进行分组,并选出大组长。

6.根据大组长,各小组长所在位置及家庭住址适当调整各个学习小组所在的学习位置,各个小组长围绕在大组长周围,以便大组长协调管理。

7.每半学期分一次组,分完组后,没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不做

调整。

8.以上为常规分组。

9.当学生适应且完全了解了小组教学法后,便可采取下面的分组法:

将全班同学按成绩高低依次排列后,选出前3—6名同学为大组长,其余同学按名次每3—6人一排站立,大组长从每一排中各选一人做为自己的组员。选择时要坚持民主,公平,自主的原则。

10.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培训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培训方案 1.班级一般设置8人组6个。 1、二人组(同位组):以互助互查为主的组织形式。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尤为必要。使用学案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落实,一般问题的交流互动,发挥兵教兵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组(同位组)的组织形式去解决。 2、四人组(合作小组):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创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组的形式去活动;需学生讨论的疑难问题、生成问题的筛选,展示交流学生的推荐也可利用四人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组(合作大组):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八人组讨论解决。 2.小组建设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形式建组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几项任务:小组名称、自荐组长、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行为守则。讨论并形成文字,做成海报,张贴上墙。一般学生都会热情高涨,有利于小组的建设。组员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小组意识,同时也是明确或认同本组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精神建组阶段。通过活动前的小组口号、成

长目标、小组纪律的宣读,强化团队意识、目标意识与纪律意识。使小组精神内化成每个组员的信念,并指导其行为。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强化小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和班干认同本小组并逐步形成小组荣誉感。在这一阶段非常关键,要趁火打铁把小组建设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阶段为荣誉建组阶段。这个阶段其实真正的小组(集体)已经形成,学生之间有互助意识。小组的一些特征开始慢慢体现出来:组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促进性的互动;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精神建组阶段非常关键,如何促进小组形成?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方案

鹤伴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根据邹平县2014年教学视导反馈中提到学校要研究“课堂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学习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学校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抓落实,抓深化,抓学习,提成绩,在课堂教学上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鼓励冒尖,整体推进”原则,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树立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信心,形成“让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教学氛围。 二、参与对象 全科全员参与,以级部为单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校制定校级方案,级部制定级部方案,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制定学科方案。 三、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及环节 (一)小组的建立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根据本班人数,每个小组4人或5人。依据学习基础,每组有一名优等生,两名(或三名)中等生,一名(或两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座位的摆放,班级自主设计,一二年级提倡并桌摆放,高年级提倡并桌摆放的形式。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4人(或5人)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一名副组长,一名(或两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3.分组、计分、奖惩 在此借鉴天津北辰区普育学校小组合作。分组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按语文数学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总成绩的排名依次分为ABCD,每组级别的学生坐的位置是固定的,老师一看位置便知道他学习的等级,每次上课前在黑板一侧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小组。如何计分:为了让学生优帮差,计分的规则为:A同学0.1,B同学0.2,C同学0.3,D同学0.4,总分为1分,这样计分

小组教学法完整解决方案之小组教学法基本原则

十.小组教学法基本原则 1.如果说小组教学是开始的话,大组教学就是结束,大组教学是小组教学的归宿。如果小组教学法不能成功升级为大组教学的话,小组教学法将毫无意义! 2.小组教学法不适合从一年级开始。如果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直到六年级小学毕业都用小组教学,学生在结束六年的熏陶、学习后,到了初中重新回到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中就会不适宜,从而引发厌学、弃学、不自信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这样就有可能毁了某些学生的一生。既使有一位学生受到不良影响,我也会良心不安! 3.在小组教学中,组长的选择尤为重要。一个好组长,会事半功倍,而一个不合格、不称职的组长则会事倍功半。所以,选组长时,既要公平又要合理。按成绩前几名为大组长最公平。可是成绩好却不一定有组织能力,万一过度内向、老实,不善于言辞表达,不懂得如何带领自己组去学习,让这样的同学当组长,公平了,却不合理。 4.既然是小组教学法,小组就是小组教学法的基础。所以,分组是否合理、恰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组的学习成绩与其他组相差太大,就会削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样,毁掉的就不止是一个学生,而是这个组的所有学生。另外,若各个组的学习成绩相差太大的话,各个组之间的竞争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5.自习课是小组教学法成败的关键。上课时,一要明确任务,二要责任明确,三要监督到位。

6.自习课上,讨论与讲解最重要。不会的讨论,会的讲解,组长讲,组员更要讲,每个人都要讲。 7.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课前作业一定要要求学生认真地去做,并划出疑难问题。毕竟许多课型都要以课前作业的顺利完成及课前发现的问题为前提的。不过一定要把握好作业量的度,不要过多的加大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为老师,一定要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8.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习任务的落实,都要求学习委员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要选好学习委员。 9.要把握好过关检测课,不怕慢,就怕停。 10.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所有问题都要在小组内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进行解决,没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老师代替解决的,老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学生几乎能够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是所有问题。 11.讨论记录是学生讨论过程物化的产物。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讨论记录的习惯,既能提高学生对“讨论”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视,又能有效地保证讨论质量,也能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是一种方便、有效、实用的方法。 12.大组教学比较费时,常规教学一节课就能讲完的内容,在大组教学中可能就要一节半或两节课才能完成。所以,大组教学很好的把握时间很重要。另外,大组教学之所以费时,这与大组教学的内容有关,内容简单,时间就够用,甚至会剩下些许时间;而一旦较难,

小组合作分组与评价机制

初二(8)班学习小组积分表

小组评分细则 1、课前自学:学科组长预备铃后,由1、 2、3小组为一个循环组循环打分记录,由4 5、6小组为一个循环组循环打分记录,并且要将扣分原因告知被检查组。(总分为2分) (1)组内每个同学的导学案的知识链接和自主学习问题完成达70%以上的同学就算合格。 (2)每出现1人未达70%或发现抄袭他人的每人次扣1分。 2、对学:由老师对小组对学评分,全部参与,讨论激烈,奖励该组2分;凡是组内讲闲话、摆龙门阵、做怪叫等与课堂无关的事,每人次扣1分。 3、群学:老师对小组的评分,全部都参与,存在问题的学生提问,会解答学生简答讲解,讨论激烈,奖励该组2分;凡是组内,讲闲话,摆龙门阵,做怪叫等与课堂无关的事,不参与,每人次扣1分。由1、2、3学习小组长为一个循环组循环记分,由 4、 5、6学习小组长为一个循环组循环打记分。 4、展示: 由老师对小组的课堂展示情况评价: (1)参加人数为6—8人,声音宏亮、板书清楚醒目、语言流畅、讲解思路清晰,面向全班同学,奖励该组6分。(对差生回答加倍加分) (2)出现下列情况扣分: ①在少于6人,每少1人扣1分; ②其他情况任课教师酌情扣分。 5、听展组 (1)在别的小组展示过程中,看其他小组成员是否发现该组的板书错误或讲解错误,是否有其他更好的答案或解题方法,对该组的讲解内容作出相应的扩展及补充,都给予奖励每人次1分; (2)凡是出现不认真倾听的,打玩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未带上相关学习资料听展的,扣责任人所在的组每人次1分。 6、作业:如果学科有作业,由1、2、3小组学习组学科组长为一个循环组循环打分记录,由4、5、6学习组学科组长为一个循环组循环打分记录,全部完成加2分;发现照抄或未完成每人次扣1分。 以上六项计分,各组组长在读报课前将相应组的积分汇总到班长处,并进行公示。 7、阶段检测:(由学科班长汇总) (1)全组平均分前两名的组,分别奖励该组6分;全组平均分3、4名的组,分别奖励该组5分;全组平均分5、6名的组,分别奖励该组4分。 (2)在该组成员中,在班上的名次,个人每提升10名加1分到该组。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 太谷二中 模式概要 “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从2008年开始已试行了五年,五年来在中央教科所及省、市、县课改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尝试、探究下,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及学导行为,为规范实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实施“三·五·三”学导型有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体现“先学后导”的核心理念,使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始终处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激情状态,确实提升“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的品位和质量,为每名学生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终身受益而奠基。太谷二中制定了“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师生必须确立的课堂先进理念 1.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导,问题评价。 2. 对学导型潜心研究就是对自身专业发展负责。 3. 善待学导型课改就是在善待自己的未来。 4. 善待改进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就是对课改负责。 二、“三·五·三”学导型课堂基本内涵 太谷二中“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在学生行动上突出如何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如何引导、指导学生研究学习。 “三?五?三”学导型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为课堂的三种课型即“问题生成学导课”、“问题展示解决课”、“问题拓展提升课”。“五”为三种课型中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情境设置”、“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师生互导”、“拓展提升”。“三”为支撑三种课型的三个评价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 这三种课型之间紧密联系,以螺旋式动态相互支撑。五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三个评价单相辅相成,他们彼此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交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课堂。 三、“三·五·三”学导型课堂三种课型的模式 1. 依标施教:问题生成学导课——教师根据对课题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实际,在充分讨论及探究的基础上,提前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前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借助此工具单,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成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尝试训练题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记忆、提取信息的能力,实现有效预习,问题评价。 基本程序: 一是学生通过六动预习法进行20分钟的结构化预习,学生自学后根据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问题导读—评价单”预设的目标进行思考,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二是自学完成后,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围绕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小组竞赛教学方法的说明

“小组竞赛”教学方法的说明 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学校李艳霞 一、“小组竞赛”教学方法的涵义 “小组竞赛”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讲授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分组(可由教师按一定原则划分组别、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引导学生间的人力资源整合、激发其参与积极性,通过组内分工、组际竞争、小组与个人双重加分等激励方式引导其发现自身和他人的长处、发挥集体智慧,从而在宽松的游戏式竞赛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提升团队合作意识的教学方法。 二、“小组竞赛”教学方法的要点 “小组竞赛”教学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要点: 1、分组原则的选择。 分组原则有位置就近、学号相连、随机抽签教师指定、自由组合等多种方式,都有各有方便之处。本人则倾向于学生自由组合,一方面学生的自由性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承担意识也可相应增强;第二方面教师可从中观察不同学生的性格是积极进取的还是被动等待的,以便在其后教学中加以引导性格被动的学生,促进学生的综合平衡发展。 当然,该选择原则下必然出现部分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无组可入的情况,因此教师因在分组前加注相应条款——组员人数要求(多则出现搭便车现象,少则出现一人组两人队现象)、每组内评1到2名MVP(特别加分),同时强调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价值——团队的胜利就是所有人的优势都得到充分整合的胜利。 在多次的实操过程中,依据上述分组原则和条款进行的分组竞赛活动,基本上不同往绩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且不时有黑马出现——本不被看好的某同学大放异彩、当选为组内的MVP,不仅该同学自信心大增,同学间也学会发掘和欣赏他人优点,利于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2、竞赛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学生都喜欢玩游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游戏”更带有目的性——渗透教学内容、实现快乐学习。因此,如何“游戏”、如何“竞赛”就是当中的难点和关键点。 教学当中的游戏竞赛基本方式有“问题抢答”、“情景扮演”、“相互修正”等,当中最容易操作的是“问题抢答”,适应于一些较基本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学和检验中,教师掌握判定胜负的主导权,但必须注意公正性——谁最快举手或起立;最需要学生主动配合的是“情景扮演”,适应于一些强调实践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 1. 1合作学习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从文字记载看,教育中合作的观念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在西方,早在1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咯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他们的观念于19世纪初传到美国,深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合作学习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帕克,他在担任马萨诸塞洲昆西学校的管理者时(1875-1880),每年平均有30000多名来访者,检验他对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情况。帕克以后,著名教育家杜威(Dew ey,J)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育学史上,真正的、科学的、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美国朝野上下,同时也使美国教育界受到了了严峻的挑战。此后十几年里,美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有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开始了课堂情境中合作学习的开发与研 究。他们从小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等教学实践中得到启示,从社会心理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初步形成了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策略(如“小组一游戏一竞赛”);到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等),合作学习开始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

小组合作如何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案及管理措施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当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组成合作小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让学生自由组合,另一种是由老师进行分组。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时,往往会出现学习困难生、纪律不好的学生组合困难的现象。由老师进行分组,教师为学生分组时,通常是有意识地把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以期达到相互带动、相互影响、各有所获、共同提高的目的。但如果小组成员差别过大,往往会适得其反,进一步拉大小组成员之间的差距,使善于表现的学生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从而处于支配地位;使原本寡言的学生更加沉默,从而处于服从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组长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一个组员都有事干;在小组讨论时,要给每个组员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小组代表汇报时,要使每个组员都有相对均等的机会。 综合两种分组特点,我们学校对进行实验的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是先拟定小组概况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1.小组规模 小组的组建,一般是三至五人,而且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分组完毕后,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有研究证明: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它便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确定小组人数后,将班上的学生总数除以四得出班上的小组数,如果能被4整除,那么商数就是班上的四人小组数,如果用4

分组教学法

小组分层教学法 海孜中心学校数理组 由于我们海孜中心学校地处农村,家长对小孩的教育不够重视,放任自留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基础千差万别,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单从掌握的知识角度讲,可以有初中水平,小学高年级水平,小学低年级水平。如果同一尺度,同一要求,有一半以上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有些中等程度的学生可能也会下滑。分层教学能够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因此我校在学习了杜郎口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分层教学法,以八年级数学为试点年级。具体做法如下: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三组,即学优生(A)、中等生(B)、学困生(C),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各组学生的不同要求: 首先将学生按平日成绩划分为A\B\C三组,宣布不同要求: C组学生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既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 B组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能够比较灵活

运用知识,培养创造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 组习题及部分B 组习题; A 组学生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 、 B 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 、 C 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小组分层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如图: 备课环节 挖掘教材 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 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分层目标,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

运用“三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e16461897.html, 运用“三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黄少芬吴秀春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17年第07期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依赖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三学”(导学、互学、悟学)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三学”模式;导学;互学;悟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19/22-0035-03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提出了不同的 要求:从知识的传授改变为能力培养。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农村小学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及家庭教育跟不上,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品格形成主要依托于学校教育,这对学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科学高效、质朴实用的课堂教学流程,是农村小学教育自身积极应对形势、谋求发展的需要。为此,我校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数学“三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全校教师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以二年级数学《4的乘法口诀》为例谈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学——学案领航,培养自学能力 “导学”是指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把课堂上需要学生学会的新知识、新任务,以“导学案”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通过“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方法指点,完成知识类、理解类、应用类、拓展类等相应级别的练习。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工具书等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将疑难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在导学案中相应的地方标出,以便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下一环节。导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提前对知识进行感知,激发学习欲望,产生学习疑问,使他们能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如本节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學情,精心编写了如下的“导学案”,并于教学前一天布置给学生。(一)学一学:自学课本第38页,完成课本相应练习,并思考以下问题。①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②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③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太好记?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二)做一做:①直接写出得数。8×4=() 4×3=() 4×9=()

小组教学方法

小组教学方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组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的课堂活动是根据课前学案预设的流程,即:“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展示反馈—评价点拨”的程序来进行的。 1.自主学习:学生依据学案自学指导要求,逐段逐节研读教材,完成学案所提出的任务与要求。教材是学本,学案是引导。学案具体设计的重点研究的概念问题、题例,学生在阅读教材中逐项明确,逐题落实,对预习自学是很好的落实。对课前进行丁预习自学的学科,课堂上可直接自学检测,以展示反馈的手段反映自学效果,暴露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对自学活动及时了解调控,及时发现生成与预设的差距,为下一环节小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点拨评价做准备。 自主学习中应注意: (1)自主学习阅读的重点是教材而非学案。 (2)自学指导的指导性要强,包括:自学任务、时间、方法、重点、过程、尝试。 (3)自主学习的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重视对学生自学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要重视学生在自学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质疑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5)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必拘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外、家庭,要引导学生共享冢庭资源与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 2.小组学习:学生自学的困惑,自学检测暴露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求教的欲望,教师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以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学生个性疑问,教师深入小组作进一步学情了解,并随机辅导点拨,小组中积极的交流、热烈的讨论、适当的辨论,把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小组学习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小组的构成: 先有一帮一,再有一小组,以四人小组为宜,一般采用餐桌式座位以便于小组活动,小组内成员有较明确的分工,组长、副组长、主持人、书记员,根据需要成员可以调整,角色可以轮换。 (2)小组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方式有:一帮一对口帮教,兵教兵,一教三小先生制,共性疑难全组讨论落实。让学生在讨论中解疑,辩论中求真,活动中互助,互助中提高,使学生自学一直在学案指导和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进行。 (3)小组长的培训: 小组长是全组学习的灵魂,是帮教同学的“小先生”,对小组长要加强培养。要有目的地组织小组长进行自学能力的培训、如何当好小组长的培训和拓展性习题问题的培训,使小组长有能力当好小组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督查者。同时对小组长的培训也是突出培养优生,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 (4)小组学习的功用: ①大班教学小型化:大班教学是中国教育的特色,也成为困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大原因,是许多学校——直头疼的问题。小组学习以小组为班级学

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

苏村一中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一、学习小组的建立制度 1、异质原则 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科目差异、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2、集体原则 小组是一个高度凝结整合的集体,小组成员的学习、成长与评价都和小组及小组成员密不可分,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3、建立学习小组的目标 学习小组要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功、形成更积极的关系和产生更好的心理调节。小组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小组的编制 以性别、性格、学科优势互补(与科任教师进行协调)等为依据,从每部分中抽取一人组成一个组,每组6---8人(特殊情况可减少)。分组后各小组均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组名和小组奋斗格言。

二、学习小组的规范 (一)组长职责 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组长应在班主任和班委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履行职责。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小组的学习和进行小组常规管理。 1、组长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组内的各项任务要最先高质量完成,时时处处带头维护小组、班级、学校的荣誉,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 2、组织组员开展课内外的合作学习,每天至少组织检查督促组员学习完成情况,落实课外或课内预习,学习交流讨论,各科课外作业并负责记录。 3、分配小组学习任务,如探究活动、展示活动等,组长应对组员进行分工,以便更好的完成任务,应注意让组员轮流完成查资料、画图、板书、讲解、质疑等各项任务,是每个组员得到锻炼。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快速、有序开展。 5、小组长遵照小组合作制度对组员进行客观评价并将结果按时反馈给班主任和组员。 (二)合作学习要求 各小组长应本着对每个组员负责的态度,公平、公正地对本组组员进行评价。坚决杜绝碍面子、讲人情的现象发生。 1、组员应服从组长安排,学习是做到分工有协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方法与管理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一、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走读与否、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二、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以2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教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浅析分层教学法的推广和实施

浅析分层教学法的推广和实施 赤水源中学陈孝顺 摘要: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全国推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强势智慧,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想平台。本文针对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校推广分层教学模式,分析程推广过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困难,并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推广和实施 由于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和项目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在几种有效教学模式中,以上海建平中学的“分层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很多困难。现就分层教学法在我校推广和实施过程情况,如何在一个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学校推广和实施分层教学法提出以下看法。 一、现状分析 1、当前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基本体制,每个班的学生分班原则不外乎种,一是按本年级学生个人总成绩排名,按总成绩的高低平均分配到每个班;另一种是,按学生总成绩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优化班和普通班)。前一种分班方式,基础好的和差的总分可以相差4、5百分,高一分班时,高分达到600多分,低分只有200来分,在这种班级里面上课,老师不能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出现优秀的“吃不饱”,拖成了一般的了,基础差的“吃不了”就更差了。后一种分班方式好像是实施了“因材施教”,但它的分层的依据是学生的总分,学生总体情况相当,但不表示学生在各科上的发展都是一样的,真正各科都均衡发展的学生也不多,更多的是有个别科目较差。相应的在这些班级上课的老师就都以优秀生的标准来教学,导致勒势科目的学生跟不上,时间一久这些优生也就逐渐变成了差生,所以,每个重点班,进班的成绩都差不多,但最后还是出现了很差的学生。另外,这种分班制度,将会严重打击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在差班的学生和老师都会失去自信,认为别人都认为我是差的,我教不好、学不好是正常,从而导致老师和学生破罐破摔。 2、教师结构: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其师资队伍的老年化(平均年龄在35以上)、思想意识的陈旧华是不言而喻的。很多教师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教法中走过来的,思想意识非常保守念旧。 3、教学状况:在近10年来,盐津一中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向时间要质量,用大量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现以跃居全市同类学校榜首,连续两年全市综合评比第一。很多老师甚至领导形成了时间加汗水才是质量保障的意识。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各地各校高中都在扩招,高中优秀生源的争夺非常激烈,为了适应这种无序的竞争,各地各校都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其中分班教学(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是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的一个手段。很多优秀学生和家长就读哪个学校也就基本是冲着重点班去的。我校在近年的竞争中也免不了分班教学的模式。优化班固然是各方面都给予最优化的配置,配置最好的班主任,最好的任课教师,享受最优化的教学资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几乎全落在了班主任的头上,学生的思想工作、人格品质和人生价值观都是班主任在教育。任课教师多数只是完成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违纪就把违纪学生提交给班主任,甚至有的学生不交作业,任课教师也把这些学生转交给班主任去处理。更有甚者把学生在他的课堂上的违纪认为是班主任工作不到位,责备班主任没管理好班级。 4、班额情况:由于近年高中教育的普及,各校招生人数大大超过学校现有条件,导致很多学校都是大班化教学。我校现有班级人数都在70人以上,教室内别说开展什么活动,就连教师上课要到教室下面巡查学生情况也很成困难。有的班级达到80多人,上课学生站起来都成困难。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积极,发言有序,讨论热烈,甚至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主体地位大大提高。 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得多,他们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 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合作的时间,紧张而有序,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他们的思想不断融合,感情不断融洽,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 四、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初步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合作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如:学会收集、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尊重等。

(三)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形成了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 (四)提高了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了个人探究和集体探究的意识,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校本研修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校本研修使教师们更加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所有参研教师能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 (二)所有参研教师对“课标”、“教材”了然于胸,能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比较自如地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处理。 (三)所有参研教师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们都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累了,学生也变得爱学、乐学、会学了。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英语分层教学法

英语分层教学法 江西都昌县慈济中学黄少华黄云雷 课堂教学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又缺乏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许多教师尝试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针对性因材施教,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循序渐进及趣味性分层教学。 我国古代的教学就十分重视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学记》中就有:“学而不躐、不陵节而施”的主张。南宋大教育家的朱熹亦指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循序渐进和以趣激学的重要。 据此,我们在预先不告诉学生真相的前提下,按对高中学生摸底的英语成绩,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档次;同时釆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即统一进度,不同要求:(1)差生,只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词汇,理解教学内容,能应用简单的英语就行。(2)中游生,要求他们在(1)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阅读和写作训练。(3)好生,要求他们在(2)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较难的听说训练,严格训练用英语思维;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地规定不同难度的任务,设置不同程度的提问,规定不同程度的作业任务。迅速找出各层学生的优缺点,逐渐熟悉全体学生。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幻灯机、语音室、闭路电视、音频发射装置等设施,设计和组织有趣的、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进行课堂英语教学。如:生动的场景动画,戏剧表演,故事讲述,即兴演说、场景对话、生活写真、幽默漫话、提问抢答、英语小竞赛等。每次教学活动尽力做到气氛活跃,以趣激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周,每半月,每月都举行一次竞赛性听说读写测试,这样既能激起学生们学英语的兴趣,教师又能从中分析评估学生们的进步情况。有利于下一步教学的实施。 二、成就激励法。 学生的成就感又称“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正如苏霍姆斯林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人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分层设疑激学,设计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产生动力,推动学习。如:对差生提出:“right or wrong?”、“what ?”、“when?”、“where?”等问题;对中游生提出:“How?”、“why?”等问题;对好生提出“what differences?”、“exatly speaking”、“what different opinions?”等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了,解决成功了就及时表扬,激励;使其产生自信心,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每周一测试,半月一考评,每月一考评(包括听、说、读、写),以得分量化评估。每次测评后,指出学生的弱点,提出解决办法;大力表扬优点,发扬优点,克服困难,乘胜前进。经这一阶段的教学,学生一定会有一个较快的进步。尤其是后进生,在扎实基础方面,会向前猛跨一大步。 三、适时量质转变进档。

“三三六”教学模式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努力构建道德课堂 ——三三六教学模式 白坪新区实验学校 2013年03月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努力构建道德课堂 ——三三六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今天的教育发展着眼点在学生,教育的方向应遵循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道德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发展的规律 几千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而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美国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宣称:“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之一。”而2001年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教育大会,把“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作为会议的主题,并认为它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成长需求考虑,合作学习势在必行: 1、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知识、语言、价值、规则、道德和符号系统只能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才能习得。 2、集体动力理论: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之间互勉、互助、互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3、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他们认为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知识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 (三)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1.整体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操作学习、反思学习结果当中真正学习到作为教师的基本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技能。 2.教师目标:学会思考课堂,驾驭生成性课堂,提高课堂创新能力。 3.学生目标: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改进、改善、改造学习方式、学会探究、获得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讲台体验。 二、“三三六教学模式”的阐释 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结合当前教育发展新趋向以及我校“育才先育人”的办学理念,我们最终确定了“三三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构建道德课堂。 “三三六教学模式”具体介绍: (一)第一个“三”指教学流程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各学科的教学流程围绕这三块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