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4

1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4

1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4
1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4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我们需要哪三个要素?地图当中有一种叫地形图的你会判读吗?这节我们就来探究地形图的判读吧。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自主探究】

(1)表示地面高度的方法有哪两种?、在下图中方框处填写。

(2)读图1.35、图1.36回答问题:

①什么叫等高线?图1.35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多少?

②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③在仔细阅读P25页内容后你会判断下图A、C、D、E分别表示山体的哪个部位?

④从线路①和②登上山顶哪个更容易一些?为什么?

⑤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2.【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P26活动,制作地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2)总结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山脊与山谷。

(3)学以致用

当该地山洪暴发时,小明位于图中的A处,小明正确

的逃生方向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 【反馈练习】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正确的是()

A.①—陡崖

B.②—鞍部

C.③—山顶

D.④—山谷

(2)为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旱涝保收,村民拟在

图示地区建一蓄水量最大的水库,合适的坝址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课堂总结】

1.表示地面高度的方法有哪两种?

2.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深线?

3.列表比较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地形部位等高线组合状况地形特征

山顶等高线,数值从中间想四周。四周低,中间高。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处凸出。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处凸出。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陡崖等高线。角度接近900的峭壁。

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等高线之间的区域。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地形图的判读》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的基础上在不同的高度及深度着不同的颜色就是另外一种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这种地形图又该如何判读呢?

一、分层设色地形图

1.【自主探究】

仔细研读P26至P27教材内容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图中某地的海拔高低?

(2)陆地上有哪几种地形类型?

(3)研读教材图1.42完成下表

2.【合作探究】

(1)讨论五种地形的差异?(高原与平原、山地与高原、山地与丘陵)

(2)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下列地形区并说出他们所在的大洲位置:

①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②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③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④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二、地形剖面图

【合作探究】

1.完成图1.4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地形剖面图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3.学以致用,看右图分析美国东西地势变化。 【课堂总结】

1.地形图的判读,看右图回答

A 点的海拔高度是 ,A 、

B 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2.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把地图上___________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一般都标有高度,单位是 。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 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等高线密集处,地表坡度________;等高线稀疏处,地表坡度_____。 ③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叫做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 4.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_______,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海洋用_____色表示。平原用_____色表示,高原、山地用____色表示。

5.地形剖面图:可以 表示地面上 地形的起伏坡度陡缓。

山脊:等高线向______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______弯曲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

鞍部:两山顶

之间的低地 山顶:山地海拔最高点,等高线闭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绝对值 导学案

绝对值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会通过学习绝对值的概念,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并进一步明确数学知识在实 际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难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以及绝对值的非负性。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预习案】 一、 知识链接: 1、具有 、 、 的 叫做数轴。 2、3到原点的距离是 ,—5到原点的距离是 ,到原点的距离是6的数有 ,到原点距离是1的数有 。 3、2的相反数是 ,—3的相反数是 ,a 的相反数是 ,a —b 的相反数是 。 二、 自学指导(请安静的阅读并理解书本绝对值的类容,完成下面类容) 1. 自主学习: 问题1、两位同学在书店O 处购买书籍后坐出租车回家,甲车向东行驶了10公里到达A 处,乙车向西行驶了10公里到达B 处。若规定向东为正,则A处记做__________, B处记做__________。 (1) 请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的位置; (2) 这两辆出租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 (3)在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表示- 34 和3 4 的点呢 归纳: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 例如:4的绝对值记作 ,它表示在 上 到 的距离,所以| 4|= 。 同理:—6的绝对值记作 ,它表示在 上 到 的距离, 所以|—6|= 。 【探究案】 2.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请在小组内说出| 7|、∣—∣、∣2 5 -∣、∣0∣的意义及其值。 2、(1)|+2|= , 5 1 = ,|+|= ; (2)|0|= ; (3)|-3|= ,||= ,||= . 归纳:把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验证是否正确。 小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 代数意义:a = ()()()??? ???-=?0000a a a a a 思考: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 由此归纳出:a =()()????-≥00a a a a 或:a =()()? ??≤-?00a a a a 3、绝对值的四个特性:(重点,难点,加强记忆这些知识点) a :绝对值是一个 数 ,即a 0≥ 例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1)- (2)+(-3) (3)-3 2- b :互为 数的两个数的 相等,a =a - c :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没有。 例2:.绝对值是3的数有__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的数有__________个,各是___________; 绝对值是0的数有____________个,是____________。 绝对值是-2的数有没有________________ 例3:(1)已知a =5,则a= (2)若1+y =3,则y= 一、选择题 1、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A .负数 B .正数 C .负数或零 D .正数或零 2、给出下列说法: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 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3、绝对值不大于的整数有( ) A .11个 B .12个 C .22个 D .23个 4、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的倒数是(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5、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数多个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D 、任何数的绝对值 一定是正数 7、│a │= -a,a 一定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 、非负数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有理数不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的绝对值也一定不相等 B 、任何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一定不相等 C 、两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不相等 D 、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反,那么这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9、-│a │= -,则a 是( ) A 、 B 、- C 、±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_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审核人:温秀花 第1 课时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导学】 阅读课本P4-5 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课堂互动导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 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 1 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 称为元素ⅡA 称为元素ⅣA 称为元素 ⅤA 称为元素 ⅥA 称为元素ⅦA 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元素。P 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课堂效果反馈】 1.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第1章第2节(2014年)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第2课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规律再发现【学习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 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自主学习】: 【回顾】: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要出现4种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其亲本必为双杂(如AaBb),其4种性状可分为双显、_______(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_______,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aa B_、aabb。在子代16份中,双显占9份,单显占3份,双隐占1份,其对应基因型(9A_B_=1AABB+2AaBB+2AABb+4AaBb)、(3A_bb=1AAbb+2Aabb)、(3aaB_=1______+2______)、(1aabb)。 记为:纯合子占___份,单杂占___份,双杂占___份。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________,即让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杂交。 2.遗传图解及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____________,符 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_________在形成_______时,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________。即产生_______种配子,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二、自由组合定律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________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决定__________性状的遗传因子 _______________。 2.①发生时间:形成时;②遗传因子间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③实质: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3.特点:①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 ..... 同时进行的 ........。②________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 合互不干扰 .....,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③_______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现在世界上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择________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对生物的性状分析时,首先针对________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________________性状进行研究。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遵循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概念。 2.①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②基因型:指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③等位基因:指控制_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如D和d。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一对____________性状的基因。 3. ______定律是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 Bb×bb。 4. ______;②基因型和环境相同,表现型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研究整体采用什么方法?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采用了什么实验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研究的哪一步骤?什么是测交实验?测交选用的是什么亲本? 2.孟德尔认为,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都遵循分离定律,分别从两对性状试对测交实验进行分析,写出遗传分析图解。从数学角度分析,1:1:1:1与1:1的数学关系是怎样?请从每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的比例,计算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1:1:1:1,展示其计算过程。 3.画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过程图解(完成在学习报告上)。孟德尔进一步进行测交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是否符合演绎实验预期结果?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有哪些?比值是多少?测交后代中重组合类型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在测交子代中的比例如何? 4.阐述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描述对象、发生时间、遗传因子的关系、实质和特点。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什么定律?适用范围是什么?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精品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自主归纳】 “ ”表示. 问题2:(1对值是什么? 【自主归纳】0的绝对值是______. 三、自学自测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15 四、我的疑惑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绝对值的意义及求法 问题:(1程数为正.两辆出租车都从O 乙车向西行驶10km 到达B (2)以O B 要点归纳:|”表示. -5到原点的距离是5,所以-50到原点的距离是 ,4到原点的距离是 , 探究点2:绝对值的性质及应用 观察与思考:|5|=5

|3.5|= 3.5 |100|=100 |-3|=3 |50|=50 |-4.5|=4.5 |-5000|=5000 |0|=0 … 思考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什么? 0的绝对值是什么? 结论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正数,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0的绝对值是0.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结论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思考2: 若字母a 表示一个有理数,你知道a 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吗? (1)当a 是正数时,|a |=____;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2)当a 是负数时,|a |=____;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当a=0时,|a |=____. 0的绝对值是0. 反思:相反数、绝对值的联系是什么?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12,- 5 3 , -7.5, 0. 例2 填空 (1)绝对值等于0的数是______, (2)绝对值等于5.25的正数是_____, (3)绝对值等于5.25的负数是______, (4)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_______. 例3:若|a|+|b|=0,求a,b 的值. 提示: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0,|b|≥ 0. 例4:已知|x-4|+|y-3|=0,求x+y 的值.

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导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物质的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 的量的单位。 2、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有关计算。 二、学习重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 关计算。 三、预备知识:原子、分子、离子等相关化学知识,集合等相关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给予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行看书熟悉相关内容。 二、授课内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是国际基本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它表示:一 定微粒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其符号是:n ,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 mol 。 ②1摩尔基准的确定:12g 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数值上约等于:231002.6?, 人们将该数值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符号A N 表示,即:1231002.6-?=mol N A 。 给学生举例说明物质的量,用: 学校全体的学生都参加了校运会的开幕式,如何快速的计算在运动场上的学生人 数? 班集体 学生个体 学校人数 来说明物质的量就是用来描述集合多少的一个物理量。 自读资料: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231002.6?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 献,所以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用A N 表 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其单位是:1-mol ,他表示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值近 似等于231002.6?,类似于π和3.1415926之间的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关系。 2、摩尔的适用范围 思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①:1mol 小米 ②:1mol 氢 ③:1mol 大豆 适用物质的量描述物质数量的时候应注意:只能适用于微观颗粒,不能用于宏观 物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诞生——1869年,化学家首制。 ↓ 绘制规则—— 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2.元素周期表的演变 (1)演变: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____________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2)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_______。 二、现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1)含义:按照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 (1)编排 ①把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________的顺序从____到____排成横行叫做 周期。 ②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________的顺序由____到____排成纵行,叫做族。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周期 a.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周期。 b.特点:每一周期中元素的____________相同。 c.分类:

周期??????? 短周期????? 第一周期: 种元素第二周期: 种元素第三周期: 种元素长周期????? 第四周期: 种元素第五周期: 种元素第六周期: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目前只发现26种元素, 未排满 ②族 a .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但只有____个族。 b .特点: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________________。 c .分类: 主族:在族序数后标A ,如周期表中第14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副族:在族序数后标B ,如周期表中第6个纵行表示为第______族。 0族: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He 为____),其化合价定为____。 Ⅷ族: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纵行。 ③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 族:________元素;第ⅦA 族:________元素;0族: ____________元素。 知识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的七个周期永远不会改变 B .元素周期表有九个横行,分为七个周期 C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六个族 D .元素周期表有十八个纵行,分为十八个族 2.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18 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仅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 .第14列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 C .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3.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

【学案】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绝对值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学习重点:绝对值的概念 学习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问题:如下图 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 二、合作探究、归纳 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 . (3)∣24∣= . ∣—3.1∣= ,∣—1 3 ∣= ,∣0∣= . 3、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 . 用式子表示就是: 当a是正数(即a>0)时,∣a∣= ; 当a是负数(即a<0)时,∣a∣= ; 当a=0时,∣a∣= . 4、随堂练习 P11第1、2、3大题

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 阅读P12,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 也就是:(1)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 三、巩固新知,灵活应用 1、例题 P13 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 —2.5和—∣—2.25∣ 四、小结: 本节课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五、当堂清 1.______7.3=-;______0=;______75.0=+-. 2.______31=+;______45=--;______3 2=-+. 3.______510=-+-;______5.55.6=---. 4.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_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分式方程导学案

归纳:15.3 分式方程 15.3.1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式方程的概念; 2.会解分式方程。 重点: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难点: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怎么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新课导入: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设:江水流速为v 千米/时,可得方程: 总结: 分式方程:______中含有___________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练一练:下列方程哪些是分式方程?哪些是整式方程? ⑴1=+y x ; ⑵3252z y x -=+; ⑶21-x ; ⑷053=+-x y ; ⑸11=+x x ; ⑹5 23x x +=-π 探究:怎样解上面问题中的方程呢? 例1 解方程: ⑴ 233x x =- ⑵11 4112=---+x x x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 把分式方程“转化”为___________,再利用________和解法求解。 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在方程的两边同乘___________,就可约去___________,化成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达标检测: 解下列方程: ⑴x x 132=- ⑵x x 527=- ⑶31 2=-x x 四、课堂小结: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化”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成____________方程。 2.“解”即这个____________方程。 3.“验”即把方程的根代入____________,如果值____________,就是原方程的根;如果值____________,就是增根,应当____________。 五、课后检测: 1.下列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 A. 2513x x =+- B.315226y y -+=- C.212302x x +-= D.81257x x +-= 2.若分式43+-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 A.x =3 B.x =0 C.x =﹣3 D.x =﹣4 3.把分式方程x x 142=+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时,方程两边需同乘以( ) A.x B.2x C.x +4 D.x (x +4) 4.解下列方程: ⑴1 2511+=-x x ⑵112x =- ⑶x x 325=- ⑷ 3121 x x =- 15.3.2 解分式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2.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的方法. 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及增根的含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主备:段传友同备:姚文斌审核:初中物理组学生班次与姓名: 一、课标告诉我们: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二、本我们要做到: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三、预习导学: 1、观察与思考: 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 实验二: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中的钢尺产生声音时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b.实验二中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 c.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四、通过预习我会做: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并且以形式传播。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基础知识预习】一、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规则 ①将相同 ..,每一横行称为..的元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 ②把相同 ..的元素,按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称为。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表示;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用B表示;第Ⅷ族是三个纵行;零族即稀有气体元素 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主族序数= 族的别称: ⅠA(除)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周期(第周期) 周期:个(共个横行)长周期(第周期)周期表主族个:ⅠA-ⅦA 族:个(共个纵行)副族个:IB-ⅦB 第Ⅷ族个(3个纵行) 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课堂活动】 活动1、已知碳、镁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周期、族;第周期、族;第周期、族

活动2、说出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类数目,并说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 活动3、元素周期表共有多少列(纵行)?有多少族?这些族如何分类和表示的?你有没有办法记住从左到右这些族的位置?第14列是什么族? 活动4、①周期表中,从第几周期出现副族元素? 。 ②第几纵行元素个数最多?第几纵行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③第ⅡA族元素后面可能是哪个族?第ⅢA族元素前面可能是哪个族?。 ④在不查看元素周期表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推算出原子序数为13、35、56、114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你是用什么办法推算的 【课堂检测】 1、试画出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并确定对应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Cl 结构示意图, C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S2–结构示意图, 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A.x+1 B.x+8 C.x+2 D.x+1或x+11或x+25 3、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A.16 B.26 C.36 D.46

鲁教版初三数学分式方程导学案(自己做的很实用)剖析

1.2分式的乘除法 1.会进行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会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小组合作交流,精讲多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 下面我们观察下列算式:——探索、交流 32×54=5342??,75×92=9 72 5??, 32÷54=32×45=4352??,75÷92=75×29=2 795??. 猜一猜a b ×c d = a b ÷c d = 与同伴交流.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 作为积的分子,把 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 。 即 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 . 这里字母a ,b ,c ,d 都是整数,但a ,c ,d 不为零. 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 两个分式相除, 2.例题讲解 [例1]计算:(1)y a 86·2232a y ;(2)c ab 42·(-b a c 2 32). 分析:(1)将算式对照乘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强调运算结果如不是最简分式时,一 定要进行约分,使运算结果化为最简分式. [例2]计算:(1)3xy 2÷x y 2 6;(2)(b a 2-)÷(2 )b a 分析:(1)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避免走弯路. 巩固练习 (1)2 2 543()512y x y x xy ? ?- (2)322 26()y x x y x x y ÷-?÷ (3) 222522223111212()()()6189a b a y ay cx c x b x -÷-?- 想一想 (1)你会计算 22-+a a ·a a 21 2+吗? (2)两个分式相乘时,如果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应当先怎样进行? 3.做一做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学设计

《相反数与绝对值》教学设计 高密市银鹰育才中学:韩洪强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相反数与绝对值”。 二、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教学中,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 2、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教材地位:本节紧承前一节《数轴》的内容,首先从数字特征角度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然后又借助数轴,从几何角度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同时自然从几何的角度引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又进行了代数解释。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是有理数大小比较和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又自然过渡到下章的《有理数的运算》中去。思维及教学活动连接紧密,使前后形成整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有理数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发展了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及技能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以及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经历从相反数到绝对值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2)初步形成反思意识,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感。 四、教学重点 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从相反数的代数意义探究其几何本质,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里理解它的代数解释。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绝对值问题中有关非负数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等 七、课前准备 1、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鲁科版六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设计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无答案)

第三节种子植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掌握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简单方法,并应用于对植物的识别之中。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难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它们大多生活在中,不需要有专 门的吸收养料、运输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没有、、的 分化。 2、苔藓植物一般具有和,但是里面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结构简单,仅起固着作用,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靠来完成 3、在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中,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4、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靠繁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任务一: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掌握它们的结构及区别 1、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掌握实验的方法步骤。 2、观察种子结构,并指出各个结构的名称。 3、分组讨论,交流教材84页讨论题。 (1)、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2)、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什么? (4)、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的异同。 4、掌握: 在和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在和条件下,种子的寿命会缩短。 5、拓展反思:为何胚被称为幼小的生命体? 学习任务二:掌握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异同 1、自学教材掌握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定义。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 3、拓展反思:“种子植物的种子比孢子植物的孢子生命力强得多”,这种 说法对吗?说明理由。 三、系统总结 四、自我检测 1、在种子的结构中,被称作新植物幼体是() A、胚芽 B、子叶 C、胚 D、胚乳 2、我们平常吃的豆腐主要利用大豆种子哪个部分加工而成?()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乳 3、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一滴碘液,最可能变成蓝色部分是()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胚乳 4、几种玉米种子受损的情况中,哪一种对其萌发影响最大?() A、胚乳损伤 B、胚的任何部位损伤 C、种皮损伤 D、胚乳和种皮都损伤 5、下列哪种植物的果实,在农业生产上被习惯称为种子?() A、菜豆种子 B、玉米种子 C、蚕豆种子 D、花生种子 6、松树与桃树最根本不同点是() A、松树适宜生活在干旱环境中 B、松树终年常绿,能抵抗严寒 C、松树的种子干燥,不含汁液 D、松树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7、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保护发育中的种子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是() A、花被 B、果皮 C、种皮 D、子叶 8、“玉米种子”的和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常见玉米种子应是。 9、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主要靠产生进行繁殖,而绝大多数粮食、瓜果和蔬 菜植物都能产生进行繁殖,属于植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