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计算器》说课稿

顾静茹

一、说教材

《用计算器计算》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计算器(即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合理的运用,就显得很有必要。本节课内容的编排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吻合。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三是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计算器、学习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结合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经历了解计算工具演变的过程。

2、了解计算器上常见功能键的名称,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知道计算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感受计算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

1、以人为本,创设宽广的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

计教案之前,我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大家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教师做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为学生创设宽广的学习空间。

2.巧妙安排,体会计算器的优点。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3.放手锻炼,感悟策略的多样。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设计较大胆,出示问题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都用计算器计算。

五、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计算器,在观察中认识。

这一环节是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计算器的实例,使学生对计算器有一种亲近感,感到它与生活“同在”。随即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都会使用计算器呢?当学生回答使用计算器计算快、准、方便、快捷等优点时,我追问: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这时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他们对计算器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通过调查,四年级绝大多数学生都用过计算器。所以在突出:“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这一教学重点时,我设计了“向

同桌介绍计算器”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很好的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二)在尝试中运用计算器。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一组较大数目的加、减、乘、除四道计算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使用时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键盘,进行熟练操作;在熟练操作中总结操作的经验,养成操作技巧。

“教是因为需要教”,因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使用计算器的经历,所以,直接放手让学生练习,在交流答案时,再适时地提问:“你是怎样输入的?”让操作不熟练或操作错误的学生有一次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意识。

(三)应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让学生帮助小强家计算收入和支出的钱数,目的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本环节通过一则短片,让学生了解人类从古代的石块、木棍发展到算筹,在由算筹发展到算盘,直到现在的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给人们的计算带来的方便。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计算器》评课稿

顾静茹

用计算器计算,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印象是很容易的,平时都在用,但是学生对于为什么要用计算器,在计算时,如果手边有计算器,学生会依赖这个计算工具,如果本课就在如何使用计算器上花时间会显得单调,枯燥无味。所以这节课在注重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需要,有层次的把以上的想法贯穿在里面。

本课有下几个特点:一是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这里找到学习的起点,拾级而上;二是数学味浓,习题中编排了体现数学本质的内容,比如“帮小强家计算收入和支出”;三是围绕普通型计算器展开,为教学留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学时,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并对教材巧妙加以整合让学生的思维在运用中得到提升;四是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感受“人”和“工具”这一对矛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初步受到辩证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五是辨证的看待计算器,计算器也有它的局限性,当遇到很大的数目它可能显示不出,即使显示也不是正确的结果。一般只能显示8到10位的数。体会计算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依靠人的智慧。总之,这堂课比较平实,没什么花样,如果非要说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

《计算器》教学反思

顾静茹

一、关于教材

“用计算器计算”一课的教材,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合拍,给教师的教学定位、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具体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这里找到学习的起点,拾级而上;二是内容鲜活,与生活实际结合得很紧;三是定位巧妙,围绕普通型计算器展开,为教学留有更为广阔的加工和改造的空间。教学时,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并对教材巧妙加以整合。

二、关于计算器功能键的教学

计算器功能键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但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展开?确实值得思量。我认为,教学中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对它的各种功能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逐一介绍,而应该抓住生活中经常使用、对学生建构科学素养起核心意义的内容进行教学。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人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计算器教学只是一个载体,它应该承载着益智、辅德和育美的功能。本课中,先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初步体会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然后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计算器的使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

四、关于计算器的引入。

课的开始,先出示了计算器,课末又以计算器收尾,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在

问题情境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感受“人”和“工具”这一对矛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初步受到辩证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