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含实验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509.00 KB
- 文档页数:34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1-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
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二)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2、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3、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教学难点: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
三、教学筹办:一些机械工具,教学碟片等。
4、教学过程:(一)揭示研究主题1、(出示各种机械)提问:在教师的讲台上有一些工具认识吗?(笤帚、叉子、筷子、起子、锤子、镊子……)知道他们的用途吗?12、讨论:人类为什么要制造这些工具?(引导学生明确:降低工作难度、省力)你们能具体说说在生活中怎么给人类带来好处的?3、讲述: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机械。
(板书)今天我们就是来研究机械的。
(板书完整课题)(二)研究新课1、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1)提问:以前听过机械这个词吗?在你的脑海中认识的机械有哪些?为什么筷子、笤帚……这些小东西也被称为机械?(再次明确机械的概念)(2)讲述:工厂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机器是我们所认识的机械,因为他们为人类制造物品提供了方便,省力、降低了工作难度。
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被称为复杂机械。
而像筷子、镊子等这些比较小巧、简单的工具由于也为人类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处,所以也是机械类,由于简单所以被称为简单机械。
而复杂机械其实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
(3)阅读P2概念(4)观看教学碟片(5)填写作对应作业2、揭示机械的作用(1)教师出示一块木板上面有钉子,请同学帮忙用手将钉子拔出来。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课设计第 1 单元奇特的机械1-1 什么叫机械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剖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经过对照,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伙伴提示下调换生活经验,对观点的外延进行搜寻。
知识与技术:●知道什么是机械,认识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建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停发展进步;●为人类先人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觉骄傲;●勇于研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课过程设计: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鼎力士”赛事 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展望结果,以后经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
二、研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而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报告采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能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鸣,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议论:这些工具主若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报告。
3.揭露机械的观点,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别与联系。
(三)揭露机械的作用:1.“鼎力士”赛事 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
请学生展望结果,并试试议论教课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此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供给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照活动,领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议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露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筑图片,解说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长历史。
2.启迪学生剖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觉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部署任务:要修业生利用课余时间,察看或许检查生活中间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过程与方法●会组装齿轮传动装置和链传动装置。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齿轮传动和链传动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初步体会动力的传递和能量的守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研究活动中的乐趣。
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自行车、几种不同的传动装置的电教课件。
2.分组实验器材: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工具箱配备)、瓦楞纸板条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初步感知1.出示四驱车图片,提问:你知道四驱车是怎么跑起来的吗?2.明确四驱车的动力不是直接作用在后轮上,而是从马达传递到后轮上的,从而引出课题:动力的传递。
3.介绍四驱车的动力传递方式是齿轮传动。
4.出示自行车链条部分场景,提问:你能说说它是怎么工作的吗?5、介绍自行车的动力传递方式是链条传动。
6.教师说明:这些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评析】丰富的表象和直观的模型是学生认识传动装置和了解动力传递方式的基础,此处借助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呈现几种不同的传动装置,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传动装置特点,以及传动装置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为理解什么是传动装置奠定了知识基础。
7.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组装任意一种传动装置,并说明动力是怎样传递的。
8.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并说明动力传递的方式。
【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组装传动装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传动装置中动力传递的过程,也更好地理解了传动装置的“传动”作用。
二、研究链条传动的特点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传动装置中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那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明确要求:组装链条传动装置,并根据实验记录中的表格进行实验和记录。
3.学生分组活动,按照表格,实验并记录,寻找特点。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总结链条传动的特点:传动的方向一致,大轮传动的速度比小轮慢。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起子、刀、蔬菜、盒子课时安排: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教学资源开发机械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本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机械。
让学生认识生活.娱乐中的简单机械,总结这些机械好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机械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机械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智慧的结晶。
使学生体会到:现在我们学习和使用这些机械,将来也会创造更先进的机械。
关于简单机械,学生存在着片面认识,他们认为简单机械就是工地上的大吊车.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而没有意识到我们每天用的筷子.勺子等物品都是简单机械。
科学教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一课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5、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教学步骤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4、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5、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2、知道杠杆的构成要素。
教学材料:‘杠杆模型,垫片教学步骤第三课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2、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其组成。
2、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
教学步骤第四课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勇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乐于进行探究。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3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材料:起子、螺丝、测力计、钩码、线、大小不同的圆盘。
教学步骤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4、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第1单元神秘的机械1-1啥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办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经过对照,认识机械的作用;●可以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日子经验,对概念的外延举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懂啥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懂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不;●懂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懂人类非常早就开始创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制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别断进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创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觉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懂啥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竞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经过观察竞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啥是机械”。
二、探索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推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讲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基本上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要紧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啥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讲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不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举行如图转球棒竞赛。
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竞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挑选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别用机械的对照活动,体味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落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筑图片,说解古代人类创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示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怎么落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觉先人的智慧。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什么叫机械》 (3)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怎样移动重物》 (6)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斜坡的启示》 (10)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拧螺丝钉的学问》 (15)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国旗怎样升上去》 (18)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27)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折形状》 (31)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搭支架》 (35)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建桥梁》 (39)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造房子》 (46)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51)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55)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 (59)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认识常见岩石》 (63)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 (66)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69)第五单元人类的司令部《大脑》 (73)第五单元人类的司令部《神经》 (79)第五单元人类的司令部《感觉》 (84)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交流》 (88)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质疑》 (93)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什么叫机械》1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2学情分析简单机械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各种常见装置的部件,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我们都会利用它们。
登高时有各种各样的斜面;提升重物时有各种形式的杠杆;升降机有许多滑轮在帮助我们;而轮轴和齿轮更是无处不在……所有这些典型的简单机械都是各种机械装置的一部分,一直在帮助人们提高工作的效率。
这些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都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一、什么叫机械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知识与技能: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2、愿意合作与交流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二)学习新课1、认识机械(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机械名称工作部分带来的方便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四、介绍古代机械(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课后反思:2.怎样移动重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科学知识:·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重难点: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2、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5、讨论: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四、课后小结:3.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知识与技能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难点: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书:斜面)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2、学生提出假设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板书:斜坡的启示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斜面省力课后小节: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知识与技能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⑵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4、交流观察收获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轮轴的作用:1、省力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课后小节: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2、知识与技能: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1、有谁做过升旗手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4、讲解滑轮的概念二、探索和调查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7、讨论实验8、交流、改善实验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11、讨论12、实验验证三、回顾和解释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2、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教学准备: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2、交流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二、探索和调查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2、展示、交流示意图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4、展示制作的模型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三、回顾和解释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教学反思2单元形状与结构1.折形状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科学知识: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一、预期学习结果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4.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式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二、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教学过程: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2.学生分组讨论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5.学生讲述方法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纸筒形状承受力纸筒形状预测实际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圆筒形8.小结: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四、拓展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2、搭支架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19页~20页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3、建桥梁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科学知识: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三、教学准备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有关各种桥梁的图片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导入1、读报导2、这是一则关于什么的报道?(板写:桥梁)3、你见过哪些桥梁?(二)桥梁分类1、想了解更多的桥梁么?2、分发桥梁的卡片3、介绍你最喜欢的桥梁4、给这些桥梁分类说说标准(三)搭建桥梁并研究我们来建自己的桥梁研究:2、展示材料:观察想一想怎样建桥梁?演示搭建不同类型的桥梁归纳把这三种不同的桥梁画下来(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3、这三座桥梁中那一座桥梁会是最牢固的?4、讨论、预测、填写关于桥梁的强度:1、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2、我们可以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是最牢固的部位?还是最薄弱的环节?(讨论)在图中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出来3、我们今天是用瓶装清水来作为重物测量桥梁的强度。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1-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
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五年级科学下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_含实验汇总 1 / 34 目录 教学计划 ...................................................................................................................................................... 2 教学进度安排 .............................................................................................................................................. 5 第1课 什么叫机械 .................................................................................................................................. 7 第2课怎样抬高讲台 .................................................................................................................................. 8 第3课 斜坡的启示 .................................................................................................................................. 9 第4课 拧螺丝钉的学问 ........................................................................................................................ 10 第5课 国旗怎样升上去 .........................................................................................................................11 第6课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 12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 13 第1课 折形状 .......................................................................................................................................... 13 第2课 搭支架 ........................................................................................................................................ 14 第3课建桥梁 ............................................................................................................................................ 15 第4课 造房子 ........................................................................................................................................ 16 第三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 17 第1课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 17 第2课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 17 第3课我是怎样出生的 ............................................................................................................................ 18 第四单元 .................................................................................................................................................... 19 第1课 认识常见岩石 ............................................................................................................................ 19 第2课 认识矿物的性质 ........................................................................................................................ 20 第3课 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 21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 22 第1课大 脑 ............................................................................................................................................ 22 第2课神 经 ............................................................................................................................................ 23 第3课 感 觉 .......................................................................................................................................... 24 第4课精心保护我的大脑 ........................................................................................................................ 25 第六单元 .................................................................................................................................................... 25 第1课 交流 ............................................................................................................................................ 25 第2课 质疑 ............................................................................................................................................ 26 五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 28 1、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作用 .............................................................................................................. 28 2、实验名称:探究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 .......................................................................... 28 3、实验名称:探究轮轴是否省力 .......................................................................................................... 29 4、实验名称:探究滑轮的作用 .............................................................................................................. 30 5、实验名称:哪种形状承受力更强 ...................................................................................................... 30 6、搭建一座高塔 ...................................................................................................................................... 31 7、搭建“瓜皮桥” ...................................................................................................................................... 31 8、实验名称:探究链条传动的特点(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 31 8、实验名称: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齿轮传动奥秘) ...................................................................... 31 9、实验名称:搭建支架 .......................................................................................................................... 32 10、实验名称:研究不同桥梁的承受力。 ............................................................................................ 32 11、实验名称:造房子。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