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胰岛素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胰岛素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胰岛素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胰岛素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0-08-26T16:00:35.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宁静[导读] 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岛肿瘤,治疗的最佳选择为手术切除。

宁静(黑龙江省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3312)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254-01 【关键词】胰岛素瘤护理

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岛肿瘤,治疗的最佳选择为手术切除。手术前后血糖的监测很重要,为需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胰岛素瘤12例,均经手术治愈,现将护理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7~49岁,平均35岁。病程最长者达6年,最短为3个月,平均病程14个月。10例病人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7例有典型低血糖症状发作大多数伴有程度不同的精神症状。病理结果,12例中除1例为胰岛细胞增生外,11例为良性腺瘤。肿瘤属单发者11例,多发1例。手术行胰尾切除1例,胰体尾加脾切除3例,腺瘤摘除8例。术后并发胰瘘7例,急性胰腺炎1例,均经保守治愈。平均随访7.5年,除2例因病程长,遗留程度不同的脑神经损伤症状外,其系10例症状全部消失。

2 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密切观察病情,定期巡视病房。本组有个别病人低血糖未得到及时处理,而呈现昏睡现象。尤其是术前头天晚和术日早晨禁食,病人更易出现,应增加巡视次数。

2.1.2做好解释工作,提高血糖测定的准确度。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测定(I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而此种病人往往习惯了睡前和早晨5~6点钟时进食糖类食品。在抽血的头天小晚班护士接班后通知病人睡前进食后到早晨抽血前不要再进食,并做好护士交接班。在病人早晨醒后进食前抽血。

2.1.3心理护理。因为胰岛素瘤比较少见,在一般医院里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约有10%的病人在诊断和治疗上可发生困难。造成病人精神上、经济上负担,需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治疗效果好,使其树立信心。胰岛素瘤的低血糖长期发作,可导致病人脑组织呈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这类病人常产生焦虑情绪,本组有一例病程长达3年5个月,记忆力严重下降,我们一方面做好解释,并将需要配合治疗的有关事项反复交待清楚,避免病人及家属遗忘。

2.1.4术前护理。除按腹部手术常规做好术前准备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1)术前颈内静脉置管。该种病人都比较肥胖,周围血管位置深,不易穿刺成功,再则术后可能发生胰瘘;禁食时间长,可能需要完全胃肠外营养,故术前尽量行颈内静脉置管。(2)准备好术中用的标本瓶及化验单。术中动态监测肿瘤切除前后血糖的变化是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的重要指标。一般在肿瘤切除前和切除后30、60、90、120 min分别测定血糖。肿瘤切除前后门、脾静脉血胰岛素水平是判断胰岛素瘤是否切除彻底的确切依据。因此术前要把各种标本瓶、化验单、注射器与血票等准备好,一并带入手术室。(3)为了预防术晨、术中低血糖休克,又不妨碍术中观察瘤体是否切除干净,术前1小时应静注5%葡萄糖40~60 ml。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准确及时采集标本作血、尿糖与淀粉酶测定。术后定期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观察引流情况,术后0.5 h,1 h,2 h,4 h及次日晨常规测血糖、尿糖、取血、尿和引流液作淀粉酶测定。个别病人术后血糖反跳升高可维持几天甚至一周,可适量作用胰岛素。

2.2.2引流管的护理:对腹腔引流管,胰周引流管、胃管、导尿管等,应妥善固定。变换体位前后应检查引流情况,经常观察管道有无扭曲、折叠、脱落和堵塞等,保持有效引流。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胰液引流做淀粉酶测定,以便发现胰瘘。本组有7例发生胰瘘。每日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引流管用负压吸引,以防止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

2.2.3早期下床活动,能促进肠蠕动恢复。但这类病人,往往体型肥胖,下床活动比较困难,需要护士和家属协助进行。

2.2.4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痛、化脓,敷料有无渗湿,输液是否通畅,管道有无脱出。每日更换输液管,定期清洁消毒穿刺点和换药。

2.2.5胰瘘的护理。部分病人术后可能产生胰瘘,本组即有7例(58%),均自行闭合,为此,我们采用了下列措施:(1)保持胰周引流充分有效,可持续负压吸引。观察引流量,定期按医嘱作引流液淀粉酶测定。(2)延长禁食时间,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做好口腔护理,必要时按医嘱用完全胃肠外营养。(3)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61营养的管理。术后一般禁食3~5 d,肠蠕动恢复后可进流质,逐渐过度到半流、软食、低脂饮食。如有胰瘘,宜延长禁食时间。并发急性胰腺炎者更要禁食,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补给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

参考文献

[1]吴孟超,钟剑平.外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 05-12-16 16:14: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 摘要: 报告1995~1998年20例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警惕瘤体破裂,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必须加强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高血压,注意术后出血、心功能、下肢血运的观察。强调胃肠减压、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并对术后正确体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护理做了介绍。本组无术中或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 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

毕业论文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 学生:聂佩 毕业学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护理 学号: 1201031444 指导老师:杨丽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 摘要通过对胰岛素泵安置前后的护理特点并观察其疗效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1组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能快速改善和控制血糖,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并减少了住院天数和费用.结论: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对高血糖的控制,使血糖值在一个平稳范围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护理 目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提高,其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1]。糖尿病的治疗一般是综合性的,它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对无法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好是选择带一个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治疗也称作“24小时内持续皮下胰岛素缓释系统”它的作用是既可以模拟人体生理状态提供持续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还可以在进餐前提供大剂量的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基本上达到了模拟胰腺分泌胰岛素的作用。[2] 1 临床资料 方法对8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住院进行二种胰岛素强化治疗1:①组胰岛素泵:42例;②组胰岛素38例。二组治疗血糖控制范围为4.6~8.2mmol/L (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至少稳定48小时。效果二种治疗方法血糖中位数有显著差异性(1组:7. 0,2组:7.8,P <1.001),平均高血糖控制天数(1组:5.71±1.71天,2组:21.52±7.6 8天,P<1.001),胰岛素用量(1组:1.61±1.2u㎏-1/d,2组:1.69±1.2u㎏-1/d,P <1.0 1),住院时间(1组:12.47±4.42天,2组:31.43±+9.47天,P<1.001)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住院费用(1组:2787±1475元,1组:3756±2867元,P<1.05),且1组低糖发生率低于2组(1.8±1.2次/人,Vs 1.7± 2.3次/人,P<1.05)。[3] 2 护理措施 2.1 应用胰岛素泵前的护理 2.1.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安置胰岛素泵前使患者了解到胰岛素治疗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使用后的效果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并说明安置后注意事项和机器发生警报后的应急处理,以及使用胰岛素泵将对日常产生的影响。消除患者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积极合作。我们应进行针对性的宣教,使患者了解带胰岛素泵并不等于根治糖尿病,安置泵后仍要经常监测。仍要控制饮食品;胰岛素是一种精密的电子仪器,要防止浸水、脱落;家属或患者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范围过大。 2.1.2胰岛素泵应用前至少24小时停用各种中、长效胰岛素、改用短效胰岛素,因为短效胰岛素作用仅持续(6-8)小时,胰岛素泵应在体内无胰岛素蓄积的情况下应用。[4] 2.1.3 胰岛素泵中使用的是短效胰岛素,应在应用前1小时从冰箱取出,放在室温下,或在双手掌心中揉搓,使其接近室温,滴液均匀,因为胰岛素液突然变热时有气泡产生,这样可以防止泵容器和输注装置中产生气泡,影响输注量而造成血糖波动。 2.2 应用胰岛素泵时的护理 2.2.1 应用部分应选择腹部皮下脂肪较明显处,注意避开腰带处和脐周5CM区域内。消瘦患者皮下脂肪较少,可埋置在外臀部皮下或大腿外侧皮下。安置时应用助针器垂直进针,避免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护理评估 (1)评估起病方式,有无脑外伤、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 (2)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3)评估患者有无便秘、剧烈咳嗽、癫痫等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因素。 2、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人员。 (2)遵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及镇静药物。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如 MRI 和脑血管造影。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意识状况、头痛情况、运动功能等,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应告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3、健康指导要点 (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按时禁食水。 (2)绝对卧床休息,训练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事项 (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吵闹。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解除思想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二、术后护理 1、护理评估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系统体征,注意有无偏瘫、肢体麻木、失语及癫痫发作。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征象,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3)监测血压的变化,控制血压以基础血压为准,一般增高10%-20%,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 (4)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及止痛剂。 2、护理措施 (1)体位:30 度的头抬高位具有降低颅内压的效果而又不致影响脑供血,是最合适的体位。 (2)注意保持头部切口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注意无菌操作。搬运患者时注意夹管,防止引流液逆流。(3)并发症的处理:①脑血管痉挛:遵医嘱继续使用尼莫地平针,以 4-5毫升/小时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 3-7 天,以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 60 毫克,q4h 口服;②癫痫:注意安全防护,专人护理,观察癫痫发作先兆,按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一旦发作及时控制,并记录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③脑梗死: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治疗。④脑积水: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及头痛情况,积极采取脱水、利尿治疗,必要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一

内分泌科护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 .神经系统通过下列哪项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A. 脑垂体 B.神经节 C.下丘脑 D.神经组织 E.大脑皮质 (2) .由于内分泌疾病的神经、精神改变较突岀,护理时安慰患者焦虑情绪的最佳措施: A.进行心理疏导B.给予地西泮C.减少探 视D.促进睡眠E.饮食调理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消化系统一般不出现的身体状况为: A.易饥多食B.肝脏肿大C.体重锐减 D. 营养不良 E.大便秘结 (4) .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护理评估,错误的项目为: A.食欲亢进 B.心率增快 C.多语多动 D.可岀现躁狂抑郁症 E.脉压缩小 (5) .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诊断,下列哪项错误: A.焦虑/恐惧 B.营养失调 C.知识缺乏 D.糖尿病 E.自我形象紊乱 (6)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总疗程通常是。 A. 1-2 周 B. 3-4 周 C. 1-2 个月 D. 3-4 个月 E. 1-2 年 (7)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胃肠反应B.白细胞减少C.肾脏损害D.肝脏损害E.皮疹 (8) .甲亢危象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 A.外科手术 B.精神创伤 C.感染 D.妊娠 E.中断治疗 (9) .下列哪项符合淡漠型甲亢: A.心悸、多食、多汗、无力明显 B.突眼征明显 C. 甲状腺肿大明显 D. T4不增高,而只有 T3增高 E .常见于老年人,易于发生甲亢危象 (10) . 131I检查最有意义的是:A.鉴别不同病因的甲亢 B?估计甲亢严重程度 C.观察药物治疗疗效 D .观察131|治疗疗效 E .确定是否为手术适应证 (11) .甲亢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期前收缩 C.交界性期间收缩 D.阵发性房颤E .房室传导阻滞 (12) .甲亢危象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 口服复方碘或静点碘化钠,停用抗甲状腺药 B. 利血平或心得安 C.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物理降温 D.地塞米松静点E .防治感染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休息的环境要求: A.光线充足 B.安静 C.室温宜高D .空调房间E .双人房间 (14) .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方法中,最易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是: A.甲基硫氧嘧啶 B.他巴唑C. 131|治疗D.甲亢平E.手术治疗 (1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良性突眼不表现为: A.眼睑肌收缩,眼裂增宽 B.目光炯炯,瞬目减少 C .往上看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D.视力下降,视近物不清 E. 辐辏不良 (16)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饮食宜给予:

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1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2 警惕瘤体破裂 由于动脉瘤的扩大是进行性的,随着瘤体的增大动脉瘤有破裂出血的可能。值得强调的是:病人出现突发腹痛或腰背部痛常常提示是破裂前的征象。此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同时密切注意病人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在床边完成必要的检查。 3 术前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锻炼胸式呼吸,讲解吸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劝病人戒烟(术前至少戒烟两周以上),忌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饮食上食用高蛋白营养食品,并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多的食物。做好心

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紧张情绪,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4 下肢循环的观察 术前观察下肢缺血征象,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便术后观察判断肢体的血运情况。 二、术后护理 由于AAA多见于老年人,很多病人合并心、脑、肾、肺、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加之该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急性下肢缺血、术后出血、术后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肾功能衰竭等。因此术后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 1 循环系统 ⑴术后高血压、低血压 AAA病人高血压病人较多。本组术前高血压者占65.5%。术中由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常有血压不稳定情况出现。为了防止吻合口出血,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保持血压的平稳尤为重要。尤其在术后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过程中,常有血压急剧升高表现,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我科通常采用静滴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浓度为10~20μg/L。使用输液泵或可调速输液器及有创连续血压监测方法,确保安全可靠。由于有时监护仪显示血压值与袖带听诊器所测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一般1~2h进行对比测量。在护理过程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血压平稳,无明显诱因而血

胰岛素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胰岛素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胰岛素瘤是源于胰岛 B细胞的一种罕见肿瘤,但在胰腺内分泌瘤中最常见,约95%为良性。肿瘤好发部位为胰体、尾部,通常较小,大多小于 2.0cm。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 (2)血糖监测:胰岛细胞瘤分泌胰岛素亢进,易发生低血糖。发生低血糖时立即就地休息、进食。也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 20~50ml,备好急救物品。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少食多餐,避免低血糖发作。 (4)安全防护: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等神经性低血糖症状,同时给予床档保护、家属陪护等安全防护措施。 2.术后 (1)术后体位:全身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给予半卧位。 (2)吸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3~5L/min;定时翻身、叩背咳痰,必要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3)严密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一过性高血糖及低血糖发生。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胰瘘:胰瘘是胰岛素细胞瘤切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约占并发症的60%,常发生在术后5~7d,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腔引流管淀粉酶含量超过1000U/L,引流液每日超过50ml。定时给予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患者禁食期间,防止胰酶分泌过多,形成胰瘘。 ②胰腺假性囊肿:较少见,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发热等。术后常规B超检查排除假性囊肿的发生。 ③术后胰腺炎:术中损伤胰管引起,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注意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量,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等急腹症症状出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胰腺炎发生。 ④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各管道引起的感染、肺部感染等,应观察体温变化及血常规的变化,遵医嘱正确、足量使用抗生素。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合理安排生活,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少食多餐,避免低血糖发作。 3.心理指导耐心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4.康复指导加强低血糖症状的自我观察,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糕点或糖果等。其家属应了解患者低血糖的好发时间和常见症状,并及时提供含糖食品。若发现患者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淡漠等严重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送医院急救。

脑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脑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脑动脉壁的局限性囊性扩张。病因多为先天性畸形,其次是感染 和动脉硬化。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54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略高。动脉瘤的位置以颈内动脉颅内段居多,其次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较少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首发症状,约占80%~90%。常在劳累或激动时突然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或部分意识障碍,经腰穿可见脑脊液为血性。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动脉瘤位置的不同,可有特定性神经体征,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出血,可有同侧的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若出血量多形成巨大血肿,病人短时间内可以死亡。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 h,稳定后根据医嘱酌情观察,准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和护理。严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并注意观察低血钾征象;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 2.、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有无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好记录。 (3)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头高卧位,为患者翻身时动作应轻柔。 (4)造影术后应监测足背动脉,右下肢制动24小时,注意术区加压敷料的包扎情况及穿刺部位有无血肿。 (5)遵医嘱给与术前处置及宣教。 3.、术后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在140-150/80-90mmhg之间,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2)各种引流的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给与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及时倾倒,做好记录。 (3)用药指导:使用抗血管痉挛药时应注意药物滴速,严密观察血 压的变化,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4)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粗纤维、维生素食物,因用蜂蜜水,香蕉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5)长期卧床的患者为预防便秘,可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按结肠方向进行,刺激肠蠕动。避免用力排便,以防加重颅高压引起脑疝。必要时给与开塞露软化粪便或低压灌肠。 (6)头痛的患者应观察并记录患者疼痛发作的性质、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给予调节体位,心理安慰等,如无缓解,应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或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7)加强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 1、生活规律,戒烟戒酒。 2.、有效控制血压。 3、告知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知识,避免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4.、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单独外出活动或锁上门洗澡,以免发生意外时影响抢救。

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要:一般情况下,颅内动脉瘤主要是由脑动脉血管以异常突变而有引起的, 是当前社会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在所有的脑血管疾病中,占据了第3的位置,而这种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无法自理,甚至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发生死亡。即使 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还是会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多次反复出血,给患者带来了 极大的痛苦。因此,我国相关研究学者,为了更好的治愈这一病情,通常都会对 病变的脑动脉瘤进行切除,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理想的治愈效果。因此,本文针对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对于颅内动脉瘤术后的病人,加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愈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颅内 动脉瘤病人进行24小时的巡回护理,观察其是否出现出血的症状,或是产生其 他并发症等情况。并且,还要告知病人与家属在围手术期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 从而加快病人治愈的速度,促使病人更好的痊愈。下面,本文结合某医院实例, 对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总结出一些自身的 看法与建议。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概述 某医院自从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总共有1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女性患者为85例,男性患者为75例,全部平均年龄为40岁。并且,大约 已经有110利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部分出血情况严重的患者已经处于 瘫痪的状态,下肢已经无法自由走动,仍有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入院初期就 存在意识模糊的情况。 2.具体检查方法 这些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必须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 以此来更加明确不同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情程度,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不必 要的麻烦,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另外,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 告知主刀医师的具体信息以及手术时间,正确疏导患者内心恐惧的心理,安抚患 者内心的不安情绪,从而确保手术流程的顺利进行。 3.结果讨论 本医院对这些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跟踪回访工作,目前已经有100例患者 康复痊愈,30例患者仍有遗留症状,20例患者偏瘫,10例患者死亡。 二、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 1.血症状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一些相关的医学材料表明,颅内动脉瘤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动脉瘤破裂而导致的,这种病症的发生率极高,尤其是在发病前2周期内,这种现象将会越来越明显。特别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动脉瘤破裂出血问题最为频繁,并且,一旦出血情况非常严重,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使患者处于深 度昏迷,甚至死亡。通常情况,这种病情的患者如果在治疗好转以后,病情突然 加重,护理人员必须及时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将所出现的症状告 知医生。这时,护理人员首先要安抚患者急躁不安的情绪,避免患者过于激动, 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检查报告,开具一定的药物。其次,护理

重症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

重症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重症胸腺瘤是指肿瘤侵及周围脏器、体积大、多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等。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累及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瘤病人中平均约8.5%~27%有重症肌无力的症状。胸腺瘤切除是目前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和首选方法。【关键词】胸腺瘤肌无力围手术期护理中国1手术方式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按胸腺瘤的大小、性质。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彻底切除胸腺肿瘤并做相关脂肪结蒂组织清扫,手术工夫3.5-5h不等。 2一般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之愿意接受护士传授健康知识。并做详细的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同室病友,使其尽快顺应角色的转变,消退陌生感。同时应详细了解其病史资料,吸烟史、有无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情况,是否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剂量多少,这些资料对术后判断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发展特别重要,已经服药的患者在准备手术期间不宜突然停药。 3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是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乏力、眼睑下垂、咀嚼无力、发音含糊,气体交换受损等重症肌无力症状加上手术及手术后可能有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以至出现肌无力危象而导致死亡的严重心理刺激给患者带来了悲观、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患者对手术持有疑虑。因此,责任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用循证医学资料介绍手术成功率,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长处,使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手术。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术前检查的必要性以及手术的方法、工夫、过程及术前注意事项,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检查。 4呼吸道护理重症肌无力发生后,咽肌无力可出现咽分泌物增多,呼吸肌无力可引起呼吸困难,多合并肺部感染。应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痰,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利痰咯出。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及通气功能,对于注射新斯的明后呼吸功能不能恢复者以及频繁发生危象的病人,应配合医生,采取气管切开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这是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5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观察与护理重症肌无力危象分为3种类型。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气管内分泌物增多而无力排出致严重缺氧,严重者引起急性呼吸衰竭,实验注射腾喜龙,肌力增强,支持此诊断。此型的特点是由于新斯的明用药不足所致,胆碱能危象是由于注射新斯的明过量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注射本药后肌无力危象症状反而加重,停药后肌无力症状逐渐好转,因此应停用一切抗胆碱酯酶药物。反拗危象指应用大量抗胆碱酯酶药物或完全停用此类药物均不能缓解,患者呼吸肌麻痹逐渐加重。把握抗胆碱酯酶药物的给药途径及剂量,防止胆碱能危象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流涎、出汗、心率减慢、肌肉震颤等神经系统症状是判断胆碱酯酶抑制剂用量不足或过量。 6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胸腺瘤摘除术应放置纵隔引流管和胸腔引流管,应保持其通畅,避免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伤口是否有出血,特别是应用抗凝剂患者。如术后引流液量多、疑有渗血者,应根据出凝血工夫、凝血酶原工夫监测结果,遵医嘱调整肝素或鱼精蛋白的量。术后如发现两肺呼吸音不对称,疑有继发性气胸时,应赶紧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增加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手术治愈率和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对比。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60%,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为88%,观察组治愈率为80%,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给予常规护理加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對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促进患者的康复,患者围手术期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标签: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QU Yan-hu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Jilin 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in two,Jilin Jilin 13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 nable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basic nursing and the effect.Methods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increase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surgery and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with contrast treat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The cure rate was 6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as 88%. The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0%,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and nursing was 9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plus routine nursing.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is improved effectively,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and nursing,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ife quality is guaranteed. 【Key words】Intracranial aneurysm;Perioperative period;Nursing care 中老年人是顱内动脉瘤发病的主要人群。其特点是起病急,而且疾病的发展快,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动眼神经出现麻痹及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对

胰岛素瘤

读书笔记(三) -------- 胰岛细胞瘤 胰岛是散布在胰的各处,许多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内分泌细胞团。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A细胞、B 细胞、D细胞及PP细胞。A 细胞约占胰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D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而胰岛细胞瘤就是发生在胰岛细胞的肿瘤,又称胰岛细胞腺瘤。它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胰尾、体、头部,异位胰腺也可发生。常见于20~50岁。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和其分泌激素的不同,可分为五类: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胃泌素瘤、舒血管肠肽瘤。 临床表现 治疗 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若手术探查未发现肿瘤或肿瘤已转移,则可行药物治疗,如甲氰咪胍治疗胃泌素瘤,氯苯甲噻二嗪治疗胰岛素瘤,生长抑素治疗胰高血糖素瘤,阿霉素治疗生长抑素瘤等。5-氟尿嘧啶,氮烯唑胺或链脲霉素也可以用于胰岛细胞瘤的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药理作用 1、甲氰咪胍H2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地抑制食物、组胺或五肽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并使其酸度降低。本品对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2、氯苯甲噻二嗪能松弛小动脉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能抑制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增加血糖浓度。注意事项:注射时防止漏出血管 外,以免引起疼痛和炎症。不宜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加剧高血糖和高尿酸血症;脑血管、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高血压患者慎用。 3、生长抑素可以抑制生长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注意事项:注射本品的速度超过50μg/分时,则会产生恶心、呕吐。给药开始时可引起暂时性血糖下降,对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应每3~4小时查 血糖一次。 护理 (1)减少低血糖发作首先要掌握低血糖发作时间和规律,患者病程时间较长, 已基本能了解自己低血糖发作时间和频率,护士应根据低血糖发作时间及次数,提醒定时加餐。加餐时间根据患者低血糖发作时间和规律来定,如本例患者低血糖发作时间为下午和夜间,加餐时间为4pm和8pm。有的患者低血糖发作在凌晨,加餐时间也在凌晨,提醒此类患者加餐时一定要将其叫醒,帮助其进餐后方可离开,以免因患者未醒没有加餐而低血糖发作。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避免或减少低血糖的发作,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脑损 伤。 (2)监测空腹血糖及症状发作时血糖空腹血糖和症状发作时血糖值对脂岛素瘤 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要对患者做好宣教,嘱其测空腹血糖前不可进食,如感觉有低血糖发作及时通知护士,检测血糖后进食,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3)低血糖发作时的护理若患者出现低血糖性昏迷,应立即给予查指血血糖, 若指血血糖<50mg%,立即抽血查静脉血糖和血胰岛素后静脉推注50% 的葡萄糖10~20ml,直至症状缓解。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掌握用药的注意事项,观察疗效及反不良应。 (5)心理护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经历低血糖发作,加之可能因脑细胞的能量不 足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抑郁、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因而思想包袱沉重,故应多与患者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 (6)安全保障患者低血糖发作伴有抽搐史时,应安置床挡,防止坠床。抽搐时 注意保护呼吸道通畅,同时用牙垫保护舌头,以免患者自己咬伤。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变得多样化。胰岛素泵因为血糖控制良好,很少发生低血糖与高血糖事件而得到患者认同,与其它方法相比,血糖控制不良人数明显减少,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得到有效延缓,于是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泵治疗。但是,胰岛素泵在中国开展时间不长,尚未得到广泛的使用,许多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面对高新仪器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顾虑,不少患者担心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以及24h佩戴会不舒适,担心操作不熟练影响治疗,对多次监测血糖产生恐惧。作为专业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护理呢?下面,我们主要就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时的正确护理措施做一些阐述。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的抽取了60例20~45岁患者,均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有胰岛素泵治疗经验20例,了解并应用过胰岛素泵治疗的18例,了解胰岛素泵知识而没有应用的10例,完全不知道的12例。所以熟练掌握胰岛素泵治疗与应用技术,正确指导指导患者如何应用胰岛素泵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患者进做好宣教,告知患者胰岛素泵的工作原理、给药特点、使用与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经过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1正确佩戴胰岛素泵,正确连接胰岛素泵的输注导管系统 1.1如何佩戴胰岛素泵一般根据个人喜好,选用各种弹性外套和保护套,露出胰岛素泵上的视窗与按键,可以观察泵的功能情况,便于注射操作。这些保护套通过连接管与腰带连接,可以束在大腿、小腿、腰部或者用悬挂式袋子将泵挂在胸前。需要注意,无论泵放在哪里,束带或腰带不应紧束在埋置针头的皮肤处,以免引起局部皮肤疼痛或出血。为了避免损坏泵,要把泵放在保护套内,当患者运动和弯腰时防止掉出来摔坏。夜晚睡觉时将泵放在枕边,起床时先拿起泵再起床,以免摔在地上而至泵损坏。 1.2胰岛素泵的输注导管系统是胰岛素泵最精细最重要的部分,理想的输注导管系统应该与人体皮肤、胰岛素制剂有很好的相容性的环保产品;导管与针头连接应该结实紧密,不会因为导管弯曲而阻断微量药液的流动;导管、针头管壁要薄、内径要细,从而使人体连接上导管后感觉舒适,药液在导管内流动通畅,这样一旦导管弯曲受阻可以马上激活胰岛素泵的报警系统,及时处理。 1.3导管前面针头长短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厚薄选择适宜的针头,较胖的人针头宜长,较瘦的人应选用细而短的针头,减少注射疼痛。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试用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导管系统,以便挑选适合自己的一款长期使用。 2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泵针头埋置部位及方法

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

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 胰岛素泵是通过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运载系统,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机体对胰岛素的稳定吸收,能平稳地控制血糖,为使用者提供更灵活的生活方式,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胰岛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与之相连的输液管组成。小注射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注射器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者针用注射器扎入患者的皮下(常规的腹壁),再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推动小注射器的活塞,将胰岛素输注到体内(泵内为速效胰岛素,一般为诺和锐) 胰岛素的适应症 (1)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那些病情难以控制的1型糖尿病病人。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病人。可根据血糖水平增加基础量。 (3)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4)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5)适用于妊娠的糖尿病妇女或糖尿病妇女婚后希望妊娠者。 (6)缓解新发的糖尿病。 (7)重型2型糖尿病。 (8)糖尿病病人必须接受较大外科手术时 (9)因工作原因而生活不规律的病人,胰岛素注射治疗稳定控制血糖十分困难者。 胰岛素泵的日常护理定时,定量为病人注射餐前大剂量胰岛素 1.严密观察血糖对初装胰岛素泵的病人每日血糖监测7—8次(用快速血糖仪),并详细 记录,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数据。注意低血糖反应:安装胰岛素泵后,病情恢复快,胰岛素日需用量大幅度减少。1周后低血糖反应较多。应及时监测血糖,同时向医生汇报,迅速纠正低血糖反应。血糖监测对保证成功和安全用泵极为重要,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2.定期更换输注装置连续注射3—5天后,同时观察患者局部反应及机器运行情况。经 常观察主管处皮肤有无红肿,感染及过敏等反应。如有感染。应立即拔出,重新安装。 3.携泵管理指导指导患者将泵置于衣服的口袋或挂在身上,也可系在腰带上,保持连接 通畅,避免受压或摔地,洗澡时可使用分离器将泵与导管分离脱开,分离时间不超过1小时,沐浴完毕立即连接。病房室温宜在22—25℃,不宜将泵置于气温>45℃或<-5℃的环境中,一面影响治疗效果. 4.故障排除输注装置阻塞为最常见故障,阻塞时可导致胰岛素输注中断,出现短时间内的 高血糖.当出现阻塞报警时,嘱患者平卧,仔细检查输注装置是否扭曲或有气泡阻塞,需要时更换输注装置及输注部位。出现高血糖时应经其它途径注入胰岛素。 胰岛素泵常见护理原则 1.强化治疗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重,而且有导致低血糖等不安全因素,故 应遵医嘱监测全天血糖,并详细记录。置泵期间每日监测血糖7次(用快速血糖仪),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数据。 2.注意低血糖反应安装胰岛素泵之后,血糖迅速回降,随着糖毒性下降,胰岛素敏感性 恢复,极易发生低血糖。一般低血糖发生在夜间或三餐前,若患者出现冷汗、心慌、饥饿等症状,应立即进食。并报告医生予剂量调整使血糖保持平稳。平时应注意患者的主诉,了解低血糖的先兆和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严格执行餐前大剂量的要求在执行餐前胰岛素注射前必须了解患者胃纳情况,胃纳不 佳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及时调整或暂停餐前大剂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注射后向患者交

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 【摘要】颅内动脉瘤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颅内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环节。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可因血压突然升高、情绪激动、用力大小便等诱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常以手术方法切除病变血管及夹闭动脉瘤。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护理病人。 1 体位护理 (1)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2)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避免压迫手术伤口。(3)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人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下肢制动8~12小时。(4)搬动病人或为其翻身时,应扶持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过度扭曲或震动。 2 一般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伤口及引流液等变化,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再出血迹象; 2.3 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和抗生素; 2.4 术后当日禁食,次日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昏迷病人经鼻饲提供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1]。 2.5 保持病房内清洁卫生及空气流通。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于小儿、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 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 3.1 气管插管的护理①约束好患者,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固定好气管插管的位置,检查其深度及气囊充盈度,防止滑出或移位。②观察呼吸频率、双肺呼吸音、动脉血氧饱和度(要求维持在95%以上)。③及时有效地吸出气道内和口腔的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15秒/次,做到轻、提、转、快、抖,吸痰前后充分吸氧,防止患者缺氧及气道黏膜损伤;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痰液、面色、血氧饱和度及胸廓动度等,若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生,予以及时处理。④拔管前吸尽气管内分泌物,拔管后即翻身拍背,做口腔护理。 3.2 协助咳嗽、排痰①病人清醒后给予半卧位,立即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和咳嗽,咳嗽前给病人叩背,叩背是由下而上,由外向内轻叩震荡;②对于痰液粘稠者,可用药物进行超声雾化,以达到稀释痰液、解痉、抗感染的目的;③对于咳痰无力者,可用鼻导管行深部吸痰或纤支镜吸痰,必要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3.3 观察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4.1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接上引流管、引流瓶,各接头部用消毒纱布包裹; 4.2 保持引流瓶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通知医生。 4.3 注意引流量不超过500毫升为宜。

内分泌科护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神经系统通过下列哪项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A.脑垂体 B.神经节 C.下丘脑 D.神经组织 E.大脑皮质 (2).由于内分泌疾病的神经、精神改变较突出,护理时安慰患者焦虑情绪的最佳措施:A.进行心理疏导B.给予地西泮C.减少探视D.促进睡眠E.饮食调理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消化系统一般不出现的身体状况为:A.易饥多食B.肝脏肿大C.体重锐减 D.营养不良E.大便秘结 (4).关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护理评估,错误的项目为: A.食欲亢进B.心率增快C.多语多动D.可出现躁狂抑郁症E.脉压缩小 (5).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诊断,下列哪项错误: A.焦虑/恐惧B.营养失调C.知识缺乏D.糖尿病E.自我形象紊乱 (6).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总疗程通常是。 A.1-2周B.3-4周C.l-2个月D.3-4个月E.1-2年 (7).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是:A.胃肠反应B.白细胞减少C.肾脏损害D.肝脏损害E.皮疹 (8).甲亢危象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 A.外科手术B.精神创伤C.感染D.妊娠E.中断治疗 (9).下列哪项符合淡漠型甲亢: A.心悸、多食、多汗、无力明显B.突眼征明显 C.甲状腺肿大明显D.T4不增高,而只有T3增高 E.常见于老年人,易于发生甲亢危象 (10).131I检查最有意义的是:A.鉴别不同病因的甲亢B.估计甲亢严重程度C.观察药物治疗疗效 D.观察131I治疗疗效E.确定是否为手术适应证 (11).甲亢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 A.房性期前收缩B.室性期前收缩C.交界性期间收缩D.阵发性房颤E.房室传导阻滞 (12).甲亢危象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口服复方碘或静点碘化钠,停用抗甲状腺药 B.利血平或心得安C.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物理降温D.地塞米松静点E.防治感染 (1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休息的环境要求: A.光线充足B.安静C.室温宜高D.空调房间E.双人房间 (14).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方法中,最易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是:A.甲基硫氧嘧啶B.他巴唑C.131I治疗D.甲亢平E.手术治疗 (1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良性突眼不表现为: A.眼睑肌收缩,眼裂增宽B.目光炯炯,瞬目减少 C.往上看前额皮肤不能皱起D.视力下降,视近物不清 E.辐辏不良 (16).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饮食宜给予: A.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B.高热量、高蛋白、低维生素C.高热量、高蛋白、高盐D.高热量、低蛋白、低盐E.低热量、低蛋白、低盐 (1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般护理措施应除外: A.充分休息B.心理疏导C.多进饮料D.避免劳累E.控制感染 (18).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A.生长激素分泌过多B.甲状腺素分泌过多C.胰升糖素分泌过多 D.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E.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19).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