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学读书笔记

会计学读书笔记

会计学读书笔记
会计学读书笔记

会计学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

审计理论与实务读书笔记之《审计实证理论》

随着实证思想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渗透和贯彻,实证审计学的研究

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我们要理解审计,必须把它放入现

实中,并观察审计是怎么运行的。解析运行中的各种现象,是需要

审计事实(审计主体行为的集合)的,而审计事实的取得要通过收

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借鉴实证法了。本文把审

计风险与实证法相结合来对审计风险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一、对

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

审计重要性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审计检查的内容、采

用的审计方法和必须实施的工作步骤,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的

高低。因此,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方面的研究

可以采用实证的方法:

1.市场研究。即研究公开财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根据市场对

某项财务信息的反映来确定它是否重要。但是在市场研究中,我们

不能肯定市场反应来自某种特定的信息,因此要设计有控制的实验

来调查某一财务信息变量的市场反应,从而确定其重要性。

2.实验研究。实验通过使用假想的数据,了解实验对象针对这些数

据的相应对策,这些变量是根据诸如净收入的百分比、事项性质、

流动资产的百分比、盈利趋势等来安排的。实验对象可以是审计师、财务人员和一般百姓,这样可通过对统一财务变量进行不同的数据

实验来确定该财务变量的重要界限,而且还可以发现在社会中哪些

事项是相对重要的。

3.对审计实务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实务指南的

描述,以及法院对一些自身建立的判决结果。研究证明,绝大多数

会计师事务所是具有重要性的定量化依据的。美国学者lee在1984

年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30个大的英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中有

关重要性的内容,结果仅7个没有。二、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

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

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审计风险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风险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一般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承

担的法律责任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后者是指审计行业因审计

风险而可能遭受的损失,一般表现为因审计失败而引起的中介市场

份额的减少或业务范围的受限。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审计风险。

因而建立的模型是目前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

会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由于审计过程中三要素的存在,

未能揭

如果审计主体高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若再主观上将检查风险控

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会产生误拒风险,这时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增

加审计程序,来尽量降低检查风险;反之,若低估固有风险、控制

风险,而主观上又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高水平,将产生误受风

险和道德风险,可能发生在审计过程中未查出重大错报和漏报,或

有意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成本,此时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

慎并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

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审计风险能直观反映审计风险产生的原

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但在应用该模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

模型可以扩展;

(二)模型并不唯一;(三)模型可以定量、定性或定量定性结合

使用;(四)模型具有主观性。三、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多如牛毛,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支出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总会把记

忆力集中在重要的经济业务、会计事项甚至舞弊和差错等方面,而

不会与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不休。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并

对它加以规范和补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

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重

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旨在特定环

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

报得以变化或修正。”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

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中出现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由

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这样

来定义重要性: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

策即为重要性。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情形有二:①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被看作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程度,即审

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②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对

重要性作初步判断时要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并同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企业规模及特定的环境。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反之,其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同样,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也会影响重要性的判断。如某一金额对某个企业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可能是不重要的。而且,对某一特定企业来说,重要性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财务会计法规越来越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以断绝企业粉饰财务报告的路子。如果有新的财务会计法规需要企业去实施,那么这些法规的目的无外是为了真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当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特别的要求,或者企业存在可由管理当局自主决定处理的会计事项时,审计人员应从严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3.审计项目。对于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有不同的重要性标准。审计人员应对数额高、波动幅度大、会计报表使用者比较关心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4.错误的性质。如果错误的性质严重,即使错误的金额较小,也应看作是重要的错误。例如,现金短缺800元,如果短缺是由于盘点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出纳监守自盗引起的,则属于重要错误了。因为故意的错误说明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往往隐含着更严重的问题。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错误,是要看作重要错误的。

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者更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审计人员应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制定重要性水平时,必须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6.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由于被审计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限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意内部控制对审计的

影响。如果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可依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反之,应把审计重要性水

平定得低一些,以保证审计的质量。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方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此时应收

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

这件事儿我之感悟初读会计,不知道还要读审计这么课,所以对审计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深入了解,只是在《审计风云》中看过一些关于审计的东西,那时候还不知道原来我有一天也会接触这样一门神圣的学科。对于文科生的我,当初填志愿的时候就没有想到会调剂到会计这个我完全没有准备的学科,所以,这三年来,专业成绩也一直就勉勉强强的,也一直安慰自己过得去就行。对专业课没什么兴趣,也没有准备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好这些我一直觉得很深奥的东西。特别是对于需要运用逻辑关系和数学能力来处理问题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那就更加的懵懂了。但是接触到审计这门学科以后多多少少也改变了我对专业课的态度。我自己的理解是,审计这门课不需要我运用多少的数学能力,要的是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要的是坚持不懈一直钻研的精神,要的是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可是这些对于我来说,都觉得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我的目光没有聚焦在财务上面。但是,当看完老师推荐的相关书籍、视频以及报道以后,我知道,我的想法很多都是片面和主观的,审计不是一个说明白就可以明白的东西,它所包含的深奥需要细细的

品味和探寻,需要了解个中滋味对于我这个还没有出茅庐的孩子来说还需要很长的路。书之心得老师推荐了很多很多的资料让我们去更深入的从各个方面了解审计,了解财务。下面我重点从我认真读过的几本书的角度发表一下拙见和心得。《查找舞弊是注册会计师的天职》这篇文章是我觉得很深入的一片小短文。短短的几页纸,通过“疯狂艾迪”这一美国历史上最典型,最臭名昭著的舞弊案例分析得出了注册会计师在这个无比手法多样性中应该吸取的教训和从中总结的反舞弊的基本审计策略:1、深入了解客户;2、合理分派人员;3、重视存货监盘;4、做好审计工作底稿与计算机资料的安全防护措施;5、了解客户与其主要供应商的关系;6、考虑家族型企业额外风

险的因素;7、重视财务困境的企业的分析与调查。这些由深刻分析

得出的策略,无疑是对后来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船桨。从中我

也得出了经验和教训,如果以后自己真的要进入这一行,从事cpa

这一个神圣的职业,自己要积累和充实的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看到

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审计这个行业,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情况,

就像万花筒一样,我们不能以相同的经验去检验不同的行业,这是

最基本的。并且,对审计资料等相关问题也要报纸这基本的职业敏感,依靠法律手段和自己执业观念,尽力避免财务舞弊。《财务是

个真实的谎言》这本书描述了财务基本知识、财务实务操作、财务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导

大纲解读备考指导课件讲义模拟试题历年真题

战略等县官的财务思想实质。在读这本书之间,看到的对其最多的

评论就是“一本不是故事胜似故事的财务入门书”。确实,书中的没

一个章节都是独立的,随便翻开一个章节就可以开始读,不受前面

的影响。对于我这种看书不喜欢一次性看完的人来说是最适合不过

的了。看完这本书,觉得印象最深的有后记中这样的一句话“鱼相

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智慧如同大海,雨大雨小或者干旱都不

会影响海平面的高度,只会影响小池塘的水位。大海的欲望是一种

无欲望的欲望,它从容恬淡,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我想,作者一

定是由艺术的财务工作而写出艺术性的书本。初进大学,一直没脸

说自己是学会计的。枯燥、难挨、类似肠梗阻一般,这就是会计生

涯么?苦得没话说,苦的说不出话来。一直到高年级,学习到财务

管理与分析等课程,才逐渐领悟到:“财务,是一门艺术。”而此书,更是引领我走向财务大门的红地毯。财务,并不仅限于借贷平衡的

枯燥。三大报表,亦有很大的趣味性。会计准则与法律道德法规是

首要、是指引;资产盘点、负债清理、费用归集是重点;计划预算,对比指标,总结目标则是所有财务工作的根本所在。除此,现金流

量更是财务的精髓。钱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不断地学习财务知识,不断地提高相对业务熟悉度,才能对现实做出更合理更恰当的

分析,才能更加合理的将死的钱用活。钱,不仅要用活,还要用在

正确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财务知识,才能知道资产负债比率的重要性;有了对业务的更高熟悉度,才能知道所运行的负债项目是否合理。《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是金十七对审计中的专业

化的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展现给读者的。当初在图书馆无意之中拿

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看到“简单”这两个字便抱着好奇和怀疑的心

态借了回来,我想看看作者所说的简单到底简单在哪里,是不是又

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夸夸其谈。可是当我读了第一章以后,我知道,

我输了。首先是金十七这个人把我吸引住了,大学毕业后做过外贸,参加过合资企业谈判,后“误入”审计和财务领域,一“误”十年曾经

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从事审计工作多年,并在美国做了两

年审计。现在是某企业的财务总监。他的经验丰富的我无话可说。

我心里想着“这人也太了不起了,行业涉及的也太宽泛了吧,关键是

他的成就,现在是财务总监,我梦

【篇二:会计经验文献读书笔记】

读《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评价》一文的启示

2012级会计专业8121202011330 郭玥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当时一批

年青学者将弗里德曼所创实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引入到会计理论研

究领域,从而促使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实证会计理论的形成。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会计学者开始运用实证会计研

究方法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虽然已经取得了

一定成果,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而言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篇文献是有关实证研究方法中的经典之作,他首次运用实证研究

方法对会计收益数据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检验,开创了会计研究领域

的新方向,提供了研究会计问题的新方法。通过读这篇文章,让我

了解了早期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线索和发展思路,从而让我对

怎样研究我国会计理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那么,我将通过这篇文

章记录下文献的基本内容,结构,然后写上自己对实证研究方法的

思考和我能加以利用的方面,以便对以后的阅读提供便利的途径。一.文章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包括引言、经验检验、数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五个部分。

他逻辑结构是很有层次的,很值得我们进行学习。论文的引言部分

主要描述当时对会计收益数据有用性的争论,作者认为争论的原因

在于没有经验数据的支撑,并提出可以从会计收益数据发布前后的

股价走势来判断会计收益数据的有用性,从而确立了整篇文章的主旨。论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可以分为一个大段,主要包括如何

对所使用的理论依据、变量、样本,数据的标准进行选择,以及指

导我们了解了如何对数据来源和变量的结果进行统计。论文的第四

部分“研究结果”包括假设、对假设的检验结果,然后通过对检验结

果的分析指出检验结果的显著性同研究设计本身的局限性。论文的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认为会计收益数据是有用的信息,但是

由于有其他竞争性的信息来源,让会计收益数据的信息含量受到了

影响。最后作者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研究方法进行

改进的思路。总体来讲,该文献的基本结构兼有科学性、明晰性和

实用性于一身。这种运用经验研究方法被研究会计问题的会计研究

者广为采用,成为经验研究论文结构的主要范式。

本文正文部分的内容是本文的精华之处,本文具有选题的热点性,

变量设计的巧妙性,方法的创新性,样本的可比性和数据的可靠性,最后顺其自然的引出了本文作者的观点,让读者引起共鸣,引发思考。

二.文章的可读处

(一)作者通过变量的设计的确定了研究的主题。

文章首先引入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定义是:在资本市场上总会有一些投资者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来收集

和分析有关信息,从而做出更优的投资决策,这些投资者比其他投

资者更有信息优势,这些资本市场上的操作会让收集的信息迅速反

映在资本资产的价格中。当有大量的这种投资者时,资本市场会非

常迅速地调整资本资产的价格,使这些投资者不能获取更多的非正

常报酬。

根据上述理论,作者提出可观测的股票价格波动与信息发布之间存

在联系的观点,指出联系可以证明会计收益所反映信息是有用的,

从而将会计收益同股票价格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作者通过构建市场

预期收益的两个选择模型来考察市场对会计收益数据是如何反应的。从而对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区分对于特定公司

证券价格有影响的特定信息和对所有公司证券价格有影响的系统信息。

(二)方法运用的独特性

在文章中,鲍尔和布朗把影响公司盈余的因素分离为系统因素和特

定因素。系统因素影响所有的公司,这样某公司上一年的盈余和其

他公司上一年的盈余,可以通过这种特定方式进行联系。如果这种

联系是稳定的,可以将这种稳定的联系用固定的函数形式表现出来,此时可以根据其他公司的收益得到某一公司当年收益的条件期望。

这样,未预期盈余变动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收益的变动与条件期望变

动的差异得到估计,并把这个差值定义为当前收益所传递的信息含量。同时作者假定:由企业财务及其他政策改变所导致的盈余变化,

在第一次估计前已经被收益的平均变化所反应,即宏观经济和政策改变同时影响企业收益,可以将其进行联合估计。

对未预期盈余的估计,作者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每个样本公司每年的盈余变化和市场盈余变化的线型回归系数和截距项。再将市场盈余平均变化作为自变量代入上述过程得到的回归模型,计算出盈余变化的预期值。最后未预期盈余变化值(预测残差)即为盈余变化的实际值减去盈余变化的预期值。从未预期盈余变化的估计中可以发现作者是剔除了市场效应的,即不考虑系统因素仅考虑特定因素。这种公式的运用对我以后进行实证论文的撰写提供了方法性的指引,本文作者的这种方法在当时很是新颖,对于初读研究生的我非常有启示。

(三)提出研究方向的不足

虽然该文献的研究方法具有相当严密的逻辑性以及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文献的最后作者还是非常大胆的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月末发生交易时股票价格同时变化、数据中存在误差、股价的离散性、“预计误差”模型的无效性、收益预期误差的系统偏差等。除了作者指出的局限性外,还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市场如何预测净收益的变化、中报或股利宣告的作用、中报与年报的成本以及未预期收益变化程度和相关股票价格调整程度的定量关系等。

三、《评价》对我的启示

运用实证方法解决当前热点问题是值得我学习的。该文献运用的事项法以及相关的财务和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容易的工作。在中国,只要以中国的特色为经,以国际文献的热点课题为纬,去回答国际文献无法回答的问题,就可以了。还应该学习的是文献研究方法的创新性,鲍尔和布朗因为运用别人没有应用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一个广为争论但一直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而一举奠定了该文献的地位,与他们处于同一时代且同样接受过系统的财务和经济学训练的学者不在少数,但鲍尔和布朗为什么却成为第一个运用那些系统知识来分析会计问题的学者。所以在以后论文的撰写时候要发散思维,争取诠释一些前人没有的名词,运用新的思考方式来为会计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篇三: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理论读书笔记

201330710135

施雅欣

一、《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

葛家澍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对财务会计的定位的一些探讨,作者

的观点是倾向于财务会计主要披露历史信息,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

真是可靠性,会计信息要在完全遵守gaap原则下进行确认、计量、

报告,并且进过严格的审计。文章主要是想明确财务会计报表的定位,反对对于财务会计报表给予过高的期望——即既要披露历史信

息又要带有预测将来财务信息的功能。当然,强调披露历史信息强

调信息的真实客观性,但并不等于说在财务会计信息中, 不对未来作

某些估计和判断, 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存货和有价证券, 就允许在期末

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进行报告; 对于存在着信用风险的应收账款,就允许计提必要的坏帐准备; 对于长期资产, 在使用中, 也应当计

提折旧并分期摊销, 以及对收入的确认时点及其与费用的配比, 允许

会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经验, 进行合理的估计与判断等等。文章还提出

了自己对于企业报告的一个框架,见下图:

最后文章提出两种研究方向即第一, 今后的财务会计是企业财务历史

的报告和企业未来财务预测合二为一的一门创新学科? 或第二, 保留

财务会计的传统特色和作用, 坚持可信性放在首位, 而同时发展另一

门以相关性为主的新兴学科财务预测。

二、《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

在《会计制度全球变革研究》这篇论文中,郭道扬先生分析了全球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现状,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和

实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他对全球会计制度趋同的一种看法——会计制度的趋同还不宜过早。

文章一开头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先前以“改进和协调”为工作

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制订和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一定的历史贡献。之后对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协调改为趋同提出了自己的疑义。首先通过分析马克思关于经济全球化实现的路径和表现认为经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权益的“会计侵害”,正在成为全球化中

的普遍现象。其次他指出了与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相关的理论主要

包括(1)利益相关者理论。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利益相关者已经

超出了我们原来的研究范围,并且扩展到全世界,具体表现为国与

国之间经济利益的纠纷,会计制度全球化首先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2)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理论,会计学界认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

果性客观上促使政府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以及其他利益相

关者之间,权益博弈与冲突的明朗化。如果在会计准则的制订与颁

行中,不能正确处理作为一种处于基础层面的法律制度所应具有的

法定性、原则性、权威性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灵活性之间的关系,轻则会挫伤公司经营者和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则

会发生侵害公司利益相关者中某一方面甚或多个方面的经济权益问题,最终将产生

极其不良的经济甚或政治后果。(3)统一会计制度理论。统一会计制度对公司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治理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作

者分析了美国不是完全统一的会计制度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危害,以及在此项工作中美国做的努力。实现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要要坚

持以全球性统一会计制度协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把全球性会计制

度改革置于各主权国家对全球化的适应性变革基础之上。通过以上

这三点,作者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全球会计制度的趋同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

文章第三部分分析了全球性会计制度的变革问题,首先是全球会计

制度的变革缺乏根本性的前提,作者认为在全球性会计制度建立以前,会计制度上一层的法律体系应该有一定的趋同。其次是国际财

务报告准则它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主要批判了国际会计准则

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企业对盈余管理的

范围更加扩大,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重要

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是建立在市场完全有效的假说基础上的,而这个

假说尚不能被真正认可。最后则是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本身的质疑,包括.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组织地位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

则理事会强制性“趋同”方针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改革立

场与规制倾向性的质疑,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起点的质疑

以及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滥用公允价值的质疑。

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应对全球性会计制度变革的几点建议,主要内

容是。(1)坚持以协调为主导,严格掌握改革的公平、公正性。

这是实现变革的立足点。(2)辩证处理协调与趋同的关系,通过

反复协调方可确定可趋同的基础,确认有步骤地达到渐近式趋同的

目标与具体内容,并注意把握这类会计准则在执行中的继续协调问题。这是实现变革的关键。(3)在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会计规

范协调、趋同、一致三个改革维度之间的关系。

三、《积极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在这篇文章中,学者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务会计概念框

架的定义,其中以美国fasb提供的概念更广泛地被人接受。二是,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于会计准则和会计法

律和实务的指导作用以及概念框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文章还说

明了在中国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大势所趋。对比中国的企业会

计基本准则和国外的财务会计概念的框架,我发现中国的财务会计

准则基本准则涉及了一部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但是并不全面,基本准则更多地还是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处理的原则。因此,

我们也更加期待不远的将来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台,丰富和

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

四、《什么是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的一种观点》

读完葛家澍先生的这篇文章,一种对明星的崇拜和敬畏感油然而生。文章的开头指出了实证学派对于会计理论的界定,即“会计理论的目

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同时也直接表明了作者对这种观点的否

定态度。实证会计学派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一套方法去验证社会

科学的东西,因此自然而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由于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的差异性也决定了这种结论是狭隘的。文章先借助马克

思主义关于理论认识的观点来说明会计理论与一般理论研究的共性——从事物的现象归纳出事物的概念,再从概念去发现事物内在的

作用规律,从而形成理论。文章认为会计理是研究会计概念之间的

内在联系。

文章第二部分回忆了西方的一些学者关于会计理论的一些定义,指

出了这些定义的贡献以及不足,其中比较让人注意的是亨德里克森

关于会计理论的定义(1)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

理解当前的实务;(2)提供评估当前会计事务的概念框架;(3)指导新

的实务和程序的发展。”综合几位会计大师的观点,葛先生认为会计

理论的作用在于预测、解释和指导会计实务。

葛家澍先生最后做了一个总结: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

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会计理论是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

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研究工作中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

为“概念”。概念就属于理论范畴,会计理论也是在研究这些概念之

间的关系。从理论的形成过程来看,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建立在一

系列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当然不少人或许会对这种假设的合理性

作出一定的批判,这种批判我们也可以认为是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

程中遇到的循环往复,是对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理论是有层次的。从抽象的会计原则到具体的会计程序、方法的研究,只要讲出

道理,预测前景并指导怎样做将更好,会计中的大小道理都属于理论。所以,假设、目标的研究是理论,具体的会计程序,如权责发

生制,具体的方法如存货中的先进先出法等等研究也是理论。问题

在于,所有这些道理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释和预测现象,并指导人们

去运用它们更好地处理会计事务,产生相关、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并有效地利用它们为经济决策服务。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

对的,一定层次范围内的理论是否能在其所处的经济环境中更好地

适用于那时的经济环境。

五、《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唐国平的《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一文中,介绍了fasb,iasc,

以及中国会计准则中的要素界定进行了一个比较。认为在主要的会

计要素界定上,除了名称有一点区别之外实质内容上没有什么大的

区别。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关于利润的计量,我国是借鉴fasb强调了

流转收入过程理论,强调了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因果关系。而iasc则

是强调了净流入利润。当然最后行全面收益的角度看,利润的计算

结果是一致的,只是具体科目表示的意义有一些不同。

在此基础上唐国平讨论了将会计要进行分类,分成基本会计要素、

次要素和之要素。在此基础上对应当指出,作为财务报表理论基础

的要素,既可以是处于同一层次的要素(如资产负债个表),也可以是

处于不同层次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等);既可以是某一单

一内容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也可以是几项不同内容的要家的组合,如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就是以所有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内容的次、支要素为基础的。

六、《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

李桂荣在《对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再认识》一文中,介绍了事

项法的一些基本内容,比较了事项法和现行的价值法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指出事项法和价值法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对于事项法未来

发展的一种期望。主要内容如下:事项法也叫“使用者需要法”,是

指按照具体的经济事项来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以此为基础,重

新构建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理论与方法。事项法与价值

法相比的突出特点是(1)它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来提供会计信息(2)它考虑了多重计量属性,使得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状

况(3)事项法关注的是交易事项对投资者判断的影响,它主要披露

的是事项而不是特别重视数据。事项法提出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还没有那么快,因此不具有操作性,如今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各种管

理软件的开发。我们已经具备一定条件来实施事项法。比如现行财

务会计制度中的

存货成本与市价熟低,公允价值的计量引入的就是事项法的概念。

会计报表附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事项法的一种应用。是否今后

采用事项法值得商榷,但是借鉴吸收事项法的优点并将其应用到价

值法中已是大势所趋。

七、《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比较和选择》

刘海丹《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比较和选择》中论述了经济收益观

与会计收益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实现收益与

全部收益的差别(2)历史成本与现时价值的差别.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会计收益的改进的方向就是将历史成本和现实价值能够合理的

区分,即在会计实现利润中要鉴别哪些是物价变动导致的利润,哪

些才是企业获得资本保全后的经济补偿。

八、《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1—20世纪会计发展述评》

结合田老师的课程和郭道扬《回首千年话沧桑—公元11—20世纪

会计发展述评》,我们对会计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了一个直观理性的

认识,会计不仅仅是重复的实务操作,它的理论发展更是众多学者,会计大师,和实务工作者实践和思考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

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会计从单纯的复式簿记发展到

一门学科,会计学不断地在丰富和发展着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这

个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会计在封建社会曾今一度领先世界,明朝中后期开始衰弱,

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原因,在会计辉煌发展的20世纪似乎没有中国

的声音。但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中国的

会计研究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相信在21世纪,中国的会

计理论也会影响整个世界。

九、《如何评价美国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葛家澍先生的这篇论文向我们简略地介绍了fasb财务会计框架的优

点创新之处以及一些瑕疵。给我映像最深的是fasb关于全面收益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的层次框架。至于葛家澍先生提出的财务会计

框架的缺点有一些是表述上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出于严谨学术的需要,我们相信未来fasb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会计专业学习心得体会5篇

会计专业学习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我整理的会计专业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会计专业学习心得体会(1) 学习会计已近一学期,在这半年的学习中,不仅对会计有了比较系统和科学的认识,并且学到实用的技巧去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本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财务会计的知识,对会计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接触。主要围绕着分为五大部分,财务会计的方法和原则,会计报表,会计等式和账户,复式记账,以及账户调整和报表编制。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学习,对会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改正了过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对会计的态度。 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会计准则为依据,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带企业发生的能够用货币确认、计量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财务会计的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般会计事项,具体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财务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其次,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

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再则,财务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正是由于其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把会计学好,学透成为从事财经方面学习的人的不可逃避的任务。 有人会说会计是枯燥的,但是在我看来,会计是门数字的艺术,而这种感觉在编制三表时尤为强烈。从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用丁字形账户反映出来后,如果没有出差错的话,那最后那份平衡的报表则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一个个数字在笔下演绎一场美妙绝伦的舞蹈,她们流畅地完成每个动作,扮好了自己在队伍中的角色,各司其职,给观众呈现的则是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美感的艺术。从中可以获得无法言喻的成就感和欢畅感,就像经过努力完成了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看着自己一点点把原始数据梳理清,整理好,再分别记录成册,最后完成编制,如同看着手中的艺术品如何一点点塑形,烘制,定型,着色,抛光,最后摆在柜台上以供欣赏。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会计并没有那么枯燥无聊,不会梦到所有的数字都变活来追杀,尽管有时会被繁多的数字弄得头昏脑胀,但是只要真正热爱这门学科,去真诚地发现其中蕴含的美,那么这门课带来的不仅仅是学识的扩大,还有成长的喜悦。 会计的学习特别需要细心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 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次在做资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下面是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 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大三上学期我选修了管理学,因为担任校纪检部部长想了解一点有关管理的学问,以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但对管理有些了解,但不系统。经过半年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慢慢知道原来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我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有效的管理,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的,但好的管理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必须是结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标,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而我们则要从中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或最易实现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先认识到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

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

管理学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学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学书籍读书笔记斯图尔特·克雷纳这本《管理百年》是因为这本书是管理学中的经典之作,回顾了1900-XX 这一百年中管理这门科学从萌芽到发展到现今的成熟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了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有条理的历史性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每一个管理的历史性阶段作出的深刻的反思,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过去的被视为权威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和观察并得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进行单薄的陈述。所以这本书折射出了作者对于管理的永不满足的态度和批判性的精神,就像作者在书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这一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一百年来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读完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部分便是最初的管理者们的纯粹的对效率的追求到中期的对于组织的重视再到后来的对人的探求,当然这种分法并不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对不同的管理内容的思考,只不过是在某一些时期中,某些探讨显得也尤为重要而已。而书中对于历史的回顾也主要是用具体的研究者或管理者和具体的案例来呈现的。 追求效率::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阶段,生产力已经被极大地提高,资本家管控的工人开始越来越多,管理的思想开始渐渐的萌芽,但是管理却并不被重视也没有基本的定义,直到亨利法约尔的出现,他开始意识到管理师一门科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他给出了关于管理的严格的定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重要的是他明确了管理者的职能所在,这开启了这个对管理探索的新的世纪。在法约尔之后的最杰出的管理者应该非泰勒莫属了,科学管理概念的提出让他一举成名,曾经有人评述说科学管理的精要就是对“对创造能细分体力劳动的流程的压倒性的重视”,的确,在科学管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泰勒对于效率的强调,在他的思想中,工人必须要用严格的是时间管理来督促他们不磨洋工,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处最多的产品,这就是多即是好的信条。这当然极大的促发了生产力的提高甚至把人类的生产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科学管理中缺乏信任,基本的尊重还有沟通,工人只是生产的工具,在后来的出现的理论中可以被归为“X”型人,没有规定,督促就不能完成最大量的任务,这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科学管理只是给了资本家,工厂主等人更好的剥削工人的知识基础,虽然造成的结果与泰勒的初衷相悖而行。泰勒的一个忠实而又成功的跟随者便是福特了,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生产线的发明设计者,最优秀的公司的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这两个月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关于会计学发展历史的书,那就是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建忠译著的《会计发展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记录下来了很多读书笔记。 一、会计的发展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臵,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臵“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二)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卢卡-帕乔利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读?简单管理?有感 读书周期间,公司开展了征文活动,看到通知后想想自己在这毕业后的半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岗位上度过,也没有抽时间好好儿看看书,学习书中的知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估计自己离被社会淘汰也就不远了。因此,我根据自己的定位选择了?简单管理?这本书来细细品读,学习其中的精髓。 翻开书的序言部分我了解了简单管理比较全面的定义,我觉得简单管理的定义应该总结概括为:准确找到并且把握事物的规律,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运用简单的技巧发掘员工最大的潜能,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 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实例来与我们分享了众多成功企业家的管理方法。书中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管理者都是通过员工来完成任务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优秀的员工就无法高效的完成任务。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带出优秀的员工呢?结合书中的内容我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好榜样。 第二:采取师徒制,即当新员工入厂时为其指定一名优秀有经验的员工作为其师父,规定师父须将自己所掌握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全部教授于徒弟,不能有所保留。必要时也需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给予员工适当的压力,因为只有那些能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的员工才会适合那些更高要求的岗位。 第四:管理者在犯错后须主动承认错误,这样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尊重,否则会令员工有所失望。 第五:采用施压和奖励结合的方式以及管理者的以身作则来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毕竟执行力不是通过一时的开会指导教育就可以提升很大的,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第六:管理者须与员工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既要表现出亲和力,也要给人敬畏,便于对员工进行管理。 我想如果能够做到这六点的话,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就不成问题了。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些优秀的员工,企业就能稳步向前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一当十固然重要,以十当一也同样重要,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我们需要个人优秀的同时还需要其能团结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我觉得团队应该是团结的队伍,而要想团结,管理者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首先如果团队做出成果后,管理者把功劳全都归于自己,团队做错事情时管理者却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员工,那么这样的团队还能上下一心么?估计早就散了吧。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的管理者须做到成果与团队分享,而团队做错时管理者须主动承担至少大部分的责任,只有这样的管理者才值得员工为其效力。不过团结对于团队来说只是基本条件,要想能够拥有一个高效的团队,我们还需要团队中人员能力的互补,这就需要管理者熟知每个员工的优势,整合资源,打

会计学基础读书笔记

会计学基础读书笔记 【篇一:会计基础学习笔记整理】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概述????????????????????????????1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11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会计要素????????????????????????????15 第二节会计科目????????????????????????????21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26 第二节复式记账????????????????????????????30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述?????????????????????????44 第二节原始凭证????????????????????????????46 第三节记账凭证????????????????????????????56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67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一节会计账簿概述????????????????????????? (70)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登记规则?????????????????(76) 第三节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79)第四节对账 ?????????????????????????????(92) 第五节错账更正方法????????????????????????? (95) 第六节结账????????????????????????????? (99) 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04第二节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06第三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110第七章财产清查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概述?????????????????????????114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117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124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管理学》读后感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着) 读后感 在2017年度工商管理培训班,重温了本科专业,通过卫武教授的悉心教导,管理学的科班知识再次得到巩固和发展,温故知新。XX教授还专门推荐了斯蒂芬·P·罗宾斯着《管理学》,这本书是典型的教科书,知识点覆盖全面,案例分析具体,特别是感觉罗宾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什么事管理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杰出的管理者。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学习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结合课堂上老师的教化和书籍的拜读,受益良多。 《管理学》分为管理导论、综合管理问题、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跟本科学习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在表述有点不一致的地方,但仔细斟酌以后,发现“领导”更加贴近现实工作,无论你是哪个级别的管理者,领导是协调和指挥的一门艺术。 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描述计划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

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同时计划也包括旨在完成目标的行动制定。公司的计划有关于公司一个小项目的计划,也有公司的整体战略计划,这些计划的在的实行则需要管理者的决策。 决策、计划的制定过程,书中第三篇开篇就有详细的论述。确定一个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形成各种备选方案→分析这些备选方案→选择一个方案→实施,我们在企业中,现今还会加上预评估和后评价,做到形成决策计划有依据,对决策计划有监督,对决策计划负责。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在本书第二章中特地分出了一大部分是用来说明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力。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像是一些自然性灾害、经济危机、政治性强制要求的等外界的约束,管理者自是要在决策的同时顾及这些,这些便是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然而管理者也并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的。书中有提到的,杰出的管理者必定会运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受损最小化、不受损甚至是还能顺应趋势获得更多的利益。此外,我想到的是,这些外界因素对公司或者说公司决策者的种种约束力应该也是可以用公司本身的深厚底蕴避免或减轻其影响力。所以公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发展自身的公司文化,公司文化越好公司的经营发展的也会更好。

管理书籍读后感讲解学习

管理书籍读后感

管理类书籍读后感 一、《如何进行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读后感 本书通过事例生动地分析了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在我看来,经营和管理这两个问题是独立的但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对员工工作的一个指引,和茫茫海上的灯塔的地位相当,睿智的企业创始人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结合企业的实际总结提炼出来,经后来的管理者升华而成形成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对其坚决执行,从而成就了成功的企业. 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文化的重要 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和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我看来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比选择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要,首先是企业文化指导员工做人、做事,同时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也才能够将企业文化深刻的贯彻和执行,其中的执行是最重要的问题,执行力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二、制订标准的、细化的管理制度 书中提到制订标准化的经营管理制度,在我看来是阐述了制订标准化、细化的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在对待经营和管理上的思路不一样,现只谈对管理制度的制订,首先是从大局出发,考虑到企业的长久利益的情况下,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制订公正、公开、公平的管理制度,忌严管、卡、压,出发点可以是总结目前的管理制度,针对不足提出改进,长处加以发扬,达到让员工直觉

遵守、执行,更要通过制度建设,培养员工的自制能力,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企业的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达到员工自制与企业控制之间的最佳平衡。 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也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要不断改进、创新;同时要细化,制度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了解员工、关心员工、体贴员工,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切实制订后达到指导、规范员工的工作的作用 三、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 这个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说就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工作中的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四、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制订了就要坚决执行 如何评价执行的效果就要靠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要站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做到对事不对人,首先就要做到责任明确、切实实行责任制度,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责任首先从领导追究起。 五、评价反馈和奖惩制度 评价反馈也就是把收集的资料与标准进行对比,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哪里,然后反馈给评价对象,也就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的过程,针对不足提出改进,继续发扬长处;针对反馈的情况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制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员工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和态度,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但是要注意奖惩的尺度,是以纠正员工的缺点为目的。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在任何思想领域中,都需要一种理论结构,以统一推理它的基本逻辑或体系,会计也不例外。理论结构中为一定的假定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和程序提供依据,会计师们对经济进行鉴定、登记、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合乎陈报和解释经济信息时采用的方式或方法。” ——潘序伦 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偶然间看到的,觉得特别适合我这种对会计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的学生看,就摘录了下来并作为我的读书笔记的引言。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只要你读了这书,你就会发现他跟你所说的并不是教你如何如何做账,而是跟你一起探讨会计理论。对于我而已,虽然已经大三了,并且或多或少学了些会计实务方面专业知识,但是却还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或者是去思考财务会计活动是如何影响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这也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环境。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将其大体的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是: 一,以现行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即理想状态下的会计环境; 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内部信息)和道德风险(管理者的努力程度); 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问题,即理想投资决策和雇佣合同借款条约;四,会计反映充分披露和“可靠的”净收益。 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明下,为什么我觉得看完这本书让我受

益匪浅。“财务会计及其报告所面临的环境是很负责和具有挑战性的,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的产品是信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商品。”信息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其原因之一是每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类如,投资者汇能因为资产以市场价值评估有利于帮组他预测公司的前景,而对这种评估持积极态度,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可能持消极的态度,同样的,由于管理然预案的工资在部分程度上是受到报告利润来衡量的,可是市场价值不受管理人员控制,因此他们对这种评估也会持消极态度。原因之二,在于他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经济活动。这种复杂的运作和影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专业的会计人员要来系统的了解信息的产生,运作,影响以及解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该书要点无非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管理人员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大提高财务会计的生存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否则,会计人员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报告环境,这对于不断发展的环境而言只是一种短期策略。 总的来说,这本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的意义,分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意义以及提高对会计环境的认识。这样的研究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财务报告中管理当局法律职责的权限,以及会计人员为什么常常会陷于投资者与管理者利益冲突的困境之中。书的写作背景是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认为在商业交易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

最新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三篇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特地从网络上查找了该书作者的生平简介,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显示曾仕强教授真的专注于“中国式管理行为”研究三十年。此外,他还对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与阐释,间或地出现荀子之类的儒家之流和老子之类的道家之流,彰显了笔者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前言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中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我非常喜欢和欣赏曾老师这种自傲骄傲的口气开场,带我很有底气地阅读下去。中国式管理,应用了易经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运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而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又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国人都有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计天下”的积极而乐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当中国只局限于黄河谷地之时,传统的中国式管理便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功效了,所以我也一直很笃定,中国式的管理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而不衰,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杨教授的《学校常规管理学》的结构内容。全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篇(上篇),主要论述学校常规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导论、学校馋鬼管理原理、学校常规管理领导、学校常规管理思维、学校常规管理方法、学校常规管理技术、学校常规管理模式、学校常规管理诊断、学校常规管理评价和学校常规管理认证等十章。第二部分为实务篇(下篇),着重阐述学校管理实务中几项工作的常规管理,包括学校校务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常规管理、学校总务常规管理、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师生常规管理、学校公关常规管理、学校时间常规管理、学校环境常规管理等各章。 书上提到说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这让我想起了“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太极拳的动作无外乎是推、拖、拉的配合,组成各种花样,以求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而立于不败之地,着推、拖、拉在我看来就是借力打力,在紧要关头争取缓冲时间,也是太极阴阳交接处的那条线。这并不是鼓励大家用阴奉阳违,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推、拖、拉是可以化解很多尖锐的矛盾,缓和大家的情绪,点到为止,不偏不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曾老师的源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具有本土化性质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能为中国企业大力来新的惊喜。在修己安人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支撑与管理特点。其坚持辩证法思想的新管理模式西学中用,运用中庸之道,在强调原则的前提下,变通地进行灵活的管理也是中国现代企业所需要的。 中国人把“推、拖、拉到没有解决问题”称为“圆滑”,这样的结果人人痛恨;把“推、拖、拉到把问题圆满化解掉”称为“圆通”,这样的结果但然人人都喜欢。国人都是喜欢圆通而厌恶圆滑的,同样的手段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呢,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

会计专业读书笔记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的时间过去了。会计专业的你们有哪些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专业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会计专业读书笔记我看到有从事会计的朋友说感到很可悲,已经沦落为一台周而复始的机器了,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激情;我另一个同事说他能从人群中判断出哪个是会计,因为会计一般目光呆滞、神情恍惚、头发灰白而稀疏、身心疲惫。一段时间内,我也曾被这一表象所迷惑——因为我也曾经做过会计员。但是后续的一些思考,外加FMBA周立教授精彩的会计学课程让我改变了对会计的偏见看法。 会计之一美:这是一门哲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凡可带来收益的,都是资产;凡是收益将要流出的,都是负债;这两者的差异就是所有者权益。有时候细想一下,人本身其不就是一个会计主体?人的大脑和双手能够创造价值,当然有的人也能透过嘴巴或双脚盈利——不论怎样,人本身就是一块资产——这是应爱护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落脚点所在。与此同时,人也有其负债特性:要维持人的正常,势必需要充足的氧气、水、食物及居住环境,而人的情绪与喜好对其创造价值影响巨大,这就是有伟人与凡人之分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许多人很关注人们拥有的资产,忽略其创

造这些财富的艰辛与不易,这类人一般是乐观主义者,但略微极端;另一些人关注人们承受的磨难与艰辛“负债”,一味低估其所拥有的幸福与财富资产,这类人 一般是悲观主义者,也略微偏激。真正的智者应该能够客观评估自己的幸福所在,同时了解到自己所承担的负债,剩下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实现的目标,评估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盲目地不计代价的冒险,往往会被现实打击地鼻青脸肿。 会计之二美:这是一门管理学。公司财务总监水平很高,掌管千亿级资产规模,尽管他发文很多,但专业类的文章一般比较低调,我依稀记得似乎在XX年,他在内刊发表过一篇探讨财务杠杆的文章。母公司上级对口单位有份内刊,主要作为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其中一期也是专门探讨“财务杠杆”课题的。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厦大时黄老师讲授财务管理时也花费过一堂课推倒财务杠杆概念的经历。为何不论是学者还是企业管理专家都对财务杠杆如此着迷呢?“为什么巴菲特喜欢固定收益品种的投资产品,尽管其收益率并不太高?”周教授的一个简单模型为我解疑了,“假如投资一个公共产品企业1000万元,其无负债时的年收益率是15%,第二年赚150万。此时找银行,以10%的资本成本借800万,自己出200万,第二年赚150-80=70万,收益率达到35%;如果这200万并不全是自己出,而是以一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

《管理学原理》读书笔记管理 阅读书目:《管理百年》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 概述:选择斯图尔特·克雷纳这本《管理百年》是因为这本书是管理学中的经典之作,回顾了1900-2000这一百年中管理这门科学从萌芽到发展到现今的成熟阶段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了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有条理的历史性的回顾,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每一个管理的历史性阶段作出的深刻的反思,他并没有全盘接受过去的被视为权威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和观察并得出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是进行单薄的陈述。所以这本书折射出了作者对于管理的永不满足的态度和批判性的精神,就像作者在书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 这一本书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一百年来西方主要是美国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读完之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部分便是最初的管理者们的纯粹的对效率的追求到中期的对于组织的重视再到后来的对人的探求,当然这种分法并不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对不同的管理内容的思考,只不过是在某一些时期中,某些探讨显得也尤为重要而已。而书中对于历史的回顾也主要是用具体的研究者或管理者和具体的案例来呈现的。 追求效率::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阶段,生产力已经被极大地提高,资本家管控的工人开始越来越多,管理的思想开始渐渐的萌芽,但是管理却并不被重视也没有基本的定义,直到亨利法约尔的出现,他开始意识到管理师一门科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且他给出了关于管理的严格的定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最重要的是他明确了管理者的职能所在,这开启了这个对管理探索的新的世纪。在法约尔之后的最杰出的管理者应该非泰勒莫属了,科学管理概念的提出让他一举成名,曾经有人评述说科学管理的精要就是对“对创造能细分体力劳动的流程的压倒性的重视”,的确,在科学管理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泰勒对于效率的强调,在他的思想中,工人必须要用严格的是时间管理来督促他们不磨洋工,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处最多的产品,这就是多即是好的信条。这当然极大的促发了生产力的提高甚至把人类的生产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科学管理中缺乏信任,基本的尊重还有沟通,工人只是生产的工具,在后来的出现的理论中可以被归为“X”型人,没有规定,督促就不能完成最大量的任务,这在当时的年代这些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科学管理只是给了资本家,工厂主等人更好的剥削工人的知识基础,虽然造成的结果与泰勒的初衷相悖而行。泰勒的一个忠实而又成功的跟随者便是福特了,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生产线的发明设计者,最优秀的公司的总经理,这些头衔或许都不能全面的概括出福特的贡献和成就。福特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者和创新者,他的公司的成功毋庸置疑地说明了这一理念的成功,当然,他的个人的敏锐的对市场的直觉等因素也不容忽视,但是正如上文所说,对于工人们的几乎无缝隙的控制,追求市场导向而不是客户导向,过于自负的判断以及对利润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在福特下任后福特汽车公司的一步步衰落,而几乎同时期成长起来的松下公司则在关注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感和对员工的信任和沟通,从而走的也更加的远。不得不说,者20年是人们疯狂地追求效率的时期,虽然后来很多人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理论等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必要的阶段为后来的人们进一步探寻管理的真谛准备了条件。 发现组织 《管理百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清晰发展脉络的便是组织了。在泰勒和福特时代,组织被他们长时间的忽视,发现组织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合理的组织架构模式的人是马克思·韦伯,他提出了影响了后来的好几十年的官僚组织模型,组织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级制度,非人格性,维护既定的规律,劳动的专业分工,效率的原则是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部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下面是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请参考! 管理类书籍读书笔记西蒙是管理学界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他的贡献在于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管理行为》是其最重要的着作之一。 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管理行为中的理性;组织的均衡;权威的角色;沟通;效率准则忠诚与组织认同;组织的剖析 初读此书,觉得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其中的道理,所以读完此

书让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对于决策的分析,那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例如:60年代福特汽车的经理爱奥酷卡认为公司新车的发展方向要进军青年人市场,因此设计符合美国年轻人的风格,从而使公司大获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丰田公司大量召回问题汽车严重亏损的案例,是因为之前其经理过度的成本控制决策,虽然前期使公司获利,但是为车子质量问题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现在问题爆发。因此可见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如何作决策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书中提到了很多,我对于其中三个方面很认同而且很受启发。 首先是作者提到了有限理性这个观点,对此,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着名的"蚂蚁"比喻: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蚂蚁因为其视野的有限因此遇到石头障碍物只能绕行。与之类似的,人们的认知也是带有局限性的,而且人们永远无法

会计著作读后感

会计著作读后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财务呈报:会计革命》读后感 威廉·H·比弗是美国当代着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是推动实证会计研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财务呈报会计革命》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会计价值观的范式变革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经典会计学着作。其立论深刻论证严谨结论可靠。作者将会计价值观从计量观到信息观的转变评价为一场深刻的会计革命。计量观产生于完美和完全市场核心思想是以会计收益准确反映经济收益。信息观则放宽了对完美和完全市场的假设将会计呈报的功能仅定位在提供能够改变投资者未来预期的增量信息上。深入阐述了财务呈报有待深入研究的两个基础问题一是处于现行财务会计结构中心位置的应计制会计的功用问题二是作为财务呈报环境主要构成的财务呈报规范的功用问题。本书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权威的会计学术着作之一。前两版,作者主要侧重于从信息观视角讨论财务呈报,较多依据基于盈余计价方法的研究。第三版则拓宽到了从资产负债表视角的研究。本书针对财务呈报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现实建议和前瞻性理论。突出了揭示非财务数据、前瞻性数据和公允价值数据,可以看成是财务呈报自然拓展的主题。本书论证严密、观点新颖、大量运用实证研究成果,是会计学术研究的重要读物。 在本书的第一章比弗着重描述了会计革命的内涵,为读者理解财务呈报的革命提供了一个基础20世纪初,受托理论是主导财务呈报的主要观点。在这一观点下,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投资者的以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因此,传统会计主要倾向于经济收益的计量,对经济收益的计量大量采用了应计观点。然而,由于应计程序的模糊性和没有很好的定义,导致了选择最佳应计方法的难题。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方法在财务呈报

管理学读书笔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德鲁克在前言中指出,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因此,本书讨论的内容有两个基本前提: 1、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 2、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本书的第一章即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在本章中,作者简单论述了有关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并没有过多的阐述,事实上,在后面的章节中,德鲁克解释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卓有成效对管理者来说是理所当然应该做到的”. 本章解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谁是管理者:“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富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接着,德鲁克提出了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对有效性造成困难的现实: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他们自己。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却无暇顾及真正重要的事情,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3、管理者处于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利用他们的贡献时,他们才算有效,然而能利用他们的贡献的往往是其他部门的“旁系人士”和他们的上司,并非他们能够直接控制的下属。 4、管理者身处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这说明了,如果一位管理者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么,究竟如何认识有效性呢?如何才能提高效益呢? 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管理定义中的‘效益’指的是既要注重效率,又要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一) 在浅读《现代管理学》这本书时,我先仔细研究了一番目录,了解了本书所讲的大致内容和知识框架结构,共十二章,约分为三部分的内容:一,介绍管理学的内涵、历史演进和管理学与其它社会因素的关系;二,详细介绍管理学的五大职能;三,在当今世界中管理应具备的新思想,即全球化视野和比较管理。从中我了解到管理学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五大职能,也是在全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分别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它们是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其中,给我留下较大映像的是第十章的案例分析,《海尔的创新之路》,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根源,是竞争力之本。在面对新的市场契机时,创新往往能大幅度地超越对手,获得极佳的经营成果。竟然因为北京的一位老太太的信,而能在海尔的重视下引发了空调送风方式的革命。也是由于一封电子邮件,海尔创新出了“换台不晃眼”的彩电,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海尔的创新速度惊人,正是由于它的创新,不像其它一些只会在人家出新产品后想方设法的模仿,才能让海尔立足在世界家电行业的前沿。企业的发展如此,我们人生的发展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跟随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想象

力和创造力,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力的社会中获取新的发展契机。 管理学不仅教会我们做事,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做人。 管理学书籍读后感(二) 根据公司下半年读书活动的要求,我学习了《企业管理》一书。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知识,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目前,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企业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在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我个人认为,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企业管理书籍读后感3篇企业管理书籍读后感3篇。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

会计书籍读后感

会计书籍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会计书籍读后感 通常我们对会计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认为会计是无趣的、刻板的。大概因为它是数字的工作,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设置科目、账户进行会计处理、登记账册并出具报表,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准则和制度限定着,感觉好像和个人的独立思考、创造性和分析力、自我发挥,完全靠不上边儿。 但是实际上则并非如此。学好和干好会计,你会按照规则老老实实地算数和登帐固然是基本,可是要真正的的深入这门专业,就必须了解商业环境、经济业务的实质、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人等商业人士对会计的需要和依赖,而商业的世界是一个变幻莫测充满竞争挑战的世界,成功经营管理一家企业或是进行投资则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现代人对于获取成就的渴望,而会计和这一切都紧密地相关,你说它怎么还能是无趣和刻板的呢?那是你还没有真正地走近她。 新手学会计,容易陷入枯燥情绪的主要原因,作者也以自身体会在本书中做出了总结: 1、学生时代完全没有商业概念就接触会计学,消化不良 2、教科书的内容和释例生硬枯燥,不能激发学习兴趣 3、对会计学与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完全没有了解。 当然,你若是初级会计那本小书因为抽象和枯燥的原因都根本没

有尽到一个会计专业(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都是必修课)一个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起码的职责,连最起码基本的学力都不愿投入的话。那任何再有趣和有益的专业书和周边读物,你都没机会领路其中的奥妙和无限趣味。给你个建议,先把初级会计扫一扫,再去看一些推荐的有趣的专业书,就能够豁然开朗,慢慢进入到会计专业这个奇妙多彩的世界里。你得有起码的“勤力”吧。这本书也是如此,任是读它能获取多少营养,你没有基础会计的概念,也是无力消化的。 这本书写如何解读报表,最可贵的地方是扩展到商业现实地写,从考虑投资者保护自身利益、运用好报表的角度写,也从企业经理人如何真正经营好企业的角度写。 写出了很多我认为有创见性的投资和经营观点。比如企业经营的罄石是什么?不是财报上列报的表面的资产数字(有些数字有很多水分,可能是不良资产了),经营者的心智——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也是无形资产,和优质资产相结合,才是企业的业绩根基。 强调企业的竞争力,也提出不少好的提法。比如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的目标通常是利润最大化,但是销售收入的增长也是很重要的。作者认为企业不能够仅靠着降低和挤压成本的策略来获得利润,仅把利润一个指标作为衡量和企业发展目标,销售收入的增长,能够表明企业在市场开拓、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成就,而这是企业持续发展、始终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简单地说就是你想家里的财富越来越多,不能只靠节流,必须重视开源。我前个时期就很迷惑于企业的挖潜能力,纯利润的增长,但是忽视了如果你没有创新、没有竞争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