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朱棋战队》小学围棋课教案(第2课)

《丹朱棋战队》小学围棋课教案(第2课)

《丹朱棋战队》小学围棋课教案(第2课)
《丹朱棋战队》小学围棋课教案(第2课)

静坐

教案续页

总第 4 页,本

课时序号第二节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第一课气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内容1,什么是“气”?

2,棋道训练——静坐。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围棋棋子的气对棋子的作用。

2.了解棋子的气与人呼吸有气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长大以后理解“棋如人生”)3.让学生学会“静坐”的基本要领。

教案续页

(总第 5 页,本课第 2 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5 分钟)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里,你们学会了有‘鞠躬'等礼仪,你们回家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了么?”(学生有可能有几个答案,注意夸奖和激励,时间允许可以抽生做,做得好的可以奖励丹朱贴

纸以示鼓励。)师:“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再做一做这些礼仪吧!” 二,生学

习“静坐”( 10 分钟) 1,师:“老师没想到你们这么聪明,把学会的礼仪都能展示出来,你们真棒!(肢体语言—--竖大指拇)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种

可以让我们身心得到安静锻炼的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

(师板书“静坐”)2,师:“请同学们跟老师学。”(一边放丹朱软件里的静坐练习要领,一边环视课堂情况。)“同学们做得不错,我们来看谁坐得最好

而且能坐得时间最久”(生大概坐2 分钟左右就可以停下来,再来一次。表现

不错的学生可以悄悄在学生桌子面前放一个小丹朱贴纸,完后给学生一个惊

喜。假如有调皮的学生开始不能安静下来,通过“静坐”练习能做到安静了,

还可以用丹朱手腕带激励这个样的学生,让大家向他学习。)

3,师:“老师看谁坐的最好,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有奖励哦!” 一,棋子“气”的认识(20 分钟)

(一),“气的由来”和数气 1,师:“同学们,围棋的棋子好比打仗时候的士兵,黑和白各代表一方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轮流下子进行战斗,我们下棋的人

就是指挥官,但是这些棋子是怎么在棋盘上进行你争我夺的呢?”(环视学生

情况,做出神秘的样子。) 2,师:“其实啊,围棋棋子就好比人一样,我们人从一生下来来到这个地球上能活着首先需要什么?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

答。”(师慢慢做出呼吸的样子暗示学生往人会呼吸‘气'这个方面想。然后抽生回答,答对可以奖励丹朱贴纸。板书“气”。) 3,师:“同学们真聪明,

一下子就想到了‘气',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棋子你们知道它有

‘气'了么?”生:“不知道。”师:“那好,你们再看看老师把棋子放到棋盘的交叉点上会产生什么样子。” 4,师:“有同学发现了,棋子放到交叉点后有几条直线和棋子相连。(稍停顿,师用手指画一画和棋子相连的直线)请同学

们也拿一个棋子放到你的棋盘上看看棋子相连的线。” 4,师:“同学们做得

真棒,请接着看,每条线上有许多交叉点,是不是有一个交叉点离棋子很近

呢?”生:“对!”师(面带笑容):“挨着棋子最近的交叉点就是棋子的

‘气'了,同学们知道了么?请数一数你们放到棋盘上的那个棋子挨着的有几个交叉点。找准了请举手回答。” 5,师总结:棋子的‘气'就是这样才生的,然

后把棋子移到边上和角上再让生看看棋子挨着的交叉点。从此学生就学会了数

单个棋子的气了,也知道在不同位置的气就不同了。师可以把棋盘最边的一路

线叫做悬崖,到了悬崖边就没路了,棋子的气当然就少了,棋盘角上两边都是

悬崖,所以只有两口气,特别提示千万不要多数棋子的气和少数棋子的气。师

最后指出容易搞错气的交叉点,见示意图。

1,师:“我们学会了数一个棋子的气,一个棋子代表一个士兵,一个士兵的力

量在打仗的时候很弱,所以啊我们完全可以再拿一个棋子和当初的那个棋子‘手拉手'的连在一起来帮助它,它们就是一块棋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做,完后

你们看看两个棋子在一起会有多少气呢?”(注意强调手拉手的几个棋子是“一块棋”,这个时候学生很活跃,师要注意控制课堂纪律。)

2,师:“没想到同学们这么快就能数多个棋子连在一起的气了,你们真聪明,

现在请同学们来看看多个棋子还可以变换很多种样子,看看他们的气是不是相同的呢?”(师出示多个棋子变换的样子示意图。也许这节课的时间已经不够了,可以把这个变换同样多棋子数气当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去练习下,在下节课开始可以抽生来数一数。)

3,完成《丹朱棋战队》作业并检查。

四,总结:生再次练习静坐,收拾自己的棋具(5 分钟) 1,师:“请同学们

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抽生回答)

2, 师:“同学们都累了,我们再来练习下我们学过的静坐,看看同学们还会不会做。”(师提示静坐要领。)

3,师:“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里,不说话收拾好自己的棋盘和棋子,然后标准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候老师叫下课。”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