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考试相关重点

仪器分析考试相关重点

仪器分析考试相关重点
仪器分析考试相关重点

液相

1.适应范围宽

分离范围: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

2.液相色谱仪组成: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

3.等度洗脱:在整个分离过程中,流动相的洗脱强度不变化,将目标物分离。

4.梯度洗脱: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不同极性的溶剂之间的比例,使流动相的强度、极性、pH 值或离子强度相应地变化,提高分离、缩短分析时间。

5.紫外检测器:应用最广,对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有响应,无紫外吸收的化合物不适用。工作原理:A=Kbc 分类:固定波长;可变波长

特点:线性范围高;灵敏度高(10-9g/ml);对流动相的流速和温度变化不敏感;

可用于梯度洗脱。

6.示差折光检测器:原理:连续检测参比池和样品池中流动相之间的折光指数差值。

折光指数=溶剂Xφ1 +溶质Xφ2 折光指数差值与浓度呈正比.

通用型检测器(每种物质具有不同的折光指数);灵敏度低、对温度敏感、不能用于梯度洗脱。

7.荧光检测器:高灵敏度(10-11g/ml)、线性范围103 、高选择性;对多环芳烃,维生素B、黄曲霉素、卟啉类化合物、农药、药物、氨基酸、甾类化合物等有响应。

激发波长<发射波长

8.液-液分配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均为液体(互不相溶);

基本原理: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上的分配;K=Cs/Cm=βVm/Vs

分离顺序取决于K;流动相的种类影响K

正相色谱:对于亲水性固定液,采用疏水性流动相,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9.离子交换色谱:

固定相:阴离子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离子交换树脂;

基本原理: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反复可逆交换;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之间亲和力的大小与离子半径、电荷、存在形式等有关。

亲和力大,保留时间长;

阳离子交换:R—SO3Na+M+=R—SO3M+Na+阴离子交换:R—NR4Cl+X-=R—NR4X+Cl-

应用:离子及可离解的化合物,氨基酸、核酸等。

10.离子色谱:离子色谱采用了特制的、具有极低交换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柱填料,并采用淋洗液抑制技术和电导检测器,是测定混合阴离子的有效方法。

11.双柱型离子色谱法

以阴离子交换为例:

A 分离柱:R—OH-+Na+Br- R—Br-+Na+OH-

B 抑制柱:

R—H++Na+OH- R—Na++H2O

R—H++Na+Br- R—Na++H+Br-

12.离子对色谱:阴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铵类,如氢氧化四丁基铵或氢氧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对离子;阳离子分离:常采用烷基磺酸类,如己烷磺酸钠作为对离子;

13.排阻色谱色谱:

原理:按分子大小分离。小分子可以扩散到凝胶空隙,由其中通过,出峰最慢;中等分子只能通过部分凝胶空隙,中速通过;而大分子被排斥在外,出峰最快。溶剂分子小,故在最后出峰。可对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05范围内的化合物按质量分离。

14.如何保证良好的柱性能与柱寿命:尽量减少压力波动,避免机械及热冲击; 使用保护柱及在线过滤器 ; 色谱柱使用温度最好小于40度;充分过滤样品及流动相,尽量避免杂质微粒与强保留成分;硅胶基质的色谱柱,应保持流动相的PH值范围;在2.0~8.0,使用有机缓冲溶液;流动相中含有缓冲溶液,应注意用95:5的水及有机溶剂过渡,有机溶剂不能低于5%;

经常以强溶剂冲洗色谱柱.

15.如何储存色谱柱:1..尽可能将色谱柱储存在100%有机溶液中,避免在缓冲溶液中保存。2.使用缓冲溶液后

的色谱柱,用不含缓冲液的同种水-有机溶剂流动相冲洗色谱柱(15~20倍的柱体积),后换成100%有机溶剂储存。3.避免用纯水冲洗键合致密的C18柱。4.将色谱柱的两端用堵头宁好,以免柱床填料干裂。 16.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一、 重要性(与气相色谱法比教) 气相色谱法 样品

固定相

液相色谱法 样品 固定相

流动相

17.正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极性柱也称正相柱。例如-CN 基柱、-NH2基柱 1.一般规律:流动相(弱极性),极性弱的组分流出;增加极性,顺序不变,保留值变小。 2.方法

底剂:低极性溶剂。正己烷、苯、氯仿等

洗脱剂: 极性较强。醚、酮、醇和酸

18.反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非极性柱也称反相柱。例如-C18柱、-C8柱、苯基柱

1.一般规律:流动相(极性),极性强的组分先出;减小极性,顺序不变,保留值变小。

2.方法:底剂:水 洗脱剂:甲醇、乙腈、二氧六环、四氢呋喃

气相

1.色谱法分类:

(1)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2)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也称为淋洗液)。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2.色谱流出曲线:从流动相带着组分进入色谱柱起就用检测器检测流出柱后的流动相,并记录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此曲线就叫色谱流出曲线。

3.基线:当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条件下,反映检测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

4.保留时间(t R ):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5.死时间(t 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的保留时间;

6.相对保留值r 21 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 21 = t ′R2 / t ′R1= V ′R2 / V ′R1

注意:

⑴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 ⑵表示固定相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⑶在GC 中用于定性的依据!

7.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8.分配系数K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K 与固定相和温度有关,与两相体积、柱管的特性、使用的仪器无关。 9.分配系数 K 的讨论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 越大,出峰越慢;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 值是分离的基础;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10.分配比k (容量因子或容量比):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讨论:⑴分配系数与分配比都与组分、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随柱温、柱压的改变而变化。 ⑵二者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数值越大,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⑶分配比可以由实验测得。 11.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M

s c c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

K M

s

m m k =

=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M

'

R M

M R t t t t t k =-=

β

K V V c c M V V M M M k S s S S

S S S =

?===

12.选择因子α 与分配比、分配系数的关系

注意:K 或 k :某一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α 是两组分间的分离情况!两组分 K 或 k 相同,即α =1 ,两组分不能分离;两组分 K 或 k 相差越大,α 越大,分离越好。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

13.塔板理论:半经验理论;将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过程,将连续的色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的平衡过程的重复(类似于蒸馏塔塔板上的平衡过程);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n = L / 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14.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1)色谱柱长固定,n 大(H 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多,柱效能高,所得色谱峰窄。(2) 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K 不同,用n 有效和H 有效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3) 两组分的K 相同时,该色谱柱的柱效n 多大,都无法分离。(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15.分离度:

1、难分离物质对的色谱分离要求:(1) 保留值之差足够大──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2)区域宽度窄──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讨论:① 分离效果差,柱效低,选择性( α )低 ② 完全分离,柱效高,峰窄,选择性( α )低 ;③完全分离,选择性( α )增加,柱效低,峰宽④完全分离,柱效高,选择性(α)好

分离度的表达式:

R =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R =1:分离程度98%;R =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16.色谱方程:令W b(2)=W b(1)=W b (相邻两峰的峰底宽近似相等),引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

17.

R 与n (柱效)的关系 对具一定相对保留值α

的物质对,由色

谱方程可得: 增加柱长、柱效为提高柱效,用减小塔板高度 H 的方法比增加柱长更有效。 2)分离度R 因子α 的关系:α 越大,柱选择性越好,对分离有利。α 的微小变化可引起 R 较大改变。如,当α 从1.01增加至1.10(增加9% )时,R 增加 9 倍(但α>1.5, R ) 。 改变

α 的方法有:降低柱温、改变流动相及固定相的性质和组成。

3)分离度R 分配比 k 的关系 k 增加,分离度R 增加,但当k>10,则R k 在2~10之间。改变 k 的方法有:适当改变柱温(GC)、改变流动相性质和组成(LC)以及固定 相含量。

色谱分离中的问题:

分析物组成复杂,为获得满意分离采用程序升温(GC )和梯度淋洗(LC )来解决这个问题。

气相2

1.适用范围:气体、易挥发或可转化为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沸点500度以下,热稳定性良好,相对分子量在400以下

的化合物。约占有机物的15%——20%。

2.基本组成: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温控系统

气路系统: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包括压力计、流量计及气体净化装置。

进样系统:汽化室的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样品瞬间气化为蒸气,并很快被载气带入色谱柱。 汽化室可控制温度为20~400℃。气化温度比柱温高30~70℃

22

2/1)

(16)(54.5b

R R W t Y t n ==)(699.1)

(2)(2)1(2/1)2(2/1)1()2()1()2()1()2(Y Y t t W W t t R R R b b R R +-=

+-=

分离系统:由色谱柱组成,是色谱仪的核心部件,作用是分离样品。色谱柱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柱温:是影响分离的最重要的因素。选择柱温主要考虑样品待测物沸点和对分离的要求。

柱温通常要等于或略高于样品的平均沸点(分析时间20-30min);色谱柱的温度控制方式有恒温和程序升温二种。对宽沸程的样品,应使用程序升温方法。

程序升温指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向高温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以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分离的目的。控制温度系统:在气相色谱测定中,温度是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色谱柱的选择分离、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3.组分分子与固定液间的作用力:GC中,主要的作用力是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与流动相无关。作用力大的组分,分配系数大。分子间作用力包括有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前三种统称范德华力,都是由电场作用而引起的,而氢键力则是一种特殊的范德华力。

1)静电力(定向力)——极性与极性分子之间(偶极与偶极之间静电吸引)分离静电力反比于温度

极性样品流出顺序:极性>中等极性>非极性

2) 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偶极与瞬时偶极之间静电吸引)

极性分子的极性越大,非极性分子越容易被极化,诱导力大。样品具有非极性分子和可极化的组分时,可用极性固定液的诱导效应分离。

例,苯(B.P.80.1℃)和环己烷(B.P.80.8℃)沸点接近,偶极矩为零,苯比环己烷容易极化。

3)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瞬时偶极之间静电吸引);

分离非极作用力正比于沸点,沸点低高

性样品流出顺序:极性<中等极性<非极性

4) 氢键力——强度介于化学键力和范德华力之间的静电吸引,亦属取向力。

X——H……Y电负性强,氢键强,Y的半径小,氢键强

4.固定液的选择

一般可按“相似相溶”原则来选择。在应用时,应按实际情况而定。

(i)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流出,沸点低<沸点高。

(ii)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极性次序分离,极性小<极性大。

(iii)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非极性组分<极性组分后流出。

(vi)分离能形成氢键的试样:一般选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能力大小先后流出。不易形成氢键的<易形成氢键的样品。

(v)复杂的难分离物质: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固定液。

对于样品极性情况未知的,一般用最常用的几种固定液做试验。

5.热导检测器(TCD)原理:由于不同气态物质所具有的热传导系数不同,当它们到达处于恒温下的热敏元件(如W,半导体)时,其电阻将发生变化, 电阻的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从而实现检测功能。

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l)桥电流响应值与工作电流的三次方成正比。增大电流有利于提高灵敏度,但电流太大会影响钨丝寿命。一般桥电流控制在1OO~20OmA左右(N2作载气时为100~150mA,H2作载气时150~200mA 为宜)。(2)池体温度: 池体温度低,与钨丝温差加大,提高灵敏度。池体温度过低,被测试样冷凝在检测器中。池体温度一般不应低于柱温。(3)载气种类:载气与试样的热导系数相差愈大,灵敏度愈高。选择热导系数大的H2或He 作载气有利于灵敏度提高。(4)热敏元件的阻值:阻值高、电阻温度系数 大(随温度改变,阻值改变大,或者说热敏性好)的热敏元件,其灵敏度高。如钨丝。(5)热导池的死体积较大,灵敏度较低,使用具有微型池体(2.5μL)的热导池。

6.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原理:含碳有机物在H2-Air火焰中燃烧产生碎片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离子流,根据离子流产生的电信号强度,检测被色谱柱分离的组分。

结构:主体为离子室,内有气体入口、火焰喷嘴、一对电极:发射极(极化极)和收集极、外罩。

影响操作条件的因素:

(1)气体流量

载气流量一般用氮气,最佳流速考虑分离效能

氢气流量氢气流量与载气流量之比影响氢火焰的温度及火焰中的电离过程。

H2:N2=1:1~1:1.5(最佳氢氮比)

空气流量空气是助燃气

一般H2:空气=1:10

2)极化电极极化电压的大小直接影响响应值。

一般选±100V~±300V

(3)使用温度 氢焰检测器的温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80~200℃灵敏度几乎相同。 80℃以下灵敏度显著下降。(水蒸气冷凝所致)

7.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捕获机理:β射线电离载气,产生次级电子和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向正极移动,形成恒定基流。 电负性溶质进入检测器,电负性溶质捕获低能量的自由电子,形成稳定的负离子。 负离子再与载气正离子复合成中性化合物,使基流降低而产生负信号——倒峰 。 组分浓度越高。倒峰面积越大。

8.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原理:硫和磷化合物在富氢火焰中燃烧,生成化学发光物质,发射出特征波长的光,记录这些特征光谱,就能检测硫和磷。主要测硫、磷。

紫外可见

1.红移与蓝移(紫移):有机化合物中,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吸收峰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2.光吸收定律 :

用一束强度为Io 的单色光垂直通过厚度为b 、吸光物质浓度为c 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于溶液的厚度b 和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c 的乘积。

适用条件:单色光;吸收发生在均匀的介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互相不发生作用;吸收定律能够用于彼此不相互作用的多组分溶液。它们的吸光度具有加合性,且对每一组分分别适用, 即:A 总= A1+ A2+ A3…+ An =ε1bc1+ε2bc2+ε3bc3…+εnbcn ;吸收定律对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都适用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组成结构: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波长范围:185—375nm

4.显色反应及条件选择: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有时选用适当的试剂经化学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成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有吸收或吸收系数较大的物质,然后进行测定,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5.显色反应的类型: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 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2..峰值吸收:原子吸收分析中使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的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系数。 上式需满足条件:(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ν0一致。 (2)发射线的Δν1/2小于吸收线的 Δν1/2。提供锐线光源的方法:

空心阴极灯

3.基态原子数:原子吸收光谱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与共振线吸收之间的关系来测定的 需要考虑原子

化时,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与待测元素原子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 显示系统

特点:(1)采用锐线光源(2)单色器在火焰与检测器之间(3)原子化系统 空心阴极灯:

阴极: 空心圆筒形,筒内熔入被测元素; 阳极: 钨棒; 管内充气:氩或氖;石英窗。极间电压500--300伏,要求稳流电源供电。

空心阴极灯的辐射强度与灯的工作电流有关。

5.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的是预混合型原子化器。它是由雾化器、燃烧器组成。

火焰类型:化学计量火焰:中性火焰。燃气与助燃气比例与化学反应计算量相近。 富燃火焰:还原性火焰,燃气大于化学反应计算量,燃烧不完全, 贫燃火焰:氧化性火焰,助燃气大于化学反应计算量,

Kbc

A tr ===τ

φφ1

lg

lg

02

D 2ln π2434.0kLN fL N mc e A =??=ν

6.火焰温度的选择:(a)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温火焰;(b)火焰温度越高,产生的热激发态原子越多;(c)火焰温度取决于燃气与助燃气类型,常用空气—乙炔最高温度2500K能测35种元素。

7.石墨炉原子化装置结构:电源、保护系统和石墨管。

原子化过程:原子化过程分为干燥(105℃)、灰化(350—1200 ℃,)、原子化(2400—3000 ℃)、净化(允许最高温度)四个阶段,待测元素在高温下生成基态原子。

干燥:去除溶剂,防样品溅射;

灰化:使基体和有机物尽量挥发除去;

原子化:待测物化合物分解为基态原子,此时停止通Ar,延长原子停留时间,提高灵敏度;

净化:样品测定完成,高温去残渣,净化石墨管。

8.背景干扰及其抑制:指原子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光谱干扰,主要有分子吸收干扰和散射干扰,干扰严重时,不能进行测定。

(1)分子吸收与光散射

分子吸收:原子化过程中,存在分子对特征辐射产生的吸收。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在一定波长范围内产生干扰。

光散射:原子化过程中,存在或生成的微粒使光产生的散射现象。

产生正偏差,波长减短影响增大,基体元素浓度增加而增大,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法产生的干扰严重

如何消除?(1)邻近非共振线背景校正法分析线:At 非共振线:Ab (背景)Ax= At - Ab

(2).氘灯校正背景:空心阴极灯测量的是AA+BG,氘灯测量的是BG。因此用空心阴极灯的测量信号减去氘灯测量的信号即为原子吸收信号

9.物理干扰及其抑制:可通过控制试液与标准溶液的组成尽量一致的方法来抑制。

10.分析条件的选择与应用: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干法灰化;湿法消化

11.测定条件的选择

1.分析线:选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测量高浓度消除邻近光谱线的干扰等时,也可选次灵敏线2.通带(可调节狭缝宽度改变)无邻近干扰线(如测碱及碱土金属)时,选较大的通带,反之(如测过渡及稀土金属),宜选较小通带。光谱通带通常选择0.5~4nm之间。

3.空心阴极灯电流:保证稳定和足够的辐射光通量时,尽量选较低的电流。预热10-30min,日常分析采用额定电流的40%~60%。

4.火焰;依据不同试样元素选择不同火焰类型。

在火焰原子化法中,火焰类型和特征是影响原子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对低、中温元素,使用空气-乙炔火焰;对高温元素,采用氧化亚氮-乙炔高温火焰;对分析线位于短波区(200nm以下)的元素,使用空气-氢火焰。通过实验选择燃助比。

5.燃烧器高度:调节观测高度(燃烧器高度),可使测量光束通过元素自由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灵敏度高,观测稳定性好。最佳的燃烧器高度应通过试验选择。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性能参数

1)灵敏度:S=dA/dc或S=dA/dm

(1)相对灵敏度:火焰原子吸收法采用相对灵敏度,其定义为:能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试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以μg /mL/1%吸收为单位),也叫特征浓度:cc=0.0044Δc/ΔA

(2)绝对灵敏度: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采用绝对灵敏度,其定义为:能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待测元素的质量(以g /1%吸收为单位),也叫特征质量,其计算式为:mc=0.0044Δm/ΔA

2)检测限:指仪器所能检出的元素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定义为:待测元素所产生信号强度等于3倍噪声信号强度标准偏差时所对应的元素浓度或质量。

仪器分析期末试卷E卷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教育专业《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E卷) 班级:学号:考试日期: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一定柱长条件下, 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A: 保留值B: 扩散速度C: 分配系数D: 容量因子 2.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A: 理论塔板数B: 容量因子C: 相对保留值D: 分配系数 3.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 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 4.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 则:() A:样品的k降低,t R降低B: 样品的k增加,t R增加 C: 相邻组分的α增加D: 对α基本无影响 5.在发射光谱中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取与标准光谱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A: 铁谱B: 铜谱C: 碳谱D: 氢谱 6.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B: 稀土金属C: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D: 过渡金属 7. 严重影响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 A: 电解电流B: 扩散电流C: 极限电流D: 充电电流 8. 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 Hg和As D: As和Hg 9. 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Cu2+、Cu(NH3)22+、Cu(NH3)42+的溶液,测得的活度为() 的活度。 A: Cu2+B: Cu(NH3)22+C: Cu(NH3)42+D: 三种离子之和 10. 若在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 A: 2.000mol.L-1Cu2+ (E0=0.337V) B: 1.000×10-2mol.L-1Ag+ (E0=0.799V)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考试复习题

仪器分析考试复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 生活饮用水方法标准GB/在无机离子分析需要的分析仪器和样品前处理技术原理及技术特点 根据 GB/《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内容,可以知道,各种指标的检验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容量法及比色法等,其中我们最常用的是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将改进后的电导检测器安装在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后面,以连续检测色谱分离的离子的方法。具有迅速、连续、高效、灵敏等优点。 所需仪器:离子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的典型结构由输液泵、进样阀、色谱柱、抑制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大概流程:泵液-进样-分离-检测(抑制)-记录。 前处理方法: (1)膜处理法: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或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无法去除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滤膜或砂芯中均会含有一定量的无机阴、阳离子,这类离子的存在对水溶液中痕量的阴、阳离子分析会产生干扰,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2)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是发生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物理过程。固相萃取也是基于分析物与样品基质在固定相上分配和吸附性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分析物要么被牢固地吸附在固定相上,要么在固定相上根本就没有保留。前者不仅用于基质干扰的消除,而且也用于分析物的富集;后者只用于消除基质影响。如同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固相萃取中的很多固定相都是在硅胶上键合了其它基团制成的。 原理:固相萃取主要通过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疏水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物理吸附作用等作用力来保留和吸附的。 固相萃取分别利用反相、离子交换、螯合树脂等多种手段进行,从而萃取手段上也可以利用常规的固相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 (3)分解处理法 对于固体样品,首先需要将样品转化为溶液,然后再进行分析。我们测定得到酸根的含量,实际上对应着该固体化合物酸所对应的元素中得有形态的含量总和。而且如何将样品分解,对应元素的酸如何吸收,是离子色谱处理固体样品的关键。 (4)浸出法 对于固定样品,有时测定时并一定是非金属的总含量,而需要测定特定阴、阳离子的水的溶出形态,或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特征,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浸出方法,即不破坏样品中的离子形态,又能够得到高的回收率。分为:普通水浸出法,直接蒸馏法。 实例:GB/T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离子色谱法应用 此方法适合于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测定。 分析步骤: 1.开启离子色谱仪:参照说明书,调节淋洗液及再生液流速,使仪器达平衡,并指示稳定的基线。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武汉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 试卷答案(B) 学号姓 名院 (系)分 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9分,答在试卷上) 1.在测定33-浓度的库仑滴定中, 滴定剂是2_。实验中, 将阴 极在套管中保护起来, 其原因是防止阴极产物干扰, 在套管中应加足24_溶液, 其作用是_导电。 2.液相色谱分析法常使用的化学键合反相色谱填充柱是十 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或(C18) ,分离原理是疏水作用,常使用极性溶剂(如水-甲 醇)流动相,分析分离难挥发弱极性类化合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在试卷上)

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是: ( 4 ) (1)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棒作阳极,内充氮气; (2) 待测元素作阳极,铂棒作阴极,内充氩气; (3)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 (4)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惰性气 体。 2 关于直流电弧,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1 ) (1) 直流电弧是一种自吸性很强、不稳定的光源; (2) 直流电弧的检出限比交流电弧差; (3) 直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比交流电弧低; (4) 直流电弧只能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3.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 是: (4 ) (1) 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和电子; (3) 离子和中性原子; (4) 离子,电子和中 性原子。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1)而得到消除。 (1). 通入氮气; (2). 通入氧气; (3). 加入硫酸钠固体;(4). 加入动物胶。 5. 在化合物(Ⅰ),(Ⅱ),(Ⅲ)和2(Ⅳ)中,羧基伸 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 为: ( 3 )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5题22分) 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1)200~400nm(2)400~800nm(3)1000nm(4)10~200nm 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VIS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1)a>b>c(2)c>b>a(3)b>a>c(4)c>a>b 3.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1)1.24×104~1.24×106eV(2)1.43×102~71eV (3)6.2~3.1eV(4)3.1~1.65eV 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 5.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 (1)高(2)低(3)相当(4)不一定谁高谁低 6.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 ) (1)精密度高,检出限低(2)用于测定无机元素 (3)线性范围宽(4)多元素同时测定 7.当弹簧的力常数增加一倍时,其振动频率( ) (1)增加倍(2)减少倍(3)增加0.41倍(4)增加1倍 8.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4) 9.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1)CH 3-OOC-CH 2 CH 3 (2)(CH 3 ) 2 CH-O-CH(CH 3 ) 2 (3)CH 3-OOC-CH 2 -COO-CH 3 (4)CH 3 CH 2 -OOC-CH 2 CH 2 -COO-CH 2 CH 3 10.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1)C 4H 8 O(2)C 3 H 4 O 2 (3)C 3 H 6 NO(4)(1)或(2) 11.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1)分子的振动(2)分子的转动 (3)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4)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12.磁各向异性效应是通过下列哪一个因素起作用的? ( ) (1)空间感应磁场(2)成键电子的传递(3)自旋偶合(4)氢键 13.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质子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 (1)变大(2)变小(3)逐渐变小(4)不变化 14.某化合物在一个具有固定狭峰位置和恒定磁场强度B的质谱仪中分析,当加速电压V慢慢地增加时,则首先通过狭峰的是:( ) (1)质量最小的正离子(2)质量最大的负离子 (3)质荷比最低的正离子(4)质荷比最高的正离子

仪器分析考试必考知识点(全面)

仪器分析考试必考知识点 分子光谱法:UV-VIS 、IR 、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 、NRS 1. 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 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1、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电子能动级跃迁的关系 吸收光谱: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与该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满足厶E=hv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M+hv T M* 2、带光谱和线光谱 带光谱:是分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 线光谱:是原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2、原子吸收定量原理:频率为v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使透射光强度减弱。 3、谱线变宽的因素(P-131): ⑴多普勒(Doppler)宽度Au 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Doppler 宽度随温度升高和相对原子质量减小而变宽。 ⑵压力变宽Au 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外界压力愈大,浓度越高,谱线愈宽。 1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⑵多普勒(Doppler)宽度Au 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⑶?压力变宽Au L (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⑷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⑸场致变宽(field broadening):包括Stark 变宽(电场)和Zeeman 变宽(磁场) 2?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 ①化学计量火焰:由于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这类火焰, 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测定。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 采用非极性固定液,用气-液色谱分离同系物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先流出色谱柱,

仪器分析历年期末试题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A、μm B、μm C、μm D、μm 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 A、甲醇/水(83/17) B、甲醇/水(57/43) C、正庚烷/异丙醇(93/7) D、乙腈/水()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 20~50m C 、1~2m D、2~5m 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 A、改变柱长 B、改变填料粒度 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 D、吸收检测器 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着影响分离效果的是() A、改变固定相种类 B、改变流动相流速 C、改变流动相配比 D、改变流动相种类 14. 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

2007仪器分析试卷A

泰山学院课程考试专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下列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长者为: A. X射线; B. 红外光区; C. 真空紫外光区; D. 紫外和可见光区 2、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具有低干扰、高精度、低检出限和大线性范围的光 源是: A. 高压火花; B. 直流电弧; C. 交流电弧; D. ICP 3、在极谱分析中,极谱极大现象的消除,可加入 A. 表面活性剂; B. 羟胺; C. NaCl; D. Na2S2O3 4、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5、对于一价离子的电极电位值测定误差 E,每±1mV将产生约______的浓度相对误差。 A. ±1%, B. ±4%, C. ±8%, D. ±12%。 6、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A. 填充气体; B. 阴极材料;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 7、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A. 涡流扩散项; B. 分子扩散项; C. 气相传质阻力项; D. 液相传质阻力项 8、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 Na+得到电子; B. H+得到电子; C. 溶液中H+与玻璃膜中Na+的交换作用; D. H+透过玻璃膜 9、在气相色谱检测器中属质量型的检测器是: A.火焰光度检测器; B. 电子捕获检测器;

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D. A+C 10、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测定元素的检出限和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空心阴极灯; B. 原子化系统; C. 分光系统; D. 检测系统 11、在电位分析中,最常用的参比电极是: A.离子选择性电极; B. 标准氢电极; C. 银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 12、紫外吸收光谱的最重要应用是为我们提供识别未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可能 具有的_____和估计共轭程度的信息,从而推断和鉴别该有机物的结构。 A. 价电子数; B. 质子数; C. 生色团、助色团; D. 链长 13、某3NO -离子选择性电极,234 5, 4.110NO SO K ---=?。欲在含1 mol/L 24SO -的试 液中测定3NO -,要求相对误差小于5%,则试液中3NO -的浓度(mol/L)不应低于 A. 8.2 ×10-5; B. 8.2×10-4; C. 4.1×10-5 ; D. 4.1×10-4 14、有甲、乙两个不同浓度的同一有色物质的溶液,用同一波长的光测定。当 甲溶液用1cm 比色皿,乙溶液用2cm 比色皿时获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A. 乙是甲的二分之一; B. 乙是甲的两倍; C. 甲是乙的二分之一; D. 甲等于乙 15、用pH 玻璃电极测定pH 为13的试液,pH 测定值与试液实际pH 为13的关系是 A 相等 B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C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D 以上均有可能 16、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仪器分析》考试试题(6)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5) 一、解释下列仪器分析术语(4’×5) 1. 色谱相对保留值 2. 生色团 3. 原子发射激发电位 4. 参比电极 5. 原子吸收谱线轮廓 二、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号, 填入题干的括 号内。 2’×10) 1.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用于紫外波段的光源是 ( ) A 钨灯 B 卤钨灯 C 氘灯 D 能斯特光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透光率与浓度成直线关系B摩尔吸收系数随波长而改变

C比色法测定FeSCN2+时,选用红色滤光片D玻璃棱镜适用于紫外光区3. 红外光谱法中,以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时,常采用 ( ) A BaSO4压片法 B KBr压片法 C K2SO4压片法 D BaBr2压片法 4. 原子吸收光谱中光源的作用是 ( ) 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足够强度散射光 5.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 气态原子的电离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 A 气体的压力 B 原子的原子序数 C 原子的挥发性质D原子的电离电位 6.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氟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 ) A 随试液中氟离子浓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B 随试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增高向正方向变化; C与试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无关;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7.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性的参数是 ( ) A 保留时间 B 分配比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8. 下列气体中, 不能用做气相色谱法载气的是 ( ) A 氮气 B 氢气 C 氧气 D 氦气 9. 在极谱分析中, 通常在试液中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 目的是消除( ) A 极谱极大 B 迁移电流 C 充电电流 D 残余电流 10. 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 ) A紫外/可见光B近红外光 C微波D无线电波 三、回答下列问题(8’ ×4) 1.指出下列有机化合物可能产生的电子跃迁类型: 甲醛乙烯三乙胺

仪器分析考试重点整理(理论版)

选择&填空 1.气相色谱仪:由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进样系 统(进样器、汽化室)色谱柱和柱箱(温度控制装置)、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检测器的电源控制装置)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 2.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 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3.分子扩散项与保留时间和分子扩散系数成正比。 4.R值(分离度)越大,就意味着相邻两组分分离得越好。可 用1.5来作为相邻两峰已完全分开的标志。 5.分离度与n(柱效因子)成正比。 6.柱温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变数,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 度。首先要考虑到每种固定液都有一定的使用温度。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否则固定液会挥发流失。 7.对于沸点范围较宽的试样,宜采用程序升温。 8.汽化温度:进样后要有足够的汽化温度,使液体试样迅速汽 化后被载气带入柱中。在保证试样不分解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汽化温度对分离及定量有利,尤其当进样量大时更是如此。一般选择汽化温度比柱温高30—70℃。 9.检测器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 10.浓度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即 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11.质量型检测器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度 变化,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某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12.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度。 13.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都具备贮液器、高压泵、梯度洗提装 置、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恒温器和色谱工作站等主要部件。 14.玻璃电极属于敏化电极和非晶体(膜)电极。 15.极谱定量方法: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16.干扰电流:残余电流、迁移电流、极大、氧波、氢波。 17.: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 18.光谱定性分析通常用比较法进行,对测定复杂组分以及进 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需用铁的光谱来进行比较。 19.紫外吸收光谱属于分子的吸收光谱,分子呈带状光谱;原 子吸收光谱属线状吸收光谱。 20.一般将跃迁分成四类:①N→V跃迁;②N→Q跃迁;③N→ R跃迁;④电荷迁移跃迁。 21.有机化合物价电子可能产生的跃迁主要为σ→σ﹡,n→ σ﹡,n→π﹡,π→π﹡。各种跃迁所需能量的大小:E(σ→σ﹡) >E(n→σ﹡)≥E(π→π﹡) >E(n→π﹡) 22.p276图9-4 p278图9-5 p287课后习题8.9. 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

仪器分析期末试卷重点,有答案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 ( d ) A .氢灯 B .氘灯 C .钨灯 D .空心阴极灯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 ( b ) A .空心阴极灯之后 B .原子化器之后 C .原子化器之前 D .空心阴极灯之前 3.用分光光度法测水中铁的含量时,所用的显色剂是( b ) A. 醋酸钠 B. 1,10氮杂菲 C. 盐酸羟胺 D. 刚果红试纸 4.原子吸收光谱光源发出的是 ( a ) A.单色光 B. 复合光 C. 白光 D. 可见光 5、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影响谱线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 、热变宽 B 、压力变宽 C 、场致变宽 D 、自吸变宽 6.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c )的操作 A 、改变柱长 B 、改变填料粒度 C 、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 、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7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d ) A 、提高柱温 B 、降低板高 C 、降低流动相流速 D 、减小填料粒度 8.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b ) A 、改变固定相种类 B 、改变流动相流速 C 、改变流动相配比 D 、改变流动相种类 9、在酸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_b____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不能确定 10下列光谱中属于带光谱的有_ _a d___ A.IR ;B.AES ;C.AAS ;D.UV 一、 填空题 1、分子内部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即:电子相对原子核运动 、 原子在平衡位子振动 和 分子绕其自身中心转动 ,相应于这三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分子具有 电子 能级、 转动 能级和 振动 能级。 3、饱和碳氢化合物分子中只有 σ 键,只在 远紫外区 产生吸 收,在200-1000nm 范围内不产生吸收峰,故此类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中 常用来做 溶剂 。 4、在中红外光区中,一般把4000-1350cm -1区域叫做 特征谱带区 ,而 把1350-650区域叫做 指纹区 。 5、在有机化合物中, 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 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__红移____,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____蓝移_______。 6、在朗伯—比尔定律I/I o = 10-abc 中, I o 是入射光的强度, I 是透射光的强度, a 是吸光系数, b 是光通过透明物的距离, 即吸收池的厚度, c 是被测物的浓度, 则透射比T =__ I/I o ________, 百分透过率T% =__ I/I o ×100%_____, 吸光度A 与透射比T 的关系为_____-logT ______________。 8、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可用来进行在紫外区范围有吸收峰的物质的___检定_______ 及__结构_______ 分析。 9、在紫外光谱中,随溶剂极性增加,R 带_蓝移____移,K 带__红移_____移 10、对于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 在可见光区可以用玻璃吸收池, 而紫外光区则用__石英______吸收池进行测量。 11、棱镜摄谱仪是利用棱镜对不同波长光的( 折射率 )不同进行分光的;光栅摄谱信是利用光的( 衍射 )现象进行分类的。 12、原子吸收就谱分析中,校正背景的方法有( 双线校正法、氘灯校正法、塞曼效应校正法 )。 13、影响谱线变宽的诸因素中,对于温度1000-3000K ,外界气体压力约1′105Pa 时,吸收线轮廓主要是受(多普勒变宽 )和( 压力 )宽度的影响。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5分) 原子吸收法的定量依据是比尔定律,而比尔定律只适应于单色光,并且只有当光源的宽带比吸收峰的宽度窄时,吸收光和浓度的线性关系才成立。 然而即使使用一个质量很好的单色器,其所提供的有效宽带也更明显大于原子吸收线的宽度。若采用连续光源的单色器分光的方法测定原子吸收则不可避免的出现非线性校正曲子线,且灵敏度也很低。故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要用锐线光源。 2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哪些干扰因素?简要说明各用什么措施可抑制上述干扰? [答]原子吸收分析中会遇到如下几种主要干扰 : (a) 光谱干扰,指光源谱线不纯及火焰中吸收谱线的干扰。前者主要是由于空 心阴极灯阴极材料不纯或相邻谱线太靠近引起的。解决的办法是纯化材料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保留值B峰面积C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BHe C Ar D N2 4。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C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沸点差, B。温度差, C. 吸光度,D。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沸点高低,B.熔点高低, C.相似相溶,D.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B。外标法;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 A。没有变化, B.变宽,C。变窄,D.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与温度有关;B。与柱压有关;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考试卷B卷答案 出卷人:彭思源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B卷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气-液色谱法,其分离原理是( B )。 A. 吸附平衡 B. 分配平衡 C. 离子交换平衡 D. 渗透平衡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 B ) A.空心阴极灯之后B.原子化器之后 C.原子化器之前D.空心阴极灯之前 3.一含氧化合物,用红外光谱判断它是否为羰基化合物,主要依据的光谱范围是(D) A.1300~1000 cm-1 B.3000~2800cm-1 C.1650~1450cm-1 D.1850~1650 cm-1 4.下列不属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的是( B )。 A.光源 B.光路系统 C.单色器 D.样品池 5.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B ) A.空心阴极灯 B.氙灯 C.氘灯 D.能斯特灯 6.AAS是下列哪种分析方法的缩写( A )。 A.气相色谱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薄层色谱法 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火焰说起的作用类似一般的分光光度计中的( B )。 A.液槽和溶液 B.光源 C.检测器 D.棱镜8.石墨炉原子化法的主要缺点是( D )。 A.检测限高 B.不能测定难挥发性元素C精密度低D比火焰原子化法选择性差 9.在色谱分析中,要使两主峰完全分离,分离度应是( B )。 A.0.5 B.≥1.5 C.≤1.0 D.≥1.2 10.下列试剂中极性最小的是( A )。 A.石油醚 B.苯 C.氯仿 D.水 11.气相色谱法的缩写是( D )。 A.AAS B.UV-Vis C.HPLC D.GC 12.硅胶通常用于分离下列哪种物质( A )。 A.酸性和中性物质 B.碱性物质 C.胺类成分 D.生物碱类成分 13.在同一硅胶薄板上用不同的溶剂系统分离咖啡碱和绿原酸,结果如下,其中最好的溶剂系统是( C )。 A.氯仿-丙酮(8:2)咖啡碱Rf=0.1 绿原酸Rf=0.0 B.氯仿-丙酮-甲醇-醋酸(7:2:1.5:0.5)咖啡碱Rf=0.48 绿原酸Rf=0.05 C.正丁醇-醋酸-水(4:1:1)咖啡碱Rf=0.68 绿原酸Rf=0.42 D.丙酮-甲醇-醋酸-水(5:2:1.5:1.5)咖啡碱Rf=0.68 绿原酸Rf=0.42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来分离沸点低,热稳定性好的物质 B.气相色谱法的优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分离效率 C.气象色谱始于分析有机物,大多数无机物及生物制品 D.气象色谱的操作形式是柱色谱 15.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B )。 A.高温 B.高效 C.流动相 D.上样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仪器分析期末总结

仪器分析期末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1.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法的数量级。 3.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其它仪器分析法。 4.定量分析普遍使用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5.许多方法的灵敏度随实验条件而变化,所以现在一般不用灵敏度作为方法的评价指标。 6.精密度公式: 7.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量度。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并且消除了系统误差后,才有较好的准确 度。 8.检出限:信噪比取3。方法的灵敏度越高,精密度越好,检出限就越低。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三个指标作为分析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 第二章 1.光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2.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微粒性。 3. 4.普朗克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在一起。 5.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波数、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就得到电磁波谱。 6.并不是原子中任何两个能级之间都能够发生跃迁。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7.原子光谱又称线状光谱。物质的原子光谱依其获得的方式不同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8.根据光谱产生的机理不同,分子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分子对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由基态或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产生的分子光谱叫做分子吸收光谱。目前学过的分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 第三章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 2.电子跃迁类型: 3.把 4.烯化合物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大其吸收峰红移,摩尔吸收系数也会随共轭体系增大而发生显著100%r s s x =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1分/题) 1、测定溶液pH时,先用pH=6.84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定位”,然后调节“斜率”。 2、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Cl-浓度。 3、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溶液的温度和溶剂等因素有关,而与溶液浓度及液层厚度无关。 4、分光光度分析中,当吸光度A= 0.434 时,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5、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标准加入法方法消除。 6、产生1%吸收时对应的待测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 7、气相色谱常用检测器中,属于质量敏感型检测器的有 FID和FPD 。 8、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桥电流。 9、每次新安装了色谱柱后,为了使固定液牢固及除去固定液中易挥发的成分应对色谱柱进行老化处理。 10、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常用的流动相主体是水。 11、梯度洗脱可分为高压梯度和低压梯度。 12、正相分配色谱可用于分析极性化合物样品,被分离组分分子极性越强,在柱中停留的时间越长。 13、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件是迈克尔逊干涉仪。 14、中红外区可大致分为特征谱带区和指纹区。 二、单选题(共20分,2分/题) 1、下列方法中可用于确定电位滴定法滴定终点的方法是(A) A.二阶微商法 B.外标法 C.内标法 D.二点校正法 2、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蒸馏水中浸泡(B) A. 12小时 B. 24小时 C.数分钟 D.数秒种 3、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说明(C) A.该物质的浓度很大 B.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C.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强 D.测定该物质的方法的灵敏度低 4、校准曲线的斜率常因温度、试剂、仪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测定样品

仪器分析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分别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分离分析法d、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光谱法是物质与光互相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法。 其他:其他仪器分析法和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进行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如:免疫分析、热分析、光声分析等。 2、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优点得到充分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分析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联用解决了:程序控制、计算、条件选择等问题。 3、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结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昂贵、精密的分析仪器,所以称仪器分析。 与化学分析相比:优点:选择性高、重现性好。缺点:仪器复杂、昂贵,相对误差较大。4、检出限:是评价一个分析方法及测试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是指某一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内,可以定性地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 在检出限附近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检出限可分为测量方法检出限和仪器检出限。 5、比移值: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又称Rf值,是色谱法中表示组分移动位置的一种方法的参数。定义为溶质迁移距离与流动相迁移距离之比。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6、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7、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第二章分析吸光分析法 1、为什么分子光谱总是带状光谱? 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是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是带状光谱。 2、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可能有:σ→σ*、σ→π*、π→σ*、π→π*、n→σ*和n→π*等六种形式,产生有机化合物分子光谱的电子跃迁形式有:n→σ*、π→π*、n→π*三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