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英汉对比翻译中的照应衔接
- 格式:pdf
- 大小:36.55 KB
- 文档页数:3
探析英汉对比翻译中的照应衔接2019年第2期英语教师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文化间的交流增多意味着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增多,因此翻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翻译过程中的衔接问题逐渐受到翻译界的重视。
近年来,英汉互译中语篇衔接理论和连贯理论趋向成熟,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翻译中的衔接问题。
照应衔接对于文章的连贯性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篇结构存在差异性,因此二者在互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运用衔接手段使语篇连贯。
语篇衔接是一种动态化的、比较具体的含义,研究时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照应衔接运用代词可以形成指称链接,这种链接可以使语篇前后连贯,成为一个衔接的整体。
本文主要是从照应的基本概念、照应的分类及英汉照应的差异三个方面论述。
一、照应衔接的相关概念(一)照应衔接的定义照应衔接是指运用一系列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某种语义关系,是语篇中某一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在指称意义上互相解释的过程,是指一些具有信号性说明的词汇,其本身没有任何语义解释,必须从其所指的对象中确认其表达的信息。
虽然语篇中的照应关系是通过语言手段表达出来的,但是其指代与所指的对象是通过语义联系构成照应关系的(王淑华、于秀华2003)。
照应可以让作者或语言表述者简洁地表达想法,表达出上下文中已有的信息。
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使语篇简洁而紧凑,还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
照应性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可以使语言的表述者指代语篇中的相关信息。
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有的所指是在语篇内,而有的需要从语篇外找到表述者的所指对象。
在语篇内存在的是内照应,其指代的成分是在语篇内部可以找到的,内照应还可以分为回指和下指。
回指是照应前文中出现过的内容或成分,下指是照应后文中出现的内容或成分。
哈利迪和哈森(Halliday& Hasan)在1976年指出了外照应的含义。
外照应本身不能形成上下文中的衔接关系,只有当语言表达与它们指代的内容在语篇中的信息产生联系时,才具有衔接的作用。
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译英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语篇衔接是汉译英翻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熟练运用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达到翻译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第一步:了解英汉语篇衔接手段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指的是在语篇中为了使文章内部各部分内容更加连贯,通过表达方式和语言手段进行衔接的方法。
比如,在英语文章中,通常使用词汇的重复、代词、连接词等手段来实现衔接。
第二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在中国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有把握句、指代、补充、归纳、转折、递进等。
而在英语中,常用的语篇衔接手段包括代词、连接词、转折词、副词等。
第三步:对比研究汉译英翻译的策略对比中国汉语和英语的语篇衔接手段,我们发现,虽然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衔接手段的作用和实现方法却是相似的。
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译者可以参考原文的衔接手段,尽可能保持原文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第四步:注意汉译英翻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汉译英翻译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通顺易懂:翻译的语言应该通顺易懂,便于英语读者理解。
2. 所述即所得:翻译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不要在翻译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观点或解释。
3. 注重语法:汉译英翻译要注重语法准确,尤其是复杂的句子结构。
4. 参考原文词汇: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原文的词汇,但不要照搬照抄,应该考虑到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总结: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的汉译英翻译策略。
通过对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流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掌握汉译英翻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提升翻译质量,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英汉语篇翻译中人称照应衔接的差异与重构[摘要] 本文对比分析了照应,尤其是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建构中的特点,指出在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分析解读原语语篇人称照应衔接机制,并根据目的语表达习惯重构语篇,对于保证目的语语篇连贯和实现语篇的等效翻译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照应语篇翻译连贯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衔接是语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衔接在本质上是语篇语义的有形网络,它是语篇内句子间的线性关系的表达和物质映现,为语篇的连贯提供了基础。
照应衔接作为语法衔接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篇建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英、汉人称照应衔接在语篇建构中的体现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研究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中的不同体现,以及英汉语篇翻译中人称照应衔接的转换对于英汉语篇翻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语篇翻译观语篇是超句子层面的语言单位,不是句子的任意组合和简单堆砌,它是一个完整的语义整体。
语篇内各句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表现出深层次的逻辑语义关系,即连贯性。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语义连贯是构成话语的重要标志。
语篇翻译过程,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过程。
英国语言学家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其对等的篇章材料来替代。
”笔者认为,语篇翻译的对等,不仅是原语与目的语在语篇意义层面上的对等,从一定意义上讲,还是原语与目的语在语篇连贯上的一致性和语篇结构的完整性,尽管影响和制约英汉语篇连贯的内、外部因素不尽相同。
在语篇翻译中,译者既是原语语篇的解读者,又是目的语语篇的生成者。
译者,作为原语语篇向目的语语篇转换的的实施者,首要的任务是解读原语语篇的衔接机制和连贯,然后在语篇翻译转换过程中,按照目的语语篇的衔接机制来重构目的语语篇,使之流畅、连贯、统一。
二、英汉语篇照应衔接比较与差异衔接,从语篇生成的过程来看是组句成篇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业已生成的语篇来看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
- 224 -校园英语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策略沈阳医学院/刘茹【摘要】语篇研究的核心是语言衔接,衔接手段分为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硬干语篇语法衔接手段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和英汉语篇语法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篇语法 衔接手段 对比一、语篇的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分为替代、省略、照应、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
语篇是指一个语义完整、不对长度有要求的书面语或者口语的段落。
语篇的衔接就是利用各种衔接手段将语篇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有效的语篇衔接手段决定了新组成的语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现如今,语篇理论也被大量应用于翻译研究中,由于语篇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应用,使得翻译单位开始由词语、句子转移到了语篇中去,因此,语篇的有效衔接在英汉翻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对比英语和汉语都具有各自的语法系统,在英汉互译中甚至还有语法上的冲突,也就是说,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各有不同,但是衔接手段的使用方式、使用频度和使用范围也都各有千秋。
1.替代。
替代是指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或几个词,替代不仅有效避免了表达上的重复,而且还使得语篇更加紧凑。
替代分为从句替代、名词性替代和动词性替代。
(1)从句替代。
从句替代就是指替代整个从句,英语中主要用if not 或者if so 代替条件从句,用not 或者so 替代充当宾语的that 从句,汉语中常用如此、然代替从句。
但是汉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远低于英语中从句替代词的使用频率。
(2)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名词或者名词词组的中心词,英语中常用one,ones 等词作为名词的替代词,而汉语中则没有固定的名词替代词。
(3)动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是指用替代词代替谓语动词,英语中常用动词do 和替代句型sb+be/will/have/do+主语和so+主语+be/will/have/do 来实现替代,干、弄等词可以看做是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汉语中的动词替代词的使用频率低于英语中的动词替代词。
英汉语语句联接关系的对比及在翻译中的转换英汉语语句联接关系的对比及在翻译中的转换:一、并列关系英文表达时较为普遍,中文中也有此类表达方式。
使用“和”、“以及”、“并且”等词语,表示紧密的连续关系,对于完整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至关重要。
示例:英文:I went to the library and borrowed some books.中文翻译:我去了图书馆并借了一些书。
二、转折关系英语中常用的转折关系相关词语有“but”、“however”、“although”等,在句子中扮演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在中文中则大多使用介词“但是”、“然而”、“尽管如此”等,为句子衔接提供一定的语境。
示例:英文:He is very talented, but he lacks discipline.中文翻译:他非常有才华,但缺乏纪律性。
三、因果关系英文中因果关系的表达较为丰富,包括“because”、“since”、“as a result”等,通过对句子的组织来体现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中文中,一般使用“因为”、“由于”、“所以”等来表示所述行为的原因和目的。
示例:英文:She was late because the train was delayed.中文翻译:她迟到了是因为火车晚点了。
四、对比关系对比关系常常用于表述相对性的概念,英文中的表达方式较为丰富,如“although”、“whereas”、“while”等。
在中文中,也有“虽然”、“然而”等表达方式来加深对比关系的理解。
示例:英文:He is rich, while I am poor.中文翻译:他很富有,而我很贫穷。
五、条件关系英文中规定、保证句式等表达方式为条件关系,包括“if”、“provided that”、“as long as”等。
在中文中一般使用“如果”、“只要”等分句方式来表达条件关系。
示例:英文:If it rains, we will stay inside.中文翻译:如果下雨,我们会呆在室内。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近年来,随着汉英语文化的交流,以及英汉语篇状尤其是文学文献的深入研究,对英汉语篇中语言衔接手段存在的差异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将研究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以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以及衔接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于照应衔接的定义,学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此外,照应衔接也被称为对映衔接,这类衔接涉及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重叠,这种衔接是衔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句子连接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有以下显著特点:首先,英语篇章中照应衔接注重突出句子之间语境上的连续性,而汉语篇章则重视句子之间在内容上的重叠性,以突出衔接特征;其次,英语篇章中照应衔接采用了更多的连接词,如although、however等,汉语篇章则更主要是利用代词体或“也”字句来进行衔接;第三,英语篇章中照应衔接更偏重考虑句子的连贯性,让句子之间更加通顺,而汉语文献更着重于上下文的重叠性,衔接内容更为丰富。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源于英汉文化的不同,也可能源于翻译和写作的不同方式。
但无论如何,衔接手段在表达主题和支持论述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许多文献认为,照应衔接对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也有助于构建具有层次感的句子,使句子之间更有条理性,使文章更具美感。
在英汉文化交流过程中,使用照应衔接可以有效地降低任务解释时可能出现的文化偏差,也有助于提高文化交流的效率。
因此,照应衔接是英汉语篇应用中十分重要的手段,它有助于语言表达的通顺性,也有助于提高句子的一致性和充实性。
在英汉文化交流中,使用照应衔接可以有效地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助于英汉文化的交流。
因此,任何一种语言应用中,照应衔接手段的使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需要注意照应衔接的文化差异,以便有效地利用照应衔接提高句子的表达能力,改善文学文献的表达效果,以及提高文化交流的效率。
总之,本文讨论了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分析了其中的文化差异及衔接的重要性和作用。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社会科学论文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刘英杰(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语篇(discourse)的构成要旨是符合语法规范,层次清楚,语义连贯且语句之间衔接得当。
语篇中语义性衔接手段的运用是语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的照应衔接在语篇衔接手段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旨在围绕英汉两种语言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英汉语篇;照应衔接;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30-03 语篇作为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必须符合语法,层次清楚,语义连贯,语句之间衔接得当。
因此说,衔接与连贯关系是语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篇衔接手段有语篇——语境衔接和语篇内衔接之分,语篇内衔接分结构性衔接和非结构性衔接,其中的非结构衔接是语篇中衔接与连贯的研究重点。
非结构性衔接包括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语音手段等。
非结构衔接手段中的语法手段通常包括照应衔接、替代衔接和省略衔接三个方面。
这里所说的照应衔接又分为外照应和内照应。
承担外照应作用的语言项目意义必须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作出准确的理解。
而内照应语言项目的指称对象则存在于语篇内部。
所谓照应是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指称说话或文章中谈论、说明的对象,进而将语篇有机衔接起来,实现语篇意义的连贯。
在此,我们主要对比分析内照应衔接(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中的异同。
一、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通常而言,人称照应就是使用人称代词的某种形式来回指上文中出现过的人物,一般为前照应。
但在实际运用上,人称照应也可以是后照应。
这种用人称照应手段来进行语篇中语义衔接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没有什么大的差异的,请看下列例句:1. Several times on his trips to China,which he made as agues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Jack’sbirthday occurred while he was in Beijing. 可以明显看出,“his”和由“which”引出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he”均指向主语“Jack”,属于后照应关系;最后一个从句中的“he”则是前照应关系。
汉英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
汉英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
一、汉语照应的衔接方法
1、叠型:也称为“照应叠句”,它是把两个主句照应用一句话表示出来,中间用部分倒装或者宾语、状语调整形成一种衔接句,如:“老师讲例子,学生讨论分析”可以表达为“老师出例,学生却论;”
2、联型:也称为“照应联句”,它是把两个主句各用一句话表达,句子的结构要尽量对应,再用关联词将这两句话紧紧衔接起来,如:“高风即起,低浪随之”可以表达为“高风鼓腮,低浪跟随。
”
3、拼接:即把两个独立句子直接拼接在一起,但不加连词,此衔接方法常常出现于不及物动词与及物动词之间,如:“他使劲把窗子打开”可以表达为“他使劲打开窗子。
”
二、英语照应的衔接方法
1、押韵:当两句话能够相应的押韵,表达的手法也就会更加简单明了,如:“When the wind is high, the waves will follow in tow”可以照应为“When the wind blows high, the waves will swell in tow.”
2、替换:即通过替换一些修饰性词汇,来表达出两句话的对应关系,如:“小明hurries to catch the bus ”和“小明 hasten to catch the bus”可以表达成“小明 rushes to catch the bus, 小明 speeds to catch the bus 。
”
3、改写:即调整句子结构,通过改变句子形式实现两句话衔接,如:“他给老师递上来杯茶,并带来了些花朵”可以表达为“Bringing along some flowers, he presented a cup of tea to the teacher.”。
- 210 -校园英语 /英汉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对比银川能源学院外国语学院/闵翠【摘要】语篇中通常使用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的连贯。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形合英语和意合汉语的差异影响了各自语篇的衔接手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异同,更好地在翻译实践实现双语之间的转换。
【关键词】衔接 形合 意合 照应衔接手段 异同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胡壮麟1994)衔接是语篇的重要标志,借助于各种衔接手段,语篇才能成为一个语义完整的聚合体,照应是体现这一手段的主要方式,总体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2001)一、人称照应人称照应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上的照应。
中英有各自的人称照应,二者在形式上虽无法一一对应,但在功能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异,即便存在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1.英汉人称代词的对比。
(1)相同点。
英汉中都存在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并且都包括两种:一种只包括说话人,排除了听话人,另一种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包括在内。
汉语中的“我们”和“咱们”之间大体上就存在这种差别。
用王力先生的话说,咱们= 我+你 (或再和别人),我们= 我+他或他们(但没有你在内)。
(王力 1985)在英语中,这样的差别则间接地体现在“let us ”和“let ’s ”这两种形式上。
其中,“let us ”听话人可能包括在内,也可能排除在外,而“let ’s ”一般只包括听话人在内。
英汉中,第二人称指的是听话人,表示说话人已经将听话人选为交流对象。
如:You ,come here!b.你,过来!英汉中都以第三人称来指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
如:He won the game.b.他赢了那个游戏。
(2)不同点。
英语存在人称代词的性、数、格的变化,并且很明显的体现在形态变化上,而在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性、数、格并没有明显的体现。
2019年第2期英语教师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文化间的交流增多意味着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增多,因此翻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翻译过程中的衔接问题逐渐受到翻译界的重视。
近年来,英汉互译中语篇衔接理论和连贯理论趋向成熟,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翻译中的衔接问题。
照应衔接对于文章的连贯性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篇结构存在差异性,因此二者在互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运用衔接手段使语篇连贯。
语篇衔接是一种动态化的、比较具体的含义,研究时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照应衔接运用代词可以形成指称链接,这种链接可以使语篇前后连贯,成为一个衔接的整体。
本文主要是从照应的基本概念、照应的分类及英汉照应的差异三个方面论述。
一、照应衔接的相关概念(一)照应衔接的定义照应衔接是指运用一系列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某种语义关系,是语篇中某一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在指称意义上互相解释的过程,是指一些具有信号性说明的词汇,其本身没有任何语义解释,必须从其所指的对象中确认其表达的信息。
虽然语篇中的照应关系是通过语言手段表达出来的,但是其指代与所指的对象是通过语义联系构成照应关系的(王淑华、于秀华2003)。
照应可以让作者或语言表述者简洁地表达想法,表达出上下文中已有的信息。
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使语篇简洁而紧凑,还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
照应性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可以使语言的表述者指代语篇中的相关信息。
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有的所指是在语篇内,而有的需要从语篇外找到表述者的所指对象。
在语篇内存在的是内照应,其指代的成分是在语篇内部可以找到的,内照应还可以分为回指和下指。
回指是照应前文中出现过的内容或成分,下指是照应后文中出现的内容或成分。
哈利迪和哈森(Halliday& Hasan)在1976年指出了外照应的含义。
外照应本身不能形成上下文中的衔接关系,只有当语言表达与它们指代的内容在语篇中的信息产生联系时,才具有衔接的作用。
本文中讨论的照应都是指内照应(Halliday&Hasan2001)。
(二)照应衔接的分类衔接是指语篇中的某种意义关系,在衔接中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衔接方式(介积霞2009)。
在衔接方式中,照应属于其中一种形式,翻译过程中,汉语和英语使用照应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确定的,不可一概而论,需要考虑语境、文体等(贾红霞2005)。
哈利迪和哈森的衔接理论认为,照应关系可以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及比较照应三种类型。
下面,笔者从人称照应关系、指示照应关系、比较照应关系、零式照应四个方面探究英语语篇中的照应衔接。
探析英汉对比翻译中的照应衔接荣正浩夏云【摘要】照应衔接对文章的连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英语和汉语语篇结构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需要译者运用衔接手段,使语篇连贯。
概述照应衔接的定义、分类,及其在英汉双语中的差异。
从语篇构成的严密性、句子结构的完整性等两个方面探究照应衔接在英汉对比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英汉对比翻译;照应;衔接16Eng lish TeachersV ol.19No.21.人称照应关系人称照应是指运用人称代词、名词所有格形式及限定词等表示出照应关系的一种形式,如him,her或者theirs。
例1:Lily got married last month and her hus-band is a teacher.例1中的her和Lily是一种照应关系,后文中的her指代了前文中的Lily’,这样的表述使得句子更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使语句更加简洁。
2.指示照应关系指示词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示词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人称指示词:me,you等;第二类是空间、地点指示词:here,there等;第三类是时间指示词:now,then等;第四类是语篇指示词:this,that 等;第五类是社交指示词:sir,madam等(刘宏川2012)。
指示照应可以通过指示代词、定冠词及表示时间、地点的指示词来完成。
其中,指示代词有her,his等,定冠词有the,地点和时间指示词有there,before等。
语篇中不同的指示词可以表述代指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例2:Look at the girl in red over here.例3:I want to bring this one.例2、例3中的here和this表明了两个句子中发生的事情与表述者的远近关系。
3.比较照应关系语篇中有的成分间具有比较关系,因此在语言意义上会形成比较照应的关系。
一些具有比较关系的词可以用作语篇的相互照应,如same,equal及similar。
例4:By happy coincidence,Robert met Richard and Julia and discovered they were experiencing sim-ilar problems.例4中,读者需要找到similar所指代的内容才能理解整句话的含义。
4.零式照应零式照应是指语篇中本来存在的应该有的照应词被省略的情况,相对英语来说,这种情况在汉语中更常见。
例5: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海外游子的故事,他是个音乐家,多年前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去了新加坡,(0)后来担任了一个乐队的第一提琴手,并把(0)家属接了去。
例5中省略了“他”和“他的”,这种情况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及语境判断文章中省略的照应词。
另外,还应该注意,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翻译出省略的内容,则要翻译出来。
(三)照应衔接在英汉双语中的差异由于英汉语篇中的指代关系乃至在全文中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把握语篇的照应衔接结构是翻译过程中的要点(杨林2008)。
1.人称照应的差异朱永生认为英语和汉语的人称照应的差异性主要是英语中的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王锐2010)。
例6:He was a free will agent and he chose to do careful work and if he failed,he took the responsibili-ty without subterfuge.译文:他是个自有主意的人,(0)干活就要认真干好,(0)没干好,他就承担责任,绝不借故推诿。
例6中,原文的两处代词在译文中都没有被翻译出来,用零式指称表示了。
汉语和英语中的人称对照的另外一个差异是英语中有关系代词,但是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
例7:Jane was talking to a middle-aged man who was her violin teacher.译文:简在和一个中年男人说话,他是简的小提琴老师。
例7中,英语中的关系代词只能用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表示。
2.指示照应的差异相比较汉语而言,英语中的指示代词的使用频率较高,英语中的定冠词the也是汉语中没有的。
例8:A beautiful girl with big eyes is sitting un-der the tree.The girl wears a white skirt.例8中的the girl指代前文中提到的a beauti-ful girl with big eyes。
这里的the在句子中可以起到指示照应的作用,连接两个句子。
172019年第2期英语教师3.比较照应的差异英汉中比较照应的差异较小,英语中的部分形容词和副词具有照应的功能,而汉语中的照应功能也可以通过字词来实现。
二、照应衔接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应用(一)语篇构成的严密性语篇构成的严密性指的是语法符合规范,语义层次清楚且连贯,语句之间衔接得当。
语篇构成是照应衔接英汉互译过程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照应衔接作为语篇构成的手段之一,是英汉对比翻译研究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照应衔接是围绕英汉两种语言互译的语篇严密性而出现的。
照应衔接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一系列研究应用,使得语篇的严密性更加规范。
因此,照应衔接是保障语篇构成严密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境衔接和语篇内衔接是语篇构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含义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等一系列可见或可以直接表明的句式。
语境衔接和语篇内衔接包括语法规范、语义层次、语句衔接等有关语句结构优化与逻辑衔接。
因此,语境衔接和语篇内衔接作为语篇构成严密性的具体表现,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认为衔接在语篇中的运用代表该语境下作者对于语言结构运用能力强弱的体现。
两种衔接主要突出语篇结构与语境含义之间的联系,从而以一种直接、显著的方式优化语篇的严密性。
(二)句子结构的完整性照应衔接在英汉对比翻译中十分常见,但在使用方法和内容上,东西方对于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存在很大的差异。
两种照应方式是保障重合性语言完整性与严密性的一种运用手段。
同时,在代词词组的高频率下重合性语言具有以下特征:高频率使用定冠词the和语义指向性。
而在汉语中,主语倒装与省略并不会影响汉语语义的理解,即在句子完整性不够时不会使汉语语义产生歧义。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与内容常常以“简”为主,因此汉语句子结构松散,语法规则也不像英语那么严密,且各类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英语。
在英汉对比翻译中,尤其是在各种代词的翻译过程中东西方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译者特别注意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
否则,在汉译英过程中就会出现句子结构的不完整,而在英译汉过程中则会出现语义不通,从而导致互译过程与表达形式十分别扭。
照应衔接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应用除了能保障语篇构成的严密性外,还可以保障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这里所说将东西方各种代词进行互译时,就是把原文中照应衔接的代词还原为它所指代的名词,从而完成整个重复互译的过程。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英汉对比翻译过程中的照应衔接分类和差异的分析,明确英汉对比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翻译方法,希望照应衔接在翻译过程中能被广泛且熟练地运用,这样语篇翻译将会显得连贯通顺、有逻辑性、可读性强等,希望广大译者可以吸取各类翻译版本中的照应衔接方式,翻译出更出色的作品。
引用文献贾红霞.2005.英汉衔接异同及其翻译试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53-54.介积霞.2009.试探英汉对比翻译中的照应衔接[J].科教文汇,(27):265-266.刘宏川.2012.指示词分类探微[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64-66.王锐.2010.英汉照应衔接比较及其翻译方法[J].林区教学,(2):54-56.王淑华,于秀华.2003.英汉照应的语篇衔接功能对比[J].山东外语教学,(6):58-61.杨林.2008.英汉语篇翻译中人称照应衔接的差异与重构[J].商场现代化,(33):394-395.M.A.K.Halliday,Ruqaiya Hasan.2001.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项目名称:翻译硕士兼职导师立体管理模式构建;项目编号:SDYY17143;项目类别: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项目时间: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