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情景素材的开发及应用分析

初中化学情景素材的开发及应用分析

初中化学情景素材的开发及应用分析
初中化学情景素材的开发及应用分析

初中化学情景素材的开发及应用分析

初中的化学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因此,让初中学生接受并且喜欢化学,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是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的。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与化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引用情景素材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的能力。

一、教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情景素材

教师是情景素材教学的执行者,情景素材教学能否取得成功,与教师的执行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之前,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到胸有成竹。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制定合适的情景素材,在课堂上将情景素材与教学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金属与酸的反应知识的时候,可以准备试管和铁、铜、镁条这几样金属,将这几样金属分别放在试管中,加入盐酸,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于金属和酸的反应知识的记忆,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结合实际生活,发现情景素材

化学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多的日常用品都是通过化学知识制造出来的,如家中使用的洗涤剂、香皂、空气清新剂等,这些在家中常见的物品都离不开化学,由此可见,学好化学对学生有多重要。因此,初中的化学教师的责任就很重大,他们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者,学生以后能否学好化学与他们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与化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师所讲授的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一氧化碳的时候,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对于一氧化碳的理解就局限在表面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氧化碳,香烟就是一氧化碳的见证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介绍香烟中含有的有毒物质的视频,或者是吸烟有害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确地了解香烟的危害,知晓一氧化碳是怎样损害人的身体的,在加深学生对于一氧化碳的了解的同时,让学生远离香烟。

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开发实验情景素材

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视,化学教学已经从重视书本的状态更改为将理论知识

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化学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化学物品,让同学进行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更好的认知,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在进行实验选择的时候,要选择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实验场景。例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氧气,教师先给学生讲解与氧气有关的化学知识,如何制造氧气,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制造氧气的化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氧气相关知识的记忆。第二,教师应该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制造更多的机会。学习化学,需要多进行化学实验,化学课本中,每单元都有一些化学实验,教师应该重视这些实验,并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素材,提高发现化学和应用化学的能力

化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素材可以从生活中选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明白家中的物品含有哪些化学成分。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家中的一样物品,带到学校来,将对同种物品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分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化学

实验,这对化学的深入研究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教师的教学空间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思维是无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自己创设情景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并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发现化学和应用化学的能力。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景素材,这样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自主地进行化学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赵先军.对初中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的探究[J].中学课

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31).

2.袁雪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浅析[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8).

3.杨超文.开发情景素材激发学习兴趣[J].化学教与

学.2011(4).

4.杨晓燕.初中化学情景素材的开发和应用探讨[J].未来

英才.2014(1).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市第十九中学)

初中化学 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素材

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的妙用 摘要:注射器作为一种医疗器械,物美价廉。它在化学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笔者通过对新教材实验的改进,经过反复的研究,发现注射器运用在替换某些仪器、用作反应容器、改变气体压强、排气送气等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注射器;化学实验;妙用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装置和习题中出现越来越多,它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实验过程的改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有以下一些运用。 1 作某些仪器的代用品 注射器可用作集气瓶、量筒、滴管、分液漏斗、烧杯等常用仪器的代用品。 1.1 作集气瓶的代用品 要探究久未开启的菜窖屋内的气体成分,怎样取样?方法之一用注射器先推活塞排尽针筒内的空气,用橡皮帽(或手指)堵住针孔,拿进室内,拿开橡皮帽,拉活塞吸入气体后塞紧橡皮帽,拿出室外。 1.2 作量筒的代用品 1.2.1 量气体体积(图1) 用45mL试管作反应容器,磷的燃烧均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用20mL 注射器(活塞事先处在10mL刻度处)测量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右图)。 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连好仪器。③夹紧弹簧夹,加热白磷,观察现象。 ④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可以看到活塞慢慢左移到1mL刻度处。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10mL-1mL)/45mL] 1.2.2 量液体体积(图2) 由于注射器上有计量单位,可用作一些对比实验用的量具。右图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实验。用注射器取等体积的肥皂水加入盛有等体积硬水和软水的烧杯中,搅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1.3 作分液漏斗的代用品(图3)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初三化学培优计划 根据我校九(4)班学情,结合中考目标,现将本学期对于化学课程培优计划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做好优生思想工作,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多与其谈心,多关爱他们,从多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来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优计划的落实,重在从培养其能力入手,训练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从而使其形成较为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制定目标 1.全面提高优等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让优等生从心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多锻炼其“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以免其在中考中因紧张而出现“大考失常”现象的发生。 3.让优等生在“互帮、互追、互超”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进步。 三、培优对象 九(4)班:滑紫尧、荣甲、张伟宽、豆萌、于旭鹏 四、培优内容

目前阶段,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深化探究能力的应用。就答题技巧来说,重点还应放在基础知识点的巩固记忆上,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用语,严格要求使用化学术语来答题,以免因言语不严谨而失分,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的反复记忆、提问不容忽视;而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重在锁定中考出现的探究性考题来说,首先多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指导学生从给出材料中思考、假设、验证得出最佳答案,中考中探究性问题并不难,主要在于认真审题过程中找到与所学相关联的指示点,再加以整合、反复练习应用。究其根本,我认为,无论是优生还是潜力生,对于化学学习,基础知识点必须反复巩固记忆并会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化学总体成绩。 五、主要措施 除课上多加关注外,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对优等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堂上多创造机会引导其用自己思维大胆展示,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此不再赘述; 2.为强化基础知识,严格要求“三本”必须到位,即:练习本、笔记本和纠错本,必须严格要求其跟上进度,每天督查; 3.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时间听写提问当天知识点,避免优生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

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元素(重点、难点)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 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将对物质的宏观组 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物质、元 素与微粒间的关系 2.元素符号(重点)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 正确书写,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 3.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 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 他的信息,了解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 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完整)九年级化学培优专题训练.doc

直升班化学培优专题讲座 第一讲差量法 例 1、用氢气还原 10 克 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 克,则参加反应 CuO 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 2、将 CO 和 CO2 的混合气体2.4 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 CO2的质量为 3.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 CO 和 CO2 的质量比? 例 3、将 30 克铁片放入 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 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 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 30mL 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 5、给 45 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 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8 克2、 7∶ 5 3、11.2 克4、 8∶ 7 7∶ 23 5、28.89% 练习 1、将盛有12 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 克时,这10 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 CO2混合气体9ml ,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 3.5Ml ,则原混和气体中 CO、 O2 、 CO2的体积比? 练习 3、把 CO、 CO2的混合气体 3.4 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 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 4.4 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 CO2与原混合气体中 CO2的质量比? 练习 4、CO 和 CO2混合气体18 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 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 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 )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 A Fe B Al C Ba(OH) 2 D Na2CO3 练习 6、在 CuCl 2 和 FeCl3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 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 克,则原混合溶液中 CuCl 2 与 FeCl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高一试题 ) A 1∶ 1 B 3∶ 2 C 7∶ D 2 ∶ 7 练习 7 P 克结晶水合物 A ? 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 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 分子量为 ( ) A 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 q) 答案:1、96%5、 A 6 、 C7、 A

初中化学常见元素表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和常用口诀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常用元素化合价歌: 一价氢、锂、钠、钾、银, 二价氧、镁、钙、钡、锌, 铜、汞一、二,铁二、三, 碳、锡、铅在二、四寻, 硫为负二和四、六, 负三到五氮和磷, 卤素负一、一、三、五、七, 三价记住硼、铝、金。 正一氢钠钾和银,正二镁钙钡和锌; 铝价正三氧负二,以上价数要记真。 铜正一二铁二三,最高四价硅和碳; 硫显负二正四六,负三正五磷和氮; 氯价最常显负一,还有正价一五七; 锰显正价二四六,最高正价也是七。 多看看书,多背化学方程式挺容易的化学不难慢慢就记住啦 呵呵刚看见个顺口溜也许可以帮到你,其实也不用刻意地去记,我觉得 元素化合价常用口诀表(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单质价数都为零。

初中化学九年级素材时事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

2008年时事----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概括起来就是: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未来社会的主人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可用之人,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一点在近几年中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表现为不少中考题以最新的时事内容为素材,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这些“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起点高,落点低”的知识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类比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要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本文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事件为素材,设计相应习题,供2008年复习迎考时借鉴。 新闻资料 2007年10月24日19时10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嫦娥奔月”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正在成为中国航天的现实。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 它以中国书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 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 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 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步 走,此作品中国的意味十足,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设计问题: 请你从化学视角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1、据了解,发射前8h开始加注火箭第三级使用的燃料液氢和液氧。 (1)其中液氧的主要作用是[],液氢的主要作用是[] A、作为燃料 B、支持燃料的燃烧 C、冷却发动机 D、供给卫星呼吸 (2)液氢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发射的质量,其原因主要是[] A、原料来源广泛 B、燃烧时放出热量高 C、密度最小 D、产物是水无污染 (3)由此可见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氧气由淡蓝色的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氧气可以做燃料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2、专家揭秘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有毒,但其燃烧后的主要产物均无毒性,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发射完15min后,中心环境监测组进行监测时,监测不到任何大气污染的物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CO的含量 C、SO2的含量 D、CO2的含量 3、“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后,由于火箭发射时火焰喷射产生巨大的热量可以将导流槽的水烧成水蒸气而散发,而最后要烧掉140t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掉的水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B、烧掉的水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C、水通电可以生成氧气和氢气 D、水和水蒸气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相同。 4、火箭升空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磨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在火箭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涂料,关于该涂料的性质的描述中最有可能的是[] A、高温不分解 B、在高温下不熔化

初中化学常见的元素符号

常见的元素符号: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锰钡碘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 Na Mg Al Si P , S Cl Ar K Ca 。Mn Ba I 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正,非负,单质零,氢+1,氧-2,正负总价和为零。 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氟氯溴碘-1价,通常氧是-2价; 铜+1,+2铝+3;铁有+2,+3 硅+4; 2,4,6硫 2,4碳; 氮磷-3,+5最常见;2,4,6,7锰变价;单质中元素零价要记清。化学式: 单质: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氖气Ne碳 C 铜Cu铁Fe 化合物:氧化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锰MnO2三氧化二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氧化亚铁FeO氧化镁MgO氧化钙CaO三氧化二铝Al2O3 氧化汞HgO氧化铜CuO 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铁(红褐色)Fe(OH)3氢氧化铜(蓝色)Cu(OH)2 盐:氯化钠NaCl氯化镁MgCl2氯化铝AlCl3 氯化钾 KCl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氯化锌ZnCl2 氯化钡BaCl2氯化铜CuCl2氯化银AgCl(盐酸盐) 碳酸钙CaCO3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碳酸钡BaCO3 硫酸亚铁FeSO4硫酸铁Fe2(SO4)3硫酸钠Na2SO4硫酸镁MgSO4 硫酸铝Al2(SO4)3硫酸铜CuSO4硫酸锌ZnSO4硫酸钡BaSO4 硝酸银AgNO3硝酸汞Hg(NO3)2硝酸锌Zn(NO3)2硝酸钡Ba(NO3)2 -1硝酸、氢氧根,-2碳酸、硫酸根,-3记住磷酸根,+1价的是铵根。

初中化学素材集

初中化学情境素材 1.初步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情境创设1: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演示讲解:老师手里有一支粉笔,第一次去掉一半,留下一半,第二次将留下的一半再去掉一半,留一半,第三次、第四次……,条件允许的话,如此不停的取下去,最后“剩余”的必然是很小的颗粒,我们就把这极其微小的颗粒称之为“微粒”或“粒子”。分子、原子等就是构成物质的几种基本粒子。再结合书中水分子的彩图,使学生理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从而初步建立物质与分子、原子,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联系。 情境创设2:问:修建一栋楼房,需要那些材料?生:需要砖、沙子、水泥、钢筋……等材料。师:对,楼房的建筑风格迥异,但组成它的材料是屈指可数的;同理,组成物质的“材料”是元素,目前只有100余种元素却组成了三千多万种物质。这种形象的比喻创设的情境便于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 情境创设3:原子是极其微小而又真实存在的粒子,元素是同一种原子的总称,是无形的,二者有何联系?同学们试想:“沙”和“一粒沙子”的关系怎样?学生:无数颗“一粒沙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滩”。教师:对,“沙”和“一粒沙子”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一粒沙子具备沙的特征和功能。同理,“元素”和“原子”也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原子也必须具备元素的特征和功能(后面讲到元素是指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得总称)。 通过设置以上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与宏观、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微粒观,形成化学学习的独特视角。 2.从现象到本质的转换,分析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如学习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前先设问:将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芝麻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水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前一问题学生很快就可回答不等于200mL。这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这部分感性知识,知道不论是黄豆还是芝麻,相互间是有间隔的,混合后它们的间隔有一部分被填充能使总体积变小。而对于后一问题大多数的学生都持有怀疑态度,毕竟液体与液体之间有间隔是难于接受的。最后可通过两个相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异同,得出微观粒子和宏观固体颗粒一样,有一定的大小、形状等,相互间有间隔这个本质结论。 3.2 从历史到现实的转换,深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思维起于疑问。”在课堂中通过介绍科学家不断探索未知事物的过程建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矛盾中学习知识。如原子的结构在教材中描述比较简单,仅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等内容,学生难以形成更加具体的概念。教学中既要学生准确地理解原子内部结构,又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并想象出具体的模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可先介绍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及其设计实心球模型,开辟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世纪的史料,让学生对原子有个初步的实物比较,但同时又与教材中提到的原子不是实心球体相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利用汤姆生发现电子的事实,引导学生思考原子内部的结构问题,并提出如果你是那时侯的科学家,你会如何设计原子结构模型?最后通过介绍卢瑟福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这样通过不断产生矛盾,不断加以分析得出的结果学生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已产生了基本的原子结构模型,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从形象到抽象的转换,体会最外层电子稳定结构 学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时,对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反应,质量变化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 2042020 /g 反应后质量 2待测3226 /g A.乙一定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 B.甲是一种化合物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6:13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0g-2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2.观察图片,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反应后的粒子一定是水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详解】 A、反应中)与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因此为化合物;而表示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所以为单质;故A不正确; B、虽然中原子的个数比是2:1,但反应物的分子是和,即化合物和单质的反应,类似于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反应后的微粒不一定是水分子,故B不正确; C、反应前的三个分子中共含有2个原子和4个原子共6个原子,反应后的二个生成物的分子中含2个原子和4个原子共6个原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分子是和,反应后的分子是,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纯净物是化合物。 3.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2:4: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过氧乙酸(C2H4O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选项错误; B、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2 12214163 ? ?+?+? ×100%=31.6%,故 选项正确;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 ?+?+?=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故选项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错误。故选B。 4.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是DNA水解的产物之一,其化学式为C4H5N3O,下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元素汇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元素汇总! (一)固体的颜色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淡黄色固体:硫磺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黄绿色气体:氯气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元素

一、元素 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适用范围: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原子: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里的73个情景素材

一、科学探究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 ?氮气的用途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温室效应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自来水的生产工艺 ?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制取蒸馏水 ?胆矾晶体的形成 ?海水制盐 ?有机玻璃的溶解与粘接 ?食品中的乳化剂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中国古代在金属冶炼方面的成就 ?铝从贵金属到廉价金属的变迁 ?不锈钢餐具 ?现代汽车、潜艇、宇宙飞船所用的合金材料的发展 ?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丰富多彩的金属矿物标本或图片 ?金属的切割与焊接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洗发剂、护发剂的酸碱性 ?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高锰酸钾、双氧水等常见的消毒剂 ?海盐、岩盐、湖盐和井盐 ?根瘤菌固氮 ?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 ?常见的氮肥及使用注意事项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干冰的形成和升华 ?金刚石、石墨和C 60 ?海水的主要成分 ?铁的几种氧化物 (二)微粒构成物质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布朗运动 ?“桂花十里飘香” ? 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 ?原子结构模型 (三)认识化学元素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化学元素 ?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药品、食品标签上相应物质的成分及含量 ?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 ?石灰岩溶洞和钟乳石

2018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含解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2018天津)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A. 铁 B. 锌 C. 钾 D. 钙 【答案】D 【解析】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D。 2.(2018北京)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O4 B.Al2O3 C.NO2 D.P2O5 答案:B 解析:在答案中只有铝(Al)属于金属元素,其他的H、S、O、N、P均为非金属元素,故B 正确。 3.(2018江西)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是 A. 汞 B. 金 C. 银 D. 铝 【答案】A 【解析】常温下,铝、银、金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金属汞熔点最低,常温下为液态。故选A。 点睛:大多数金属具有延展性、具有金属光泽、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其中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绝大多数金属的熔沸点高,熔点最高的是钨,绝大多数的金属硬度大,硬度最大的是铬。 4.(2018河北)图3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①Cu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②足量的Zn与20%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③、④Mg比Zn活泼,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故选

C。 5.(2018重庆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反应开始前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溶液质量达到最大,之后溶液质量不变;②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升高,稀盐酸反应结束后,溶液温度开始下降;③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前氢气质量等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体积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氢气体积达到最大,之后氢气体积不变;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个数、质量均不变,即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选C。 6.(2018海南)为了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铁片、镁片、锌片,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请分析反应中温度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曲线总结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关规律:__________。 【答案】 (1). 金属与酸反应放出热量 (2). 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必须指明条件相同

初中化学培优辅导(一)

初中化学培优辅导(一) 第一讲整体解析法 1、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中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铁元素的 质量分数? 2、.硫酸铁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中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3、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在MgSO4和NaHSO4 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5、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6、某技术员在分析醋酸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时,测得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该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 7、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8、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9、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克,燃烧后的质量为b克,生成的CO2为c克,水蒸气为d克。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克。 10、a克碳酸铜受热完全分解,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质量减轻了b克,通入c克氢气,使氧化

铜完全被还原生成d克水,则原碳酸铜中所含铜元素的质量为(用a、b、c、d表示)克。 初中化学培优辅导(二) 第二讲差量法 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反应的铁的质量?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至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5.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6.把12g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冷却、再称重为13g,求原混合物中单质铜的质量。 7.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

2019初三化学元素练习题精选总结

2019初三化学元素练习题精选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三化学元素练习题精选总结 1.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一种单质 D.可能是混合物 思路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合,虽然只由氧元素组成,但它是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单质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A错,元素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B对。C、D错,从宏观上说,水是由氧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水中的氧和氢两种元素已失去了在单质时的性质,不可能含有氧和氢两种单质分子。? 答案:B 3.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思路解析:由元素的概念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应具有不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可见,质子数的多少决定元素的本质和种类,而选项B、C、D不是判断的依据。 答案:A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表示两个氯原子的符号是Cl2,表示一个氯分子的符号是2Cl。 思路解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铁、铜等。必须强调是“纯净物”而不是“物质”。因为像金刚石和石墨都是同种碳元素组成,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单质,放在一起就属于混合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并不一定就是氧化物,如氯酸钾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为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就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此外,金属单质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说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是错误的。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名称,也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故在元素符号前面

九年级化学 化学家故事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化学家故事 医学上的贡献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生活在东晋时代,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制药家.公元281年,他出生在丹阳句容(现在江苏省句容县),家境清贫. 他无钱购买书籍笔墨,只好向人家借书阅读,用木炭练习写字.长大了当过官吏,后来辞职回家,专门从事科学研究. 葛洪从小喜欢读有关医药、保健和炼丹制药的书,还很留心民间流行的一些简便的治病方法.他把在广大的农村里搜集到的验方,结合自己学到的医药知识,写成了一本书,取名叫《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不是大部头的著作,但是非常实用."肘后"就是说这部书篇幅很小,可以挂在胳膊肘上随身携带,类似现代所说的"袖珍本"."备急"就是应急的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一本"急症手册".这部书里的治病药方,都是容易得到的到处都有的草药,又便宜,又方便,更重要的是灵验有效,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急性传染病,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在书中说: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我们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包括原虫、细菌、立克次氏小体和病毒等)引起的.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1600多年前还没有发明显微镜,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葛洪能够排除迷信,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这种见解已经很了不起了.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 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等,都是结核菌引起的.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一种叫犬咬人引起的病症.犬就是疯狗.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点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做"恐水病".在古时候,对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 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例如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里就说,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犬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 葛洪用的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含有免疫的思想萌芽.大家知道,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注射脑炎疫苗可以预防脑炎,注射破伤风细菌的毒素可以治疗破伤风.这些方法都是近代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免疫"就是免于得传染病.细菌和病毒等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本来有排斥和消灭它们的能力,所以不一定就发病,只有在身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细菌和病毒等才能使人发病.免疫的方法就是设法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免于发病.注射预防针,就是一种免疫的方法(现代免疫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注射预防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葛洪对疯狗病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巴斯德的工作方法当然比较科学,但是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人还要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小瘢初起发黑,一年以后才变得和皮肤一样颜色.葛洪描写的这种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的医学家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的医生雷撒斯,其实葛洪生活的时代,比雷撕斯要早500多年. 葛洪把恙虫病叫做"沙虱毒".现在已经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体".有一种小虫叫沙虱,螫人吸血的时候就把这种病原体注入人的身体内,使人得病发热.沙虱生长在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 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酸、碱、盐中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一定含氢,盐一定不含氧 B、酸、碱、盐可以不含金属元素 C、碱、盐可能含氧,酸一定含氧 D、盐一定含金属元素,酸、碱一定含氧 2.组成中含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也不是酸式盐的是()。 A、Na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3.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H+、Na+、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式盐 4.(2016 贵州省贵阳市期末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2O B.H2SO4 C.NaH D.NH3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氯化钾;液氧 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均属碱B.SiO2、SO2均属酸性氧化物 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 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8.(2015 江苏启东期中考)在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金属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胶体 C.电解质化合物D.混合物胶体 9.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P2O5 B.CaO C.H2SO4 D.CO

初三化学培优题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培优题专题训练 2015年广东省各地中考题集锦 综合能力题 1.(8分)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 )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1)写出流程图中一种氧化物的名称___________。 (2)将黄铁矿粉碎,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流程中SO 2转化为SO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 (4)炉渣(Fe 2O 3 )在工业上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素,并以 结尾。 (3)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阴离子 。 3.(8分)已知A —H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 能产生温室效应;B 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 是紫红色金属;H 是蓝色 沉淀。根据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 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 C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 4.(8分)“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和 (2)“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A B C D E H ② 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