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练习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练习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练习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练习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练习题

1、我们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的。

2、摸到胸部可以感觉到心脏跳动,运动后比坐着上课时的心跳快。

3、我们用肺呼吸,吸气时胸围变大了。

4、9月20日是世界爱牙日,每天刷牙不得少于两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出生后第一次长出的牙叫乳牙,在七八岁时会换牙,新长出来的牙坏掉了还能再长出来。

5、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座姿要端正,避免趴在桌上看书、画图,看电视30分钟应让眼睛休息10分钟。幼儿一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6、为了减少噪音,我们要做到:不在教室里大声吵闹,轻轻地关门,轻轻地搬椅子。看电视时把声音放小一点。

7、要保证我们的骨骼健康地成长,必须做到:坐、立、行姿势正确,积极锻炼,多晒太阳,多吃含钙的食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8、我们需要的食物有:蛋、肉类,奶制品,蔬菜、水果,主食。我们必须吃早饭。

9、有劳动才会有收获,粮食来的真不容易,我们要爱惜粮食。小朋友吃饭不挑食、不偏食。

10、春天播下的种子和秋天收获的种子是一样的。牵牛花和豆子的生长过程差不多。我们家乡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水稻、大白菜等。

11、诚实是美德,我们从小就养成诚实的好习惯,不说谎话。生活中有许多诚实的故事,如:《狼来了》、《长鼻子皮诺曹》《华盛顿的故事》。

12、如何做个诚实守信用的孩子:说话算数,自己定的计划要做到,做错事敢于承认,不能说谎话。

13、诚实守信行为卡:⑴、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⑵、敢于承认错误,

⑶、约定的事情要做到,⑷、商量好的规则不反悔。

14、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邮递员、公交车司机、清洁工、售货员、老师在为我们服务。

15、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墙上乱画,爱护花草树木,见

到邻居主动问好

1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⑴、我们每天要喝水。⑵、妈妈洗衣服要用水。⑶、我们洗澡要用水。⑷、做饭做菜要用水。⑸、我用水冲水果、吃药。⑹、动物也要喝水。假如没有水,我们无法生存。

17、水有什么特点:水是白色的,水可以倒来倒去,水没有味道,水没有颜色。冬天时水会结成冰。

18、热气就是水蒸气,碰到冷的玻璃就变成水珠了。

19、别看地球上的水资源很多,可是能让人直接饮用的水很少,打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水资源有一桶的话,人直接饮用的只有一滴。20、不要污染水资源,不要把垃圾扔到河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21、我们的节水计划:⑴、记住关好水龙头。⑵、不浪费水。⑶、让妈妈用洗过衣服的水拖地板。

22、我能做的好事:帮妈妈倒垃圾,收拾桌子,扫地,擦黑板,擦桌椅,节约用水,不损坏公物,保持公共卫生,爱护花草树木。

23、做好事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在学校里做好事,在家里也要做好事。

24、有许多人在为大家默默地劳动、奉献着,如邮递员、公交车司机、清洁工、售货员、老师等。

25、雷锋叔叔做好事不留名。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叔叔是一位解放军战士,他一生为人民服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26、徐虎叔叔是全国劳动模范,他长期主动地为居民做好事,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试卷

一、填空

1. 9 月20 日是世界爱牙日。

2. 刷牙的正确方法是: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每天应刷2次牙。

3. 6 月6 日是世界爱眼日。

4.我们需要的食品有蛋、肉类、奶制品、蔬菜、水果、主食。

5.有劳动才有收获。

6.我们这里主要的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花生、水稻。

7.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8. 诚实是美德,我们从小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9.我们生活离不开水。

10.水是一种透明的、没有味道、没有颜色的液体。

1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

人有责。

12.做好事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3.1963 年3 月5 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14.水能够变成固态、液态、气态等形态。

15.植物的生长过程大致分为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几个阶段。

16.保护我们的骨骼,应该多吃含含钙的食品,积极锻炼,多晒太阳。

17.在走廊里我们应该保持安静,靠右侧通行。

二. 选择(10 分)

1.保护耳朵正确的方法是(C)A 随意挖耳朵B 大声喊叫C 远离噪音D 调大音量看电视

2.用餐时错误的做法是(B、D )A 不挑食,不浪费粮食B 狼吞虎咽,随意倒饭 C 注意用餐礼貌,不随意讲话 D 边走路边吃东西

3. 下面哪一个是诚实的表现(D)A 打碎杯子不承认,说是其他小朋友干的B 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向妈妈要钱,告诉老师是捡到的 C 起床晚了导致上学迟到,却说路上塞车 D 玩游戏没有完成

作业,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

4.爱护环境的表现是(B)A 不是我掉的垃圾就当没看见B 看到垃圾随手捡起,扔到垃圾桶里 C 附近没有垃圾桶,反正也没人看到,垃圾随手乱扔D 在喜欢的地方留下印记,随意刻画

5.节约用水的做法是(A)A 用擦过东西的水拖地B 用过水龙头后不随手关上C 随意玩水D 看见水在流置之不理

三. 判断(16 分)

1.车上看见需要帮助的人主动起来让座。(√)

2.等长辈将饭菜端上桌才肯吃饭,吃完扭头就跑。(×)

3.有空陪爷爷奶奶聊天,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

4.在学校主动积极帮老师做事,在家我是小皇帝。(×)

5.珍惜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爱护周围的环境。(√)

6.见到长辈、客人主动打招呼,态度礼貌大方。(√)

7.夏天贪吃冷饮,刚从冰箱取出的西瓜大口大口地吃。(×)

8.做眼保健操时偷偷睁眼睛。(×)

9.红灯亮时,可以过马路。(×)

10.吃剩下的饭菜可以随意扔掉。(×)

11.粮食丰收了,可以不爱惜粮食了。(×)

12.我们可以在墙上乱画。(×)

四.简答题(7 分)

1.保护眼睛的方法有哪些?

座姿要端正,避免趴在桌上看书、画图,看电视30分钟应让眼睛休息10分钟。幼儿一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2.你设计一个诚实守信行为卡。

⑴、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⑵、敢于承认错误,⑶、约定的事情要做到,⑷、商量好的规则不反悔。

3.你认为怎样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墙上乱画,不乱扔垃圾,要爱护花草树木。珍惜保洁阿姨的劳动成果,爱护周围的环境。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 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 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生:回答(略)。 师: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 生:看电脑课件(边看边观察)。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第三课 我家门前新事多 主题目标: 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3、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设计理念: 活动是本课程教与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尽量避免直接讲授知识或罗列事实与答案。活动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亲身感受,让儿童能以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 教学流程: (一)采风活动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巨

怎样上好品德与生活课

怎样上好品德与生活课 品德与生活课是针对一、二年级的儿童开设的,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一、二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认为上好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抓住他们年少幼稚,活泼好动的特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多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一年、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点,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游戏、插图、多媒体、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三、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品德与生活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一、二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应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品德与生活课是新开设的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的课程,我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握课程特点以学生生活为依托,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2、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部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爱时,会自然想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游子吟》。 4、我们要学会看平面图,图上的方向是这样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我们每个人和别人(接触)时,都会对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同学,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6、遵守交通规则靠(自觉)。 7、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 8、请你设计一条交通安全用语(多等半分钟,平安一生)。 9、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红灯时,你应该(停止行走)。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绿灯时,你应该(继续行走)。 10、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 11、平面图三要素指: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12、汽车前面的两只“大眼睛”叫“大灯”,起(照明)作用;汽车左右两侧有几个“黄眼睛”叫“方向灯”,起(指明方向)作用;汽车尾部的“红眼睛”叫“自动刹车灯,”告诉后面的车辆,注意保持车距;汽车尾部的“白眼睛”叫“倒车灯”,提醒后边的行人和车辆注意躲避。 13、多发的意外交通事故有(酒后驾车)、(抢道行走)、(马路上玩耍)、(车辆超载)。 二、你会判断对错吗?1、马路不是游戏场。( √ )2、我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心、爱护,于其他人没有关系。( × )3、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没有对儿童实行特殊保护的条文。( × ) 4、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 )  5、汽车左右两侧有几个黄眼睛叫方向灯,它告诉后面的车辆注意保持距离。( × ) 6、考试时,小红有一道题不会做,她就给小明传纸条,希望得到帮助。 小明:不理不睬,下课后再教小红。 ( √ ) 接到纸条后,趁老师不注意,把答案告诉他。 ( × ) 7、我很想和小红她们一起玩,而她不理我,我就把小红的铅笔盒藏起来。( × ) 8、老师不许大家去游戏厅,但是小明经常去,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

新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新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精品教案全册第一课我xxxx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xx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xx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第三课我家门前新事多 主题目标: 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品德与生活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

品德与生活(社会) 一、填空.(每空分,共分) .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地基本特征. . 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四个方面地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采用地评价方法主要有、、 、、.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地、促进学生地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和地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中“愉快积极地生活”包括、、三方面地九项内容. .教材是一个综合地资源体系,包括、、、、和等多元化地教学活动材料. .课程地资源是、地,包括各种和地资源. .品德与社会地设计思路是、、、. 二、选择题(共分) . 品德与社会课程地基本特征是() .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 . 品德与社会教学时空不局限于() .课堂和学校课堂和生活学校和生活学校和社会 下列哪些都属于探究学习地内容() . 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发现问题调查实践 . 教材地呈现方式应适合学生地( )能力. 思维水平阅读审美习惯接受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为核心地综合课程. 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三、判断并改正.(每题分,共分)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良好、热爱生活地儿童作为教学地出发点和归宿.() .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地独立思考与探究,也包括与同伴合作开展地学习与探究.() .教师要根据不同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多种活动方式.() .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可根据任务、座位、兴趣相同地学生组成小组.() .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地体验、探究、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 四、简答题(共分) . 品德与生活课程地基本理念是什么? . 品德与社会课程地基本理念是什么? . 品德与生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有哪些建议? . 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地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分) 请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有效组织适宜地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一、 .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 .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品德与生活课程规范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 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 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 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 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 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与中、高年级及幼儿园阶段 的区别与衔接,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 教育精神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 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 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 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三) 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 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 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 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 学习。 二、基本理念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 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 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 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 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 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 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 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课说明

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课说明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将作如下计划安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三年级共2个班,共180人。本学段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等五个不同范畴,并使五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二、指导思想: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四、教学目标 1、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指导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也是可以改变的,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相关的安全意识,掌握灵和适用的自救自护的方法。学会向人呼救。 3、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不做父母的“小麻烦”。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4、感受同学之间的情谊,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欣赏和友爱之情。学会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与朋友相互理解。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之间友好地沟通。 5、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加强环境教育,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6、了解家现货打工族劳动的艰辛,引发学生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孩子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7、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人情和饮食习惯,懂得各民族应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 8、在教育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如《妈妈,您放心》、《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家乡的打工族》、《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渗透法制教育,有相应的《赡养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宪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方法】 观察,访问,交流。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山和水、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什么是《品德与生活》

把握课程意识,正确认识《品德与生活》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简介 赖德辉 《品德与生活》当前课改的焦点课程,也是专家认为最难实施的课程,它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面对新课程,如何把握课程意识,正确认识课程性质是上好该课程的前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我们应该有以下的共识。 1、《品德与生活》是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课程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进行统整的一种课程。 2、什么是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综合课程的价值在于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儿童形成整体意识和应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品德与生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程,它兼具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种价值。那么它综合什么?它综合的是品德与生活能力。它整合什么?一是整合生活领域和经验,时刻把学生放在生活世界中,放在关系世界中。使我们每一个活动的主题,每一节课活动的主题,都要有整合的意识;二是整合学习方式与行为。 3、《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理解活动型?首先,它不是学科课程。不是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目标,而是引导儿童获得经验,形成体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而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方式。课程内容是儿童自主活动的内容,活动形式与课程内容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不是知识认知性的课程,不是以知识为准的课程。尽管品德与生活课程有正确的价值引导,有观念分析,但是它决不是严密的观念体系。第三,它是活动型的课程。要牢牢把握它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实践德育中。所以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活动普遍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通过实践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影响,进行生活能力,乃至生活方式的培养,生活领域的价值。要克服以往说教式的、“书本德育”的不良倾向,建立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与建构的课程。二是体现在生活德育中。活动型课程经常体现于生活当中。具体来讲,要克服知识性的、说教式的、“语文化”的德育课程的局限性,建立源于儿童生活的课程。一个好教师能把教程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差的教师能把教程的弱点暴露无遗。如何使用活动型课程教材?我们与其把品德与生活课程叫做教材,还不如把它叫做教材的支点。它是一个课程支点,是一个话题,是一个影子,是一种情景的设计。 4、《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 ①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的学习过程。 ②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品德与生活课程所追求的不是学科的知识,不是让儿童认识什么、掌握什么,而是让每个儿童从进入学习起就能享受到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不仅能让他们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对于学习产生兴趣,而且能为他们有信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地面对未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④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儿童是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已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品德与生活三年级《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教学设计 曾丽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爱劳动的情感,对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人感到敬佩,对懒惰的人感到不满,并且为自己过去贪图舒服,害怕劳动的行为感到羞愧。 3、行为目标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劳动的自觉性。 二、教学要点(重、难点) 1、知道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懒惰好吃定败家的道理。 2、理解“双手和大脑,一切能创造”的具体含义。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劳动的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劳动的工具及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励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劳动的光荣花和劳动的果实,要奖给我们班爱劳动的小能手。这节思品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劳动的课文,谁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劳动的光荣花就会为谁开,劳动的果实就会被谁摘。 (二)学文明理 1、多媒体展示动画故事。 2、引导讨论,启发明理。 分家后,哥哥和弟弟的生活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课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3、小结:弟弟的生活由穷变富,靠的是辛勤劳动。哥哥的生活由富变穷,是因为他好吃懒做。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 (三)激发感情 1、采访“兄弟俩”,解决疑难。 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情感。 (1)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说说周围哪些人像弟弟一样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他们是怎样创造美好生活的? (2)课件展示工人、医生、教师、科学家劳动的画面,展示广州市的美景,深化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3、小结:劳动真伟大,劳动既可以像“摇钱树”那样挣钱,创造物质财富,还可以使我们双手更灵巧,大脑聪明,身心更健康,精神更美好。也就是说创造精神财富。劳动真的能创造一切啊。 (板书:双手和大脑创造一切)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第三课我家门前新事多 主题目标: 1、对生活周边的事物有探究的兴趣,能留意自己周围生活的变化。 2、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 3、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设计理念: 活动是本课程教与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尽量避免直接讲授知识或罗列事实与答案。活动设计要具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们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1年6月24日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二)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三)活动性 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二、基本理念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设计 天河区石牌小学邱子鹰 教材分析: 《我和动物交朋友》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教材中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中的第三个主题。这一课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教学内容也受到学生的喜爱,通过这节活动课是要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让他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懂得如何与动物友好的相处,有意识的做到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备课思路: 1.以奥运吉祥物福娃引线,通过猜猜小动物、认识小动物、观察小动物、介绍小动物、关爱小动物五个活动,使学生主动认识、了解动物朋友,激发学习的热情。 2.利用白板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创设各种情境,用行动去帮助动物,从内心真正体验。 3.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分析喜欢的小动物,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4.在小组合作中讨论交流,实现情感调动,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并主动向人们宣传动物知识,发动全民爱动物。 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原因,有些学生虽然很喜欢小动物,但对动物的知识了解甚少,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对动物们好。因此,本主题活动就是要促使学生真正认识、了解并爱护动物,和动物交上真正的朋友。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动物思维导图等。 2.精心布置活动场景。 3.活动涉及的相关课件。 4. 亲亲小动物活动。 活动形式: 游戏(猜动物谜语、帮动物找家)、师生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唱拍手歌、亲亲小动物活动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和动物们亲密接触,增进学生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2.丰富儿童关于动物的认识。 3.培养学生对动物喜爱的情感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我爱家乡山和水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让《品德与生活》课流光溢彩

让《品德与生活》课流光溢彩

————————————————————————————————作者: ————————————————————————————————日期: ?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流光溢彩 ——对《心中的110》一课的教学探究 作者:郝建理,男,1969年4月26日生于襄州区古驿镇前刘村三组,2003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任教于西尹中心小学,自2000年以来曾多次获省、市、区论文和自制教具一、二、三等奖。 关键词:流光溢彩链接导入明理表演拓展延伸 《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真正地改变了传统的单调教学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与社会要和生活“链接”,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流光溢彩。下面,我就以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为例,谈谈课程与生活的“链接”。 一、激之以趣,精心导入。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 上课伊始,先与学生亲切交谈,复习了114、120、119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殊服务的电话号码及它们的用处,既巩固了原有知识,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了110这个报警电话,但“心中的110”和平常的110又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巧妙地设疑:“什么是心中的110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我截取了孩子们熟悉的《小兔乖乖》中大灰狼边敲门边唱歌的那段动画镜头,设问:“小兔子这时会怎么想,又该怎么做?”学生对动画片可感兴趣了,办法当然非常多。在小结学生可行的办法时我让大家明白:像小兔这样遇到事情仔细辨别,用眼睛看,耳朵听,脑子想,就是把110装在了心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具体形象的动画中初识了“心中的110”的含义,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辨析明理,分析案例。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同学之间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同学之间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一个同学间发生矛盾没有很好解决的事例。 师述:同学之间免不了要发生一些矛盾,那么该如何处理是最恰当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学之间》共同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 二、美好回忆。 1、师述:升入三年级了,同学们已经在班级里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请你给大家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 2、学生先讨论,再指名讲。(对存在偏差的帮助、关心,如帮人打架、做作业、抄袭等要正确引导。) 三、设身处地。 1、师述:在与同学相处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想?请看下面的两个事例。 2、指名读第一个王楠楠的事例。

你能想象到楠楠当时的心情吗?你帮助过人吗?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体验互相帮助和分享的快乐) 3、指名读第二个朱灵的事例。 你知道尹瑜是怎样说服她的小组同学的吗?你能体会到朱灵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因为别人的有某方面的缺点就排斥他人。) 4、指名读第三个乔典事例。 你被人冤枉过吗?当时的心情如何?你能为乔典出出主意,帮他解除烦恼吗? (帮助学生体会被人冤枉的感受,理解同学间要互相信任。) 5、指名读第四个王辉的事例。 如果你是王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帮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相处中要理解与尊重他人。) 6、指名读第五个周青的事例。 你能体会周青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起侮辱性绰号) 7、如果你们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你会去劝阻吗? 写一写再说一说:不会劝阻的原因。 劝阻的原因。 8、你们班上也发生过这类事吗? 四、送他一缕阳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