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十佳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全国十佳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全国十佳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全国十佳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全国十佳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点子大王”陪孩子幸福成长

——记北京市第五幼儿园教师石利颖

早晨五点多,天还没亮,石利颖就早早起床、洗漱,把女儿要穿的衣服放到床头;不到七点,石利颖已经站到大班门口,用微笑和拥抱迎接每个孩子的到来;晚上九点多回到家,石利颖打开电脑继续工作,女儿却不知何时倚在她身上睡熟了……看着整日忙碌的石利颖,同事们私下叫她“陀螺”,可石利颖却说:“陀螺只能原地打转,我愿意像蜗牛一样画出前行的痕迹!”

她不仅爱孩子,更懂孩子。

30年前,北京市崇文区一个普通的大杂院内,一个小女孩搬着小板凳,打开“话匣子”,把院里的孩子们召集起来“过家家”。当听到“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孩子们便兴奋得手舞足蹈。母亲见此情景开玩笑说:“你长大了当幼儿园老师吧!”这个小女孩就是石利颖。

中考前夕,石利颖的母亲突然因病辞世,她放弃高中选择了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就是这个面试时因为手太小够不着钢琴八度而引起争议的小个子,日后却被任课教师交口称赞。

毕业后,石利颖来到北京市第五幼儿园任教。“18年里,除了结婚、怀孕是日托,我带了15年整托,有更多时间了解孩子。”寒来暑往,石利颖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从教育到生活、从吃饭到睡觉,石利颖慢慢成为孩子们眼中的“超人奥特曼”、同事心中的“点子大王”。

石利颖特有的教育智慧,让年仅37岁的她获得过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首届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特等奖第一名等沉甸甸的荣誉;参与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区等课题十余项,而她仍然是每天沉醉在陪孩子一起长大的幸福中。

宝宝是班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每天早上都像小鸟一样扑到石利颖怀里。可是一天早晨,宝宝一脸不高兴,紧紧抓着小书包,一声不吭走进活动室。“昨晚接走还好好的。”石利颖把孩子抱在怀里,宝宝趴在她肩膀上,“我不想上幼儿园,不想在地球上了……”石利颖心头一紧:“告诉石老师你的小秘密吧。”宝宝不肯说。

石利颖拨通了宝宝妈妈的电话。原来,宝宝妈妈晚上加班整理图片,孩子看到地震中人们压在楼板下的场景,不停追问疼不疼?妈妈没来得及详细解释就哄她睡觉了。找到原因了。接下来的几天,石利颖查阅大量资料,告诉宝宝北京所在地壳板块特点决定了它不是地震多发区;幼儿园的逃生演练也不是迎接灾难,而是要学会保护自己。一个星期后,宝宝和往常一样豁然开朗起来,“地震了,我要带上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跑”。

“每个孩子都有小故事”。石利颖的教育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她把所有的孩子“放在眼睛里”。

家长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经常给石利颖打电话。“我也想从家长那儿了解自己是不是对哪个孩子关注不够。”有时候家长打来电话,石利颖已经休息了,可她还是兴奋地和家长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喝彩,一聊就是一个小时,手机没电打座机,石利颖也从卧室聊到客厅,从躺着聊到坐着聊。

因材施教,她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

在五幼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哪个班里淘气的孩子多时,这个班就会交给石利颖带,甚至一些其他班老师没办法带的孩子,也会转到她班上,石利颖总是欣然接收。

内向的、顽皮的……不管是面对什么特点的孩子,石利颖总有办法。“我的孩子到哪儿去了?”这会儿,石利颖正在院子里找一个迟迟不愿回到教室的“小淘气”。“别和老师捉迷藏了,石老师可要走啦!”孩子一下扑到石利颖怀里。

“班上有小淘气?我知道,他们是想让我关注他们呢。”石利颖用包容的爱浸润着孩子幼小的心。她的班上有一个小男孩很聪明,但稍不如意便将桌上的东西横扫在地。一次,小男孩使劲踹桌子腿,结果他坐的小椅子朝后仰去,石利颖扑上去搂住他,脚下失去平衡,右膝重重撞到地上。看到满脸惊恐的孩子,石利颖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组织活动。过后那几天,小男孩异常平静。直到一天午睡时,石利颖悄悄坐在他床边,小男孩眨着眼睛默默地看着她,悄悄伸出小手抚摸她的伤处。

许多老师曾好奇地问石利颖:“面对淘气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头疼?有什么办法让他不调皮捣蛋?”石利颖回答:“爱胜过了一切言语,当你用温暖的双臂接纳他,他身上的闪光点也会熠熠发光。”

“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是好动,别给他们贴上‘个别’的标签。”大宝是新插班的小朋友,石利颖带小朋友一起精心准备了迎接仪式,但掌声迎来了新朋友,也迎来了一只“小刺猬”。原来,大宝是个爱打人的小淘气,甚至对老师也敢挥拳头,班里平静的秩序被打乱了。

既然大宝精力旺盛,那就让他为大家做点事吧。石利颖用试探的口气问小朋友:“我们让大宝当班长吧?”小女孩们喜欢和老师站在一起,点头同意,而小男孩们却表现出强烈不满。“试试吧?大宝很棒的!”一天,两天……石利颖陪大宝一起帮小朋友擦桌子、整理玩具。当融入集体时,大宝变得懂事了。毕业时,大宝跑到石利颖面前,手心紧紧攥着两块捂得快要融化的巧克力。

在孩子面前,石利颖从不吝惜微笑和赞美。她的学生溶溶今年已经上初中了,可每每看着已经泛黄的“家园联系”本上写满了“溶溶特会照顾小朋友,真棒”这些赞美与鼓励的话,溶溶都会不觉间翘起嘴角,扑哧一声笑出来。

“一日生活皆教育,这是幼儿教育和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吧。”石利颖在每天繁忙琐

碎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孩子们。

潜心教学,她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

石利颖至今仍记得刚工作时的一幕。一次,一个孩子问她:“石老师,什么菜里含的胡萝卜素最多?”石利颖想都没想:“胡萝卜呗!”第二天,孩子拿着妈妈写的一张纸条来幼儿园,他说:“石老师,我查了,很多蔬菜的胡萝卜素含量都比胡萝卜多。”这件事对石利颖触动很大。“如果孩子不去查,可能一辈子都有这个错误概念。”从那时起,石利颖认识到教育来不得半点马虎。

一开始,石利颖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真的一点经验都没有。2002年,石利颖参加教育部“做中学”项目,开始了她科学教育的探索之路。为准备一节研究课,石利颖常常是翻阅大量资料,向有经验的园长、同事请教,在图书馆一扎就是一天。

“‘认识滚动’这个课题的形成源自孩子们的灵感。”石利颖告诉记者,幼儿园组织小游戏“打保龄”时,因为球太少,孩子只得排起长队等待。后来,小朋友们就从家里拿来各种球类代替保龄球。石利颖趁机发问,只有圆形的东西会滚动吗?在随后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从家里找来各种他们认为能滚动的物品,有奶粉桶、擀面杖、酸奶瓶……石利颖还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和圆台模型,让孩子们在观察物品滚动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上用铅笔追踪轨迹。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尖叫:“酸奶瓶滚不成直线、跳棋子原地转圈圈!”孩子们在实验中培养了尊重事实、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

为引导幼儿探究“磁铁的磁力”,石利颖从铁锁、夹子、曲别针等20余种能够被磁铁吸引的常见物品中反复推敲,确定了中号蝴蝶夹子、六角螺栓和螺母3种实验材料进行预实验,为孩子们直观了解磁力打下基础。

为了使实验更加符合孩子特点,石利颖每次都在看似简单重复的实验过程中不断尝试、完善。从探究内容的选择到方法的确定,从实验材料的筛选到表格的设计,从抛出问题的时机到引导提问的策略,她都反复推敲。渐渐地,石利颖总结出“关注兴趣、把握水平、提前实验、筛选材料、排除干扰、选准难点、引导发现、操作验证”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策略。而正是在那些最平常普通的日常教学中,石利颖化腐朽为神奇,发现了打开幼儿智慧宝藏的钥匙。

也许是年轻,也许是从事幼教工作的缘故,石利颖是那么富有朝气和亲和力。谈话间,“滴滴、砰砰……”这些象声词总会不经意地从石利颖嘴里冒出来,作为听众的记者也像孩子一样兴奋起来,瞪大了眼睛。

记者问道:“工作这么忙,陪家人的时间很少吧?”石利颖说:“孩子小,姥爷照顾得多,爱人也付出很多,不过我也很努力啊。晚上如果有空,我会送女儿学英语,趁女儿上课,我就找个小饭店扒拉一口饭,她一下课,我就准时出现在门口。”这时的石利颖,言语间流露出做母亲的幸福。

“坚守大山38年,我很幸福”

——记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中学校长左相平

憨厚淳朴的微笑,坚实有力的握手,敦实的中等个头,带着贵州味儿的普通话……今年52岁的左相平,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中学校长、化学高级教师。他在云贵交界的大山深处坚守了38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当学生喜欢的老师,做群众好评的校长,办学生向往、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左相平曾是盘县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教师,14岁初中毕业,当了2年义务的夜校扫盲老师,让103个学生全部脱盲;16岁当上一师一校的民办教师,在家乡鹅毛寨破庙改建的学校里实现了教书的梦想。师范毕业后,无论是在条件最艰苦的高山小学、离家40多公里的民主中学,还是在海拔2300米的大山中学、从简易的石棉瓦房开始兴建的响水中学,左相平都获得了“老黄牛”、“铁人”、“一般的校长干不赢他”的评价。响水中学更是一改中考升学率连续6年为零的局面,从2003年至今,连续9年走在六盘水乡镇中学最前列。响水中学的学生来自周边29个乡镇,他们心目中的左校长,用九(12)班学生邓金丹的话来说,是“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生活中和蔼可亲体贴的朋友,我们的偶像”。

热爱是最好的“催化剂”

爱学生,教书教得好,是左相平对自己的启蒙老师张奇贤的深刻印象,也是他后来遇到的很多老师给他的宝贵财富。这两点,成为他后来走上为师之路的人生坐标。

7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奇贤,上世纪70年代在鹅毛寨村小当老师,至今还记得5岁的左相平在教室外探头探脑的样子。上学后,这个复式班里最小的学生很快成为学习最好的学生。

快乐的时光只持续到三年级,家里缺劳力,左相平被父亲揪回去放牛。那几年,左相平或抱着借来的书看得起劲,或站在山坡上望着学校的方向发呆。放了3年半的牛,左相平跑到保田小学找到刘应明老师,想问问自己还能不能上学。刘应明痛快地说:“想读书是好事,今天就去读……”左相平跳级上了五年级,半年后就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盘南中学。

在盘南中学上学时,家里困难,有一次他饿得受不了,就逃课跑到教室后面悄悄煮粑粑吃,被英语老师易胜金发现了。后来当了六盘水市市长的易胜金没有批评他,而是找到校长邹德伟,帮左相平申请了每个月4元的助学金,加上从家里带来10公斤苞谷

可以卖1.92元,左相平终于不再挨饿了。虽然只有草鞋穿,冬天冻得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有书读的日子,在左相平的记忆中,就是最快乐的。

采访中,左相平念念不忘当年这些给予了他无私关爱和帮助的老师,他说自己只是传递了这份爱。用他的学科语言来说,当一个好老师,并且从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要爱学生,因为热爱才是最好的“催化剂”。

——因为爱,左相平在鹅毛寨上寨小学既漏雨又透风的破庙里坚持了2年多,自己动手做黑板,用木板搭在石头上当课桌凳,一个人教40多个孩子所有的课,乐此不疲。

——因为爱,左相平为了找回高山小学被家长喊回去放牛、割草的学生,翻山越岭去家访,苦口婆心地做家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56个农忙季节流失的学生终于回到课堂,13个长期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这些孩子现在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当了老师。

一想到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左相平就深感欣慰。

——因为爱,左相平成了一个随时补位的“万金油”,除了英语课不敢上,所有的课程他都教过。当高山小学校长时,同他搭班的方老师因病请假一个多月,他把所有课程和班主任工作“一肩挑”,每周35节课一堂一堂连着上,硬是在教室里站了一个多月,毕业考试时,那个班的单科和总分成绩均居民主区前列。那以后,盘县教育界都知道高山有个左相平,是个“老黄牛”,是个“铁人”!

——因为爱,左相平调到水库附近偏僻的大山中学后,经常藏在水库边的树林里,把偷偷溜到水库游泳的学生“抓”回去,还经常组织教师在学校附近巡逻、查夜,保证住在附近街上学生的安全……

6年前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李益文,如今是盘县二中教高三毕业班的化学老师。他是左相平资助过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初二那年,爸爸生病需要医药费,家里穷得连盐都吃不起,我打算辍学去煤矿打工。我打起铺盖卷,出门遇到左校长,他拉着我的手说:‘你这么小,出去能干什么?我相信你能度过难关,好好学习才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有困难我会尽力帮你的’。”一句“我相信你”,让14岁的李益文潸然泪下,也鼓起了他的信心。

从那时起,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的左相平,除了供养双亲和一家四口,每学期还给李益文400元生活费,周末还让他来家里吃饭。李益文说:“因为感念左老师,我立志要读师范。现在我也像左老师那样帮助自己班里的贫困学生,心里的那种幸福感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惰性元素”

左相平不仅是一个吃得苦的老师,更是一个会教书、非常讲究教学艺术的老师。

他教化学课,第一课就讲“化学很好学”,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哪一种客观存在的物品和化学没有关系,鼓励学生自己编写顺口溜背记元素名称。他画得一手漂亮的简

笔画,边讲边画,力争让孩子们当堂弄懂、当堂消化,而且课后从来不布置作业。他教的学生八成化学中考在80分以上。学生尹爽说:“上他的课就好像在玩,但是又可以学到好多知识,而且容易掌握和消化。”

一想到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左相平就深感欣慰。

——因为爱,左相平成了一个随时补位的“万金油”,除了英语课不敢上,所有的课程他都教过。当高山小学校长时,同他搭班的方老师因病请假一个多月,他把所有课程和班主任工作“一肩挑”,每周35节课一堂一堂连着上,硬是在教室里站了一个多月,毕业考试时,那个班的单科和总分成绩均居民主区前列。那以后,盘县教育界都知道高山有个左相平,是个“老黄牛”,是个“铁人”!

——因为爱,左相平调到水库附近偏僻的大山中学后,经常藏在水库边的树林里,把偷偷溜到水库游泳的学生“抓”回去,还经常组织教师在学校附近巡逻、查夜,保证住在附近街上学生的安全……

6年前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李益文,如今是盘县二中教高三毕业班的化学老师。他是左相平资助过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初二那年,爸爸生病需要医药费,家里穷得连盐都吃不起,我打算辍学去煤矿打工。我打起铺盖卷,出门遇到左校长,他拉着我的手说:‘你这么小,出去能干什么?我相信你能度过难关,好好学习才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有困难我会尽力帮你的’。”一句“我相信你”,让14岁的李益文潸然泪下,也鼓起了他的信心。

从那时起,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的左相平,除了供养双亲和一家四口,每学期还给李益文400元生活费,周末还让他来家里吃饭。李益文说:“因为感念左老师,我立志要读师范。现在我也像左老师那样帮助自己班里的贫困学生,心里的那种幸福感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惰性元素”

左相平不仅是一个吃得苦的老师,更是一个会教书、非常讲究教学艺术的老师。

他教化学课,第一课就讲“化学很好学”,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哪一种客观存在的物品和化学没有关系,鼓励学生自己编写顺口溜背记元素名称。他画得一手漂亮的简笔画,边讲边画,力争让孩子们当堂弄懂、当堂消化,而且课后从来不布置作业。他教的学生八成化学中考在80分以上。学生尹爽说:“上他的课就好像在玩,但是又可以学到好多知识,而且容易掌握和消化。”

教“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他带来亲自绘制的教具,由易而难设置“圈套”,还故意“卖个破绽”,让孩子们开心地指出他的错误,全班同学人人积极参与,反复纠错,知识点在重复中得到强化,下课前每个人都能用准确的术语清晰地表述出来。

左相平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唱歌、跳舞、打鼓、吹笛子、扭秧歌,样样都在行,说话幽默风趣,学生特别喜欢。他会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曲调即兴填词,或者在课堂上调动情绪,或者在大会上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每次响水中学有大型活动,压轴的节目一定是主持人问:“大家想听谁唱歌?”全校学生大声呼喊:“左校长!”

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听课,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惰性元素”,仿佛是左相平天生的本领。虽然地处深山,但左相平却不单纯追求升学率,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展示亮点、找到自信。响水中学的学生有着山里孩子的质朴,也在活动中锻炼出了落落大方的气质。

当老师,左相平在课内课外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出了一流的成绩;当校长,他点燃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激情,给每个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多年来,响水中学培养了很多盘县教育的“领头羊”,响水中学成了盘县教育的“黄埔军校”。

有人曾问左相平,你把优秀老师推举出去,就不担心你的教学质量?左相平自信地呵呵一笑:“不怕,一所好学校不仅能培养出好学生,也能培养出好老师。优秀老师出去了,其他老师又有了机会,我们那么多老师在盘县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中考上线人数连年递增,正说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嘛。”

务实和创新反应,生成了专家型校长

曾在盘县教育局担任多年教研室副主任的叶征雄,借用化学课的表述方式,说左相平是一位由务实和创新反应而生成的专家型校长。“他知识面广,文理兼通,敢于创新。当校长以后视野更加开阔,理念更加超前,抓教研活动有一套,一般的校长干不赢他!”

盘县教育局局长黄初俊认为左相平是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他小时候辍学也不放弃自学,放了3年半的牛还能跳级读五年级;当民办教师,拼音教不来,就天天去找村小的黄世聪老师“恶补”;1979年参加升学考试,成为周边几十里村寨唯一被盘县特区师范录取的考生;1985年考上六盘水师专,1995年通过自考获得了本科文凭、1998年被破格评为中学一级职称,曾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19篇获得省市论文评选、比赛一等奖……这些刻苦求学深造,为他当一名优秀教师和校长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为他打开了大山挡不住的视野。

从民办教师、全科教师、教导主任、教辅站书记、教研员到校长,从扫盲夜校、村小到镇中,左相平几乎把山区基础教育的所有程序走了一遍。他深知发展山区教育的软肋和瓶颈所在,一直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重视教研和管理,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2001年,左相平刚调到响水中学任校长时,2万多人口的响水镇,连续6年没有一个初中毕业生考出去,人心涣散,生源纷纷外流。左相平到任后,首先对教师实行严格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鼎立式”分组教学、分组管

理,实行教师跟班过关考试,狠抓教风、学风和师生的行为习惯。从2003年起,响水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开始直线上升,成为六盘水市100多所乡镇中学中的佼佼者。

当校长事务繁杂,作为盘县化学学科带头人,每年还要承担大量的教研任务,左相平却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学一线,他采用“鼎立式”分组管理模式,把年级组打乱为3个教研组,强弱搭配,基本均衡,就像新课改的小组学习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就相当于一个小校长,所以我只管3个人,所以很轻松。”

而教师跟班过关考试,就是师生同考,逼着老师熟悉教材,逼着老师“下水”,考试成绩只在教师之间公开,但与绩效工资、奖金、评优、评模挂钩。“开始有些老师很抵触,还真有考不赢学生的,后来就慢慢地都接受了。去年开始,这种模式在盘县全县都推广开了。”

这些年,左相平被六盘水市政府授予“五好职工”称号,荣获“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特别奖、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盘县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但在他读师范时的数学老师张发凤眼中,“他的质朴和谦和一点没有改变,还像当初读书时一样实在。”

面对荣誉,左相平说自己最幸福的是培养了12800多名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走出大山,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业务能手。“虽然有人说我的日子太简朴了,但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尊师重教、可以充分施展抱负的好时代,很庆幸拥用这么多学生的爱,走到哪儿都有学生,教过的学生又把孩子送来给我教。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特岗教师,小儿子读的也是师范大学,贤惠的妻子把家务全部管起来,让我一心把工作做好。坚守大山38年,我很幸福!”

教“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他带来亲自绘制的教具,由易而难设置“圈套”,还故意“卖个破绽”,让孩子们开心地指出他的错误,全班同学人人积极参与,反复纠错,知识点在重复中得到强化,下课前每个人都能用准确的术语清晰地表述出来。

左相平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唱歌、跳舞、打鼓、吹笛子、扭秧歌,样样都在行,说话幽默风趣,学生特别喜欢。他会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曲调即兴填词,或者在课堂上调动情绪,或者在大会上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每次响水中学有大型活动,压轴的节目一定是主持人问:“大家想听谁唱歌?”全校学生大声呼喊:“左校长!”

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听课,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惰性元素”,仿佛是左相平天生的本领。虽然地处深山,但左相平却不单纯追求升学率,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展示亮点、找到自信。响水中学的学生有着山里孩子的质朴,也在活动中锻炼出了落落大方的气质。

当老师,左相平在课内课外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出了一流的成绩;当校长,他点燃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激情,给每个教师搭建成长平

台。多年来,响水中学培养了很多盘县教育的“领头羊”,响水中学成了盘县教育的“黄埔军校”。

有人曾问左相平,你把优秀老师推举出去,就不担心你的教学质量?左相平自信地呵呵一笑:“不怕,一所好学校不仅能培养出好学生,也能培养出好老师。优秀老师出去了,其他老师又有了机会,我们那么多老师在盘县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中考上线人数连年递增,正说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嘛。”

务实和创新反应,生成了专家型校长

曾在盘县教育局担任多年教研室副主任的叶征雄,借用化学课的表述方式,说左相平是一位由务实和创新反应而生成的专家型校长。“他知识面广,文理兼通,敢于创新。当校长以后视野更加开阔,理念更加超前,抓教研活动有一套,一般的校长干不赢他!”

盘县教育局局长黄初俊认为左相平是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他小时候辍学也不放弃自学,放了3年半的牛还能跳级读五年级;当民办教师,拼音教不来,就天天去找村小的黄世聪老师“恶补”;1979年参加升学考试,成为周边几十里村寨唯一被盘县特区师范录取的考生;1985年考上六盘水师专,1995年通过自考获得了本科文凭、1998年被破格评为中学一级职称,曾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19篇获得省市论文评选、比赛一等奖……这些刻苦求学深造,为他当一名优秀教师和校长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为他打开了大山挡不住的视野。

从民办教师、全科教师、教导主任、教辅站书记、教研员到校长,从扫盲夜校、村小到镇中,左相平几乎把山区基础教育的所有程序走了一遍。他深知发展山区教育的软肋和瓶颈所在,一直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重视教研和管理,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2001年,左相平刚调到响水中学任校长时,2万多人口的响水镇,连续6年没有一个初中毕业生考出去,人心涣散,生源纷纷外流。左相平到任后,首先对教师实行严格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鼎立式”分组教学、分组管理,实行教师跟班过关考试,狠抓教风、学风和师生的行为习惯。从2003年起,响水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开始直线上升,成为六盘水市100多所乡镇中学中的佼佼者。

当校长事务繁杂,作为盘县化学学科带头人,每年还要承担大量的教研任务,左相平却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学一线,他采用“鼎立式”分组管理模式,把年级组打乱为3个教研组,强弱搭配,基本均衡,就像新课改的小组学习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就相当于一个小校长,所以我只管3个人,所以很轻松。”

而教师跟班过关考试,就是师生同考,逼着老师熟悉教材,逼着老师“下水”,考试成绩只在教师之间公开,但与绩效工资、奖金、评优、评模挂钩。“开始有些老师很

抵触,还真有考不赢学生的,后来就慢慢地都接受了。去年开始,这种模式在盘县全县都推广开了。”

这些年,左相平被六盘水市政府授予“五好职工”称号,荣获“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特别奖、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盘县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但在他读师范时的数学老师张发凤眼中,“他的质朴和谦和一点没有改变,还像当初读书时一样实在。”

面对荣誉,左相平说自己最幸福的是培养了12800多名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走出大山,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业务能手。“虽然有人说我的日子太简朴了,但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尊师重教、可以充分施展抱负的好时代,很庆幸拥用这么多学生的爱,走到哪儿都有学生,教过的学生又把孩子送来给我教。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特岗教师,小儿子读的也是师范大学,贤惠的妻子把家务全部管起来,让我一心把工作做好。坚守大山38年,我很幸福!”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记浙江省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

2010年9月18日,特殊教育国际交流大会在日本长崎大学召开,一位来自中国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以“中国特殊教育社区化”为主题,给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位特教专家作报告。她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实践和取得的成绩赢得了专家们的热烈掌声,会议主办方破例将她的发言时间由原定每人25分钟延长至50分钟。

这位把浙江宁波一个区属学校的特殊教育创建成“中国样本”并成功推向世界的

中国代表,就是国家智障教育康复常务理事、浙江省智障教育专家成员、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

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20年里,刘佳芬凭着女性特有的慈爱与温柔,用爱浇灌迟开的花朵。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聋哑学生实现了100%就业,智障学生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

“残缺的花朵需要雨露的浇灌,残疾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这是刘佳芬1991年8月来到象山县聋哑学校担任副校长时给自己的警示。20年来,她始终把每一个残疾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手心里的宝。

2002年12月,刘佳芬偶然听到海曙区还有最后一个适龄入学的智障儿童没来报到。她和4个年轻教师去西郊的华家道地村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了9岁智障女孩小君。小君一周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不能站立和走路,生活不能自理。之后,刘佳芬根据她家的实际情况,作出“将小君名册挂到学校,将知识送到家里”的决定。“送教上门”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被写进了宁波特教历史。

2004年的一个冬天,时任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的刘佳芬看到别的孩子都到食堂吃饭去了,唯有一个姓唐的学生拿着从家里带来的饭盒,自顾自地吃了起来。这么冷的天,饭菜多凉啊!刘佳芬找到班主任周静燕一问,才知道这个中度智障学生家里经济很困难,连食堂的伙食费也交不起。“不行,这对孩子正在成长发育的身体不利,以后她每月的伙食费就从我的工资里扣。”就这样,刘佳芬的工资连续被扣了3年,直到这名学生毕业后,周静燕才把实情告诉了她。

曾有人跟刘佳芬开玩笑说,他们都是智障孩子,你为他们做的这些,他们很多人不知道,以后也不会报恩。刘佳芬说:“他们能自立,能融入社会,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达敏学校是宁波最早的一所全日制智障学生学校。平时,刘佳芬一有空,就会在学校里转悠,看望学生、优化学校管理。在她的督促下,水泥地的活动场地改成了塑胶地,楼梯上安装上了安全扶手,校园里的墙壁上都绘上了各种彩色图案……

在达敏学校,老师是和学生围坐在一个圆桌上课。刘佳芬说,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上课,可以让学生没有距离感,同时也可以随时提醒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学生。

作为市人大代表,刘佳芬多次向政府部门提议:残疾儿童享受全免费教育。2002年,宁波市海曙区残疾儿童享受到了全免费教育。接着,刘佳芬不断呼吁宁波全大市残疾学生都能减免教育费用。如今,这些建议全部得到了采纳。

“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

刘佳芬到达敏学校的第3天,她看到很多孩子吃饭把饭喷得满桌都是,还有一些孩子连洗脸擦嘴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能独立完成。衡量、评估弱智儿童的教育质量引起了刘佳芬的思考。为此,刘佳芬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分层教学改革方案:重度学生要学会生活自理,中度学生要适应社会,轻度学生要自食其力。

改革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重度、中度学生的家长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纷纷表示反对。刘佳芬耐心地跟家长们说:“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佳芬和教师们一次次商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个案,随堂听课,对教学进行测试和评估。分层教学后,由于中、重度学生只有大纲没有教材,刘佳芬感觉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1999年3月,她决定组织老师自己编写教材,从最初的手写、油印,到现在的彩色印刷,从最初以实用生活为内容的18册校本教材,到包括美工、劳技等九年义务教育段的24本教材。现在,这些教材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地方教材,全国许多兄弟学校也据此范本开展教学活动。

智障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许多学生只能呆在家里,给家庭带来了负担。刘佳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创办初级职业班,并根据宁波小区的特点,开设了家政、园林两个专业。面对一无师资二无实习基地等诸多困难,她依靠全体教师,将首届职高

班办得有声有色。刘佳芬还自己掏钱购买纸花材料,动员在乡下的70多岁的父母上山砍柴做免费的花枝,一趟趟从老家象山运往宁波市区。毕业汇报中,当这些有智障的学生在展示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盆盆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束束精致的手工纸花时,家长们惊呆了。

“要让更多的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从事特殊教育多年来,刘佳芬一直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要让更多的学生尽快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提高生活质量。”

1994年,象山县聋哑学校的首批学生就要毕业了,刘佳芬提出要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于是,刘佳芬一有空就跑企业,一家又一家,不知疲倦。可企业一听说是聋哑人,都摇摇头不愿接收。刘佳芬执著地一次次上门做工作。

有一次,刘佳芬听县教育局一位领导说,镇海区有一个香港老板有意招几个残疾人,她就多次把这个香港老板请到学校,用真诚感动了他,后来,这个老板的裘皮厂一次招了10多个聋哑学生。之后,刘佳芬每个月都要去厂里看望学生,学生们一见她来,亲热得不得了,常常拉着她的手不让她走。来到宁波市达敏学校,为了让智障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刘佳芬还提出了突破围墙、开门办学的想法。“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结合社区的内容,以便学生将来能够生活于社区、服务于社会。”刘佳芬很有信心。

于是,学生们向物业的花木老师傅学习种植技术,向面包房师傅学习做面包,到超市体验“消费”……社区和学校周边的资源都变成了教学课堂,形成了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生活自理、社区适应能力提高很快。更令人欣慰的是,学校首届职高班毕业生全部被宁波市金田铜业公司聘用,此后的职高毕业生也是100%就业。

对于刘佳芬融合教育的成功,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汪海萍说,在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世界性的发展潮流中,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实现社区融合,有此理念的地方与人士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去做的并不多,能够做到、做好的更少。宁波市达敏学校提供了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我要为他们赢得公平和尊严”

宁波的城隍庙地处闹市中心,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体验独立生活、开展社区化教育的好场所。一天,宁波市达敏学校的14个学生在两名老师的带领下,在摊位前观看时,小吃城里的摊主挖苦道:“走开,傻瓜,你们来干什么?”学生都害怕了。

这样的遭遇令刘佳芬伤透了心:“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次受到伤害,我要为他们赢得公平和尊严。”

2005年6月,在区教育局的建议下,刘佳芬与所在的鼓楼街道孝闻社区发起成立了教育协作理事会。截至目前,理事会已有近1000名成员,社区单位、机构、企事业成员单位100家左右。理事单位纷纷为学校提供教学基地,学校至今已有200多个教学基地。

“我们的老师比学生还要多。学校目前有96名学生、26名教师,师生比为1:3.7,但社会上的‘兼职教师’人数远远超过了学生数。”刘佳芬自豪地说。

2008年,在刘佳芬的倡导下,海曙区成立了支持性教育资源中心,由达敏学校指导推动区域内各中小学开设支持性教育资源教室,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开展诊断评估、心理测试、康复训练。

2010年10月29日,达敏特殊教育服务热线87286303开通。服务热线不仅面向宁波全市,还辐射省内外,为智障儿童及有学习困难、自闭症、情绪障碍的儿童的学校和家长提供帮助。包括刘佳芬在内的每位教师,除了轮流值班接受咨询外,还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和家长面谈,走访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家庭。

近年来,刘佳芬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首届师德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从爱出发。刘佳芬就是这样用特殊的爱铸就着特殊的教育事业。

“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就是我的人生地图”

——专访中南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金展鹏

网9月13日消息(商亮王琦孙大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面部署下,优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尊师重教风尚与日俱增。2011年9月10日,中国迎来了第27个教师节。9月10日晚,第二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揭晓,他们崇高的师德以及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他们眼中的教育如何,又在怎样践行着师者的崇高使命?新华网记者就此对本届教书育人楷模中的几位老师进行了专访。本期我们的嘉宾是被誉为“轮椅教授”的中南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金展鹏。

记者:大家好,非常高兴大家收看今天的“新华访谈”。所有的大师都平易近人,越是站的高的人越能够经常弯下腰,这位大师似乎不大喜欢别人称呼自己"金院士"、"金教授"——而更愿意大家称呼他为"金老师"。金老师,您好。

金展鹏:各位新华网的网友大家好。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一个坐标图

记者:我们从前没有接触过"相图",只是在访谈之前恶补了一些相关知识,虽然绝对称不上精准,但可以很笼统的说,"相图"可以告诉人们怎样进行成份搭配,才能得到符合

需要的材料。人们称它是材料科学的"地图"。我们知道您在这个领域中取得了闪耀的成就,那么如果将这种知识运用在您自己的身上,那您的"相图"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金展鹏:如果说相图是材料科学工作者的地图,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有一个坐标图,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做一些对人民有用的事情,有依据的事情,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要有责任心,要有理想,要学习。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许就是这个人生的地图。

为国家崛起愿献出自己毕生精力

记者:我们发现您身上有很多可以说是“矛盾”的部分,例如您虽然困坐轮椅,却在国际学术界声名远播;您虽然生活无法自理,却培养了一群质量很高的博士、硕士,您虽然自身病况严重,却始终保持的积极乐观心态,在言谈举止间所体现出来的高尚师德和谦卑学习精神。

金展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90周年会上讲了,中华民族160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他总结了一个是刻骨铭心的磨难,一个是感天动地的奋斗,一个是彪炳史册的功绩,这三个阶段,我们这一代就有幸经历过一些,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对国家、对民族是负有责任的,所以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能够很快地崛起。我们这一代人时间不多,因此,要完成这个紧迫的任务,需要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有许多人正在为国家为民族振兴默默无闻地工作

记者:您极少谈及自己的成就,即使在校园里见到您,很多学生也只是认为您是一位慈祥的爷爷。其实您有很多学生在大学任职,甚至是知名度专家、学者。您其实是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又是什么原因让您能够这么保持"平凡"?

金展鹏:我觉得所谓“成就”的意思,是经过了媒体的宣传,才为大家了解的,其实还远远不够,离时代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再一点就是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其实有很多为国家、为民族振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的人,只是还有很多人还没发掘出来。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有一批做得很好的人,这些人是我们时代的需要,是我们民族的需要,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老师应该是学生的亲人和朋友

记者:您在很多发言中都提及了您的老师给予您的帮助,我们从您的表述中看到了他们对您的影响,您说“自己一生中碰到了很多好老师”。您也是一名老师,您的学生同样也给予您非常高的评价,您现在对"老师"这个词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解呢?

金展鹏:老师应该是学生的亲人和朋友,老师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照顾好学生。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回答,也感谢您从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的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情境教育的创始人素质教育的领头雁

——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师李吉林

李吉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儿童教育家。她是情境教育创始人,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李吉林老师师德高尚,热爱儿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无比忠诚。无论是身处逆境之际还是名动省内外之时,她都始终在小学园地里辛勤耕耘,至今竟长达半个多世纪。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她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看到封闭式的传统语文教学影响儿童发展的弊端,心中万分焦虑,为儿童学好母语,开始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为此,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卡片。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刻苦学习古代文论的经典,从“意境说”中敏锐地发现儿童教育所需的“真、美、情、思”,创造性地用于小学教育中。为了实验的需要,她半夜起身,孤身一人赶在黎明前到达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设计;为了让孩子学好仿生学的课文,观察活鱼,当时市面上还没有塑料袋,她端着盛水的盆上市场自己掏钱买鱼;为了让孩子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练习写作文,她顶着烈日,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春天的山坡、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雪地,她先于学生去观察,郊外的田埂、小河、土丘上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沉浸其中,虽苦犹甜。她说:“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她自己拿起钢板、铁笔刻写规范的汉字,将油印的补充教材印发给孩子。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她自己动手做教具,画画,常常为了设计一堂课几易教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美不胜收,热烈的学习情境,让课堂常常进入沸腾状态,孩子忘我了。下课了,竟不肯下课;写作文,下课了不肯搁笔。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真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她让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创造性地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且身心愉悦,受到道德和审美情感的熏陶。她历时5年(五年制)进行的首轮实验,实验班学生毕业时,她当时教的五年制与六年制的学生参加升初中的统考,还接受了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组织的小学语文专项十种考核,两次考试的结果均为合格率100%,优秀率90%以上,全班43名学生有33名被重点中学初中部录取。人们评论说:“李吉林班上的孩子负担不重,但就是经得起考。”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班上学生的《小学生观察日记选》,人民日报发表了她班上三位同学的作文,且加了编为了让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她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并把自己的感悟上升到理论。仅第一轮实验就撰写了《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两本专著,

出版后社会反响很大。这两本书分别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二轮实验,李吉林又根据系统论原理,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结构,丰富了枯燥、单调的启蒙教育。她利用夜晚和节假日时间编选的小学语文《补充阅读》,总计100余万字,也付梓印行。她的这一成果获得了1988年9月全国“金钥匙奖”。江苏省教委成立了“江苏省推广李吉林教改经验领导小组”大力推广。情境教学的成果全省点班达1000多个,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累累硕果很快引起全国小语界研究者和广大教师的密切关注和高

度赞誉。李吉林的名字和情境教学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由于她积极投身改革,坚持创新,教书育人获得显著成绩。1989年10月,国务院授予李吉林“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她第三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8年、1993年又当选为第7届、第8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光荣地当选为第7届主席团成员。在获得如此殊荣和喜人成果时,她已是年过半百的人,许多亲友都劝她“见好就收”,家人更是心疼她,不肯让她再吃苦受累。但对教育的赤诚,对儿童的挚爱,使她坚持把实验深入下去。

她发现优化的情境不仅对儿童的语言认知起着积极的作用,还能促进儿童情感、意志等非智能因素和潜在智慧的发展。她深感一切知识都产生于情境中,最终又回到情境中去运用。情境教学的功能决定了它应该属于整个小学教育。于是,她将情境教学拓展为“情境教育”。在学校的支持下,从语文教学向各科、向各育拓展,从一个实验班发展到整个学校各科各育联动。在情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中,李吉林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独特的教育主张,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正如全国教育规划专家组在2000年12月对李老师主持的“九五”课题所作的鉴定中指出的那样:“李吉林同志主持的《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这一课题,积极顺应国际基础教育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趋势,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尤其是针对偏重认知、忽略情感意志及创造性培养的纯理性教育,坚持不懈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又富于时代气息的素质教育模式,既具有前瞻性,又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指出“情境教育以其独树一帜的理念和操作体系,在许多领域作了富于开拓性、独创性的研究,丰富、发展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发挥了示范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李吉林同志的开创性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为广大实际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研究范式。”

为使情境教育走向大众化,李吉林又进行“情境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这不仅是对中国课程模式的具有突破性的进展,而且也是对世界范围内课程领域前沿学术动向的回应。当今世界范围内,“情境”已成为时代话语,源自中国本土化的李吉林的从“情境

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正是与西方的情境认知在七十年代同时起步,而且又具有启迪潜能、熏陶感染的独特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意韵的价值。中央教科所原所长朱小蔓教授认为:“李吉林老师探索过程中种种生动的经验及其体现出的思想,恰恰是对当代人类教育中困惑和危机的回应。”认为李吉林的探索,“为我们在世界教育尖峰论坛上,争得了足可自豪的话语权。”在香港、上海、北京,李吉林多次在国际性的教育学术论坛上,以一名小学教师的身份,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向世界发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声音,来自一线的实践的声音,同时也是有中国特色的,与世界教育潮流汇合的理论的声音。

李吉林老师境界高远,行为感人,她在大量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超越自己。她从不止步,与时俱进,将情境教育不断推向前进。她认为教师不仅是实践者更应该是思想者。几十年来,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寒暑假,充分利用节假日认真总结,把实践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她撰写了数百篇论文,出版了13本专著,编写1—12册小学语文补充教材。一篇篇论文,一本本长篇论著都是她独立完成,她的坚持,她的坚韧,她的不畏艰难可见一斑。她多次谢绝组织安排的疗养,2005、2006年更是先后放弃了去国外考察的机会,悉心研究教育。至今虽已是古稀之年,她仍孜孜以求,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

她的事迹、精神与学术成果在广大教师中产生巨大影响,让千千万万的学生、教师和学校从中受益。她在全国13次获奖,其中一等奖就达9项。尤其是建国五十年来,教育部两届评选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李老师蝉联一等奖。2010年她又获教育部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如此丰硕的成果在基础教育界实属少见。这样的量与质对于一个小学女教师,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她40—72岁)是多么的不易,令人敬服!2006年《李吉林文集》八卷,360多万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在全国获一等奖第一名)。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等单位在北京举行“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全国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专家们一致认为李吉林是我国从小学里走出来的教育家,为中国基础教育作出突击贡献。她创造的“情感与认知结合的理论”填补了中国以至世界教学论的空白。情境,已成为世界的话语。2008年11月,“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上,她又拿出了一部40万字的新的力作——《为儿童的学习》,受到美、英、日等国专家及国内众多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称“情境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是“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中国教师报发表《为中国教育家走向世界喝彩》,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中国教育的诗篇》《李吉林:创造情境教育思想体系》评论文章,足见其意义。极大地提升了基础教育界教师的学术地位,并为我国建立科研型、学者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典范。

她社会兼职多,自然各种会议也就多。她很明确地说:“我的岗位在小学,我不能经常离开学校”。全国各地都邀请她去讲学,她常常把这样的机会给予她的弟子,已经有20多位青年教师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讲学,上观摩课,达180多场,热情传播情境教学的种子,得到各地很高的评价。一些必要的会议,无法推辞的,她去了,也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去济南,会议组织登泰山,她却应邀去给当地老师上课;去郑州,会后大家去洛阳看牡丹,她却冒着滂沱大雨去农村上示范课;在黄山脚下参加国际会议她竟未登黄山。省市工会、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安排她假期去疗养,她舍不得花时间,连续多年一一谢绝了。由于江苏省教委发文推广李吉林教改成果,全省共有逾千个班级成为李吉林情境教学的实验点。嗣后,国家教委又将情境教学列为向全国推广的教改模式之一。李吉林奔波于实验点之间,常常深入到偏远穷困的农村,为老师们做讲座、上示范课。

李吉林老师数十年如一年,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行动源自她对学生的深切的爱。家长说得好:“李老师为了千千万万孩子学得乐,自己多吃苦。”李吉林老师师德高尚,她对学生的拳拳爱心令人感动。她做班主任时,那年班上学生患猩红热,她每天两次给每个孩子测体温、喷喉,把熬好的中药督促每个孩子喝下,还送给与患者密集接触、隔离在家的孩子。由于她尽心尽力、措施得力,疫情很快得到遏制。

她对学生的关爱始终一以贯之。尤其在尊重贫困生的自尊,悉心帮助后进生进步方面,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个案。1998年,李吉林获得“全国王丹萍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领到奖金后,她首先想到是那些下岗职工的孩子。在校长的支持下,悄悄请了全校一百名特困学生,她给孩子们讲自己苦难的童年,告诉孩子们生活清苦一点,不是丑事,鼓励他们照样抬起头,做班级的主人,让孩子们懂得自尊自强就能改变人生。她还特地为100个孩子每人准备了一个过年的大礼包,还给他们每人订阅了全年《百家作文》杂志。她的举动在校内外传为美谈。

李吉林老师师德高尚,还表现在她对青年教师的悉心关怀。长期以来,李老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教学经验传给青年教师,给他们做系列讲座,让他们听自己的课。最早的两位徒弟五年里听她的课达400余节。李老师为了让年青教师提高教艺,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有时还把徒弟带回家,一同开夜车。她仅在校内就带了13位徒弟,人人都成长得很好,有4人当了校长,3人成长为特级教师,个个都是学校骨干,学术上很有造诣,在学校形成了一支积极向上的教育科研优秀团队。她的3个徒弟先后参加全国阅读教学比赛,获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这中间该凝聚了李老师多少心血与智慧。其中一位徒弟去参加全国教学比赛前,李老师强忍住胃出血后的病痛和她一起研究教案,直到深夜。望着李老师憔悴的面容,这位老师的热泪不禁夺眶而出。

李吉林为我国基础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年被评为“5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江苏人物”、“20位新中国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人物”,2011年又被评为“感

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由于李吉林在教育改革中长期以来的杰出成就及在全国的影响,她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及学术委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被聘为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以及“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指导专家。

李吉林老师为了孩子的发展成为执著的探索者,不倦的学习者,多情的播种者,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书育人的优秀人民教师。办好职校的“大能

人”

——记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张金波

在辽宁省建平县,不知道张金波的人不多,随便在大街上问个人,对方就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个大能人!”县里来了外地客人,他们学校也成了参观地。

建平县是一个拥有58万人口且农村人口占80%的省级贫困县,张金波是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多年来,他让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变成区域教育发展的亮丽名片,成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设示范学校;把一群群农村孩子塑造成才,让他们改变了人生命运。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发展,凝聚着张金波献身职教14年的辛勤汗水。他树立了团结向上、忠诚奉献的建平职教精神。”建平县县长张靖说。

“这里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

建平县职教中心从破败走向辉煌的一切,均与张金波密切相关。

今年53岁的张金波出生在东北农村,受做过私塾先生的祖父的儒家思想熏陶,从小就仁义忠厚。他天资聪颖,品学兼优,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他考入原朝阳市师范学校,成为当年全乡考学出去的两个人之一。

1997年,张金波任建平县职教中心校长。当时的职校是个烂摊子:16亩地的校园,一栋破旧的三层小楼,76名教师和120多名学生。教师心气不顺,上班打牌、喝酒、织毛衣、唠闲嗑是普遍现象。不但教师无心教课,学校也几乎没有任何实习实训设备,师生出门不说是职教中心的人还好,一说自己是职教中心的,反而招来人家白眼。

回想当初在人心涣散、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使出浑身解数建一所新学校的情形,张金波说:“就是不想欺骗学生。农民辛苦攒下几个钱都用来供孩子上学,可我们却不能教给人家孩子有用的东西,心里惭愧啊!”

克服种种困难,张金波陆续筹到9800多万元资金,把校园扩大到200亩,建起了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食堂、体育场、实习实训车间等在内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涵盖了一所职业学校应该具备的所有功能。

如今,建平县职教中心美如花园,鲜花盛开、绿树成阴,楼房耸立、设施完善,清洁宁静、温馨和谐,每一个来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这里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

“条件改善了,树立新校风是当务之急”

建平县职教中心2004年易址新建,2005年全面投入使用,2006年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张金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条件改善了,树立新校风是当务之急。”张金波把早已构思好的“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精神特区”全员育人理念付诸实施。

扭转风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教师。留下来的都是当年走不掉的教师,加之多年来懒散惯了,想让他们振作起来颇费一番心血。张金波说:“把握住原则就不难,那就是学校领导必须无私、公正、廉洁。”在学校的重要岗位上,他不安排任何领导的亲属,像财务、食堂、车间、超市等岗位,都由群众信任度高、责任心最强的教师来担任。学校选人、进人、用人都由七人以上的评委公开投票、当场亮分、直接定人。可喜的局面出现了:学校的食堂饭菜价格全县最低,质量最好;校园里超市的东西几乎是以进价卖给学生……

“管住心、凝成神、塑造魂”,张金波开始打造教师的精神家园:规划学校愿景,让教师对学校充满希望;建设学校文化,让教师有精神之魂;诚心用人,让教师有用武之地;多种培训,让教师有先进理念。

学校教师最佩服张金波性格中的“诚”,“诚”为张金波的性格增添了巨大的包容性。他的班子成员之间经常争吵,可越吵感情越深。“吵,也都是为了工作。”张金波说。

建平县职教中心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家庭都比较贫困,张金波把这些孩子当宝贝。学生在校三年,第一年让学生“成型”,第二年让学生“成人”,第三年让学生“成才”,然后成家立业——这是张金波设计的学生管理模式。

张金波用爱构建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式的德育模式。在学校里,学生们念念不忘的是老师给了他们信心。2009级学前(2)班学生杨丽娜说,初二时成绩不好,老师冷漠的态度让她彻底失去了信心,上课睡觉、看小说、逃课,整天浑浑噩噩,来到职教中心后,她感受到了老师鼓励带给她的力量。“老师不会因为你是差生而忽视你,他们总是鼓励你,即使犯错误了,也不会讽刺、挖苦你,而是和风细雨地讲道理。我现在可自信了。”杨丽娜说。

农家子弟摘下草帽当“蓝领”

新编关于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精选三篇【优质精彩实用】

关于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精选 三篇 我们群众学习了一些优秀教师的事迹,这些教师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感觉自己与这些优秀教师相比还有差距。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 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这天,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应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就应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

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应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应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应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应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一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 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决定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

宁希澄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宁希澄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2018年3月的一天,吃完午饭的宁希澄经过学校附近的一条小巷,无意间看到散乱一地的共享单车,"扎眼"的一幕让他停住了脚步。小巷人流稀少,估计也不会有人管。于是宁希澄弯下腰,将倒地的自行车一辆辆扶了起来,并靠着墙壁整齐码放。虽说只有十几辆车,但头顶正午烈日,他早已汗流浃背。 这一场景被旁边大楼的一名员工拍了下来,上传到微博。短短几天,这段视频相继被@三峡日报、@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等官方微博转发,视频播放量达到327万人次,宁希澄也被网友称赞为"扶车少年"。 宁希澄是湖北宜昌市隆康路第六中学的学生,他从小就坚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每到双休日,他都会主动清扫小区楼道,这个"义务清扫员"一干就是好多年。 宁希澄的舅舅是个残疾人,每次出门,只要宁希澄在,轮椅的搬拿和推放都由他承包。看到身边残疾人遇到各种不便,他也总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这位爱心少年还有项"特殊技能"——能完整清晰记忆城区公交路线图。宜昌是旅游城市,外地游客比较多,宁希澄经常在乘坐公交车时为游客指路,宜昌城区的几十条公共汽车路线,他都一清二楚。 学校有捐助活动,宁希澄每次都不落下。校园里经常看到他随手捡拾废纸、饮料瓶,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擅起袖子淘枯枝烂叶的身影。

在宁希澄的带动下,学校里成立了一支"节能志愿小分队"。下课后、午休时、放学前,越来越多的声音在互相提醒∶"关灯""关电需脑""把水龙头拧紧""随手捡拾"…… 每逢休息日,宁希澄都会和同学一起,一个个社区、一但是,一条条街道去宣传、去服务。寒暑假,他还和大人们一起做"三峡蚁工",参加"保护母亲河"等志愿活动。 宁希澄牵头成立了"单车不孤单"志愿组织,如今,马路两旁、背街小巷里的单车都成了他们的保护对象。 "学习成绩好,只是关乎个人方面,而参加志愿活动,为的是给更多人谋福利。"在不放松学习的前提下,宁希澄愿意把自己的课余时间用到志愿活动上,用到对更多人、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在我心里,志愿服务是火种,有了它,就可以照亮前进的路。 2019年,宁希澄当选为"新时代好少年"

【GZFW】公司优秀员工先进事迹说话发言材料稿件

公司优秀员工先进事迹演讲稿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奋踏实工作,立足岗位成才”。说起勤奋踏实四个字,我想在我们中车这样一个偌大的家庭里,一定有不少的典型例子,如果让您环顾一下自己周边岗位的同事,您也一定能够拿出那么几位同事然后叙述上那么一番,而我今天要说的也许就是您想到的那位,他就是我们xx的焊表部质量检查班班长史xx。 进入公司的20年来,史xx始终坚持积极向上,勤奋好学,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即使他只是那么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他依然要努力发出自己的光芒照亮前方的路。 他刻苦钻研,不怕辛苦。 有那么一件事,我始终记得,那是他负责高速铁路车辆用制动风缸、模架、塞拉门等部件的钢板剪切、折弯工作的事情,工作过程中,他为了准确的下料和折弯,煞费苦心。有一次折弯一件出口的不锈钢零件时,工件不但体积大,而且一个工件共需折16刀,如果其中一刀折错,则一张2.5米长的不锈钢整板就有可能报废。面对这种情况,他牺牲牺牲时间,认真对照图纸,仔细标识好每一条折弯线,确保了产品加工尺寸的准确性。 6刀,2.5米,听起来似乎很小,但一刀一刀的积累,1米1米的积累,将是数百吨之多,这也意味着,经过史xx

下料切割和折弯的钢板,避免了无数的质量问题,也意味着其为单位节约了大量的原料。 这也许只是一桩小事,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中车的大家庭就是这样无数的小事的集合体,小事虽小,积累起来将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XX年那个夏天,天气非常的炎热,为了完成xx造船厂订购的20台500型气保焊焊机的订单,史xx和成员小组一道,克服该机系韩国引进技术组装难度大、供货时间紧、气温高的问题,克服晚上加班蚊虫叮咬等多种困难,连续数日坚持工作半夜。这样的强度,我想即使是钢打的人也是难以承受的,在加班抢点的最后一天,其他同事都坚持不住了,而史xx却独自坚持干到凌晨两点半,早上5点,他又随同设备一道赶往xx造船厂,为厂方进行设备调试,使这批焊机顺利通过了投产验收,赢得了厂方的高度赞赏。 仔细的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的这股强大的力量,我想那就是一颗心有所属的心,一颗始终勤奋踏实工作的心,一颗永远跟着中车跟着xx一路前进的心。 有人说,听见办公室的人打电话交流产品,他会说,我们家的产品,我们家的,多么亲切的字眼。 能够更好的立足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史xx就是一个以企业为家的典型啊。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时间:2010-09-19 一、于漪同志 事迹简介: 于漪,女,汉族, 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时间:2010-09-19 一、于漪同志 事迹简介: 于漪,女,汉族, 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教育学习文章】优秀学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学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座右铭: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xx 女,中共党员,基础科学系应用英语专业xx级xx班学生。 个人先进事迹 xx,生于1988年6月,于xx年8月升入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应用英语专业。xx年12月正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先后担任51072班团支书、基础科学系团总支副书记、院教学信息员、院大学生艺术团成员及学院礼仪队队员。 入学以来,该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并在学习、工作与思想上都有较大成长与收获。 一、思想政治方面: 该生思想端正,为人诚实,上进心、好学心强,集体荣誉感强,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从一进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便不断提高与充实自己。军训期间,严格要求自己,讲纪律,不怕苦,不怕累,努力训练,荣获了“军训优秀学员”的称号。作为一名团员,积极拥护中国共青团及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XX年12月8日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作为班上的团支书,该生组织同学们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的重要思想,并广泛收集党团相关理论知识在班上进行

了学习与宣传。 二、学习方面: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三年来每天坚持早读和晚自习。虽然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繁忙,但能较好地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学习成绩优秀。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在班上排名第八,平均分85分。经过努力,第二学期上升到班上第三名,平均分达到89分,体育成绩优秀,思想品德考核等级优秀。XX-XX年度被评为院级“三好学生”,并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已经获得英语A级、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 三、工作方面: 担任系团总支副书记一职期间,先后参与和策划了“青春和谐旋律”歌唱大赛、“迎奥运”健美操大赛暨欢送毕业生晚会、“情缘工院—师意浓浓演讲比赛”、“校园变形记—今天我是辅导员”、“阳光在行动—今天我是小老师”等大型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与支持。同时,该生还参与了基础科学系《军训之声》的编印工作。该生担任团支书一职期间,工作诚恳认真,积极组织和参与班上的各项活动。多次策划并主持主题班会,如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主题班会。XX年三月组织同学们去星沙“蓓蕾幼儿园”献爱心,并带领团支部成员充当“化妆天使”去徐特立公园捡垃圾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扩大了他

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发言稿范文3篇

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发言稿范文3篇 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发言稿范文 3 篇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 ! 今天,在这里,我想歌颂一个人。他,从贫困村的贫穷家庭出来,当过兵,当过教师,在民办教师们为努力争取转正从而捧上金饭碗时,他却主动辞职了,不久,当选了年轻的村支书。此后,以他为首的一批村干部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带领村民,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艰苦创业,村里先后办起了毛纺厂、造纸厂、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八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全村仅造纸厂就有近三十家,实现年工业生产总值 14 多亿 ,上缴税收 8000 多万,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还吸引了2400 多名全国各地的务工者。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也带动了运输、餐饮、菜场、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村民富了,住别墅、开轿车,温饱不成问题了,再也不用担心娶不起媳妇了,老年人有生活费、孩子们考上大学有奖励,还办起了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曾经的贫困村,成了富阳的首富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园林绿化示范村、中国名村,这里民风淳朴,生活和谐。

当了 20 多年的村支书,他为这个村操碎了心,村镇建设规划,宅基地安排,邻里矛盾,企业间的纠纷,等等,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旦处理不好,却会引起争议。常言道:众口难调,要做一个让1960 多村民满意的村干部,谈何容易 ?但他做到了,他的责任心、他的胆识、他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和尊重。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富裕了的八一村,让作为外来党员的我也受益匪浅——和本地党员一起,先后参观了湖南韶山、北京、江苏华西村等,这是我从没想过的。八一村,给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思想上、观念上的收益。它让我了解到,一个农村可以有这样的发展、致富、生活模式。 他是村里的好书记,还是企业里的好老板 !他注重学习,把握政策,抓住机遇,利用春江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循环经济,以废纸为主要原料,于 1994 年办起了造纸厂。他经常说: “每个春江人的血液里都流动着造纸细胞。”十多年过去了,纸机从一条增加到五条,机型从 1760 提高到了 2640,近年来相继收购了永丰、达富二分厂等破产造纸企业,盘活了社会资本。在成功经营造纸企业的同时,他又把目光投向热电、码头等配套设施和产业。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范文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范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1 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19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向她学习。(人民网)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

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张桂梅先进事迹观后感2 通过参加这次报告会,我从宣讲团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宣讲报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在我们临县华坪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人,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华坪县孤儿院院长,少年丧失母亲,青年丧父,中年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或许很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难道她不要命了吗?她究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我找到了答案,“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

余元君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余元君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余元君生前是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兼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他从事水利工作25年,为根治洞庭湖水患倾尽一生。2019年1月19日,因连续多日高负荷工作,殉职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年仅46岁。 1972年,余元君出生在西洞庭尾闾道水河畔一个清贫农家。洞庭湖十年九涝,灾售多发,一旦遭受洪涝灾害,湖区百姓辛苦劳碌一年也可能会颗粒无收,自小深知洞庭湖区百姓之苦的余元君,199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大学水利系,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学为家乡水利建设作贡献,让洞庭湖区的百姓摆脱水患。 为了实现治理洞庭湖水患的梦想,余元君日夜苦学,成绩出众。1994年毕业后,余元君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他说“这种靠天吃饭的生存环境,总得有人去改变。而我就出生在洞庭湖边,又有改变这种环境的专业知识、这是我间来的动力,也是我的责任。” 学成归来的余元君很快发现,洞庭湖水系水情之复杂,洪涝灾害之频繁、治理任务之艰巨,远超他的想象,不少水利专家来洞庭湖考察都连连摇头。为了将所学理论更好地结合实际,余元君开始四处调研。一年又一年,洞庭湖3471千米一线防洪大堤、11个重点垸(yuàn)、24个蓄洪垸,都留下了余元君的脚印,工作25年,他至少有一半时间在洞庭湖度过。 在余元君的办公电脑里,一幅幅洞庭湖水系、堤垸、工情、水情图片及说明,分门别类,整齐明了。同事说,办公室墙上的洞庭湖区水利工程图,不只印在他的脑子里面,更留在他的脚板底下。大家说余元君是“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 2019年1月19日一早,连日奔波的余元君又来到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的工地进行现场协调和技术指导。忙碌了整整一个上午;简单用过午餐,间他在工棚主持调度会。下午4点刚过,伴随一阵剧烈的心绞痛,余元君倒在地上。从来没有"午休"过的他,第一次在工作现场躺下,再也没有起来。余元君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寄托白己志向和挚爱的洞庭碧水之间。 倾尽心血去守护洞庭湖,25年如一日。这是余元君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水利专家为民造福、知识报国的不变"初心"。2019年8月9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余元君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9月25日,他又被授予"最美

202教师节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教师节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篇一 中宣部、教育部9月4日公布第11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他们是: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教师窦桂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张伯礼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夯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孙浩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师魏亚丽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豫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钟南山 海南大学教授张云阁 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张桂梅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丁海燕 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单位每年遴选10名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在社会上有良好声望的优秀教师作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示范作用。考虑到抗疫的特殊情况,今年决定增加2个名额,今年共计划推出12位。

经过前期推选和社会实名投票,推选委员会组织召开推选会,结合公众投票情况,通过分组推选、大会评定、无记名投票等环节,产生了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副局长孔德龙表示,这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了高教、职教、基教、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兼顾了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等因素,既有在抗疫中表现突出的名家大师,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他们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认真贯彻“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集中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观后感观看心得心得体会篇二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教师的人格、品德和思想素质在无形中给学生极大的影响。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通过学习师德规范,深刻领会了从”严格要求”变为”热爱学生”,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我深知做教师要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心,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

周泉泉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周泉泉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新闻"全能女战士"热血洒边关 2019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周泉泉在广东珠海担杆岛海防一线采访途中,不幸被落石击中,因公殉职,年仅46岁。 1996年11月,从南京大学毕业的周泉泉进入中央电视台,参与创办《读书时间》栏目,开始了她的记者生涯。 2006年7月,周泉泉曾深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对盗挖金矿及盗猎野生动物现象进行调查采访。盗矿匪徒持有武器极其猖狂,甚至将威胁电话打到周泉泉北京的家中。周泉泉没有畏惧,坚定地完成了采访报道工作。 2011年,周泉泉跟同事创办了直播谈话节目《夜线》。2017年,《夜线》体验式季播特别节目《热血边关》开始播出。摄制组在全国大学生中选拔佼佼者,深入我国边防一线哨所体验生活,侧面反映戍边军人的家国情怀。为了让体验者和观众了解到边防战士的艰苦,周泉泉要求每一季《热血边关》的拍摄地点都要"成色十足"。 第一季,她把拍摄地选在了西藏阿里海拔5200米的中国尼泊尔边界。在拍摄中尼边境战士巡逻的过程中,陡峭的山口突然刮起了大风,山路难走,呼吸困难,登上山顶几乎不可能,所有人都被困在了半山腰。撤退,不能如期完成拍摄任务;前进,又不具备条件。正在大家不知所措时,周泉泉坚定地说∶"今天,我们一定要攀上去,此时风大,我们就在原地等待,具备一点儿条件,我们就前进一点儿。

第二季,周泉泉带队来到了当时还不通公路的生命禁区墨脱。在这个"走过墨脱路,莫言他路难"的地方,无论翻越雪山,穿越森林,泥泞山路,塌方落石,她坚持走在队伍最前方,把最危险的那个位置留给自己。 《热血边关》开播后反响热烈,许多网友留言,"看到了真实的边防""致敬边防军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热爱军营,这里的战士很辛苦,我要尽我所能把他们的故事记录好,传播好。"周泉泉这样回复。这大概就是周泉泉的初衷——把中国军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年轻人有志于戍守边关。 第三季《热血边关》在寻找适合拍摄的海岛时,周泉泉特意要求,一定要找条件最艰苦、最能体现海军特色的岛。"随随便便找个岛就拍了,那还怎么体现边防军人的艰苦呢!"她说。"我们都是一线记者出身,什么苦没吃过?"这句话,周泉泉常说,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可就是这个艰苦的海岛,让周泉泉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在整理周泉泉的遗物时,人们从一叠书信中发现,她多年来一直悄悄地资助着两个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在采访过程中认识的一位藏族小伙子,家人患了重病到北京治疗,周泉泉也会尽心给他安排好。她就是这样一个默默给予别人爱和帮助的人。 周泉泉生前好友说∶"'情怀'这个词说出来很重,但是我觉得这个词跟泉泉是匹配的!一个内心没有'热血'的人无法坚持在这样一个位置不断闯关,这种热血是对自己所追求的职业最大的敬意。" 周泉泉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态度,用生命诠释了对新

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材料

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材料 ----平凡工作见真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xxx,是xx局新港办事处集司码头查验科的科长,我汇报的题目是《平凡工作见真情》。 检验检疫工作,说它大,那是守卫国门的大事;说它小,那是有一件件琐琐碎碎的小事组成。林应太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小事做成精品,将细节做成微妙,将服务做成超值,将重复做成精彩。 XX年大年初一晚上11点30分,值班的同事在一艘停泊在码头的国际船舶上检疫,发现了一名土耳其船员发烧达℃,有“疑似非典”症状。瞬间我们启动了应急预案,紧急上报、隔离船员、联系医院、勘察现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晚上12点,我正考虑由谁上船检疫的时候,林应太打来电话,他焦急地说:“科长,听说发现疫情,我现正赶赴码头,请批准我上船检疫。”我心里咯噔一下,喜忧参半,喜的是林应太是业务骨干,检疫有经验,防控sars他确实是最好的人选;忧的是他身体刚治疗,还没完全恢复,面对面地接触病人,容易被感染。我就劝他说:“你除夕值夜班还没休息好,现在身体也在治疗阶段,我另安排人吧”。可是,林应太坚决地回答说:“科长,我熟悉业务,由我去!”

当我们赶到码头时,林应太早早穿好了严密厚重的隔离衣,背着工作箱和照相机,拿着检测工具和消毒器材在码头边整装待命,眼里闪烁着坚定的目光。 “sars”!在“sars”肆意横行的时期,多少人躲着唯恐不及,可是我们的阿太,不顾化疗后的反应,义无反顾地冲在最抗击“sars”最前沿。面对这样的勇士,我能说些什么呢?只好紧紧地握住阿太的手,说了声“保重!” 我们一起上船拍照、给所有船员测量体温、排查情况,严格按照非典防制“四个不漏”的规程实施检疫。发烧的船员被隔离在一个工作室里,两眼通红,全身冒冷汗。阿太亲自为他戴上口罩,详细询问他的身体情况后做简易治疗,每隔一小时帮他重测一次体温。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我的心不断地剧烈跳动,要知道多接触一次疑似病人,就多增加一次感染的机会呀。阿太的孱弱身体能顶得住么?可是我们的阿太面带微笑,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这好像平凡不得了的工作。 连续四次体温测试都是℃,我们当机立断,马上把这位船员送进医院。 随后,阿太也没闲着,对整条船上人员进行隔离、消毒,直到清晨,才完成所有检疫工作。阿太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寒冷的冬天,他的衣服居然全部让汗水湿透了,眼里都布满了血丝。看着脸色苍白的林应太,我问:“阿太,刚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0事迹观后感心得5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0事迹观后感 心得5篇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选出来了。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 三尺讲台,是小天地更是大事业。王利深知教育教学可以做得平凡,不可以沦为平庸,所以他始终定位做一位优秀教师。 置身课程改革进程中,站在新旧教材、新旧观念的交叉点上,面对不同的学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合理,乃至于创造性地发挥,实践一种“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者不甘于做承前启后的教书匠,而是做一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急先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作间隙,他总是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和相邻学科的书籍,厚厚的一摞书成了他办公桌的标配。当别人在玩手机、侃大山津津有味时,他却对读书乐此不疲。别人笑他不合时宜,他也不争辩,他深知: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只有登上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只有

技艺高超,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王利老师的课堂上,不乏生动和激情,不乏智慧和深刻,因而广受学生的好评和欢迎。 作为班主任,他把满腔的热情和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他深深体会到要想做一个合格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这是教书育人的动力和源泉,但更要懂学生,要善于叩开学生心门,做他们的倾听者与知心人。在当前环境下,很多孩子可以与伙伴无话不谈,但对老师却缄默不言。 为了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王利自费购买很多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他还仔细观察孩子们对什么电影、明星、歌曲、游戏感兴趣,他就亲自体验,努力做到与班级学生同步成长。课堂上、闲暇里,当王利就一些热点词侃侃而谈时,学生眼中流露出的不仅是钦佩,更是一种亲近。教师,只有放下高高的师道尊严,俯首甘为孺子牛,才能真正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大学毕业后,他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白天忙没有时间,他就常 常利用晚自习后去家访。常常家访完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点多,第二天早上还要5点多起来准备上早课,虽然很劳累,他却孜孜不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同样如此,想理解一个学生,必须走进他的家庭,这样施教才能有的放矢。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王利老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篇一: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简介: 王洪春,女,汉族,52岁,重庆市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坚守山区教育30多年,20XX年主动申请到最偏远、交通不便的群岭村校任教,用啤酒箱子当床,用破麻袋分隔男女厕所,在屋檐下做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帮抚培养6个留守儿童,自费为学校买挂图、体育用品。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高山上的“保姆老师” ——记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教师王洪春 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独守着破旧的村校,靠着坚强的毅力和一颗为山区孩子无私奉献的爱心战胜了无尽的困苦、恐惧和孤独,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晴空。 她就是王洪春,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教师,为山区教育奉献了30年,选择了大山,挑起了重担,她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动、称赞。 一 王洪春本是离县城较近的和谦镇人,因被大山小伙子刘权明的憨厚感动而随嫁到了最偏远的白泉。又因为她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对孩子的喜爱当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命征程。

30年来,她坚守在大山的深处,克服了重重困难。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小学教育,奉献给了渴求知识的一代又一代的山村孩子,用她慈母般的情怀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白泉乡是开县最偏僻、最贫困的一个乡,30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要想去一趟县城,徒步翻山越岭,要走上三天三夜。而王洪春又选择了这个乡最偏远的村校扎下了根,一晃就是30年。 30年来,王洪春爱生如子。在30年的教师生涯中,她自始至终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在她班上学习的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她对困难的学生 总是给予无微不至关心,要是哪个学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失学,她总会从微薄的工资里面挤出一部分钱给学生垫书杂费,说服他们复学。一个又一个,一年又一年,垫的钱越来越多,还她的却很少,30年来,究竟给学生垫了多少费用,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因此,也让她自己的生活也经常举步维艰。 王洪春家在农村,她每天上完课还必须干农活,但是几十年来,她在工作上从来没有拖过后腿,对学习差的学生她也总是悉心辅导,从不放弃一个后进生。每天傍晚,她总是走村串户,到学生家里去家访,去辅导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到了半夜才打着火把回家。 二 20XX年8月,处于1700米高山上的群岭二校急需教师,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正在学校领导焦头烂额之际,49岁的王洪春老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决定,她自愿申请到群岭二校任教。

黄郁微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黄郁微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小小外交官" 2018年2月,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中举办的"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上,一位15岁的中国女孩,用流利的英语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她叫黄郁微,是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中的一名学生。她品学兼优、思想上进,是一个热爱学习、全面发展的学生,她用爱心和热情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少年的积极风貌。 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是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学生活动之一,也是世界青年才俊展示综合能力的一个全球性平台。在这届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开幕式上,黄郁微从72个国家1000多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过五关斩六将",有幸成为开幕式的12位发言 人之一。 黄郁微从小成绩优异,口语表达能力强,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为中国的外交外事外贸活动奉献力量、增光添彩,向世界展示中国。为此,她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下课后还经常追着老师请教,各门功课成绩都名列前茅。 为准备好在大会开幕式发言,黄郁微一边完成课内各科的学习,一边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素材,撰写出的英文材料达1万多字。“当时,我购买了不少英文材料,充分阅读后撰写出了初稿,然后在专家、老师、同学的指导下改了又改,最终形成定稿并向组委会提出发言申请。那段时间里,熬夜看资料、写稿是家常便饭。"回

忆起整个准备过程,黄郁微感慨万千。 不仅成绩优异,黄郁微还是一个关心社会、富有爱心的好少年。她主动结对资助垫江县农村的留守孩子,经常去敬老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朗诵读报。她还自学了手语,为聋哑学校的小伙伴讲解习题,一起看书、分享故事。"我希望用自己的真情实意,用一个个手势,融入他们的世界中。"黄郁微动情地说。在帮助聋哑人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黄郁微说,她也在聋哑伙伴的身上汲取到了身残志坚、永不放弃的奋斗力量。 "大梦想,需要小积累。"黄郁微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自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外交官,自信、有风度地向世界展示中国。

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材料

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材料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材料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先进事迹,座谈会,发言,材料,根据,安排,前段时间,我们,认,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根据安排,前段时间我们认真学习了同志先进事迹。通过前段时间认真学习,心中感触很深。同作为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在赶赴丛台区政协会议开幕式时突然发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同志是我们组工干部的骄傲,是我们基层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典范。他对党忠诚、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恪守工作责任,在当组织部长11年里,推荐提拔面干部,没有一人“带病上岗”;在钱、权、情面前,正确看待手中权力,堵死了各种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邪门歪路。他“高看群众、低看自己”,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两次主动辞让提职机会,让我们看到他的崇高。他以顽强毅力从容地与病魔争时间,为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看到他信念的坚定。同志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主要学习他对工作的热情,对党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岗敬业等方面。一是他对工作的激情 同志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参加工作30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任劳任怨、勤勉敬业、公而忘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拥护和赞誉。即使在得知病情后,他没有消沉,而是以超人的毅力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用生命谱写了勤勉为民的动人篇章。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我们级工干部,只有像这样,对人民群众满怀深情,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工作充满激情,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创新工作,创造成绩。二是

心得体会-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 学习保定市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 李庆欣 苗文玲等四位育人楷模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向大家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故事,平凡的岗位,辛勤的工作,丰硕的成果,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他们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崇高的师德。作为教书育人的先进代表,他们把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热情献给了他们钟爱的事业,献给了求知若渴的学生,用爱心与责任全面展示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在做人方面我更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人师表,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充分利用为我们搭建的平台,准时参加课题组学习,积极参与学习与讨论,时常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总结,取长补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将学习和活动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做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自己所热爱、做从事的教育事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积极追求。俗话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