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区设计模板

采区设计模板

采区设计模板
采区设计模板

美升能源

贵州美升能源集团有限公司33煤矿

33采区设计

说明书

矿长:

总工程师:

设计负责人:

33煤矿(加盖矿公章)

3333年33月

审核人员名单

编制人员名单

各专业审核意见

说明:1.本表为各专业人员的审核意见,要求详细写出本专业内容存在的问题及修改要求,并签字;2.编写人员将修改情况填入相应栏;3.本表仅存档备查,不装入设计说明书。

附图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矿井概况 (5)

第一节概况 (5)

第二节矿井现状 (6)

第二章矿井地质 (9)

第一节地层 (9)

第二节地质构造 (9)

第三节煤层、煤质 (10)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11)

第三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5)

第一节水平采区划分 (15)

第二节采区储量 (16)

第三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7)

第四章采区布置 (17)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17)

第二节巷道掘进 (20)

第三节采煤方法 (27)

第五章通风与安全 (29)

第一节概况 (29)

第二节通风 (29)

第三节通风设施及防止漏风、降低风阻措施 (37)

第六章主要设备 (38)

第一节提升设备 (38)

第二节排水设备 (42)

第三节通风设备 (43)

第四节压风设备 (46)

第七章采区供电 (48)

第一节供电方式 (48)

第二节电力负荷 (48)

第三节采区供电 (50)

第四节井下通讯 (50)

第八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52)

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54)

第一节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54)

第二节综合防尘措施 (55)

第三节消防火措施 (55)

第四节水害防治措施 (56)

第五节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56)

第六节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58)

第七节提升事故防治措施 (59)

第八节电气事故防治措施 (63)

第九节井下安全监控系统及自救器配备 (65)

第十节矿山救护 (65)

第十章技术经济 (66)

第一节建井工期 (66)

第二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69)

第三节建设投资估算 (70)

第四节采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2)

附录

1、设计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

3、煤炭生产许可证;

4、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

5、安全生产许可证;

6、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

7、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8、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前言

矿井位于威信县城北东60°方向,直线距离约13km,行政区划属威信县扎西镇墨黑。

该矿于2004年建矿,2006年正式投产,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4.0 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3.0万t/a。矿区面积4.3306km2,许可开采标高1300~800m,许可开采C3煤层。

根据威信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本矿井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独立保留矿井,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根据昭通市煤炭工业局昭煤通[2008]8号《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全市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委托我单位编制采区设计。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察安全生产条件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

一、设计编制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

3、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

4、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5、采区地质说明书;

6、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昭煤通[2008]8号);

7、威信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

8、《煤矿安全规程》;

9、《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11、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严格控制煤矿矿井入井人数加强安全监管的通知》(昭煤发〔2007〕19号);

12、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云煤行管[2008]2号《关于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安装“三条线”和在小煤矿实施“三推行”》的实施意见;

13、设计单位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资料。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及设备、设施,优化矿井生产系统,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规程、规范及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求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实现矿井正规、安全、稳定生产。

3、按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要求,配备安全设施、设备。坚持“三同时”原则,尽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注重环境保护。

4、为减少岩石巷道,设计采用以煤巷布置系统为主。

三、设计要点

1、采区巷道布置

设计采区运输上山巷、回风上山巷、总回风平巷均布置在C4煤层中。采区上部车场采用平车场,中部车场为甩车场,下部车场采用高低道车场。

2、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单体液压支柱配绞接顶梁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3、采区提升、运输

工作面的运输机巷用一台刮板运输机通过联络巷与轨道平巷的矿车人力运输至甩车场,通过矿用防爆提升绞车下放至下车场,人力运输至地面。

4、通风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回采工作面为“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配抗静电阻燃胶质风筒进行压入式通风。

5、采区排水

矿井为平硐开拓,上山开采,工作面的涌水通过轨道运输巷,轨道上山,东运输大巷的巷道水沟自流排放至地面。

6、采区供电

根据采区电力负荷统计,采用660V电源下井供井下提升及采掘设备用电,其供电回路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的专用开关和专用线路供电。

7、安全监控

利用矿井现有KJ102N型监控系统及地面设施,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有关规定安装增加补充各类传感器,一旦出现瓦斯超限,自动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用电设备电源,保障矿井生产安全。

矿井消防、防尘、压风管路及通讯系统等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装备。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设计采区生产能力:30万t/a。

2、设计采区服务年限:10年。

3、设计采区数及工作面数:1个采区、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

4、采区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共计3366m,掘进体积22434m3(其中利用井巷225m)。

5、直接工效:2.1t/工。

6、采区劳动定员:185人。

7、采区固定资产静态投资:482.2万元

其中:井巷工程:366.41万元

设备及工具器购置费:56.08万元

安装工程:4.74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4.97万元

8、采区施工工期:13.0个月。

五、问题与建议

1、本次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报告中缺乏断层、矿井水文、瓦斯等资料,因此造成本次设计部分内容设计深度受到限制,仅为方案设计。

2、建议加强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探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分布及积水情况和断层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和断层水等对矿井开采的危害。

3、建议加强瓦斯工作,对低瓦斯矿井中的高瓦斯区域,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

矿井位于威信县城之西约15km处,隶属威信县扎西镇管辖。矿井地理极值坐标:东经:104°56′45″~104°58′40″,北纬:27°50′27″~27°52′15″。

有约5km矿区公路与镇雄――威信省道连接,经威信县城向东有省道可达四川省叙永县城,公路里程约为84km,交通尚属方便。

二、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云贵高原北部,山脉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为北北东向。总体地势为南东高,北西低,地形坡度为20°~55°,局部呈陡崖。区内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属中山深切割地形地貌。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海拔高程约+870m;最高点位于矿区南部,海拔高程+1678m,最大高差808m,一般标高为+1450~+1600m。

见井上、下对照平面图。

三、地表水系

矿区位于金沙江水系与赤水河水系分水岭地带,以矿区中部的山岭为界,西北部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属于金沙江水系;其东南部侧属于赤水河水系。区内无湖泊、水库及常年性河流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以季节性冲沟水及泉水汇聚于沟谷形成的溪流为主。

四、气象及地震

1、气象

区内气候属温和潮湿型,秋下天气晴朗,冬春雨雾绵绵。根据气象站资

料,区内历年平均气温17.8℃,最冷为1月份,最低气温-2.46℃,最热为7月份,最高气温可达34.3℃。年平均日照时间为965.7h,较同纬度地区偏少。年平均无霜期328天,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226.2mm,蒸发度为1117.1mm。6~8月为主要降雨季节,雨量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78.3%,9月到次年5月为旱季。

2、地震

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属7度区,属地震活动强烈区。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颁发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 所列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33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五、矿区经济

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少数苗族。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洋芋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烤烟、油桐、天麻、竹笋、水果。区内工业不发达,仅有少量煤矿企业,且其生产规模均较小。原煤除少量供33县工、农业及生活用煤外,大部份销往四川、重庆等地。区内农用电网已改造完成,电信通讯方便。

第二节矿井现状

一、矿井开拓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矿区范围内现共有2个井筒,即主平硐与风井。

主平硐位于矿井北部,井口坐标:X=3084087,Y=35495919,Z=+

921m,α=152°;风井位于矿井西部,井口坐标:X=3081131.72,Y=35496285,Z=1300m,α=60°。

主平硐从煤层顶板进入,按5‰的坡度于1600m后揭穿C5煤层,沿C5上部布置上山皮带运输机巷,与2151运输巷、下山回风巷、总回风巷联通,形成矿井生产、通风系统。

二、水平划分、采区划分与标高

矿井许可开采标高+1300~+800m,垂高500m;矿井东西走向长约1.20km,南北宽约3.6km;煤层平均倾角17-22°。矿井开采分为两个水平,一水平为+1290-1171m水平,二水平为+1171-925m水平

三、矿井生产能力

该矿于2004年建矿,2006年正式投产,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4.0 万t/a。而实际矿井现有生产能力仅为3.0万t/a左右。

矿井现有1个采区生产(21区),1个回采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布置正规,采用爆破落煤,单体液压支护控制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四、主要生产系统

现生产采区运输平巷、回风联络巷均布置在煤层中。运输平巷采用梯形断面,单体支护,净断面4.80 m2;回风联络巷采用梯形断面,单体支护,净断面为4.8m2。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风井安设两台FBCZ-4-№11A型主要通风机,回采工作面为“U”形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主平硐、运输平巷均采用人力推车运输;工作面煤炭采用钢溜槽自溜。

矿井为平硐开拓,上山开采,无排水设备。

矿井现为双电源供电,下井电源采用660V低压下井。低压下井直达各用电作业点。

矿井安设有KJ102N型监测监控系统。

第二章矿井地质

第一节地层

一、矿井出露地层

矿区内岀露地层,由老到新有:1、下二叠统茅口组(P1m),2、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长兴组(P2c),3、下三迭统卡以头(T1k)、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4、第四系(Q)。

二、煤系地层

1、下二叠统

茅口组(P1m)

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夹燧石及泥质条带灰岩,下部为厚层状灰岩,全组富含、瓣鳃及珊瑚化石。厚度大于100m。

2、上二叠统

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上部为浅紫色凝灰岩或凝灰质泥岩,一般厚约8m;下部为灰绿色或深灰色玄武岩,厚层状,局部具气孔或杏仁状结构,块状结构,发育柱状节理,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全层平均厚度37.92m。

龙潭组(P2l)

岩性主要为浅灰及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煤层及炭质泥岩。所夹煤及炭质泥岩一般为4至16层,总厚平均为3.01m。其中,仅C5煤层可采,平均厚1.47m。全组含植物碎片化石,其数量由下至上增加。中上部泥岩中还富含菱铁矿结核。与下覆地层假整合接触。平均厚105.33m。

长兴组(P2c)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砂岩和3层煤层(煤线),但所夹煤层均未达到可采厚度。全组含植物碎片化

石及动物化石,并含大量黄铁矿晶粒,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平均厚37.62m。

第二节地质构造

在地质历史上,区域处于扬子准地台——滇川黔鄂台坳——娄山陷褶束——松坎(威信)凹褶束中。为长期凹陷接受沉积的地区。燕山期前以振荡运动为主,燕山后期发生强烈褶皱运动,形成现存构造景观。

第三节煤层、煤质

一、煤层

C3煤层(俗称高炭):位于龙潭组上部,层位稳定,煤层厚度本区为2.0m~2.2m,本次设计区域平均厚度为2.2m,煤层结构单一。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直接底为粘土岩和中~厚层状细砂岩,属较稳定煤层。(见煤层特征表)。

煤层特征表表2-3-1

二、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上部为暗淡型煤,中部为半暗型煤,下部为亮煤,以块状结构为主。中、上部颜色为灰黑~浅灰色,性脆,光泽较强。上部煤岩成份以镜煤为主,镜煤呈细条带至线理产出,贝壳状断口;中部以暗煤成份为主,丝炭呈不规则状断续产出,光泽暗淡;下部煤岩成份以暗煤和亮煤为主,呈条带状及透镜状结构。煤层平均体重1.50t/m3。

2、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

1)水分(Mad)

原煤水分(Mad)以煤中的游离水为主,变化范围为0.65%~2.28%,平均为1.68%。属特低全水分煤。浮煤水分变化范围为0.56%~1.47%,平值为0.87%。

2)灰分(Ad)

原煤灰分变化范围为19.3%~39.78%,平均为26.71%。属中灰分煤。浮煤灰分变化范围为7.12%~11.07%,平均值为9.11% 。

3)挥发分(Vdaf)

原煤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2.5%~16.9%,平均为14.80%。属低挥发分煤。浮煤挥发分变化范围为11.05%~12.21%,平均为11.51%。

40固定碳(FCad)

原煤固定碳为变化范围为63.58%~68.04%,平均为66.09%。属中高固定碳煤。浮煤固定碳为79.78%~89.5%,平均为81.81%。

煤的发热量

原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18.38~27.86 MJ/Kg,平均为24.52 MJ/kg,属高热值煤。浮煤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的变化范围为33.19~33.95MJ/kg,平均为32.71MJ/kg。

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的变化范围为25.44~27.02MJ/kg,平均为26.29MJ/kg。

全硫(St,d)含量

原煤全硫含量(St,d)变化范围为1.89%~8.84%,平均为2.87%,属中高硫分煤。浮煤全硫含量(St,d)变化范围为0.91%~1.03%,平均值为0.99%。

第四节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CH4绝对涌出量为2.6m3/min,CH4相对涌出量为30.34m3/min;本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煤尘爆炸危险性、煤自燃倾向性

经重庆煤科院对C3煤层进行了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及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鉴定结论为C3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属Ⅲ类,为不易自燃。

三、地温

根据邻近区域调查情况及矿井生产揭示,现开采区域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危及矿井安全生产。

四、工程地质条件

该矿开采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中上部,C3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和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直接底为粘土岩和中~厚层状细砂岩。

综上所述: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五、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金沙江水系与赤水河水系分水岭地带,以矿区中部的山岭为界,西北部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属于金沙江水系;其东南部侧属于赤水河水系。区内无湖泊、水库及常年性河流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以季节性冲沟水及泉水汇聚于沟谷形成的溪流为主。

1、地层含(隔)水性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为灰色灰黑色块状灰岩夹燧石条带,厚达300m以上,分布于矿区南部,在地表裂隙、溶洞与陷落漏斗等卡斯特地貌发育地段,极易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条件充分,在深部形成较为丰富的含水层,但岩溶地下水位远低

于最低开采标高,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为灰色、浅灰色凝灰岩、致密块状玄武岩,含稀疏团块、星点状黄铁矿,厚约150~200m,是良好的隔水层,对下部的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进行阻隔。

二叠系上统组(P2x)

为泥岩弱含水隔水层,厚约122m。虽然砂岩、粉砂岩中裂隙、孔隙含水,出露于斜坡地带,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但砂岩的厚度仅为2~3m,并有泥岩、粘土岩阻隔,故矿区仅形成封闭独立水含水体。宣威组为飞仙关组鲕粒灰岩与茅口组灰岩之间的良好的隔水层

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

分布在矿区北部,为岩溶及裂隙含水,水量丰富,属强含水层,但远离矿山开采煤层,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灰色中厚层状鲕粒灰岩,局部具岩溶空洞及裂隙,砂岩、粉砂岩裂隙较发育,为裂隙、溶水含水层,但该层多位于山脊附近,常形成陡坡,不利于大气降水向本层渗透,故在深部的含水量不大。

2、老窑水和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1)老窑水对矿床的充水影响

矿区沿煤系地层的煤层露头附近,有较悠久的采煤历史,大部分属无规划的小业主、村民开采,开采技术落后,老窑的规模及延伸较小,巷道长度及延伸一般小于100m,主要为平硐开拓,自然排水,但部分老窑的暗斜井仍存着一定的积水,数量数十方至数百方不等。若揭穿老窑,可形成老窑突水,并有部分老窑与地表水产生水力联系。因此,老窑积水对矿床充水有较大的影响。

详细设计模板

。 目录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参考资料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2设计概述 2.1任务和目标 2.1.1需求概述 2.1.2运行环境概述 2.1.3条件与限制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3.1详细需求分析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4总体方案确认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5系统详细设计 5.1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 5.2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5.3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5.3.1外部界面设计 5.3.2内部界面设计 5.3.3用户界面设计 6数据库系统设计 6.1设计要求 6.2信息模型设计 6.3数据库设计 6.3.1设计依据 6.3.2数据库选型 6.3.3数据库种类及特点 6.3.4数据库逻辑结构 6.3.5物理结构设计 6.3.6数据库安全 6.3.7数据字典 7网络通信系统设计 7.1设计要求 7.2网络结构确认 7.3网络布局设计 7.4网络接口设计 8信息编码设计

。 8.1代码结构设计 8.2代码编制 9维护设计 9.1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9.2系统及用户维护设计 9.3系统扩充 9.4错误处理 9.4.1出错类别 9.4.2出错处理 9.4.3系统调整及再次开发问题 10系统配置 10.1配置原则 10.2硬件配置 10.3软件配置 11关键技术 11.1关键技术的提出 11.2关键技术的一般说明 11.3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 12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13投资预算概算及资金规划 14实施计划 14.1限制

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模版

密级:机密 文档编号:XXX_TS_TEMP_XXSJSMS 版本号:V2.0 【项目名称】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编写人:XXX 批准人:XXX 生效日期:2017年1月6日 版权信息 本文件涉及之信息,属XXX所有。 未经XXX允许, 文件中的任何部分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散发。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 人 修订说明 修订 状态 审核日期审核人批准人 V0.12016-12-1XXX创建A2016-12-1XXX XXX V1.02016-12-28XXX调整需求分析方法M2016-12-29XXX XXX V2.02017-1-4XXX更换使用模板M2017-1-6XXX XXX 修订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日期格式:YYYY-MM-DD

目录 1 概述 (1) 1.1 编写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术语和缩写 (1) 1.4 参考资料 (1) 2 角色和职责 (1) 3 设计约定 (1) 4 实现架构及功能逻辑 (1) 4.1 功能逻辑描述 (1) 4.1.1功能模块结构图 (2) 4.1.2功能模块描述 (2) 4.2 软件体系架构 (3) 4.2.1设计思路 (3) 4.2.2包图及描述 (4) 4.2.3类图及描述 (5) 4.2.4主要程序描述 (6) 4.2.5组件图及描述 (6) 4.2.6源代码目录结构 (7) 4.2.7权限设计 (7) 4.3 总体界面设计 (8) 4.3.1设计原则 (8) 4.3.2设计思路 (8) 4.3.3界面风格 (8) 4.3.4界面层次图 (8) 4.3.5界面原型 (8) 5 详细设计 (8) 5.1 模块A (9) 5.1.1概要说明 (9) 5.2.2实现框架 (10) 5.3.3主要逻辑实现描述: (11) 5.3.4界面设计 (13) 5.3.5接口设计 (13) 5.3.6其它 (13) 5.2 模块B (14) 6 数据库设计 (14) 7 接口设计 (14) 8 附录: (14)

(完整版)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v1.0 200X年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编制 审查 审核 批准 文档评审负责人:参加评审人员: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设计依据 (4) 2软件系统结构 (4) 2.1功能需求 (4) 2.2子模块划分 (4) 2.3子模块间关系 (4) 3公共数据结构 (4) 4程序设计说明 (5) 4.1程序1设计说明 (5) 4.1.1程序描述 (5) 4.1.2功能 (5) 4.1.3性能 (5) 4.1.4输入 (5) 4.1.5输出 (5) 4.1.6算法 (5) 4.1.7流程 (5) 4.2程序2设计说明 (5) 5模块重用说明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1.2背景 〖说明待开发软件(子)系统的名称和此软件(子)系统所属大系统的名称; 说明任务的来源(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等;该软件(子)系统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设计依据 〖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有关设计依据(标题、文件编号、版本号、作者、发布日期、出版单位),包括本项目内部已编写的有效文档、出版刊物和国家标准或规范〗2软件系统结构 2.1功能需求 2.2子模块划分 〖说明本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实现,即其内部的子模块划分(给出程序的名称和标识符)。建议以图形说明。〗 1.XXXXXXXX 2.XXXXXXXX 3.XXXXXXXX 4.XXXXXXXX 5.XXXXXXXX 6.XXXXXXXX 2.3子模块间关系 〖说明各子模块间的控制、顺序等耦合关系。〗 3公共数据结构 〖给出本软件系统使用的每一个公共数据结构的类型定义、存储方式,公共数据结构内各元素项的类型定义、初始取值、可能取值的范围及相应的物理含义。建议以类似C语言的数据说明格式来描述。〗

铝合金模板工艺技术标准(试行)

铝合金模板工艺技术标准(试行)

附件一: 铝合金模板工艺技术标准 (试行) 1、适用范围 本技术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现浇混凝土工程所用的3.8m以下一般模板与支撑体系的施工;不适用于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与支撑体系的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2008 2.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6892 2.3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份》GB/T3190 2.4 《碳素结构钢》GB/T700 2.5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

2.6 《铝合金压铸件》GB/T13821、15114 2.7 《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100 2.8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 2.9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 2.10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 2.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 2.1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1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1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2.15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规程》JGJ/T2 2.1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17《铝合金模板技术规范》DBJ 15-96-2013广东省标准 3、术语和定义 3.1 面板 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包括拼装的板和加肋的板。 3.2支撑梁 用于连接面板和支顶的构件。 3.3 连接件 面板与支顶的连接、面板自身的拼接、加固体系自身的连接和其中二者相互连接所用的零配件。包括插销、锲片、螺栓、背楞、垫片、对拉螺杆等。

软件详细设计模板

需求名称Array— ( [ XXX项目小组

修订表

审批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读者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术语与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和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详细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总体方案确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系统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部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部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为公司详细设计方案模板

文档编号: 版 本 号: 密 级: XXX详细设计方案(模板) 项目名称:(此处填入项目中文名称) (此处填入项目英文名称) 项目负责人:(此处填入项目负责人) 拟制: 年 月 日 审核: 年 月 日 批准: 年 月 日

项目名称文档名称

文 件 控 制 变更记录 日期作者版本更改说明 审阅 日期审阅者意见 分发 编号接收人地点

目录 1 引言5 1.1 编写目的5 1.2背景5 1.3 参考资料5 1.4术语定义及说明5 2 2设计概述5 2.1任务和目标5 2.1.1需求概述5 2.1.2运行环境概述6 2.1.3条件与限制6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6 3 系统详细需求分析6 3.1详细需求分析6 3.2接口需求分析6 4 总体方案确认7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7 4.2 系统详细界面划分7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7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7 5 系统详细设计7 5.1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7 5.2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8 5.3系统界面详细设计8

5.3.1外部界面设计 5.3.2内部界面设计9 5.3.3用户界面设计9 6 数据库系统设计9 6.1设计要求9 6.2信息模型设计9 6.3数据库设计9 6.3.1设计依据9 6.3.2数据库选型9 6.3.3数据库种类及特点9 6.3.4数据库逻辑结构9 6.3.5物理结构设计10 6.3.6数据库安全10 6.3.7数据字典10 7 网络通信系统设计10 7.1设计要求10 7.2网络结构确认10 7.3网络布局设计10 7.4网络接口设计11 8 8信息编码设计11 8.1代码结构设计11 8.2代码编制11 9 9维护设计11 9.1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1

最新版铝模板配模方案讲解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流程 现将铝合金模板的设计分为六大块:1、墙体的设计,2、梁的设计,3、楼面板的设计,4背楞的设计,5、支撑体系的设计,6、楼梯的设计,现针对每个块进行具体的分析。 墙体的设计流程: 1.1.审图 1.1.1.通读墙柱图、梁结构图、平面布置图; 1.1. 2.查阅三张图中是否存在尺寸相互矛盾地方; 1.1.3.熟悉其他非标楼层的结构变化,方便后续设计中模板通用性; 1.2.图纸确认 1.2.1.将图纸错误或者矛盾地方,通过正式函件发于甲方确认; 1.2.2.将图纸中复杂结构或不适用于铝合金模板的结构,深化理解后,确定最后 具体施工方案,以正式函件要求甲方签字盖章确认; 1.3.墙体模板库建立 在熟悉掌握标准层的墙体变化及楼板厚度、梁深度及结构特点后,为了节约时间及减少配模错误,专门用一定时间,单独计算出所有墙体模板长度,将所有墙体模板的规格图块建好,并以表格形式放于CAD图档中,建立好图块之后,让同组其他人员进行校对检查; 墙体的长度计算规则如下:

外墙:模板长度=层高-100-200 内墙(无降板):模板长度=层高-板厚-150(阴角)-80(阳角+12mm ) 内墙(有降板):模板长度=层高-板厚-降板深度-150(阴角)-80(阳角+12mm ) 内墙(有梁处):模板长度=层高-梁深-150(阴角)-80(阳角+12mm ) 内墙(有梁、有降板处):模板长度=层高-梁深-降板深度-150(阴角)-80(阳角+12mm ) 阴角:阴角长度与墙板配模原则相同,不同的是最后减去的不是80,只需减去12mm即可; 阳角:1、墙板下的阳角不用建图,墙板计划出来后相应宽度的墙板下就有一支相应长度的单面开孔的阳角 2、墙体末端的阳角长度,只需将末端处最矮的一块墙板的长度+80mm即可; 1.4.配模步骤 1.4.1对楼层最外围墙体进行配模,从墙体的内侧面开始 1、在内墙体拐角处,配置相应规格阴角; 2、配置内墙体梁下墙板(一般梁下墙板需超出梁宽,则梁下墙板宽度=梁宽+300) 3、配置内墙体空余部分模板,优先选择400宽度模板; 4、待到最后一块墙板时,如若宽度小于200,尽量调配至大于等于200宽度; 1.4.2对楼层外围墙体的外墙进行配模 1、在外墙体的拐角处,放置阳角 2、从拐角处向另一侧配模,此时注意调配模板宽度; 3、优选选择400宽度板同时,遇到内墙梁处需调配相对应宽度模板,形成对称状; 1.4.3对楼层内围墙体进行配模 1、从内墙体梁较多的一面墙开始配模,方便后续调板; 2、配模原则与外墙体相同,最后同样需要调整相关宽度; 1.4.4楼层楼面板有洞口处的配模 1、洞口的长和宽任一小于500时,则不考虑此洞口,按照没有洞口考虑,配模完成后再面

软件详细设计文档模板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件编号:生效日期:年月日 编制:日期: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同方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风险 (1) 1.3文档约定 (1) 1.4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1) 1.5参考资料 (2) 2. 支撑环境 (2) 2.1数据库管理系统 (2) 2.2开发工具、中间件以及数据库接口 (2) 2.3硬件环境 (2) 2.4网络环境 (3) 2.5多种支撑环境开发要点 (3) 3. 部件详细设计 (4) 4. 词汇表 (5) 5. 部件表格式 (5) 6. 界面表格式 (6)

1. 引言 引言是对这份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的概览,是为了帮助阅读者了解这份文档如何编写的,并且应该如何阅读、理解和解释这份文档。 1.1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是基于哪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哪份软件产品概要设计报告和哪份软件产品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如果该软件产品需要数据库支持)编写的,开发这个软件产品意义、作用、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意图。通过这份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详尽说明了该软件产品的编码结构,从而对该软件产品的物理组成进行准确的描述。 1.2 项目风险 具体说明本软件开发项目的全部风险承担者,以及各自在本阶段所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首要风险承担者包括: ●任务提出者; ●软件开发者; ●产品使用者。 1.3 文档约定 描述编写文档时所采用的标准(如果有标准的话),或者各种编写约定。 编写约定包括: ●部件编号方式; ●界面编号方式; ●命名规范: ● 1.4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列举本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所针对的各种不同的预期读者,描述文档中,其余部分的内容及其组织结构,并且针对每一类读者提出最适合的文档阅读建议。 读者包括: ●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测试人员; ●文档编写人员; ●

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文档副标题]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概要设计方案做完善和细化。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 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 开发项目组名称 D. 项目代号(项目规划所采用的代号); E. 说明遵从的IT标准和原则,符合公司的IT ABBs 1.3 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 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 设计概述 2.1 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1.1 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1.2 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1.3 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1.4 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 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

软件详细设计方案模板

QR-RD-022(Ver1.2) Xxx软件 概要设计方案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编写:日期: 检查: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XX公司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文档变更记录

目录 1. 引言 (4) 1.1 编写目的和范围 (4) 1.2 术语表 (4) 1.3 参考资料 (4) 2. 需求 (5) 2.1 总体描述 (5) 2.2 功能 (5) 2.3 性能分析 (8) 2.3.1 精度 (8) 2.3.2 时间特性 (8) 2.3.3 灵活性 (9) 2.3.4 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操作性、防呆性 (9) 3. 环境 (10) 3.1 设备环境 (10) 3.2 软件环境 (10) 3.3 接口 (10) 3.4 保密与安全 (11) 3.4.1 说明 (11) 3.4.2 设计 (11) 3.4.3 数据传输部分 (11) 3.4.4 IP过滤分部 (11) 4. 业务功能设计 (11) 4.1 运行过程 (11) 4.2 逻辑流程 (11) 4.3 功能模块 (13) 4.4 数据流向 (14) 4.4.1 输入 (14) 4.4.2 输出 (15) 4.5 通信协议 (18) 5. 数据库设计 (29) 6. 系统出错处理 (30)

1.引言 1.1 编写目的和范围 说明写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本详细设计说明书编写的目的是说明程序模块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描述、输入/输出、算法和流程逻辑等,为软件编程和系统维护提供基础。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测试人员和项目评审人员。 1.2 术语表 定义系统或产品中涉及的重要术语,为读者在阅读文档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1.3 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名称、作者、文件编号或版本等。参考资料包括: a.需求说明书、架构设计说明书等; b.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引用文件、资料、软件开发标准等。

2017年最新版铝模板配模方案讲解

铝合金模板地设计流程 现将铝合金模板地设计分为六大块:、墙体地设计,、梁地设计,、楼面板地设计,背楞地设计,、支撑体系地设计,、楼梯地设计,现针对每个块进行具体地分析. 墙体地设计流程: 1.1.审图 1.1.1.通读墙柱图、梁结构图、平面布置图; 1.1. 2.查阅三张图中是否存在尺寸相互矛盾地方; 1.1.3.熟悉其他非标楼层地结构变化,方便后续设计中模板通用性; 1.2.图纸确认 1.2.1.将图纸错误或者矛盾地方,通过正式函件发于甲方确认; 将图纸中复杂结构或不适用于铝合金模板地结构,深化理解后,确定最后具体施工方案,以正式函件要求甲方签字盖章确认; 1.3.墙体模板库建立 在熟悉掌握标准层地墙体变化及楼板厚度、梁深度及结构特点后,为了节约时间及减少配模错误,专门用一定时间,单独计算出所有墙体模板长度,将所有墙体模板地规格图块建好,并以表格形式放于图档中,建立好图块之后,让同组其他人员进行校对检查; 墙体地长度计算规则如下: 外墙:模板长度层高 内墙(无降板):模板长度层高板厚(阴角)(阳角) 内墙(有降板):模板长度层高板厚降板深度(阴角)(阳角) 内墙(有梁处):模板长度层高梁深(阴角)(阳角) 内墙(有梁、有降板处):模板长度层高梁深降板深度(阴角)(阳角)阴角:阴角长度与墙板配模原则相同,不同地是最后减去地不是,只需减去即可; 阳角:、墙板下地阳角不用建图,墙板计划出来后相应宽度地墙板下就有

一支相应长度地单面开孔地阳角 、墙体末端地阳角长度,只需将末端处最矮地一块墙板地长度即可; 1.4.配模步骤 对楼层最外围墙体进行配模,从墙体地内侧面开始 、在内墙体拐角处,配置相应规格阴角; 、配置内墙体梁下墙板(一般梁下墙板需超出梁宽,则梁下墙板宽度梁宽) 、配置内墙体空余部分模板,优先选择宽度模板; 、待到最后一块墙板时,如若宽度小于,尽量调配至大于等于宽度; 对楼层外围墙体地外墙进行配模 、在外墙体地拐角处,放置阳角 、从拐角处向另一侧配模,此时注意调配模板宽度; 、优选选择宽度板同时,遇到内墙梁处需调配相对应宽度模板,形成对称状; 对楼层内围墙体进行配模 、从内墙体梁较多地一面墙开始配模,方便后续调板; 、配模原则与外墙体相同,最后同样需要调整相关宽度; 楼层楼面板有洞口处地配模 、洞口地长和宽任一小于时,则不考虑此洞口,按照没有洞口考虑,配模完成后再面板上放置铁盒子即可; 、洞口较大时,在洞口处向洞口方向偏出宽度地板后,其他模板则按照外墙板地规格进行布置; 、洞口大并有梁时,则单独偏出地宽模板不需要减去地长度; 墙体配模时,需特别注意墙体内地洞口,此时该位置 墙板应单独计算长度及宽度,并单独画出立面剖视图进行配模; 待所有墙体模板配模完成之后,将配模图整理后放置我司专用图框中,并将结构图中定位轴线复制到该墙体平面布置图内;将所有不同截面尺寸地墙体配模剖面示意图画出,清晰地反应出墙板与楼面板、梁板具体如何连接;用工具,统计出布置图中地模板数量,最后制出正式地加工计划单. (一)主要控制点 、结构图纸尺寸地准确性,图纸错误更正时甲方地正式回复; 、各类墙板长度计算地正确性,图块地建立和检查必须是两个人; 、实际配模过程中模板选用地合理性,尽量避免选用小板(如、),异形板同样避免建立小板(如小于); 、不同类墙体配模地剖面图,必须清晰明了地画出相应标高、模板尺寸、打孔位置等结构连接特点. (二)检查资料 、墙体平面布置图、各类墙体剖面图、墙体模板加工计划 (三)流程图 通过正式函件与甲方确认图纸准确性调配对称调配对称绘制不同类墙体剖面视图画出墙体内洞口布置图清理图素,出墙体平面布置图布置内墙体梁较小一面墙布置内墙体梁较多一面墙布置外围墙体地外墙板布置剩余墙面模板布置梁下墙板模板外围墙体地内墙拐角配置阴角 梁地设计流程: 第一步:审图

软件详细设计模板(最全面)

研发生产中心文档编号版本A1 密级商密A 项目名称Xx系统 项目来源 Xxx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编写:日期:检查: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XX公司 版权所有不得复制 文档变更记录

序号变更(+/-)说明作者版本号日期批准1 2

目录 1. 引言 (5) 1.1 编写目的和范围 (5) 1.2 术语表 (5) 1.3 参考资料 (5) 1.4 使用的文字处理和绘图工具 (5) 2. 全局数据结构说明 (7) 2.1 常量 (7) 2.2 变量 (8) 2.3 数据结构 (8) 3. 模块设计 (9) 3.1 用例图 (9) 3.2 功能设计说明 (10) 3.2.1 模块1 (10) 3.2.2 模块2 (11) 4. 接口设计 (12) 4.1 内部接口 (12) 4.2 外部接口 (12) 4.2.1 接口说明 (12) 4.2.2 调用方式 (12) 5. 数据库设计 (12) 6. 系统安全保密设计 (12) 6.1 说明 (12) 6.2 设计 (12) 6.2.1 数据传输部分 (12) 6.2.2 IP过滤分部 (13) 6.2.3 身份验证部分 (13) 7. 系统性能设计 (13) 8. 系统出错处理 (13)

1.引言 1.1背景 此文档的背景 1.2编写目的和范围 说明写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本详细设计说明书编写的目的是说明程序模块的设计考虑,包括程序描述、输入/输出、算法和流程逻辑等,为软件编程和系统维护提供基础。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测试人员和项目评审人员。 1.3术语表 定义系统或产品中涉及的重要术语,为读者在阅读文档时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序号术语或缩略语说明性定义 1 PM Project Manager,项目经理 2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资料的名称、作者、文件编号或版本等。参考资料包括: a.需求说明书、架构设计说明书等; b.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引用文件、资料、软件开发标准等。 资料名称作者文件编号、版本资料存放地点 1.5使用的文字处理和绘图工具 文字处理软件:[编写设计文档使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如RedOffice ] 绘图工具:[使用的UML工具,如Rose、Jude、Visio]

项目设计方案-模板

项目设计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企业网/智能化校园) (3) 1.2当今“企业网络/智能化校园网络”建设面临的问题 (3) 1.3“企业网络/智能化校园网络”设计开发原则 (3) 2 项目需求分析说明 (4) 2.1项目总体需求分析 (4) 3 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4) 3.1 网络设计思想 (4) 3.1.1 (4) 3.1.2 (4) 3.2 网络技术 (4) 3.2.1网络技术介绍(以太网、令牌环网技术、FDDI技术、ATM技术) (4) 3.2.2网络技术选型及选型依据 (4) 3.3 网络结构 (4) 3.3.1网络拓扑结构选型 (4) 3.3.2网络拓扑结构图 (4) 3.3.3网络拓扑结构说明 (5) 3.3.3.1核心层网络设计 (5) 3.3.3.2汇聚层网络设计 (5) 3.3.3.3接入层网络设计 (5) 3.3.3.4广域网互联设计 (5) 3.4 网络系统详细设计说明 (5) 3.4.1教学办公区设计 (5) 3.4.2宿舍区设计 (5) 3.4.3服务器设计 (5) 3.4.4应用软件设计(系统软件/工具软件) (5) 3.4.5无线网络设计 (6) 3.4.6中心机房设计 (6) 3.4.7 (6) 4 核心设备性能说明 (6) 4.1核心层设备性能说明 (6) 4.2汇聚层设备性能说明 (6) 4.3接入层设备性能说明 (6) 4.4广域网互联设备性能说明 (6) 4.5无线接入设备性能说明 (6) 4.6服务器设备性能说明 (6) 4.7系统软件性能说明 (7) 4.8工具软件性能说明 (7) 4.9机房关键设备性能说明 (7)

软件项目文档全套模板-详细设计

<项目名称> 详细设计说明书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修改情况记录:

目录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程序系统的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程序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出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程逻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存储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释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限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尚未解决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东软机密 文件编号:D05-PDT073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版本:0.0.0-1.2.0 2009-6-30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事业部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控制 修改编号版本修改条款及内容修改日期 1 0.0.0-1.1.0修改LOGO 2005-7-29 2 0.0.0-1.1.1 1、修改公司标识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修改文件密级标识为“东软机密”。 2008-8-25 3、将“单体测试”改为“单元测试” 3 0.0.0-1.2.0 根据公司要求,转换为OpenOffice格式2009-06-17

东软机密 文件编号:项目编号DDR顺序号第版分册名称:第册/共册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详细设计说明书 (软件开发事业部)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页数正文附录生效日期 编制批准

修改记录 版本号变更控制报告 编号 更改条款及内容更改人审批人更改日期

目录 1引言 (1) 1.1 目的 (1) 1.2 背景 (1) 1.3 词汇表 (1) 1.4 参考资料 (1) 2系统结构 (1) 2.1 需求概述 (1) 2.2 总体设计 (2) 3.系统详细设计说明 (2) 3.1 包及类结构设计 (2) 3.2 模块设计 (2) 3.3 Message文件管理Module (2) 3.4 LOG管理Module (2) 3.5 配置文件管理Module (2) 3.6 异常模块说明 (3) 4.其他设计要求 (3) 4.1 单元测试 (3) 4.2 注释及代码风格 (3) 4.3 尚未解决问题 (3) 5附件说明 (3)

华为公司详细设计方案模板

XXX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Prepared by 拟制Date 日期 2010-11-23 Reviewed by 评审人Date 日期 Approved by 批准Date 日期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参考资料 (1)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1) 2设计概述 (1) 2.1任务和目标 (1) 2.1.1需求概述 (1) 2.1.2运行环境概述 (1) 2.1.3条件与限制 (1)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2)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2) 3.1详细需求分析 (2)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2) 4总体方案确认 (2)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2)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2)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2)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3) 5系统详细设计 (3) 5.1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3) 5.2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3) 5.3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3) 5.3.1外部界面设计 (3) 5.3.2内部界面设计 (4) 5.3.3用户界面设计 (4) 6、数据库系统设计 (4) 6.1设计要求 (4) 6.2 信息模型设计 (4) 6.3 数据库设计 (4) 6.3.1 设计依据 (4) 6.3.2 数据库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3 数据库种类及特点 (4) 6.3.4 数据库逻辑结构 (4) 6.3.5 物理结构设计 (4) 6.3.6 数据库安全 (4) 6.3.7 数据字典 (5) 7 信息编码设计 (5) 7.3 代码结构设计 (5) 7.4 代码编制 (5)

铝模板计算书

铝模板计算书

————————————————————————————————作者:————————————————————————————————日期:

铝合金模板方案设计验算 主要参数:梁高h=1200mm ,b=200mm ,板厚:150m m 铝型材6061-T 6的强度设计值F 为276N /mm2 钢材Q235的强度设计值F=215 N/mm2 销钉与螺栓的强度设计值F =420N/m m2 铝模自重为22kg/ m2 钢材弹性模量 25/101.2mm N E ?= Q 420钢材抗剪 2/220mm KN fy = Q235钢材抗剪 2/125mm KN fy = 1.顶撑验算 顶撑采用Q235的钢材,外管采用 φ60×2.0mm 钢管,插管为 φ48×3.0m m厚,插销为 φ14m m。本工程的计算高度为2800(实际2770)m m,钢管支撑中间无水平拉杆。计算独立支撑高度最大为2800时的允许荷载,考虑插管与套管之间因松动产生的偏心为半个钢管直径。 插管偏心值 e=D/2=48.3/2=24.3 因此钢支撑按两端铰接的轴心受压构件计算 长细比: i ul i 0 ==L λ 钢管支撑的使用长度l=2800 钢管支撑的计算长度 l l 0μ= 22.1299.112n 1=== ++μ 12I I n = =18.51/9.32=1.99 8.1656.20280022.1i l ===?μλ i 为回转半径 1.1.1?钢管受压稳定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得 285.0=? N A N 5.26838215438285.0f ][2=??=??=? 其中2A 为套管截面积 1.2钢管受压强度验算 插销直径 14,管壁厚3.0mm,管壁的端承面承压强度设计值 2mm /325fce N = 两个插销孔的管壁受压面积 13214.32 140.32a 22d =???=?=πA 2mm 管壁承受容许荷载 N A N 42900132325fce ][=?=?= 1.1.3插销受剪验算。插销两处受剪。 插销截面积 220mm 7.15314.37=?=A 插销承受容许荷载 N N 384257.153125227.153fy ][=??=??= 根据验算,取三项验算的最小容许荷载,故钢支撑在高度2800时的容许荷载为26838.5N 1.4 最大构件的荷载验算 本工程最大梁断面为200×1200mm,顶撑间距为1300mm 最大板厚为150mm,板的顶撑间距为1300×1300mm 铝模板自重22kg/㎡ 施工荷载按200 kg/㎡ a 、 最大梁荷载组合(最大支撑间距1300mm ) 梁砼自重:0.2×1.2×1.3×25000=7800N 铝模自重:0.2×1.3×220=57.2N 恒载系数1.2:(7800+57.2)×1.2=9428.6N 活载系数1.4:2000×1.4×0.2×1.3=728N 合计:10156.6N(不考虑折减系数) b、 最厚板荷载组合:顶撑间距按1300×1300计算,板厚160m m

项目详细设计模板

产品名称Product name 密级Confidentiality level 产品版本Product version Total 8 pages 共 8 页XXX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Prepared by 拟制Date 日期 Reviewed by 评审人Date 日期 Approved by 批准Date 日期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Date 日期Revisio n Version 修订 版本 Sec No. 修改 章节 Change Description 修改描述 Author 作者

目录 XXX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1)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2)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4) 1.3参考资料 (4)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4) 2设计概述 (4) 2.1任务和目标 (4) 2.1.1需求概述 (4) 2.1.2运行环境概述 (4) 2.1.3条件与限制 (4)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4)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4) 3.1详细需求分析 (5)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5) 4总体方案确认 (5)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5)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5)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5)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5) 5系统详细设计 (5) 5.1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6) 5.2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6) 5.3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6) 5.3.1外部界面设计 (6) 5.3.2内部界面设计 (6) 5.3.3用户界面设计 (6) 6、数据库系统设计 (7) 设计要求 (7) 信息模型设计 (7) 6.3数据库设计 (7) 6.3.1设计依据 (7) 6.3.2数据库种类及特点 (7) 6.3.3数据库逻辑结构 (7) 6.3.4物理结构设计 (7) 6.3.5数据库安全 (7) 6.3.6数据字典 (7) 7信息编码设计 (7) 7.3代码结构设计 (8) 7.4代码编制 (8)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