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达-苏里格天然气化工ppt

林达-苏里格天然气化工ppt

中国主要气田

中国气田概况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7-03-28 11:39 ] 天然气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的混合气体的统称。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主要成分为甲烷,通常占85-95%;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其中伴生气通常是原油的挥发性部分,以气的形式存在于含油层之上,凡有原油的地层中都有,只是油、气量比例不同。即使在同一油田中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也不一定相同。他们由不同的途径和经不同的过程汇集于相同的岩石储集层中。若为非伴生气,则与液态集聚无关,可能产生于植物物质。世界天然气产量中,主要是气田气和油田气。对煤层气的开采,现已日益受到重视。 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广,陆相盆地多,形成优越的多种天然气储藏的地质条件。根据1993年全国天然气远景资源量的预测,中国天然气总资源量达38万亿m3,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资源量的43.2%和39.0%。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层系分布以新生界第3系和古生界地层为主,在总资源量中,新生界占37.3%,中生界11.1%,上古生界25.5%,下古生界26.1%。天然气资源的成因类型是,高成熟的裂解气和煤层气占主导地位,分别占总资源量的28.3%和20.6%,油田伴生气占18.8%,煤层吸附气占27.6%,生物气占4.7%。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中国气田以中小型为主,大多数气田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1991-1995年间,中国天然气产量从160.73亿m3增加到179.47亿m3,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33%。 新疆库车天然气田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7-03-28 11:39 ]

苏里格气田压裂及返排工艺分析

气田压裂及返排工艺分析 第一部分返排工艺 一、放喷返排工艺过程及特点分析 苏里格气田压裂放喷采用强制闭合返排工艺,压裂停泵后20-30分钟内开始放喷返排,根据压裂工艺、管柱特点和地层的需要,放喷过程通常需要4个阶段:闭合控制阶段,放大排量阶段,压力上升阶段,间歇放喷阶段。 A、闭合控制阶段: 工作制度:根据压后停泵压力的大小,及压力降落情况来确定。停泵压力高,压力降落慢的井要选择小的油嘴,反之选择大的油嘴。现场通常用2-6mm油嘴控制,排量控制在100-200L/min。 特点分析: 1、由于采用前置液拌注氮气,压裂后井底附近地层空隙基本被液体占据,短时间内液体不易与氮气和天然气混合,液体中溶解的气量较少,所以此阶段排出物以液体为主。 2、因压裂施工的欠量顶替以及压裂液残余粘度的影响,此阶段通常有部分支撑剂被带出地面,一般在0.5m3左右。 3、通常油压降落速度要高于套压降落速度,当套压高于油压1MPa时,封隔器解封,油管内的液体在油套管压差和地层压力及液体的弹性能量作用下排出井筒。 4、当井底压力低于裂缝闭合压力,裂缝完全闭合时,控制排量阶段结束,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4小时。 B、放大排量阶段: 工作制度:通常用8-10mm油嘴控制或畅放,排量控制在500L/min以下,以地层不出砂,放喷管线出口不见砂粒(或检查油嘴的磨损程度)为控制原则。 特点分析: 1、此阶段初期排出物以液体为主是塞状流,后期为气液两相流,气水同喷。在此阶段通常都能见气点火。 2、裂缝完全闭合,支撑剂受岩石应力的挤压作用被夹持在裂缝壁面内部,能够比较稳定的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3、此阶段油套压经历了一个先降落至零后再升高的过程(地质条件好的井油压只降到2-3 MPa,左右),而且油压要先于套压上升。 4、这个过程因井的类别不同,所需时间有较大差别,从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 5、由于气体的指进效应,裂缝和地层中的氮气和天然气向井筒运移速度要快于液体,气、液溶解度增大,进入油管内的气量增加,喷式加大,井口油压上升,流体呈气液混合状态、出口见喷势,此阶段结束。 C、压力上升阶段: 工作制度:用6-10mm油嘴进行控制,并随着气量增大、压力上升而逐步减小油嘴。 特点分析: 1、阶段初期呈气液两相流,中期呈段塞流(先是一段含液气体之后是一段含气液体),后期因氮气和天然气的溶解度增大,以致在流动过程中形成不了水柱,而只能在高速气流带动下以雾状形式排出井筒,呈雾状流 2、油压上升到2-3 MPa以上。 3、返排液量在70-80%以上,即可转入后期间放阶段。 D、间歇放喷阶段 工作制度:由于深入地层远处的液体向油管聚集速度小于气体,返排液量减少,出气量增大,排液效率降低,则应关井恢复,采取间开工作制度,选择4-8 mm 油嘴放喷。 特点分析: 1、关井时,由于油套环形空间截面积较油管流通截面积大,进入环形空间内的气量多,气体与液体进行置换后占据液体上部空间,并在液体上部形成一定的压强而将环形空间的液体推向油管,同时,地层内液体也进入井筒。 2、当井口压力上升速率较低时,说明表压加液柱压力已接近地层压力,地层流向井底的液体减少,这时应开井放喷;当开井后见到雾状流就应再次关井恢复。 3、油管内流体的分布(从井口到井底)为纯气段、气液过渡带段、液体段(含溶解气)。开井后的第一段是纯气流,第二段是两相流(气液过渡段,以气为主),第三段是塞状流(液柱段),第四段为气液两相流,气水同喷,第五段为雾状流。

苏里格气田地质特征

三.苏里格气田的地质特征 1.基本地质特征 该区山 1 期在区内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由西向东依次发育近南北向展布 的分流河道。盒 8 期在区内主要以河流-浅水沼泽相沉积环境为主,由北向南依次发育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亚相。砂岩在平面上广泛分布,储集体由北向南延伸,厚度逐渐变薄,东西向呈透镜状叠加。储集体砂纵向上相互叠置,横向上复合连片,储层普遍含气。 储集砂岩粒度以粗、粗-中粒、中粒为主,砂岩储层结构成熟度比较高。颗粒一般呈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主要粒径分布范围为0.2mm~3.0mm。研究区储层的面孔率一般在2.0%以上,孔隙组合以晶间孔-溶孔为主要孔隙组合,见少量的粒间孔。 1.1 主力气层岩性特征及其厚度变化特征描述如下: ①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O1m) 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属华北海型沉积,依据区域性地层对比标志层、沉积旋回及古生物特征,可将其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马一、马二至马六等6个岩性段,马六段在盆地内分布局限。 含气层主要分布在马家沟组马五段,主要岩性为褐灰色粉晶云岩。马五 1 4 底部发育深灰色凝灰岩;马五 4 1底部发育灰绿色凝灰岩,这两层为下古生界重要的标志层。测井曲线具有高伽玛、高时差、低电阻、低密度等特征。马五5为厚层块状泥晶灰岩,厚约25m左右。该段测井曲线具有低平的自然伽玛和高电阻、高Pe值等特征,也是马家沟组马五段内重要的标志层。 ②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以“骆驼脖砂岩”之底为顶界,以“北岔沟砂岩”之底为底界,与太原组整 合接触。厚度约70m左右。根据沉积序列及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分为山 1、山 2 两 段。 山 2 段区内主要是一套三角洲含煤地层,发育石英砂岩或岩屑砂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厚度一般45m~60m。 山1段区内以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砂泥岩为主,砂岩由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组成,厚度一般40m~50m,为本区的主要目的层之一。

苏里格气田建(构)筑物地基处理综述

苏里格气田建(构)筑物地基处理综述 【摘要】在沙漠地区,由于软弱、透水性强的砂土层的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苏里格气田建设中大量的中、小型厂房浅层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又要很大程度的减少沉降量,考虑到低效开采,节约成本,故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方式缓解了现有的地基处理方式在沙漠地区的局陷性。 【关键词】地基变形;水坠砂;砂石垫层法 0 前言 为了配合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地面建设的实施,全面推进苏里格气田标准化、模块化的发展,加快实现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的宏伟目标,让更多人了解这块神秘的大沙漠,让更多的建设走进这块福地,故对苏里格地区的建(构)筑物地基处理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1 工程地质概况 1.1 地质简述 苏里格气田位于内蒙古境内的毛乌素沙漠,所属地貌单元为风沙地貌的平沙地兼半固定沙丘,主要地段均为平沙地,局部地段为植被或耕地,中间有些植被被破坏,流动沙层除露。在构造体系上,乌审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是新华夏构造体系和祁(祁连山)吕(吕梁山)贺(贺兰山)山字型构造两个构造体系的重接复合,是这两个构造体系中构造形迹相对微弱的地块,所以在为鄂尔多斯

盆地组成部分之一的乌审旗内岩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等地质构造现象不发育。乌审旗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多大风;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漫长,风沙频繁,多刮西北大风。地下水属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凝结水补给,地水位埋深约在1.0m~3.0m之间。场地土类型属于中硬土,覆盖层厚度>5m,可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乌审旗相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对应于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 1.2 主要地层描述 ①细砂(q■):褐黄色,松散,稍湿,风积形成,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可见云母碎片,含较多植物根系,局部地段为粉砂,厚度约为0.30m~2.40m,f■=60~80kpa。 ①1杂填土(q4ml):褐黄色,松散,稍湿,粉砂为主,含有机物及砖块,该层仅在局部地段出现,f■=70kpa。 ②细砂(q■):黄褐色~红褐色,中密,湿,风积形成,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可见云母碎片,局部地段为粉砂,该层越靠近层底粘粒含量越大,在局部地段为粉质粘土夹层,厚度约为 0.20m~0.50m,该层厚度约为0.50m~4.0m,f■=90~110kpa。 ③细砂(q■)或砂岩(k■■): 如为细砂,颜色为深黄—灰黄色,系风积形成,饱和、稍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及氧化铁矿物,颗粒均匀,局部粘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