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

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确保国家课程计划全面落实,促进中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市教育局决定,在定期开展中小学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等专项活动的同时,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将加强对体育、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检测,其检测结果一并纳入乡镇和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现将《宜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宜都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和《宜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学校认真组织学习,迅速研究制定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以期促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有一个新的提升。

附件:

一、《宜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

二、《宜都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

三、《宜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宜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为坚持“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根据《中小学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检测对象

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

三、检测内容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部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两个领域部分作选考内容。具体内容见附表。

四、检测办法

1.每学年对全市各中小学某一个年级规定检测内容进行一次抽测。

2.检测分理论考试和术科考试两大部分,理论考试小学占30%,初中占40%;术科考试小学占70%,初中占60%;总分为100分。

3.术科考试从《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运动能力类抽取三个项目进行考试。

4.小学1-2年级不进行纸笔测试。

附表:检测内容与标准

小学1—2年级

小学3—4年级

小学5—6年级

宜都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全市音乐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二、检测对象

全市小学一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

三、检测内容

音乐学科检测的内容包括基本技能(以唱歌为主)、基础知识(以音乐常识和音乐理论小知识为主)两部分(其它课标规定的内容也将作为检测参考内容)。

四、检测办法:

1、基本技能检测采取抽考的形式,每学年对各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规定演唱内容的抽考。

2、基础知识检测由全市统一组织安排、统一命题、统一时间和要求组织考试,考试内容以教材为蓝本命题。

3、检测评分按照基本技能70%,基础知识30%的比例折合计算,满分为100分。

附表:教学质量检测内容

1、宜都市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检测内容(小学一、二年级以长江文艺出版社艺术教材为依据,三至六年级以各校现行教材为依据)

宜都市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检测办法(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根据《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市各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二、检测对象

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

三、检测内容

美术基本理论常识,一般美术技能技法,现场作画,个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它课标规定的内容也将作为检测参考内容)。

四、检测办法

1.每学年期末进行检测。

2.分理论考试与术科两部分。要求学生全部参与理论考试(小学低年段除外);术科考试按比例随机抽查某一个年级。

3. 总分100分,理论考试占30%,术科考试占70%。

五、检测人员

专项考评小组成员

附表:检测具体内容与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以长江文艺出版社艺术教材为依据;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以湖南版教材为依据)

小学美术

低年段(1—2年级)

术科考试内容:

儿童画、简笔画(铅笔、水彩笔均可),画一人头像或全身像,画某一熟悉

的动物。

术科考试标准:作品大小、居中、整洁、无明显错误。

中年段(3—4年级)

理论考试内容:

三上

1、泥条盘筑的方法

2、四季变化的主色调

3、民间美术中的花样种类

4、利用废旧物来重新创作新玩偶的材料

三下

1、制作百变娃的方法

2、揉、搓、压、捏等泥塑基本技法

3、制作汽车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

4、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合理组织画出有趣的发式

5、水墨画基本的用笔、用墨和用水的方法

四上

1、课程图标设计的方法

2、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3、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5、取景构图知识

6、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7、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四下

1、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取景构图知识

3、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形

4、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

5、调色知识

6、色彩运用的方法

7、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术科考试内容:线描画(人物、动物)、铅笔淡彩画、水彩画(水彩笔、油画棒等用具均可)、剪纸等。(中国画及制作类列为相关年级作业检查)

术科考试标准:作品大小、居中、整洁;熟悉人物的特点;各种动物形象特征;构图中主次关系;调色、色彩运用。

高年段(5—6年级)

理论考试内容:

五上

1、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

2、调配颜色的方法

3、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

4、人物的基本结构

5、人物的动态的表现要点

6、制作彩扎花灯的基本方法

五下

1、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

3、画线的基本方法

4、立体形的画法

5、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6、团扇的制作工艺

7、藏书票基本的设计、制作方法

六上

1、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画法

2、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

3、中国画的笔墨技法

4、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六下

1、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

2、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

3、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其代表作品

4、海报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

5、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

6、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作者:中国社科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姜辉执笔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各种自然物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比重不断减少,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技术密集、智力密集产业的比重显著上升。知识与人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点。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全球范围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同经济、科技的竞争能力紧密相连,而人才正日益成为核心的竞争力。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应对国际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要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制度。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继续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的大小、强弱,依赖于她的每一位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个体反映整体,也影响整体,离开了个体能力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无法增强,党的执政地位也难以巩固。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更好地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聚集各方面的人才,使我们的党不仅是党员人数众多的党,而且成为一个优秀人才聚集的党;不仅是群众基础广泛的党,而且成为各方面人才鼎力奋斗的党。唯有如此,我们的党才有能力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也为人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切实采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才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人才的潜能和价值,从而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自觉地

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质量观

幻灯片一、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质量观——李季湄 幻灯片二、教育质量观的变化 关于质量的标准,每一代人(甚至每十年)都在变,一两代人之前被认为是高质量的东西,在我们现在看来已并非如此。--------------《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 幻灯片三、《纲要》带来幼教范式的变化 “科学革命”的实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范式转换”-------------库恩(thomas kuehn)《科学革命的结构》 幻灯片四、 任何课程研究,往往都是从一种概念框架开始的。这种概念框架或称范式,是一组观念、价值和规则,它们支配着研究的行为、解释资料的方法,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式。 幻灯片五、《纲要》的概念框架 观念——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 尊重幼儿、儿童权利、教育公平、育人为本、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价值——促进幼儿发展 全面发展、富有个性、尊重差异 规划——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 经验性、生活性、过程、环境等等 幻灯片六、 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教师在教学中起的角色作用是什么? 教师了解幼儿已经具有什么经验吗? 教学目标、内容是否适合儿童实际? 教学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发挥作用了吗? 幼儿园有自己的想法、质疑或者问题吗?

幼儿的参与程度怎么样? 幼儿有没有探索的可能与条件? 幼儿会形成怎样的思维和概念?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热情? 幻灯片七、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幻灯片八、 “育人为本”的幼教—— (1)尊重每一个作为“人”的幼儿 尊重幼儿作为“人”的权利、能动性、思想、情感、体验等等; 过去,说道热心于教育,多半是热心于教育目的。“动物园教学”。然而,今天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这一点上,只有重视目的的同时又尊重对象的··心,唯有忠心于对象,才是教育重要的真谛。 幻灯片九、倾听、理解、接纳、激发——贝尔·霍克斯的关系教育学 理解幼儿的思想、情感——帕斯卡《思想录》 倾听幼儿的想法、表达 接纳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错误 幻灯片十、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思想的诞生。——达克沃斯 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儿童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斯滕豪斯 幻灯片十一、唯有意见事物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被商品化,那就是想象力。引导人们积极的想象力及其重要。——《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里德曼 幻灯片十二、让幼儿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思考与想象 ——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美国华盛顿《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基础》

我的教育质量观

我对教育质量观的理解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前途和命运,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而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有的人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水平要么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要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名而忽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呢? 传统的教育质量观就是学生的分数、学生的成绩。在社会上、在较多学生和学生家长心目中,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的是学校的升学率,看的是学生考入上一级重点学校的人数。我认为,这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代表着社会和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希望和期待。但这种观点很不全面,它只是片面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教育质量。 现代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通过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是培养人的人,教师的思想觉悟、人格素质、行为习惯、学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学生影响,特别是小学生,这种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刚刚开始,他们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他们的身心正在发展中,需要有正确的、健康的引导、培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影响、教育行为会给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是学生世界观的引领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者。一个不好的、不称职的教师会使学生迷茫,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延滞学生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影响。 2、教材是由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大纲编写的。而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学生学习的凭借和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教学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3、环境,即教育的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在学校来说就是校风、在班级就是班风。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质量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教师、教材和教育环境是外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外部因素,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因素。

关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平安小学冀录军 在教学领域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人们对此认识并不一致。这实质上是一个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教学质量观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问题。我们要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树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学质量观。 1.既要重视教的质量,更要重视学的质量。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获得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主动地得到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教主要是要“教会学习”,这在教育中尤显重要。所以,评价教学质量在更大意义上应该看学的质量。当然,学的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的质量的提高,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的质量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是教师能否按学科自身的规律对教学内容作有效的编排、整合,并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是狭义的,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现。这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更为迫切的任务。 学的质量应当包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体系是否合理(结构、宽度、深度、时代适应性等);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学生智能的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身心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研究教学时主要是研究教——而且是传统意义的教。而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重教轻学的情况仍然存在;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教、学隔裂分离,教师基本上只是承担知识呈现者、传授者的角色,指

以科学人才观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科学人才观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材,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人才观,是做好人才的选拔、培养、教育和使用这项系统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坚持用培训育人,靠机制选人,以制度管人,凭政绩用人,取得了了一些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把握方向盘,从分析队伍现状着手,育人目标,培养规划设计精心。 (一)一篇调研文章的启示。**年,一篇关于我局干部队伍现状分析的调研文章引起了局党组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分析当前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入手,提出如果不尽快解决干部队伍素质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将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的要求。一是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凸显的问题是:专业性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学经济的多,学法律、中文或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少;学财经的人多,学管理、懂宏观经济的综合性人才少。干部队伍中,第一学历为财经专业的人才占89 %,而学管理、法律、中文或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仅占7%,跨学科的人才极少。二是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虽然91%以上的干部具

有本科学历,但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还不到一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干部仅1人,复合型人才更是屈指可数,专家级人才几乎没有。三是综合调研能力缺乏。90%的干部是从学校门,进入机关门,经历简单、阅历浅薄、思维定式单一,由于缺乏多部门和多岗位的锻炼,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难以得心应手,更难为上级机关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谋依据。而且部门和职业的优越感也很容易使一些人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缺乏宏观意识和创新思维。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体制转制这一改革的关键时期,财政的诸多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有见解的高素质人才。 (二)一个培训机构的成立。根据以上现状分析,局党组一致认为,按照《关于加强****能力建设决定》的要求,我们的干部仅仅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是不够的,**作为政府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把培养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调研,会思考、有能力、会解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定为育人目标。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与市**衔接在政工科加挂干部教育培训科的牌子,强化了培训责任,并配备了职数,负责全市财政系统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一系列学习规划与制度的出台。为保证干部能较快成长,迅速成材,我们相继制定了《**市**局干部教育培

浅谈素质教育质量观

浅谈素质教育质量观 城关镇中心学校张维2014年10月1日 教育质量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要切实落实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在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上。许多教师,为了把学生“教好”,首先想到的就是“时间”。上课“拖时间”,课下,各科教师都布置一大堆作业交给学生带回家做,而且都强调不完成不行!至于学生什么时间睡觉,则不管不顾,老师只管第二天的检查,于是学生只好开夜车到深夜。可以说,那些违背教育规律,将宝押在加班加点、书山题海、频繁考试上的教师,其做法不但不值得称赞,反而应遭到谴责,因为他是以摧残学生身心为代价的。 学生的一些素质,比如动手操作能力、手工制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很难在课堂内形成的。因而在抓课堂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课外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以形成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在活动中应随时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每个少年儿童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消除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而是要让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最充分、最完美地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面向有个体差异的所有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搞教育平均主义,要保证所有学生做到基本发展的同时,又要照顾差异,注意挖掘各类学生的潜能,为培养造就各类拔尖人才打下基础。只有致力于全体学生发展,才算是实施素质教育。如果教育只是发展了少部分人的素质,或者说只让人素质的某一方面得到片面发展,则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所谓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观,我认为其要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全面观”、“发展观”、“差异观”。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向,即:由过去“重少数”转向现在“重多数”;由过去“重智育”转向现在“五育并举”;由过去“重知识”转向现在“重能力”,其核心应该是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质量演义为一种文化,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编号: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要按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要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又要高度重视人才在促进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要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把人才强国战略化为自觉行动。对经济工作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人才工作而言,观念一变视野宽。思想观念陈旧,就发现不了人才;思想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只有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的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马说》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探究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对韩愈《马说》一文的学习,我们已经从文中弄清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也弄清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老师觉得本文所讲的“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均可归结为“外因”。通过学习,我们也更深层次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本文以“千里马”为喻,论述了人才被埋没的道理,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封建社会里的好多文人像韩愈、李白、陶渊明、刘禹锡等都曾遭受过统治阶级的埋没,其中有不少人潦倒终生,我们在为这些人才遭受悲剧命运而报不平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其实,遭埋没,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内因)呢?俗话说得好:会怨人的怨自己,不会怨人的怨别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究竟他们身上的什么原因让他们遭埋没了呢? 2.探古 学生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展开讨论,像韩愈、李白、陶渊明、刘禹锡等这样的人才其自身的性格弱点也是导致遭埋没的重要因素。学生四人一组,教师巡视。 3.总结 这些文人(人才)性格弱点: 自命清高骄狂自大——这样他们往往目中无人,做事最容易得罪他人; 过于迂腐不能变通——这样他们做起事来脑袋一根筋,思想固执教条,又不懂得和他人合作,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感情脆弱怨天尤人——其实这些人他们意志不坚,做事不能善始善终,遇到挫折要么怪别人,要么消极逃避。 我们知道人活着不能没有傲骨,但决不能有傲气。古代文人才子们身上总有十足的傲气和酸气,这样性格的人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其他单位,最终因不能与他人合作而被排挤出局,遭埋没是必然结局。 4.看今 古代人才遭埋没的现象是很普遍的,那么,当今社会有没有埋没人才的现象呢?(学生讨论举例:名牌大学子有去卖猪肉白菜的,有因找不到工作跳楼的,有因找不到工作被迫流浪的等等)因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无论你的学识有多高都的不到重用,甚至没人用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用人制度存在问题。 5.延伸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能借古鉴今,如果你就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才,你将如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 学生讨论后,教师教学“育人点拨”: 成熟的稻子总是弯着腰。越是有才越是要谦逊,越是要懂得尊重别人。要大胆地向用人单位毛遂自荐,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不要把自己的求职条件设得太高。要尽量克服前面我们讨论知道的像李白、陶渊明、韩愈等文人才子身上那些自命清高、骄狂自大、过于迂腐、机械教条、不能变通、遇事逃避的臭毛病,把自己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灿烂的色彩,千万别让自己穷困潦倒一生啊! 老师衷心祝愿每个同学都成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

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促进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安陆市教育局局长刘宗铭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是否满意,关键在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具有现实性和指向性,即社会和家长对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期望,而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程度就是最根本的教育质量,也是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十几年前我在教育局工作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提出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十几年后的今天,我重回教育局到学校调研时发现,有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教育质量的认识水平要么停留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要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名而忽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教育质量、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然我们的工作将会失之偏颇。年前,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调研。现在我将学习和调研的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当

前,不管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确定“两基”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巩固“两基”成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我们要及时把握政策变化,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心,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教育质量已成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质量高,则学校兴;质量差,生源就难以保障,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我们说办人民满意教育,质量不好,人民肯定不会满意,树立教育新形象,首先是在质量上树形象,一个没有质量的教育肯定不是好的教育,一个没有质量的学校肯定不是一所好学校。 在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历史要求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呢?现代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到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限于教学结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面质量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在2008年全市初中管理工作会上,我强调了要准确把握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谈到各级党委政府衡量教育质量、人民群众评价教育质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也就是对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什么是人才以及应该如何用好人才等问题的科学、合理的看法,它的科学之处体现在: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人才的评判标准建立在工作能力、综合道德、知识水平的综合评定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下,新一届领导人从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与时俱进地要求,提出选拔人才的新标准—科学人才观,这一人才观符合人才规律,充分起到了人尽其才的效果,达到了人才强国的目的,并且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党对马克思人才理论的一次重大贡献,为人才工作指引了方向。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 所谓科学人才观就是指,我们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判断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怎么样用好人才等问题,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观念。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人才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等重要,而对于人才工作来说,怎么样树立一个科学的人才观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否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科学人才观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人才观,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1982年,国务院曾将人才按照学历和技术等级,划分为中专以上学历的为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员初级以上为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划分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坚持按“学历”、“职称”来评定人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人才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以大家熟知的李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目内容是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第一课第四目内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在前面三目内容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才观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态度。 职业素养目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中职生能成才,中职生步入社会,因现在大学生的增多。相比之下,觉得自己自己文凭低十分自卑。没能树立自己能成才的观念。 二、说学情 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同。产生的人才观也不同,现在的中职生有些好高骛远,有些自卑,没有明确的方向。导致在做选择时很多都是随波逐流,没有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特长。 三、说教法 在本目内容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归纳法 ●演绎法 四、说学法 由于本目知识点较少,在本目中主要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方法。例如采用班级辩论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具 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10分钟) 让每个同学观察自己的是个手指头,并说出每个手指头的功能。 导入新课(25分钟) 由十个手指头引出每个岗位的分工各有不同,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创造各自的价值。当今时代,是务实创新、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阅读树上“读读想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总结:成才的路千万条,中职毕业生有了自己的特长,就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呢个成为被社会、被公众认可的人才。 游戏:优点大轰炸,目的在于帮助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要求: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就是生命,那么到底啥是教育质量呢?是不是成绩就是教育质量,升学率就是教育质量,答案是否定的。成绩和升学率是教育质量但不全面,它只是质量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大多数校长、老师都认为教育质量就是分数,就是成绩,就是升学率。大家也都这样理解:考试分数=教学质量=教育质量。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高分数”是家长所追求的,是学生所追求的。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就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方向。当前,人民群众评价教育质量,主要是看高考。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是检验质量的重要标尺,高考的核心是学科质量,质量建设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学科教学上。只要高考评价方式不变,校长就会永远盯住分数,家长就会以分数来衡量学校的好坏。这个观点没有错,但是不是在这种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就不可以改变教育理念?就不可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就可以扼杀学生的天性?显然不行。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了解每个学生,关心、帮助每个学生,尽可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二是“全面”。就整体而言,就是面向每一个孩子,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最好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就整体而言,就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协调发展;就个体而言,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科技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身体与心理协调发展。四是“可持续”。就学校而言,应该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拥有全体师生共同为之奋斗的发展目标,拥有科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拥有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文化;就学生个体而言,就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求知热情、科学的思维品质、高贵的品德修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或参加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的人才观

科学的人才观.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 2008年05月08日 09:04:24 来源:光明日报 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人才观是以“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 伴随着人类及个体的本质力量或人的才能的不断生成与升华的历史,是以人民为主体的一代又一代人才推动着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把人作为观念、行为和制度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尊严、幸福和全面发展,应当成为个人、群体、社会和政府的终极关怀;作为主体的个人和团体,应当有公平、宽容、诚信、自主、自强、自律的自觉意识和观念。提出“以人为本”,目的在于明确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依靠人才、人才推动发展尤为突出。 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谈科学人才观时强调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及其作用的紧密联系来加以阐发的,并由此构成了科学人才观最主要的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小康社会,人才为本”,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这些重要论述,应当成为我们对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才为本这一重要含义的基本认识,而且还可以说以人才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人才保证与广泛智力支持,以人才为本作为一种人即主体的自觉而能动的力量是作用于科学发展观始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才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全面发展是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的,社会全面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从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与社会全面发展观内在统一的新发展观或新价值观,就是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是由人来作为并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也体现了马克思说过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毛泽东提出的“三好”学生、“又红又专”,邓小平提出的“四化”干部、“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都是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

科学人才观地理论内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涵及其实施战略 科学人才观,也就是对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什么是人才以及应该如何用好人才等问题的科学、合理的看法,它的科学之处体现在: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人才的评判标准建立在工作能力、综合道德、知识水平的综合评定和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基础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下,新一届领导人从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出发,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与时俱进地要求,提出选拔人才的新标准—科学人才观,这一人才观符合人才规律,充分起到了人尽其才的效果,达到了人才强国的目的,并且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党对马克思人才理论的一次重大贡献,为人才工作指引了方向。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涵 所谓科学人才观就是指,我们对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判断人才的具体标准以及怎么样用好人才等问题,所应具有的科学态度和观念。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人才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等重要,而对于人才工作来说,怎么样树立一个科学的人才观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否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往往决定着人才工作的方向和效果。 科学人才观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人才观,提出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点。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扩大了人才的选拔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1982年,国务院曾将人才按照学历和技术等级,划分为中专以上学历的为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员初级以上为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划分标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对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一直坚持按“学历”、“职称”来评定人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的人才标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以大家熟知的嘉诚、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工作首先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人才的各项工作,又切实抓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自古以来,人才兴邦的道理被事实反复证明,当今我们正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其中如何看待人才是核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成为各类竞争的实质,拥有了人才资源等于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人才投资是回报最高的投资。广大机关、企业等单位,各级领导都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人才,注重人才引进、培养,通过保障人才的福利待遇等措施,不断增强单位人才储备,增强核心竞争力。下面,我们就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行四方面的讨论: 第一方面:什么是人才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资源成为最具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有效的机制和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大量涌现和健康成长。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确立以能力、业绩而不是以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

准,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第二方面:正确的人才观是怎样的 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注重引进培育人才,古人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发现人才。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企业,各级领导是最直接的“伯乐”,要通过提供平台、搭建载体,给人才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赛场“选马”,不断挖掘人才,发现人才。 用好人才是引进人才、挖掘人才的根本。不仅要学会育才,更要擅长驭才。驭才最根本的办法在于做到用人所长,因人定岗,根据专长爱好,将人才安排其最能发挥其特长的职位上。对于其短处,我们在尊重的同时,要注意帮其补短,实现扬长与补短的相结合,最终达到人才潜能的最大发挥。 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举、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第三方面:为什么要择优选取人才 人才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事情。企业人才是指忠诚于企业,能把个人事业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相统一,在企业整体运作的关键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的人。人才是企业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冲破以往的封闭思维方式,站在动态的社会发展的大视角去思考、去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要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实质上就是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加强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李志民教授关于《提高科研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宣讲,作为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一、科研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科研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 河北科技大学是一所发展中的教学型综合性地方大学,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的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科研应该是国家重点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任务,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教学为主,搞不搞科研无关紧要;还有的同志甚至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一抓科研就会影响教学。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但需要强调的是科研对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所大学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博览群书、熟读经典、传授知识不再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唯一尺度,从科研能力、社会贡献角度评价教师学术水平已成为社会通行的评价方法。 第一,科学研究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通过科研工作促进教师自我知识结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充实,以及对知识前沿的把握和学科知识的理解,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了“能动性”基础。 第二,科研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可以培养教师的开拓创新和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强烈的进取心, 往往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要求。教师们通过科研创新去探索、去掌握本科教学中的许多教学规律和

我的教育质量观

我的教育质量观 一提起教育质量,有的人便以为只指考试成绩,甚至狭隘地以为只指语数英考试成绩。其实考试成绩只是教育质量其中的一个显性标志,只是一个方面。教育质量的内涵很深,更多的指隐性的东西,所辖指的范围很广,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也很多。下面笔者仅谈一下自己一知半解的拙见: “质量”,字典中的一种合理解释为“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延伸一下,“教育质量”即“教育工作的优劣程度”。可见,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所从事的所有活动或与教育相关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优劣程度,都可笼 而统之为“教育质量”。 从不同角度,“教育质量”可分为不同方面: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为家庭教育质量、学校教育质量等;按人不同年龄阶段接受不同教育讲,可分为幼儿园教育质量、小学教育质量、中学教育质量、大学教育质量或职业教育质量等。还可按区域、特色等划分。即使某个方面或某一阶段的教育又可因内容的丰富性、 形式的多样性等因素,将其教育质量分为多种类型。 但人们通常所说的“教育质量”,指的是狭义上的教育质量,即“学校教育质量”。即便如此,在学校内从事的教育活动或与教育相关的活动也很多,因此“学校教育质量”包含的方面也很多。那么“学校教育质量” 都包含些什么,怎样理解有很多人喊得响,但做起来又有所偏狭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呢? 学校办学宗旨一般分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几方面,教育质量也应包含这几方面。如果一所学校校舍设施标准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管理水平现代化,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科研强校,那么其教育质量可以说很高。如果教师群体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基本功扎实,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有研究意识、能力和习惯,爱岗敬业,进取奉献,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个角度,可以说教育质量不低。但学校终归是育人机构,检验其教育质量高低,最重要的是其教育“产品”——学生是否合格、有特长、有内涵。如果学校能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培养出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和独创精神的特色人才,大概那将是“教育质量”的理想境界吧。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育质量”应涵盖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校进步几方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绝不仅仅指学生一方面,更不应仅仅指学生成绩,而应从几方面着手,才能取得“多赢”的效果。 从学校每学期做的几项主要工作看,教育质量又包含教学、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等几方面质量。其中,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大概是人们把教育质量等同于教学质量,甚至考试成绩的主要原因吧。其实,以上几项工作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绝不可偏废在一方面。试想,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支持,没有健康的体魄作保证,学生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学生艺术修养高,有灵性,对学生学习也会触类旁通,极有益处。因此,学校忽视其他而只顾抓教学,只管学生成绩,那样只会劳民伤财,只会引发学生厌学,只会事倍而功半,是很不明智、极不理性的做法,是错误观念及“片追”思想导致的不良效果。由此可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指全面提高教学、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等工 作质量,取得全方位效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