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讲第一篇第三章作用(二)可变作用

第3讲第一篇第三章作用(二)可变作用

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用新鲜菠菜进行绿叶中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提取出4种光合色素 C.选材不同,四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 D.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2.如图横轴表示色素种类,纵轴表示光合色素在滤纸条中的扩散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需浸没在层析液中 B.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四种色素均易溶于乙醇、水或丙酮中 C.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乙 D.发黄菠菜叶中含量显著减少的是丙和丁 3.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的实验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实验的结果①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 B.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 C.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D.在做提取韭黄色素的实验时,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 4.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400nm~500nm波长的光 B.用450nm波长的光比600nm波长的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C.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增加 D.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20nm~47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5.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曾提出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假说。以下哪项科学实验能证明这一假说 A.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改变空气成分的实验 B.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的实验 C.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 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的实验 6.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水的的质量大于试管②水的的质量 7.科学家用含“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A.CO2→叶绿素→ATP B.CO2→三碳化合物→A TP C.CO2→ATP→(CH2O)D.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8.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发现该植物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停止光照B.升高C02浓度 C.降低CO2浓度D.停止光照并降低C02浓度

第三章--光合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 2. 光合强速率 3. 原初反应 4. 光合电子传递链 5. PQ穿梭 6. 同化力 7. 光呼吸 8. 荧光现象 9. 磷光现象 10. 光饱和点 11. 光饱和现象 12. 光补偿点 13. 光能利用率 14. 二氧化碳饱和点 15. 二氧化碳补偿点 16. 光合作用单位 17. 作用中心色素 18. 聚光色素 19. 希尔反应 20. 光合磷酸化 21. 光系统 22. 红降现象 23. 双增益效应 24. C3植物 25. C4植物 26. 量子产额 27. 量子需要量 28. 光合作用‘午睡’现象 三、填空题 1. 光合色素按照功能不同分类为和。 2. 光合作用的最终电子供体是,最终电子受体是。 3. 光合作用C3途径CO2的受体是,C4途径的CO2的受体是。 4. 光合作用单位由和两大部分构成。 5. PSI的原初电子供体是,原处电子受体是。 6. PSII的原初电子受体是,最终电子供体是。 7. 光合放氧蛋白质复合体又称为,有种存在状态。 8. C3植物的卡尔文循环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C4植物的C3途径是在叶片的细胞中进行。 9. 在卡尔文循环中,每形成1摩尔六碳糖需要摩尔ATP,摩尔NADPH+H+。 10.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和。

11. 光合作用的三大步聚包括、和。 12. 光合作用的色素有、和。 13.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的中进行,而暗反应是在进行。14.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色,在反射光下呈色。 15. 光合作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中被氧化的物质是,被还原的物质时是。 16.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的作用。 17. 叶绿素吸收光谱有光区和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 18. 光合作用CO2同化过程包括、、三个大的步骤。 19.根据光合途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三种类别。 20. 尔文循环按反应性质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 21. 在光合作用中,合成淀粉的场所是,合成蔗糖的场所是。 22. 光合作用中被称为同化力的物质是和。 23. 卡尔文循环中的CO2的受体是,最初产物是,催化羧化反应的酶是。 24. 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和等三种细胞器中进行的。 25. 农作物中主要的C3植物有、、等。 26. 农作物中C4植物有、、等。 27. 光合磷酸化的途径有、和三种类型,占主导地位的途径是。 28.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分子比例为。 29. 在光合放氧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和。 30. 原初反应是将能转变为能。 31. 量子产额的倒数称为,即光合作用中释放1分子氧和还原1分子二氧化碳所需吸收的。 32. 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和等四类蛋白复合体。 33.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分子,它不仅能捕获光能,还具有光化学活性,能将能转换成能。 34.根据释放一分子O2和同化一分子CO2,确定光合单位包含个色素分子;根据吸收一个光量子,光合单位应包含。根据传递一个电子,光合单位应包含个色素分子数。 35. 叶绿体是由被膜、、和三部分组成。 36. 类囊体可分为类囊体和类囊体二类。 37. 当叶绿素卟啉环中的被H+所置换后,即形成褐色的去叶绿素,若再被Cu2+取代,就形成鲜绿的代叶绿素。 38. 叶绿体的ATP酶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一个是突出于膜表面的亲水性的;另一个是埋置于膜中的疏水性的,后者是转移的主要通道。 39. C4植物的光合细胞有细胞和细胞两类。 40. 当环境中CO2浓度增高,植物的光补偿点,当温度升高时,光补偿点。 41. 按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每传递4个电子,分解分子H2O,释放1分子O2,需要吸收8个光量子,量子产额为。 二、选择题 1. PSⅡ的中心色素分子是: A.叶绿素a680 B.叶绿素b680 C.叶绿素a700 D.叶绿素b700 2.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原子是

第二章 相互作用(2020年创新方案,含答案)

第二章??? 相互作用 (2020年创新方案,含答案) 点点通(一) 重力、弹力的分析与判断 1.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 =mg ,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3)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且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力有无的判断 (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小题练通] 1.(多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边,为使图中光 滑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F,且F通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一定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 B.球可能受墙的弹力且水平向左 C.球一定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 D.球可能受斜面的弹力且垂直斜面向上 解析:选BC球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知,当F较小时,球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当F较大时,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故B、C正确。 2.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 角的细绳共同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 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 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 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 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 解析:选D若小球与小车一起做匀速运动,则细绳对小球无拉力;若小球与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α,则轻弹簧对小球无弹力,D正确。 3.小车上固定一根弹性直杆A,杆顶固定一个小球B(如图所示),现让小车从 固定的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在选项图所示的情况中杆发生了不同的形变,其中 正确的是() 解析:选C小车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则加速度a=g sin θ(θ为斜面的倾角),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重力和杆的弹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小球的加速度等于g sin θ,则杆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杆不会发生弯曲,C正确。 [融会贯通] (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但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2)绳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支持力,且绳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习全套教学案第二章相互作用答案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一单元 力的概念与常见力分析 典型例题答案 【例1】解析:有力存在,必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由于力的相互性,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故A 正确.力产生的效果不但跟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作用点等有关,故B 错.力的作用效果除运动状态改变还有形变,故C 错.竖直向上升的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故此力不存在,D 错. 答案:A 说明: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同时性等性质,要全面理解力的概念. 【例2】解析:物体受重力与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无关,故A 错.重力实际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绕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万有引力方向指向地心,重力不一定 (只有两极或赤道重力指向地心)故B 错.在赤道上,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与物体随地球运动的向心力之差,而在赤道上向心力最大,故物体的重力最小,C 正确. 只有在弹簧静止或匀速运动时,测出的才是物体的重力,若弹簧秤拉着物体加速上升或下降则弹簧秤的示数不等于重力,故D 错. 答案:C 说明:重力与引力的关系:引力除产生重力外,还要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因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处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不同,故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重力大小不同,在两极最大,赤道最小. 【例3】解析:如图2-7所示. 说明:弹力是一种接触力,一定在接触处发生,画弹力的方向时,作用点要画在接触处,最好有参照物如指向球心、加垂直号等. 【例4】解析:A 向上提起的高度为弹簧增加的长度.开始时,弹簧被压缩,对A 有mg=kx 1,离开地面时,弹簧被拉伸,对B 有2mg=kx 2,A 上提高度x =x 1+x 2=3mg/k 【例5】解析:因为f=μN=O.1×200N=2ON ,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fm=2ON ,所以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OFm ,所以物体相对平面向右运动.这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20N ,方向水平向左. A B C D 图2-1-11

第三章 第五节 第1课时

第五节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光合作用概述 叶绿素和其他色素 知识内容 学考要求 选考要求 光合作用的概念、阶段、场所和产物 b b 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 a a 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 b 学习导航 (1)概述光合作用的基本内容。(2)通过活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及其性质。 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的营养成分消耗完后就会死亡,这说明光合作用离不开色素。那么,绿叶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结构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呢? 方式二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最终能量来源。太阳光的利用离不开绿色植物,正是绿色植物将光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化,最终形成有机物供给其他生物利用,而利用光能就离不开叶绿体中的色素。 一、光合作用概述 1.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1)自养生物: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质,为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的一类生物。如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 (2)异养生物:直接或间接依靠自养生物的光合产物生活的生物。如人、动物、真菌和大部分细菌。 2.光合作用 (1)概念????? 场所: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 能量转化: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①外膜,②内膜,③基粒(由类囊体构成),④基质。 (3)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6CO 2+12H 2O ――→酶 C 6H 12O 6+6H 2O +6O 2。 (4)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关系图解 归纳总结 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①]外膜和[②]内膜使其内部结构与细胞溶胶分开,保证了叶绿体相对独立地进行代谢活动。 (2)由[③]类囊体堆叠而成[④]基粒,增大了受光面积。 (3)[③]类囊体的光合膜上分布着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 (4)[⑤]叶绿体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5)叶绿体的功能:在类囊体膜(光合膜)和叶绿体基质中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过程模型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就是自养生物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和基质中 C.光合作用是细胞呼吸的逆反应 D.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上 答案B 解析异养生物也能把小分子有机物合成大分子有机物,因此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才是自养生物;光合作用是多个反应的总和,不是细胞呼吸的逆反应;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和基质中,B正确。 思维启迪(1)大多数生物活细胞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场所不同,都是分许多步骤进行的,不是完全相反的过程。 (3)线粒体内膜是向内腔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叶绿体是形成了类囊体来扩大膜面积。 (4)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源于水。 例2如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具有选择透性 B.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 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答案C

初中生物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初中生物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课稿)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只依照传统教案方法,照猫画虎式地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步骤和方案,还要使学生理解每一个实验步骤的设计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本节课,我试图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由传统的教师讲步骤,变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使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方法。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只有真正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实质,才能真切体会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增强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自觉性。而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正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抓住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保护绿色植物的教育。 知识与技、能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绿叶在光下制案教目标:造淀粉1的实验 2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2、在小组合作做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理解光合作用意义的基础上,增强保护绿色植物的自觉性 2、 度学态科事形成实求是的教案流程 导入: 师:(出示小树由小长大的动画,启发学生思考:)一棵小树能够变成参天大树,构建它自身的物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师:植物植根在土壤中,构建它的营养是从土壤中来的吗? 生:是! 师: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师:用彩图展示海尔蒙特的实验。 生:(一致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不是从土壤中得来的。 1 / 4 师:经过很多科学家近300年的研究终于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能够由小长大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出示课题)。 师: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呢?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又需要哪些条件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镜头一: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探点一:怎样设计对照实验?(选叶遮光) 师:(创设探索情境)一棵小树生长在大树妈妈的身体下面,太阳晒不着它。它感觉很舒服。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十几年过去了,同龄的小树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它却依然那么矮小,这说明什么?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师:你能给植物设计一个有光和无光的条件,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吗? 生:把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植物放在床底下。 生:把一盆植物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植物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师一一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鼓励的语言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docx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B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D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4.实践的中介是( A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B )

第二章__相互作用 教师用版本

第二章相互作用 第 1 课时力、重力、弹力 基础知识归纳 1.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运算法则为平行四边形定则. ④独立性:一个力作用在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⑤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产生加速度). (4)力的表示 可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表示,其中力的图示包含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5)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③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和外力. 2.重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周围的物体,无论与地球接触与否,运动状态如何,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因此任何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大小:G=mg.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3.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有弹性形变;两者缺一不可,并且弹力和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4)大小:弹簧类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 (2019·贵州六盘水)“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A.凉水 B.生理盐水 C.酒精 D.碘液 2.(2019·福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 A.溶解叶绿素 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C.促进淀粉分解 D.验证是否产生氧气3.(2019·新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4.(2019·云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的作用是() A.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B.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C.检测是否产生淀粉 D.检测是否合成叶绿素 5.(2019·滨州)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 C.步骤三中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 D.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2019·四川广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 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 的是()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7.(2019·德阳)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 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④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⑤漂洗叶片、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习题答案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 1.光合色素: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2.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3.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4.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 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5.光合链:即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它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质体蓝素、铁氧还蛋白等许多电子传递体,当然还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 II的作用中心。其作用是水的光氧化所产生的电子依次传递,最后传 递给NADP+。光合链也称Z链。 6.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7.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8.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 9.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10.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11.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 2 的过程。光呼吸的主 要代谢途径就是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源于RuBP的氧化。光呼吸之所以需要光就是因为RuBP的再生需要光。 12.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 2 和呼吸过程中放 出的CO 2 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3.CO 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 2 量与呼吸释放的CO 2 量相等时,外界的CO 2 浓 度。 14.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15.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二、填空题 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细菌叶绿素 2. -氨基酮戊二酸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 3.光反应暗反应基粒类囊体膜(光合膜)叶绿体间质 4.PC Fd Z Pheo 5.H 2 O NADP+ 6.希尔(Hill) 7.氯锰 8.红光区紫光区蓝光区 9.3:1 2:1 10.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高考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单元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 【例1】如图所示,两物体重力分别为G 1、G 2,两弹簧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弹簧两端与物体和地面相连。用竖直向上的力缓慢向上拉G 2,最后平衡时拉力F=G 1+2G 2,求该过程系统重力势能的增量。 练习 1.关于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成正比 C.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D.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2.如图,两本书A 、B 逐页交叉后叠放在一起并平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 上,设每张书页的质量为5g ,每本书均是200张,纸与纸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问至少要用多大的水平力才能将它们 拉开?(g 取10米/秒2) 3、弹簧秤的读数是它受到的合外力吗? 【例2】 小车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恰好沿车后壁匀速下滑。试分析下滑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速度方向的关系。 例题分析: 例3、下面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B 、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 、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平行。 例4、如图所示,物体受水平力F 作用,物体和放在水平面上 的斜面都处于静止,若水平力F 增大一些,整个装置仍处于静 止,则: A 、 斜面对物体的弹力一定增大; B 、 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C 、 水平面对斜面的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F k 2 Δx 2/ k 1 G 1 Δx 2 G 2 Δx 1 Δx 1/ F G 1 G 2 k 2 k 1 a v 相对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50-5P ,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 )(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5)利用(1)(2 )(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 (1)将需求函数Qd = 50-5P和供给函数Q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 = Qs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需求函数Qd =50-5p ,得: Q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 和原供给函数 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s ,有: 60-5P=-10+5P 得Pe=7 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d方程,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 , Qe=25 (图略) (3) 将原需求函数Qd =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5+5p , 代入均衡条件Qd =Qe ,有: 50-5P=-5+5P得Pe= 5.5 以均衡价格Pe= 5.5 代入Qd =50-5p ,得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 Qe=22.5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中,均衡点 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10+5P 和需求函数Q=50-5P表示,均衡点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6 且当P =6 时,有Q= Q d= Qe =20 ,同时,

第二章 相互作用参考答案

第二章相互作用 2.1 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频考点一力的基本概念和重力 知识点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 知识点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 例1.(2020·浙江金华调研)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例如,一个人用很大的力挥动网球拍,却没击中球,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B.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物体冲上光滑斜面,在沿斜面上升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这个力没有施力物体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说明这个力就不存在 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可见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答案】C 【解析】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也离不开受力物体.一个人用很大的力挥动网球拍,却没击中球,球拍对球并没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物体冲上光滑斜面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向上的冲力,故B错误;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说明这个力就不存在,故C正确;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磁铁吸引铁钉,是磁铁的磁场对铁钉产生的作用,不能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故D错误. 例2.下列生活现象中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B. 向上抛出后的小球能够向上运动是因为小球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认识绿色植物叶片,观察其结构并了解各结构的主要功能。 2、了解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知道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技能性目标: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情感性目标: 使学生接受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叶片的结构。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准备: 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 (二)、新授 1、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绿色植物一般具有叶,中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我们来看一下几种植物的叶子。看看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实验步骤: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①把新鲜的树叶平放在小木板上。 ②右手握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途中虚线方向,迅速切割。

③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 的薄片放入水中。 ④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 ①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 ②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课文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①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根据课文,看一看叶片下表皮的细胞是什么样子,下表皮有没 有气孔? 实验要求: 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其周围几个表皮细胞,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画出轮廓即可。 思考: ①在显微镜的观察下,表皮细胞基本呈现什么颜色? ②保卫细胞指什么,呈现什么颜色?气孔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横切片上下两层细胞相同吗?靠近上表皮和靠近下表皮的细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上表皮比下表皮颜色深? 小结: ①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②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角质层,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的水过度散失。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③叶肉位于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一般分为栅栏层和海绵层。栅栏层的细胞排列比较整 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里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④叶脉分布在叶肉之间。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还具有支持叶片的功能。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绿叶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很多。(引导学生观看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三章光合作用习题 一、名词解释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原初反应:指的是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过程,完成了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实质是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天线色素:又称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将所吸收的光有效地集中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包括99% 的叶绿素a ,全部叶绿素b ,全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既能吸收光能又具有化学活性,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的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 分子,包括P 700 和P 680 。 光合作用单位:是指完成 1 分子CO2的同化或1分子O2 的释放,所需的光合色素分子的数目,大约是2400 个光合色素分子。但就传递 1 个电子而言,光合作用单位是600 ,就吸收 1 个光量子而言,光合作用单位是300 。 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0 nm ,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光合效率急剧下降,这种在长波红光下光合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为红降现象。 光合效率:(量子产额)又称量子产额或量子效率,是光合作用中光的利用效率,即吸收 1 个光量子所同化二氧化碳或放出氧分子的数量。 量子需要量:同化1分子CO2 或释放 1 分子O2 需要的光量子数。 爱默生效应:(双光增益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670nm )照射,光合效率增高,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这种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 希尔反应及希尔氧化剂:在有适当的电子受体存在的条件下,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使水分解,有氧的释放和电子受体的还原,这一过程是Hill 在1937 年发现的,故称Hill 反应,在希尔反应中接受氢的受体称希尔氧化剂。

高三一轮复习基础过关第二章相互作用 第三节 物体的平衡练习一

第三节 物体的平衡 练习一 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斜面上叠放A 、B 两物体,若在B 物体上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 ,两物体均静止,则B 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 A .一定是6个 B .可能是4个 C .可能是5个 D .可能是6个 答案 CD 2.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 .等于零 B .大小为12 mg ,方向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为32 mg ,方向沿斜面向上 D .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 解析:由题意可知,kL =mg ,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时,设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F f ,由平衡条件得kL +F f =2mg sin θ,可得出F f =0,故选A. 答案:A 3.如图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细绳连着两个物体A 与B ,物体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均静止.已知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 ) A .物体 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B .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为m A g cos θ C .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0 D .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为m B g -m A g sin θ 解析:对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则水平方向上:F f =F T ·cos θ 由于F T =m A g ,所以F f =m A g cos θ,故A 错,B 对; 因为摩擦力不为零,所以压力不可能为零,故C 错误;竖直方向上:F NB +F T sin θ=m B g , 所以F NB =m B g -F T sin θ=m B g -m A g sin θ,故D 对. 答案:BD

第三章 第五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 光反应和碳反应、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个看似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呢?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没有作用?有何作用?光如何起作用?物质如何转变?能量为何这么转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方式二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之所以有此功能,这与它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根据下面有关叶绿体的知识来回答几个问题。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你知道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吗? (2)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什么部位?它的功能是什么? (3)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哪些部位?光反应和碳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一、光反应和碳反应 1.光反应 (1)过程 ①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TP 和NADPH 中的化学能。 ②水在光下裂解为H + 、O 2和电子。 ③水中的氢(H + +e - )在光下将NADP + 还原为NADPH 。 (2)场所:类囊体膜中。 (3)反应物:H 2O 、ADP 、Pi 、NADP + 等。 (4)生成物:O 2、NADPH 、ATP 等。 (5)条件:色素、光、酶。 (6)能量变化:光能→A TP 与NADPH 中的化学能。 2.碳反应 (1)过程 ①CO 2的固定:CO 2+RuBP →2三碳酸分子。 ②2三碳酸分子――→还原 2三碳糖。 (2)场所:叶绿体基质。

(3)反应物:CO2、A TP、NADPH 等。 (4)产物:三碳糖 (5)能量变化:ATP、NADPH中的化学能―→三碳糖中的化学能。 3.联系: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NADPH、A TP,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如图所示。 归纳总结光反应与碳反应的比较 比较项目光反应碳反应 场所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 时间短促,以微秒计较缓慢 条件光、色素、酶、水多种酶、CO2、NADPH、ATP 过程利用光能使水光解产生O2,同时产生ATP 和NADPH 将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 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H2O――→ 光 叶绿体 2H++2e-+ 1 2O2 ②ATP的合成:ADP+Pi+能量――→ 酶 ATP ③NADPH的合成:NADP++H++2e- ――→ 酶 NADPH ①CO2的固定:CO2+RuBP――→ 酶 2个 三碳酸分子 ②三碳酸分子的还原: 2个三碳酸分子――――――→ ATP、NADPH 酶 2个三碳 糖 ③RuBP的再生:三碳糖――→ 酶 RuBP 能量变化光能―→A 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完成标志O2释放、A TP和NADPH的生成糖类等有机物的生成 联系光反应能为碳反应提供ATP、NADPH、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示意图 例1(2019·绍兴3月模拟)如图为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①②表示光合作用的场所,a、b 和c表示物质。

【最新推荐】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同步复习:第二章 相互作用课时作业6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6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时间:45分钟 1.(多选)如图为一位于墙角的斜面,其倾角θ=37°,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弹簧水平放置,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则(AC) A.物体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B.弹簧弹力可能是4 3mg

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 D.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解析:首先可以确定物体受向下的重力、弹簧水平向右的拉力、 垂直斜面的支持力,由平衡知识可知,物体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A、C正确;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与物体的重力和弹簧的水平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不可能竖直向上,D错误;若拉力为4 3mg, 则拉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分力为4 3mg·sin37°=0.8mg,等于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这样物体对斜面没有压力,不可能平衡,B错误.2.如图所示,细绳一端与光滑小球连接,另一端系在竖直墙壁上的A点,在缩短细绳小球缓慢上移的过程中,细绳对小球的拉力F、墙壁对小球的弹力F N的变化情况为(C) A.F、F N都不变B.F变大、F N变小 C.F、F N都变大D.F变小、F N变大 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设绳子与墙的夹角为 θ,由平衡条件得:F=mg cosθ ,F N=mg tanθ,把绳的长度减小,θ增加,

cosθ减小,tanθ增大,则得到F和F N都增大,故选C. 3.(多选)如图所示,一根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重为G的小球,开始时轻绳处于竖直状态,轻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G,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使球缓慢地移动,则在小球缓慢地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力F逐渐增大 B.力F的最大值为3G C.力F的最大值为2G D.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的最大值为60° 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mg tanθ,θ逐渐增大,则F逐渐增大,故A正确;如图乙所示,小球缓慢移动 的过程中,θ逐渐增大,T的最大值为2G,则可得cosθ=G 2G =1 2 ,θ =60°,此时F达到最大值为3G,故B、D正确,C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