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圣才出品】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圣才出品】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圣才出品】
编写组《普通逻辑》(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圣才出品】

第4章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

4.1 复习笔记

一、概念及其特征

(一)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各个事物都具有自己的性质,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统称为事物的属性。对于同一类事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反映它的不同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形成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与语词、词项

1.语词

(1)语词的含义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概念和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①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如实词都是表达概念的,而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②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③一个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如多义词。

2.词项

词项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概念和词形的统一,即表达概念的语词。在现

代逻辑中,凡是能充当简单命题的主项或谓项的词或词组,都叫做词项。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性的对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它们同对象的属性和对象本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概念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概念的确定性是指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混淆不清;概念的灵活性是指概念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不能固定不变。任何概念都是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二、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可分为:

1.单独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某一个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仅指一个单独的对象。从语言角度来看,语词中的专有名词和某些词组都表达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由一个单独的分子构成的,而是由两个以上乃至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类。从语言角度来看,语词中的普遍名词以及动词、形容词都表达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同一种事物个体组成的群体,可分为:

1.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集合概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而不适用于该群体内的个体。

2.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既可以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也可以适用于该类中的分子。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是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还是不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

1.正概念

正概念也称肯定概念,它是指在思维中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负概念

负概念也称否定概念,它是指在思维中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

1.含义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的关系。即如果“a”“b”两个概念,“a”概念的全部外延都是“b”概念的外延,“b”概念的全部外延也都是“a”概念的外延,则“a”“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全同关系。

2.图形表示

如图4-1所示:

图4-1 全同关系

3.词语表示

在汉语中常用“……就是……”“……即……”表达概念的全同关系。

(二)真包含于关系

1.含义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即如果“a”“b”两个概念,“a”概念的外延小,“b”概念的外延大,而且“a”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在“b”概念的外延之内,则“a”概念对于“b”概念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2.图形表示

如图4-2所示:

图4-2 真包含于关系

(三)真包含关系

1.含义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即如果“a”“b”两个概念,“a”概念的外延大,“b”概念的外延小,并且“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a”概念的外延包含了“b”概念的全部外延,则“a”概念对于“b”概念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

2.图形表示

如图4-3所示:

图4-3 真包含关系

(四)交叉关系

1.含义

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即如果“a”“b”两个概念,“a”概念只有一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外延相重合,而“b”概念也只有一部分外延与“a”概念的外延相重合,则“a”“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2.图形表示

如图4-4所示:

图4-4 交叉关系

(五)全异关系

1.含义

全异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即如果“a”“b”两个概念,“a”概念的全部外延不与“b”概念的外延重合,“b”概念的全部外延也不与“a”概念的外延重合,则“a”“b”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异关系。

2.图形表示

如图4-5所示:

图4-5 全异关系

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有的是属于同一论域的。有的不是属于同一论域的。就同一论域来说,概念的全异关系又可分为两种:

(1)矛盾关系

①含义

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同时包含于一个属概念之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即c表示属概念,a、b两个部分表示包含于c中的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它们没有任何共同的地方,而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

②图形表示

如图4-6所示: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 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B,C,D,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A,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 A 、60 种 B 、48 种 C 、36 种 D 、24 种 2. 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 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 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 A 、1440 种 B 、3600 种 C 、4820 种 D 、4800 种 3. 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B 必须站在A 的右边(A, B 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 ( ) 4. 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 可 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 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 如 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 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 A 、6 种 B 、9 种 C 、11 种 D 、23 种 5. 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 1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 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 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 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 A 、1260 种 B 、2025 种 C 、2520 种 D 、5040 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 6. 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 例6.( 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 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A 、24 种 B 、60 种 C 、90 种 D 、 120 种 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4 4 4 C 12C 8C 4 种 4 4 3C 12C 8C C 、 C 12C 8 A 3 种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用户体验要素读书笔记 【篇一:用户体验的要素读后感】 用户体验的要素-读后感 全书共分八个部分诠释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和用户体验要素的应用。首先全书开头举了生活中的一些遭遇例子,让我们直接体会到用户 体验对生活的影响,然后进一步解释何为用户体验。把用户体验结 合网站说明初始网站是如何吸引客户的及用户的体验,为了赢得市场 份额,企业开始强调产品特性,向网站中加入越来越多的产品内容 和功能,希望可以吸引一些刚刚开始上网的人群。但是拥有很多的 产品特性只能保持短时间的竞争优势,渐渐认识到提供优质的客户 体验的重要性,这样才有长期的竞争力。 不管什么样的网站都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功能再强大,用户不喜欢,使用一次后不再回头,那么产生的价值也会随之减少。只有帮助用 户提高使用效率和便捷性,用户的忠诚度才会提高。现在用户体验 才能真正体现投资回报率,通常的投资回报率是靠金钱衡量的,你 花出去多少和收回多少,但用户体验衡量的方法是你花出去的钱有 多少转化成了企业的价值。 就算是公司内部的网站也需要注重,因为用户体验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创造价值,或者消耗资源。 所以网站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注重体验,记住你的客户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首先列出了网站架设的五个层面,分别是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建设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每一个层面的 建设都影响到上面一层的建设,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想好整个框架和 布局,还要注意上下的一致性。另外用户在每个层面的体验要素也 不一样。战略层-用户需求和网站目标,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结构层-信息架构;框架层-信息设计和导航设计;表现层-视觉 设计。在网站建设时要把这些要素都考虑进去,才会提高客户体验;另外除了这几个要素还有两个会对最终客户产生影响。首先是内容,网站初始时内容之上,用户发现有用的内容才会访问你的网站,所 以内容很重好,其次是技术,网站刚出现时,技术有限,建设也受 到限制,用户体验受到条件制约,现在有更好条件可以改善进而提 高用户体验。 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战略层要素的内容和作用。主要包含两大块, 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就是两点,我们要从这个网站得到什么和我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书笔记 简介: 在1875 到1876 年间, 恩格斯撰写了著名的论文——《自然辩证法导言》,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导言》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恩格斯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历史的考察, 阐明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及其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大致如下所述。 文艺复兴通过伟大的革命摧毁了中世纪教会的精神枷锁,使近代自然科学冲破宗教的束缚,宣布独立。这就是近代科学的起始点。随后各种自然学科相继出现并发展成熟。 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从此,自然科学家为打破神学的束缚而英勇的战斗。赛尔维特因为发现血液循环,否定了上帝造人的说法而被宗教改革的新派人物加尔文活活烤死。布鲁诺则因坚持宇宙无限、大地运动被天主宗教裁判的那些宗教旧派人物处以火刑。 近代自然科学处于搜集材料阶段,学科之间的联系尚未建立,各学科独立的研究,使思维方法不能冲破经验思维阶段。这是的科学,普遍认为世界时一成不变的。由于缺乏理论思维,科学家又回到神学中。连大科学家牛顿也不能避免,他的“神的第一次推动”假说,成了这一阶段自然科学的终结。 最终打破神学束缚的,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的星云说打破了神的第一次推动的假说,用“二律背反”,即矛盾的思维方式,说明“除了永恒的变化着的、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也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从而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后,地质学证明地球及地球上的植物、动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证明一切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电、磁甚至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而且

提升用户体验的5个要素

用户体验是近年来互联网产品中屡见不鲜的话题,特别是在网站优化中,用户体验显得至关重要。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用户体验提高方法不仅仅是针对网站优化,而且是针对一系列的产品设计而言。 一、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什么 多人在盲目的追随着用户体验,但是却忘了用户体验的根本:用户需求。只有需求的存在,才会有产品的产生,而由于用户体验的存在,才会推生优质的产品。就譬如你发明了一个可以在月球上停音乐的机器,你觉得会有用吗?恐怕人们关注更多的还是怎么到月球上去吧?!产品的设计也是这样,你首先要考虑的是用户是否需要这个产品,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频率如何,而不是关注你这个产品有多华丽,技术有多好,甚至是谁做的。毫无意义。 二、什么叫做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什么?也许很多人都会把它理解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东西。但实际上,用户体验是一个与满足用户要求不一样的概念。就好比一个在大热天赶路的人,在他饥渴难耐的时候,一杯水和一碗白粥就已经十分满足了,但如果他获得的除了一杯水一碗白粥之外,还有防暑降温的饮料,清凉可口的小菜,还有遮阳的小屋和呼呼转的风扇,就已经超出了用户的预期了。这些超出用户需求之外的东西,就被称之为用户体验。超出了用户预期的东西,才叫用户体验。因而,当你在绞破脑汁使用各种办法努力提高用户体验的时候,想一

想,你所做的一切是否能够给客户带来预期之外的东西? 三、用户是否能感知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两个人去销售手机,一个手机的卖点是防辐射,另外一个手机的卖点是运行速度快。大家都知道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性,但实际上,后者手机销量很好,但前者销量寥寥。为什么?是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比不上一部手机的运行速度来得重要吗?当然不是。主要是防辐射的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是很“玄”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当然也无法判断其是否真实存在并且佢评估它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显然能够感知的手机运行速度对于人们来说更有吸引力了。 四、用户体验注重细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一个细节,两家不同的菜馆,做菜水平和环境服务等都差不多,但其中一家的价格要比另外一家的价格普遍要贵5%左右。就譬如另一家菜馆卖50块钱的一个菜,这个菜馆卖的是60块,但是人们都喜欢去价格为60块的菜馆而不去价格为50块的菜馆,为什么呢? 经过对比之后发现,卖60块的菜馆餐巾纸、茶水、消毒碗的使用都是免费的,而且还给顾客准备了免费的停车位,而卖50块的菜馆这些东西都是要收费的。其实算下来两家菜馆的收费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差别就在细节上。有人会说这是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但是作为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 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A、60种 B、48种 C、36种 D、24种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1440种 B、3600种 C、4820种 D、4800种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 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A、24种 B、60种 C、90种D、120种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 A 、1260种 B 、2025种 C 、2520种 D 、5040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 A 、44412 8 4 C C C 种 B 、44412 8 4 3C C C 种 C 、44312 8 3 C C A 种 D 、 4441284 33 C C C A 种

必然读书笔记完整版

必然读书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必然》读书笔记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在当下,能最快、最激烈地促进这些改变的,就是科技。而这些改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又在我们预料之外?举例来说,互联网全球化是必然的,但选择哪种网络不是必然的;四轮汽车出现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必然的;移动电话的发明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必然的…… 在《必然》的描述中,未来是霍洛思(Holos)的世界,所谓霍洛思是全体人类,计算机,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设备,各种传感器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而如今正是这个时代的开端,这种紧密的联系开始有了一定的雏形,一个巨变的时代开始形成,而这个时代的开端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形成(being)。 《必然》分成了十二章,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动词的现在分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开始。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它们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第1章形成 1.万物都不会长存。水分会锈蚀金属,空气会氧化防水膜,润滑油会蒸发——有什么是不会坏掉的呢?很显然没有。

2.未来的科技生命将会是一系列无尽的升级,而迭代的速率正在加速。在未来,新事物源源不断地被我们发明出来,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全力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如果你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会最终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带来“创伤”级别的干扰。 3.没有不适的世界会停滞不前;某些方面过于公平的世界,也会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乌托邦中没有问题可烦恼,但乌托邦也因此没有机遇存在。 第2章知化 1.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2.人工智能廉价、强大、无处不在,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越多人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会变得越聪明,它变得越聪明,越多人就会使用它,当它更聪明时,就会有更多人使用它。 3. 再过10年,谷歌将拥有一款无可匹敌的人工智能产品。我的预测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产品将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4. 一类特定的心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在其他方面就会有所欠缺,这也是现实世界遵循补偿的法制,因此我们能制造的人工心智将会是为专门任务而设计。知化中最重要的机械产品不是某样事情比人类做得更好,而是能做人类完全不了的事情;最重要的思维产品也将不是比人类想得更快、更好,而是能思考人类无法思考的事情。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四年前在刚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科时,我就从心底里佩服前人的智慧,这么高深的东西也能总结出来。因为觉得高深所以感觉晦涩难学,所以也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抵触。幸亏考研这条路让我又不得不直视这一“高大上”的东西,通过对它深入的学习,更加让我发现了它的不凡之处。于是我在想有没有一篇对它简要概括的文章让我从另一方面了解,满足我的好奇心。终于我遇到了,我满怀兴致地读完了恩格斯写的这篇《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从中也获益匪浅。 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在今天,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不得不让我们发现,恩格思的预言与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吻合。同时也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伟大以及对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导言告诉我们,每一个科学发现,都是人类通往真理的一大步。从远古时代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尚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正如牛顿林耐等人,他们利用他们利用前辈天才的哲学直觉,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开创力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奠定了当代自然科学的基石。作为当代的一名研究生,要好好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规律,掌握科学严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自然科学继续向前发展。而且,所有的学科

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如马克思哲学中所言:尊重客观实际,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如导言中所言:“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而且机体种源说过去遭到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的主题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自然辩证法是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变的一般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辩证法。只有把握认识自然的一般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辩证法》导言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巨人”不是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同时,也没有一个新的理论是可以顺利传播并被承认的,那是无数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的。“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恩格斯用乔尔丹诺·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这句话。 《自然辩证法》导言还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和科学观点。恩格斯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

排列组合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排列组合知识点总结+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m n m n A 有排列的个数记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个不同元素中取出列,叫做从 1.公式:1.()()()()! !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2. 规定:0!1= (1)!(1)!,(1)!(1)!n n n n n n =?-+?=+ (2) ![(1)1]!(1)!!(1)!!n n n n n n n n n ?=+-?=+?-=+-; (3) 111111 (1)!(1)!(1)!(1)!!(1)! n n n n n n n n n +-+==-=- +++++ 三.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的m 元素中任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 Cn 。 1. 公式: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 -11……!! !! 10 =n C 规定: 组合数性质: .2 n n n n n 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C C C 21011 =+++=+=+--…… ,, ①;②;③;④ 111 12111212211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 +=注: 若1 2 m m 1212m =m m +m n n n C C ==则或 四.处理排列组合应用题 1.①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 ②有序还是无序 ③分步还是分类。

人与自然读书笔记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人与自然读书笔记 第一篇:《自然之道》读书笔记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鳅。”是啊!大自然的生灵都是相生相克的。但当我读了《自然之道》这一篇课文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如果你不遵循自然规律,那造成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科考队员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加拉巴哥岛观察太平洋绿龟是如何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走着走着,突然看到龟群的“侦察兵”快要被一只突兀而来的嘲鹰叼走了,在大家不能见死不救的强烈要求下,向导把那只幼龟送入了大海,可却让巢中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安全,然后鱼贯而出。可却成了嘲鹰、海鸥等食肉鸟的美餐。 记得我5岁那年,到外婆家去玩,看到一个鸡蛋正要孵出小鸡了,于是,我便认真地观察了起来。只见,从那蛋里艰难地钻出了一个湿露的小脑袋,但小鸡身子还无法从蛋壳里钻出来。那小鸡仍坚持不懈地啄着壳,想尽快挣脱这沉重的“枷锁”,早点晒到太阳。我真不忍心看着小鸡被蛋壳束缚的样子,便挑了一块石头,“啪”的一下把小鸡的壳打烂了,小鸡出世了。我欢呼着,蹦跳着,好像完成了一项庄严的使命。正当我高兴时,却发现小鸡瑟瑟发抖,看上去似乎很怕冷。我想弄清原因,便去找外婆问个究竟。我刚说完事情的经过,她哈哈大笑:“小鸡必须自己把壳啄烂出来。如果你帮它打破壳那就是拔苗助长,它反而会死。”“啊”我张大了嘴巴,不知所措,一种不祥的感觉油然而生。我着急地跑回鸡窝,望着渐渐死去的小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读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真正明白了:人是万物之灵,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这一段时间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虽说没有完全看懂,但还是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恩格斯概括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的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今天当我们回顾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的一些过程和经历,会惊奇的发现,他所预言的竟然和现实的科学发展是如此的接近,由此我们不得不钦佩恩格斯的伟大与博学。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还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丧失,因此,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在地球上毁灭自己最高的精华——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另外的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这一对于世界的宏观的认识,是建立在恩格斯当时所掌握的自然科学成果和哲学分析之上的,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深刻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 首先,恩格斯指出现代自然研究与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和阿拉伯人的

高中排列组合知识点汇总和典型例题[全]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m n m n A 有排列的个数记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个不同元素中取出列,叫做从 1.公式:1.()()()()! !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 2. 规定:0!1= (1)!(1)!,(1)!(1)!n n n n n n =?-+?=+ (2) ![(1)1]!(1)!!(1)!!n n n n n n n n n ?=+-?=+?-=+-; (3)111111(1)! (1)! (1)!(1)! !(1)! n n n n n n n n n +-+==-=-+++++ 三.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的m 元素中任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 Cn 。 1. 公式: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 -11……!! !! 10 =n C 规定: 组合数性质:.2 n n n n n 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C C C 21011=+++=+=+--……,, ①;②;③;④ 111 12111212211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注: 若1 2 m m 1212m =m m +m n n n C C ==则或 四.处理排列组合应用题 1.①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 ②有序还是无序 ③分步还是分类。 2.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策略 (1)两种思路:①直接法; 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这是解决 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分类处理:当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分成若干类,再由分类计数原理得出结论。注意: 分类不重复不遗漏。即: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全集。 (3)分步处理:与分类处理类似,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步,再由分步计 数原理解决。在处理排列组合问题时,常常既要分类,又要分步。其原则是先分类,后分步。 (4)两种途径:①元素分析法;②位置分析法。 3.排列应用题: (1)穷举法(列举法):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排列与组合逐一列举出来; (2)、特殊元 素优先考虑、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3).相邻问题:捆邦法: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的排列问题,先将相邻接的元素“捆绑”起来,看作一“大”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然后再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排列。 (4)、全不相邻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

用户体验的要素

《用户体验的要素》读书笔记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bd945802.html,/ 第一章用户体验为何如此重要 1.用户体验: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接触)并“发挥作用”(使用)的。 2.网站出现的最初,成功的关键是“第一时间”,现在,则是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 例如,内容网站需要有效地传达信息,用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高效的沟通是决定产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3.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创建吸引人的、高效的用户体验的方法。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把用户体验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它。

第二章认识这些要素 1.用户体验的开发,五个层面: 2.网站设计基本的双重性 ?网页作为软件的界面——“应用软件”的设计问题?网页作为超文本系统——信息的发布、检索角度

第三章战略层: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 Question: ?我们要从这个网站上得到什么?——网站目标 ?我们的用户要从这个网站上得到什么?——用户需求 1.网站目标: ?品牌识别(Brand identity):可以是概念系统,也可以是情绪反应,会在用户脑海中形成。 ?成功标准(success metric):一些可追踪的指标,在网站推出后用来显示它是否满足了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 注:网站目标要避免太具体or太宽泛。 eg.太具体:如“提供给用户一个基于JAVA的实时通信工具”,不能解释这个工具要如何支持企业目标或是如何满足用户需求。 太宽泛:如用商业目标(替公司赚钱&替公司省钱)来作为网站目标,网站到底做什么并不清楚。 2. 用户需求:他们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1)用户细分 ?人口统计学 ?心理因素 ?用户对技术和网页本身的观点 ?用户对网站相关内容的知识 若一种方案无法同时满足多种需求,则:①针对单一用户设计;②为执行相同人物的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方式 (2)用户研究 ?工具:问卷,访谈,焦点小组——收集普通观点和感知 ?其他工具:用户测试和现场调查——适用于理解具体的用户行为以及和网站交互方面的信息 ?可以试试创建人物角色,也叫用户模型或用户简介,可以让你的用户变得更加真实3.团队角色和流程 明确目标责任人,咨询公司有时会找一个战略专家。战略专家和决策层和普通员工谈话,产出可视性文档(vision document)。

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经济管理学院范洁 2009208008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科技对我们如此重要,所以认真学习并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科学。恩格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哲学家,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精辟地阐述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而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通过阅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部分,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受益匪浅。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用精辟严谨的哲学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科学发展的历程,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了自然界的真理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用生命捍卫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说“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同现代哲学从之开始的意大利伟大人物一起,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在当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我们应该时刻铭记那些为科学而奋斗终身的前驱们,是他们的努力及牺牲才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享受高科技的成果。 恩格斯从一个哲学家的角度总结了整个科学的全局,从不武断独立的看待每一个科学发现。每一个科学发现,在他看来都是人类通向真理的一大步。人类从远古时期的愚昧,到中世纪的崇拜神学、宗教,再到如今科学真理的逐步建立,都是各个时代不断进步的结果。尤其是在现代,依靠更多的严密的逻辑思维,慢慢打开了人类未知的神秘。在古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古代人的自然哲学的天才直觉,向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他们通过思考来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本源,但他们却无法超越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在现代,随着科学的越来越深入,天才的自然哲学直觉已经不能再使科学更进一步,因此不得不转向有着更多优越性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从而产生了像牛顿,林耐等人,他们给现

排列组合专题复习及经典例题详解

排列组合专题复习及经典例题详解 1.学习目标 掌握排列、组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2.重点 (1)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 (2)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的策略; (3)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 (4)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 (5)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 (6)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 3.难点 综合运用解题策略解决问题. 4.学习过程: (1)知识梳理 m种不完成一件事,有几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mm种不同的方法,类型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n2N?m?m?...?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12m种不步有个步骤,做第1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1m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 n2N?m?m?...?m种不同的方法.件事共有n12特别提醒: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要注意“类”与“类”之间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并列性; 分步计数原理与“分步”有关,要注意“步”与“步”之间具有的相依性和连续性,应用这两个原理进行正确地分类、分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m?nm?n 时叫做全排列. 时叫做选排列,排列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4.排列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m P.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元素中取出m n n!?m)?Nmn(m?)...()(1n?2n?m1)??,n、?(?Pnn5.排列数公式: n(n?m)!1mmm?mPPP??排列数具有的性质:nn1?n特别提醒: 规定0!=1 1 6.组合: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不同元素,组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m个不同元素的一个组合. 7.组合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m(m≤n)个不同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m C. 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表示不同元素中取出m nm Pn(n?1)(n?2)...(n?m?1)n!mn???C.组合数公式:8 nm)!m!(n?m!mP mmn?mmmm?1C?CC?C?C;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①nnnnn?1特别提醒: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 区别:前者是“排成一排”,后者是“并成一组”,前者有顺序关系,后者无顺序关系.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

用户体验要素读后感 因工作及个人提高需要,将《用户体验要素》以上反复阅读了两遍,感悟颇深。 正如该书封面上几位著名学者所诉,Jesse James Garrett把一个能给使用我们的产品能 给人们带来高质量体验的复杂的流程变得清晰明了,他解析并模型化了原因和概念的问题,并揭露出那些披着深奥技术外衣的问题的本质,使整个混乱的用户体验设计领域变得明晰。尤其对于接触产品设计时间不长的工作人员来说,影响尤其深远。 这本书主要讲web用户体验,系统的诠释了网站设计的整个流程,谈论了网站建设过 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虽则该书是以网站开发为例写的,然而其同样可以引申到需考虑到用户体验的各行各业。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户有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的每一种可能性,并且去理解在每一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中用户的期望值。书中把设计用户体验的工作分解成五个组成要素,形成五层模型,由下而上分别为: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这五层概括如下: 一、战略层:指网站目标与用户需求,即我们要从这个网站得到什么和我们的 用户要从这个网站得到什么,明确了这两点,整个网站就有了方向。此处 的关键词是明确。当我们能越清楚的表达我们想要什么,以及确切的知道 其他人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时,我们就能越精确的满足双方的需求。 二、范围层:该层讨论的是网站应该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在明确 我们想要什么和用户想要什么的基础上,当把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转变成 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接下来 要思考是如何去满足这些目标,收集用户需求并按优先级排列好。 三、结构层:结构层包括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在对于最终产品有了清楚的图 像之后,我们需要把这些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个整体,为网站创建一个概念 结果,并用框架图把他记录下来。 四、框架层:框架层包含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结构层中创建了网 站的概念结构,在框架层,需要进一步提炼这些结构,确定很详细的界面 外观和导航,让虚拟的结构变得更实在。确定好页面布局后,用一个文档 详细的记录他们,即线框图,为以后的视觉设计和网站实施提供参考。 五、表现层:表现层及视觉设计,在五层模型的顶端,集内容、功能、美学于 一体产生一个最终设计,这将满足其它四个层面的所有目标。 实际应用中必须要同时考虑五个层面的全部因素,这对于创建成功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是要保证所有的用户体验要素都被关注。成功的用户体验,其基础是有一个被明确表达的“战略”。知道企业与用户双方对产品的期许和目标,有助于确立用户体验各方面战略的制定。带着“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用户想要什么”的明确认识,我们就能弄清楚如何去满足这些所有的战略目标。当把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变成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在收集完用户需求并将其排列好优先级别之后,我们对于最终产品将会包括什么特性已经有了清楚的图像。然而,这些需求并没有说明如何讲这些分散的片段组成一个集体。这就是产品设计第三层:为产品创建一个概念结构。在框架层,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提炼这些结构,确定很详细的界面外观等具体内容。在第五层,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用户会首先注意到的方面:视觉设计。在表现层,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来产生一个最终设计,这将满足其他四个层面的所有目标。 这本书对于建设流程的规范和用户体验需要考虑的要素描述得很详细,也概括的很简洁。五层模型对于我司在产品设计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自己在产品设计上也有很大的启发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后感

通过学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犹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受益匪浅。恩格斯的严谨的治学精神,大量资料的查阅,条理清新的介绍,和逐一列出且逻辑严谨细致的论述让人钦佩。恩格斯清晰的为我们展开了整个严谨的论据过程。 通过对十五世纪下半叶的一系列的社会现状的描述,我们看到了社会阶层的更迭,新兴资产阶级的悄然萌芽,阶级斗争出现新的阶层(早期的无产阶级),艺术和文学上的新兴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旧的世界界限开始不足以再权限人民的思想,航海的进步,对地球的深入了解,为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同时,我学习了关于自然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为什么造成这种进程的原因;思考了人文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其原因;同时明确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并不是简单的谁指导谁、谁验证谁、谁规定谁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相辅相成,互相依靠的关系。并由此展开对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关系的思考,以及其在不仅是自然科学方面也是哲学方面的价值。 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恩格思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它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早期自然科学就是有哲学产生的,早期的哲学家开始研究世界是怎么变化的,世界到底有没有变化,在探索中,衍生出了自然科学。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就是彻底革命,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大革命的大势所向,此以后,对有机物的最高产物、即对人的精神起作用的,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 世界的存在性使地质学产生了,它不仅指出咯相继形成起来和逐一重叠起来的地层,并且指出了这些地层中保存着已经死绝的动物的甲壳和骨骼,以及已经不在出现的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必须下决心承认:不仅整个地球,而且地球今天的表面以及生活于其上的植物和动物,也都是时间上的历史。同于早期哲学家们说的同一个人不可能再次踏入同一条河,说明世界是变化的,但冰化成水,水挥发成蒸汽,蒸汽凝结成水,水又冻成冰,由此可见世间万物有事不变的。 能量的变化与守恒使物理产生了,各种特殊的物理力,即所谓物理学上的不变的“种”,就变为各种不同的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互相转化的物质运动形式。所以世界上存在着的运动的量是不变的。 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转换关系使生物产生了。早以证明为一切有机体的最后构成部分的原生质和细胞,现在发展是独立生存着的最低级的有机形式。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种运动着。 他在导言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而且,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导言》为我们总结出科学发展的全局。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科学发现,都是人类通往真理的一大步。我明白了所有的学科是相互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今后的科研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我们科研水平的提高。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含解析)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A、60种 B、48种 C、36种 D、24种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1440种 B、3600种 C、4820种 D、4800种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 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A、24种 B、60种 C、90种 D、120种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6种 B、9种 C、11种 D、23种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A、1260种 B、2025种 C、2520种 D、5040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A、 444 1284 C C C 种 B、 444 1284 3C C C 种 C、 443 1283 C C A 种 D、 444 1284 3 3 C C C A种 6.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 例6.(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2)5本不同的书,全部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一本,不同的分法种数为() A、480种 B、240种 C、120种 D、96种 7.名额分配问题隔板法: 例7:10个三好学生名额分到7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一个名额,有多少种不同分配方案? 8.限制条件的分配问题分类法: 例8.某高校从某系的10名优秀毕业生中选4人分别到西部四城市参加中国西部经济开发建设,其中甲同学不到银川,乙不到西宁,共有多少种不同派遣方案? 9.多元问题分类法:元素多,取出的情况也多种,可按结果要求分成不相容的几类情况分别计数再相加。 例9(1)由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A、210种 B、300种 C、464种 D、600种 (2)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能被7整除,这两个数的取法(不计顺序)共有多少种? (3)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其和能被4整除的取法(不计顺序)有多少种?

用户体验面面观读书笔记

触电新闻利益相关者清单样本 ●薛乐,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全媒体部副总监 ●李静,触电新闻产品运营总监 ●刘绮雯,新闻中心记者 ●黄翰林,新闻中心内容运营部责任编辑 用户属性清单:(P127) ●人口统计:年龄、性别、购买力、位置、学历、岗位 ●技术能力:计算机、显示器、网络链接、使用熟练度 ●互联网使用:已有 ●使用环境:使用地点、时间、是否用其他辅助工具、替代性工具和服务 ●价值观、获取信息媒体、日常爱好和活动 ●角色:职责,权力,关系(他们和谁一起工作,做决定时他们向谁咨询,他 们会和谁一起工作,那些人需要什么?) ●目标:短期(解决什么问题?业务需求?业务需求随时间会有什么变化)、 长期(重复使用这项服务对整体业务有什么影响)、动机(什么在驱动他们使用?是个人目标?还是职业目标?目标与用户工作或者生活有什么关系? 他们是自愿使用你的产品,还是其雇主要求他们使用?)、结果(每个目标完成意味着什么?如何定义成功?有没有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什么?)、痛苦(在使用现有工具解决问题时有什么痛点?有多痛苦?) ●需求:功能性(要达到目标,必须要做什么?区别合格和完美的因素是什 么?)、情感化、使用你的产品的理由 ●愿望:愿望不等于需求,愿望指人们觉得需要但实际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 ●知识:领域知识、产品知识、竞争产品知识 ●使用趋势:频率 ●任务:理由(他们为什么想做这件事情)、持续时间、顺序、关键程度(有 些任务不常见但绝对重要)、方法(他们想如何完成任务)、模型(是否已经有其他方式能完成任务?他们在用什么工具?怎么用的?)跟情境调查或有重合 情境调查 “情境调查”的权威著作是休·拜尔和卡伦·霍尔兹布拉特的著作《情境设计:定义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Contextual Design:Defining Customer-Centered Systems)。他们如下定义这一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