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验收检查单(模具自检表)

模具验收检查单(模具自检表)

模具验收检查单(模具自检表)

模具验收检查单

第1页,共1页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与标准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BP-ZL-006 版本号:01 目的: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4169.1~4169.23—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外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 保护。 9.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0.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1.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顾客另有要求的除 外。 12.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13.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应在前模板或后模板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UP”字样,箭头和 文字均为黄色,字高为50 mm。 14.模架表面不应有凹坑、锈迹、多余的吊环、进出水汽、油孔等以及影响外观的缺陷。 15.模具应便于吊装、运输,吊装时不得拆卸模具零部件,吊环不得与水嘴、油缸、预复位杆等干涉。 三、模具材料和硬度 1.模具模架应选用符合标准的标准模架。 2.模具成型零件和浇注系统(型芯、动定模镶块、活动镶块、分流锥、推杆、浇口套)材料采用性能高 于40Cr以上的材料。 3.成型对模具易腐蚀的塑料时,成型零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或其成型面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4.模具成型零件硬度应不低于50HRC,或表面硬化处理硬度应高于600HV。 四、顶出、复位、抽插芯、取件 1.顶出时应顺畅、无卡滞、无异常声响。 2.斜顶表面应抛光,斜顶面低于型芯面。 3.滑动部件应开设油槽,表面需进行氮化处理,处理后表面硬度为HV700以上。 4.所有顶杆应有止转定位,每个顶杆都应进行编号。 5.顶出距离应用限位块进行限位。 6.复位弹簧应选用标准件,弹簧两端不得打磨,割断。 7.滑块、抽芯应有行程限位,小滑块用弹簧限位,弹簧不便安装时可用波子螺丝;油缸抽芯必须有行程 开关。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模板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 建立从模具结构、胶件质量及注塑成型工艺要求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 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打分, 望不断提高模具质量; 确保模具能正常投入生产, 并生产出合格质量的胶件, 满足产 品设计的要求。 1、模具结构部分 ( 1) 模具材料 ①模胚各板材所用钢质不低于1050钢。( 相当于日本王牌钢) ②胚司、边钉、回钉、中托司、中托边所用材料表面硬度不低 于HRC60。 ③啤ABS、 HIPS料前模及前模镶件, 用超级P20钢材( 如718、M238等) 。后模用一般P20钢材( 如MUP、 M202等) , 后模镶件用1050~1055钢或材质更好的钢材。 ④啤PC、 POM、 PE等腐蚀性材料前后模及其镶件均需用420 钢材( 如S136、 M300、 M310等) 。 ⑤啤镜面模具所用钢材为420钢材( 如S136、 M300、 M310 等) 。 ⑥斜顶、摆杆表面硬度不少于HRC35, 推板表面硬度不少于

HRC28。 ⑦如果客户指定应使用模具钢材时, 模厂应满足客户要求。 ( 2) 模具应具备结构 ①模具标识: 模胚外应按客户要求打上文字。模胚内按客户指定位置打上P/N号、胶件牌号, 一模多腔应打上模腔号, 多镶件应按 设计要求打上镶件编号。 ②模具应安装合适的法兰圈, 并开标准码模坑。 ③三板模应安装扣锁并加锁钉, 以及应安装拉料钩及水口板, 先开 弹圈。 ④模具底板应开合格的顶棍孔, 孔位置应符合顶出平衡要求。 ⑤模具顶针板应装复位弹簧, 合模时, 前模板应先接触回针, 否则 模具应先安装复位机构( 有行位结构的另行要求) 。 ⑥行位结构。 2行位运动应畅顺, 接触面应开油槽。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和表格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4169.1~4169.23—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 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 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变型: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 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 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 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 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模具设计检查表

明记工业设计 模具设计检查表 表单编号:检查人模具编号项目编号 部门设计者日期 一.产品资料事项 □ 1.是否确认为最新版的产品图。品名: 版本: 接图日 期: □ 2.塑料:(),缩水率:()/1000,模穴数:()穴。 □ 3.产品内厚是否平均,是否会造成缩水。局部较厚胶位缩水痕迹如何克服。 □ 4.脱模斜度是否足够。 □ 5.咬花之花纹型式及纹号, 脱模斜度是否与花纹深度配合。咬花纹号( )。 □ 6.日期章、穴号之规格、位置及字样,须凹入成品,是否客户有指示。 □ 7.重要公差(外径、平面度、偏摆度、同心度)要特别注意。单向公差是否有处理。 □ 8.与客户检讨事项是否全部执行。 □ 9.注意易变形及缩水的地方。 □ 10.模具表面处理:□咬花□喷砂□刻字□印刷□打光□电镀考虑是否需要预留加工余量。 二.顶出机构 □ 11.顶出方式及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平衡,有否做位置记号。 □ 12.回位梢的大小()mm。 □ 13.回位弹簧的选取Φ径、长度及强度、偷孔大小、深度是否正确。 □ 14.顶板导柱是否已安装,其位置及大小是否合适,最少2支,其直径要大过回位梢。 □ 15.限位柱是否已设计,其尺寸及位置是否合适。 □ 17.顶针是否凹入成品,位置、大小是否合适,长度是否正确,有否做防转设计。 □ 18.顶针及套筒长度是否正确,套筒针在下固定板上不可使用无头螺钉固定。 □ 19.KO孔的大小Φ()mm,数量()个,及位置是否符合机台。 □ 20.机台吨数()Tons。模座的大小是否适合机台生产。模图上是否有表达哥林柱位置、大小。 □ 21.定位环的大小Φ()mm,是否符合机台。唧嘴之Φ径、R、深度是否合适。 □ 22.产品顶出距离是否足够。(注意:顶出量不可超过塑料机之最大顶出量。) □ 23.是否有先复位机构。是否装设行程开关。 三.模具结构 □ 24.是否翻图。 □ 25.模具的分模面是否与客户要求的內容一致。 □ 26.模肉固定螺丝大小, 分布位置是否合适。 □ 27.吊模孔是否与其它零件干涉造成吊模困难。 □ 28.吊模孔螺丝大小, 分布位置是否合适。 □ 29.母模导柱(三板模)的大小及长度是否合适。 □ 30.公模导柱的大小()mm,及长度是否合适。 □ 31.模仁排气是否设计,排气的方式及位置是否适合。 □ 32.内、外拉杆的大小及行程是否足够,以及内拉杆弹簧规格是否正确。 □ 33.三板模抓料梢的尺寸及固定方式是否适当。 □ 34.是否须加隔热板(PC料),两板模是否有防开板。 □ 35.公模板及承板间是否加定位梢及定位螺钉。 □ 36.滑块配置方向是否理想。定位是否安全。(天、地、右、左)

注塑模具合同

(合同编号:)甲方(订作方):乙方(承揽方): 地址:地址: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营业执照证号:营业执照证号: 合同签订地:: 甲乙双方依据《合同法》规定,经充分协商,就乙方为甲方制作_______模具,甲方支付加工费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合计金额:(含17%的增值税)人民币大写:元整。(万元) 交付首样工作期:天 说明:以上费用包括全部材料费、备件费、制作费、制件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培训费、管理费、税费及一年的保修费用等。 二. 图纸及技术资料的提供: 1) 乙方按照甲方要求负责模具设计,计算模具日产能力,并需得到甲方确认方可制作。 2) 模具设计所需图纸资料由甲方提供给乙方使用的,须经甲方确认后方可使用。 三. 技术要求以及质量要求: 1) 模具必须按甲方提供的图纸及要求制造,保证模具啤出符合要求的制件; 2) 模具必须按照制作项目列明的要求制作,且必须有合理可靠的冷却系统; 3) 更详尽的技术要求见附表,模具也应符合甲方在向乙方提供的其他的技术资料中明示的技术要求以及质量要求; 4) 乙方制作的模具应保证____万啤次以上的使用寿命。

四. 制造工期: 1) 工作期为天(第一次交符合功能装配的样件),即于年月日前提供全部首样; 2) 首样交付后,甲方未提出改模,乙方于天内(即于年月日前)向甲方交付合格模具; 五. 模具验收以及交付: 1) 模具验收的依据: 1. 甲方确认的产品零件图; 2. 双方商定,并经甲方确认的技术工艺方案,双方确认的模具技术要求。 3. 模具设计图纸以及电子文档。 2) 模具验收合格规定: 1. 甲方连续试产天或产量达到件以上,日产能力偏差不超过设计要求的5%,模具无异常,制件合格率98%以上,甲方出具模具验收检验合格报告。 2. 乙方交模后,由于甲方原因60天内不投(试)产,模具视为合格处理并由甲方出具模具检验报告,办理结算付款手续。 3. 乙方交试模样件后,由于甲方原因60天内不能检验确认的模具视为合格处理并由甲方出具模具检验报告,办理结算付款手续。 4. 模具验收后,一年内乙方对模具制造质量负责,并无条件地提供免费快速服务(8小时内要给予响应)。因甲方需要结构更改,乙方需提供快速服务,可根据产生的成本酌情收取改模费。3) 《模具验收报告》上应有甲方技术、检验及使用单位签字并经甲方生产技术部长批准方为有效。 4) 交货地点为,运输费用由乙方承担。 六. 收货及不合格处理: 乙方所交模具经甲方有关部门(技术、质检、使用部门)验收合格并凭《模具验收报告》方可收货,甲方凭《模具工装验收单》办理向乙方付款结算手续。对模具验收不合格的,由乙方修正或重作,由于乙方原因制件外观不合格,成型后挠曲、变形而需改良制件成型状况,以及尺寸难以控制造成的零件间配合不良状况引起的修改、制作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交货期不变。若乙方设计提供的图纸有误,乙方承担由此带来的全部损失,但是如果产品图纸或模具图纸由甲方提供的,损失由甲方承担,交货期顺延。 七. 模具制作费用的支付: 1) 签订合同七日内,甲方将模具金额的50%,即万元付至乙方帐户,作为合同定金; 2) 模具验收合格后,由乙方开具增值税票,甲方收乙方增值税票后,一周内将模具金额的45%,即万元付清; 3) 模具金额的5%作为质量保证金,在模具验收后半年内付清。 八. 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商业保密承诺: 1) 本合同规定之模具所有权及知识产权为甲方专有。 2) 乙方承诺并保证,对为甲方开发与制作的模具(包括图纸等技术资料,零件样品及模具等实物)均不向任何第三方出示、泄露或提供,否则,甲方视为乙方故意侵犯甲方利益,乙方应该对该

注塑模具检查验收报告

注塑模具检查验收报告 模具名称模具编号模具数量制造商名称 相关要求1.模具供应商在开发前需仔细研讨捷永广建公司注塑模具相关要求和标准,并按该要求和标准进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2.模具在捷永广建公司验收前需由模具供应商依据该标准每条要求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填入下表--检查现象描述栏--,并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 3.每组模具验收合格后必须如实提供从设计→制造→试模整个过程的履历。 4.模具开发意向确认后,供应商需依据合同时间排出合理的制造进度,并于每周一 17:00 前将上周之实际进度和进度照片发给捷永广建公司,直至模具 T1完成。 5.当设计确认 OK 后,在没有捷永广建公司的同意下,不得私自对模具进行结构更改,不得私自对模具进行烧焊。当供应商需要烧焊或更改结构的情况下,请报告发给捷永广建公司项目负责人员进行确认,得到回复后才能进行。 6.模具相关之标准件(O 型环,止水栓,水咀,顶针)需按各种型号的数量提供 30%备品。 7.模具验收需由项目负责人,注塑工程师现场确认模具状况,按本要求内容进行审核,如有不合格项目当场协商进行整改,和模具供应商确认出完成时间节点。 8.为了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所有模具供应商需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之时间节点进行制作,如有相关模具结构等内容需要捷永广建公司项目负责人员确认时,捷永广建公司项目负责人需在 2 个工作日内进行正式回复。

注塑模具检查验收报告一模具的标牌和外观标示 1. 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 整齐。按如下标准进行编制,用铆钉 安装于模具操作侧的模脚上检查现象描述合格可接 受 不可 接受 2. 模具水路标牌,标牌格式和标准如 下,如果水路较为复杂可适当加大比 例,但必须标示内容完整正确。型芯 和型腔分开标示。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规范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规范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 8、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9、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10、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1、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2、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顾客另有要求的除外。 13、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流程

注塑模具验收流程 目的: 规范新模具及模具修改后的验收操作,提高模具验收的质量,使模具能够满足客户产品的要求。 范围: 适用于注塑模具和模具修改后的验收。 职责: 项目部: 1)新产品:负责新产品(注塑模)开发,确保模具能正常投产,并协助内部解决相关 技术问题,在模具投产期,必须确保产品结构合格,符合生产要求,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样签名确认,并出相关技术文件指导内部的生产; 2)改模:根据客户或者内部提出的改模建议,做出合理评估,对模具进行设计更改, 完成后需对改模后的产品进行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样签名确认,并发相关技术文件指导生产。 模具部: 1)对新开模具开发及改模模具进度进行跟踪,负责信息交流及传递。 2)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新模的生产或者模具的改模 3)对模具的镶件和相关部分零件图完成尺寸检测并且记录在案 4)配合项目工程师试模跟踪 品质部: 1)对于新开发的产品进检需根据技术部的最新产品图纸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检测,并记录 相关数据; 2)对于改模牵涉的产品,改模以及牵涉的尺寸进行检测,并且记录相关数据 生产部: 1)负责接收符合移交条件的注塑模具; 2)对符合移交条件的注塑模进行试模验证,验证合格后送样技术部及品质部重新确认 结构外观,合格后负责人需在产品上签名确认,之后方可安排生产; 3)跟进新模具试模到验收过程中的生产状态,; 4)协助项目部对新模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5)执行办理新模具的移交验收事项。 验收程序 新模具验收流程: 1)汽车客户群,模具制作完成、试模结束,样品经确认后,合格后,封实物合格样,确 认模具本身没什么问题后,生产模数达20000模次后,给予验收,提供<模具验收单>。 2)普通客户群,相关质量可按现有品质要求确认,确认合格后,封存实物合格样,确认 模具本身没什么问题后,生产模数达5000模次后,给予验收,提供<模具验收单>。改模验收流程: 1)因客户需求改变产品结构尺寸或内部在使用时提出改变产品结构尺寸,由项目部/品 质部评估可行后,发改模指令单,由计划部回复下模时间,再由模具部安排改模2)改模完成后,安排试模验证,并送项目/品质部评估确认,评估确认合格后,封存实 物合格样,并下发相关文件后方可安排生产。

模具验收标准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 、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与使用要求。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与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与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与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9、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10、模具顶出孔尺寸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要求,除小型模具外,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 11、定位圈应固定可靠,圈直径为100mm、250mm两种,定位圈高出底板10~20mm。顾客另有要求的除外。 12、模具外形尺寸应符合指定注塑机的要求。 13、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应在前模板或后模板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UP”字样,箭头与文字均为黄色,字高为50 mm。 14、模架表面不应有凹坑、锈迹、多余的吊环、进出水汽、油孔等以及影响外观的缺陷。 15、模具应便于吊装、运输,吊装时不得拆卸模具零部件,吊环不得与水嘴、油缸、预复位杆等干涉。

注塑模具验收项目及标准

1、模具结构部分 (1)模具材料 ①模胚各板材所用钢质不低于1050钢。(相当于日本王牌钢) ②胚司、边钉、回钉、中托司、中托边所用材料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 ③啤ABS、HIPS料前模及前模镶件,用超级P20钢材(如718、M238等)。后模用一般P20钢材(如MUP、M202等),后模镶件用1050~1055钢或材质更好的钢材。 ④啤PC、POM、PE等腐蚀性材料前后模及其镶件均需用420钢材(如S136、M300、M310等)。 ⑤啤镜面模具所用钢材为420钢材(如S136、M300、M310等)。 ⑥斜顶、摆杆表面硬度不少于HRC35,推板表面硬度不少于HRC28。 ⑦如果客户指定应使用模具钢材时,模厂应满足客户要求。 (2)模具应具备结构 ①模具标识:模胚外应按客户要求打上文字。模胚内按客户指定位置打上P/N号、胶件牌号,一模多腔应打上模腔号,多镶件应按设计要求打上镶件编号。 ②模具应安装合适的法兰圈,并开标准码模坑。 ③三板模应安装扣锁并加锁钉,以及应安装拉料钩及水口板,先开弹圈。 ④模具底板应开合格的顶棍孔,孔位置应符合顶出平衡要求。 ⑤模具顶针板应装复位弹簧,合模时,前模板应先接触回针,否则模具应先安装复位机构(有行位结构的另行要求)。 ⑥行位结构。 2行位运动应畅顺,接触面应开油槽。 2行位上应安装使行位弹出作用之弹簧,并安装限位装置。 2在高度方向运动之哈夫块共推出高度不能超过导滑槽长度的2/5。 ⑦顶出机构。

2顶针设置应使胶件脱模时不产生永久变形、顶白、不影响塑胶件外观。 2顶针机构应保证灵活、可靠、不发生错误动作。 2顶针、司筒顶面非平面时,顶针、司筒应定位。 ⑧底板上应均匀设置垃圾钉,垃圾钉高度应一致。 ⑨4545或以上级大模应加设中托边,一套模中司筒数量达到或超过16支应增设中托边。 ⑩流道直径、长度加工应合理,在保证成形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流程,减少断面积以缩短填充及冷却时间,同时浇注系统损耗的塑料应最少。流道一般应设置冷料井。 11 型腔分布应合理,应符合各型腔同时注满的原理,浇口设置应不影响胶件外观,满足胶件装配,在啤作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浇口残留量最少。 12 冷却系统。 2运水流道分面应使模具表面各部分温差在10℃之内。 2运水流道出入孔位置不影响安装,喉嘴大小为13mm。 2在型腔表面的镶件、行位等一般应通入运水,电池兜、手柄位、喇叭位等镶件必须通入运水。 2模具运水流道应不漏水,并在流道出入口应标有“OUT”和“IN”字样。若是多组运水流道还应加上组别号。 13 电池兜等对前模产生较大包紧力部位应在对应之后模部位均匀增加勾针等。 14 模具结构保证排气顺畅。 15 柱位高度超过20mm应用司筒,超过25mm骨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均匀增加走胶米仔。 16 模具应根据强度要求均匀分布撑头,以防模具变形。 17 模具型腔应力中心应尽量与模具中心一致,其型腔中心最多不超过模具中心的25%。 18 外形表面有会引起缩水之对应后模柱位应增设火山口。 19 分模面为单向斜面及大型深型腔等模具,分模面应设可靠的自锁装置。

注塑模具验收流程

注塑模具验收流程 目的:规范新模具及模具修改后的验收操作,提高模具验收的质量,使模具能尽快投入正常生产。 范围: 适用于注塑模具和模具修改后的验收。 职责: 技术部: 1)新产品:负责新产品(注塑模)开发,确保模具能正常投产,并协助分厂解决相关 技术问题,在模具投产期,必须确保产品结构合格,符合生产要求,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样签名确认,并出相关技术文件指导分厂生产; 2)改模:根据分厂或客户提出的改模建议,做出合理评估,对模具进行设计更改,完成后需对改模后的产品进行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样签名确认,并发相关技术文件指导分厂生产。 供应部: 1)对新开模具开发及改模模具进度进行跟踪,负责信息交流及传递。 2)新开模具在调回配件分厂前,要求厂家首先提供产品尺寸检测报告与实物样交品质部进检检测,完成后再交技术部与品质部(外观组)确认,确认合格后负责人要求在实物上封上合格样,没有合格样件及尺寸检测报告不得交付。 3)对于需设计变更的注塑模具,外协模具厂需根据技术部设计变更要求,对模具进行更改,改模合格后需提供改模后的样件及尺寸报告技术部及品质部(外观组)确认,确认 合格后需在实物样件上签名确认,确认合格方可通知模具厂将模具调回配件分厂。 品质部: 1)对于新开发的产品进检需根据技术部的最新产品图纸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检测,并记录

相关数据; 2)外观组需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其外观进行确认,合格后要求在实物上签名;工艺部: 协助分厂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 配件分厂: 1)负责接收符合移交条件的注塑模具; 2)对符合移交条件的注塑模进行试模验证,验证合格后送样技术部及品质部重新确 认结构外观,合格后负责人需在产品上签名确认,分厂方可安排生产; 3)跟进新模具试模到验收过程中的生产状态,; 4)协助研发部与工艺部对新模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5)执行办理新模具的移交验收事项。 程序 新模具验收流程: 1) A 级客户群,通常是指有指定产品验证要求的客户, 模具制作完成、试模结束,样品经双方确认后,合格后,封实物合格样,配件分厂确认模具本身没什么问题后,生产模数达20000 模次后,配件分厂给予验收,提供模具验收单。 2)B级客户群,通常是指客户对产品对产品验证无指定要求的,相关质量可按现有 品质要求确认,确认合格后,封封实物合格样,配件分厂确认模具本身没什么问题后,生产模数达20000 模次后,配件分厂给予验收,提供模具验收单。 维修模具流程: 1) 对于已经验收后的模具,如因人为操作不当而损坏模具,原则上由使用方自行维修,当使用方无能力维修时,由使用方提出申请,委托供应商维修。 2)对于已经验收后的模具,正常操作模具出现异常或损坏,由厂家负责维修。(以

2020年注塑模具验收标准参照模板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建立从模具结构、胶件质量及注塑成型工艺要求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打分,望不断提高模具质量;确保模具能正常投入生产,并生产出合格质量的胶件, 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1、模具结构部分 (1)模具材料 ①模胚各板材所用钢质不低于1050钢。(相当于日本王牌钢) ②胚司、边钉、回钉、中托司、中托边所用材料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 ③啤ABS、HIPS料前模及前模镶件,用超级P20钢材(如718、M238等)。后模用一般P20 钢材(如MUP、M202等),后模镶件用1050~1055钢或材质更好的钢材。 ④啤PC、POM、PE等腐蚀性材料前后模及其镶件均需用420钢材(如S136、M300、M310 等)。 ⑤啤镜面模具所用钢材为420钢材(如S136、M300、M310等)。 ⑥斜顶、摆杆表面硬度不少于HRC35,推板表面硬度不少于HRC28。 ⑦如果客户指定应使用模具钢材时,模厂应满足客户要求。 (2)模具应具备结构 ①模具标识:模胚外应按客户要求打上文字。模胚内按客户指定位置打上P/N号、胶件牌号, 一模多腔应打上模腔号,多镶件应按设计要求打上镶件编号。 ②模具应安装合适的法兰圈,并开标准码模坑。 ③三板模应安装扣锁并加锁钉,以及应安装拉料钩及水口板,先开弹圈。 ④模具底板应开合格的顶棍孔,孔位置应符合顶出平衡要求。 ⑤模具顶针板应装复位弹簧,合模时,前模板应先接触回针,否则模具应先安装复位机构(有 行位结构的另行要求)。 ⑥行位结构。

2行位运动应畅顺,接触面应开油槽。 2行位上应安装使行位弹出作用之弹簧,并安装限位装置。 2在高度方向运动之哈夫块共推出高度不能超过导滑槽长度的2/5。 ⑦顶出机构。 2顶针设置应使胶件脱模时不产生永久变形、顶白、不影响塑胶件外观。 2顶针机构应保证灵活、可靠、不发生错误动作。 2顶针、司筒顶面非平面时,顶针、司筒应定位。 ⑧底板上应均匀设置垃圾钉,垃圾钉高度应一致。 ⑨4545或以上级大模应加设中托边,一套模中司筒数量达到或超过16支应增设中托边。 ⑩流道直径、长度加工应合理,在保证成形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流程,减少断面积以缩短填充及冷却时间,同时浇注系统损耗的塑料应最少。流道一般应设置冷料井。 11 型腔分布应合理,应符合各型腔同时注满的原理,浇口设置应不影响胶件外观,满足胶件装 配,在啤作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浇口残留量最少。 12 冷却系统。 2运水流道分面应使模具表面各部分温差在10℃之内。 2运水流道出入孔位置不影响安装,喉嘴大小为13mm。 2在型腔表面的镶件、行位等一般应通入运水,电池兜、手柄位、喇叭位等镶件必须通入运水。2模具运水流道应不漏水,并在流道出入口应标有“OUT”和“IN”字样。若是多组运水流道还应加 上组别号。 13 电池兜等对前模产生较大包紧力部位应在对应之后模部位均匀增加勾针等。 14 模具结构保证排气顺畅。 15 柱位高度超过20mm应用司筒,超过25mm骨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均匀增加走胶米仔。 16 模具应根据强度要求均匀分布撑头,以防模具变形。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四川德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 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4169.1~4169.23—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 (或拉裂、拉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 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 痕)。 4.变型: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 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 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 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 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 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和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 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 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9.支撑腿的安装应用螺钉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过长的支撑腿可用车加工 外螺纹柱子紧固在模架上。

模具加工最终质量检验规范

模具加工最终质量检验规范 1.目的 为提高检验效率,并确保出货产品之质量符合国际质量保证要求,特规范适合本厂的检测方法及抽样标准。 2.适用范围 模具加工成品出货之最终质量检查及确认作业均属之。 3.引用文件 3.1《模具加工过程检验程序》STF02 3.2《模具零件加工异常处理程序》STG04 4.程序内容 4.1工件签收:签收时,应对工件外观.数量及完工文件进行初步确认。其中工件外观包 括工件是否有碰伤.倒角.崩裂.生锈等缺陷;完工文件包括制程自主检查表.蓝图.联络单是否齐全和清洁。 4.2完工文件的确认 4.2.1<<各工段制造连络单>>:确认<<各工段制造连络单>>上所排配的各加工工序 均已完工,且窗体填写完整,品管单位方执行最终检验作业. 4.2.2蓝图:蓝图与工件.<<各工段制造连络单>>相关内容一致,清洁无破损。 4.2.3<<制程自主检查表>>:确认各项字段均依照<<模具加工过程检验程序>>中 “自主检查表填写说明”填写,且清洁无破损。 4.2.4异常处理:经确认发现完工文件异常,对属于自主检查异常范围的,品管人员填 写<<自主检查异常单>>,依照<<制程质量异常处理作业规范>>处理,相关单位 提供清晰.正确.完整之完工文件。 若分批出货之工件,每次出货时均需所有工段之自检表.对于前工段之原自

检表随最后一次出货,前面分批出货时均将复制之自检表连同原连络单交品管作业即可,原连络单由出货单位处理完毕后再还于加工单位,直至最后一批工件出货. 4.3 工件外形的确认: 螺丝 4.3.1.3 检查工件外型有无裂痕,撞伤.生锈等. 4.3.2 异常处理:凡确认发现异常依照<<模具零件加工异常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4 尺寸检验: 4.4.1 数量抽样计划:参考MIL-STD-105E 抽样标准之S-2特殊检验水平实施正常检验 单次抽样计划 工件之抽样计划表: 单位:件 4.4.2最终检验工件之尺寸抽样计划: 模板类工件尺寸抽样计划如下表:

注塑成型制程检验规范

成型制程检验规范 一. 目的 规范制程检验,正确监控制程以预防品质异常,确保产出品质及满足客户要求。 二. 适用范围 本规范使用于塑件成型所有产品。 三. 定义 无 四. 权责 4.1工程部: 4.1.1.负责提供生产作业标准,技朮支持; 4.1.2.负责提供标准生产工时。 4.1.3.制程中生产重点参数的提供与变更。 4.1.4.与制程相应的文件、规范、条件及标准的编制。 4.1. 5.协助分析检讨改善制程异常。 4.2企划部: 4.2.1.负责提供生产计划表,跟进提供成型生产所需原料及零件给产线生产。 4.2.2.负责代工客户的订单处理,物料跟进及制定《出货通知单》及出货明细。 4.3塑件品质部: 4.3.1.负责制定各产品品质检验规范。 4.3.2.制程中各项重要参数的稽核与确认,确保产品满足检验规范/规格及客户需求。 4.3.3.制程中的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最终检验。 4.3.4.制程异常初步确认,不良品的确认。 4.3. 5.产品质量数据之统计,分析,并传达相关单位。 4.3.6.矫正与预防措施效果的跟踪与效果确认。 4.4其它单位: 4.6.1协助生产过程中相关事项处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五. 作业流程 六. 作业内容 6.1 获取产品制作所需信息 6.1.1.产品在生产前,生产各相关人员必需获得以下工程资料方可生产:产品工程图、BOM 表、作业指导书、作业流程及包装规范。 品管 成型单位企划

6.1.2.品管检验人员在产品生产前必需获得该产品的SIP、蓝图、评估报告、样品等资料, 以作为检验该产品的依据。 6.1.3.以上工程资料及检验资料必需为文控中心正式发行的资料。 6.1.4.生产必需依各相关产品的工程资料要求进行产品制造。若生产条件或生产流程需要 任何变更时, 由工程填写工程变更通知单,经相关部门签核同意后,由文控中心 统一变更受控发行,具体操作参照《文件资料管理程序》。 6.2生产计划管制 6.2.1.企划部生管员依客户或各厂区需求制订每周生产计划。 6.2.2.企划部生管员需依生产计划跟进采购或供应商按时供给成型原料,并由生管员开出 《发料单》,通知货仓备料发料,生产领料。 6.2.3.生产接到企划课的每周生产计划后,由生产课长或组长对每周生产计划审核并作生 产排配,当不能达成时,应及时反馈企划课,由企划课协调解决。 6.3原料投入 6.3.1.生产单位依据发料单和生产计划表到仓库领料,原料生产前需先对原料进行烘烤, 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参照《标准成型条件表》进行。 6.3.2.生产塑胶料次料添加比例参照《BOM表》或《塑件产品次料添加标准》进行。每次 加料/拌料前需记录在<次料添加记录表>上,并通知品管签名确认。 6.3.3.成型在加料或拌料前,需先清理干净之前料筒内余料,预防余料和加入原料颜色、 成型温度等特性不一致混用,造成产品混色、料花、粘模等异常。 6.4成型模具等周边设备连接/成型条件设定。 6.4.1.成型周边设备安装: A、上模安装:查找产品对应之成型模具,依《标准成型条件表》规定将模具安装在合 适吨位之机台上。 B、依《标准成型条件表》连接模具所需用的标准模温(常温水、冷冻水、模温水)。 6.4.2.依照《标准成型条件表》调试自检OK后,由成型课技术员开出《成型首/终件记录 表》,品管检验OK后再开机生产。 6.5初件检验 6.5.1.I PQC接收到成型技术员送检的《成型初/终件记录表》和首件样品后,应在2小时内 给出判定结果。 6.5.2.初件检验过程当发现成型条件记录超出《标准成型条件表》时,应通知生产&工程检 讨标准成型条件是否合理,。如工程评估可进行变更,则跟进工程对此标准成型条件发 出工程变更通知单,并跟进产品外观和尺寸是否符合产品标准。 6.6制程作业员作业 6.6.1.生产前IPQC及现场人员应事先确认相关工程数据(蓝图、承认书、包规、作业指导

模具验收标准与相关标准文件

模具使用手册USER’S MANUAL 客户模号 MOLD NO. 产品名称 PART NAME. 产品编号 PART NO. 好年华模号 TK MOLD NO. 制订: 审核:

目录 content 一.模具资料(MOLD INFORMATION) (2) 二.模具使用说明(OPERATION INSTRUCTION)...........................3-9 三.模具维护保养(MAINTENANCE INSTRUCTION).....................10-12四.注塑工艺参考卡(MOLDING TECHNIC SHEET)........................13-14五.附件/备用清单(ACCESSORIES LIST) (15) 六.模具检验单(OA INSPECTION REPORT)....................................16-17七.用户意见反馈书(CLIENT’S COMMENT AND SUGGESTION) (18) 八.附件(ACCE SSORIES) 模具结构简图(MOLD STRUOTWRE) (19) 上模运水示意图(COOLING DIAGRAM OF CAVITY SIDE) (20) 下模运水示意图(COX2OLING DIAGRAM OF CORE SIDE (21)

一.模具资料 MOLD INFORMATION 模号胶料 Mold No. Plastic material 每啤件数收缩率 Number of cavity shrinkage: 每啤重量:上模钢材: Shot weight cavity steel 水口流道重量:下模钢材 Runner and sprue weight core steel 模具尺寸: mold dimension:Width mm x Height mm x thickness mm. 模具重量mold weight :kg 最少开模行程minimum daynight:mm 顶针板行程ejector stroke:mm 唧嘴偏左/偏右/中心sprue offset:mm 法兰直径Locating ring’s diameter:?mm 高度height:mm 唧嘴球面半径和孔径 Sprue bushing:SPHR mm & mm 码模Mold mounting method: 凸边宽度Flange width mm 坑深Clamping Slot depth/ mm x高height / mm 丝孔Screw holes?x 中心距distance between centers.mm 吊模孔喉嘴配机型 Eyebolt:Water connection:Suitable machine size:

模具验收方法及步骤.doc

我给你一份,供你参考 模号模具名称技师日期 检查项目序号标准合格可接受不可接受 模具外观 1 铭牌内容是否打印模具编号、模具重量(KG)、模具外形尺寸(mm),字符均用1/8英寸的字码打上,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 铭牌是否固定在模腿上靠近后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离两边各有15mm的距离),用四个柳钉固定,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 冷却水嘴是否用塑料块插水嘴,¢10管,规格可为G1/8″、G1/4″、G3/8″。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合同。 4 冷却水嘴是否伸出模架表面,水嘴头部凹进外表面不超过3mm。 5 冷却水嘴避空孔直径是否为¢25、¢30、¢35mm三种规格,孔外沿有倒角,倒角大于1.5×45,倒角一致。 6 冷却水嘴是否有进出标记,进水为IN,出水为OUT,IN、OUT后加顺序号,如IN1、OUT1。 7 标识英文字符和数字是否大写(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 进出油嘴、进出气嘴是否同冷却水嘴,并在IN、OUT前空一个字符加G(气)、O(油)。 9 模具安装方向上的上下侧开设水嘴,是否内置,并开导流槽或下方有支撑柱加以保护。 10 无法内置的油嘴或水嘴下方是否有支撑柱加以保护。 11 模架上各模板是否有基准角符号,大写英文DATUM,字高5/16″,位置在离边10mm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12 各模板是否有零件编号,编号在基准角符号正下方离底面10mm处,要求同11号。 13 模具配件是否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如安装时下方有外漏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14 支撑腿的安装是否用螺丝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或过长的支撑腿车加工外螺纹紧固在模架上。 15 模具顶出孔是否符合指定的注塑机,除小型模具外,原则上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模具长度或宽度尺寸有一个大于500mm时),顶出孔直径应比顶出杆大5-10mm。 16 定位圈是否可靠固定(一般用三个M6或M8的内六角螺丝),直径一般为¢100或¢150mm,高出顶板10mm。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全同。 17 定位圈安装孔必须为沉孔,不准直接贴在模架顶面上。 18 重量超过8000KG的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时,是否用穿孔方式压螺丝,不得单独压压板。如设备采用液压锁紧模具,也必须加上螺丝穿孔,以防液压机构失效。 19 浇口套球R是否大于注塑机喷嘴球R。 20 浇口套入口直径是否大于喷嘴注射口直径。 21 模具外形尺寸是否符合指定的注塑机。 检验项目序号标准合格可接受不可接受 模具外观 22 安装有方向要求的模具是否在前模板或后模上用箭头标明安装方向,箭头旁应有“UP”字样,箭头和文字均用漏板喷黄色漆,字高50mm。 23 模架表面是否有凹坑、锈迹,多余不用的吊环、进出水、气、油孔等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