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

1.前言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00多年前,他就与沃克(Calvert Vaux)(1824-1895)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1858-1876)。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城市公园的传统功能主要就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近年来城市公园在改善生态和预防灾害方面的功能得到加强。现代城市充斥着各种建筑物,过于拥挤,存在缺乏隔离空间、救援通道等问题,城市公园的建设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解决办法。另外,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许多知名的大型综合公园以其独特的品位率先成为都市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城市公园也起到了城市旅游中心的功能。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张家港市白鹿公园,也正是顺应着这一历史浪潮,在张家港市西区规划下而产生的。

2.白鹿公园的开发背景

1.1地理位置

张家港市地处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东、东南连常熟市,西南、西接江阴市,西北、北、东北临长江,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大中城市环绕四周,东南距上海市96公里,南近太湖,分别距无锡市、苏州市58公里;西距常州市55公里、南京市200公里,北隔江距南通市62公里,属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地貌

张家港全市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不冻不淤,深水贴岸,安全避风。地跨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两个地貌副区,即长江南岸古代沙嘴

区和靖江常阴古沙洲区。北面临江,双山沙孑立江中,长江水域宽阔,沿岸滩地绵长。古长江岸线把境内陆地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属老长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区,成陆8000年以上,地势高亢,散落着大小11座山丘;而北部属新长江三角洲,由数十个沙洲积涨连接而成,成陆最早的距今约800年,地势低平,高程(吴淞零点)为3米~5米。根据地面黄海高程,全境地貌可分为丘陵、高平田、平田、低平田和圩田。其中,南部地区主要为高平田、平田和低平田,北部地区均为圩田,丘陵主要散落在塘桥镇的妙桥地区、金港镇的南沙地区和凤凰镇的少量地区。全境河港纵横,土地肥沃,有大小河道8073条,总长4778.65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陆地有河道6.08公里。

1.3气候条件

张家港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资源众多春季较短,冬夏较长。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2009年全年日照时数约1638.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7%,月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是5月,月日照时数最少的月份是6月。

1.4历史文化

相传唐宋年间,香山和镇山之间有一涧谷流漕,终年涧水不绝,溪流潺潺。如遇大雨,山洪直冲流漕所在东江湾沙,形成水渠。这条水渠后来竟成为闻名中外的“张家港”。

张家港历史悠久,是中国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有众多名胜古迹。拥有1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2500年至8000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商末属勾吴之地,晋代设暨阳县。1962年,由常熟和江阴各划出部分地区建立沙洲县,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现下辖8个镇和常阴沙管理区。全市总面积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岛双山沙,面积18平方公里。

历代官宦俊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的遗踪遗篇。据考证:自唐宋至清末,张家港境内共出了2名状元、1名榜眼、4名探花和100多名进士。其间有唐代苏州市范围内最早的状元陆器,有清代顺治年间江南第一个汉人状元孙承恩,以及康乾年间乾隆帝师蒋廷锡父子宰相等等。号称东南文宗的钱谦益,金石篆刻家赵古泥,近代音乐家刘天华三兄弟,工艺美术家庞薰琴,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钱昌照,以及现代张光斗等6名中科院院士等,都是从这里走上他们的精彩人生。另外,还有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从这里启航;历史名人苏东坡、徐霞客等也在这里结下了文墨之缘;“百万雄师

过大江”,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线突破口就在今长山以东的双山岛和巫山之间。

3.基地现状分析

2.1基础概况

该公园位于张家港市域西部杨舍镇新区,场地接近长楔形,面积72385平方米,长454.2米,最宽处245.31米,较窄处121.3米。北面隔城区主干道为镇政府,西面一街之隔是居住区,南面为张家港市梁丰中学,东临城市居住区。

2.2地理位置

该公园位于张家港市域西部新区杨舍镇,是张家港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城市的文化、经济、行政中心。南临张家港市梁丰中学,西临百桥路,北临城市交通干道小河坝路,交通便利。

2.2地地形貌

公园原基地环境地貌为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整体场地东部较场地南部较高。原有场地上基本是一片农田,颓败的水池,荒芜的田地,还有一些废旧民房,废弃的屋舍。场地内部道路分布杂乱无章,而且破损严重,需要在设计中对少部分有利的道路系统进行利用,大部分则进行的改造,

4.设计依据及目标

4.1设计依据

4.1.1.《公园设计规范》

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4.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4.1.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1.5.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规定

4.1.6.城市道路工程规划红线图

4.2目标

4.2.1构造出一个健康的公园环境

4.2.2塑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公园形

4.2.3建立起城市与山水间的内在联系

4.2.4使公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4.2.5江公园营造成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东京苍翠四季变幻的魅力景区

5.设计理

5.1文脉延续

城市中的历史遗迹、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传承着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园,要严格保护历史遗迹,尽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发扬具有传统地域风貌的建筑。这并非是要求城市发展一成不变,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改变,城市及城市公园必将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据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断历史的盲目建设。

5.2兼容并蓄

多样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样性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宽松的氛围和对艺术、文化的包容,使得许多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处的格局。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应以地域性为本,在沿袭自身文化惯性的同时,吸收外部乃至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变“千园一面”的局面。

5.3因地制宜

城市公园的建设规划除了要延续城市文脉、兼容并蓄之外,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自身发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废弃地,因地制宜地在工业遗址上恢复生态环境,重塑衰败工业区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

5.4以人为本

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公园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

原则。舒展的草坪,斑驳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适的服务设施,都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时代、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加强绿色空间的亲和性、开放性与可达性,提高开放空间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间的人本品质,从而营造和谐的城市公园空间。

5.5凝练精神

城市公园要有统一的主题,主题是高度凝练、高度抽象的文字,而公园小品、设施、标识等具象的物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优秀的设计可以展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提升公园的品质。许多与功能相结合的小品、设施、标识应该成为公园的“点睛之笔”,应体现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与绿色自然景观相统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环境景观。

6.1设计原则

6.1.1开放性空间原则

规划中,公园不设围墙和大门,通过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处理效果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设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来达到“以园养园”得没目的。

6.1.2功能性原则

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要求通过对场地现状和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公园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

2.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水幕电影、钓鱼、溪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

3.综合性活动:提供观径展览、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场地和设施

6.1.3生态原则——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田南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广场和区域的和谐共生。

6.1.4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广场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以后的发展,在协调全局的同时,并为以后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6.1.5经济原则

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其经济因素,广场构成要素力求在利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的同时,获得环境上、经济上和社会上最大的利益。

7.设计构思

突出生态理念,着眼以人为本的原则,刻科化公园文化,创造一个文化品位高,生态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园林美境。在环境设计中吸收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融当代生态科学理论,运用现代景观设计艺术手法,围绕主题,沥青脉络。

7.1立意分析

7.1.1文脉

文脉(context)一词,来源于语言学的定义,最早它被译为“上下文”,用来表达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广义上说,文脉可指局部与整体的关联和联系。就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面来看,文脉是关于人与景观的关系、公园景观与其所在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关系。

张家港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是中国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有众多名胜古迹,几万年前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拥有1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2500年至8000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

历代官宦俊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的遗踪遗篇。其间有唐代苏州市范围内最早的状元陆器,有清代顺治年间江南第一个汉人状元孙承恩,以及康乾年间乾隆帝师蒋廷锡父子宰相等等。另外,还有唐代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从这里启航;历史名人苏东坡、徐霞客等也在这里结下了文墨之缘。

白鹿公园作为张家港新区综合性公园,决定了它具有吴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古与今的对话。

7.1.2龙脉

古风水学以绵的走向为龙脉,在此用来寓意竖向设计。竖向设计的原则:尽量满足土方平衡的前提下,局部区域可进行微地形改造,塑造起伏的园林空间,地形的改造有利于绿地的自然排水,公园整体地势为西低东高,高差近八米,在地形上利用人工湖开挖土方进行堆坡改造,使之形成整个公园的景观高低。在人工湖区域根据设计的景观需要进行人为的地形处理,如筑小岛、堤岸等水域的地形处理。在其他区域根据景观要求和实际地形情况构筑起伏有序的园林空间和更好的营造植物造景空间。

7.1.3水脉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通过堆山挖湖,有了山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增加波

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营造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还能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

水体贯穿全园,是连接各个景点的的纽带,成为全园的灵魂的所在。因地制宜,结合原有地形,形成水脉,水景也因变化丰富的地形而展开,以石壁流淙作为全园水之源头,象征“张家港”港的由来;进而结合丰富的地形所形成竹林溪涧的幽深,循序渐进地展开平湖倾碧、清水荷香,风语河岸柳的水脉韵味。

水生态处理:应用现代景观生态学理论、水力学原理结合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坚持景观与功能并重的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实现生态建设工程与美化环境相结合。通过分析水体与周围环境物质、能量、信息流动与交换规律,简历小型水体紫荆系统,是水体长期保持清澈,水质良好,基本方法是“去污保税,种草养鱼,建设良性的生态系统”。形成人工开挖水体的良性循环、以建造优美的水环境为目标。

在湖中逐步引进动物,建立水—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形成多级食物链网络。水声植物为鸟、鱼等水声动物提供了气息的场所,而鸟、鱼等水声动物为生植物提供了营养条件。同样水生植物为昆虫提供了花蜜,而昆虫为水生植物传播花粉。自然界中,植物与动物互相依赖,共同生存的方式形成了有序的生态环境,为景观添加了野趣。

7.1.4径脉

在充分研究了公园现有规划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主要节点以及主要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教会出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行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变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

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军合理设置显示当地风土人情农业户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回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这主题,为公园增色不少。道路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都应符合导向性要求,并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道路变的绿化种植级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休闲性人行道、园路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并串联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

7.1.5绿脉

入口景观绿化空间:主要采用树池花坛的种植手法,周围绿地采用乔木的合理配置,创造开合有致的景观植物景观空间环境。同时营造起伏有致的草地,适当布置缀花草地。创造亲近自然的景观空间,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

休闲活动绿化空间,主要针对儿童、老年人的活动特性,考虑其安全性与观赏性。在植物的选择上,要做到无毒、无刺、无飞絮、色彩鲜艳,树形优美。同时种植要有利于身心健康,富含芳香物质的树种。

山林野区植物绿化空间:利用职务的不同季相和花期,采用生态植物群落布置手法,营造出绿树成林、浓荫蔽日的森林效果。利用原有植被,加入适生的其他树种,乔灌草相结合,层次分明,搭配合理。

湿生水生植物绿化空间:对水体进行人工湿地的应在,沿自然驳岸种植多类湿生植物。如美人蕉、鸢尾、千屈菜、荷花、睡莲等值物,形成良好的湿地循环系统。

水景植物绿化空间: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选好树形较好的树种,形成水中倒影,整体配置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沿岸一线选择耐水湿植物树种,增加花灌木,形成良好的沿湖植物景观带。

人们欣赏园林景色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园林植物配置要因时、因地、因材质宜的原则来创造园林植物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力求复合功能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等要求。“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是生态迹象特征,既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又博采西方园林植物造景之长,大面积营造乔冠草相结合的生态风景林。

7.2功能分区

通过文脉、龙脉、水脉、绿脉、径脉这些脉络形成丰富的景观序列,变化多样的景观空间,引导游人层层递进,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使公园能买足不同人群,不同心理的景观欣赏需要,形成不同的景观分区,答体可以分为:、主要活动休闲广场、儿童活动区、晨练区、老年活动区、趣味游览区和山林野趣区。

7.2.1入口广场

入口是公园形象景观绿地,对外展现公园的精神风貌,对内体现体现公园的气氛、归属感。公园西部设置了主入口,方便居民进入游览,入口处设置有标志性入口水景,同时在西入口附近设置了开阔的睡眠,体现简介、壮观、大气的景观效果,在这样的定位下,轴景观以线性为主,在轴线上涉及整个工公园的景观的景观标志,同时体现地方

的文化特色。在周线镇南关设计了以线面结合的浅水、涌泉、跌水的简洁景观,以活络整条轴线的空间气氛,同时利用高差处理了几节台阶,入口处花坛中的置石上刻着“白鹿公园”的字样,在周线的另一端设置了观景平台,和拉膜结构的景观小品。地面铺装上通过浮雕形式反映当地文化,体现地方特色,为整个公园点上“画龙点睛”的一笔,也使公园成为整个城市的亮点。为了满足主入口的附属功能要求,以此在主入口北侧设计了停车场,以满足功能要求。同时入口广场上应保证大部分有日照和遮风条件。广场周围设置了适量的庭荫树和休息座椅,为游人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设施。

为主公园北部边界较长,北临城市主要干道小河坝路,因此设置两个次入口,与公园主要游园道路相连。公园东侧设置一次入口,与公园山林野区相连,

7.2.2亲水休闲活动区

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有魅力的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设计中,水体贯穿全园,是全园的灵魂所在。通过人工开挖,形成面积较大的水域,大水有助于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以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官上扩大额空间。同时,尽可能的创造出最大的水景变化,运用喷泉、跌水、水幕电影、峡谷溪流等多种形态不同形式的水景观,将不同的水声融汇成自然界最美妙的音乐,使整体景观更具有诗情画意和灵气,呈现一派欢乐、轻松、愉快的气氛;也可以增加相对湿度,改善小气候,浇灌花木,养殖水族。其次,这种瀑布飞流、曲溪淙淙,极富自然野趣的理水手法,是古典园林的一种造园手法,这与总体建筑风格相一致。园池以水为主体,大量配以花木,并辅以山石、动物等素材,以亭子点缀其间,水边蔓草垂岸,水中波光潋滟。

水幕电影运用声、光、电、水相结合,与主喷形成中心水体景观。水榭临水而建,为游人亲水戏水赏景提供了极佳的场所,位于其上,登高远眺,清风拂面,好不惬意。正对观光水幕电影,无论夜晚或白天,都是最佳赏景处,榭内做咖啡吧不仅服务游客还为公园增加经济效益,可以以园养园。

7.2.3儿童活动区

该区位于公园西北角,靠近公园的主要活动广场,方便家长看护。游乐区阳光充足,空气清洁,能避开强风袭扰。儿童游乐场周围应保持较好的可通观型,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目光监护,不宜多种植遮挡视线的花灌木。同时场内设施尽量选择能吸引和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兼顾实用性与美观的器械。色彩可鲜艳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器械选择和设计尺度适宜,避免儿童被器械划伤或从高处跌落,可设置保护栏、柔软地

垫、警示牌等。在儿童游戏区中设置游戏沙坑、景观戏水池、演艺广场、休息长廊及一些儿童游乐设施等,使儿童在这里能够得到发挥自己想象,增加见识,开发智力。同时儿童活动区附近设置了一些供家长休闲看护的休息空间,提高了儿童活动的安全性。7.2.4趣味游览——湿地景观区

位于园区中部,响应拆墙透绿的要求,以密林的形式隔绝道路噪音起到防护林的作用,作为整个公园的主要活动区和安静休息区的过渡。水位以上坡岸的种植,植物中乔灌木大多应选用耐水湿、扎根能力强的植物,如水杉等,植物的配置突出季相变化。地被也应选用耐水湿且固土能力强的品种,通过对各种湿生植物不同生态习性,以及对湿生植物生态群落的营造,创造优美的自然驳岸景观,同时对水体的自身净化起到很好的作用。

7.2.5山林野趣区

该区主要有林荫部分和草坪部分组成。山林野趣区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努力营造森林群落,为游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具有轻松、健身、陶冶心情和激发灵感等。多种功能,并具有较强的自然性和参与性。让游人徜徉在园中散步小憩,欣闻多种清新花香味,花果叶丛间,是益智长寿的圣地,同时配以休息空间,设木栈道、石桌、石凳等休憩游览设施,是修养身心的好地方。不仅如此,丰富变化的地形,也带给游人丰富的空间体验,可是有人放松心情,获得愉悦。

9.植物景观设计

9.1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其一,多栽植乡土植物,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生命力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地域性的途径之一。其二,创造人工植物群落的群体效益,季相色彩效益。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生态环境。其三,建立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融洽关系,创造回归自然的环境条件。其四,使绿地林荫等“软质景观”与道路广场等“硬质景观”达到平衡。其五,把人们的审美及保健游赏需求和创造生态景观结合起来,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益。

9.2植物配置要点

整个公园的植物造景设计,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整体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选择抗

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符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培植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植物配置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力求意境上的独特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以香樟、桂花、红枫、银杏等为基调树种,选用多种乔木、花灌木进行搭配,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这些花木合理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的景观效果,并使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季更迭、时间流转和万物生长的变化。

在林间绿地,为了不影响广场的采光、通风,在林间种植小乔木、花灌木,设置种植有台湾四季青草、金叶女贞、瓜子黄杨、红花继木、杜鹃、茶梅的模纹花坛等。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乔、灌、草相互交错的完整的植物群落。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时候,要重视景观效果。同时,还要从树木的习性以及场地条件等方面进行考虑。常见的问题是设计师在设计社区项目时,虽然熟悉树的选择,但他们却专注于美学问题没有对生物或管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要从多种方面考虑。

在植物的选材上充分考虑了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丰富景观。在种植的时候考虑了乡土树种的选择,并且将乔木、灌木、地被、草地相结合,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环境效果。在竖向设计上也考虑的到树木林冠线的层次感,同时利用落叶树和常绿树,观花树和观叶、观果树的多套组合营造多样的景观效果。

9.3主要树种的选择

乔木有:银杏、银杏、雪松、香榧、白玉兰、杜仲、薄壳山核桃、朴树、垂柳、桑树、重阳木、栾树、喜树、石榴、香椿、臭椿、柿树、泡桐、楸树、金桂、银桂、梧桐、广玉兰、枫香、桂花、榉树、香樟、棕榈、合欢、湿地松、马尾松、黑松等灌木有:桂花、金叶女贞、法国冬青、腊梅、紫荆、杜鹃、小叶黄杨、金丝桃、八角金盘、结香、桃叶珊瑚、毛鹃、红瑞木、云南黄馨、络石等

藤本植物有:络石、紫藤、凌霄、金银木、爬墙虎、

地被植物有:红花酢浆草、石蒜、葱兰、麦冬、玉簪

湿生、水生花卉有:睡莲、水葱、菖蒲、香蒲、凤眼莲、芦苇、鸢尾、美人蕉

竹类有:凤尾竹、孝顺竹、紫竹、刚竹

10.建筑小品规划设计

7.3园林建筑设计

园林建筑设计考虑建筑组合,建筑造型与整体环境的结合,并通过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与公园内、外山水环境结合,塑造具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公园整体景观。在整个景观环境设计中,除了一些必要的功能建筑和景观休息建筑外,原则上不在出现人工建筑。在建筑形式的考虑上,考虑当地特色,着同样个能增加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公园特色。

7.4雕塑小品设计

雕塑小品与周围环境共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同时赋予景观空间环境以生气和主题,通常以其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游人而富于意境,从而提高整体环境景观的艺术境界。雕塑在布局上也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如其分的确定雕塑的材质、色彩、体量、尺度、题材、位置等,展示其整体美、协调美,同时应配合周围建筑、道路、绿化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而设置,起到点缀、装饰和丰富景观的作用。

在创造优美环境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其他景观设施。主要包括景观步道、垃圾桶、座椅、指示牌、景观灯、厕所。设计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在同一种求变化,注重其功能要求,与环境相协调。

小品设施的选择上已自然生态为原则,在形式上古朴而亲切,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在公园空间中,宜在距建筑单元比较远的地带设置小型音箱设施,并适时地播放柔软的背景音乐,以增加公园空间的轻松气氛。音响设计外形可结合景物元素设计。音箱高度应在0.4—0.8m之间为宜,保证声源能均匀扩放,无明显强弱变化,音响放置位置一般应相对隐蔽。

10.3照明设计

主要采用家庭灯、草坪灯、投光灯、地灯几种形式,沿主干道路或主园路每隔20M~25M 设置庭院灯。次园路主要采用草坪灯,每隔10M~15M设置一个,主广场和主要硬地同时设置庭院灯、草坪灯、地灯、投光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照明设计。照明规划总体规划则在满足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景观的要求,反应各景的特点,达到功能、景观和经济三者的和谐。

根据各景区特殊的环境特点,将各景区夜景照明亮度比例定为:中心广场:组团集中绿地:小类景区=2:1:0.5,其中为基准的中心广场地面亮度,参考了CIE国际照明委

员会对室外景观照明的亮度标准,定为15~20cd/m2。电源由就近室外动力配电箱或变压器室低压柜提供。其余街景灯光并接在路灯系统。景区灯光控制方式为手动及定时自启动控制两种。

10.4铺装

整个公园的铺装设计依据不同的景观分区,道路广场采用五种贴面材料:花岗岩火烧板或剁斧板、碎花岗石、卵石子、青石板和广场砖。绿地侧石应用专门设计的花岗岩条石,代价较高,但景观效果比砼预制块要好的多,且不易损坏。道路广场的铺装图案及色彩变化是环境绿化的硬质景观,与树木花草形成的软质景观相辅相成。入口景区采用板岩和广场砖;庭院区采用碎花岗石、卵石子和青石板;健身步道则以镶嵌精美图案的卵石路为主。多处使用防腐木,让人获得舒适的行走感觉。

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该公园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

表1-1经济技术指标

名称面积(m2)所占比例(%)

绿化面积5320.373.5

水体面积1114.715.4

铺装面积325.14

道路面积209.9 2.9

停车场面积224.1 3.1

建筑小品137.5 1.9

功能性建筑354.6 4.9

总面积72386100

12.总结

在张家港白鹿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在地域性的指导思想下,将景观与当地地域特色相融合,创造了独特的空间。当然,该设计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细部方面还有欠缺,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逐渐解决,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挑战自我,从而为我们的景观规划事业尽自己微薄之力。

致谢

此次论文的完成,是对我四年本科生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本段学习生涯即将结束。

在这里,向指导我的周建东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他们在这四年里教会了很多知识,给与了我很多帮助。

感谢所有给予我无私帮助和宝贵建议的同学,也感谢多年来和我一起学习、帮助过我的所有同学。

参考文献

Frampton Kenneth.1983."Towards A Critical Regionalism:Six Points for an Architecture of Resistance."In The Anti-Aesthetic:Essays on Post-modern Culture,ed.Hal Foster.Port Townsend,WA:Bay Press.1-2.

[1]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2-58

[2]郭福生.城市公园设计研究:建筑科学2008(22)51

[3]俞孔坚.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00(2):45-49.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4.

马利波,曹荣林.城市公园设计的重新审视[J].华中建筑,2008,26:128-131.

[5]丁山.城市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与公园建筑的原则[J].设计艺术,2006(3):50-

51.

[6]孟刚,李岚,李瑞冬,等.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32-

39

[7]詹姆斯·G·特鲁洛夫.枡野俊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5-83.

[8]王军.关于老城市文化公园发展问题的一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3(3):17-

18.

[9]杨河.我国城市公园建设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

2(2):89-94.

[10]俞孔坚,李迪华,抄落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

师,2001(6):9-13.

[11]郑丽蓉,汤晓敏,车生泉.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讨——以上

海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21):75-78.

[12]姚亦锋.现代中国城市公园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25(1):60-64.

[13]任晋锋美国城市公园和开放空间发展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园林,

2003(11):46-49.

[14]陈东田,范勇,綦晨.以北京为例对城市公园发展趋势的探讨[J].山西建筑,

2007,33(3):323-324.

[15]程红宁.当前我国城市公园经营问题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4(2):34-36.

[16]李敏.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与时俱进[J].中国园林,2002(5):

17-20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公园设计说明范本

江西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认知 1.1区位关系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共3800万人,地域分为三区: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赣南及东南边境山地。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庐山为世界名山。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处于九江至南昌的中间。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县辖9乡4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国土面积863km2(不含共青),总人口16.07万人,人口密度为186人/ km2。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105及316国道横贯境内,北距九江市55km,南至省会南昌城69km,交通十分便利。 1.2区域自然条件 1.2.1气候条件 天津德安县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春阴夏热,秋旱冬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雨量为1354.1mm,无霜期为214—281天,全年超过10℃的活动积温为5341.5℃,年日照时数为1878.6小时。春秋季短,夏冬季长(春季66天,夏季115天,秋季59天,冬季125天)。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4.1℃,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年较差为24.7℃。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1.2.2土壤条件 德安县土壤由泥质岩类风化物(占总面积55.89%,石灰岩类风化物占22.57%),石英岩类风化物(11.22%),第四级红色粘土(7.48%),河积物(2.04%),湖积物(0.76%),紫色泥岩(少量)等七类成土母质发育而成,可分7个土类,10个亚类,29个土属,79个土种。 1.2.3水文条件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主源小坳水发源于瑞昌市和平乡粒杂尖,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5km,境内79.7km,流域面积863.0 km2,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30 km2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 hm2。 1.2.4地形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延构成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拔高度在200—600m,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665.1m。最低处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5m,为全县径流分口处。全县低山面积约169.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9.6%,丘陵地区面积558.4km2,占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135.5 km2,占15.7%。 1.3历史文化 1.3.1历史沿革 德安历史悠久,从望夫山(敷阳山)西南麓发掘的商代遗址和城南米粮铺袁家咀发掘的商代遗址表明上古时期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德安县治蒲亭镇古称敷浅源,属扬州,春秋介于吴楚之间,后随朝代变迁,数易隶属,至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立为蒲亭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驿为蒲亭场,至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927年)始升县,命名为德安。至今已有1077年历史。民国期间,先后隶属九江府、浔阳道、第四行政专区、第

最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与公众参与 摘要: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公众参与。提出设计应由领导者、设计者、公众共同来完成,从而使设计更加完美。根据我国国情,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应采取大众传媒发布信息,召开公众座谈会、专家咨询和审查会,邀请公众代表参与规划设计,公示设计图纸和模型等方法。 关键字:城市公园;公众参与;规划设计 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 以设计师和领导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设计者就应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迎合公众的需求。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推行“公众参与”性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也具有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

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就可以避免了。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想当然地认为使用者喜欢什么,而不是亲自询问他们。因为缺少了公众参与的环节,既使考虑到了人们的一些需求,但有时还会脱节,对应不上,因为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不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这时就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即公众参与到设计中,以避免使用时出现问题,也使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2、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对外的,这种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开放、透明度高的模式来取代它,使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其更加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过程是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一个功能齐全、并独具特色的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城市公园的起源 在中世纪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公园,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建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人们称其为“花园”,而不是“公园”。 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 1、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公众化。17世纪中叶,英国、法国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皇室及封建领主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私家和宫廷花园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 2、是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形成的小型公园。 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这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858年,他就与沃克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我们可以看到园内大面积的绿化和水体设计)这一事件不仅开创了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先河,它也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愉悦身心的空间。 二、公园的类型 根据现代公园的发展,城市公园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 1、游憩公园 游憩公园流行于1850-1900年间,通常设置在郊外,是刻意为周末郊游设计的,以开阔的草地、蜿蜒的小路及自然风光、水景为特征,人们希望在这里通过户外活动保持健康。 2、改良公园 改良公园出现于20世纪初期,是改良主义和社会发展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条件,美化居住环境,其最主要的受益者是紧邻公园的儿童和家庭。大多是由一些废弃场地改造而成。 3、休闲公园 休闲公园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它强调具有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有组织的活动。能够为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球场、游泳池和活动场地,使人们拥有进行体育锻炼的空间,大多数是以小规模的形式出现在居民社区中。 4、开放式公园 20世纪60年代,来发展起的开放式公园,是将分散的地块如小型公园、游戏场和城市广场等联系为一体,构成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它强调打破以往的封闭形式,使公众可以自由进入园区。开放式公园是近代兴起的公园形式,它较好的使园区与城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大连市西南的星海公园,就是把沿海的公园、广场联系在一起形成的) 5、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在公园的基础上结合某种特色主题,而形成的一种新形式公园,使公众在游赏的同时,丰富知识,开扩眼界,了解园区中的一些专业内容。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DOC)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专题提纲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1) 一、城市公园简介 (1) 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1) 三、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 (2) 四、西方城市公园历史 (2) 五、国内城市公园的历史 (4) 六、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区域案例——杭州 (7) 一、城市公园简介 1.城市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 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公园造景的设计,无论在命名、楹联、摆设等都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公园景观的内容。同时设计还需要空间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提高庭园总体的造园艺术,也使庭园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2.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和设计趋势 1)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 以树木、草地、花卉为主,兼以人工构筑物的景观。由动物、植物、水体、园路等组成,偏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户外(绿化)活动空间。 2)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 从静态走向动态 从平面水平走向空间立体功能日趋综合风格更趋多样性 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从古埃及园林出现至今,世界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17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继而在法国和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统称为“公园”。这些园林具备城市公园的雏形,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公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 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 旋转、继承——Laagland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 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 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 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

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公司遗址公园 移动公路,靠近自然——哈德逊滨河公园南区总体规划1-4期 漂浮的花园——永宁公园 滨水之上的一片绿洲——Light公园 城市前沿的草坪——巴尔的摩内陆港西岸公园 经典都市奇迹再现——Queens West滨水公园总体规划&Gantry Plaza State Park(一期工程)几何形状定义的休闲空间——Union Point滨水公园 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的纽带——喀什哈马海滨公园 机场跑道上的全新地貌——希腊Hellenikon城市公园

公园规划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2007-11-05 21:41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2.1.1条进行公园设计,首先要确保城市绿地按规划所要求的面积实现,公园的用地范围即不能超出规划范围线,更不得被任何非公园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缩小用地范围服务;服务对象:市外旅游者、本市居民或者居民中的老人、儿童、盲人等。然后确定公园的内容,做到符合整体需要,满足居民各种爱好与不同闲暇时间的游憩要求。所以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如没有已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应与相应部门协商确定。 第2.1.2条为方便广大游人使用与美化市容,市、区级公园应沿城市主、次路或支路的红线设置,条件不允许时,应设通道解决主要出入口的交通。主要出入口指游人流量大的出入口。 第2.1.3条用工程措施处理好公园与城市道路规划标高的关系,避免因有不适当的高差而造成地表迳流污染或影响城市道路与公园的景观。 第2.1.4条市、区级公园各个方向出入口的游人流量与附近公交车设站点位置、附近人口密度及城市道路的客流量密切相关,所以公园出入口位置的确定需要考虑这些条件。主要出入口前设置集散广场,就是为了避免大股游人出入时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并确保游人安全。 第2.1.5条公园内沿城市道路或水系部分的土山高度及形状,植物配置,园林建筑,围墙或栏杆、园门等的高度、体量、色彩等都应与所在地段城市风貌谐调。 第2.1.6条为保证游人与架空线的安全,在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不应设计供居民游憩的公园。公园与通道相邻可设标志或栏杆与其分开。 第2.1.7条在公园用地上已有城市架空或地下管线(除高压输配电以外),可参照第三章第四节有关条款处理。管线与公园同时建设的配合,按本条款规定。由于城市市政管线的管径一舰都大于公园内的管线管径,对位于树木下部的管线,不避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埋深必须在树根分布区以下。保护性措施就是要求种种管线不得经常返修与渗入灌溉水。 第二节内容与规模 第2.2.1条公园类型就是指: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或街旁游园等等。其内容应与类型一致。无论哪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应有足够的绿化,否则不能称为公园。 第2.2.2条一般城市都有一个到几个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但公园内不应设置专业性体育设施,以免变成体育场用地,混淆城市用地性质,减少城市绿地面积;

公园设计说明

综合设计论文——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东北农业大学 风景1102班 A02110037 姚苗苗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综合公园的定义 综合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二、综合公园功能 综合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功能方面更加突出。 1、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以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2、娱乐游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摄影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3、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个组成要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三、综合公园设计原则 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该综合公园公园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市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

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设计一个小型的公园,其设计理念我注重于以“人”为本. 3、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四、综合公园设计构思 在设计中注重了景观的节律感,以符合人在运动中的视觉规律,园林小品采用现代的材质、现代的景观手法,营造一个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真正体现出综合公园生态美的特色。 为使景观符合生态公园的景观效果,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保持绿地景观的生态性特色。适当点缀部分园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观景、休闲之用。 五、综合公园设计概述 1、概况 此基址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1.12公顷。 南面、西面为公司云集的高楼大厦,北面和东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区,其中西面街道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条街道人流量不是很大。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项目建设综述 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 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 地域文化分析 1、自然条件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 南宁区位条件优越。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 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两千多明年的城市文史使南宁这座西南边城与中原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名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 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长期繁衍生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惯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新的世纪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南宁的经济腾飞而奋斗。 规划设计概论 设计范围 本次江北环城水系二期工程是在一期运河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掘运河,将心圩江、朝阳溪、二坑溪与邕江共通构成相思湖环城水系,实现水系互通游船、互动调节的江北区域核心环城水系和旅游景观通道。包括1 心圩江-朝阳溪连通运河、2 心圩江~二坑溪连通运河、3 二坑溪~朝阳溪连通运河、4 朝阳溪(中华路~北湖西三里)综合整治改造的两岸绿地景观带的设计。 建设条件分析 政策条件 近年来南宁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的战略目标。随着一系列工程的深化,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南宁的绿城形象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南宁又充分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南宁打造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独具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特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当代景观绍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从中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减少人们精神上的压力而获得心理上的舒畅。 入口广场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形象标志,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作日益受到重视。入口空间设计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整个公园的品质有所影响,因此对公园人口空间系统性的研究是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都是城满足人们对公园期望的重要部分,它是城市公园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规划布局的开始。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利用植物作为高潮的要素有几点好处:

①可以弱化了硬质景观的僵硬感;由于植物生长本身具有季节性,可做到季季。 ②还有景可观的自然景象; ③植物景观的塑造可以体现地域性和主题性。希望创造出在追求它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统一性的同时,也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进一步促进交往与活动的发生,创造出好的城市总环境和人们交往的场所。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广场富有延伸感。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辅助以通廊、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植物的组合配置 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同时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将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观花观果与观叶色相结合,根据花期果期合理安排搭配植物品种与景观相

城市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本方案的景观设计概念一反“常规自由的”公园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概念断然将规则式园林迁到了公园里。我们相信这种规则式的建设会引起长沙人的认同,这是一种可以同时交流享用的街道、漫步路,水道、广场和公共绿色空间等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用餐、娱乐、工作、休闲放松。我们坚持利用自然,反对一切粗劣的东西,相信人们会愿意感受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地域的情调、优美的建筑和材质。自然的规则感受将更有趣、更艺术化。一切能发挥人们想像的景观元素将呈现在公共空间里。 二、设计目标 1、“以人为本” 设计的主角是以人为主。以人的活动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人们的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考虑设计空间。通过不同空间序列来符合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使人感到舒适愉悦。 2、空间层次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资料,考虑其人的活动心理和行为特征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疏密有致、虚实互间,有封闭、半封闭、敞开等不同选择。每一个空间都将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 3、文化传承 其地理位置是位于长沙市,因此考虑文化上的深入挖掘,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 4、生态建设 设计通过树木的种类、数量、配置方法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在有限的空间里尽情感受自然。通过此次项目为其生态建设献出一份力量。也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个优质的保障。实现都市绿洲的生态目标、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展示植被景观效果。 三、总体布局; 布局的形式以直线转角的形式来表现,突破格式塔心理学,创造趣味性、实用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性公园。 四、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以环路为主,主次清晰,并以不同铺装材质、纹路、尺寸来区分。同时道路分级明显,为管理,娱乐,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方便。 五、植物配置 在景观上,植物配置上是以“四季皆有景”为目标,是整个公园特色。在整个公园布局上营造出一个季节以一个季相色为主,形成一年四季四种颜色鲜明变化。春季:竹子、海棠、白玉兰等,夏季有马褂木、紫薇、栾树、荷花等,秋季有桂花、红枫、三角枫、银杏等,冬季有梅花、腊梅、罗汉松等。在数量是上,数量上采用疏密有致。形成一个一个特色空间。有的采用数量众多形成气势宏大之势。在植物配置方面不仅考虑到季相色,同时考虑到整体空间上的处理有门柱绿化、垂直绿化、平面绿化。同时落叶和常绿搭配合理。树种的选择多数采用乡土树种。利用其生长优势以最好效果速度创造出最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 1.2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身影 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结合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0.引言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于发展需求。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得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1.2设计原则 (1)生态化设计原则。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要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3)整体性原则。景观设计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4)多学科综合原则;(5)人性化设计原则。设计应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人性化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2.城市公园选址基本原则 2.1选址基本原则 (1)必要性原则。依据城市性质、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选址;(2)可能性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

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