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及对策—经济论文大全

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及对策—经济论文大全

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及对策—经济论文大全

https://www.doczj.com/doc/bd8455322.html, 专业的公文写作平台

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及对策—经济论文大全

许多小伙伴在面临毕业之前都需要写论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经济论文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及对策,下面大家一起来参考一下吧。

摘要:目前,一体化建设组织正在推广,但东北亚地域并没有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经济全球化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威胁。就因面临的这种趋势和潮流,使得东北亚各国对于加强合作这方面更加渴望。但因各个国家的开展程度、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意识形态的不同,还有很多问题日积月累、民族问题同样根深蒂固,每个国家对待问题有不同的看法,难以统一,因此地域一体化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合作更加无法实现。因此更具有创新性的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得以形成。本文主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延边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延边图们江;跨境;经济合作

一、延边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1.边境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一直以来加大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早期与俄国、朝鲜都进行了贸易往来。自从项目开展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14年开始的

3年,朝鲜和延边地区的贸易总额不断翻倍,从0.38亿美元发展到4.2亿美元。期间有虽波动,也不影响整体的迅猛的上升之势。边对俄国的贸易也呈上升之势。尤其是2016年,中国对俄国总额的5.2340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占对外贸易总额34%,再创新高。2.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图们江经济合作区面

中国经济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bd8455322.html, 中国经济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经济论文选题参考 1、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2、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 3、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4、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 5、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6、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7、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 8、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9、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 10、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效率的影响 11、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12、经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合作”经济学构想——对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思考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 14、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 15、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差异与中国经济增长 16、外商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和区域分析证据 17、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 18、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收入分配变动 19、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bd8455322.html, 20、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中国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 2、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英文) 3、中国经济发展:为增长而竞争 4、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5、中国经济增长与CO_2排放演化探析 6、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 7、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8、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低中等收入陷阱”? 9、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10、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对“东亚奇迹”和中国经济的再解释 11、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12、理解中国经济增长 13、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问题 14、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16、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 17、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18、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货币总量控制(上) 19、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与财税改革

经济学 (毕业论文选题)

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 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2.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分析 3. 家族企业融资模式发展演化分析 4. 保险销售误导现象问题探讨 5. 新时期农村金融业发展策略研究 6. 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成因及对策 7.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8. 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9.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 10. 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 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12.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3. 我国农业基本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4.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对策 15. 可持续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16. 浅议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17. 现阶段农民收入水平及对策 18. 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效应分析 19.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 20. 区域主导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21. 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难题与对策 22.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 23. 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4. 边境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 25. 基于经验证据的应对反倾销能力测度 26. 某某地区产业竞争力分析 27. 区域产业集群与发展演化 28.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分析 29. 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分析 30. 中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员工学习意愿与企业知识共享分析 32. 房价与地价的互动关系 33. 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分析 34. 我国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规律 35. 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 36.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分析 37. 某某产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8. 社会资本形成机制分析 39.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40. 我国企业的知识分享问题探讨 41. 基于交易者网络的市场消息扩散分析

经济环境论文

经济环境论文 开放经济环境使世界的经济得更加紧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经济环境论文,供大家参考。 经济环境论文一: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经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出来一些财经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就会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甚至丢失已经获得的经济成果。因此对经济环境中暴露出的财经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我国财经环境现状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财经工作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而具有十分关键的战略地位。如果财经工作无法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会限制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上来看,我国的经济环境需要财经工作的支撑。经济环境水平的提升需要经济管理理念的支持,只有借助良好的财经工作,才可以保障经济管理的顺利进行。管理也需要财经工作的约束,通过制度化的管理使在合法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当下财经环境急需提升财经工作的水平,以保障经济环境的平稳运行。一方面,提升我国财经工作的水平,可以为经济政策的推行提供支持。财经工作的开展与经济政策相辅相成,借助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性可以有效地提升财经工作的执行力,而财经工作的推行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国家经济政策的实行。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也需要财经工作的支持。只有处在健康的法制环境下,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财经工作才能得以发展。 2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问题 缺乏整体规划 当下我国经济环境比较复杂,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财经工作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缺少整体性的规划,导致财经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挑战。财经工作的规划应当与实际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但是不同经济领域、层面的环境比较复杂,难以协调。而财经部门职责的发挥,也离不开财经整体规划。但是在制定财经规划的时候,往往不能真正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造成一些内容存在重复,难以起到真正的作用。 存在制度漏洞 财经工作的进行离不开制度的约束,特别是有关财政转移的制度等,与当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2、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 3、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 4、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 5、产业集群论 6、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 7、产业集群中人力资本效应研究 8、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9、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10、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11、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 12、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1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4、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5、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 16、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 17、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 18、促进中部崛起研究 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20、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研究 22、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 2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 24、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 25、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 26、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27、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 28、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 29、甘肃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 30、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31、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 32、高速公路经济论 33、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利益研究 34、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 35、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 36、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37、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研究 38、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39、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研究 40、户籍制度与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 4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42、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收入再分配研究 43、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研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支持下,大湄公河次区域(GMS )内的六个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文化,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大湄公河次区域包括柬埔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具体是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老挝民主共和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该次区域是以湄公河为纽带形成的自然经济区,面积2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38亿。 在亚行及其他发展伙伴的支持和推动下,GMS 经济合作计划帮助次区域确立和实施了许多行业的优先发展项目。 为了实现繁荣、一体化、和谐的次区域发展愿景,GMS 经济合作计划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发展战略(“3C 战略”):? 通过实现可持续的实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将交通走廊转变为跨国经济走廊,加强区域连通性(Connectivity ); ? 通过有效促进人员和货物的跨境流通,以及实现市场、生产流程和价值链的一体化,提高区域竞争力(Competitiveness );以及? 通过开展项目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建立更广泛的共同体意识(Community ) 。

GMS战略框架(2012—2022) 2011年,在GMS经济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上,各参加国领导人通过了2012—2022年指导次区域发展的十年《战略框架》。该《战略框架》以参加国的承诺和国家发展计划为基础,旨在促进GMS内外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 GMS国家重申了该计划目前的愿景和目标: ? 建立更加繁荣、一体化、和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 ? 该计划将通过(1)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基础设施纽带,促进跨境贸易、投资、旅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以及(2)开发人力资源和技能,释放次区域的发展潜力。 ? 为确保发展过程的公平及可持续,GMS计划在规划和实施项目过程中充分尊重环境和社会利益。 区域投资框架 2013年12月,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第19次部长级会议在老挝万象举行,会议通过了“区域投资框架(RIF)”,并通过确立2013—2022年的优先投资和技术援助项目规划,落实了《战略框架》。RIF包括200多个项目,涉及10个行业,总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RIF实施计划”明确了2014—2018年的92个高度优先发展项目,此外还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中期实施计划和监测体系。

经济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览表

其它经济类专业论文题目一览表编号论文题目 1.国际石油价格研究 2.亚洲共同市场展望 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评估 4.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 5.切实注重“三农问题” 6.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与作用研究 7.如何看待“房地产热” 8.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9.振兴中华商业,弘扬“老字号”传统 10.“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11.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12.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13.银行不良资产构成研究及解决对策。 14.企业研发项目投资与企业绩效研究 15.企业资金约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6.日本式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 17.论战后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及其走势 18.美、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及启示 19.日本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评价 20.日本经济的重振与中日经贸关系

编号论文题目 21.如何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2.就业和再就业研究 2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 24.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25.农业产业化研究 26.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27.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 28.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29.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障碍与改革措施 30.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31.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 32.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研究 33.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34.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35.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 36.中国养老金投资及其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37.中国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8.中国汽车贷款问题研究 39.中国城市用水的水价问题研究 40.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政策性工具分析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朱俊生.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j].可再生能源,XX,2:3-8. [2]崔民选.XX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XX:204-236. [3]李艳芳.XX.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构建与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133-140. [4]庄幸.XX.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政策设计思路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9): 37-39. [6]朱晓勤,周敏.XX.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激励制度比较研究——以风电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17) :27-28,32. [7]何寅昊,赵媛.XX.国外风电定价方式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建议[j].能源研究与利用(5) :48-50. [8]赵珊珊,张东霞,印永华,申洪.XX.风电的电价政策及风险管理策略[j].电网技术,35 (5) :142-145. [9]俞萍萍.XX.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配额制政策初探[j].统计科学与实践(1): 32-33,60. [10]张正敏等.XX.中国风力发电经济激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1]郭祥冰.XX.美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和实践——赴美考察调研报道[j].能源与环境(4): 6-9. [12]顾树华,王白羽.XX.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初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si) :27-33. [13]李俊峰,等.XX.中国风力发电价格政策分析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绿色和平和世界风能协会. [14]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5]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6]李俊峰,等.XX.中国风电发展报告XX[m].海口:海南出版社. [17]李其谚,叶逗逗.XX.风电定价两难[j].财经(5) :104-106. [18]施鹏飞.XX.对“可再生能源法”关于“风电上网电价”规定的期望与实际[c/ol]. [XX-09-10]. http ://fd8864. 51. net/0001, htm. [19]王凤君.XX.风电招标定价体制遭质疑大批风电投资商撤离内蒙古[n]. 21世纪经济报道,XX-11-3 (020). [20]焦在强,张宏伟.XX.风电上网电价之我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4) :33. [21]施鹏飞.XX.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伴随问题不容忽视[j].中国建设动态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及局限 2.中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4.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6.中国对外开放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7.中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局限 8.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研究 9.财政政策在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中的作用 1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 11.中国货币政策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 12.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全球经济不平衡关系研究 13.物价上升成因探研与对策 14.中国绿色GDP核算的框架和模式分析 15.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中的互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16.xx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探究与展望 17.中国GDP的构成特点分析 18.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的探究 19.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 20.珠三角投资结构分析 21.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22.中国房地产畸形价格的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 23.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24.新农村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互动研究 25.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 26.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27.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28.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带来就业增长――奥肯定律的中国经验 29.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 30.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31.再制造系统最优生产决策论议 32.把脉农产品价格: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如何平衡 33.xx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34.旅游业应增强产业融合的主动性浅说 35.绿色供应链视角下探试说林纸一体化共生机制 36.经济解释的乐趣附发房产证无益于解决“三农”问题 37.小议稳健货币政策下城商行的挑战与应对 38.补汽阀投用对1000MW机组夏季运行工况的影响探研 39.工程机械迅猛崛起之浅探机床结构调整应与时俱进 40.宏观经济政策要更审慎灵活与“顶层设计”就要“顶层负责” 41.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机制构建:探试公共服务的视角 42.物价上升成因探研与对策 43.复合式通胀v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新柔廖成长三角区—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典范

新柔廖成长三角 一、新柔廖成长三角基本情况 东盟南成长三角发起之始,其合作主要集中于新加坡和印尼廖内群岛中的巴淡岛以及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因而曾被称为“新加坡柔佛巴淡成长三角”,或是“新柔廖成长三角”(Sijori,Singapore的Si,Johor的jo和Riau的ri)。随着合作的不断推进,1996年扩大到包括马来西亚南部4个州和和1997年印尼的6个省,故后来又称为“新马印尼成长三角”,有时也称为“东盟南部成长三角”。新柔廖成长三角作为东盟区域内进行经济合作的重要试验地,已经成为东盟次区域经济合作最成功的典范。 二、新柔廖成长三角成立情况和次区域合作的进展 南成长三角是东盟最早出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它是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于1989年12月首先提出的,当时仅仅是发展“新加坡-柔佛(马来西亚)-巴淡岛(印尼廖内群岛的一个岛屿)成长三角”的构想。1990年,这一构想得到印尼总统苏哈托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积极响应,印尼将合作范围扩展到廖内群岛的其他岛屿,故被称作是“新柔廖成长三角”。1996年和1997年,该成长三角又被扩大到马来西亚南部的马六甲、森美兰、彭亨州和印尼的西苏门答腊、南苏门答腊、占碑、明古鲁、西加里曼丹等省。

(一)新加坡—柔佛州之间的双边合作 新加坡与柔佛州的关系历来很密切。自70年代末,新加坡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它把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工序转移到柔佛州,从而促进了柔佛州的经济快速发展。成长三角计划实施前,新在柔总投资额为7.94亿马元(1981—1990年),约占柔外资的20%,位居第二;到1991年则上升为14.3亿马元(约合5.8亿美元),占23%,上升到第一位;1993年第一季度批准外来投资额1.19亿马元,其中新加坡为0.476亿马元,占40%,比重继续增大。” (二)新加坡—廖内群岛之间的合作 印度尼西亚政府为吸引外资流入,采取工业园和工业区的形式进行成片开发,外资可在岛上的投资项目持有100%股权。自1978年以来的20多年来,巴淡岛一直是免税的保税区,这是巴淡岛招商引资最大的优势。截至2004年9月,巴淡岛上共有17个园区,在巴淡岛投资的外商企业共有735家,分别来自34个国家,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4亿美元。目前,新加坡工业园是巴淡岛最大的工业园,另外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园和工业区,包括:台湾在巴淡岛设有“光华工业区”,占地340公顷;巴淡岛东岸的卡比(Kabil Industrial Estate)工业区,占地180公顷。民丹岛的开发形式也是发展工业园。民丹工业园,占地4000公顷,至1998年初期,已有29家公司安家落户,已投入生产的17家公司租户在1997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2021年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经济学专业本科结业论文参考选题 欧阳光明(2021.03.07) (注意:以下题目只是选题指南,供参考,有些题目太年夜,需细化) 1、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成长与立异; 2、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 3、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再认识 4、民营经济成长的实证阐发及启示; 5、资本增殖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成长; 6、马克思分派理论在中国的成长立异; 7、按劳分派为主,多种分派方法并存的分派格局的进一步完善; 8、中国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现状、趋势及政策调整; 9、论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市场化的矛盾阐发; 11、农民收入现状阐发及变革举措; 12、中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市化路途成长; 13、“三农”问题与城乡统筹成长; 14、新型工业化路途与“三农”问题; 15、从经济增长模式到经济成长模式 16、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经济可继续成长; 17、人口迁移与城镇化建设; 18、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绩效阐发;

19、年夜学生就业与创业之路的选择与政策支持 20、论创业与就业和创意经济的关系 21、城市化、工业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2、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途问题的调查 23、农村居民医疗制度变革探讨 24、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途径阐发 25、企业整体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26、循环经济的实践与理论阐发 27、政府失灵与有效的政府职能; 28、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调控; 29、区域统筹成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0、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及变革举措; 31、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阐发; 32、国有企业的变革思路及政策阐发; 33、中国市场化水平丈量研究 34、中国经济民营化进程与趋势 35、对三鹿奶粉食品平安事件的经济阐发 36、三鹿奶粉食品平安实践对我国食品财产的影响 37、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关联性阐发; 38、试论矿难事件与煤炭生产的相关关系 39、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变动关系阐发; 40、某省(市、县)区经济成长水平数量阐发; 41、中部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

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一、综合经济管理1、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2、知识经济中管理方式的变革3、知识经济对社会结构的影响4、对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原因与对策的探讨5、中国失业问题研究6、知识经济与就业方式的多元化7、结构性失业与再就业工程8、广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9、论技术市场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的作用10、依靠科技进步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1、国有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1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组合13、加入WTO与我国经济安全问题14、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15、知识经济时代政府的经济职能16、试论企业民主化与科学化管理17、论工厂内迁与现代大西南经济的发展18、论广西科技市场的开发与利用19、论邓小平的经济管理思想20、“入世”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二、人力资源管理1.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论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4.西部大开发与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5.浅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本产权问题 6.国有大型企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经济学思考7.假日经济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索8.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对策研究9.论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三、财政与金融1.论广西金融管理的得与失2.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驱动作用3.论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4.当前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分析5.试述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6.建立现代金融体系与防范金融风险7.论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货币贬值的经验与教训四、工商行政管理1.广西私人企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择业的问题3.企业管理中的创新思维4.企业的定价策略五、市场营销1.试论网络营销新特点2.买方市场下的企业经营管理3.对我国目前买方市场的分析4.论市场的潜在需求5.论农村市场的发掘6.论新科技企业的营销创新7.论市场对接与企业发展机遇8.论注意力经济9.发展我国网络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10.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目标多元化六、旅游管理与饭店管理1.论旅游产业对广西经济的拉动作用2.景观的独特性与景点的连片性-----谈旅游景点景观的设置与旅游路线的择定 3.论旅游业的营销策略4.当前广西饭店管理水平问题研究5.论旅行社的营销与管理策略6.论旅游经济活动的特点与作用7.论广西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组合8.论广西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与方向9.论旅游风险投资的特点10.论旅游经济在广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1.论旅游供给的价格弹性在实践中的作用12.论环境建设对广西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13.论旅游扶贫的作用七、保险与社会保障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对就业的影响2.人的安全需要与保险事业3.广西保险业发展缓慢原因初探八、证券投资与管理1.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2.论证券投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入世”与我国股权资源的优化和配置九、企业财务管理1.论财会人员的意识品质2.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与弊端十、统计与会计1.某市(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调查2.广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3.广西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对策4.广西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5.对全社会实行会计监督的可行性研究6.论会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7.论统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十一、经济理论1.社会主义经济中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再认识2.论知识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3.试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4.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5.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6.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7.农业生产结构调查与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的完善8.试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9.西部大开发与广西主导产业调整的对策10.试论西部大开发与广西出海大通道的建设11.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

浅析区域经济合作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发展策略 2010级地理科学 1.区域经济合作: 1.1理解: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个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交换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 1.2分析:当前国际大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总体来看,三大特征或三种发展的大趋向脉络日益显现。一是经济的全球化有向区域化深入的趋势;二是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日趋激烈,多极世界的到来已现端倪;三是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加速转向亚洲。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只重要力量,但是相对于欧洲和北美,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无论是广度和深度,都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参与全球竞争和防范全球性危机方面,整体上还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加快亚洲经济整合,提高区域化合作水平,走向亚洲经济一体化,是亚洲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利用机遇,化解挑战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亚洲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中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在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中扮演关键性角色,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增进亚洲其他经济体的整体利益也是大有裨益的。 2.蓬勃发展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2.1亚洲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市从60年代就开始酝酿,80年代取得一定进展,到了90年代,面对西欧、北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挑战,为适应区域经济活力增长的需要,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比以往更加迅速。 亚洲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舞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亚洲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禀赋,既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必然使亚洲成为世界各种势力角逐的舞台,从而也必然对亚洲经济安全造成深刻影响和威胁。 不可否认,包括中国在内的充满着生机的亚洲经济确实分享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显示出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当这种竞争力触动和有可能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因为他们不愿与发展中国家公平

关于经济类毕业论文经典参考范文

关于经济类毕业论文经典参考范文 关于经济类毕业论文经典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经济类毕业论文经典参考范文 关于经济类毕业论文经典参考范文 以下是经济类毕业论文经典参考范文 许多中国农村经济学者,对于农业劳动问题的研究,往往比较忽视。他们以为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不是劳动问题;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劳动问题的研究,是认识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更深刻地认识 土地问题的一个极重要的关键。 一般说来,劳动力的商品化,即工资劳动者的广泛利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在农业中间,工资劳动者的利用,也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过农业生产由于它技术上的特性,尤其因为受土地私有制度的束缚,所以农业劳动的构成,往往保存下列几种特点:第一,农业中间因为小经营的广泛存在,所以家族劳动往往占有很显著的地位,甚至在数量方面压倒雇佣劳动。第二,农业中间存在许多季节工人,他们一面出卖劳力,一面自己经营农业;这就是农业中所特有的半无产者。第三,农业中的许多雇佣工人,往往受土地或债务的束缚,他们的出雇多少带有一点强制性质,因而成为半封建的雇役劳动。 在近代中国农村,因为农业生产的落后,上面所说几种特点自然更加显著。仅从数量方面来说,晚清、特别是民国时期,全国雇农的数量及其在农户中的比重,究竟有多大,可谓人言人殊,没有一个权威性定论。1927年谭平山在《中国农民经济状况》一文中估计农业雇佣劳动

者占农业人口的6.86%,1931年由李育文所译、北平村治月刊社出版的日本学者田中忠夫的专著《国民教命与农村问题》推论全国雇农人数占农村人口的。当代学者刘克祥根据各项调查材料综合估计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雇农人数约占农业总人口的10%,户数占全国农户的。虽然这些雇农的数量和比重不算多,但是它们包括了相当于十分之一的中国农民,是近代中国农村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劳动者群体。雇农的工资水平变化直接影响农村雇佣劳动者生活水平 的变化,所以对农村工资水平的研究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一、工资的形态和数量 中国农村中的雇佣劳动多少带有点封建意味,这从工资的形态和数量上面也能表示出来。农业由于技术上的特性,需要较大量的季节劳动,因此农业中的雇佣工人,一般可以分为年工,季工,月工,日工等等。根据民国时期中山文化教育馆的调查,各省农业雇佣工人最高工资的平均数字如下表 日工和年工的每日平均工资收入相差很远,首先是由于上列日工工 资乃是农忙时的工资,这时劳动异常紧张,而且受雇时期又很短促;不比年工包括农闲时间、生活又比日工较有保障。其次是由于这些年工一般带着很浓厚的奴隶色彩;日工比较起来自由一点,然而就连这种获得最高工资的自由劳动,他们所得工资一般还是低于城市中的产业工人。例如1929年上海各业工人每日的平均工资计有七角一分,就连工资比较小的棉纱工业也有五角五分;这已高于农忙时的日工工资,比较年工工资更要高出几倍。从这个对比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雇农如何过着比城市工人更惨淡的生活。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选题原则说明: 经济学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654个)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试论我国扩大内需的对策措施------从安徽市场看扩大内需的途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拓宽消费领域和优化消费结构研究 ★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改革探讨 ★论优化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意义 ★论“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 ★论当前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对我国银行业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理性思考 ★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及解决的对策 ★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初探我国有机农业产业化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计算机软件业反垄断的经济学研究 ★论市场机制对我国医疗行业体制改革的意义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分析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理论差异分析 ★论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风险 ★我国区域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影响分析 ★论如何避免城市流动人口低收入的代际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安徽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与对策分析 ★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布局研究 ★安徽省城市能源消费问题及对策 ★基于DEA的安徽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城市化对经济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现状与对策分析 ★粮食种植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分析——以安徽、江苏两个样本为例 ★安徽省各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DW统计量小样本分布的Montercarlo模拟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产业发展战略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次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一、合作发展宗旨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以“同饮一江水、共建幸福家园”为理念,以推进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发和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按照WTO和次区域合作总体框架及各项协议的要求,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沟通次区域陆上大通道,实现次区域与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对接;营造一个适合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的环境;通过对话确定共同实施的项目,建设经济走廊、产业带,使次区域合作得到扩大和发展,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尽快形成;把次区域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示范区和陆域经贸区;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改善次区域生态环境,实现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顺应世界经济大潮,增强次区域国际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共建次区域一体化经济,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计划时间和年限 计划编制基准年为2002年,计划年限为2004—2008年,2008年后作远期展望。 三、次区域预期发展目标 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阶段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 近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东南亚国家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预计2004年—2005年,次区域国家GDP和对外贸易额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相互投资稳步增加,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基本实现已有或新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信息通讯的畅通,为货物进出口和人员往来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地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与自由贸易区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取“泛亚铁路”东线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将大通道建设上升为联合国促进次区域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加大投入,促进大通道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中期:次区域国家的GDP、外贸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率继续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力度明显加大,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三产业的比重有较大增长,各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大提高;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重要口岸和城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提高城镇化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在次区域各国一些重要沿边结合部,即泰国北部清莱府与缅甸交界地区、中国西双版纳磨憨与老挝么丁交界地区、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交界地区、中国德宏瑞丽与缅甸木姐交界地区等,建成重要的经济园区和生产基地;争取泛亚铁路中、西线开工建设。 远期:次区域国家的GDP增长率应不低于前期水平,外贸进出口额和外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有较大提升;次区域国际大通道建设顺利完成;次区域合作机制业已完善,区域大市场业已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特别是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合作及开发,全面推进次区域各国经济的发展。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