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基于数学的不确定理论方法

综述:

不确定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导致的,它是人们根据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世界以及事物的看法、决定。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就会导致对事物的看法存在不可预知性。不确定性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人文系统,小到零件检测,如何更加准确的了解事物,不确定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不确定性理论就是为了能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来找出其规律,以求得到更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不确定性理论用于数据融合中,有效的促进了信息融合理论的发展,相反,同样也促进了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

自从上世纪统计力学的发展,不确定性理论随之出现并得到了学者重视。曾经较长一段时间认为概率论为处理不确定信息的唯一方法和理论,但是随着应用的加深和人们对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的更高要求,概率论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它的局限性和不可描述性。最近的几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处理不确定信息方法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Zadeh的模糊集对经典集合论的推广,Choquet在容度理论中的单调测度论对经典测度论的推广等。研究的成果不仅涉及到数学、物理等基础性理论,还拓展到了信息学科、航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基于不确定性智能芯片的开发是不确定性理论发展的见证,在工业领域已大量应用。

对于不确定性理论的研究,首先应该了解不确定测度(Uncertainty Measure)和不确定度(Measure of Uncertainty)的区别。不确定测度是对

事物本身不确定程度的描述,而不确定度是对不确定度的度量。比如:一杯水加糖的概率是1/2和有1/2的概率这杯水加了糖,这个性质是不一样的,它反映了不确定测度和不确定度的关系。不确定度的度量主要有熵的方法,如Information Shannon就提供了一个数量上的量度,即为一种典型的不确定度的度量。

为了能够很好地解释各种不确定性理论,对不确定性理论进行分类也是众多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从理论基础上讲不确定性理论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数学的,另一类是基于逻辑学的,本章只介绍基于数学的一类不确定性理论,包括Bayes概率论、可能性理论,Dempster-Shafer理论,以使更好的了解不确定性问题。

不确定性形式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Klir认为不确定性由三种基本形式组成,即把不确定性分为模糊性(Fuzzy)和多义性(Ambiguity),而多义性又可以分为非特异性(Nonspecificity)和冲突(Conflict)。另外一些学者把多义性分成另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和随机性(Randomness),冲突和随机性是处理同一种类型的不确定性的两种解释。而多义性与模糊性的根本区别在于多义性是统计意义上的不确定性,而模糊性是针对集合的边界而言。对应这些类型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不确定性理论所能处理的不确定性的种类不一样。模糊集是处理模糊性的理论,概率论只涉及到事件之间的冲突;可能性理沦表示出事件的非特异性,而证据理论描述了非特异性和冲突。

1、Bayes概率

Bayes概率论的提出打破了原有不确定性理论的基础,从数学角

度分析了产生、解决不确定性的方法。作为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Bayes概率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处理不确定信息的主要方法。

在Bayes概率中,首先应该了解Bayes理论的基本原则- Bayes准确性原则,设定不确定性用概率P(A)或者条件概率P(A|B)来表示,Bayes 准确性原则就是使P(A)或者条件概率P(A|B)的值保持不变,用一个例子表述这个概念为:

在黑箱子中放入数量相等的黑、白两种球,去随机的抓箱子里的球,不言而喻,黑、白球被抓到的概率是随机的,既抓到两色球的概率相等,如果将黑箱子中球的数量放的无限多,抓的次数无限多,黑、白两球被抓到的概率就越接近这个概率值,即1/2,这种概率保持不变的特性就被称之为“Bayes准确性原则”。

2、可能性理论

(1) 基于规则模糊集的解释

Zadeh在模糊集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能性理论(Possibility Theory)。

是在模糊集基础上提出的处理模糊命题的理论。首先描述一下基于规则模糊集的可能性理论的概念。

在Zadeh的表述中,所谓规则模糊集,就是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的高度为1,可能性测度就是从模糊集上的可能性分布和可能性分布函数得到的。正如Klir等指出如何采用规则模糊集导出可能性测度的概念,并且为单调测度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Zadeh阐述下的可能性理论中,模糊集理论和可能性理论的关

系就好比概率测度与概率论的关系。模糊集理论提供了可能性理论所需要的分布,可能性分布函数的获取就是相应的模糊集隶属度函数的获取。

(2) 基于单调测度论的解释

通过单调测度来表示可能性理论的主要原理如下所示:

这里将把可能性测度分为两个半连续的可能性测度,分别为可能性测度(下半连续)和必要性测度(上半连续)。给定论域Θ,两个测度表示为一种映射:()[0,1]

PΘ→,它们是从给定论域的ample域到一个完全格的映射。

3、D-S证据理论

信息融合技术主要解决多传感器的信息综合处理以及决策问题。目前来说,对于不确定信息的处理,证据理论的应用较为广泛,已经被用于机械故障诊断、模式识别、军事领域等方面。证据理论是由Dempst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由他的学生shafer于1976年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不精确推理理论,也称为Dempster Shafer 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作为一种不确定推理方法,证据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满足比贝叶斯概率论更弱的条件;具有直接表达“不确定”和“不知道”的能力,第一次用概率区间的形式来描述不确定信息,这样就客观的、数学化的表达了不确定信息的程度。

4、专家系统的方法

基于专家系统的诊断方法是先将被诊断系统的专家经验归纳成规则,再通过经验规则推理来进行故障诊断,其在宏观功能上是模拟人的知识推理能力,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通过知识获取、知识表示、推理机设计等来解决实际问题,其知识处理所模拟的是人的逻辑思维

机制。基于专家系统的诊断方法具有诊断过程简单和快速等优点。但由于该方法主要应用的是反演推理,因而不是一种能确保唯一性的推理方法,它存在着如何有效获取知识的瓶颈。并且复杂系统所观测到的症状与所对应故障之间的联系是相当复杂的,所以由专家经验归纳成的规则往往是不完备和不一致的,这将会影响推理的准确性。另外,基于规则的方法对于诊断结论除了重复被采用的规则外,就无法对推理结果做出进一步解释, 并且只能利用专家提供的“规则”形式的信息进行故障诊断,通常仅能诊断单个故障,难以诊断多重故障。

在许多专家系统(比如MYCIN医疗诊断系统)的知识库中,大都采用产生式系统这种典型结构,用产生式规则表达知识。产生式的优点不仅自然、通用和灵活,而且也易于实现模块化和结构化设计。但是,产生式系统也存在不足,如计算机在执行规则时会形成死循环,即由数个规则的前提和结论形成一个循环链,最后由末尾规则的结果子句推出起始规则的前提部分。近年来出现的条件事件代数,是在确保规则概率与条件概率相容的情况下,把布尔代数上的逻辑运算推广到条件事件(规则)集合中的逻辑代数系统。运用它可以对循环规则进行简化,克服传统谓词逻辑在推理过程中的局限性。

5、神经网络的方法

与专家系统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是在微观结构上有效地模拟了人的认知能力,它是以连接结构为基础,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结构的形象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其知识处理所模拟的是人的经验思维机制,决策时依据的是经验,而不是规则。神经网络用于设备故障诊断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并行分布式处理、联想记忆、自组织及自学习能力和极强的非线形映射等特性,能对复杂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并给予有效分类,因此可用于对系统设备由于故障而引起的状态变化进行识别和判断,从而为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文献采用BP神经网络对电机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其基本思想均是采用传感器获取表征电机设备故障的特征信号如转子电流或者电机噪声,进行电机电气或机械故障的诊断。

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神经网络结构的选择,而训练过度或不足、较慢的收敛速度等原因都可能影响诊断的效果;定性的或是语言化的信息不仅无法在神经网络中直接使用或嵌入,而且难以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来解释实际意义的故障诊断规则。

6、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方法

对于具有不精确、不一致和不完全性的多源信息,利用粗糙集理论不仅能对其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推理,还能从中发现隐含的知识,揭示对象内部潜在的规律。通常是将其作为一种知识约简的工具,而引入到故障诊断中。通过对大量含有冗余的诊断特征进行压缩或约简,再与传统和人工智能的方法结合,用精简过的特征信息进行诊断,就能大大降低计算复杂性和统计工作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诊断效率。将粗糙集理论和专家系统相结合,针对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存在的知识冗余和不确定性,从原始信息出发,利用决策表简约算法进行属性和属性值的简约,建立了故障诊断的规则库,给出了基于粗糙集的故障诊断和知识获取模型的一般性结构。粗糙集和模糊集相结合可以降低处理信息的维数和计算特征值的工作量,从而降低诊断系统的复杂程度。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神经网络的建模与训练过程中,可有效地简化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在保留重要信息的前提下消除冗余的数据,从而减少输入层神经元的个数,简化网络结构,大大提高系统的学习效率和诊断精度。但是,粗糙集理论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年轻学科,它自身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现有的知识发现方法大都是一种静态,而事实上客观对象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大规模数据库而言,粗糙集方法的计算效率较低;目前基于粗糙集的故障诊断方法在运用形式上较单一,诊断逻辑不清晰,缺乏对于诊断性能的分析等。因此,粗糙集理论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小结:

故障诊断方法多是先依据特定的故障特征信息类型,分析其具有

的某种不确定性,然后基于特征与故障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并做出诊断。但是对于大型旋转设备的故障诊断这类复杂系统,单靠某种理论或某种方法很难实现在复杂环境下准确、及时地故障诊断。

2013年10月MBA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超详细解析

2013年10月MBA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超详细解析 来源:社科赛斯独家写作名师张乃心,严禁商业用途、转载,侵权必究。 真题再现 2013年10月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就是靠全国人民发扬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艰苦奋斗精神,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 时代车轮进了21世纪,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实现了全面开放,与30年前相比,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形势在变,任务在变。人的观念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勤俭节约”的观念就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对“勤俭节约”的观念进行分析。

先从个人的角度谈起,一个人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就会过度关注“节流”,而不重视“源”,“源”就是要动脑筋,花气力,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合法赚钱,个人的财富不是省出来的,只靠节省,财富的积累是有限的,靠源,财富才可能会滚滚而来。试想,比尔盖茨的财富是靠省出来的吗? 再从家庭的角度分析,一个家庭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也就是秉持“勤俭持家”,对于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应该的,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出去挣钱了,但对于尚在工作年龄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提倡勤俭持家有害无益,为了家庭的长远利益,缺钱的时候还可以去借钱,去抵押贷款,为了勤俭持家,能上的学不上,学费是省了,可孩子的前途就耽误了。即使是学费之外的学习费用,也不能一味节俭。试想,如果朗朗的家长当年不买钢琴,能有现在的国际钢琴大师朗朗吗? 最后从国家的角度审视,提倡“勤俭节约”弊远大于利。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至今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2008年之前,中国的高速发展靠投资拉动。而今,发达国家一个个囊中羞涩。减少进口,甚至还“要再工业化”把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再招回去,而且时常举起贸易保主义的大旗,中国经济已经不能靠出口拉动了,怎么办?投资率已经过高了,只能依靠内需。 如何刺激内需呢?如果每个个人、家庭都秉持勤俭节约的古训,内需是绝对刺激不起来的,也就依靠不了,结果是只能单靠投资拉动,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刺激内需,必须首先先揭示“勤俭节约”之弊端,树立“能挣敢花”之观念。 只要在法律的约束之下,提倡“能挣”就是提倡“奋斗”,就会给经济带来活力,就不会产生许多“啃老族”,也不会产生许多依赖救济的人,就会激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国家的经济可以发展,科技也可以上去。提倡“敢花”就是鼓励消费,就能促进货币和物资流通,就不会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1、预先危险性分析 1.1 方法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它常被用于评价项目、装置等开发初期阶段的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失控导致事故的发生。 1.2 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作用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判断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3)评价事故发生对人员及系统产生的影响,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系统破坏、物质损失情况; 4)确定已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 5)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3 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系统的产生目的、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调研; 2)搜集同类生产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故,查找能够造成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形成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其危险程度,找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1.4 预先危险性危险等级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的破坏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四个等级,见下表。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2.1 简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作业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进行作业时的一

种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人格雷厄姆(K.J.Graham )和金尼(G.F.Kinney )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有三个: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 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 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 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 D =L ×E ×C 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 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式中,D 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 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 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2.2 取值与计算方法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2.2-1)。 表2.2-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 ·J ·格雷厄姆和G ·F ·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 2.2-2。 表2.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E ) 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宽广。因此,K ·J ·格雷厄姆和G ·F ·金尼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 它值规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表2.2-3 所示的可能结果的分值。 表2.2-3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

论证有效性分析模板(仅供参照)

题目: 《似是而非的论证》《且慢草率下结论》《值得商榷的论证》开头: ①上述材料(论证者)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得出结论,认为_________。然而,该论证存在着诸多缺陷,现分析如下。 ②上述材料(论证者)通过一系列分析,试图论证_________。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都存在不妥之处,现分析如下。 1、概念界定不清 上述材料中的()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指(),而()却是()。论证者利用二者表面的相似性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概念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论证者的论证有待进一步完善。 2、集合体概念误用 论证者由()推出()的推论,显然是犯了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混淆的逻辑错误。集合体与其构成部分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所具有的的属性,其构成部分未必具有。因此,该论证是欠妥当的。 3、类比不当 论证者由()不必然推出(),二者明显存在不同。比如()等,将二者简单的类比难以得出让人信服的结果。因

此,该论证是有待商榷的。 4、以偏概全 论证者由()不足以推出()的推论,该论证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可能只是这个(地区)的特殊情况,是个例,而与(整体)可能不同,并不能反映(整体)的状况。因此,该论证是欠妥当的。 5、自相矛盾 论证者前面说(),由此可以推定(),而论证者后面又说(),也就是(),明显前后是自相矛盾的。因此,该论证是不足信的。 6、数字谬误 论证者通过()这一平均数字的分析,得出()结论,该论证过程有待研究。因为平均数只能说明样本总量的总体特征和集中趋势,并不能代表每一个样本的的具体情况,可能()恰恰就在平均水平之下。因此,该数据对其结论的支持度是有限的。 论证者由()不必然推出(),该论证是值得商榷的。没有基数的百分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而无法说明()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无法从论证者的数据中得到()的结论。 论证者得出“()”的结论,该结论是基于“()”。显然,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编号: 5.9.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 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它由美国的格 雷厄姆 (K·J·Graham)和金尼 (G·F·Kinney)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 雷厄姆——金尼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的三个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的大小: D=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特点是比较简便,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目前,已在航空工业系统、部分铁路交通系统和石化系统试点使 用,效果较好。它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各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 整改措施的实施。评价步骤如下: 1)以类比作业条件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2)由评价小组人员按照规定标准给L 、E、C 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 、E、C 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 D 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三个因素的分值和危险性分值及其对应的情况如下。 表 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 分值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会被预料到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1 / 2

3不经常,但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 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表 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 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暴露一次 6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3每周一次或偶然的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 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 (C)分值可能结果分值可能结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害 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表 4危险性分值(D) 分值危险程度分值危险程度 >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0~7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20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 / 2

危险性分析方法

第七章危险性分析方法 对于现代化的化工生产装置须实行现代化安全管理,也就是从系统的观念出发,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识别、评价、控制危险,使系统达到最佳安全。 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预先找出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各种事件出现的条件,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制定消除和控制这些事件的对策,以达到预防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 辨别危险、分析事故及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 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发生事故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 它不考虑各种危险因素发生的数量多少。(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定量危险性分析也就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在第八章进行讨论) 7.1 安全检查表 7.1.1 概述 安全检查表(SCL,Safety Check List)是进行安全检查和诊断的清单。 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通常是把检查对象作为系统,将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子系统, 按子系统制定。 安全检查表是最早开发的一种系统危险性分析方法,也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危险的方法。该法应用最多且广泛。 在我国目前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定性危险性分析,有的还对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系统的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安全检查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表是由各种专业人员事先经过充分的分析和讨论,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而编制出来的,按照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就会避 免传统安全检查时的一些弊端,能全面找出生产装置的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2.它简明易懂,易于掌握,实施方便; 3.应用范围广,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装置的日常操作、作业环境、运行状态及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应用; 4.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之一是有关安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安全检查表还可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价。 7.1.2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步骤和依据 1、编制的步骤: 先组成一个由工艺、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的编制小组,并大致按以下几步开展工作: (1)熟悉系统:详细了解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 全卫生设施等。 (2)搜集有关安全的法规、标准和制度及同类系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 的依据。 (3)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4)确定安全检查表的检查内容和要点,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列成表。 2、编制的依据:

论证有效性分析2016

论证有效性分析2016 大学生就业真的不难吗? 文章通过一系列有问题的论证,试图得到“大学生就业不难”的结论。然而,其论证过程存在着诸多不妥之处,现分析如下。 首先,文章指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长三角“用工荒”,岗位空缺与求职的比例,就能证明大学生供不应求吗?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很有可能是“老龄化”导致的,并且长三角的情况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况且文章中的“用工荒”实际多指高端、专业的技术行业,本就不符合大学生的整体要求。即便如此,拿2011年、2015年的数据对照当今也忽略了时间性和实效性,现状有可能有极大的变化。因此文章得出的大学生供不应求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文章指出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的观点也是论证不充分的。受教育程度高并不意味着整体素质高,二者没有直接关系,及时素质高也无法推断出适应能力强,高校学生跳楼自杀情况就是有力的证明。即便如此,适应能力强也不意味着容易就业,就业与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性格特点等等有着重要的关系,适应能力仅是就业要求的一个方面而已。因此大学生更容易就业的论证有些牵强。 再次,文章指出“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与前文的“大学生就业并不难”论点自相矛盾。更何况,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专业与市场不对口和就业要求过高造成的吗?国家政策的引导,市场行情的变化,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个人的能力素质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最后,文章指出,调整高校设置,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有待证明。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需国家宏观控制,发布相应的优惠政策,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生提升个人素质等等。因此,文章指出的解决方法还需完善。 综上,材料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得出的“大学生就业不难”的结论值得商榷,其论证过程仍需完善。

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模板

论证有效性分析六段式 标题(12字之内) 首段(4行) 首先(5-6行) 其次(5-6行) 另外(5-6行) 最后(5-6行) 尾段(3行) 标题 通用标题:值得商榷的论证,似是而非的论证,切莫草率下结论 质疑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直接否定性标题:____________未必___________ 首段 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存在不妥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尾段 综上所述,由于上述材料在推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逻辑漏洞,其论证过程无法证明其结论是有理有据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 推理过程 前提与结论不相干,因果无关 论证者通过______这一前提,得出_____结论。看似表述很有道理,其实两者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因为,很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存在C导致A和B同时发生。 而论述中将这两个事件以某种方式联结,暗含其因果关系,这样的论证是有待推敲的。 不当假设 上述材料由_______推出______,显然是不当假设了——为前提。然而_______未必_____,因此该论证是值得商榷的、 质疑因果关系 表述:论证者由______得出______,显然是错误的逻辑关系。论证者由____不必然得出____,上述论证显然错误使用因果关系。 该论述举出无足轻重的次要原因论证,遗漏真正的主因。导致____的主因应该是____等。该

论述只是指出了多个原因的其中一个为事件主因。——之外,还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____,____,_____,但他们和______样,不一定是主因。 因此,论证者还应提供更有效的因果关系来加强自身论证。 存在他因 导致——可能有着很多复杂的原因,A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还可能会有其他原因,例如B,C等,他们很可能是导致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仅仅靠A去推导结论,可能考虑得不够周到。 类比不当 作者在论证中犯了类比不当。因为A与B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像——这样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极大不同,简单地将A具有的属性推广到B也具备,论证上是不够严谨的。 质疑数字谬误 平均数 论述者通过_____这一平均数字的分析,得出_________结论,该论证过程还有待研究。 因为平均数只能说明样本总量的总体特征和集中趋势,并不能代表每一个样本的具体情况,可能_______恰恰就在平均数以下。 因此该数据对其结论的支持力度是有限的。要加强这个论证,还需提供更为有利的证据。 百分数 论证者有——不必然推出——。没有基数的百分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而无法说明——的实际情况。如果基数过大/小,那么样本___________ 因此我们无法从论述者的数据中,得到______的结论。 结论与数据不相干 论述者得出_________的结论,该结论是基于______,显然,论述者提供的数据与其结论的关联性十分有限。 因为,上述数据反映了_____的情况,然而还可能存在______的情况 因此论述者提供的数据不必然支持其结论 调查研究方法不恰当 论述者通过对——调查显示,认为________。且不说该调查样本量是否足够,即使适当,该市场调查,显然存在以下问题:样本本身不足以代表____,其实,_____。 因此,论述者的调查不足以支持其结论。 质疑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楚 上述材料的_______与_________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代表着_____,而后者代表着_____,

预先危险性分析 HA 法

分析及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本文作者佚名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因此,该方法也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初完成的。 1.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 (1)识别危险,确定安全性关键部位; (2)评价各种危险的程度; (3)确定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 此外,预先危险分析还可提供下述信息: (1)为制(修)定安全工作计划提供信息; (2)确定安全性工作安排的优先顺序; (3)确定进行安全性试验的范围;

(4)确定进一步分析的范围,特别是为故障树分析确定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5)编写初始危险分析报告,作为分析结果的书面记录; (6)确定系统或设备安全要求,编制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及设计说明书。 2.分析内容 由于初始危险分析从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开始,因此,分析中的信息仅是一船性的,不会太详细。这些初始信息应能指出潜在的危险及其影响,以提醒设计师们要通过设计加以纠正。这种分析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审查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 (2)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确定其控制措施; (3)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循有关的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有毒物质的安全要求及其它有关的规定; (4)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在完成识别危险、评价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之后,还应提出如何控制危险的建议。 为了能全面地识别和评价潜在的危险,分析中还必须考虑的如下项目:

(1)危险物品,例如:燃料、激光、炸药、有毒物、有危险的建筑材料、放射性物质等; (2)系统部件间接口的安全性,例如:材料相容性、电磁干扰、意外触发、火灾或爆炸的发生和蔓延、硬件和软件控制(包括软件对系统或分系统安全的影响)等; (3)确定控制可靠性的关键软件命令和响应,例如:错误命令、不适时的命令或响应、或由订购方指定的不希望事件等; (4)与安全有关的设备、保险装置和应急装置等,例如:联锁装置、硬件或软件故障安全设计、分系统保护、灭火系统、人员防护设备、通风装置、噪声或辐射屏蔽等; (5)包括生产环境在内的环境约束条件,如:坠落、冲击、振动、极限、温度、噪声、接触有毒物、静电放电、雷击、电磁环境影响、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 (6)操作、试验、维修和应急规程等。 进行预先危险分析需要如下资料: (1)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2)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 (3)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真题解析第56题(论证有效性分析)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真题解析第56题(论证有效性分析) 来源:文都教育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人认为选择越多越快乐,其理由是:人的选择越多就越自由,其自主性就越高,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所以就越快乐。其实,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 常言道:“知足常乐。”一个人知足了才会感到快乐。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而追求无穷的选择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者就不会感到快乐,那就只会感到痛苦。 再说,在作出每一选择时,首先需要我们对各个选项进行考察分析,然后再进行判断决策。选择越多,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在做考卷中的选择题时,选项越多选择起来就越麻烦,也就越感到痛苦。 还有,选择越多,选择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越高,由于失误而产生的后悔就越多,因而产生的痛苦也就越多。有人因为飞机晚点而后悔没选坐高铁,就是因为可选交通工具多样而造成的。如果没有高铁可选,就不会有这种后悔和痛苦。 退一步说,即使其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也肯定有优劣之分。人们作出某一选择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并非最优而产生懊悔。从这种意义上说,选择越多,懊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因为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漏洞识别: 1.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这句话中,把无穷的选择作为使人感到最快乐的绝对理由是不足取的,让人快的方法很多很多,比如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为他人的幸福而好好的活着就是一

危险性分析方法

第八章危险性分析方法 辨别危险、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影响后果的过程就是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分析是为防止危险造成事故所采取的手段,其作用是为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提供依据。 危险性分析需要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危险性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①定性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在什么情况下能发生事故,以及对系统安全影响的大小,提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定性分析不对各种危险因素作定量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定性危险性分析方法。 ②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事故或故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数量大小评定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第八章介绍。 危险、危害因素 8.1.1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作业环境破坏的因素。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二者有时难以区分,故有时统称为危险因素,更多的是并称为危险、危害因素。 8.1.2危险、危害因素分类 根据GB/T 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 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制动器缺陷、外形缺陷等。 (2)防护缺陷如无防护、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防护设施缺陷等。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如电离辐射:X 射线、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激光、紫外线等。 (7)运动物危害如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气流冲击、岩土滑动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用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安全过道缺陷、通风不良、气温过高或过低、空气质量差等。 (13)信号缺陷如无信号设施、信号不清、信号失准、信号选用不当等。 (14)标志缺陷如无标志、标志不清、标志不规范、标准位置不当等。 (15)其他物理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危险和危害因素

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万能必用模板

值得商榷的论证 上述材料通过一系列不严谨的论证,得出了.......结论。由于存在诸多逻辑缺陷,该结论是缺乏说服力的,具体分析如下(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理推出结论说..........。但是这样的推理是难以必然成立的): 首先,原文说......是不妥的。 其次,文中强调......,我们不能排除一种情况存在.............是缺乏说服力的......。 再者,......是值得商榷的.......,材料中错误的将......放在....对立的是缺乏说服力的。 最后,......是不恰当的,....难以令人信服.......有些牵强。 综上所述,上述材料对.........的论证,存在很多逻辑问题(由于上文在推理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难以必然成立的,还需进一步套路完善(上文论证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 (开头)针对........的问题,正反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然而双方的论证都存在多处不当,有狡辩之嫌。 (结尾)综上所述,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犯了诸多逻辑错

误。......是否.....,仍然需要讨论。

论说文 (开头)无不引发我们展开新的思考.....时随境迁....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一警世名言被赋予新的意义.... (正面) (结尾)我们更应该从这则故事中汲取养分,努力把.....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开来,让他一路催人奋进,....勾勒出人生的轨迹...光辉典范....如此残疼的教训不胜枚举.... 他们的壮举为人类征服各种极限、战胜一切困难、探索成功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稍纵即逝、大放异彩、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崭露头角。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2018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要点整理v2

论证有效性分析要点整理 一、 考试信息 1.分值:30分(分析16分+结构及语言表达14分) 2.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建议用时:25分钟(5分钟读题,10分钟找逻辑漏洞,10分钟组织语言) 二、 整体结构 除标题外,全文3个大段,6个自然段,注:标点符号算字数。 第一段:引言 —— 1个自然段,50-60字 第二段:论述 —— 4个自然段,110-130字/段 第三段:结尾 —— 1个自然段,50-60字 三、 标题 1.标准标题: “似是而非的论证”、“漏洞百出的论证”、“值得怀疑的论证” 2.质疑标题: “________吗”(表示对论题的质疑) 3.否定性标题: “________未必________” 建议使用第1种方法,避免找错论题的尴尬,保证不失分。 四、 引言(开头1段) 1.模板一:原文通过一系列材料和推理得出“________”的结论。这一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 逻辑漏洞,具体分析如下。(以上模板45字(不含题干结论)。) 2.模板二:原文所给论证看似有道理,但细细推敲则可发现其在概念、论据及推理等方面存 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以上模板50字。) 五、 论述(中间4段) 1.写作格式:结构标识+缺陷描述+简洁分析+小结 1.1结构标识:首先、其次、再次(另外)、最后 1.2小结举例: 1. 由此无法必然得出该结论。 2.因此,推理的有效性值得怀疑。 3. 所以,结论的得出有些牵强。 4. 由此看来,结论的得出稍显轻率。 2.常见逻辑漏洞: 2.1混淆概念(偷换概念) 解释: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通过对一个概念的证明,进而企图来证明 另一个不一致的概念。 特征:2个核心概念所表述内容不一致。 模板: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________的含义是

预先危险性分析简介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简介 预先危险性分析(简称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以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的分析,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应有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 1.预先危险分析步骤 (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害程度,类比判断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6)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2.划分危险性等级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程

度,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后果或危害的严重程度,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5-2。 表5-2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 Ⅰ安全的不致于造成人员伤害及系统损坏。 Ⅱ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要立即采取防范对策措施。 Ⅳ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重大死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3.预先危险分析表格 预先危险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表格的形式和内 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评价单元的预先危险分析结果 用通用表格进行表述。预先危险分析通用表格形式见表5-3。 表5-3 预先危险分析表通用格式 潜在事故危险因素触发事件(1) 发生条件触发事件(2) 事故后果危险等级防范措施备注l 2 3 4 5 6 7 8 9 注:1-子系统可能发生的潜在危害; 2-产生潜在危害的原因; 3-导致危险因素(2)的那些不希望事件或错误; 4-导致危险因素(2)发展成为潜在危害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错误或事件; 5-导致产生“发生事故的条件(4)”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及错误; 6-事故后果; 7-危害等级; 8-为消除或控制危害可能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对装置、人员、操作程序等几个方面 的考虑; 9-有关必要的说明。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研究_杜廷召

July 2010现代化工第30卷第7期M oder n Che m ica l Industry 2010年7月 分析测试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研究 杜廷召,田文德,任 伟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摘要: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过程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识别危险与操作性问题的安全分析技术之一,尤其是在化工、石化等高危行业。概述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HAZOP 产生以来的相关研究做出分类并进行了综述,包括HAZ OP 特征研究、扩展HAZ OP 分析领域、开发自动化HAZ OP 分析专家系统和动态模拟辅助的HAZOP 分析。最后对HAZ OP 技术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HAZ OP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过程危险性分析;安全分析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07-0090-04 P rogress and pros pect in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DU Ting zhao ,TI AN W en de ,RE N W ei (Co llege of Che m ica l Eng ineer i ng ,Q i ngdao U niversity of Science &T echno l ogy ,Q ingdao 266042,Ch i na)Ab stract :H azard and Operab ility Ana l ys i s(HA ZOP )is one o f t he techn i ques m ost w ide l y used i n safety ana l ys i s to i dentify hazards and ope rability prob l em s in process i ndustry ,especiall y i n i ndustry w ith h i gh risk li ke che m i ca l i ndustry ,petrochem i ca l industry et al .T he funda m enta l pr i nciple ofHA ZOP i s rev ie w ed .T he resea rch re lated to HAZOP around the w orld is c lassified i nto four ca tego ries acco rd i ng to its research scope ,i nc l ud i ng character i stics study ,HAZOP scope ex tendi ng ,deve l opi ng auto m ated HAZOP expert system s and HAZOP aided w it h dyna m ic si m u l a ti on .T he resea rch prospect o fHAZOP i s prev i ewed i n the end . K ey w ords :HAZOP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 l y si s ;pro cess hazard analysis ;safe t y ana l ysis 收稿日期:2010-02-08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B M 033) 作者简介:杜廷召(1986-),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du ti ngz h ao @g m ai.l co m;田文德(1973-),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为过程系统工程。 HAZOP (H azar 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技术 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 CI)首先开发应用的。最初定义为:HAZ OP 分析是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分析组对工艺过程的危险和操作性进行分析,即对新建或者已有的过程装置及工程本质进行正式的、系统的严格审查来评估单个装置的危险可能性和可能对整套装置造成的影响。HAZOP 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已有的高危险性装置的潜在危险,除去导致重大安全的问题,例如有毒物质泄漏、火灾和爆炸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HAZOP 分析不仅能够识别危险,而且可以辨识操作问题,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其他领域,例如医疗诊断系统、路况安全监测、可再生能源系统、可编程电子系统等。 1 HAZOP 分析基本原理 HAZOP 的理论依据是: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一旦偏离规定的基准状态,就会发生问题或出现危险。它需要由一个由多学科 且经验丰富的成员组成的分析团队,首先依据过程 流程图和管道装置图将流程分为易处理的节点,以此确保对过程中的每一个装置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节点内的每个设备、操作逐一进行检验:匹配引导词(none ,less ,m ore 等)与工艺参数(fl o w,pressure ,te m perature 等)组成有意义的偏差及操作问题,并由偏差进行事故剧情的向前向后分析,最终辨识偏差原因并分析偏差后果。 常规HAZOP 分析流程 [1] 见图1 。 图1 常规HAZOP 分析流程图 9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具体方法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毋须列出。关于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2。 表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语文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

05-09年语文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春季入学MBA联考语文真题 四、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65分。请写在答题纸上) 61.阅读以下文字,请分析其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30分) 有人提出,应当把“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理由是,一个没有孝心、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忠诚地为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呢?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的思想意识怎么能停留在封建时代呢?选拔官员要考察其“德、勤、能、绩”,我赞同应当把“德”作为首要标准。然而,对一个官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德而不是私德。“孝”只是一种私德而已。选拔和评价官员,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显然是舍本逐末。什么是公德?一言以蔽之,就是忠诚职守,在封建社会史忠于君主,现在则是忠于国家。自古道“忠孝难以两全”。岳飞抗击金兵,常年征战沙场,未能在母亲膝下尽孝,却成了千古传颂的英雄。反观《二十四孝》里的那些孝子,有哪个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功业?孔繁森撇下老母,远离家乡,公而忘私,殉职边疆,显然未尽孝道,但你能指责他是个不合格的官员吗?俗话说“人无完人”,如果在选拔官员中拘泥于小节而不注意大局,就会把许多胸怀鸿鹄之志的精英拒之门外,而让那些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占领领导岗位。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61、论证有效性分析 题干的论证中存在的若干逻辑错误或漏洞,考生在分析中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或漏洞,或肯定有关论点,只要言之有理,都给分。 以下要点供参考: (1)主张“应当把‘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不意味着“思想意识停留在封建时代”,“孝”不是封建时代独有的行为规范,“主张‘孝’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也不能作为“思想意识停留在封建时代”的判据。 (2)主张“应当把‘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不意味着“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把私德作为选拔官员的“一个”标准,并不排斥把公德作为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标准。

安全评价的方法分类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熟悉) 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或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是运用基于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广泛的事故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的指标或规律(数学模型),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安全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的危险性、事故致因因素的事故关联度或重要度等。 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还可以分为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①概率风险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应用数理统计中的概率分析方法,求取事故基本致因因素的关联度(或重要度)或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的安全评价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逻辑树分析、概率理论分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模糊矩阵法、统计图表分析法等都可以由基本致因因素的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整个评价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②.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是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数学方法,求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范围或对物体的破坏范围的安全评价方法。液体泄漏模型、气体泄漏模型、气体绝热扩散模型、池火火焰与辐射强度评价模型、火球爆炸伤害模型、爆炸冲击波超压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超压破坏模型、毒物泄漏扩散模型和锅炉爆炸伤害TNT当量法都属于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③危险指数评价法 危险指数评价法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根据系统及其物质、设备(设施)和工艺的的基本性质和状态,采用推算的办法,逐步给出事故的可能损失、引起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事故的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常用的危险指数评价法有: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2)其他安全评价分类法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归纳推理评价法是从事故原因推论结果的评价方法,即从最基本危险、有害因素开始,逐渐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最终分析到可能的事故。 演绎推理评价法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评价方法,即从事故开始,推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