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

一、选择题

1.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

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l957年

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

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3.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

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

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

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6.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1/ 12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五四指示》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7.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搞好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其

内容包括①依靠贫雇农②团结中农③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④发展农业生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8.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历史上的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①街道上有“庆

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

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政府正在推举民主人士准备进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农民正在田地丈量土地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9.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

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其中,“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指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完成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0.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A. 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 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 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 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11.“废除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

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要素是()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意义

12.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农村工作,其中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下列关于我国

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 它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它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 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3.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记下了建国初分地时的场景:“刚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

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腰杆子一下子硬起来了,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真是心情舒畅,干劲冲天。”这说明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B. 开展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生产热情

C.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高潮

D. 包干到户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4.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

A. 新解放区

B. 老解放区

C. 东北地区

D. 华北地区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下读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

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请回答:

3/ 12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哪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

16.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

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材料二:图 1

材料三:图2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的“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目的?

(2)材料二中的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其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于哪一年颁发的哪一个文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5/ 12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本题的“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1950—1952年。故选C。

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由题干中”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可知这一现象存在于土地改革以前。结合教材可知1950年—1952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在土地改革以前,10%的地主,占有70%~80%的土地,地主凭借手中的土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农民,这种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进行土地改革。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选A。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4.【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得到了农民的拥护,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开展土地改革因而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符合题意。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B

【解析】

据题干“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B。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识记能力。

【解答】

A.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规定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等,故A符合题意。

BC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BD两项与题意明显不符合,故排除BCD。

故选A。

7/ 12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土地政策,旨在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解答】

C.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所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包括①②③④,C项正确。ABD不符合t题意,故排除ABD。

故选C。

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识记。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因此①不符合题意。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因此②符合题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1949年召开,因此③不符合题意。1950年开始了土地改革,因此④符合题意。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B

【解析】

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题干中“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指的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故选B.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10.【答案】A

【解析】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场面;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故BCD都是上述事件的影响,与题意不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A不属于上述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将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题目描述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意义。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9/ 12

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更加巩固了新生的人们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侯永禄“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腰杆子一下子硬起来了,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真是心情舒畅,干劲冲天”。故选B。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这场土地改革运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展开,故A正确。

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史实,故BCD不选。

故选A。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11 / 12

15.【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现实情况,这种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因此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决了材料一的现象。故这部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本题考查的是农业合作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故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6.【答案】

【小题1】(1)据材料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国家在农村推行的“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土地改

革. 1950-1952年底,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满足农民土地要求,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据料二中的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可知,其法律依据是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2)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小题2】

【小题

3】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三.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道家和法家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儒学成为正统 第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二、程朱理学 三、陆王心学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二、文艺复兴 三、宗教改革 第7课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二、宋词和元曲 三、明清小说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京剧的出现 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 二、相对论的创立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教会的禁锢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青年》的诞生 二、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教案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审核:初二历史组 时间:2015-12-7 ◆ 知识目标:掌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及其所办企业,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 能力目标: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 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情景导入 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于什么时候?你知道什么叫“民族工业”吗?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怎样产生的呢? 张謇为什么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1、张謇兴办实业 (1)背景:《_____________ 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 2)目的: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3)实践: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创办了__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4)结局:_____________期间,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发展,一战后,被________。 阅读课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目,请思考 2、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 (1)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 _____ 、_______ 、_________ 三座大山的夹缝里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______;从地区看,______、______等沿海大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4)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原因是什么?(可用表格的方式归纳)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征?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整体水平落后。 【导学解疑】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自主探究】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借口,要求进入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驻和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该事变标志着的开始。 2、在保卫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相继陷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日本在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率全营守卫宝山,全部壮烈牺牲。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2、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这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迁往,以此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战士达人以上。 【合作探究】 1. 阅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思考: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①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②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学后反思】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1 【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请同学看这张幻灯片,讲得是中国那一发明?学生:火药,老师讲述:火药是中国的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除了火药还有那三大发明?它们发明的过程及影响如何?我们共同通过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来学习一下。 【讲述新课】

一、四大发明:(课件1—14) 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发明与外传: (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教师讲述: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不便于普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但这些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这种纸张还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1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①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③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②情景再现:; 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拔高练习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拔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 D.③④⑤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从行业上看,发展较快的是() A.轻工业 B.重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3.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营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5.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辛亥革命成功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洋务运动兴起后 6.同志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兴起洋务运动 7.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描述中,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A.基础良好,发展迅速 B.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C.先天不足,后天良好 D.基础良好,发展缓慢 8.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民党发动内战 ③封建主义的阻碍 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是指辛亥革命后 B.状元兴办实业体现出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和执著创业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集训训练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含答案解析)

第八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4.《中国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力。”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火药

C.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D.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5.宋代苏颂受皇命研制新浑天仪,召集翰林院天文院、太史局等各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调用在政府内任职的数学、军械、机械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组建天祐浑天仪象所,历时三年研制成功,铸铜水运仪象台。这反映了宋朝( ) A.国家力量推动科研项目实施 B.发展科技服务于农牧业生产 C.科研机构设置日渐完备 D.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6.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 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授时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 8.“中土医书,方论浩繁。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这说明中医(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知识能力提升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能力提升训练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D.十年内战时期 3.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因为()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 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5.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承认在二战期间侵犯中国劳工人权的历史事实,并向中国受害劳工谢罪。劳工问题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众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暴行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 6.下列事件能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就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是() ①五四运动②北伐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永定河的怒吼】 说起“卢沟桥”,老人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出品人:刘杨审核:史卫民课型:新授使用时间:12月22日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教学目标】 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 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4.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 教师活动:出示投影片: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课探究 1.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 教师活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大胆判断: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基础训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D.十年内战时期 3.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因为()

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 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5.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承认在二战期间侵犯中国劳工人权的历史事实,并向中国受害劳工谢罪。劳工问题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众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暴行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 6.下列事件能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就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是() ①五四运动②北伐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探究任务。 【永定河的怒吼】 说起“卢沟桥”,老人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1 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抗日英雄: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6.结果: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思维拓展】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从这个意义上讲,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 1.国共态度: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改编军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意义: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优质教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 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 (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3)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练习 川教版

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A.张之洞B.张謇C.荣宗 敬D.范旭东 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工业主要行业集中在 A.采矿业B.机器制造业C.轻工 业D.造船业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A.东北地区B.北京周边地区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D.铁路沿线地区 4.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扶植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①②③ ④ B.①③④⑤C.② ③ D.③④⑤ 6.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 A.四五十年代B.六七十年代C.七八十年代D.八九十年代 7.创办南通唐家闸“大生纱厂”的实业家是 A.张謇B.陈启沅C.周学熙D.荣宗敬 8.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其时”指的是 A.一战期间B.辛亥革命成功后C.抗日战争胜利后D.洋务运动兴起后 9.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处于崩溃的边缘,原因是: ①日本侵华②内战影响③美货泛滥④国际制裁 A.①②B.①④C.② ③D.③④ 10. 材料一:在兴力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 材料二: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范旭东 请回答: (1)以上两位“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毛泽东语)实业家的言行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你认为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8课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教案设计

第8课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1)过程:①秦汉以前,竹木简和丝织品为主要书写材料。②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缺点是纸质粗糙,不适合书写;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制成廉价的纸,皇帝封其为候,故名“蔡候纸”,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2)贡献:①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②在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指南针: (1)过程:①战国: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司南”。后来,又出现指南针、指南鱼;②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2)贡献: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对行会失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指南针的应用,为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条件。 3、火药: (1)过程:①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②唐朝未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北宋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新阶段;④明朝:创制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2)贡献:14世纪初,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治金业的发展。 4、印刷术: (1)过程:①隋唐:出现佛经等雕版印刷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②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③元朝: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④明朝:铜活字在苏南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贡献: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印刷术连同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课后作业(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后作业 1.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 2.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4.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 5.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 A.长沙会战B.淞沪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 6.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7.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 8.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D.淞沪会战 9.史学家张阴麟曾写道:“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其中的“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的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斗”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 10.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 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 条约》。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林则 徐 虎门 销 烟 鸦 片 战争 中英 《 南 京条约 》 火 烧圆 明 园 俄国侵占我 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一单元 侵略 与 反抗 第 1课 鸦 片 战争 第 2 课 第二 次 鸦片战 争期间列 强侵华罪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 精品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背景、口号、创办企业的结局)。 2、 能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 3、 能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点。 诊断补偿 1、复习:三大战役(名称、时间、领导者、参战部队、结果);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2、引导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初步认识张謇(如图)。 新知导学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完成质量监测P074-075“选择题”。 二、重点讲析 1、状元实业家张謇 (1)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正系列企业的背景、目的、口号。 (2)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正系列企业的概况。 一战期间:获得进一步发展; (3)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正系列企业的结局 一战结束后:纱厂最后被吞并。 这样的结局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 第二阶段:一战期间进入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第三阶段: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凋谢、萎缩。 (2)发展的特点: ①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②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部门,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③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地。 三、合作探究 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1)内因: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3)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达标测试 完成课后练一练和质量监测P075-076“非选择题”。 总结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实业家张謇(√)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梳理】 1、口号: 一、实业家张謇 2、代表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主要企业: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我国清末状元实业家( ) A .李鸿章 B .詹天佑 C .张謇 D .左宗棠 2、自古以来,状元最受读书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清末状元张骞却“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他办的实业是( ) A . 大生纱厂 B .安庆军械所 C . 轮船招商局 D .天津电报总局 3、左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A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 .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重工业为主B.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比较落后D.深受外国经济势力的影响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的一个“黄金时代”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D.抗战胜利后 6、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三民主义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却逐渐走向萎缩并最终破产。(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你能看出中国近代米组工业产生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中? (2)结合材料二,你知道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倡导的著名主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1916年前后世界上正发生着什么大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