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功效_毒性相关的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与功效_毒性相关的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与功效_毒性相关的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与功效_毒性相关的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综述·讲座

与功效、毒性相关的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孙蓉1,黄伟2,王会2

(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中图分类号:R961.1;R99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29(2009)11-0676-04

摘要:目的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与功效、毒性相关的艾叶化学成分研究现状,明确艾叶的功效成分与毒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艾叶化学成分与功效、毒性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对近2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化合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既是艾叶的功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结论艾叶化学成分是其功效与毒性表达的物质基础,与功效、毒性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量毒关系。

关键词:艾叶;化学成分;毒性;功效

Research Development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Related with Efficacy and Toxicity

SUN Rong1,HUANG Wei2,WANG Hui2

1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Jinan250014,China)

2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Jinan25035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By combing pertinent literature,and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tat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related with its efficacy and toxicity,to identify its effective and toxical composition,offer the accordance and research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acy,toxic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Methods The related references in recent25ye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were analyzed, collated and summarized.Result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are mainly including water-soluble and lipo-soluble compounds,whose mainly chemical compositions are valitile oil,flavanoid and triterpenoid compounds,and valitile oil is both effective composition and toxical composition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Conclusi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are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of its efficacy and toxicity expression,and there are certain"dose-effi-cacy"and"dose-toxicity"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acy,toxic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Key words:Folium Artemisiae Argyi;chemical compositions;toxicity;efficacy

课题来源:国家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专项,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9CB522800;有毒中药的毒性与功效、证候关系的基础研究,课题编号:2009CB522802;山东省科技平台建设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08GG2NS02021。

作者简介:孙蓉(1964-),女,研究员,中药药理、毒理研究与评价。

676

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在全国各地均产,炮制品主要有艾叶绒、炒艾叶、醋艾叶、艾叶炭等。始载于《离骚》,在战国时期已经成为较为常用的药物,为历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1],有小毒。

目前艾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较快,已明确的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微量元素及鞣质等化合物,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镇咳平喘、祛痰、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止血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关于艾叶的临床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主要有艾叶挥发油对皮肤的刺激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等。无论是艾叶的功效还是毒性都有其必然的物质基础,即它的化学成分。对于既有功效又有毒性的化学成分,在应用时就存在一个“量-效”与“量-毒”的关系,正确认识上述关系才可在临床应用中选择恰当的“有效剂量窗”和“毒性安全窗”;对于功效成分与毒性成分不相同的化学成分则存在毒性成分摒除的问题,以保证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艾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艾叶化学成分与功效、毒性之间的相关性,这是解决艾叶毒性的关键问题,故本文就“与艾叶功效、毒性相关的化学成分研究”综述如下。

1挥发油类成分

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25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艾叶挥发油进行了深入研究,徐新建等[2]进行的“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的研究报道,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含量为0.76%,有机溶剂萃取法为0.82%。严泽群等[3]进行的“艾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共分离出89个组分,鉴定了84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衍生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中30种单萜类衍生物占挥发油的79.2%,是挥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桉树脑(27.58%)、松油醇(13.96%)等。王显著等[4]进行的“艾叶及其炮制品挥发油”的研究报道,艾叶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组成成分均与生品不同,生艾叶、醋艾叶、艾叶炭、醋艾叶炭中挥发油的百分含量依次为0.326、0.166、0.094、0.104。徐新建等[5]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鉴定,确定了3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数的78.92%。由上可见艾叶挥发油组成的非单一性,决定了艾叶挥发油发挥功效和产生毒性的多样性、非线性和复杂性。

首先,艾叶挥发油具有镇咳平喘、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中的萜品烯醇,其直接作用于气管,调节呼吸中枢,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延长乙酰胆碱加组胺的引哮潜伏期。黄学红等[8]研究发现,艾叶油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可发挥明显的止咳平喘、祛痰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谢强敏等[9]进行的艾叶油的呼吸系统药理研究报道,艾叶油灌胃或气雾吸入对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保护作用,延长哮喘潜伏期,松弛静息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抑制豚鼠咳嗽反应;并且认为艾叶油不通过β-肾上腺素能激动产生支气管平滑肌扩张作用,因此没有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样心率加快及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但是在上述研究中,只有挥发油药效研究而没有毒性的记载,估计是研究者当时未进行此项临床观察,没有进行艾叶毒副作用的研究,也没有进行艾叶单味药与复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的比较研究,这是目前艾叶相关研究的局限性。

其次,艾叶挥发油具有抗菌、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作用。我国古代即有艾叶烟熏杀菌之记载。现代实验表明,艾叶烟熏患者皮肤患处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并可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梅全喜等[10]进行的“艾叶油体外抑菌试验研究”证明,艾叶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流感杆菌等均有体外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2×10-3~4×10-3mL/mL;另外,梅全喜[11]还报道艾叶挥发油对人的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可引起发热、潮红等。万毅等[12]进行的“艾叶挥发油治疗疮疡的实验研究”报道,将艾叶挥发油涂于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所致的豚鼠疮疡患处,可治疮疡。刘延庆等[13]进行的“艾叶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报道,艾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人癌细胞株SGC-7901、SMMC-7721、Hela细胞的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邱洁芬等[14]进行的艾叶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用艾叶挥发油灌胃能增强小白鼠对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进而增强小鼠的免疫力。艾叶复方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肺癌、甲状腺肿瘤、胰腺癌,但口服过量对胃肠有刺激,可引起肝细胞的代谢障碍,发生中毒性黄疸型肝炎。上述实验

677

同时报道了艾叶挥发油的功效与毒性,认识到其既是有效成分也是致毒成分,但关于发挥功效与产生毒性的剂量间的相互关系没有记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艾叶复方研究中只有功效而没有毒性的报道,推测原因有:①当时未进行此项临床观察;②复方配伍具解毒的功效,达到了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目的。

再者,艾叶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复杂的作用。李慧等[15,16]进行的艾叶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艾叶油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致死,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大剂量的艾叶挥发油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说明艾叶挥发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也呈多样性。王新芳等[17]进行的“艾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报道,1∶50浓度的艾叶油1~2滴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如加大浓度可使心搏停止。对离体兔心,艾叶油1mL(1:150)可抑制心脏收缩,心率及冠脉流量也明显减少,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目前,人们对艾叶油的毒性作用有了更进一步认识,骆和生[16]进行的“艾叶挥发油毒性实验研究”报道,艾叶挥发油家兔腹腔注射lmL/kg,可使兔活动减少;当注射2mL/kg,用药10min后,兔呼吸减慢,最后死亡;艾叶油小鼠灌胃的LD50为2.47mL/kg,腹腔注射LD50为1.12mL/kg。除了挥发油的毒性研究,对临床常用的艾叶水煎剂毒性进行研究[18]指出,艾叶水煎剂小白鼠腹腔注射给药的生药LD

50

为23g/kg。

因此,艾叶挥发油既是功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关键在于剂量的不同。在艾叶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采用适当的炮制方法,减毒增效,从而在临床上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2黄酮类成分

张彬等[19]进行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指出,黄酮类是人们一直关注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大多具有数量不等的酚羟基,可以作为供氢体,使自由基还原,从而达到清除的目的,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近代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王锦军等[20]进行的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采用芦丁作对照研究发现,艾叶中黄酮类成分既有黄酮又有黄酮醇化合物,主要以游离黄酮为主。陆海峰等[21]进行的桂西艾叶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报道,采用

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艾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其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75%。Tan Renxiang[22]对艾叶黄酮类进行的研究报道,含黄酮类成分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由于艾叶黄酮为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子量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脂肪组织,进而对机体产生药理作用。

艾叶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体现在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防癌等方面,并且起到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吴娜等[23]采用四种化学发光体系研究艾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表明艾叶黄酮能有效地清除O

2

-、OH-、H2O2,减轻或消除OH-对DNA的氧化损伤,进一步说明艾叶黄酮是有效的、多功能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并且在该实验中还同时比较了艾叶黄酮和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艾叶黄酮抗氧化效应远远高于维生素C。袁慧慧等[24]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艾叶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表明艾叶所有提取液均有抗氧化作用,并且以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最强。但是,近20年的文献中并未提及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毒性作用及表现,因此,关于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制毒特点及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上述实验研究中,只有对艾叶黄酮成分的药效研究而没有伴随毒性的记载,说明目前在艾叶黄酮成分的研究中存在局限性,对艾叶黄酮成分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3三萜类成分

艾叶富含三萜类化合物,Aina Lao等[25]从艾叶中分离出三萜类成份,主要包括α-及β-香树脂醇(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α-及β-香树脂醇的乙酸酯(amyrin acetate)、羽扇烯酮(lupenone)等。

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功效及毒性研究显示,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活性[26]。但对于艾叶三萜类成分的功效、临床不良反应及毒性作用等都未相应的研究,对三萜类成分的认识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

678

4其他成分

杨志孝等[27]在泰山艾叶煎煮液中分离出8种微量元素(K、Na、Ca、Mg、Cu、Fe、Zn、Mg),并且发现除了钾、钠的溶出率较高,其余元素的溶出较低。另有报道表明艾叶中还含有鞣质、多糖等化合物。张学兰等[28]通过研究得知,艾叶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该研究同时考察了炮制过程中鞣质含量的变化,发现止血作用较强的艾叶炮制品中,鞣质含量却未见相应的增加,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艾叶止血作用的强弱与鞣质含量的高低关系不大,故艾叶炭止血的有效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为止,对艾叶中鞣质和微量元素的药效和毒性研究尚不充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5讨论与展望

艾叶化学成分是其功效发挥和毒性表达的物质基础,如何最大化地保留功效类成分,最大限度地控制毒性成分含量?是目前制约艾叶化学成分研究的关键。

目前研究证实艾叶挥发油有镇咳平喘,抗菌、抗肿瘤、增加免疫力的药理作用,艾叶黄酮具有抗氧化等作用,这与艾叶单独应用和配伍后临床功效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毒副作用方面,艾叶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致惊厥作用,这与艾叶临床不良反应报道相一致。就证明艾叶挥发油是其功效发挥、毒性表达的物质基础,为保证临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艾叶,我们必须进行艾叶挥发油的“量-时-效”和“量-时-毒”关系分析。另外,艾叶黄酮类成分是否为致毒成分,三萜类等其他成分有什么功效和毒性作用都尚不清楚,也未见有报道。更为关键的是,临床常用的艾叶水提物规范的毒性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我们有必要对艾叶功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体内过程、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减毒控毒方法与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在功效发挥基础上的毒副作用研究以及其相关性探讨,都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同时也为艾叶在临床上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数据和文献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S].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94.

[2]徐新建,宋海,薛国庆,等.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

的影响[J].河西学院学报,2008,24(5):42-44.

[3]严泽群,张秀兰.艾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信阳师范

学院学报,2008,21(2):206-209.[4]王显著,段石顽.艾叶及其炮制品挥发油的研究[J].陕西中

医,2008,29(8):1069-1070.

[5]徐新建,宋海,韩玉琦,等.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57-2658. [8]黄学红,谢元德,朱婉萍,等.艾叶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验

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2):734-735.

[9]谢强敏,卞如濂,杨秋火,等.艾叶油的呼吸系统药理研究Ⅰ:

支气管扩张、镇咳和祛痰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9,16(4):16-19.

[10]梅全喜.艾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11):227-

230.

[11]梅全喜.艾烟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7,26(5):

311-314.

[12]万毅,刘碧山,沈德凯,等.艾叶挥发油治疗疮疡的实验研究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8):595-597.

[13]刘延庆,戴小军,高鹏,等.艾叶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

验研究[J].中药材,2006,29(11):1213-1215.

[14]邱洁芬,胡遵荣.试述艾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

中医药杂志,2003,19(127):446-447.

[15]李慧.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J].基层中药杂志,

2002,16(3):51-53.

[16]骆和生,王建华.中药方剂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第1

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197-198.

[17]王新芳,董岩,孔春燕.艾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174-175.

[18]湖北省卫生局编.湖北中草药志(二)[M].武汉:湖北人民出

版社,1982,345.

[19]张彬,李彩侠,吴亚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

机械,2005,21(5):70-73.

[20]王锦军,黄兆文,李瑶瑶.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服务

与研究,2008,8(6):465-466.

[21]陆海峰,罗建华,张丽丹,等.桂西艾叶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

工艺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5):21-23. [22]Tan Renxiang,Jia Zhongjian.Eudesmanolides and other con-

stituents from Artemisia argyi[J].Plant Medica,1992,58(4):370.

[23]吴娜,孙智达.艾叶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DNA氧化损

伤的保护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10):47-50.

[24]袁慧慧,殷日祥,陆冬英,等.艾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

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31(6):768-771.

[25]Aina Lao,Yasuo Fujimoto,Takashi Tatsuno.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Artemisia argi Levi et Vant[J].Chem Pharm Bull,1984,32(2):723.

[26]匡海学.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6.

[27]杨志孝,时元林,张志友,等.泰山黄精丹参柴胡虎杖艾叶煎

煮液中部分微量元素的溶出率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6,13(4):31-32.

[28]张学兰.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J].中成药,

1992,15(2):22.

(收稿日期:2009-07-31编辑:赵燕)

679

蕲艾春艾草功效与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 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 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 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 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 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 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艾草的作用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的主要功效(二类参考)

艾草的功效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灸法注意事项】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艾叶的功效: 艾叶叫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 性味:艾叶味辛、苦,性温, 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 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主治: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的作用: 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1、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2、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3、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4、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5、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卫生易简方》) 6、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7、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8、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9、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0、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11、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整理)艾叶功效及使用方法

艾草的功效: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草(没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因为它的药力不够)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点燃,把窗户关起来,这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时候,一定要烟熏,不能是明火,因为实验证明,烟熏杀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烟熏的时候人要离开房子,因为艾草有大量的挥发油,挥发油是艾草杀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易引起皮肤粘膜潮红,使人的中枢神经兴奋,严重的会导致抽搐,一般应该离开房子半个小时就不会中毒。艾叶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艾草的使用方法: 内服3-10g。 可内服,可烟熏,可外洗。 止血宜炒炭用;理气血宜生用。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 艾草的作用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 ●艾叶的“本草”记载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艾叶提取物的作用和 临床应用

艾叶提取物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李平前言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 Art emisia ar gyi Livl. et vant ) 的干燥叶, 其性味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1】。临床上用以治疗少腹冷痛, 经寒不调, 宫冷不孕, 吐血, 衄血, 崩漏经多, 妊娠下血、消化道肿瘤、肺癌、甲状腺肿瘤、胰腺癌、外治皮肤瘙痒。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 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 则始于近代。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 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2】本文仅就艾叶提取物在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主体 1化学成分研究 1.1 挥发油艾叶含挥发油(0.45-1.00) % ,从中鉴定出2 - 甲基丁醇、2- 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60 种成分。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 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 侧柏酮、α- 水芹烯和香茅醇等。又从全株的挥发油中分得水合樟烯、1 ,4 - 桉叶素、蒿属酮、辣薄荷酮和羽毛柏烯等32 个成分。1.2黄酮类成分 5 ,7 - 二羟基- 6 ,3′,4′- 三甲氧基黄酮、5 - 羟基- 6 ,7 ,3′4′- 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和柚皮素等。

1.3 桉叶烷类成分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 - 氧- 4β-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内酯、1氧- 4α- 乙酰氧基桉叶- 2 ,11 (13) - 二烯- 12 ,8β- 内酯 1.4 三萜类成分α - 及β - 香树脂醇、无羁萜、α- 及β- 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 -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 甲氧基- 9β,19 - 环羊毛甾- 23 ( E) 烯—25 ,26 -二醇。 1.5其它成分β- 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等。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 艾蒿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艾叶烟熏患处有明显抗菌作用, 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 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3】,刘巍等【4】将艾叶用水提取,用其水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艾叶水煎液对这5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2.2 抗肿瘤 刘延庆等【5】采用MTT法观察艾叶的各种提取物对多种人癌细

艾草简介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泡脚有什么好处

艾草简介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叶泡脚有什么好处艾草虽然是一种很小的植物,但它集食用、药用、针灸等价值与一身,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民生植物。艾草多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是生活常见的植物。今天介绍的这种盆栽植物比较冷门,很少有家庭会将其作为室内盆栽植物。那么我在这献给大家从艾草简介、艾草的功效与作用、艾叶泡脚有什么好处三个方面介绍,如果觉得有用那么试着去栽种一盆! 艾草简介 艾草,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把它放在家里,它的功能就更加容易体现出来了。其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作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一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艾草的功效 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的作用

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1.功效: 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2.作用: 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宽,艾叶的用途越来越广。 1.治疗各种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

可用艾叶油胶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可连服2-4个疗程,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有很好疗效。亦可用鲜艾叶1000g,洗净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浓缩为3000ml。每次服 40ml,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2.治疗月经不调 经期延长: 白术、当归、茯神、炒枣仁、桂圆肉、乌贼骨各10g,远志、甘草、木香、艾叶炭、棕榈炭各6g,黄芪15g,人参3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对气虚型经期延长疗效佳良。 不孕症: 用艾叶与其它药物配合制成食疗药膳,治疗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有较好疗效。用法: 取鹌鹑2只,去毛和内脏,阿胶、菟丝子、鹿角胶各15g,人参、川芎各10g,艾叶30g。先将菟丝子、艾叶、川芎、人参水煎去渣取汁250ml,后将鹌鹑和药汁放蒸碗内,隔水炖烂熟,趁热兑入阿胶、鹿角胶吃肉喝汤。 3.针灸 面瘫: 将干艾叶搓成花生米大的绒团,取2分硬币大生姜8片,用针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柱,先灸下关学x,然后由下关至颊车学x反复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片隔姜灸3壮为宜。灸之皮肤温润红热,患者能忍耐为宜。 每日灸1次,7日为1个疗程(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侧)。 减肥:

艾草的基本常识介绍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艾草有浓烈芬香的气味,南方人端午节用来悬挂于大门上。还有一种气味比较温和,可以食用。此外,艾草还有药用价值,有抗菌、平喘、利胆、止血等功效。在医疗上,艾草可用于针灸术,即用针刺穴道后,拿艾草点燃熏蒸、烫穴道,从而发挥相应的作用。中国民间治疗风湿的拔火罐的方法,也是以艾草作为燃料为佳的。 艾草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一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2 艾草对家居环境的影响 艾草,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把它放在家里,它的功能就更加容易体现出来了。 1、对家居的绿化作用是无可质疑的。艾草,它的面积比较大,因为每片叶子上面的气孔放出来的氧气比较多,因而,它在担任家庭之肺这个角色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偷懒。 2、它有很好的药物价值,对于将家庭生源的普通治病,它可以息道很好的医治作用。包括: 抗菌作用。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艾叶油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抗真菌作用。艾叶煎液对皮癣真菌的抑菌作用最为微弱在15%浓度时堇色毛癣菌,开始呈抑制,30%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其它为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狗山芽胞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 止血作用。艾叶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温经止血常炒炭用,药理实验初步证明:艾叶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抗过敏作用。艾叶油0.5ml/kg灌胃,对卵白蛋白引起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有对抗作用,可降低死亡率。 可见,如果家里种植了艾草,病菌想侵害家人的机会都变少了,从今天开始不妨在家里种上一两棵艾草,让它改善我们的家居环境吧。 3 艾草有驱邪的作用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

艾草泡脚的功效和作用

艾草泡脚的功效和作用 艾草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艾叶泡脚还可以很好地祛寒湿、降火。 艾叶泡脚的好处: 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因现代人普遍寒湿重,所以艾叶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喜欢用8-10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湿,还喜欢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就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一般连泡次,也就是2-3天后,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有的人看到用艾叶泡脚有这么多的好处,就经常用艾叶泡脚,有的人几乎每天泡,这样又过了。因为用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等。因为前几天累了,又吃了羊肉火锅,有些上火,就用艾叶水泡脚了,只是连泡了两天,上火的症状是没了,但人又气虚了,气一虚,心里就不作主、莫名的忧愁、伤感全来了。这个时候应该吃些补气血的海虾、鳝鱼。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天一次用足季艾草养生精油泡足片泡脚会有很好的效果哦,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去了寒又不泻气。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虚不受补,吃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你就等什么时候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就继续食补,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如果仍然必须停掉所有寒凉的食物,不要再有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

艾草的的作用有些

艾草的的作用有些 艾草具有苦燥辛散,能够温经脉、理气血、止冷痛、逐寒湿等多种功效,为妇科的良药。艾草的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作为内服药用来治疗疾病,现代技术又为艾叶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已开发出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保健腰带、蕲艾蚊香等多种产品,还有正在开发的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香烟,不含尼古丁,或可作为香烟的替代品。 1、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 而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二、艾叶泡脚的好处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可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艾叶做成或用纯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捅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注意要不吃寒凉的食物,并休息好,一般连

泡2-3天后,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但艾叶泡脚,也不能经常泡,因为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叶水泡一次脚,在泡艾叶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可去寒又不至泻气。 但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吃了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可继续食补,并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注意误食寒凉食物,防止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会慢慢地增强。 三、艾叶的食用方法 艾叶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为大家介绍10种艾叶的食用方法,以及食用它们有哪些作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血热者慎食之。 1、艾叶饼。 做法:将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 作用:有美容养颜的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的理想点心,并对感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母鸡艾叶汤。

艾叶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艾叶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用途非常广泛,直到现在,许多民间老人家也会对艾叶比较钟情,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而艾叶也宜为生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荒山上遍野都是,生长得极为茂盛。相传,现千多年来,每逢端午人们在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同时,还会将采集到的艾叶插在门楣上,用以辟邪驱毒。 历经这么长久的历练,那么艾叶到底能为人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呢?艾叶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传说中艾叶泡脚的好处有好呢?艾叶的食用方法有几种?艾叶煮鸡蛋怎么煮,有哪些功效呢? 一、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作为内服药用来治疗疾病,现代技术又为艾叶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已开发出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保健腰带、蕲艾蚊香等多种产品,还有正在开发的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香烟,不含尼古丁,或可作为香烟的替代品。 1、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而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艾叶实景图片 2、艾叶的中医功效:艾叶属于偏温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说明艾能

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另外,艾叶是有小毒性的,在中医上不宜用来内服。 3、艾叶民间用法:艾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在民间有驱蚊虫、驱邪的说法,有的地方还在端午用艾叶煮鸡蛋吃。并有民间人土用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湿。 二、艾叶泡脚的好处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可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捅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注意要不吃寒凉的食物,并休息好,一般连泡2-3天后,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但艾叶泡脚,也不能经常泡,因为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叶水泡一次脚,在泡艾叶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可去寒又不至泻气。 但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吃了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可继续食补,并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注意误食寒凉食物,防止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会慢慢地增强。 三、艾叶的食用方法 艾叶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10种艾叶的食用方法,以及食用它们有哪些作用等。需要注意的是,阴虚血热者慎食之。点击查看:艾叶粑粑的做法 1、艾叶饼。做法:将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作用:有美容养颜的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的理想点心,并对感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蒿的功效与作用

艾蒿的功效与作用 艾蒿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解答:艾草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艾草的功效: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 ... 一、艾蒿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解答: 艾草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 艾草的功效: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

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二、艾蒿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医用草艾蒿 健胃,止泻,降血压.缓解神经痛、腰痛和肩膀酸痛,治疗刀伤 ◇最佳食用季节:6-8月 ◇挑选要点:叶子背面的绒毛多而密 ◇食用方法:煎、榨汁、晾干 ◇保存:冷冻 现在很少能见到艾蒿了。不过,只要留心,还是能找到。看到的时候,就多拔一些放在家里备用。 艾蒿的叶子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挥发性芳香物质(植物精油)等成分。据说艾蒿中的挥发性芳香物质能治疗痔疮和子宫出血,还有健胃、止泻、降血压等功效,能有效缓解神经痛、腰痛、肩膀酸痛。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也没有把艾蒿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具体成分搞清楚。艾蒿除了食用,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一般来说,长成的艾蒿要比嫩艾蒿的药效更好。把艾蒿放在阳光下晾晒,然后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就可以长期保存。 喝煎艾蒿汁健胃 煎艾蒿汁能有效提高胃动力,有很好的健胃效果。不要选用春天刚长出来的艾蒿,而要用6-7月采到的较成熟的艾蒿。 煎艾蒿汁的做法:将5-10克艾蒿放入100~150毫升的水中,煎至水量的一半。1天分3次饮用,连续喝几天,健胃效果非常明显。 喝加人生姜的煎艾蒿汁止泻 煎艾蒿汁有止泻作用。如果在煎艾蒿汁中加入生姜,止泻效果更好。将2克冷冻的艾蒿和4-5克生姜放入100-150毫升水中煎制,1天分3次饮用即可。 喝榨艾蒿汁治疗高血压 新鲜的艾蒿有很好的药效,将刚拔下来的艾蒿捣烂,用滤纸包好,挤出汁液。空腹时饮用1酒盅艾蒿汁,能有效降血压。艾蒿汁还有止血作用,可 以在纸巾上洒一些艾蒿汁敷在出血处,用这个方法可以治疗痔疮出血和鼻出血。艾蒿浴能缓解腰痛、神经痛 艾蒿浴能有效缓解腰痛、神经痛和风湿痛,这也许是因为艾蒿含有具有止痛作用的植物精油。 把冷冻的艾蒿或鲜艾蒿叶装入纱布做的袋子里,放入热洗澡水中。如果用冷冻的艾蒿,需要准备300克;如果是鲜艾蒿,则需要准备1千克左右。泡澡的时候,最好用装艾蒿的袋子按摩身体,以疼痛部位为中心,逐步向外按摩。泡艾蒿浴的暖身效果显著,治疗疼痛的效果也很明显。 将揉烂的艾蒿叶贴在伤口上 要促进伤口愈合,最好使用春天的艾蒿叶。如果身上有伤口,可摘下艾蒿的新芽,揉烂后直接贴在伤口上。这种方法不仅简单,而且治疗轻伤的效果很好。 艾草泡脚的好处可治手脚怕冷

艾草的功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细数艾叶的神奇功效与用途 引导语:艾叶是野菜,也是一味中药,南方人经常食用,而北方一般药用较多。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具有很强的药用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艾草,也有人管他叫做艾蒿,他与我们中国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艾草是一种含有奇异香味的草类,对于驱除蚊虫有非常好的效果。 艾叶治女性百病 1、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2、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3、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5、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 6、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7、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8、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9、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10、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艾叶的功效大全与吃法

艾叶的功效大全与吃法 艾草在我们家乡有很多,房前房后到处都是艾草。家乡老辈人只知道点点艾草的功效,今天在朋友处看到这文章,艾草有这么多的功效,转过来整理一下,让家乡人知道艾草有那么多的功效,告诉他们不要浪费老天赐给他们好东东~~~~! “艾姜煮蛋”,扫净女性体内恶寒~~~ 因为痛经而来就诊。痛经实在是女人一辈子的内心隐痛,不少女人从中学开始,就会和痛经不期而遇。乃至于很多女人都不怎么把它当成病了,因为它太常见,就像普通的感冒、咳嗽、鼻炎一样。除非到了疼痛十分厉害、不能忍受的时候,否则不会轻易到医院来就诊。月经前就开始感觉四肢冰凉,小肚子冰凉,还不敢使劲按,按了就疼因为寒性的痛经是最常见的。道理其实挺简单的,你也能够一听就懂: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血不通,就是痛经的总病根。当然,导致气血不通的原因有很多,气血虚、气血淤、气血寒、气血热……普通人自己不太容易分清到底是哪种,脉摸起来有着沉紧的感觉,说明体内有寒;再看舌苔,明显发白,月经量少,颜色黯,有血块。这都说明体内有寒,是最常见的寒性痛经。在来看痛经的女性中,十个人里有七八个是这种类型,她们的典型症状是:月经前后感觉四肢冰凉,小肚子冰凉;月经量少,颜色黯,有血块。痛经的时候,小肚子冰凉是很常见的,不过,有的人喜按,按一下就舒服多了,这是血虚的表现。而有的人不敢使劲按,使劲按就很痛,这是血淤的表现。还有人痛经的时候,小肚子不凉反热,月经量多、白带多,那是湿热型的表现……像这样的寒性痛经是最常见的,

应该是平时常吃凉东西,什么冷饮、雪糕、冰激凌、朝鲜冷面什么的,或者,常呆在空调开得很足的环境造成的 大夏天的我也喜欢吃西瓜呀,难道多吃了几块,就因为西瓜性属寒凉而把我吃成“冰疙瘩”了?对一般人来说当然不会。举个通俗的例子:每天的天气变化不定:有时寒,有时热,有时湿(雨、雾),有时燥,有时风……绝大多数人都不觉得怎么样,只有个别体虚之人会因为天气变化而经常感冒。吃西瓜致寒也是同样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但如果你体质偏于寒性,而且每天都大吃特吃西瓜、苦瓜这些寒性食品,那么,寒邪就会积少成多,乘虚而入。虽然在月经前很注意不喝冷饮、碰冷水、吹空调,但是,饮食上还是没有刻意避开寒性食物,所以,西瓜之寒、苦瓜之冷,就趁机偷偷进入体内,让自己痛经的毛病屡犯不止。原来,都是饮食惹的祸啊! 我教你做一个“艾姜煮蛋”,不仅能养生治病,还能美味解馋呢。到中药店买一点儿艾叶、干姜,到商店买来鸡蛋、红糖。每次的比例是:艾叶10克、干姜15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做起来非常简单,将干姜切片,和洗净的艾叶、鸡蛋一同放进锅里,加适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鸡蛋煮熟。然后,把煮熟的鸡蛋剥壳,再放进锅里药汁中煮10分钟,加进红糖。好了,一道热气腾腾、火力十足的“艾姜煮蛋”就大功告成了,吃蛋喝汁,美味可口,但功效完全相当于苦口的中药。这道药膳可不是我的发明,它来源于古代名方中的艾姜汤,其中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专治女性气血寒滞、腹中冷痛;干姜能去脏腑之沉寒,最擅治下焦虚寒、胃部冷痛;而在艾姜汤中加入鸡蛋和红糖,则能补血活血、扶

艾草简介

简介 艾草 艾草,拼音:ài cǎo植物艾草 【物种名称】艾Artemisia argyi 【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蒿枝 【拉丁学名】Artemisia argyi 【英文名称】Argy Wormwood 或者Ay Tsao 【科属分类】菊科, 蒿属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蕲艾:湖北蕲艾,是最好的艾。艾灸时渗漏力强于其它艾。 【端午节】艾草是重要的配物之一。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一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一8厘米,宽4一7厘米,1-2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一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

艾叶泡脚的功效和作用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艾叶泡脚还可以很好地祛寒湿、降火。 艾叶泡脚的好处: 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因现代人普遍寒湿重,所以艾叶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喜欢用8-10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湿,还喜欢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就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一般连泡次,也就是2-3天后,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有的人看到用艾叶泡脚有这么多的好处,就经常用艾叶泡脚,有的人几乎每天泡,这样又过了。因为用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等。因为前几天累了,又吃了羊肉火锅,有些上火,就用艾叶水泡脚了,只是连泡了两天,上火的症状是没了,但人又气虚了,气一虚,心里就不作主、莫名的忧愁、伤感全来了。这个时候应该吃些补气血的海虾、鳝鱼。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去了寒又不泻气。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虚不受补,吃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你就等什么时候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就继续食补,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如果仍然必须停掉所有寒凉的食物,不要再有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以后还是一样,只要没有明显上火时,每天只用温水泡脚,不要用艾叶水泡脚。 艾叶性味: ①《纲目》: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艾叶功效: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灸治百病。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功用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艾叶作用: ①《别录》: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 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