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选择题 (自动保存的)

心理学选择题 (自动保存的)

心理学选择题 (自动保存的)
心理学选择题 (自动保存的)

心理学选择题

第一部分(包括绪论、认知过程和注意)

1、心理学是一门D的科学。

A、古老

B、年轻

C、新兴

D、既古老又年轻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B)。

A、反映

B、感觉

C、知觉

D、直觉

2、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C)。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感觉过程

D、知觉过程

3、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A)。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阈限

D、差别感受性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C)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受性

D、差别感觉阈限

5、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A)。

A、越强

B、越弱

C、一样

D、呈正比

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B现象。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感受性

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它表现为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中间稍快

D、中间稍慢

7、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是 B 。

A、储存

B、编码

C、保持

D、提取

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D)的过程。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a和b

10、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D)。

A、运动知觉

B、听知觉

C、空间知觉

D、时间知觉

11、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B)。

A、空间知觉

B、错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12、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

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B)。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13、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C)。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大小知觉恒常性

D、距离知觉恒常性

14、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A)。

A、明度知觉恒常性

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

1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这种知觉的持性被称之为(C)。

A、明度知觉恒常性

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

16、人在知觉对象时,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的特性称之为(C)。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17、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D)的倾向。

A、知觉恒常

B、知觉选择

C、知觉理解

D、知觉整体

18、人脑中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做(D)。

A、思维

B、感觉

C、过去

D、记忆

19、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D)。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忆、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0、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的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先后分为三个阶段(A)。

A、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D、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2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里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叫做(D)。

A、保持

B、想象

C、回忆

D、表象

22、以感知过去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B)。

A、表象

B、形象记忆

C、再记

D、运动记忆

2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叫做(A)。

A、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24、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B)。

A、运动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25、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或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叫做(C)。

A、动作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26、当回忆发生困难,需要积极思维和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种回忆叫做(B)

A、有意回忆

B、追忆

C、有意识记

D、理解识忆

27、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叫做(D)。

A、无意回忆

B、无意识记

C、追忆

D、遗忘

28、一时不能再现或回忆,但有了适当条件,记忆还可能再恢复的现象叫做(A)。

A、暂时性遗忘

B、遗忘

C、永久性遗忘

D、部分遗忘

2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确良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B)。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30、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A)。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干扰

D、抑制

31、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A)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倒摄抑制的干扰抑制

D、倒摄抑制

3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要采用(C)。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

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33、“触景生情”是一种(A)。

A、无意回忆

B、有意回忆

C、再忆

D、识记

34、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续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B)。

A、过度学习

B、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C、记忆的恢复现象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3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C)。

A、识记后不会遗忘

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C、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D、遗忘的先慢后快的

36.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B )关系。

A、正比;

B、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37.根据艾宾浩斯研究得出的遗忘规律,背诵掌握好一篇文章后,如果不再学习这篇文章,一般会出现下面( A)的情况。

A、1天内就会遗忘60%以上;

B、第2天才开始遗忘;

C、第3天才开始遗忘;

D、从第1天开始,按每天遗忘20%的进程发展。

38.假如小张用20分钟就恰好能记忆掌握好10个英语新单词,小张用下面( B)时间来学习这10个英语新单词是最理想的。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25分钟。

39.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的意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A )。

A、语言—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40.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 B)关系。

A、正比;

B、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4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A. 先快后慢

B. 不快不慢

C. 先后一致

D. 先慢后快

4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注意的(B)。

A、强度;

B、广度;

C、转移;

D、分配。

4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的意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A)。

A、语言—逻辑记忆;

B、运动记忆;

C、动作记忆;

D、形象记忆。

43.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B)。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47. 形状、大小、远近、方位和立体等特性的知觉称为(C)。

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空间知觉;

D、图形知觉。

49.使用语词或符号表示的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叫做(C)。

A、形象思维;

B、运动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51.(B)是属于注意灵活性的表现。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分配。

52.知觉对象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往往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个体并不是仅反映其个别的特性或孤立的部分,而是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组织成一个统一整体,这是(D)。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56.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D)。

A、创造力;

B、意志品质;

C、情绪状态;

D、知觉对象的特点。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B )关系。

A、正比;

B、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57.军队中不同兵种采用不同的颜色作伪装,如海军—蓝色,与海洋色相近;陆军—绿色,与草木色彩相近,这些伪装利用了(C)。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58.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C)。

A、恒定现象;

B、减退现象;

C、适应现象;

D、对比现象。

61.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

A、形象;

B、语言;

C、动作;

D、图表。

64、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A)。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感觉过程;

D、知觉过程。

67、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A)。

A、感觉对比;

B、同时对比;

C、联觉;

D、继时对比。

68、当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B)。

A、感觉对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彩色对比。

69、当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做(A)。

A、继时对比;

B、同时对比;

C、感觉对比;

D、彩色对比。

70、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D)的过程。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a和b。

74、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C)。

A、知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大小知觉恒常性;

D、距离知觉恒常性。第一页

75、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这种知觉的持性被称之为(C)。

A、明度知觉恒常性;

B、大小知觉恒常性;

C、颜色知觉恒常性;

D、形状知觉恒常性。

76、人在知觉过程中,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这是(C)。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整体性。

77、彼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D)的倾向。

A、知觉恒常;

B、知觉选择;

C、知觉理解;

D、知觉整体。

88、一时不能再现或回忆,但有了适当条件,记忆还可能再恢复的现象叫做(A)。

A、暂时性遗忘;

B、隐性记忆;

C、永久性遗忘;

D、部分遗忘。

9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叫(D)。

A、知觉;

B、想象;

C、表象;

D、思维。

97、人类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思维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C)的特点。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推理过程。

98、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概括称为(B),它是概括的低级形式。

A、理解概括;

B、感性概括;

C、抽象概括;

D、语词概括。

101~110 CBACC DBDAB, 111~120 ACCAD CDBCB, 121~130 DBACB ACADC, 131~140 CBBCB AACBB, 141~150 CBDBA ABBAD

101、在人脑中确定对象之间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思维过程叫做(C)。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和概括。

102、从其它类似的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B)。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解决;

D、定势。

10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之为(A)。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解决;

D、启发。

104、在人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称之为(C)。

A、发散;

B、集中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再造性思维。

105、(C)是属于形成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

A、抽象;

B、比较;

C、抽象概括;

D、具体化。

106、在人脑中,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关系的突然接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心理活动称之为(D)。

A、直觉;

B、感觉;

C、知觉;

D、灵感。

107、(B)是指人的思考不受定势作用的影响而能触类旁通,灵活多变和举一反三,并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

A、灵敏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流畅性。

108、(D)指人能对客观事物做出超乎异常的独特见解。

A、敏捷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独特性。

109、(A)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A、敏捷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流畅性。

110、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做(B)。

A、表象;

B、想象;

C、心象化;

D、意象。

111、人在头脑中创造形象的基本材料(A)。

A、表象;

B、感知;

C、记忆;

D、想象。

112、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C)。

A、想象;

B、知觉;

C、记忆表象;

D、再造想象。

113、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C)。

A、想象;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14、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A)。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表象;

D、想象。

115、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的出现常常带有突然性,这种心理状态称为(D)。

A、思维敏捷性;

B、再造想象;

C、幻想;

D、灵感。

116、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是(C)所具有的特点。

A、再造想象;

B、记忆表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17、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叫(D),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A、表象;

B、再造想象;

C、梦;

D、幻想。

118、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符合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并且是可能实现的幻想叫做(B)。

A、创造想象;

B、理想;

C、幻想;

D、空想。

119、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是(C)。

A、幻想;

B、表象;

C、梦;

D、空想。

120、幻想是一种(B)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A、凭空的;

B、与生活愿望相结合的;

C、突然产生的;

D、与客观现实相结合的。

121、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主要是在想象的(D)上存在着差异。

A、表象储备;

B、知识经验;

C、实践要求;

D、独创性和新颖性。

122、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B)。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3、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有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4、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C)。

A、无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5、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6、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A)的重要原因。

A、无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7、间接兴趣是引起(C)的原因。

A、无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8、注意的范围是指(A)。

A、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B、先后把握对象的数量;

C、a和b都是;

D、a和b都不是。

129、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D)。

A、创造力;

B、意志品质;

C、情绪状态;

D、知觉对象的特点。

130、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C)。

A、大;

B、稳定不变;

C、小;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1、注意的转移与神经过程的(C)有关。

A、强度;

B、平衡性;

C、灵活性;

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B )现象。

A.对比

B.适应

C.感受性

D.相互作用

133、上课时“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属于( B )。

A.注意分配

B. 注意分散

C. 注意转移

D. 注意起伏

134、阅读《红楼梦》时,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想象是( C )。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创造想象

135、“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B )。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136、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A )

A. 提出问题

B. 提出假设

C. 检验假设

D. 分析问题

13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 )。

A. 先快后慢

B. 不快不慢

C. 先后一致

D. 先慢后快

138、( C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冯特

B.罗杰斯

C.华生

D.弗洛伊德

139、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 B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140. 在下列各种感觉现象中,( B )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A.光适应

B.暗适应

C.嗅适应

D.痛适应

141、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人的知觉具有( C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3、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 D )。

A.形象思维

B.逻辑思维

C.集中思维

D.分散思维

144、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B )。

A. 记忆

B. 想象

C. 注意

D.知觉

145、“望梅止渴”是属于( A )。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无条件反射

D、防御反射

146、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的是 A 的主要观点。

A、行为主义学派

B、格式塔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147、梦是一种 B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148、“一题多解”可以训练学生的( B )思维。

A、集中

B、发散

C、习惯

D、直觉

149、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 A 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

则就会很快消失。

A、注意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150、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第二部分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A、恐惧

B、表情

C、悲哀

D、快乐

19、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B )。

A、情绪

B、表情

C、情感

D、感情

20、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满足自己的(C )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

21、带有宣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又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情感

22、猛烈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叫做(A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情感

23、在激情状态发生的过程中,很难用(D )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应该在发生前加以预防和控制。

A、思维力

B、想象力

C、能力

D、意志力

24、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做(B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意义

25、道德,理智感和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A )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行为。

A、社会需求

B、生理需求

C、态度

D、体验

26、个体对别人和自己行为的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叫做( A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责任感

意志

1、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 A )。

A、自觉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2、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 B )。

A、果断性

B、坚韧性

C、自制性

D、自觉性

3、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自觉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和以(C )为基础。

A、动机斗争

B、兴趣

C、随意运动

D、自由意志。

4、个体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映是(D )。

A、应激

B、理智感

C、心境

D、挫折感。

5、(B )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A、本能

B、随意运动

C、不随意运动

D、以上都不是

6、面对多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是哪种冲突表现?(A )

A、多重趋避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趋式冲突

个性倾向性

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 B )。

A、心理过程

B、整个心理面貌

C、气质

D、性格

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3、( A )是指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A、需要

B、内驱力

C、动机

D、情绪

4、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概括为下列五个层次:( A )

A、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B、物质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认知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美的需要

D、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5、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是( B)。

A、无规律的

B、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

C、由高层向低层

D、以上都不是

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B )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8、所谓归因,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现象。李果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老师出题太难,这一归因会( A )。

A、降低李果的学习动力

B、提高李果的学习动力

C、对李果的学习动力无影响

D、前三项中没有一个是正确选项。

9、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 )。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0、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C )

A、感觉

B、思维

C、需要

D、性格

12、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B )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13、下列哪个选项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D )

A、物质兴趣

B、精神兴趣

C、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14、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是(A )

A、动机

B、需要

C、兴趣

D、理想

15、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能力

1、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 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 而主要依赖于个人先天禀赋是能力是( A )。

A、流体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晶体能力

2、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以把能力分为( A)。

A、能力、才能和天才

B、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C、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常把IQ超过( B)的儿童称为智力超常儿童。

A、120

B、130

C、140

D、150

4、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5、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6、毛泽东曾评价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对叶剑英(B )的评价。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兴趣。

7、智力的核心成分是(D )。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创造能力

D、抽象概括能力

8、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

A、卡特尔

B、吉尔福特

C、斯腾伯格

D、达斯和纳格利里

9、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1岁的儿童通过11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2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3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 )。

A、11岁6个月

B、11岁8个月

C、1岁10个月

D、12岁

10、下列选项哪种是特殊能力?(B )

A、观察力

B、节奏感

C、思维力

D、记忆力

11、顺利完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A )。

A、能力

B、智力

C、技能

D、知识

12、通过因素分析提出构成能力的群因素说是由( A )提出。

A、塞斯顿

B、桑代克

C、斯皮尔曼

D、费侬

13、与一个人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 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 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能力是( A )。

A、晶体能力

B、模仿能力

C、流体能力

D、认知能力

14、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A)。

A、IQ=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

B、IQ=实足年龄/智力年龄╳100

C、IQ=(x-x)/s

D、IQ=100+15Z

15、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是指( B )。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力中等的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占多数

性格

1、性格属于下列那种心理现象?(D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 D )。

A、家庭结构

B、出生顺序

C、家庭的贫富程度

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3、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上的( B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4、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C)。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认知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5、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A )。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胆汁质

气质

1、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 D )。

A、都是好的

B、都是坏的

C、有好有坏

D、无好坏之分

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C )。

A、兴奋过程

B、抑制过程

C、兴奋与抑制过程

D、兴奋与诱导过程

3、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抑制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粘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C )。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5、受先天因素影响最大的是(C)。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6、以心境变化剧烈,热情但易急噪冲动,刚强但易粗暴为心理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7、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弱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 B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黏液质

D、多血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9、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0、传统上把黏液质人的典型特点描述为( C)

A、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鲁莽、易感情用事

B、活泼好动、善于交往、行动敏捷,但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

C、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行为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

D、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优柔

11、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

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

2(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6、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8、心理的实质是:(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

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

2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内部感觉)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绝对感觉阈限)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 (绝对感受性)它们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适应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韦伯定律。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

8

9、知觉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四种特性。

10

11、

12、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对比造成的。

13、红、橙、黄等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4、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的。

15、电影的胶片是一片一片的,但按每秒24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却没有间断感,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这是依赖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视觉后像)的结果。

16、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比如思维、想象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17

18、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

1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社会知觉、物体知觉

20、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记忆

1

2、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直观性、概括性。

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4、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1分钟以内

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7、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遗忘曲线,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有先快后慢趋势。

8、个体感知过的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

9、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记忆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准备性这四个方面。

10、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第四章思维与想象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基本特性是概括性、间接性。

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

4、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成三种: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_

5、根据在问题解决中思维探求问题解决方案有无确定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6、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是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问题提出、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人际关系

9、创造指为人类提供了新颖的、首创性的和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活动。

10、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分为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四个阶段。

11、睡眠中的梦境属于无意想象;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幻想

12、根据想象内容新颖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13、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成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14、凡是符合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积极幻想,叫做理想;凡是脱离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消极幻想,叫做空想。

分析、综合、比较、

具体化等活动来实现的。其中,分析、综合是其最基本的过程。

第五章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指向、集中

2、按照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三种: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4、“一目十行”说明注意的广度(范围)好,而边唱边跳属于注意的、分配。

5、“奇装异服”“奇形怪状”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无意注意。

6、注意的三种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保持、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

7、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人的主观状态

8、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四个方面。

9、狭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同一对象上。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久地保持在对一定活动总的指向上上,与之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10、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的。

11、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范围就缩小。

12、当人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

1、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种: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表情、声音(语言)表情。

2、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根据情绪发生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为三种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4、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5、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可将情绪分为四种形式:即快乐、悲哀、

6

7、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8、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状态是道德感。

1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是心境。

第七章意志

1、意志行动过程分为采取(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两个基本阶段。

2、动机冲突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这是双趋动机冲突。

4、“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是双避动机_冲突。

5、动机冲突在内容上可分为原则性动机冲突、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6

7、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8、与自觉性意志品质相反的是盲从、独断

9、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意志品质是自制力,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坚定性。

10、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_为前提。

11、“优柔寡断”、“冒失”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

12

第八章个性倾向性

1、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3、根据兴趣的起因可以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4、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

5

6

7、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8、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把动机分为长远的动机、短暂的动机。

9、学习动机主要有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求知欲这三种类型。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

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四种基本类型。

2、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被认为是对气质成因的一种较为科学的解释。

3、气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在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4、性格在个性中占有核心地位,具有鲜明的道德评价意义。

5、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6、性格结构是由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意志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方面的性格特征、理智方面的性格特征四个层面构成的。

7、性格类型有多种,以个体心理机能为标准,性格可分为、和;以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为标准,性格可分为和;以个体独立性程度为标准,性格分为和。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内倾型、外倾型

8、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

9、个体要完成某种活动,单凭一种能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

10、俗话说:“无知必然无能”,这说明能力的发展要以知识为基础。

11、能力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按创造性成分,可分为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心理学选择题汇总

心理学第一章复习题 4、 我们有时把诸如感觉、思考和记忆这样的心理过程称为: A 认知B 情感事件 C 神经网 D 因变量 5、 以下哪种类型的研究才能探明因果关系? A 案例研究B 相关性研究C 自然观察D 实验 6、 科学研究应该始于下列哪项? A 受控的检验 B 假设 C 数据收集 D 风险收益评估 7、 有位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实验,想考察在模拟监狱的拥挤环境中, 室温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 攻击行为。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a 室温 b 攻击行为的数量 c 拥挤程度 d 模拟的监狱环境 8、 在下列心理学家中,谁最有可能研究学习障碍问题? a 消费心理学家 b 司法心理学家 c 实验心理学家 d 学校心理学家 9 ?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A. 生理学B .社会学C .人类学D .物理学 10.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A. 詹姆斯 B .斯金纳C .华生 D .惠特海默 11. 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A. 机能主义一一冯特 B.格式塔一一铁钦纳 C.人本主义——罗杰斯 D.构造主义——詹姆斯 12. 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分支学 科是 A. 教育心理学 B ?发展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13. 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A 、格式塔 B 、人本主义 C 、构造主义 D 、行为主义 14.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 A. 冯特 B. C.费希特 D. 15. 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是指( ) A. 行为主义 B. C.精神分析学派 D. 1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科学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目标?() A 评估行为B 操纵行为C 质疑行为 D 预测行为 17. 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重要因素是() A 心理学反对自由意志,拥护决定论 B 心理学与大脑有关,而哲学与心理有关 C 心理学采用实验技术 D 心理学采用还原论的概念 华生 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学派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解答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旅游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名词解释: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游目标是人的旅游行为所要追求的预期 结果在头脑中的一种超前反映,也可以说是满足人的旅游需要的对象或期望所达到的结果。 诱导是一种把旅客的需要变成一种在服务中便于 接待的形式而进行工作。 成人自我状态是人格中支配理性思维和信息的客观 处理部分,它对储存于父母的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信息加以检验,看其是否适合具体的情况。 心理风险指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自尊心或改进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问题。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 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规范决策是指人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依据长期处理此 类问题的经验迅速作出决定的过程。 服务态度是服务人员对旅客和服务工作的一种行为倾向。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他人或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组织结构指在组织理论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或指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 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事物、具 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向。 群体压力指群体规范对其成员所具有的无形的约束力。旅游需要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以得到某种满足的感受状 ^态。 性格一个人对待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惯常的行为方面的心理特征。很大程度是一个人思想品德、世界观的标志。刻板印象 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印 象。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到达一定目标的动力。 客我交往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同旅客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 流感情、解决在旅游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各种影响的过程。 沟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系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

管理心理学题库汇总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对象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 3.工业心理学包括。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 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A.自然 B.社会 C.中间 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A.生物人与社会人 B.积极与消极 C.共性与个性 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A.消费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组织管理学 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A.团体环境 B.个人环境 C.组织环境 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人际关系学 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激励 B.人际关系 C.结构 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泰勒制、例外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韦伯的官僚模式、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管理科学学派、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中国古代人性观、韩非的“法、术、势”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 4.安德鲁·尤尔(Andrew Ure)是国,夏尔·迪潘(Charles Dupin)是国。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发表于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他从年至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

教育心理学课后选择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B )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斯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个阶段的主要成就?(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个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1月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个性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6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着什么()而发生的,它是形成其他兴趣的前提。 A.目的 B.广度 C.爱好 D.内容 2.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混乱,将出现() A.思维的混乱 B.缺乏逻辑性和计算能力 C.性意识的倒错 D.人格障碍 3.自我展示也称作() A.自我推荐 B.自我发泄 C.自我宣扬 D.自我夸奖 4.蔡加尼克效应说明了() A.学习的四大成分 B.勒温的需要理论 C.麦独孤的本能论 D.认知理论 5.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类型的人是() A.巴甫洛夫 B.捷普洛夫 C.帕尔曼 D.格赛尔 6.()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发。

A.挫折 B.诱因 C.生理性动机 D.内在动机 7.T.帕金斯把()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A.家庭 B.学校 C.特定时代 D.社会 8.以双生儿为对象研究个性心理遗传问题,是从19世纪后半期1875年由()开始进行的。 他对比调查了许多对养育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生子和养育在相同环境中的异卵双生子;其结果表明,前者在发展中其行为仍然相类似,而后者类似的程度则很少。 A.达尔文 B.孟德尔 C.高尔顿 D.施特恩 9.()是指对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智力、动机、性格特点等推测的概念或特质的测量程度。 A.效标 B.并存效度 C.预测效度 D.构想效度 10.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成绩为标准,经过统计处理出的智商,称为()A.标准智商B.离差智商 C.预测智商 D.平均智商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有()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真题项选择汇总含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9.在非参数统计中,下列用于检验单样本的方法是(ABC ) A.二项式检验 B.X2单样本检验 C. 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 14.问卷法一般采用的项目方式为`:ABCDE 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空式 E.量表式 13.下列属于经典心理物理方法的是( bcd )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2社会测量的方式的是( bcd ) B.社会测量图 C.靶式社会图 D.“猜测”技术 10.因素分析基本类型的是( abc ) A.R型因素分 B.Q型因素分析 C.P型因素分析 11.下列属于小N设计主要类型的是(abc ) A.反转型设计 B.多重基线设计 C.扩展式反转设计 1.元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BDE )。 B.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D.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E.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3.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有(BCDE )。 B.回归间断点设计 C.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D.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E.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6.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有( ACD )等。 A.判别函数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典型相关 7.下列各项测验中属于兴趣测验的有( CD )。 C.SCII D.KOIS 8.心理学研究中不常用的取样法有( ACE )。 A.计划取样法 C.顺序取样法 E.穿透重复子样本法 11.构建因果模型的具体步骤是( ABD E ) A.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 B.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 D.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 E.实际数据和结构模型相拟合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 ABCDE ) A.效度 B.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 C.同质性 D.信度 E.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有( ABD )

人格心理学专题题库

一、单选题,110题 1、大五人格理论中人格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该理论的内容( C ) A开放性B情绪稳定性C有恒性D随和性 2、“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兴趣容易转移”,这是以下哪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D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多血质 3、“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具有安分守己、务实、友善和服从的特点”,这是对哪种类型的人的描述( C ) A 研究型 B 现实型 C常规型 D 企业型 4、“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属于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 D ) A逃避 B投射 C反向 D文饰 5、遭遇挫折后,最积极的行为反应是(B ) A幽默B升华C表同D补偿 6、人的气质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种(B) A胆汁质B焦虑质C粘液质D抑郁质 7、“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更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受到最低评价”,这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归因理论的的基本结论之一( B ) A、加涅 B、韦纳 C、布卢姆 D、沃尔伯特 8、权威型教养方式,表现为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不容易形成以下哪种的人格特征( B ) A、消极、被动 B、任性、幼稚 C、做事缺乏主动性 D、依赖、服从 9、个体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是处于完成以下哪个任务的人生阶段( C ) A、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受而克服内疚感 D、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10、按照艾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D ) A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C获得主动感受而克服内疚感 D 自我意识的确立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11、某大学男生小刚同时喜欢两个女孩小丽和小美,小丽长得漂亮但脾气不好,小美特别喜欢自己但不太漂亮,这使小刚特别矛盾不知道要如何取舍。这种情况属于哪种动机冲突的类型( B ) A 双趋冲突 B双趋避冲突C 趋避冲突 D 双避冲突 12、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写《左传》;孙膑膑脚修《兵法》;司马迁受辱著《史记》,这是挫折后的哪种行为反应。( B ) A、表同 B、升华 C、补偿 D、投射 13、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是(A),它对个性逐渐成熟的大学生影响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A、家庭的情绪氛围 B、父母的教养态度 C、家庭经济状况 D、家庭结构 14、个体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是处于(C)时期。 A、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B、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等多种要素。 A 教学环境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目的 2.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诞生于()。 A 1903 年 B 1913 年 C 1924 年

D 1934 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5.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A 20 世纪20 年代以前 B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末 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 B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90 年代起 7.教育心理学正式诞生于()。

A 20 世纪末 B 20 世纪初 C 19 世纪末 D 19 世纪初 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 廖世承 B 房东岳 C 潘菽 D 陆志伟 9.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 学生的学习 B 教育措施 C 学校环境 D 学与教的规律 10.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 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2.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环境 13.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心理学选择题精选

1.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5.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6.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7.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0.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1.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2.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15.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6.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17.“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18.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叫()A.学习B.成熟C.学习准备D.知识准备 19.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视。这就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D.掌握学习 20.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称之为() A.道德评价B.道德观念C.道德认识D.道德品质

完整word版,《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1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 理行为模式.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6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退化作用(×)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情结: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10.阿德勒(×).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11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奥尔波特(×)12 .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13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戴斯(×)17..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18 .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19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二.单项选择。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DA、性格B、气质C、人格、能力。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D、能力A、气质B、性格C、人格、气质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人格适应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D、人格发展。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人格动力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这种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6 )的提出者是(C。 A、荣格B、阿德勒C、埃里克森、弗洛依德D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A,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弗洛伊德、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D.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10 、埃里克森C、阿德勒DB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荣格.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11、阿德勒C、荣格D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马斯洛、奥尔波特、卡特尔AB、艾森克CDC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D、罗杰斯C、奥尔波特、艾森克AB、卡特尔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