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暖气片安装设计规范.pdf

上海暖气片安装设计规范.pdf

培训文件

散热器采暖系统培训文件

德国查瑞斯

上海雅驷热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2

供暖系统水利计算

3 户式散热器供暖系统

4 散热器采暖项目举例

绪 供暖系统介绍

供暖系统的组成: 热源或供热装置:

热媒:

供热管道:

热源或供热装置、散热设备及供热管道

热电厂、集中换热站、区域锅炉房、壁挂炉等

钢管、铝塑复合管以及其他塑料管材

输送热量的物质或带热体,一般采用水和蒸汽作为热媒。热媒在热源 获得热量后,通过供热管道输配到各个用户或散热设备,由散热设备 把热量发散到室内。

散热设备:

热水供暖系统: 以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为目前最广泛实用的一种供暖系统。

散热器、地板加热管、风机盘管和风道机

供热系统介绍

按采暖系统循环动力分:自然循环系统、机械循环系统

按提供热源的方式分:集中供暖式、集中分散式、分散式(壁挂炉采暖系统)【集中分散式和分散式供暖属分户采暖】按热媒参数分:低温水采暖系统(热媒参数低于100℃)、高温水采暖系统(热媒参数高于100℃)

按末端散热设备分:暖气片系统、地板辐射采暖系统、风机盘管系统以及风道机系统

按采暖管道布置方式分:上供下回系统、下供下回系统

按采暖管道连接方式分:单管系统、单管跨越系统、双管系统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热负荷概念●热负荷概算●热负荷计算

第一章

1.1 热负荷概念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它的设计影响着供暖方案的选择,供暖管径的选择,散热设备的多少,关系着供暖系统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影响着锅炉设备的选择和供热管网管径的大小。

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指在一定的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保持房间的热平衡时,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它随着建筑物房间的得失热量的变化而变化。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上述同样要求时,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1.2 热负荷的计算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通常包括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外门、外窗屋顶、地面基本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以及围护结构的传热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附件修正耗热量。

①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等于维护结构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总和。

Q j = ∑ K F ( t n–t ′w ) a W

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W/㎡℃t n: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F:围护结构面积㎡t ′w: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a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

②附加耗热量:

附加耗热量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数考虑。考虑了各项附加后,某面维护物的耗热量为:

Q 1 = Q j (1+βch+βf+βli+βm) (1+βfg) (1+βj)

βch:朝向修正 % βm :窗墙面积比过大修正 %

βf :风力修正 % βfg:房高修正 %

βli :两面外墙修正 % βj :间歇附加修正 %

具体附加修正率的数值参考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84页。

③冷风渗透耗热量:

在风压及热压造成的室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室内的冷空气会通过门窗等缝隙渗入室内,被加热后又溢出室外,把这部分冷空气从室外温度加热到室内温度,要消耗一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称为冷风渗透耗热量。

Q 2 =0.278Vρw C (t n–t ′w )

Q 2 :冷风渗透耗热量 W ρw:室外空气密度 Kg/m3

C:冷空气比热 C=1Kg/KJ℃V:经门窗缝隙渗入的冷空气量 m3/h

0.278:单位换算系数(1KJ/h=0.278w)

冷空气量V的计算参考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83页。

④冷风侵入耗热量:

在冬季,在风压和热压作用下,会有大量冷空气由开启的门、孔洞从室外或相邻房间侵入室内,把这部分冷空气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称为冷风侵入耗热量。

Q 3 =0.278V wρw C (t n– t 1 )

Q 3 :冷风侵入耗热量 W ρW:冷空气密度 Kg/m3

V w:流入的冷空气量 m3/h t 1:冷空气温度℃

由于流入的冷空气量不易确定,通常采用百分数法或经验取值来估算冷风侵入耗热量。具体计算参考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128页。

1.3 热负荷的概算

Q= q w F q

w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 F:建筑物建筑面积㎡

建筑物类型

供热面积热指标

㎡㎡

住宅

办公楼学校医院幼儿园

旅馆

图书馆

商店

单层住宅食堂餐厅

影剧院

大礼堂体育馆

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第二章

●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供暖系统水力的计算

2.1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设计热水供暖系统为使系统中各管段的水流量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流进各散热器的水流量符合要求,就要进行管路的水力计算。在管路的水力计算中,通常把管路中水流量和管径都没有改变的一段管子称为管段。任何一个供暖系统的管路都是有许多并联和串联计算管段组成。

当流体沿管道流动时,由于流体分子间及其与管壁间的摩擦,就要损失能量,这部分能量损失称为沿程损失。

当流体流过管道的一些附件(阀门、弯头、三通、散热器)时,由于流动方向或速度的改变产生局部旋涡和撞击而产生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损失。

热水供暖系统中阻力损失包括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可用下式表示:

ΔP=ΔP y +ΔP j =Rl+ΔP j Pa

ΔP y :计算管道沿程损失 Pa R :每米管道沿程损失(比摩阻) Pa/m

ΔP j :计算管道局部损失 Pa l :管段长度 m

2.2 热水供暖系统水力的计算

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从系统的最不利环路,也就是从允许比摩阻R 最小的一个环 路开始。选择适当的R 值来决定管径,是一个技术经济的问题。如选用较大的R 值, 则管径可缩小,但系统阻力损失增大,水泵电能消耗增加,同时,为了各循环环路 易于平衡,最不利环路R pj 不易选择太大,一般取值为60-120Pa/m 。

②附加耗热量:

附加耗热量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数考虑。考虑了各项附加后,某面维护物的耗热量为:

Q 1 = Q j (1+βch+βf+βli+βm) (1+βfg) (1+βj)

βch:朝向修正 % βm :窗墙面积比过大修正 %

βf :风力修正 % βfg:房高修正 %

βli :两面外墙修正 % βj :间歇附加修正 %

具体附加修正率的数值参考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84页。

计算步骤(等温差法):

①根据已知热负荷和规定的供回水温差,计算出每段管道的流量。

G=0.86Q/ Δt Kg/h

G:流量 Kg/h Q:热负荷 W

Δt :供回水温差℃

②根据已算出的流量在允许的流速范围内,选择最不利环路各管段的管径。当系统压力损失有限制时,应先算出平均比摩阻再选取管径。

R pj=a ΔP / ∑l Pa/m

R pj:平均比摩阻 Pa/m ΔP:系统允许的总压力损失 Pa

a :沿程损失占总压力损失的百分比,热水系统为0.5

l :最不利环路的总长度 m

③根据流量和选择好的管径,计算出各管段的压力损失。

④将算出的各管段压力损失,进行各并联环路中的压力平衡如不能满足平衡要求,

再调整管径,知道平衡为止。即:

管段中总局部阻力系数

::热媒在管中的流速ξνρνξ∑∑+=?+?=?s

/m a 2

l 2

j y P R P P P a

a %

1002112

1P P P P P P P :第一环路总压力损失:第一环路总压力损失规定值

不平衡率?∑?∑???∑?∑-?∑=

户式散热器供暖系统

●散热器的类型及特点

●散热器的选型计算

第三章

●散热器的接口方式和布置●散热器温控阀

●户式散热器系统形式●散热器的安装

3.1 散热器的类型及特点

散热器是户内供热系统的基本设备,也是民用采暖系统中的末端装置。散热器按其材质主要可分为铸铁散热器、钢制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以及铜铝复合散热器等。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柱型、翼型、管型、平板型散热器等。按其传热方式可分对流型和辐射型散热器。

铸铁散热器由于具有耐腐蚀,适用范围广等优点,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外表不美观以及内腔含铸沙等原因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计量供热系统的发展。新修正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上明确规定:“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不易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沙的散热器。”新型钢制散热器质轻而薄、热工性能好、承压能力高、外表新颖美观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近几年来在国内发展很快。

常用民用散热器的性能比较

钢制散热器铸铁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传热系数9-10W/㎡℃7-8.5W/㎡℃ 4.5-6.9W/㎡℃表面外观外表美观、表面光滑表面粗糙,难看一般

表面颜色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单一一般

卫生方面易清扫,不积灰不易清扫,易积灰易清扫,不积灰承压能力 1.2Mpa 0.4Mpa 0.5Mpa 水质要求弱碱性对水质要求低弱酸性

适用条件闭式采暖系统开式、闭式开式、闭式接口方式多种接口方式单一单一

产品造型多种规格尺寸和造型单一单一

结构形式柱式,板式柱式柱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 50011-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1] 156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 108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1-2001,自2002 年 1 月1 日起施行。其中,1.0.2、1.0.4、3.1.1、3.1.3 3.3.1、3.3.2、3.4.1、3.5.2、3.7.1、3.8.1、3.9.1、3.9.2、4.1.6、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5、5.4.1、5.4.2、6.1.2、6.3.3、6.3.8、6.4.3、7.1.2、7.1.5、7.1.8、7..4、7.2.7、7.3.1、7.3.3、7.3.5、7.4.1、7.4.4、7.5.3、7.5.4、8.1.3、8.3.1、8.3.6、8.4.2、8.5.1、10.1.3、10.2.5、10.3.3、12.1.2、12.1.5、12.2.1、12.2.9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 号)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 年1 月10 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1997]建标第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一部分:术语 1、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注: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2、裙房 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 m的附属建筑。 3 、重要公共建筑 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 4、商业服务网点 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5、高架仓库 货架高度大于7m且采用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 6、半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且不大于1/2者。 7、地下室 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者。 8、明火地点 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 9、散发火花地点 有飞火的烟囱或进行室外砂轮、电焊、气焊、气割等作业的固定地点。 10、耐火极限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 11、防火隔墙 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 12、防火墙 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性墙体。 13、避难层(间) 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14、安全出口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15、封闭楼梯间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6、防烟楼梯间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17、避难走道 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18、闪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学习体会 2010抗震规范已经到货,抽空学习了一下,与去年注册工程师继续教育课时学的送审稿略有改动,以下简要记述认为对自己设计工作影响较多的修改,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本人接触不多的内容就不赘述了。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αmax值(送审稿是放在表5.1.4-1处的, 正式版本不知为何又改到了这里): 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对于平时设计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必 要做。 二、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相应地,表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征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类场地的 周期值相同。 三、5.1.4条: 1. 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αmax值。 2. 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及阻尼调整系数η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5.2.5条,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 01规范只对7-9度有要求。 六、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 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 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2. 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3. 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4.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增大较多。 七、6.1.2条抗震等级,增加了24m作为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但编委们对条文细节的把握上依然令人失望,如抗震墙结构,H≤24m为四级抗震,H为25-80m为三级抗震,那24.5m应该按几级抗震,这不是又要让俺们和审查的老爷们扯皮吗?搞笑的是框架结构的划分——H≤24m为三级抗震,H为>24m为三级抗震就没有问题,难道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还是一个委员确定一类结构?这种低级错误在02版高规也是俯拾即是,比如长厚比为5-8为短肢剪力墙,≥8以上为一般剪力墙,小于3为柱,长厚比为3-4之间的就不知为何物了。或许大师、专家们编制规范和我们做设计一样,也是加班加点熬出来的吧,写到后面都快睡着了,有点 错误也就不足为奇矣。 八、6.1.3条第3款修改: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

1.采暖暖气片施工方案

采暖工程 一、材料要求: 散热器(铸铁、钢制):散热器的型号,规格,使用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散热器不得有砂眼、对口面凹凸不平,偏口、裂缝和上下口中心距不一致等现象。翼型散热器翼片完好。钢串片的翼片不得松动、卷曲、碰损。钢制散热器应造型美观,丝扣端正,松紧适宜,油漆完好,整组炉片不翘楞。 散热器的组对零件:对丝、炉堵、炉补心、丝扣圆翼法兰盘、弯头、弓形弯管、短丝、三通、弯头、油任、螺栓螺母应符合质量要求,无偏扣、方扣、乱丝、断扣。丝扣端正,松紧适宜。石棉橡胶垫以1mm厚为宜(不超过1.5mm厚),并符合使用压力要求。 其它材料:圆钢、拉条垫、托钩、固定卡、膨胀螺栓、钢管、冷风门、机油、铅油、麻线、防锈漆及水泥的选用应符合质量和规范要求。 二、主要机具: 机具:台钻、手电钻、冲击钻、电动试压泵、沙轮锯、套丝机。 工具:铸铁散热器组对架子,对丝钥匙、压力案子、管钳、铁刷子、锯条、手锤、活扳子、套丝板、自制扳子、錾子、钢锯、丝锥、煨管器、手动试压泵、气焊工具、散热器运输车等。 量具:水平尺、钢尺、线坠、压力表。 二、操作工艺 (一)工艺流程: 编制组片统计表→散热器组对→外拉条预制、安装→散热器单组水压试验→散热器安装→散热器冷风门安装→支管安装→系统试压→刷漆 按施工图分段分层分规格统计出散热器的组数、每组片数,列成表以便组对和安装时使用。 (二)各种型号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组对: 组对前要备有散热器组对架子或根据散热器规格用100×100木方平放在地上,楔四个铁桩用铅丝将木方绑牢加固,做成临时组对架。 组对密封垫采用石棉橡胶垫片,其厚度不超过1.5mm,用机油随用随浸。 将散热器内部污物倒净,用钢刷子除净对口及内丝处的铁锈,正扣朝上,依次码放。3.3.4按统计表的数量规格进行组对,组对散热器片前,做好丝扣的选试。 组对时应两人一组摆好第一片,拧上对丝一扣,套上石棉橡胶垫,将第二片反扣对准对丝,找正后两人各用一手扶住炉片,另一手将对丝钥匙插入对丝内径,先向回徐徐倒退,然后再顺转,使两端入扣,同时缓缓均衡拧紧,照此逐片组对至所需的片数为止。 将组成的散热器慢慢立起,用人工或车运至集中地点 (三)外拉条预制、安装: 根据散热器的片数和长度,计算出外拉条长度尺寸,切断φ8~φ10的圆钢并进行调直,两端收头套好丝扣,将螺母上好,除锈后刷防锈漆一遍。 20片及以上的散热器加外拉条,在每根外拉条端头套好一个骑码,从散热器上下两端外柱内穿入四根拉条,每根再套上一个骑码带上螺母;找直后用扳子均匀拧紧,丝扣外露不得超过一个螺母厚度。 (四)散热器水压试验。 将散热器抬到试压台上,用管钳子上好临时炉堵和临时补心,上好放气嘴,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局部修订而成。 此次局部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民政部发布2015年行政区划变更公报,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与相关标准进行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 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分别为附录A和第3.4.3条、第3.4.4条、第4.4.1条、第6.4.5条、第7.1.7条、第8.2.7条、第8.2.8条、第9.2.16条、第14.3.1条、第14.3.2条。 本规范条文下划线部分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 本次局部修订的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主要审查人员: 3.4.3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

1 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类型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 表3.4.3-1 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表3.4.3-2 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2 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大跨屋盖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3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应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3.4.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不规则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在具有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竖向 两端抗侧力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或和层间位移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大于1.5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 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 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较大时,宜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 3) 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连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对扭 转较大的部位应采用局部的内力增大系数。 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其薄弱层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 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受力情况、几何尺寸等,乘以1.25~2.0的增大系数; 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相邻层的侧向刚度比应依据其结构类型符合本规范相关章节的规 定;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办

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3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3.1.4条窗 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三、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第3.1.5条门 一、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 二、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第3.1.6条门厅 一、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根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廊、警卫室、衣帽间和电话间等。 二、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三、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它防寒设施。 第3.1.7条走道

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3.1.7的规定。 注: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二、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 其坡度不宜大于1∶8。 第3.1.8条采光 一、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陈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 比不应小于1∶6。 二、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5。 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第3.1.9条隔声 一、办公用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5dB(A声级),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打字室、图书阅览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A声级)。 二、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办公用房、会议室贴邻,否则 应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措施。 第3.1.10条超高层办公建筑的避难层(区)、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等的设置 应执行国家和专业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3.1.11条办公室的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60m,设空调的可不低于2.40m; 走道净高不得低于2.10m,贮藏间净高不得低于2.00m。 第二节办公用房 第3.2.1条办公用房包括普通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专用办公室包括设计绘图室与研究工作室等。

暖气片施工工艺及要求

水暖暖气片安装注意事项及安装规范 水暖暖气片安装方式:明装和暗装。 水暖暖气安装时间:最好在装修刷完墙面之后,与安装水电路线同时。 暖气片在装修之前安装可以更好的结合装修效果,达到美观高效的双重目的。暖气片安装费用:一般是专业的安装合作队来完成,费用大概在80-100元/组,当然需要看产品多少,多大,地区等差异,暖气片安装价格也存在一定差异。 暖气片安装注意事项: 1、确定暖气片位置,确定暖气片安装在什么位置采暖效 果最佳,美观度最好,安全性能最好; A、从布局的方便性看,飘窗下的墙面通常属于不加利用墙面,用这个地方放置暖气片一般不会影响家居布置格局。但是要考虑落地窗帘如何处理以及窗户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考虑暖气片需要离地20公分,再加上暖气片的高度,这个需要对窗台的高度有一定的需求! B、从对流效果来讲,户内换热最为频繁的区域为窗户和门,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放在飘窗下面对流循环的效果最好。但飘窗的墙面肯定是外墙,当墙体吸热后,有一部分热量损失到室外空间去了。而放置在内墙,就不存在热量向室外损失的问题;

C、从经济性来讲,北方暖气片系统由于是集中供暖,每组暖气片管道多由室外引进室内,所以放在飘窗下面也是节省管道的一种方式。而南京多为分户供暖,暖气片管道全部在室内排放,因此,放在飘窗下的暖气片和布置在内墙的暖气片系统相比,管道要多走很多,这样也增加了热量的损失。综合以上利弊,在选择暖气片摆放位置时,不用过分考虑效果,而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摆放更加美观,与家居布置更加协调。 2、暖气片安装过程中注意,安全密闭是关键。另外,从施工难度上考虑,最好不要改动暖气立管的位置,如果这样做,可能会给工都造成不便。 3、暖气片测试验收,采暖系统是需要一段验证期的耐用消费品,所以,必要的测试是不可或缺的。 通常在更换施工时,工人会在管道上预留阀门,装好后应该进行冲压试验,证明没有跑,冒、滴、漏的地方才可完成验收。 暖气片安装步骤: 从安装美观、确保安全方面进行考虑,暖气片的安装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先与暖气片销售商的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实地测量设计,确定暖气片的型号、片数、进出水方式和具体的安装位置,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并与业主沟通,确定暖气片的型号、组

《办公建筑设计要求规范》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006-11-29发布 2006-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7-2006,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198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11月29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 7.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酌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噎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本规范参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整理)n《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 3.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60.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范围可否按7.3.14条的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3.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 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 60.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范围可否按7.3.14条的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9.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章的适用范围是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及材料性能满足要求的烧结砖和蒸压砖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以及底层或底部二层框架-抗震墙和多层的多排柱内框架砖砌体房屋。多层砌体房屋中采用砌体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类型,在建筑方案和结构布置上超出了抗震规范第7章的适用范围,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属于超规范、规程设计。 1)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结构材料不同,不仅侧移刚度不同,而且承载力也不同,在地震作用下,山墙和钢筋混凝土排架柱的受力和位移不协调不利抗震,可导致结构破坏,这种震害不少。 32.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规范表7.3.1中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的最低层数,其构造柱应如何设置? 在砖房总高度、总层数已达限值的情况下,若在其上再加一层轻钢结构房屋,因抗震规范中无此种结构形式的有关要求,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上下部分刚度存在突变,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设计时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审定。 29.钢筋混凝土柱厂房为什么不采用山墙(砌体隔墙)承重? 24.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30.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顶或檐口的高

暖气片技术要求

散热器技术标准 一、技术要求 1、暖气片采用钢制柱型散热器 2、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散热器壁厚不得小于1.5mm。 3、暖气片应逐组进行水汽压实验,承压能力不小于1.6MP。暖气片进出水管均设置在暖气片下方,侧面不设置进出水管,进出水管管中心间距为90MM,误差不大于±5MM。 4、暖气片为优质冷轧低碳钢管暖气片,房间内为椭圆管双搭式,通水孔径要达到15㎜;暖气片管内不得少于一层均匀、致密耐酸、耐碱、耐高温阻氧保护层,并提供内腔保护层施工工艺、做法及检测报告。 5、暖气片管接口螺纹应符合GB/T 7303的规定,螺纹应保证3-5扣完整无缺陷,连接管螺纹处应有保护帽。 6、暖气片焊接应符合GB/T 985 GJB481的规定,焊缝应平直、均匀、整齐、美观,不得有裂纹、气孔、未焊透和烧穿等缺陷;点焊的焊点应均匀,相邻焊点距不大于40MM,焊点不得出现烧穿等缺陷。散热管与通水管焊接必须牢固贴合。 7、暖气片外表面应在良好的预处理后采用静电喷塑工艺,漆膜表面应光滑、平整、均匀,不得有气泡、堆积、流淌和漏喷;底漆厚度不得小于15μm,漆膜厚度不得小于60μm;漆膜附着力应达到GB/T 1720规定的1-3级要求;漆膜耐冲击性能应符合GB/T 1732的规定。 8、暖气片表面涂刷的材料应该无毒无味,在高温下不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也不能降低其本身的物理性能。 9、暖气片的进出水管、跑风、堵头口径均为DN20。随暖气片配装的支架数量不得少于L90N92-49中T22型规定的数量,每个卫浴用暖气片配用支架不得少于4个。 10、暖气片不得有明显变形、划痕、碰伤和毛刺。 11、根据规范要求对暖气片进行进场复检,甲方有权指定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如检测合格,甲方承担全部费用,如检测不合格,乙方承担全部费用及甲方的一切损失;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重点汇总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重点汇总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办公建筑设计在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设计。其它建筑中的办公用房部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 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第1.0.4条办公建筑设计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办公建筑的基地应选在交通和通讯方便的地段,并应避开产生粉尘、煤烟、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和贮存有易爆、易燃品等地段. 第2.1.2条位于城市的办公建筑的基地, 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 并应选在市政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 第2.1.3条工业企业的办公建筑, 可在企业基地内选择联系方便, 污染影响最小的地段建造, 并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布置宜进行环境及绿化设计。 第2.2.2条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其它建筑共建,或建造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性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 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第2.2.3条建筑基地内应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条件不允许时, 可由有关部门就近统筹建设停车空间。停车场地面积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 第2.2.4条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设备机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物。如设有锅炉房、食堂的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清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采用原煤作燃料的锅炉房, 应留有堆放场地。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设计1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 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 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 合理确定建筑平面, 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3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 前言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 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3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1条。 3. 强制性条文15条。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6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1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8条。 4. 其他修改8~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3.1.1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2 (删除) 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 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1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规定。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修订说明] 本次修订,对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建筑的要求,作了局部的调整。 3.3.5山区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应避免深挖高填,坡高大且稳定性差的边坡应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 2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修订说明]: 本条是新增的,针对山区房屋选址和地基基础设计,提出明确的抗震要求。 3.4.1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

暖气片技术要求

散热器排名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技术规格和要求 1、钢制高频焊翅片金旗舰散热器应满足JG/T 3012.2-1998《采暖散热器钢制翅片管对流散热器》内相关规定。 2、散热器外罩带后背板、联箱内藏。钢带、外罩板和两端护板应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书。 3、钢管椭圆度应不大于0.3mm,钢管其他项目应符合GB/T 309 2、GB/T 3087、GB/T 8163的规定。 4、钢带与钢管之间应采用高频焊或其他确保紧固的方法。 5、钢带、钢管的焊接表面应无涂层、铁锈、凹坑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和杂质。 6、翅片管质量要求:翅片管螺距6~7mm,翅片高度应大于15mm,翅片倾伏角不应大于8%;翅片管的直线度每米不应大于1.0mm;高频焊接工艺翅片管,每米翅片管测量处实际焊缝长度的总和应大于85%,且未连续焊接长度不应大于50mm。 7、焊接质量要求:钢管与钢管的对接应符合GB 151的规定;焊接应符合GB/T 985的规定;散热器接管螺纹应符合JG J 31的规定。

8、散热器不得变形和碰撞,表面凹陷深度不得大于0.3mm。散热片与片之间连接紧密,每组散热器必须由厂家进行液压或气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9、漆膜质量要求:散热器应喷涂防锈底漆和面漆,面板应烤漆,漆膜的制备应符合GB/T 1727的规定,并宜采用红外烘干或者静电喷涂技术,不得自然干燥。表面漆应均匀,平整光滑,附着牢固,不得有气泡堆积、流淌和漏喷现象,散热器必须做到内外防腐处理。 10、散热器必须配备专用支架、专用丝堵和专用放气丝堵。 11、本工程散热器设计参数:H=600~700mm、6~8根,乙方需结合设计参数根据自家产品参数确定散热器高度及翅片管根数。 12、散热量要求:乙方应根据设计所需的散热量详细复核,确保所供散热器 达到散热量的需要,如乙方所供的散热器在进场复试、过程检查、后续正式供暖等过程达不到所需散热量,从而所引起的散热器拆除、更换、业主索赔等造成的一切损失应由乙方承担。 12、散热器的复试费由乙方承担。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常用部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常用部分 6.3.9 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 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13.3.3 多层砌体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等建筑菲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6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独立墙肢端部及大门洞选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觞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表6.3.3 粱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采用较 大值)(mm)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 最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2h b,500 h b/4,6d,100 10 二 1.5h b,500 h b/4,8d,100 8 三 1.5h b,500 h b/4,8d,150 8 四 1.5h b,500 h b/4,8d,150 6 注:1 d为纵向钢筋直径,h b为梁截面高度; 2 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G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 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建筑内的电梯井等竖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 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3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及防火墙处时,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该循环使用。 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为甲、乙类厂房服务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应分别布置在不同通风机房内,且排风设备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 下列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 1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 2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生产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厂房内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对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 净化或输送有爆炸危险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或管道,均应设置泄压装置。 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 排除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排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风系统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2 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3 排风管应采用金属管道,并应直接同乡室外安全地点,不应暗设。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下列部位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 1 穿越防火分区处; 2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 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 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1-29发布 -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7- ,自 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198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1月29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 ]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7.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

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酌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噎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本规范参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方子晋徐延峰陈政恩庄逸苏吴藻生姚国梁沈介骏张建良谷玲玲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地和总平面3.1基地3.2总平面 4建筑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修订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 前言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 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3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1条。 3. 强制性条文15条。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6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1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8条。 4. 其他修改8~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3.1.1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2 (删除) 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 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1条~3.1.3条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规定。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修订说明] 本次修订,对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建筑的要求,作了局部的调整。 3.3.5山区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应避免深挖高填,坡高大且稳定性差的边坡应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 2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暖气片安装的尺寸你需要了解

暖气片安装的尺寸你需要了解 安装暖气片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面对各式各样的暖气产品很多消费者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类型,还有一些朋友不知道应该选择多大尺寸。塞纳春天散热器小编将给大家介绍下暖气片的规格尺寸和设计参数,希望可以供大家参考并且选择适合的暖气片。 首先暖气片尺寸可以从满高、中心距、组宽、柱间距等几个重要参数来衡量。中心距指的是暖气片进水口到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另外也可以直观的反映暖气片高度;暖气片的满高是指其总高度。暖气片的这两个参数是在高度上的表现,目前市场上的暖气片高度在300-2000mm,常见的尺寸有600mm、1500mm、1600mm以及1800mm。 按照生产要求制作每组暖气片的实际长度便是组宽,它是暖气片宽度与间隙之和;柱间距指的是相邻两柱暖气片的中心距,并且简称柱距。暖气片的这两个参数是在宽度上的表现,用户进行定制时可以根据房间的采暖需求,不过为保证暖气片的使用安全及热循环满高一米以下的暖气片,一般其组宽不超过2m,满高一米以上的暖气片其组宽不超过1m。

一般情况下采暖设计师会根据房间的用热需求、放置位置、房间朝向、装修风格及每片暖气片的散热量等因素确定暖气片的高度和宽度。有落地窗和大飘窗的房间应选择低矮的暖气片安装,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并且利于暖气片均衡散热,实现兼顾供暖和装饰。根据多数用户的安装来看,大多数家庭在客厅以及卧室会选用1500mm或1600mm等较高尺寸,而厨房和卫生间会使用600mm高的暖气片或者专用的卫浴暖气片。 尽管暖气片可的尺寸可以随心选择,但是暖气系统毕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如果暖气片安装有问题后期很容易出现漏水等问题并给家庭采暖带来麻烦。所以建议在安装暖气片的时候要让专业人员给予实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1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019 1 总则 1.0.1 为在办公建筑设计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办公建筑的设计,保证办公建筑安全、卫生、适用、高效,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办公建筑设计。 1.0.3 办公建筑设计应依据使用要求进行分类,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1.0.3.jpg 1.0.4办公建筑设计应遵循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1.0.5办公建筑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 1.0.6办公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术语 2.0.1办公建筑office building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 2.0.2办公综合楼multiple-use office building 由办公楼层和其他使用功能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3商务办公楼business office building

在统一的物业管理下,以商务为主,由一种或数种办公空间组成的办公建筑。 2.0.4开放式办公室open office space 灵活隔断的大空间办公空间形式。 2.0.5半开放式办公室semi-open office space 由开放式办公室和单间办公室组合而成的办公空间形式。 2.0.6单元式办公室unit-typed office space 由接待空间、办公空间、专用卫生间以及服务空间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形式。 2.0.7单间式办公室office space in single module 一个开间(或多个开间)和以一个进深为尺度而隔成的独立办公空间形式。 3基地和总平面 3.1 基地 3.1.1办公建筑基地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 3.1.2办公建筑基地宜选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利、市政设施完善且交通和通信方便的地段。 3.1.3办公建筑基地与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和产生噪声、尘烟、散发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3.1.4 A类办公建筑应至少有两面直接邻接城市道路或公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