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兽医学思考题(2)

中兽医学思考题(2)

中兽医学思考题(2)
中兽医学思考题(2)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每小题2分)

1.《司牧安骥集》的作者是___B___。

(A)张仲景(B)李石(C)喻氏兄弟(D)叶天士

2.《元亨疗马集》的作者是____C__。

(A)张仲景(B)李时珍(C)喻氏兄弟(D)叶天士

3.消耗营养物质发挥功能属于___A___。

(A)阴消阳长(B)阳消阴长(C)阴阳互根(D)阴阳转化4.病起之初为风寒证,后期出现热象属于___D___。

(A)阴阳对立(B)阳阴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5.阴阳平衡失调则产生偏盛偏衰,其中阴盛生_A_____。

(A)内寒(B)内热(C)外寒(D)外热

6.阴阳平衡失调则产生偏盛偏衰,其中阳虚生__D____。

(A)内寒(B)内热(C)外寒(D)外热

7.动物雌雄交媾,精卵相融,新个体得以产生,属于___A___。(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转化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属于___D___。

(A)阴阳交感(B)阴阳对立(C)阴阳互根(D)阴阳转化9.太极图主要用于说明___A___的相互关系。

(A)阴阳(B)五行(C)气血(D)脏腑

10.下列疾病传变中属于子病犯母的是__B____。

脾病传肝(B)脾病传心(C)脾病传肺(D)脾病传肾

11.属于相乘为病的是__B___。

(A)心病传脾(B)肝病传脾(C)肺病传脾(D)肾病传脾12.属于相侮为病的是__B___。

(A)心病传肝(B)脾病传肝(C)肺病传肝(D)肾病传肝1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__B___。

(A)炎上(B)曲直(C)从革(D)润下

14.五行中,火的特性是___A__。

(A)炎上(B)曲直(C)从革(D)润下

15.五行中,土的特性是__D___。

(A)炎上(B)曲直(C)从革(D)稼穑

16.五行中,金的特性是___C__。

(A)炎上(B)曲直(C)从革(D)润下

17.五行中,水的特性是__C___。

(A)稼穑(B)曲直(C)润下(D)从革

18.既为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的是__A___。

(A)胆(B)胃(C)脑(D)胞宫

19.五脏中,___D__为相傅之官。

(A)肝(B)心(C)脾(D)肺

20.五脏中,___A__为将军之官。

(A)肝(B)心(C)脾(D)肾

21.五脏中,__D___为先天之本。

(A)肝(B)心(C)脾(D)肾

22.五脏中,___C__为后天之本。

(A)肝(B)心(C)脾(D)肾

23.季节性最明显的病因是__C___。

(A)风(B)火(C)时疫(D)痰饮

24.六淫中季节性最不明显的病因是_B____。

(A)风(B)火(C)暑(D)燥

25.六淫中,__A___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A)风(B)寒(C)燥(D)火

26.六淫中,___B__邪没有伤津的作用。

(A)暑(B)湿(C)燥(D)火

27.六淫中,___B__邪引起的病证起于身体的下部。

(A)风(B)湿(C)燥(D)火

28.痰饮的生成与___A__无关。

(A)心(B)脾(C)肺(D)肾

29.五脏与情志具有对应的关系,故七情太过可损及相应的内脏,其中怒伤___A__。(A)肝(B)心(C)脾(D)肾

30.神是机体脏腑活动的外在表现,藏于___B__,通过耳目及精神状态反映出来。(A)肝(B)心(C)脾(D)肾

31.口色的各部分中,___D___主胃气的有无及病邪的深浅。

(A)舌尖(B)舌体(C)舌质(D)舌苔

32.口色的各部分中,___A___应于脾。

(A)唇(B)舌(C)齿(D)口角

33.奇经八脉中,___B__与母畜的胎娠有关。

(A)督脉(B)任脉(C)带脉(D)维脉

34.奇经八脉中,__C___具有维持身体下部的功能。

(A)督脉(B)任脉(C)带脉(D)维脉

35.奇经八脉中,__D___具有主肢体运动的功能。

(A)冲脉(B)带脉(C)维脉(D)跷脉

36.奇经八脉中,__C___具有调节十二经脉中气血的功能。

(A)督脉(B)任脉(C)冲脉(D)带脉

37.反脉中,___B_____主热证。

(A)迟脉(B)数脉(C)沉脉(D)浮脉

38.反脉中,____A____主寒证。

(A)迟脉(B)数脉(C)沉脉(D)浮脉

39.反脉中,____D____主表证。

(A)迟脉(B)数脉(C)沉脉(D)浮脉

40反脉中,____C____主里证。

(A)迟脉(B)数脉(C)沉脉(D)浮脉

41八法中,__D__用于里热证的治疗。

(A)汗法(B)和法(C)吐法(D)清法

42八法中,__C__用于里实证的治疗。

(A)汗法(B)和法(C)下法(D)补法

43八法中,__A__用于表证的治疗。

(A)汗法(B)和法(C)消法(D)清法

44八法中,_B___用于里寒证的治疗。

45涩味附属于__A___。

(A)酸(B)甘(C)苦(D)辛

46淡味附属于___B__。

(A)酸(B)甘(C)辛(D)咸

47五味中,__C___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表邪、行气活血之功,用于表证及气滞血瘀之证。(A)酸(B)甘(C)辛(D)咸

48五味中,__B___味能补能缓又能和,有缓急、补益、和中之功,用于虚寒、拘急、疼痛之证。

(A)酸(B)甘(C)苦(D)咸

49五味中,_A_味能收能涩,有止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之功,用于体虚多汗、泄泻不止、肾虚遗精、尿多带多之证。

(A)酸(B)甘(C)辛(D)苦

50五味中,___D__味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攻积之功,用于便秘、痰结、泄泻、痰敛之证。(A)酸(B)苦(C)辛(D)咸

51五味中,__B___味能利能燥,具有渗湿利尿之功。

(A)酸(B)淡(C)涩(D)咸

52五味中,___A__味能固能涩,具有固表止汗、涩精之功。

(A)涩(B)甘(C)辛(D)咸

53五味中,___B__味能泻能燥,具有泻热燥湿之功效,用于各种湿热之证及内有湿热之证。(A)酸(B)苦(C)辛(D)咸

54具有升浮作用的药物是__B___。

(A)石膏(B)蔓荆子(C)苏子(D)旋复花

55具有沉降作用的药物是___D__。

(A)大青叶(B)金银花(C)荷花(D)旋复花

56诸花主升浮,___D__独降。

(A)菊花(B)金银花(C)荷花(D)旋复花

57诸子主沉降,__B___独升。”

(A)苏子(B)牛蒡子(C)牵牛子(D)栀子

58补气药常采用__C___的炮制方法以增强疗效。

(A)晒干(B)蒸熟(C)蜜炙(D)炒炭

59止血药常配伍__C___药以防留瘀。

(A)补益(B)清热(C)理气(D)祛湿

60止血药常采用__D___的炮制方法以增强疗效。

(A)晒干(B)蒸熟(C)蜜炙(D)炒炭

61方剂中针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为_A___。

(A)主药(B)辅药(C)佐药(D)使药

62方剂中帮助主药更好地发挥疗效的药物为__B__。

(A)主药(B)辅药(C)佐药(D)使药

63方剂中针对兼证或消除方剂中主、辅药的毒性、副作用的药物为_C___。

(A)主药(B)辅药(C)佐药(D)使药

64方剂中起调和作用或将药效引达病所的药物为__D__。

(A)主药(B)辅药(C)佐药(D)使药

65急下时,剂型用__A__。

66一般药物,通常的剂量为__C__g。

(A)6(B)15(C)30(D)60

67补气的基础方剂是__A__。

(A)四君子汤(B)四物汤(C)肾气丸(D)六味地黄汤

68补血的基础方剂是__B__。

(A)四君子汤(B)四物汤(C)肾气丸(D)六味地黄汤

69滋阴的基础方剂是___D_。

(A)四君子汤(B)四物汤(C)肾气丸(D)六味地黄汤

70壮阳的基础方剂是___C_。

(A)四君子汤(B)四物汤(C)肾气丸(D)六味地黄汤

71“四君子汤”的组成是__B____。

(A)石膏、知母、甘草、粳米(B)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C)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D)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72“麻黄汤”的组成是__C____。

(A)麻黄、杏仁、石膏、甘草(B)麻黄、桂枝、茯苓、炙甘草

(C)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D)麻黄、杏仁、茯苓、炙甘草

73“大承气汤”的组成是___A___。

(A)大黄、芒硝、枳实、厚朴(B)大黄、芒硝、枳实、炙甘草

(C)大黄、芒硝、陈皮、枳实(D)大黄、芒硝、石膏、知母

C74“白虎汤”的组成是___B___。

(A)石膏、知母、枳实、厚朴(B)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C)石膏、知母、陈皮、甘草(D)大黄、芒硝、石膏、知母

75“黄连解毒汤”的组成是___A___。

(A)黄连、黄芩、黄柏、栀子(B)黄连、黄芩、黄柏、大黄

(C)黄连、黄芩、黄柏、黄芪(D)黄连、黄芩、黄柏、牛黄

76“十枣汤”的组成是___A___。

(A)大枣、大戟、甘遂、芫花(B)大枣、甘遂、芫花、炙甘草

(C)大枣、陈皮、甘遂、芫花(D)大枣、大戟、甘遂、二丑

77“二陈汤”的组成是___B___。

(A)陈皮、制半夏、茯苓、茵陈(B)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

(C)陈皮、制半夏、茯苓、党参(D)陈皮、制半夏、茯苓、川贝

78“理中汤”的组成是___C___。

(A)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B)党参、白术、陈皮、炙甘草

(C)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D)党参、白术、肉桂、炙甘草

79“牵正散”的组成是__D____。

(A)蜈蚣、僵蚕、全蝎、钩藤(B)白附子、僵蚕、全蝎、钩藤

(C)蜈蚣、僵蚕、全蝎、地龙(D)白附子、僵蚕、全蝎、黄酒

80“冰硼散”的组成是___B___。

(A)冰片、硼砂、朱砂、甘草(B)冰片、硼砂、朱砂、元明粉

(C)冰片、硼砂、朱砂、石灰(D)冰片、硼砂、朱砂、滑石粉

二、判断题(在题前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或×;每小题1分)

( 1 )1.整体观念包括家畜机体的整体性及畜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两方面的内容。

( 2 )2.阴阳五行学说是迷信的和唯心的。

( 2 )3.自然界和畜体中,阴阳的划分是绝对的。

( 1 )4.阴阳的消长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

( 1 )5.五行相乘即相克太过,其顺序与五行相克相同。

( 2 )6.五行相侮的顺序与五行相克的顺序相同。

( 1 )7.一般分析整体问题及诊断外感热病时,多用阴阳学说。

( 2 )8.脏腑学说认为,五脏在表,属阳;六腑在里,属阴。

( 1 )9.五脏的总的功能是贮藏精气;六腑的总的功能是传化五谷的通道。

( 1 )10.五脏具有藏而不泻的特点;六腑具有泻而不藏的特点。

( 2 )11.脏腑的概念与现代解剖学的器官概念等同。

( 1 )12.心是行血的动力,脉是运血的通道。

( 1 )13.心气的盛衰可通过口色和脉象反映出来。

( 1 )14.目和筋爪可以反映肝血的状况。

( 2 )15.心血与家畜的耐劳性有关,故曰:“心为罢极之本”。

( 1 )16. “动则血运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说明肝血和心血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1 )17.脾的运化功能包括化生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 2 )18.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

( 1 )19.“肺主气,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 2 )20.气为血之母,血为气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 2 )21.中兽医认为,家畜的呼吸正常与否仅与肺的功能有关。

( 2 )22.中兽医认为,家畜的水湿代谢仅与肾的功能有关。

( 2 )23.肝气通于口,肝和则口能知五谷。

( 2 )24.脾气通于目,脾和则目能辨五色。

( 1 )25.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 1 )26.概括地讲,三焦的功能是:上焦主纳,中焦主化,下焦主出。

( 1 )27.三焦的特性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 1 )28.气的运动形式称为气机,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

( 1 )29.卫气具有慓悍、滑行的特性。

( 2 )30.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

( 1 )31.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

( 1 )32.家畜的体质、所处的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条件等均可影响家畜正气。

( 1 )33.外感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六淫和疫疠两大类。

( 1 )34一般情况下,风邪易侵害身体上部;湿证先起于身体下部。

( 1 )3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 1 )36.正色即正常口色,会随季节、动物的品种、年龄和生理状态而略有变化。

( 2 )37.观察病色时,主要观察其颜色,其光泽性意义不大。

( 1 )38.中兽医常用的辨证方法中,八纲辨证是总纲,脏腑辨证是基础。

( 1 )39.表里证辨证的目的在于了解病位的深浅,从而了解病情的轻重。

( 2 )40.寒热证辨证的目的在于了解病位的深浅,从而了解病情的轻重。

( 2 )41.体表和四肢末端发凉的一定是寒证。

( 1 )42.虚实证辨证的目的在于了解正气的盛衰。

( 2 )43.半表半里之证,既可解表,也可攻里。

( 2 )44.亡阴之证有热象,治当用泻热之法。

( 1 )45.虚证的实质是机体的阴精、阳气受损。

( 1 )46.实证在临床上表现为有形的积滞和机体功能亢进。

( 2 )47.临床上较常见到的是由虚转实,而很少见到由实转虚。

( 2 )48.八证论中狭义的邪证指有病状态,与正证相对应;广义的邪证指风证,即中邪。( 1 )49.一般说来,阴证必见寒象,阳证必见热象。

( 1 )50.一般说来,阴证必见虚象,阳证必见实象。

( 1 )51.心与小肠多共火热之邪。

( 1 )52.肝病之初,多实多热,肝之寒证仅见于厥阴肝经所属部位,如外肾、后肢、外阴。( 1 )53.肝与胆往往同病,而以肝病为主,治疗时也以治肝为主。

( 2 )54.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脾病多实多热,胃病多虚多寒。

( 1 )55.治疗内伤性疾病时,要兼顾脾胃,以固“后天之本”。

( 2 )56.肺病传变迅速,当用药力强猛之药治之。

( 1 )57.肾病只能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

( 1 )58.湿热易侵肝胆、脾胃,大肠和膀胱等脏腑。

( 1 )59.六经辨证为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所首创,主要用于外感伤寒病证的辨证。

( 2 )60.六经辨证中,病势亢盛而正气未衰为三阴病;凡邪已入里,正虚阳衰的是三阳病。( 1 )61.三阳病多热多实,治疗时重在祛邪;三阴病多寒多虚,治疗时重在扶正。

( 2 )62.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在肠内有粪结形成;而后者则无内结燥粪。( 1 )63.厥阴病证是外感病证发展的最后阶段,其共同特点是出现四肢厥冷。

( 2 )64.卫气营血辨证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首创,主要用于温热病证的辨证。

( 1 )65.气分病证指热在“气”之深者,以出现四大症状为特征。

( 2 )66.热者寒之属于反治;寒因寒用属于正治。

( 1 )67.虚者补之属于正治;通因通用属于反治。

( 1 )68.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基础是辨证论治。

( 1 )69.病位在上的病证应用质轻升浮之药。

( 2 )70.病位在上的病证应用质重沉降之药。

( 2 )71.病势向上的病证应用质轻升浮之药。

( 1 )72.病势向上的病证应用质重沉降之药。

( 2 )73.使用汗法时,发汗以汗出尽为度,以彻底解除表邪。

( 1 )74.八法并用主要用于病证错综复杂的情况。

( 1 )75.药物的升降沉浮与药物的四气、五味、质地及炮制方法有关。

( 2 )76.中草药的五味指酸、涩、辛、苦、咸。

( 1 )77.药物的功效与性味有关,气味相同则功效相似。

( 2 )78.药物的功效与性味关系不大。

( 2 )79.中草药因其毒性小而可任意搭配使用。

( 2 )80.中草药的品质和疗效与采集时间和方法关系不大。

( 2 )81.炮制不会引起药物功效的改变。

( 1 )82.药物的颜色对于归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1 )83.尽管方剂的主药不变,与之配伍的其他药物发生变化也可引起其功用的改变。( 2 )84.中草药方剂的作用是组方各药物作用的加和。

( 2 )85.针灸的副作用小但安全性较低。

( 1 )86.火针主要用于腰胯、后肢穴位及风湿性疾病的治疗。

( 2 )87.血针主要用于风寒证及虚证的治疗。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整体观念:动物本身的的整体性和动物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辨证论治: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对中兽医学整个诊疗体系的概括

3.证(证候):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机、病性、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方

面情况的概括

4.脏腑:内脏及其功能的总称,动物组成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奇恒之腑:形态似腑,功能似脏,不同于一般脏腑,故称奇恒之腑

6.心肾相交:心阳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抑制心阳,以防心阳太过。

7.肝肾同源: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要肝血的不断补充,即精能生血,血能化精,两者相互依存。

8.气:构成动物体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气机:气的运动成为气机

10.卫气:由水谷之气所化生,是机体阳气的一部分

11.元气: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及其生化的原动力

12.津液:津液是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13.经络: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动物运行血气和调节功能的通路

14.穴位:是脏腑经络的气血在体表汇集、输注的部位

15.正气:是指动物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

的抵抗力

16.邪气:指一切致病因素

17.疫疠:一种外感致病因素,有很强的传染性

18.寒伤肌表: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称为伤寒

19.寒邪直中: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

20.痰饮:体内一切病理性水液的总称

21.四诊合参:将望闻问切四诊在临床应用中有机的结合起来

22.口色:口腔各个有关部位的色泽,是畜体气血盛衰盈亏的反应

23.舌苔:为舌面上的一层薄垢,由胃气熏蒸而成

24.脉象:脉搏应指的形象,包括动脉显现的部位,速率,强度,节律,流利度及波幅等

25.寒热错杂:指在同一患畜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证和热证同时存在的情况

26.虚实真假:指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动物所表现出的症状与疾病本质不相符的情况

27.亡阴:是阴液衰竭出现的一系列症候

28.亡阳:是阳气将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

29.脏腑兼病: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出现病理变化

30.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

31.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证候出现

32.越经而传:不按六经的顺序传变,而是隔一经或隔数经相传

33.直中:起病不见三阳证而直接出现三阴证的情况

34.直入:

35.治则:治疗动物疾病的法则

36.治本:治疗疾病的本质

37.治标:治疗疾病的现象

38.正治:又称逆治。是逆着疾病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39.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40.八法并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配合使用

41.扶正:使用补益正气的方药及加强病畜护养等方法以扶助机体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

以战胜疾病

42.祛邪:使用祛除邪气的方药或采用针灸、手术等方法以去除病邪,达到邪去复正的目的

43.中草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动物疾病的药物

44.炮制:是根据治疗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中草药药材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的过程

45.四气五味:药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药性,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药味

46.升降沉浮: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作用趋向

47.归经:指中药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

48.配伍:根据动物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目的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49.禁忌:在临证用药处方时,为了安全期间,有些药物或配伍关系应当慎用或禁止使用

50.相须:将性能功效相似的同类药物配合应用,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

51.相使:将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不同类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

为辅,能提高主要药物的功效。

52.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53.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54.相恶:两种药配合使用,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55.相反:两种药物配合应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56.方剂:是由单味或若干味药物按一定配伍原则和调剂方法制成的药剂

57.剂型:将方剂制成适宜的形式

58.剂量:指每一药物的常用资料量

59.针灸:针术和灸术等外治法的总称

60.取穴:根据治疗的目的,选取适当的穴位

四、填空题(每空1分)

1.中兽医学即传统兽医学,它由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证防治技术等部分组成。

2.中兽医的两大特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在海内外流传最广两大的两大中兽医著作是《元亨疗马集》和《本草纲目》。

4.阴阳的相互关系有交融、相互制约、相互利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五种。

5.中兽医认为,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是造成疾病和机体寒热变化的原因。有“阳胜生外热,阴胜生内寒,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之说。

6.五行的相互关系有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四种。

7.在五行的归类配属上,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克水克火克金克木。

8.相乘传变的疾病,采用“抑强”的治疗原则;相侮传变的疾病,采用“扶弱”的治疗原则;母子相及的疾病,其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9.小肠为受盛之腑,胆为清净之腑,胃为草谷之腑,大肠为传送之腑,肝为罢极之本。

10.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在判断疾病的预后时,一般认为“有________则生,无________则死。”

11.心的特性有二,即①主血脉;②藏神。

12.脾的特性有二,即①主运化;②主统血。

13.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之中源;肾为水之下源。

14.气是构成家畜机体和维持家畜生命活动的基本。按其生成与作用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之气。

15.中兽医认为,血的生成与脾、胃、心、肺、肾等脏腑有关;而血的运行则

与心、肝、脾、肺等脏有关。

16.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部分等四部分组成。

17.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桡、阳桡、阴维脉和阳维脉等八脉的合称。其中,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血海”,与母畜孕育有关的有任脉和带脉。

18.外感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疠两大类。

19.六淫是指风、寒、燥、湿、暑、火等六种异常(反常)气候表现,其中风为百病之长。

20.内伤致病因素包括饥、饱、劳、役、淫等五个方面。

21.中兽医病理包括正邪消长、升降失常和阴阳失调三个方面,针对着三个方面可分别采用扶正祛邪、调整气机和调整阴阳的治疗原则。

22.切脉时,马的常用切诊部位为双O脉或者颌外动脉,牛的常用切诊部位为尾中动脉和双O脉,羊牛的常用切诊部位为尾中动脉。

23.中兽医常用的辨证法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辩证、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

24.脾气虚,根据其程度和表现不同,分为脾虚不运、脾气下陷和脾不统血。

25.气的病证很多,临床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滞和气逆四种。

26.临床上常见的血病有血瘀、血寒、血虚和血热四种。

27.六经病证的传变形式有循经传、越经传和表里传三种。

2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灵活运用治本与治标的原则可概括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兼治三种情况。

29.正治的具体运用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和实者泻之四种;反治的具体运用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和通因通用四种。

五、问答题

1.试述心与小肠的生理功能,并扼要解释之。

1.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在脉管中运行而营养全身的功能

2.心主神明:心为动物一切精神活动的主宰

3.心主汗:若心阳不足称为自汗,若心阴不足称为盗汗。汗为津液所化生而津液是营血的重要组成部分

4.心开窍于舌:心的功能活动情况可从舌上反映出来

5.心络于小肠:小肠之功受盛化物分别浊清.受盛指接纳从胃而来的经初步消化后的水谷,化物指继续进行消化,分别浊清指将水谷中的精华吸收而传入脾并将糟糠送入大肠和膀胱。小肠为受盛之腑

心与小肠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也可以相互传递

2.试述肝与胆的生理功能,并扼要解释之。

1.肝主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脉管中血量的功能

2.肝主疏泄:肝能疏通各脏腑的气机,使气机畅达

3.肝主筋爪:肝所藏之血是筋爪生长发育和功能发挥的营养基础

4.肝开窍于目:肝血有滋养眼睛维持正常视觉的功能

5.肝络于胆:胆之功贮存和输布胆汁以助脾胃运化之功

3.试述脾与胃的生理功能,并扼要解释之。

1.脾主运化:指脾有消化水谷草料输布精微和运化水湿的功能

2.脾主统血:指脾有控制血液使之正常运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管之外的功能

3.脾主肌肉及四肢:肌肉及四肢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发挥均有赖于脾运化所产生的水谷精微的滋养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沿经络达于口与食欲有关.嘴唇的变化也可反映脾的功能状态

5.脾络于胃:胃之功受纳和腐熟水谷草料以生气血津液

4.试述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并扼要解释之。

1.肺主气司呼吸:肺有呼吸功能,能主持畜体的气体交换还能主全身之气

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气能推动气血津液遍布全身无处不到.肺位于上焦其气以降为顺。肺气之肃降还能促进机体水液代谢使水液下行经膀胱和肾的气化而排出体外

3.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皮毛赖肺气的温煦才能润泽开阖正常皮毛可宣肺气

4.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维持鼻的正常生理功能使鼻窍通畅嗅觉灵敏

5.肺络于大肠:大肠之功受小肠之浊燥化而形成粪便并排泄之

5.试述肾与膀胱的生理功能,并扼要解释之。

肾主藏精:肾有贮藏精微物质的功能

肾主命门之火:肾是畜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肾主水:肾有主持和调节畜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肾主纳气:肾阴是机体呼吸的根本动力肺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呼吸才能通畅调匀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能滋养髓而营养骨骼,髓又包括骨髓和脊髓,脊髓上行聚而成脑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耳的听觉功能发挥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之下窍为二阴,二阴的排泄及生殖功能的发挥直接与肾有关

肾与膀胱的经脉相互络属,二者互为表里。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6.用简图五行相乘、相侮的形成。

相乘:木乘土乘水乘火乘金乘木

相侮:木侮金侮火侮水侮土侮木

7.用简图说明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头部

胸部前肢

后肢

8.用简图说明六经病证的传变规律。

9.用简图说明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10.简述经络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的作用。

1.生理方面:运行气血,温养全身

协调脏腑,联系周身

保卫体表,抗御外邪

2.病理方面:传导病邪反映病变

11.简述六淫致病的特点。

1.有一定的季节性:春风夏暑秋燥冬寒

2.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久雨生寒久晴冬热热根生风风盛生燥燥极化火

3.机体的病证:往往是几个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风寒暑湿等

12.如何理解疾病过程中正气与邪气的关系?

正气:是畜体的内在依据,是各种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的总称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邪气:中兽医认为正气旺盛则畜体健康,不易受到致病因素的伤害而发病,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而当正气虚衰时即使致病因素较弱也容易使机体发病,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3.简述参与机体气机升降调节的主要因素。

升提清阳和下降浊阴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脾胃气机升降是机体气机升降调节的枢纽。此外肝气的升清和肺气的肃降,心火的下济和肾水的上达,肺之呼气和肾的纳气,肺本身的宣发和肃降都配合脾胃气机的升降而共同完成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

14.简述病色的种类及其病理意义。

1.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兆。血虚则不能营润气虚则营血的化生及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弱致使组织表面血液不足故呈白色,多见于长期脾胃衰弱的营养不良各种贫血内伤杂病

2.赤色:主热证,为气血趋向于外的反映。临床上分赤红或鲜红多属热性病的卫分气分阶段,常见于热性感染性疾病的初中期。赤紫或深绛为热入营血。热极伤阴或气滞血瘀的反应常见于热性感染性疾病的后期及喘气病等。

3.青色:主寒主痛主风,多为感染寒邪及疼痛的象征。临床上常见的有青白青黄青紫三种

4.黑色:主寒深热极。阴寒内盛经脉拘急气血失温而致气滞血瘀、气血行运不畅

5.黄色:主湿,多为肝胆脾的湿热所引起

15.什么叫六纲脉?其特点及病理意义如何?

浮脉:轻按即得,重按即脉减,如触水中浮木。主表证见于大失血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主病: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虚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主病:虚证

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病:实证

16.一病畜的主证如下:心悸动、躁动易惊;并见舌尖赤红、舌上生疮、低热、午后潮热、盗汗、口干津少脉细数之象。试写出其证候名,并确定其相应的治疗原则。

由题症状可知:病畜脾胃虚而致气血化生无源,失血或过劳,热病后气伤阴、泄痢日久伤及心阴而导致心阴虚。

治疗原则:滋心阴兼安心神

证候:心阴虚

17.一病畜的主证如下:神志识痴呆、步履蹒跚、口垂黏涎、重者昏迷,口中有痰声、苔腻。试写出其证候名,并确定其相应的治疗原则。

病畜由湿浊内停,气郁而生痰饮、阻碍心窍

治疗原则:涤痰开窍

证候:痰迷心窍

18.一病畜的主证如下:眼干、视力减退、甚至夜盲、内障,倦怠多卧、蹄壳干枯龟裂、站立不稳或眩晕、时欲倒地、肢体麻木、震颤、四肢挛搐;口色淡白、脉弦细。试写出其证候名,并确定其相应的治疗原则。

病因:脾肾亏虚,致气血生化无源,慢性病耗伤肝血,失血过多

治疗原则:滋阴养血,平肝明目

证候:肝血虚

19.一病畜的主证如下:不食、粪便稀臭、肚腹虚胀膨大、喘粗、黄疸、溃疡、湿疹、流黄水、苔黄厚而腻、脉濡数、尿短赤。试写出其证候名,并确定其相应的治疗原则。

病因:湿邪入困脾土、郁而化热,脾湿胃热同时存在,相互蕴郁而成。常与肝胆湿热同在。治疗原则:清热利湿

证候:湿热困脾

20.一病畜的主证如下:咳声洪亮、鼻翼搧动、鼻流黄涕、黏稠腥臭、咽喉肿痛、粪干尿少、口色赤红、苔黄、脉洪数。试写出其证候名,并确定其相应的治疗原则。

病因:多因外感风热或因风寒之邪入里郁而化热,以致肺气宣降失常所致

治疗原则: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证候:肺热咳喘

21.一病畜的主证如下:形体消瘦、腰胯无力、虚热盗汗、♂阳痿、遗精、♀不孕,口干舌红、脉细数。试写出其证候名,并确定其相应的治疗原则。

病因:因伤精失血耗液而成或急性热病耗伤肾阴,或其它脏腑阴虚而伤及于肾

治疗原则:滋阴补肾

证候:肾阴虚

22.简述药物性味与功用的关系。

气味相同,其功效也相似

气味不同,其功效也不同

气同味异,其功效也有差异

味同气异,其功效也有差异

同一药物,其味越多其用途也越广

23.试比较麻黄和桂枝的异同点。

二药均有发散表寒、治疗风寒表证的作用,二者常合用以增强疗效。

麻黄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止咳平喘之要药,常用于表实无汗之时,又能宣通肺气而治疗肺气壅塞,降肺气而使肺气条达,并能利水消肿,能“开鬼门,劫净腑”,有“提壶揭盖”的作用;而桂枝发汗力弱且缓和,但有强壮之功,表虚、有汗无汗之时均可使用,又能温通经络、通阳化气而用于肾水泛滥,还可引药入前肢而作为前肢疾病的使药。麻黄根敛汗止汗而用于自汗和盗汗。

24.试比较三黄(黄连、黄芩、黄柏)的异同点。

三药均为性味苦寒之药,有清热燥湿之功而适应于各种热毒证候、湿热之证。

黄连泻心火而除烦,功在中焦,泻火解毒之功最强,尤以去胃经之湿热功效显著,为治疗痢疾之要药,走胃经清胃热而止呕,又走肝经,清肝明目,善治黄疸,还可杀虫,常用于心经有火、胃火呕吐、菌痢、肺结核、咽喉肿痛、目赤、口舌生疮、湿疹、火伤烫伤及蛔虫病;黄芩走肺经而泻肺火,功在上焦,可泻气分之热,以泻肺火为特长,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之功,常用于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血热出血、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疮疔毒;黄柏走肾经而泻肾火,功在下焦,以泻肾火为特长,可清热除烦、泻火解毒、又能退虚火之热、治黄疸、驱蛔,常用于热痢、泄泻、黄疸、淋浊、便血、子宫阴道炎、骨蒸劳热及口舌生疮。

25.试比较二皮(陈皮、青皮)的异同点。

二者都具有理气的作用

陈皮其味辛苦性温,入肺脾二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主治脾胃不和,胸脘胀满,食少吐泻;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26.试比较二活(羌活、独活)的异同点。

羌活、独活都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羌活性较燥烈偏于发散,偏行气分,病在上部者为宜;独活性较缓和,发散不及羌活,偏行血分,而长于治疗下部痹痛,祛风湿的作用较好。

27.试比较二冬(天冬、麦冬)的异同点。

麦冬与天冬同属百合科植物的块根,均有养阴润肺和益胃生津之功效,均可用治肺燥咳嗽和阴虚劳咳以及热病伤阴口渴、消渴证。但麦冬还能清心除烦而用于阴虚虚烦失眠、梦遗健忘;天冬又能滋肾降火而用于肺肾阴虚火旺证。

28.试比较川贝和浙贝的异同点。

都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川贝偏润肺止咳,治肺燥咳嗽,虚劳久咳,但清热开郁散结力不及浙贝,特别是治体虚痰结者。浙贝偏清肺化痰,治痰热阻肺或风热咳嗽,痰黄而稠的。同清热开郁散结的力较强,治痰核凝结之瘰疬,肺痈,乳痈等。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杨世铭-陶文铨)]

第一章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试 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 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 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 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 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6. 用一只手握住盛有热水的杯子,另一只手用筷子快速搅拌热水,握杯子的手会显著地感到热。试分析 其原因。 答:当没有搅拌时,杯内的水的流速几乎为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自然对流换热,自热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小,当快速搅拌时,杯内的水和杯壁之间为强制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热水有更多的热量被传递到杯壁的外侧,因此会显著地感觉到热。 7. 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 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8.有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杯A 与B ,注入同样温度、同样体积的热水后不久,A 杯的外表面就可以感觉到热,而B 杯的外表面则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试问哪个保温杯的质量较好? 答:B:杯子的保温质量好。因为保温好的杯子热量从杯子内部传出的热量少,经外部散热以后,温度变化很小,因此几乎感觉不到热。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n x t gradt q ??-=λλ=-,其中:gradt 为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q 为该处的热流密度矢量。

中兽医考试题整理(含答案)

中兽医考题整理 一、填空题 1.中兽医学得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是厩苑律,我国最早的兽医教科书是_《司牧安骥集》__由唐人_李石__编著 3.在正常情况下,动物机体的阴阳处于阴平阳秘的状态;阴阳不和时,则表现为阴胜则内寒,阳胜则外热。 4.五行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 5.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泄为主。 6.元气发源于肾,宗气形成于肺,卫气主要由水谷之气所化生。 7.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宜。 8.六淫致病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邪。 9.在察口色过程中,口色是赤色的主热证,黄色是主湿证。 10.在诊脉的过程中,脉象是浮脉的主_表_证,迟脉的主__寒___证,洪脉的主_热_证 11.八纲辩证中阴阳是辩证的总纲。 12.肝的生理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13.肺的生理特性是清肃,所谓清肃,即是清洁,肃降的意思。 14.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15.五脏以藏为主,六腑以为通用,其中心藏神,肝藏血。 16.菊花的功效是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 17.柴胡的功效是和解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18.大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药物组成。 19.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20.在常用药物中,广东的砂仁,云南的三七,山东的阿胶,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21.独活寄生汤的主治是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22.在常用药物中,广东的砂仁,云南的三七,山东的阿胶,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二、名词解释 1、厩苑律:秦代颁布的最早的收益法规。 2、药蜜库:宋朝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兽医药房。 3、滋水涵木:治法名。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滋补肝肾。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偏亢之证。 4、扶土抑木:疏肝健脾相结合。 5、培土生金:土虚累及金,中兽医上由于脾虚出现累及肺的病症,采用健脾补气以益肺气。 6、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阴治,阳虚有寒则益阳以祛寒,滋补肾阳治疗阴虚致阳热偏盛。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虚有寒,则益阳以祛寒。 8、治未病: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9、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由于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而采用的同一种治法。 10、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治疗通泄病症的方法。 11、津液:动物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其中清而稀的为津,浊而稠的为液。 12、阴阳互根: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每一方均以相对立的另一方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13、肝藏血: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精品】2020年高级美容师理论知识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2020年高级美容师理论知识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库及答案(共300题) 1、精油是以特定种类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经过物理处理而得到的带有香味 D 液体。 A、不具有挥发性的水溶性 B、不具有挥发性的油溶性 C、 具有挥发性的水溶性D、具有挥发性的油溶性 2、求美动机的 D 表现为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动机。 A、复杂性 B、差异性 C、层次性 D、多样性 3、对初级美容师培训班学员培训指导的要求中不包括 C .。 A、提高学员专业兴趣 B、示范指导从严要求 C、示范动作超脱飘逸 D、技术指导耐心细致 4、 C 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 A、行为 B、责任 C、动机 D、情感 5、在胸腹北部淋巴引流按摩手法中,操作正确的是 C 方向引流推按。 A、脐以上向腹股沟 B、脐以上向锁骨上窝 C、脐以下向腹股沟 D、脐以下向月国窝 6、美胸化妆品中的 C 适合油性皮肤。 A、美胸霜 B、美胸油、美胸凝胶 C、美胸凝胶 D、美胸霜、美胸凝胶 7、膳食中缺乏水和 C 会诱发或加重便秘。 A、矿物质 B、硫酸软骨素 C、维生素 D、微量元素 8、在芳香美容护理中为宾客调配精油时,应考虑到的主要因素包括 D 。.

A、精油的产地 B、调配精油的用具 C、宾客对精油的了解状况 D、宾客的皮肤情况 9、把肌肉分为随意肌和不随意肌是根据肌肉的 C 特点进行划分。 A、组织 B、结构 C、运动 D、生物 10、 D 与皮脂膜作用无关。 A、防止某些化学物质、水分透入皮肤 B、皮肤、毛发表面润 滑C、抑制皮表细菌生长繁殖D、促进表皮细胞再生 11、到了17、18世纪,SPA开始在 C 中风行,与此同时,养生美容、身心舒缓的理念逐渐流行。 A、埃及贵族 B、中国皇家贵族 C、欧洲贵族 D、东南弧 12、 C 功能退化与皮肤干燥有关。 A、血管括约肌收缩 B、肌纤维张力 C、皮脂腺汗腺 D、静脉瓣活动 13、美容刮痧操作时,对 C 的顾客,最好不宜乱刮。 A、身体强壮 B、皮肤弹性良好 C、背部脊骨凸起 D、肌肉结实 14、由于肥胖导致的性功能衰退的疾病中不包括 D 。 A、男性阳痿 B、女子月经过少 C、女子闭经、不孕 D、卵巢肿瘤 15、刮痧美容具有 A 的美容功效。 A、开泄毛孔腠理 B、收缩毛孔 C、增加皮肤氧化能力 D、去除角质 16、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提供机体所需氧气并排出 A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组织代谢酶 D、免疫代谢产物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 思考题 1.什么叫膜状凝结,什么叫珠状凝结?膜状凝结时热量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在什么地方? 答:凝结液体在壁面上铺展成膜的凝结叫膜状凝结,膜状凝结的主要热阻在液膜层,凝结液体在壁面上形成液珠的凝结叫珠状凝结。 2.在努塞尔关于膜状凝结理论分析的8条假定中,最主要的简化假定是哪两条? 答:第3条,忽略液膜惯性力,使动量方程得以简化;第5条,膜内温度是线性的,即 膜内只有导热而无对流,简化了能量方程。 3.有人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平管外的凝结换热一定比竖直管强烈,这一说法一定成立? 答;这一说法不一定成立,要看管的长径比。 4.为什么水平管外凝结换热只介绍层流的准则式?常压下的水蒸气在10=-=?w s t t t ℃的水平管外凝结,如果要使液膜中出现湍流,试近似地估计一下水平管的直径要多大? 答:因为换热管径通常较小,水平管外凝结换热一般在层流范围。 对于水平横圆管: () r t t dh R w s e ηπ-= 4 ()4 1 3 2 729.0? ??? ??-=w s t t d gr h ηλρ 临界雷诺数 () () 1600 161.9Re 4 3 45 4 1 3 2 4 3 4 3 =-= r g t t d w s c ηλρ 由100=s t ℃,查表:kg kJ r /2257= 由 95 =p t ℃,查表:3 /85.961m kg =ρ ()K m W ?=/6815.0λ ()s m kg ??=-/107.2986 η ()() m g t t r d w s 07.23 .9763 1 3 2 35 =-=λρη 即水平管管径达到2.07m 时,流动状态才过渡到湍流。 5.试说明大容器沸腾的t q ?~曲线中各部分的换热机理。 6.对于热流密度可控及壁面温度可控的两种换热情形,分别说明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及温差小于临界温差的意义,并针对上述两种情形分别举出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答:对于热流密度可控的设备,如电加热器,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是为了防止设备被烧毁,对于壁温可控的设备,如冷凝蒸发器,控制温差小于临界温差,是为了防止设备换热量下降。 7.试对比水平管外膜状凝结及水平管外膜态沸腾换热过程的异同。 答:稳定膜态沸腾与膜状凝结在物理上同属相变换热,前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汽 膜,后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液膜,前者热量由里向外,后者热量由外向里。 8.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液膜的厚度,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增加换热表面的汽化核心数。 9.在你学习过的对流换热中.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哪几种换热方式?其他换热方式中不显含温差是否意味着与温差没有任何关系?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复习题及答案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lA. 土侮木 B. 土乘水 C. 火侮水 D. 火克金 E. 金生木 8. 下列描述属于五行异常关系的是 A. 木克土 B. 土克水 C. 火乘金 D. 木生火 E. 金克 9. 下列属于属于肝的主要功能的是: A. 主血脉 B. 主运化 C. 主通调水道 D. 主统血 E. 主筋 10. 下列属于属于肺的主要功能的是 A. 主血脉 B. 主运化 C. 主通调水道

D. 主统血 E. 主筋 11.lE. 毒性 15. 黄连解毒汤主要用于 A. 阳明经证 B. 三焦热盛证 C. 热入血分证 D. 湿热黄疸证 E. 气分实热证 16 下列药物属于解表药的是 A. 黄连 B. 黄芪 C. 大黄 D. 麻黄 E. 三七 17. 麻黄汤主要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挟湿表寒证 D. 外感风热证 E. 气分实热证 18. 荆防败毒散主要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挟湿表寒证 D. 外感风热证 E. 气分实热证 19. 下列药物属于四逆汤组方药物的是 A. 熟附子 B. 当归 C. 豆蔻 D. 厚朴 E. 芍药 20.下列穴位治疗犬休克首选 A.中脘 B.关元俞 C.水沟 D.耳尖 E.百会 A2题型(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1.马,枣红色,4岁,营养中等。就诊当天早晨突然发病,证见蹇唇似笑,不时前蹄刨地,回头观腹,起卧打滚,间歇性肠音增强,如同雷鸣,有时排出稀软甚至水样粪便,耳鼻四肢不温,口色青白,口津滑利,脉象沉迟。该病可确诊为A.风寒感冒

B.脾虚泄泻 C.湿热泄泻 D.肚腹冷痛 E.寒秘 2. 猪,28日龄,体温38.6℃,钻草堆,毛竖立,鼻流清涕,偶尔咳嗽,咳声洪亮,口色青白,舌苔淡白,脉象浮紧,该证属于 A.外感风寒 B.外感风热 C.外感暑湿 D.热结胃肠 E.内伤发热 3. 马,3岁,体温39.5℃,无汗,被毛逆立,鼻流清涕,咳嗽,咳声洪亮,喷嚏,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该证属于 A.风寒咳嗽 B.风热咳嗽 C.肺热咳嗽 D.气虚咳嗽 E.湿痰咳嗽 4. 牛,4岁,生病2天,体温39℃,精神倦怠,吃草料明显减少,口渴喜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咳嗽,咳声洪亮,气促喘粗,呼出气热,鼻流脓涕,口色赤红,舌苔黄藻,脉象洪数。该证属于 A.风寒咳嗽

中兽医学考试试卷题(推荐文档)

《中兽医学》试题 1 一、填空(30分,每空0.5 分)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方法有()()。 5、肺的宣发功能主要表现在()(()。 6、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的脏腑是()。 7、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为主;胃气的运动特点以()为主。 8、“齿为()之余”。 9、气的生理功能有()()()(()。 10、为了加强补血药的补血作用,常配伍补气药,其机理是()()。 11、经络是()的通道。 12、一源三歧是指()。 13、外寒侵袭机体致病有()()。 14、影响正常口色的因素()()(()。 15、白苔主()()证。 16、促脉呈()间歇;结脉呈()间歇代脉呈()间歇。 18、表里是辨别()()的两个纲领。 19、口舌生疮是()所致,治法是(),所选方剂是(),方药组成是()。 20、肝胆湿热用()(方剂)治疗;胃肠湿热用()(方剂)治疗;下焦湿热用()(方剂)治疗。 21、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 22、中医的八法是()。 24、咽喉病加();前肢病加();后肢病加();腰部病加(),皆取于引经报使之意。 25、中药“国老”是指()这味药。 二、选择(15分)(1—5单选、6—10双选、11—15 多选) 1、“动极者镇之以静”是用来说明阴阳的()关系 (1)对立(2)互根(3)消长(4)转化 2、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的事物属() (1)木(2)火(3)土(4)金(5)水 3、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1)心(2)肝(3)脾(4)肺(5)肾 4、“伤于()者,上先受之” (1)风(2)寒(3)暑(4)湿(5)燥 5、黄色主()证 (1)寒(2)热(3)湿(4)实(5)虚 6、气滞性胎动不安用() (1)苏梗(2)黄芩(3)白术(4)砂仁(5)杜仲 7、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 (1)起卧不安(2)四肢抽搐(3)神志不清(4)口渴贪饮(5 8、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 (1)精神兴奋(2)脉象无力(3)呼吸低微(4)耳鼻发凉(5 9、下列药物具有堕胎作用的是() (1)黄芩(2)大戟(3)桃仁(4)续断(5)桑寄生 10、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的是()

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东方医院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2015.7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现场心肺复苏包括A、B、C三个步骤,其中A是() A、人工循环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2、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 至少80-100次/分; B 至少100次/分; C 至少 120次/分; D 至少60-80次/分 3、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4、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A、10-12次/分钟 B、20-24次/分钟 C、5-6次/分钟 D 12-20分钟 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A 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 B 心尖部 C 胸骨中段; D 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6、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至少3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7、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 500-600ml; B 600-700ml; C 400-500ml; D 800-1000ml 8、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 200J; B 300J; C 360J; D 150J 9、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 100J; B 100-150J; C 150-200J; D 300J 10、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 仰头举颏法; 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11、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 A、早期心肺复苏 B、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 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2、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D 俯卧位

传热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

传热学习题_建工版V 0-14 一大平板,高3m ,宽2m ,厚,导热系数为45W/,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 w1t 150C =?及w1t 285C =? ,试求热流密度计热流量。 解:根据付立叶定律热流密度为: 2 w2w121t t 285150q gradt=-4530375(w/m )x x 0.2λλ??--??=-=-=- ? ?-???? 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x 轴的方向相反。 通过整个导热面的热流量为: q A 30375(32)182250(W)Φ=?=-??= 0-15 空气在一根内经50mm ,长米的管子内流动并被加热,已知空气的平均温度为85℃,管壁对空气的h=73(W/m 2.k),热流密度q=5110w/ m 2, 是确定管壁温度及热流量?。 解:热流量 qA=q(dl)=5110(3.140.05 2.5) =2005.675(W) πΦ=?? 又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w f hA t=h A(t t )qA Φ=??-= 管内壁温度为:

w f q5110 t t85155(C) h73 =+=+=? 1-1.按20℃时,铜、碳钢(%C)、铝和黄铜导热系数的大小,排列它们的顺序;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数值最大为多少列举膨胀珍珠岩散料、矿渣棉和软泡沫塑料导热系数的数值。 解: (1)由附录7可知,在温度为20℃的情况下, λ铜=398 W/(m·K),λ碳钢=36W/(m·K), λ铝=237W/(m·K),λ黄铜=109W/(m·K). 所以,按导热系数大小排列为: λ铜>λ铝>λ黄铜>λ钢 (2) 隔热保温材料定义为导热系数最大不超过 W/(m·K). (3) 由附录8得知,当材料的平均温度为20℃时的导热系数为: 膨胀珍珠岩散料:λ=+ W/(m·K) =+×20= W/(m·K); 矿渣棉: λ=+ W/(m·K) =+×20= W/(m·K);

传热学思考题集锦

1、烧开水时,为什么一旦水烧干了,铝壶就很容易烧坏? 答案:水侧沸腾的表面传热系数远大于火焰侧的表面传热系数,没烧干时,壶底更接近于水的温度,所以不会达到铝的熔点。 2、同样是25°C的房子,为什么夏天可以穿衬衫,而冬天却要穿毛衣? 答案:墙壁内侧温度夏天比冬天高。所以,人体向外辐射的能量冬天比夏天多,而自然对流和辐射换热处于同一数量级。 3、电影《泰坦尼克号》里,为什么Jack冻死了,而Rose没有? 答案:一般来说,在相同温度和压力状态下,水的换热能力比空气强,所以Jack 身体散热比Rose快。(物性的影响) 4、中央电视台1999年9月5日的《科技博览》指出:72°C的铁和600°C 的木头摸上去的感觉是一样的,您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人手感觉到的冷暖实际上是热量传递的快慢,而铁的导(吸)热系数远大于木头的。 5、摩托车手的膝盖需要特别的保温,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因为膝盖处的热边界层很薄(相当于外掠物体的前驻点),换热能力较强,该处与空气的换热量较大。 6、冬天,隔着玻璃晒太阳感觉更暖和,为什么? 答案:普通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光几乎完全穿透,而对常温下室内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被阻挡在房间内,这一现象类似于“温室效应”。 7、北方,深秋或者初冬季节的清晨,为什么树叶总是在朝向太空的一面结霜? 答案:因为与背向太空的一面相比,树叶朝向太空的一面须向温度很低的太空辐射更多的热量,使其表面温度更低,所以更易结霜。 8、室温下呈黑色的铁棒在炉中加热时,颜色渐呈暗红、红、橙黄,您知道为 什么吗?

答案:随着铁棒加热,温度升高,其辐射能量最大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即经历了由远红外线、近红外线到可见光的区域,因此呈现了上述颜色变化。 9、冬天,棉被经过晒后拍打,为什么感觉特别暖和? 答案:被晒过的棉被,轻轻拍打后,大量的空气进入棉絮空间,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内自然对流不容易展开,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低,故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10、为什么耳朵大的人更容易生冻疮? 答案:耳朵的散热可看成是一维肋片导热,耳朵大的人沿肋高的方向热阻较小,耳朵温度更容易接近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11、大电流电线外所包的绝缘层,是否不利于电线散热? 答案:家用电线的直径一般都小于20mm,在一般情况下,小于其临界绝缘直径,此时在电线外加绝缘层,不仅起到了电绝缘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电线散热。 12、用纸可以烧开水,你相信吗? 答案:水侧的热阻远小于加热侧的热阻,纸的温度更接近于水的温度,所以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 13、冬天,屋顶积雪有助于房屋保温,您知道为什么吗? 答案:在相同的室内外温度下,屋顶积雪相当于增加了一层热阻,从而使散热量降低。 13、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地球时,为什么会被烧毁? 答案:卫星返回地球时,以极高的速度穿过大气层,由于与空气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使表面温度急剧上升,因此会被烧毁。 15、海水的颜色为什么总是蓝色的? 答案:这是由于海水的非灰性质引起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的吸收率不同,对蓝色波长附近的射线的吸收少,反射多,所以程蓝色。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

执业兽医(中兽医学)考试复习题 XX:__________ 指导: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lA. 土侮木 B. 土乘水 C. 火侮水 D. 火克金 E. 金生木 8. 下列描述属于五行异常关系的是 A. 木克土 B. 土克水 C. 火乘金 D. 木生火 E. 金克 9. 下列属于属于肝的主要功能的是: A. 主血脉 B. 主运化 C. 主通调水道 D. 主统血 E. 主筋 10. 下列属于属于肺的主要功能的是 A. 主血脉

B. 主运化 C. 主通调水道 D. 主统血 E. 主筋 11.lE. 毒性 15. 黄连解毒汤主要用于 A. 阳明经证 B. 三焦热盛证 C. 热入血分证 D. 湿热黄疸证 E. 气分实热证 16 下列药物属于解表药的是 A. 黄连 B. 黄芪 C. 大黄 D. 麻黄 E. 三七 17. 麻黄汤主要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挟湿表寒证 D. 外感风热证

E. 气分实热证 18. 荆防败毒散主要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挟湿表寒证 D. 外感风热证 E. 气分实热证 19. 下列药物属于四逆汤组方药物的是 A. 熟附子 B. 当归 C. 豆蔻 D. 厚朴 E. 芍药 20.下列穴位治疗犬休克首选 A.中脘 B.关元俞 C.水沟 D.耳尖 E.百会 A2题型(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1.马,枣红色,4岁,营养中等。就诊当天早晨突然发病,证见蹇唇似笑,不时前蹄刨地,回头观腹,起卧打滚,间歇性肠音增强,如同雷鸣,有时排出稀软

中兽医学复习题

中兽医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311) 一、名词解释题 1. 整体观念: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中兽医学整体观念认为动物体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动物体又同周围环境构成更大的统一整体。 2. 五行: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3. 脏腑学说:脏腑是指构成动物机体的内脏器官。研究机体脏腑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理论,称为脏腑学说。 4. 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网络系统,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又称经脉;“络”有网络的涵义,是经脉的分支,又称络脉,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全身,无处不至。 5. 六淫: 风、寒、暑、燥、火本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适应能力。因此,正常的春温、夏暑、秋燥、冬寒等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不仅不会使动物发生疾病,而且是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如果由于动物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变化反常,发生太多或不及,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则可成为致病原因,侵犯机体而导致疾病。这种引起动物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就称为“六淫”或“六邪”了。“淫”是邪恶侵害的意思。 6.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致病因素和畜体相互斗争的情况。 7.正气:是指畜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8.察口色:就是观察口腔各有关部位的色泽,以及舌苔、口津、舌形等的变化,以诊断脏腑病证的方法。 9.补虚药:凡能补益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10.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病理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证候相同)而采用相同的治法。

传热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传热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用铝制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安然无恙。而一旦壶内的水烧干后水壶很快就被烧坏。试从传热学的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答:当壶内有水时,可以对壶底进行很好的冷却(水对壶底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壶底的热量被很快传走而不至于温度升得很高;当没有水时,和壶底发生对流换热的是气体,因为气体发生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小,壶底的热量不能很快被传走,故此壶底升温很快,容易被烧坏。 2、什么是串联热阻叠加原则,它在什么前提下成立?以固体中的导热为例,试讨论有哪些情况可能使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总热阻等于各 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例如:三块无限大平板叠加构成的平壁。例如通过圆筒壁,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 热面积不相等,可能造成热量传递方向上不同截面的热流量不相等。 第二章: 1、扩展表面中的导热问题可以按一维问题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扩展表面细长,就可按一维问题处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条件:(1)材料的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以及沿肋高方向的横截面积均各自为常数(2)肋片温度在垂直纸面方向(即长度方向)不发生变化,因此可取一个截面(即单位长度)来分析(3)表面上的换热热阻远远大于肋片中的导热热阻,因而在任一截面上肋片温度可认为是均匀的(4)肋片顶端可视为绝热。并不是扩展表面细长就可以按一维问题处理,必须满足上述四个假设才可视为一维问题。 2、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后,肋片导热热流量会下降,试分析该观点的正确性。 答:的确肋片高度增加会导致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但是总的导热量是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部分的效率有所减低,所以我们要选择经济的肋片高度。 第三章: 1、由导热微分方程可知,非稳态导热只与热扩散率有关,而与导热系数无关。你认为对吗?答:错,方程的边界条件有可能与λ有关,只有当方程为拉普拉斯方程和边界条件为第一边界条件时才与λ无关。 2、对二维非稳态导热问题,能否将表面的对流换热量转换成控制方程中的内热源产生的热量? 答:不能,二维问题存在边界微元和内边界微元,内边界微元不一定与边界换热,所以不存在源项。 第四章: 1、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稳态无内热源导热物体的温度分布与物体的导热系数是否有关?为什么? 答:无关,因为方程为拉普拉斯方程,边界为第一边界条件均与λ无关。 2、非稳态导热采用显式格式计算时会出现不稳定性,试述不稳定性的物理含义。如何防止这种不稳定性? 答:物理意义:显示格式计算温度时对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出现不合

中兽医学题库含答案

7:[单选题] 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得就是() A:心B:大肠C:小肠D:胆E:胃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 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得就是() 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中气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大热、大汗、大渴、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得() A:表热证B:半表半里证C:心火上炎D:阳明经证E:肝火上炎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顺气安胎得药就是() A:黄芩B:艾叶C:苏梗D:青皮E:寄生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就是()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土侮木D:木乘土E:表里同病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为() A:风热表证B:风寒表证C:太阳中风D:阳明经证E:半表半里证 参考答案:A 17:[单选题]"君主之官”就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泻肺火宜用( ) A:黄连B:黄芩C:黄柏D:黄芪E:黄精 参考答案:E 7:[多选题]气滞性胎动不安用( ) A:苏梗B:黄芩C:白术D:砂仁E:杜仲 参考答案:AD 8:[多选题]四物汤得方药组成中有( ) A:当归B:白芍C:熟地D:甘草E:川军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就是( ) A:起卧不安B:四肢抽搐C:神志不清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BE 10:[多选题]下列症状属气虚者就是( ) A:精神兴奋B:脉象无力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午后潮热 参考答案:BC 11:[多选题]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得就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参考答案:DE 12:[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得就是( ) A:黄连B:黄柏C:青皮D:白头翁E:黄芩 参考答案:ABCDE 13:[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通鼻窍作用得就是() A:大黄B:芒硝C:辛夷D:白芷E:苍耳子 参考答案:CDE 14:[多选题]可治破伤风得穴位就是( ) A:玉堂B:通关C:开关D:锁口E:百会 参考答案:CDE 15:[多选题]具有补气功效得方剂就是( ) A:归脾汤B:四君子汤C:参芩白术散D:四逆汤E:四神丸 参考答案:ABC 1:[单选题]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就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E 2:[多选题]中兽医学得两个最基本得特点就是( ) 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治病求本D:扶正祛邪E:望闻问切 参考答案:AB 3:[单选题]主运化水谷得脏腑就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伤于( )者,下先受之” A:风B:寒C:暑D:湿E:燥 参考答案:D 10:[多选题]湿热黄疸可用下列药物( )治疗 A:柴胡B:大黄C:郁金D:栀子E:黄连 参考答案:ABCDE 11:[多选题]三黄汤得方药组成就是( )。 A:黄芪B:大黄C:黄精D:黄芩E:黄连 参考答案:BDE 12:[多选题]黄苔主( )证 A:湿B:热C:寒D:里E:表 参考答案:BD 13:[多选题]下列症状属血虚者就是( ) A:精神兴奋B:脉象细涩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体瘦毛焦 参考答案:BE 14:[多选题]下列症状属寒邪特性者就是( ) A:精神疲惫B:四肢僵硬C:脉象迟紧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AC 15:[多选题]可用于消化不良治疗得穴位就是( ) A:后海B:关元俞C:脾俞D:姜牙E:邪气 参考答案:ABC 16:[多选题]下列功能属脾得就是( ) A:藏血B:主运化C:主肌肉D:主血E:主筋 参考答案:BC 17:[多选题]肾阳虚性胎动不安用( )

中兽医学题库含答案(考试学习)

7:[单选题] 下列脏腑中,与肺相表里的是() A:心B:大肠C:小肠D:胆E:胃 参考答案:B 1:[单选题] 下列气中,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的是() 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中气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 大热、大汗、大渴、口干舌红、舌苔黄燥、脉洪大的() A:表热证B:半表半里证C:心火上炎D:阳明经证E:肝火上炎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顺气安胎的药是() A:黄芩B:艾叶C:苏梗D:青皮E:寄生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 肝病传脾,病理传变规律是() A:母病及子B:子病犯母C:土侮木D:木乘土E:表里同病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 发热重、恶寒轻、咳嗽、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其证为() A:风热表证B:风寒表证C:太阳中风D:阳明经证E:半表半里证 参考答案:A 17:[单选题]"君主之官”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泻肺火宜用() A:黄连B:黄芩C:黄柏D:黄芪E:黄精 参考答案:E 7:[多选题]气滞性胎动不安用() A:苏梗B:黄芩C:白术D:砂仁E:杜仲 参考答案:AD 8:[多选题]四物汤的方药组成中有() A:当归B:白芍C:熟地D:甘草E:川军 参考答案:ABC 9:[多选题]下列症状属风邪特性者是() A:起卧不安B:四肢抽搐C:神志不清D:口渴贪饮E:皮肤瘙痒 参考答案:BE 10:[多选题]下列症状属气虚者是()A:精神兴奋B:脉象无力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午后潮热 参考答案:BC 11:[多选题]下列脏腑与呼吸密切相关的是 ()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DE 12:[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止痢作用的是()A:黄连B:黄柏C:青皮D:白头翁E:黄芩 参考答案:ABCDE 13:[多选题]下列药物具有通鼻窍作用的是()A:大黄B:芒硝C:辛夷D:白芷E:苍耳子参考答案:CDE 14:[多选题]可治破伤风的穴位是() A:玉堂B:通关C:开关D:锁口E:百会 参考答案:CDE 15:[多选题]具有补气功效的方剂是() A:归脾汤B:四君子汤C:参芩白术散D:四逆汤E:四神丸 参考答案:ABC 1:[单选题]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E 2:[多选题]中兽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A:整体观念B:辨证论治C:治病求本D:扶正祛邪E:望闻问切 参考答案:AB 3:[单选题]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伤于()者,下先受之” A:风B:寒C:暑D:湿E:燥 参考答案:D 10:[多选题]湿热黄疸可用下列药物()治疗 A:柴胡B:大黄C:郁金D:栀子E:黄连 参考答案:ABCDE 11:[多选题]三黄汤的方药组成是()。 A:黄芪B:大黄C:黄精D:黄芩E:黄连 参考答案:BDE 12:[多选题]黄苔主()证 A:湿B:热C:寒D:里E:表 参考答案:BD 13:[多选题]下列症状属血虚者是() A:精神兴奋B:脉象细涩C:呼吸低微D:耳鼻发凉E:体瘦毛焦 参考答案:BE 学习练习#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

中兽医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方面。 2、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3、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4、(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在脏腑的功能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为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5、(三焦)是输送水液、养料及排泄废物的通道 6、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 7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和(血)的关系方面 8、(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9、五行中的“五”,是指(目)、(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0、经络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经脉)、(络脉)、(内属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部分) 11、常见的阴阳失调)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极变)(阴阳亡失)五个方面 12、中兽医诊察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 13、切诊分为(切脉)和(触诊)两部分 14、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的(阳气偏胜)和(阳气偏衰)两个方面 15、肝风内动以(抽搐)、(震颤)等为主要症状,常见的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生风)和(血虚生风) 16、药物干燥的方法,一般有(晒干)、(阴干)、(烘干)三种 17中药的贮藏,主要应避免(霉烂)、(变色)、(虫蛀)、(泛油)、(变味)等现象,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18、中药的性能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方面 19、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 二、简答:1、气的功能有哪几方面? (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2、气和血的关系? (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4)血为气母 3、五行的相互关系? 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乘、五行相侮 4、枸杞子的药理作用? (1)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的作用。(2)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3)能抗衰老、抗突变、抗肿瘤、保肝、降血糖及降低胆固醇等 三、单选 1.久泻不止,脱肛或子宫阴道脱出的证侯见于( D )。 A.脾虚不运 B.脾不统血 C.脾胃虚寒 D.脾气下陷 E.寒湿困脾 2.郁金散减诃子,加金银花和连翘的变化,属于( B )。 A.药量增减 B.药味增减 C.剂型变化 D.数方合并 E.药物替代 3.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常与柴胡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C )。A.薄荷 B.桂枝 C.升麻 D.防风 E.甘草 4.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心火的药物是( B )。 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大黄 E.牡丹皮 5.黄连解毒汤的组成为( A )。 A.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B.黄连、黄柏、黄芩、连翘 C.黄连、板蓝根、黄芩、栀子 D.黄连、金银花、连翘、栀子 E.黄连、秦皮、苦参、薄公英

传热学思考题及答案-2019年文档(可编辑修改word版)

t 第二章 思考题 1 试写出导热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 答:傅立叶定律的一般形式为: n q =-gradt ? = - n ?x ,其中: gradt 为空间某点 q 的温度梯度; 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 为该处的 热流密度矢量。 2 已知导热物体中某点在 x,y,z 三个方向上的热流密度分别为 q x , q y 及 q z ,如何获得该 点的 热密度矢量?q = q ? i + q ? j + q ? 答: x y z k ,其中i , j , k 分别为三个方向的单位矢量量。 3 试说明得出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律。 答:导热微分方程式所依据的基本定律有:傅立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 试分别用数学语言将传热学术语说明导热问题三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答:① 第一类边界条件:> 0 时, t w = f 1 () > 0 时 ② 第二类边界条件: - ( ?t ) = ?x w f 2 () ③ 第三类边界条件: - ( ?t ) ?x w = h (t w - t f ) 5 试说明串联热阻叠加原则的内容及其使用条件。 答: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过程中,如果通过每个环节的热流量都相同,则各串联环 节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的和。使用条件是对于各个传热环节的传热面积必须相等。 7.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量仅与内、外半径之比有关而与半径的绝对值无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量计算式却与半径的绝对值有关,怎样理解? 答:因为通过圆筒壁的导热热阻仅和圆筒壁的内外半径比值有关,而通过球壳的导热热阻却和球壳的绝对直径有关,所以绝对半径不同时,导热量不一样。 6 发生在一个短圆柱中的导热问题,在下列哪些情形下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答:当采用圆柱坐标系,沿半径方向的导热就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 8 扩展表面中的导热问题可以按一维问题来处理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只要扩展表面细长,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只要满足等截面的直肋,就可按一维问题来处理。不同意,因为当扩展表面的截面不均时,不同截面上的热流密度不均匀,不可看作一维问题。 9 肋片高度增加引起两种效果:肋效率下降及散热表面积增加。因而有人认为,随着肋片高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临界高度,超过这个高度后,肋片导热热数流量反而会下降。试分析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答:错误,因为当肋片高度达到一定值时,通过该处截面的热流密度为零。通过肋片的热流已达到最大值,不会因为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10 在式(2-57)所给出的分析解中,不出现导热物体的导热系数,请你提供理论依据。答:由于式(2-57)所描述的问题为稳态导热,且物体的导热系数沿 x 方向和 y 方向的 数值相等并为常数。 11 有人对二维矩形物体中的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的导热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矩形的 一个边绝热,其余三个边均与温度为t f 的流体发生对流换热。你能预测他所得的温度场的解吗? 答:能,因为在一边绝热其余三边为相同边界条件时,矩形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应为关于绝热边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第三章思考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