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

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

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
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

浅谈中国当代的和谐社会

《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那么,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党的意识形态才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首先在于他们失去了民心,而失去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意识形态变成了群众不再相信的陈腐说教,失去了说服力和战斗力。而僵化的理论是抵挡不住西化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冲击的。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首先列举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富裕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这是加强社会团结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纵观我国社会现实,矛盾多多,很不和谐。那么,当前我国社会为什么失去了和谐?构建我国和谐社会,首先要消除哪些最不和谐的矛盾?换句话说,首先必须解决哪些最要紧的问题?一些官员、专家已经在各种会议和媒体上发表了五花八门的意见,但大多数人都是从经济指标的层面来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及任务。应该说,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但是,只谈经济指标,或者将此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首位,似乎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当前社会不够和谐的要害问题。

它反映了一些官员、专家在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上与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所想、所愿的巨大差异。可见,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听任某些既得利益者的瞎“白话”。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消除不和谐因素,才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步。我们生活在普通百姓之中,自己也是普通百姓,并多多关注并听取民情民声,就会发现,老百姓希望社会和谐的首选四大标准是:执政党和政府清正廉洁;社会公平;司法公正,政府诚实地为人民服务并有所作为。换言之,这也是老百姓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大首选愿望。

有关媒体和“两会”曾调查“人民群众关注的十大焦点”,被排到首位的是“反腐倡廉,严惩腐败”。老百姓最关注的,是特权和腐败;老百姓最痛恨的,是特权和腐败;社会反映最强烈的,是特权和腐败;影响政党和政权根基的,是特权和腐败;使得社会难以和谐的,是特权和腐败。这就是民心民意!只要特权和腐败存在,社会就很难和谐;只要民心不平,社会就不能和谐。虽然中央抓反腐,但手段还不狠,手腕还不铁,各方面的阻力也很大;权力及廉政监督严重缺失、基本无效,反腐非常滞后;一些贪官的偶然暴露,竟然事出“情人反腐”、“小偷反腐”、“劫匪反腐”、“内讧反腐”、“老外反腐”、“民工拆房拆出腐败”等等,“反腐”反成古今笑话、世纪笑话。所以,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是要坚决地、卓有成效地反腐。即使运用镇压手段反腐,当前亦不为过。

严重的社会不公,是当前社会很不和谐的另一因素。研究表明,在公共资源分配、在经济收益分配、在享有社会服务权益等方面,社会群体之间普遍存在着“起点不公平”、“过程不公平”、“机会不公平”、“结果不公平”。社会成员之间,经济收入严重失衡,企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有的企业管理者,除了腐败所得之外,内定的税后年薪达数十万元至几百万元,而一个普通职工的年收入大多在一、两万元左右,而一个农民的年纯收入大多仅在千元左右。由于社会政策的设计和制度安排存在缺陷,由于官场腐败和政府部门缺乏作为,人们在受教育机会、健康机会、迁徙机会、进入市场机会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机会不公平。大小新兴资本家的过度剥削,使普通劳动者(如民工)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却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普通百姓。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这些问题,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保障,但是我国的司法腐败现象众所周知。老百姓打官司难,信访难,维权难,司法不公,民怨难息。司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倾权势、法倾金钱,办人情案、办情绪案,甚至故意制造各种冤案,既破坏了维系社会稳定、维系正常利益关系的基础,而且成为引暴社会和谐稳定的野火。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能不从严治理和整顿司法机关,不能不抓紧完善缺陷多多的司法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另外,保证司法的公正,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还必须真正健全并实行民主法治,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让老百姓充分享有民主权利。

此外,社会状态是政府状态的反映,政府状态是民心状态的必然。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胡作为,严重阻碍了中央正确政策的贯彻实施,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民心的稳定。贪官污

吏迭出、不法商人损国害民、劳动欺诈、经济欺诈、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有毒有害食品无孔不入、环境严重污染、社会治安恶化、社会正义难以匡扶、民工工资被恶意拖欠、匪盗横行城乡,等等,都直接危害着百姓的安宁,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但是,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对治下存在的这些现象熟视无睹,无所作为,甚至一些政府人员充当其“保护伞”。天怨人怒之处,就没有和谐可言。另外,政风不正,则必然影响到民风,导致整个民风和社会道德的下降。因此,在百姓看来,中央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从严治吏,真正建立清正、勤政、高效、有执政能力的各级政府。

官商勾结;司法腐败;学术造假;社会道德滑坡等等不和谐事实屡见不鲜,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民生为重。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以社会转型形式出现的空前社会变革,一方面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增多。例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未富先老问题、社会财富分配和社会风险分配的双重压力问题等许多古典现代性问题和当代现代性问题,集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同时加以应对;而在发达国家,这两种问题是先后出现的,因而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容处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愈益明显。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体系能力不强,也日益成为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历史经验表明,仅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一些拉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失去的十年”的教训,佐证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例如,就业压力沉重;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就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必将指导我们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不断取得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应当强调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伟大事业,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我们既要有常态感,有一种从事这样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不遇到矛盾和困惑的平和心态;又要有紧迫感,抓紧研究解决如何把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需要把促进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点,也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要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理顺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部署。这是因为,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反过来说,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又会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当然,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以企业组织为主体的市场组织应有社会责任感,取之社会、回报社会;以公益性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应在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培育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沧桑历尽六十年,铸就辉煌岂等闲。开放改革除旧貌,和谐发展谱新篇。雄才伟略宏图绘,科技奇葩捷报连。把酒临风歌盛世,普天同庆笑开颜!祝福我们的祖国母亲越来越好。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二至二○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11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内容摘要】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一次是:房价,物价,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腐败问题,住房改革,社会道德风气,教育改革,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就业问题。社会道德风气首次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食品安全,腐败问题等连年位居关注度榜首也都有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已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有人说:中国是经济巨人,道德侏儒。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榜前几位,但世界对我们的道德评价总令人难以接受,全国范围内经常有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发生。面对种种呼声,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儿了,应该怎么解决。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象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道德问题。当下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道德风气令人担忧。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十月份“小悦悦事件”将有关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舆论推向高潮,还有屡屡发生在食品、医疗、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安全质量方面的社会担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公民在道德方面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1.基础礼貌的认知水平提高,但礼貌意识仍然偏低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对基本礼貌知识了解甚多,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应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不讲礼貌、不注意礼仪的行为随处可见。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但知行脱

当代中国农村“两委”矛盾透视-孙文文

当代中国农村“两委”矛盾透视 [摘要]农村村民自治中的“两委”关系问题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两委”的矛盾问题更加突出,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实行“两票制”或“一肩挑”,认为它们是解决“两委”矛盾的理想选择。但是,笔者不赞同这些做法。在笔者看来,分析“两委”矛盾形成的原因,继而探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实现由“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思想转变,实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解决“两委”矛盾的正确做法。 [关键词]“两委”矛盾二元权力结构让民作主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作者]孙文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07级硕士 Clairvoyance to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China’s Modern Villages Abstract: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Especially since the Organizing Law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taken into practice, the problem has been more outstanding. On this basis, some scholars uphold “liangpiaozhi” or “yijiantiao”, believing that they are the ideal choices to settle the problem. But I do not approve of these opin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 analyzing the reasons and probing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re our main purpose. Meanwhile, I believe that the method is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villagers? representative meeting while changing our thoughts from “making decisions for people” to “making decisions by people themselves”. Key Words: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make decisions by people themselves; binary power structure; the system of villagers? representative meeting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课题,其中一条就是“管理民主”,主要内容就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可见,国家对于实行村民自治的关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书第36页)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4)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局限: (1)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 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3) 太平天国领导者不团结导 致自相残杀,以及腐朽昏庸、鼠目 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 敌。 (4)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 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 流。 (5)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 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 策、制定纲领。 (6)这场农民起义事件,给中国 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江南由于 地处风暴中心,更是一派劫灰,生 灵涂炭。甚至在狂飙过去许多年之 后,依然满目疮痍,遍地瓦砾。 (7)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 乏理性的认识。 (8)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 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 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 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 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5.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意义: (1)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 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开始了中国 近代教育。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 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 人们打开了眼界。 (2)冲击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 念,使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人们 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各种技术和 器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风气的改变。 局限: (1)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在 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条件下发展新的生产力,注定了失 败的结局。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图依 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 的,这根本不可能办到。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 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虽然具有 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在封建衙 门式的管理方式下,无法维持企业 的运行。 6.戊戌维新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 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 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 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 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 次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 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 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 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 也为我们揭示了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促进了后来 者走上革命道路。 局限: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 上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 上不敢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思 想上无法摆脱封建思想。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 反对帝国主义,但幻想帝国主义能 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而这是不可能 实现的。 (3)惧怕人民群众。维新运动局 限于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知识 分子的狭小圈子里,维新派脱离不 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 视人民群众,因而未能获得深厚的 阶级基础,使自身得阶级相当软弱。 内容: 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舆 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 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 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 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 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幻想 通过这套方案来建设一个“新天、新 地、新世界”。 影响: 思想先进、超前,是最早提出 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 者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纲领;从 世界范围来看,《资政新篇》的核 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 当时亚洲最早的近代化方案,与西 方国家相比,仍是比较先进的。 但太平天国后期严峻的军事形 势,内部的腐化堕落、民心丧失, 洪秀全对他的不信任等一系列因素 导致《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施, 使得影响相当有限。 8.辛亥革命的纲领、意义、失 败的原因及启示 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 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的 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 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 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 家”。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 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 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 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 决土地问题。 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 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 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 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 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 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 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 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 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 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 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的高涨。 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 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 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 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 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 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 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 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 力的核心。 启示: 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 弱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 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 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9.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 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 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 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 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 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 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 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 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 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 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 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 —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 形态革命的起点。 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 运动 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 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 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民主 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 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 主。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 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 流。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 动。来源:考试大-自考10.中国共 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 阶级相结合的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 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 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 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 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 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 进一步提高;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 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 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 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 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 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 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 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 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 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 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第二阶段, 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 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 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 11.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 范围的革命运动。它具有反帝反封 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 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意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 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 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 的准备。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 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 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 是崭新的。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 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在五四运动 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2.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 然性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产 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 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 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 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 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 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 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 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 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 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 求而成立的。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 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 命高潮,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 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 备了必要的条件。 13.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着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 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 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14.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 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 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 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 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 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的 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 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 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 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 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 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 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 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 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 习并汲取教训的。 15.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启示 意义) 在革命中必须端正思想路线, 反对教条主义,实行马克思列宁主 义与中国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达到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 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 想。 16.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 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 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 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 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 挥;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 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 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 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 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 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 地结合起来。 (3)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 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 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货不对他们 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 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17.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 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 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 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方针: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 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热点透视——基于“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主题演讲的总结

第33卷第7期2014年7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3,No.7July 2014 收稿日期:2014-07;修订日期:2014-07。 作者简介:于贵瑞(1959-),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理论和方法、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及其管理、 植物生理生态、SPAC 系统水分运动等方面研究,E-mail:yugr@https://www.doczj.com/doc/bd401100.html, 。 925-930页 1引言 “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 CEF)是由国家生态系统网络(CNERN)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CERN 秘书处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CEF 的宗旨是“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其涵义是:①中国专家谈中国生态问题的大讲堂,②国外专家谈中国生态问题的大讲堂,③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生态问题的大讲堂。同时,“中国生态大讲堂”也期望能够为决策者、媒体和社会团体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广大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提供了解生态学前沿、生态学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大课堂。“中国生态大讲堂”采用开放式的主题演讲、大型学术报告、专题学术研讨及高级研讨班等学术交流方式,与会人员自愿参会,没有参会资格限制,也 不收取任何费用。自2005年12月21日举办第1期 开始,至2014年4月25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成功举办了100期系列学术讲座。2014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以“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为主题,邀请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马克平、于贵瑞、张佳宝、秦伯强4位研究员作了主题报告。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的内容,通过对演讲主题的梳理,来观察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热点问题、以及中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中国的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2中国生态大讲堂基本情况回顾 “中国生态大讲堂”大致每月举办一次,每年举办春季与秋季学术研讨会、热点问题论坛,并不定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热点透视 ——基于“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主题演讲的总结 于贵瑞,于秀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 摘 要:“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CEF)是一个中国生态学领域的综合学术论坛;它以“传播新知 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春冬季专题研讨会、高级研讨班以及焦点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组织了100期主题演讲和12次大型学术研讨会、6次专题研讨会、2次高级研讨班,成为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迄今,已有300人次的知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在大讲堂作了学术讲演,其中150人次是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从近年来演讲的主题来看,“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生态系统评估和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09年以来,根据“中国生态大讲堂”研讨会整理出版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5本,涵盖了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反映了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大讲堂”讲座和研讨会主题的梳理,探讨了近年来生态学研究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希望能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者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国生态大讲堂;演讲主题回顾;《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生态学;研究热点doi:10.11820/dlkxjz.2014.07.007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作者:日期: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摘要: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于2011年4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总人 口达13.397亿人,10年增加7390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 13.26%,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必将日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其必将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在总 结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sixth census of China in April 28, 2011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oun ced that Chin a's total populati on of 1,339,700,000 people, an in crease of 73.9 million 10. In which the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177,648,705, accounting for 13.26%, the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118,831,709, accounting for 8.87%. With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deepening degree of aging on the impa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s also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ging populati on in the lower level of social product ion, un derdeveloped economy ushered in the con text of an aging populati on, its bound to bring econo mic and social developme nt in China profo und cha ng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have been based on studie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rresp onding coun termeasures. Keywords: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j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选择一项: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新民主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封建社会 1923年,()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选择一项: A. 党的四大 B. 党的二 C. 党的三大 D. 党的五大 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选择一项: A. 小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农民阶级 D. 大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除了()。 选择一项: A.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B.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C. 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D. 大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选择一项: A. 南昌起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五四运动 D. 十月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选择一项: A. 封建主义 B. 帝国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民族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选择一项: A. 社会主义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选择一项: A. 农民阶级,尤其是贫农 B. 城市小资产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选择一项: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选择一项: A. 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B. 独立的社会形态 C. 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 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工作是()。 选择一项: A. 党的建设 B.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经济建设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 选择一项: A. 1927年9月19日 B. 1927年9月9日 C. 1927年9月1日 D. 1927年9月8日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对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措施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30年来实现了年平均8%左右的持续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 2005年我国能源和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 万吨、水泥10.60亿吨。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12682万吨、铁矿石27523万吨、锰矿石458万吨、铬铁矿302万吨、铜矿石406万吨、钾肥917万吨。“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5%,用水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70%、60%和90%,而国际上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过去几年间,我国主要资源消费的增加量占世界总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钢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巨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 根据世界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表明,2003年我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英法德意等欧洲发达国家的5~7倍,韩国的3.1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目前我国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占水资源总消耗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1)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文学的基本特点?答:一,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有所增强。二,王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领域有所扩大。三,文学呈现出以罕见的复杂状态与过度状态。 3.欣赏《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其五:“浩荡离愁。。。更护花”。一二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三四句笔锋突转,以落红华泥护花作比,说明自己身虽离官场,仍心系国家,形象生动而含蓄沉著。其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侍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分明,分三层: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语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人热情的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的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4.龚自珍是个成就和特点:(1)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批判,尖锐有力。(2)追求理想,展望未来,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又不时流露杳茫孤独之感。(3)敢于创新,尽文字之美,抒一家之言。(4)艺术方法基本算是浪漫主义的,突破形式限制,不拘一格,瑰丽中显得古奥,犀利明快的同时往往又隐晦艰深。 5.龚自珍《咏史》的艺术特点:(1)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的统一。诗从“金粉东南”写起,紧扣“咏史”之题;最后又借田横义不降汉的历史故事反讽士人不能坚持节操,仍回应标题。同时在咏史的格局框架内,填入了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现实内容,发抒感慨,批判时政,实是托古刺今,借题发挥之作。 (2)政治思想与艺术概括的统一。作者善以政论作诗,此篇即可看作用诗体写成的杂文,它针对当时官场、士林这些特定阶层,抽出其本质特征予以批判,提升到历史高度予以针砭,具有振聋发聩的思想力量;同时其重表意而多陈述的表达,并不使诗歌流于概念化、空泛化,而是富有概括力、形象性,此诗既是政治家之诗,又是诗人之诗。 (3)全诗层次清晰,笔锋犀利,用典贴切,叙议结合,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造语凝重端方,属对严谨工整,音调铿锵悦耳,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6.黄遵宪的诗歌题材及艺术特点:一,题材:1反对列强侵略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书愤》,2批判收旧势力要求变法图强的诗《感怀》,3描绘异国风光吟咏科学文明的诗《樱花歌》,4表现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与同情的诗《逐客篇》。二,艺术特点:1提倡创造革新,又强调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称所作为“新派诗”。2在诗中广泛地描写了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深刻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3诗中表现新的社会思潮,包括外国奇异风物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具有新意境。4代表作有《哀旅顺》、《书愤》、《今别离》等。(四)为要保存旧有风格,而未能打破旧形式;用典过多,往往难懂;具有浓厚的改良派色彩。 7黄遵宪《哀旅顺》的艺术特点:(1)概括有力,表达委婉。此诗采取史诗般的笔法,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甲午海战加以高度概括与真实记录,显示了作者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同时作者采取了十分委婉的表达方式来凸现诗篇的意旨,全诗并未从正面点出导致旅顺失陷的原因,而是把这一问题留给读者去思索,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2)欲抑先扬,大起大落。此诗前十四句极言旅顺港的形式之险要、战备之精良、军威之雄壮,真是天下无双,固若金汤。最后两句却骤然转折,写旅顺轻而易举地沦入敌手,将前文陡然抹倒。两相对照,反差强烈,取得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也在大起大落的结构中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悲愤叹惋。(3)感情强烈,音韵调谐。全诗前十四句气势轩昂,充溢豪情,最后两句虽平平道来,哀恸悲怆之情却力透纸背,更显示出哀旅顺之沉痛无比。其感情之所以能如此剧烈动荡,是与作者善于用韵密不可分的。全诗逐句用韵,前十四句押仄声韵,急促而铿锵,最后两句忽然转用平声韵,暗喻旅顺失陷之轻易,与全诗的思想内容达成了高度和谐。 8. 梁启超与“新文体”的特点:戊戌变法前后,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文体。文笔平易畅达,“条理清晰,笔端常带感情”,富有鼓动性,成为风靡一时的新文体,号称“新民体”,亦称报章体。 9.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艺术特点:(1)强烈的感染性。作者以饱带情感之笔,或说理,或喻事,或状物,往往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务求恣睢淋漓,充分表达出炽热挚烈的爱国激情,在奔放激荡中给人以慑心动魄般的巨大震撼,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是:1.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①鸦片战争后, 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中国领土主权遭到更为严重的破坏。③甲午战争的爆发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越陷越深。④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 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 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 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10个口岸, 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 而不需要重新课税, 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开放天津; 《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 勒索白银 2亿两, 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 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 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 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 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 150 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 规定, 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

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 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 ,勒索到 4.5 亿两白银, 强迫清政府作出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 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 承诺, 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 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 惩办”不力, “即行革职, 永不叙用” 。中英《五口通 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 的范围。 3 社会的特点①政治上:中国 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国 家, 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 严重破坏, 司法于行政的统 一不复存在。②经济上: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