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新人教版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学习目标]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2.分析该区域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

能源资源?????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 地热能、潮汐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 岩、核燃料等

2.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

能源资源???????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直接的太阳辐射(狭义的太阳能)现代光合作用转化的太阳能——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煤、石油、 天然气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核能来自月球、太阳的引力——潮汐能

3.按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能源资源?????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沼气、地热能 思考 如何区分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

答案 能源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人工的。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即能源资源),能源也包括一部分自然资源(即天然能源或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矿物能源(又叫化石能源)是矿产资源中可以用作能源的那一部分,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下图:

二、资源开发条件

1.开发原则: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还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2.具体表现:

(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山西省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3)山西省的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

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

三、能源基地建设

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

2.具体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扩大开发规模,增加产量。如上图中的 A.大同煤田,B.河东煤田,C.沁水煤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上图中晋煤外运三大通道:D是大秦线,E是神黄线,F是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延长生产链,提高

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思考山西省紧临黄河,为什么不发展水运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答案黄河的水文特征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主要原因是:

①黄河作为晋、陕两省的界河,奔流在黄土高原上,多峡谷瀑布,水流湍急;

②黄河的水量不大,但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航运比较困难;

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阻塞航道;

④冬季气候寒冷,封冻期长。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具体措施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3.效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山西省不仅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三废”的治理

(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探究点一资源开发条件

有一句流行全国的谚语是:“山东山西山里有,湖南湖北湖里出。”点明了南方和北方物产资源的不同特点。读图甲“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乙“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回答问题。

图甲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

1.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利于开采。

2.山西的地理位置对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影响?

答案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答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石油、天然气、核能所占的比重很小;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

4.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答案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必然会加速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

5.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案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比重低。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过分依赖一种能源风险较大,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多样化,尽快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山西省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3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

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

C.矿种多、质量好

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

2.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

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D.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

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

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

D.畜牧业生产基地

答案 1.D 2.C 3.A

解析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第2题,正确理解表格中比较项目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第3题,本着发挥地区优势的发展方针,黄土高原地区适宜建成我国的能源基地。

探究点二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材料一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山西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材料二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试评价“变输煤为输电”对山西省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变输煤为输电”,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并能降低运输成本,可增加山西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一是山西省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会加重水资源危机;二是当地建设火电站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境压力。

2.依据材料二,2003~2008年各工业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依据材料二,2008年加工工业比重较2003年上升;原料工业占主体地位;采掘工业比重下降。

3.山西省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其从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答案(1)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2)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3)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4.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2.山西能源结构的问题及综合利用效益

山西省通过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体如下: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4~5题。

4.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

①四川②河北③福建④辽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③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4.D 5.B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四川两省区资源丰富,但GDP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资源诅咒”省区。第5题,山西省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点三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答案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分别说出隔离护坝和固沙草方格的作用?

答案隔离护坝: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上涨流入采掘区;同时阻挡采掘区和复垦区的煤渣等进入河流,造成河水污染。

固沙草方格:阻挡沙丘的侵袭,防止沙丘掩埋道路。

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

5.其他工程及生物措施还有什么作用?

答案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滞蓄排泄的矿坑水和雨季大气降水,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固沙草方格和乔木、灌木结合形成防风体系,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矿区环境的作用。

6.对这个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答案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不同的建议。例如生物措施中,可发展林—灌—草的防护体系,利用草地发展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这样就能生态、经济兼顾,有些矿坑不需要填充复垦,而是保持一定的水面发展淡水养殖,在此基础上加以绿化和美化,建成生态旅游区,供游人休闲娱乐等。

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6.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对山西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开采露天矿要剥离表土,易造成水土流失

B.井矿巷道建设基本上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问题

C .对工矿废弃地的复垦不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D .不必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保护矿区的生态环境

答案 A

[拓展延伸]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资源条件优越,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鲁尔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山西省能源基地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成功的经验。二者对比如下:

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读下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

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

2.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第2题,从“煤变油”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用大量的水,而本区水资源短缺。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4题。

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

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夏季高温多雨,城市化水平不高,水资源缺乏;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4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采取的共同措施。

5.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显示____________投资比重大,以便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2)B图反映在能源方面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这样做有何意义?

(3)C图显示在冶金工业中投资明显向耗能大的________工业倾斜,山西省发展该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D图反映出的产业链是______________。

(5)按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列举山西省投资前五位的工业。(要求写出具体行业)

(6)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山西省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调整了________工业的比重,使其产品向________和________方向发展。

答案(1)能源工业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变输煤为输电,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收益。

(3)有色冶金铝土矿产丰富;能源丰富。

(4)煤—焦—化

(5)煤炭、电力、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煤化工。

(6)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重化深加工高附加值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能源工业所占比重大,也体现其主导产业的地位。第(2)题,变输煤为输电,应从三方面分析:首先,对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收益;其次,输电的成本低于输煤,减轻了煤炭外运的压力;第三,改变了单一的产业结构,促使其向多元化结构发展。第(3)题,图中数据显示有色冶金远大于黑色冶金,既要结合本地区的铝土资源,又要考虑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丰富的能源为其提供了条件。第(4)题,联系教材提到的三条产业链,可以分析该产业链为煤—焦—化。第(5)题,能源工业比重最大,其中煤、电比重较大;冶金比重其次;再次是化工比重,其中煤化工比重最大。第(6)题,通过图可知,产业结构由原来单一的结构向能源、冶金、化工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经济效益,有利于其向综合方向发展。

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回答下题。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①③

两番、下降。

表格中煤炭的信息。

即比例增大。 表格中石油、天然气的信息。

然气比重下降幅度大于石油,但能源消费

C

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下面为“2013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

(2)题。

(1)图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 .减少灰霾天气

B .减少紫外线辐射

C .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 .消除酸雨危害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所占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比较低,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故选C 。第(2)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故选A 。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 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两条曲线虽然都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不同。从两条曲线的关系看,从1990年开始两线在不断接近,2007年后,GDP曲线反超能源消费量曲线,说明单位GDP能源消费在不断降低。第2题,从两条曲线的变化看,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长,GDP在不断增长,能源供应充足能够加快GDP的增长。但是影响GDP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并不完全取决于能源储量大小。我国人均能源有限,能源的供应并不充足。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3~5题。

3.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4.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不属于为了加强山西煤炭外运而修建的铁路的是( )

A.包兰线B.神黄线

C.大秦线D.焦—兖—日线

答案 3.A 4.C 5.A

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的措施。第4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建立以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能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与运原煤相比质量上有所减轻,但体积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对交通的压力。第5题,为了加强晋煤的外运,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国家修建了神木到黄骅港的神黄线、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焦作到日照的焦—兖—日线。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6.D 7.C

解析第6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炉气和二氧化硫等部分气体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第7题,生产结构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当地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快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资源诅咒高危区( )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

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

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9.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

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

B.上海市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

C.广东省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

D.青海省应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根据图例可看出资源诅咒高危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和贵州,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贵州风沙活动不强烈;贵州和山西不会发展边境贸易。第9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应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

(2017·福建闽侯质检)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

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10~12题。

10.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

11.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

12.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

A.甘肃玉门B.福建厦门

C.辽宁鞍山D.湖北武汉

答案10.B 11.A 12.C

解析第10题,由材料可知,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该地的棕地形成原因为矿产资源的枯竭,故选B。第11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整治过程中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A。第12题,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故选C。

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蕴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

答案(1)分布特点:上游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中游水能、(煤炭)资源丰富;下游:石油资源丰富。

(2)开发条件:位于我国中部地带,临近工业中心,离市场近;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煤炭储量大,埋藏浅,煤层厚,煤质好,且有多种矿产,综合开发效益大(但水资源短缺);交通四通八达,但运力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制约着煤炭外运。

14.(2017·广西桂林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享有“铜矿王国”的美誉,是全球最重要的产铜国,产出了全球近30%的铜矿,但

采矿成本处于全球最高水平。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有关,铜矿给智利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的脆弱性。近年来,为扭转亏损趋势,智利铜业公司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下图为智利简图。

(1)分析智利铜矿开采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2)分析智利过度依赖铜矿导致经济脆弱性较强的原因。

(3)说明智利铜业公司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的可能领域,并阐述理由。

答案(1)地处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

(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

(3)铜矿冶炼和加工。理由: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智利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1)智利的铜矿产地处于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大部分地区纬度较低,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生产成本高;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经济不稳定;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经济脆弱。(3)中国与智

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 发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

《商品学基础》课程论文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 姓名王磊 班级11物流管理 学号1113121047

摘要:随着商品生产和消费规模的迅速扩大,自然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和消除商品生产和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评价商品质量和发展商品品种的重要条件之一,成为当代商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品生产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商品与自然资源和环境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环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更是离不开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由于商品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两面性,所以,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商品既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又能切实关注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降低商品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所依存的各种环境。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和接受。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二、商品生产和消费带来的资源危机 (一)森林面子迅速减少 森林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供应者之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还起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环境的作用。森林还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能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初期,整个世界约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面积达76亿公顷。多年来这一数字在不断减少。一旦低于世界总面积的30%的生态警戒线,全球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可能,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全人类。 (二)耕地减少,土地沙漠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基础。据统计,人类所需食物能量的98%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土地上生长的作物和牧草。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加快,修建新城镇和各种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另外,土地沙漠化是威胁人类的一大世界灾难。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长期地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结果非但没有是耕地扩大,反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加速了沙漠面积的扩大。 (三)水资源危机 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96.5%是海水。用以维持地球上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 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 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 越高。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 源较少。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读大庆市地图,回答4~6题。 4.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特点是( ) ①带状分布②分散分布③居采油区④靠近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 A.石油储量丰富B.国内市场庞大 C.铁路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雄厚 6.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C 5.A 6.A 第4题,读图可以看到,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图示城区分布在采油区且都靠近铁路。第5题,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丰富的石油资源。第6题,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市应利用技术优势延长工业链,发展相关石油装备等制造业;并且利用其广阔的地理区域,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2018·江西五校联考)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和禁止目录(2021年本)

附件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和禁止目录 (2021年本) 一、限制类 1.新增围填海项目(国家重大项目除外)。 2.新增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项目(国家重大项目和公益事业除外)。 3.以下项目不得占用耕地,亦不得通过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供应等变相占用耕地: (1)机动车交易市场、家具城、建材城等大型商业设施项目。 (2)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仿古城项目。 (3)大套型住宅项目(指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住宅项目)。 (4)赛车场项目。 (5)公墓项目。 (6)机动车训练场项目。 (7)以河流、湿地、湖泊治理等为名,开展的挖田造湖、挖湖造景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手续的项目除外)。 (8)在城市建设中建设的人造湿地公园、人造水利景观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

许可手续的项目除外)。 (9)以城乡绿化建设等名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土地用途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项目除外)。 4.住宅项目 (1)宗地出让面积不得超过下列标准:单宗土地住宅用地面积小城市和重点镇7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大城市及以上20公顷。 (2)容积率不得低于以下标准:1.0(含1.0)(牧区、林区居民定居、抗震安居房等政策性、保障性住房除外)。 5.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类的扩建、改建项目,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规定的产能条件或要求采取措施改造升级。 二、禁止类 1.党政机关、团体(含国有事业单位、参照执行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新建、改扩建培训中心(基地)和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建设项目。 2.毁林、毁草、毁坏湿地的开垦项目。 3.历史遗留围填海用于开发房地产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旅游休闲娱乐项目以及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项目。 4.在无居民海岛进行房地产开发、采石、挖砂、采伐林木以及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

自然资源和能源(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 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 紫貂和耕牛 B. 煤油和石油 C. 水稻和小麦 D. 红松和熊猫 2. 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气候资源 B. 煤炭资源 C. 淡水资源 D. 耕地资源 3. 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天然气 B. 铅锌矿 C. 稀土 D. 林地 4. 当前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 A.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B. 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C. 积极开发宜农荒地 D. 充分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 5. 我国土地生产力较高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 海拔较高、土地生产力垂直差异较大的青藏高原 B. 有冰雪融水灌溉的西北内陆山麓地带 C. 降水丰富的东南丘陵、低山区 D.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6. 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最突出的问题是:() A. 乱占耕地 B. 地面下沉 C. 土次生盐碱化 D. 水地流失和土地沙化 7. 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不合理的灌溉 B. 风力侵蚀 C. 气候干旱 D. 滥垦草原 8. 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B.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D. 节约用地,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9. 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土地资源利用合理的是:() A. 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应大务发展林业 B. 我国南方的丘陵、山地,应大力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 C. 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应有计划地退耕还牧

D. 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有计划地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 10. 世界上的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 A.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B. 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C. 亚洲、非洲、南美洲 D. 非洲、欧洲、大洋洲 11. 我国草原多分布在:() A. 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 B. 东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 C. 西北内陆的高原、山地 D.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12. 世界上的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 A. 大洋洲和亚欧大陆 B. 亚欧大陆和南北美洲 C. 非洲和南北美洲 D. 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13. 在下列畜牧业发达国家中,热带草原面积广阔的是:() A. 澳大利亚 B. 阿根廷 C. 美国 D. 新西兰 14. 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场生态系统 C. 湖泊生态系统 D. 寒荒漠生态系统 15. 下列自然保护区中,属于我国热带生态系统和多种珍稀动植物的综合自然保护区 是:() A.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B.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C.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D. 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 16. 在我国参加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的10个自然保护区中,位于福建省 的是:() A. 梵净山 B. 武夷山 C. 鼎湖山 D. 长白山 17. 在我国参加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中,属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原自然保 护区是:() A. 呼伦贝尔自然保护区 B. 卧龙自然保护区 C. 盐城自然保护区 D. 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18. 在我国的绿化工程中,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的是:() A. 沿海防护林体系 B. 黄土高原防护林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试题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1.5′×40) 1.内蒙古东部地区和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的共同点是() A、都有铁路干线与主要工业区相通,市场广阔 B、都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发挥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C、煤炭储量都在2000亿吨以上 D、区域内有丰富的铝土矿,发展金属冶炼工业条件优越 读山西省能源转换图回答下列2-3题。 2.图中反映山西省煤炭加工工业的发展特点是: A.能源转化率不断提高 B.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煤炭焦化的发展速度 C.2000年前发电量和煤炭焦化量不断增长,2000年后出现小幅下降。 D.2000年后原煤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能源转换的增长速度 3.山西省能源工业的发展,对山西省的影响有:①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②提高山西省经济效益③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④避免煤炭资源过渡开采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①②③④ (20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完成4-6题 4.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5.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6.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沿黔桂边境东流,后又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才改称黔江。红水河流域图,回答下列7-10题。

杨紫烜《经济法》复习笔记(第二十五章 能源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25.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能源与能源法:概念、地位和作用 能源法概述能源法经济观:概念、意义、构成 能源法体系:概念、特点、构成和联系节能工作管理体制节能监管制度用能单位一般性管理制度工业节能管理制度 节约能源法建筑节能管理制度 交通运输节能管理制度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制度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 节能激励措施 煤炭法概述:概念、调整对象煤炭法 煤炭行业规划煤炭管理法律制度煤炭生产许可制度 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煤炭经营管理制度 煤矿矿区保护制度 概念 能源 法律 制度

电力法电力建设与电网管理制度 电力管理法律制度供电营业许可制度 电价与电费的规定 农村电力建设和农业用电制度 电力设备保护制度和电力监管制度 概念 可再生能源法总量目标制度 法律制度技术标准制度 并网发电审批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制度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激励制度 【重点难点归纳】 一、能源法概述 1.能源与能源法的概念 (1)能源和能源问题 ①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提供能量的物质包括能源资源和能源产品。 ②能源资源,是指未经劳动过滤的赋存于自然状态下的能源。能源产品是经过劳动过滤并符合人类需要的能源。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即物质本身的作功,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等非燃料能源。 (2)能源法 ①能源法的概念

实质意义的能源法,指关于能源合理开发、加工转换、储运、供应、贸易、利用及其规制,保证能源安全、有效、持续供给的能源法律规范的总称。形式意义的能源法,指能源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各种形式。 ②能源法的地位和作用 能源法作为独立的法的部门而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作用在于: a.能源问题的解决需要能源法。 b.能源物质利益关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过程性特点及其调整方法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必须有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能源法对其进行完整、系统和全过程的调整。 c.能源法已为各国普遍采用,使能源开发利用及其规制合理化、有序化,为能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制度空间。 d.能源法及其制度已同其他法律及其制度结合成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 2.能源法经济观 (1)能源法经济观的概念、意义和构成 ①能源法经济观的概念 能源法经济观是指一系列从经济角度分析、研究能源法思想与精神的理论和观念。 ②能源法经济观的意义 a.使能源法公正、正义、科学的属性建立在需求与供给、成本与绩效、最大化、效率、均衡等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 b.使能源法规范和制度都可以在经济上找到答案,使能源法的分析不再是空洞抽象的逻辑演绎,而是丰富具体的制度分析、制度比较和实证考察; c.使能源法立法、守法、执法、司法和对现行制度的诊断与评价成为富有经济成效的理性活动;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读图,运用交流、分析的方法,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实例分析和数据分析,意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初步认识 到合理利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 难点:理解合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 三、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课前调查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流程图: 2、内容与设计:

活动一:人类生活所需要的自然资源。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自然资源、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活动二: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知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活动三:桑基鱼塘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理解并描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对策。 活动四:局部地区自然资源改善的条件。 活动目标:通过本活动,探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板书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种类 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 二、合理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采取措施改善局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条件 3、设计说明 内容分析 “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是《初中科学》第十五章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些策略等。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对人口增长以及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了人口增长所引发的众多问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侧重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些对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懂得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能源的相关知识,对自然资源的概念比较容易掌握,而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采取的对策需要有一定量的数据和事例的分析,才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设计了四个学生探究活动,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阅读图表、分析典型事例,获得有关自然资源的知识,同时也知道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与统一之间的关系。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4.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 (1)人均资源量少; (2)人均能源消耗量低; (3)单位产值能耗高; (4)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 (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①废渣:回收再利用; 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③废水:沉淀净化。 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3.开发注意: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为环境资源工作创造了良好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环境资源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也正处于大发展的黄金阶段,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对今后 年和 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行了规划,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是新时期环境资源工作的重要指南,标志着环境资源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保护和节约为主要特征的环境资源法制体系日趋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国已经有 部环保法律, 多项行政法规, 多件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多项环境标准,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以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和以我国缔结参加的有关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条约、公约、协定为辅的较为完备的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础。 以循环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初见雏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已建立 个生态省、 个生态示范区、 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城区、 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所国家级 绿色学校 和 个省市级 绿色社区 。我国已经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正在一步一步地迈向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也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资源观已形成共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资源观已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共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的逐渐建立完善,创造了向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转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条件,建立健全了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决策体系,这些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难得的良好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的环境资源工作趋势展望 如何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 十一五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的环境资源工作发展趋势。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然要求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看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增强环境保护和资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十章: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

第十章:我国的资源和能源专题 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的种类、资源的组合状况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①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 能、海洋能等。②能源利用存在问题:煤炭过多、水电少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①常规能源不足;②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②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③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④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⑤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调整措施: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⑤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⑦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典例: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意义?(8分) 1)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这意义);. 2)对输出地(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就业,环保);. 3)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4)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相关产业发展,环保);. 典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对西部的意义: 1)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

【2021高考地理最新习题】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解析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1·福建泉州质检)钾盐是农业增产的主要肥料成分和重要化工原料。老挝拥有大型内陆埋藏型钾盐矿。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建设的某钾盐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推动的矿产资源项目。该项目突破了矿石开采、选矿加工、井下回填、尾矿利用等技术难关,实现了采矿、选矿、充填一体化生产。下图示意该项目矿区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老挝未能独自实现钾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需求小 B. 科技水平低 C. 交通条件差 D. 劳动力不足 2.该项目实现一体化生产对当地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A.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B. 避免矿区环境污染 C. 加强企业分工协作 D.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021·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亚马尔半岛及其近海是俄罗斯极地能源开发的主要地区,目前中国参建的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已成为该地最重要的能源开发项目。下图为我国该能源项目LNG运输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亚马尔半岛周边海域海底地形() A.以海沟为主B.以大陆架为主C.以海岭为主D.以洋盆为主 4.当地油气资源开采最佳时段在冬季,主要是因为该地此时段() A.气温低,有利于天然气液化B.能耗少,节约开采成本 C.冻土稳定,有利于户外作业D.风速小,开采安全性高

5.我国LNG运输船回国,航线选择及其理由应是() A.夏季甲航线,便于补给B.冬季甲航线,节约航程 C.夏季乙航线,节约航程D.冬季乙航线,便于补给 (2021·广东综合能力测试)2020 年5月,海港城市哥德堡郊外竖立了一座30 米高的瑞典首座木制风力发电塔,具有"与钢一样坚固"的结构。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在胶合木工厂内完成加工,然后通过公共道路轻松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读哥德堡位置示意图,回答6~8 题。 6.哥德堡风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得益于() A.极地东风 B.盛行西风 C. 东南信风 D.西北季风 7.木制风力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成本() A.减少生产成本 B.方便回收利用 C.增强塔体坚固 D. 降低运输限制 (2021·浙江北斗星盟联考)良诸古城位于杭州市北部山麓的低洼平原上,考古人员在其外围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大型水利系统遗址,其核心工程是具有不同功能的梯级水坝,充分体现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下图为良诸古城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8~9题。 8. 此水利系统中高、低两级梯级水坝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 分蓄山洪,防治水患 B. 增加落差,利用水能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3、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 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拓展知识】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1、原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 【答题思路】分析原因——紧扣供需关系说矛盾 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展开述要点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认识自然资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台上。

学生分组讨论:请同学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景观图和讲台上的实物标本,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议题三:水和水的利用 议题四:森林的作用 议题五:煤和铁矿石的利用 教师:刚才我们讨论的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都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注意分析自然资源概念的两层含义: ①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自然存在。) ②它们对于人类有没有应用价值?(有应用价值。) [教师总结] 凡含有上述两个属性的,即可称为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的概念(板书) 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资源。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鱼虾(是) 春小麦(否)汽车(否) 草原(是)袋鼠(是) 教师:明确了自然资源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概念,还要明确自然资源都包括哪些种类。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师: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 ①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 ②森林: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③石油:不可更新资源,开采完了,不能短时间内再生。

能源法教学大纲

《能源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能源法 课程英文名称:Energy Law 课程类型:必修课(目前暂为限选课) 总学时:理论学时36 学分:2 适用专业:法学本科各专业 开课院系:经济法学院、民商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及法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性质: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 2.任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能源概述、能源利用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能源法的立法原则和法律制度、以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电力法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立法探讨、能源税收与环境保护、国外的能源立法与能源政策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能源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能源法理论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我国能源的立法、执法和能源实践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能源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已经制作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课件,因此要求多媒体教室配合。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能源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使学生了解能源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基本知识点: 1.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能量转换与传递 3.能源问题以及能源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1.能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概念: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能源的准确定义多种著述皆有论及。《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认为:“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则将能源定义为“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我国立法中能源的相关定义:《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试将能源定义为:“本法所称能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明确了“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2005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则在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分类:(1)能源按照不同的生成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理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又称为化石能源,它们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一次能源中还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2)一次能源按其能循环使用和不断得到补充,又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核燃料均为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均为可再生能源。(3)此外,按能源的使用状况,还可将其分为常规能源和非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4)按流通情况,分为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5)按能源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还可将其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6)世界

第16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16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考点1 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能源资源的分类 (1)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 (2)按开发利用状态分类 (3)按属性分类 2.我国与世界能源结构差异 结构:我国能源以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 3.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性条件 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a.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b.受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西省地形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②水资源短缺。 a.收入少: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b.支出多:随着人口的増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3)山西的产业结构

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4.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问题一一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一一水污染、大气污染。 因此,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 5.环境保护与治理 (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生产体系。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3)调整产业结构:环境问题的根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考点2 流域的综合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2)气候: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3)水文: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缺点:河流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 (4)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2.田纳西河开发时出现的问题 (1)土地退化:这里是美国的老棉花带,长期高强度种植造成土地退化 (2)植被破坏:由于扩大耕地、炼铜消耗大量木炭、矿山开采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炼铜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考真题集锦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考真题集锦 高三地理备课组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据此回答1-2题。 1.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2.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 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3.图4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 图4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4.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比南方日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 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 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

5.图4为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6.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 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18为 “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16分)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2分)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 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 主要原因是。(2 分) (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 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 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 主要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7分)(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7.(25分)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2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13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14是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