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劳动力资源查询、统计教程

农村劳动力资源查询、统计教程

农村劳动力资源查询、统计教程
农村劳动力资源查询、统计教程

农村劳动力资源查询、统计教程

(乡镇经办人适用)

首先经办人电脑中必须安装Microsoft Office 2007或WPS2013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3最大只能统计65536人,故不能导出全部数据,推荐安装WPS2013个人版软件(可到外网搜索下载存入U盘再到内网电脑上安装)。

具体统计方法:

一、首先登录(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登录后点击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模块中农村劳动力资源综合查询子模块并点开高级查询选项便出现如下界面

点开户口所在地区划栏右边倒三角找到安徽省安庆市下属安庆市岳西县并点击安庆市岳西县上屏,点开有效标记栏右边倒三角选取代码名称为有效。在经办日期从X年X月X日到X年X月X日中选取所需查询时段,如查询全部劳动力总数应在经办日期栏选定或输入20130101到查询日当天的日期,当天的日期格式也为yyyymmdd。如查询今年新增或维护农村劳动力人数应在经办日期栏选定或输入20140101到查询日当天的日期,当天的日期格式仍为yyyymmdd。以上操作完成后再点击带放大镜的查询按钮稍等3到10分钟后在下面农村劳动力资源查询结果就会出现查询结果数据显示。再在数据下方绿色右向小箭头边点击倒三角并点击导出全部数据保存到桌面,保存的文件

名称为export.csv,

至此数据查询工作便已完成。但此时查出的是全县的数据,接着还必须借助教程开头讲到的Microsoft Office 2007或WPS2013软件的Excel表工具进行筛选操作才能筛选出所属乡镇的全部数据,再将所属乡镇的全部数据复

制粘贴到另外一新的Excel表中进行分类筛选统计、完成报表。

统计学教学总结

统计学教学总结 《统计学教学总结》的范文,这里给大家。篇一:统计学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 这一学期工作即将要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在紧张忙碌的半年中,本人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做到依法执教。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本人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最全面的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统计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大部分的中职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加上统计学这门功课在生活上比较少体现,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

教育常用的几个统计方法

教育常用的几个统计方法 标准差 S 实例:比较下列二个小组语文考试的成绩: 1组:82 83 84 87 88 88 89 89 90 90 2组:53 73 85 88 89 92 95 96 99 100 二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7,各组分数的分散程度各不相同:2组的分散程度大于1组,如下图所示。这说明比较两组以上的分数时,只求平均分还不能看到它们的差异。因此,还需要能描述差异的量数。 定义:差异量数是一组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的总称,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标准差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差异量数之一,在教育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中: S ---- 标准差。 x ---- 群体中的个体(班级或学生个人)的考试成绩。

M ---- 科平均分。 N ---- 群体中的个体(班级或学生个人)数。 由上述公式可以算出:1组的标准差= 2.79 , 2组的标准差= 13.58。计算结果说明:在平均分相同的情况下班,标准差大,表明分数分散,好差悬殊;标准差小,表明分数比较集中,差距较小。 差异系数 C V 当数据的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进行比较,比如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前者是长度单位,后者是重量单位。另外,在单位相同时,如果平均数相差太大,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也是不合理的。针对这些情况,统计学中采用了一个相对的量数-----差异系数,用它来衡量不同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定义:差异系数----CV,是标准差与平均数商的百分比: CV = S / M x 100% 公式中: S ---- 标准差。 M ---- 科平均分。 实例:初一1班学生体重的平均数M = 46 公斤,标准差S = 6 公斤;身高的平均数M = 1.45米,标准差S=0.5米。请比较体重与身高的差异程度。 体重CV = 6 / 46 x 100% = 13.04 % 身高CV = 0.5 / 1.45 x 100% = 34.48 % 身高CV > 体重CV。学生的身高较体重的差异大。 标准分 Z 目前,学校一般采用百分制来衡量学生的考试成绩。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决定考生分数的主要因素,而试题则受到命题者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考试分数或原始分没有绝对的零点,也没有统一的单位,用它来评价学生的成绩,有以下诸多弊端: ●不能将一个学生前后多次考试的成绩进行比较。 ●不能对不同科目的成绩进行比较。 ●难以判断学生成绩的变化趋势。 ●难以量化分析教师的教学质量。 ●.. . 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是:原始分不能表示学生的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为了克服上述弊端,NewEAS在原始分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标准分的功能,以评价分析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且,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将标准分细分为“学生标准分”和“班级标准分”。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实验-直方图统计及亮度调整概要

实验 2.直方图统计及亮度调整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直方图统计方法以及分段线性拉伸、直方图均衡等亮度调整算法, 通过观察对这些运算建立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各类图像的直方图; 2. 操作 LUT 灰度对照表,进行分段线性拉伸; 3. 采用直方图均衡方法对低对比度的图像进行对比度增强。 三、基本原理 1.直方图的定义 图象的灰度直方图是一个函数, 表示数字图象中每一灰度级与该灰度级出现的频数 (即具有这一灰度级的象素数目间的对应关系: P b N b M ( ( = M 为一幅图象所包含的象素总数; N (b 为图象中灰度值为 b 的象素总数。通常,以灰度值 b 为横坐标, N (b 为纵坐标。直方图是图象中象素灰度值的一阶概率分布密度的一种近似。 2.对比度增强 对比度增强又称为点运算,逐点改变输入图象的每一象素的灰度,而各象素的位置不改变, 一般用来拓宽图象的灰度范围。

(1灰度变换法(LUT 对照 典型的对比度拉伸灰度变换关系如图 1所示,其对应关系如下: g f f a f a g a f b f b g b f L a b = ≤< -+≤< -+≤

图 1. 典型的对比度拉伸灰度变换关系 可见,输出和输入图象之间各点的灰度是按照一定的映射关系相联系的,这种映射关系在计算机中则是通过一个查照表(look-up table,即 LUT 实现的。通过 LUT 对照改变了图象中不同灰度特性趋于的对比度或反差(contrast ,达到改善视觉效果的目的。 (2 直方图均衡 直方图均衡(histogram equalization就是通过点运算使输入图像的灰度分布较为均匀, 使图像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设 r , s 分别为原图和新图的灰度, ?r (r , ?s (s 分别为原图及新图的概率密度函数,则均衡变换为原图像的累积分布函数: s T r r r r ==?( ?( 0 对于离散图像,均衡转换公式为: ∑∑=====k j j k j j r k k n M L r P r T s 0max 0 ( ( 其中, L max 指图像中的最大灰度值(对于灰度图像就是 255。 四、实验步骤 (一 Matlab 的 demo 演示

高二81统计随机抽样直方图茎叶图知识点经典例题及练习题带答案

环球雅思教育学科教师讲义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考纲说明】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分布、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趣味链接】 U2合唱团在17分钟内得赶到演唱会场,途中必需跨过一座桥,四个人从桥的同一端出发,你得帮助他们到达另一端,天色很暗,而他们只有一只手电筒。一次同时最多可以有两人一起过桥,而过桥的时候必须持有手电筒,所以就得有人把手电筒带来带去,来回桥两端。手电筒是不能用丢的方式来传递的。四个人的步行速度各不同,若两人同行则以较慢者的速度为准。BONO需花1分钟过桥,EDGE需花2分钟过桥,ADAM需花5分钟过桥,LARRY需花10分钟过桥,他们要如何在17分钟内过桥呢? 【知识梳理】 一、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 1、随机抽样 (1)总体:在统计学中,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样本和总体之间

的关系类似于子集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3)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从元素个数为N 的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容量为的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那么这种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4)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体比较多时,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中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也称作等距抽样. (5)分层抽样:当总体由有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抽取的样本更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可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几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茎叶图 (1)频率分布:样本中所有数据(或数据组)的频数和样本容量的比就是该数据的频率,所有数据(或数据组)的频率的分布变化规律叫做频率分布,可以用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折线图、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 (2)频率折线图:如果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相邻的矩形的上底边的中点顺次连接起,就得到一条折线,称这条折线为本组数据的频率折线图。 (3)总体密度曲线: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作图时所分的组数增加,组距减小,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华曲线,即总体密度曲线。 (4)制作茎叶图的方法是:将所有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作为“茎”,个位数字作为“叶”,茎相同者共用一个茎,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共茎的叶一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同行列出. 茎叶图对于分布在0~99的容量较小的数据比较合适,此时,茎叶图比直方图更详尽地表示原始数据的信息. 在茎叶图中,茎也可以放两位,后面位数多可以四舍五入后再制图. 3、样本的数字特征 (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众数. (2)中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是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x ??321那么12n x x x x n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如果在n 个数中,1x 出现次1f 次, 2x 出现次2f 次,……,k x 出现次2f 次,(这里),n f f f k =+??++21那么 11221 ()k k x x f x f x f n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叫做权. (4)标准差与方差:设一组数据123n x x x x ?,,,,的平均数为x ,则

统计学实习报告范文4篇

统计学实习报告范文4篇 实习是统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统计工作能力初步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统计意识和思想,运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获得相关经验,进一步理解统计的特点与规律,培养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统计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接受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 到邯郸市统计局的第一天我就学到了不少。那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几个部门的领导还分别向我们具体讲解了工业企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如何进行调查询问和填表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简单快捷的区分三个产业以及大中小企业。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所谓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统计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在有关搜集、整理、分析、提供、颁布和管理统计资料的统计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

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1983年11月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1987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另外,还强调了统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等。也许他们的讲解不如学校老师那么系统与规范,但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了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听起来也觉得易于理解。由于一部分人第二天就要到各区里去做实际调查工作,所以领导们强调了一些工作的具体事项,为了能够完成好工作,我仔细的记录下了每一点,巴望着第二天能把它们用于实践中。而然很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被分到区里做调查,而是被留在了局里,分到了服务业。对此我虽然觉得没能把那些刚学来的新知识付诸实践有一点遗憾,但同时对我未来的新工作也充满了期待。 刚到服务业的时候,我的心里很没底。因为这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我甚至不知道服务业做哪些主要工作。但也正因为是这样,我也很确定自己能在这里学到很多以前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东西。刚进入服务业的时候,主任并没有马上让我们做一些复杂的工作,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我们在电脑上熟悉了有关文件的路径和数据

多种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多种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统计学基础是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统计学具有理论性强、计算量大、公式多等特点,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教与学都非常痛苦,教学效果不佳,本文通过撰写多种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统计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一堂课的好坏在于是否进行充分的准备,是否对于一堂课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只是把每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大致规划出每个时间段应该讲解什么内容或者安排什么课堂活动,主要是教师的单边活动。 而信息化教学是要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

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作为高职学生来说,本来就具有活跃、静不下来,精力不易集中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他们来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大部分同学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这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痛苦的事情。 这学期我上统计学基础这门课,更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科目,加上该课程涉及比较多的计算和公式,刚好是我们高职院校同学的弱项,以往的教学经历都非常痛苦,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老师上课感觉就像在对牛弹琴,豪无成就感可言。 这学期上这门课时,因为经历过两次信息化教学的培训,为了让这门课上得更加生动,学生更感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比如,在最开始讲第一章统计学概述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统计学的含义、特征等内容时会很枯燥乏味。 所以我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放了一段统计学的视频,视频从统计的雏形——结绳记事开始讲到现代统计制度,把统计学的历史介绍得生动而详细,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原来统计学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就不像以前那样畏惧这门课了。 信息化教学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最典型的应用是我在讲授指数这章的内容时,开始同学们对于指数的概念怎么都理解不到,还经常和高中所讲的指数函数中的指数相混淆。 为了让同学们弄清楚指数的含义,我找了一段新闻视频,新闻里面主要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第三季度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一讲到物价水平的变动大家马上就来兴趣了,同学们都觉得物价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B.病人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B.急性病C.常见病 D.慢性病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B.心血管疾病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

直方图 知识讲解

直方图知识讲解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 会制作频数分布表,理解频数分布表的意义和作用; 2. 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和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组距、频数与频数分布表的概念 1.组距: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 2.频数:落在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 3.频数分布表:把各个类别及其对应的频数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所得表格就是频数分布表.要点诠释: (1)求频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 (2)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 (3)频数分布表能清楚、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大小分布情况,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在分组时,要灵活确定 组距,使所分组数合适,一般组数为最大值-最小值 组距 的整数部分+1. 要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三部分组成. (1)横轴:直方图的横轴表示分组的情况(数据分组); (2)纵轴:直方图的纵轴表示频数; (3)条形图:直方图的主体部分是条形图,每一条是立于横轴之上的一个长方形、底边长是这个组的组距,高为频数. 2.作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要点诠释:(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频数分布直方图用小长方形的面积来表示各组的频数分布,对于等距分组的数据,可以用小长方形的高直接表示频数的分布. 【高清课堂:数据的描述 369923 直方图和条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3.直方图和条形图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它们都是用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当矩形的宽度相等时,都是用矩形的高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 (2)区别: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通常是连续排列,中间没有空隙,而条形图中各矩形是分开排列,中间有一定的间隔;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而条形图是用矩形的高表示频数. 要点三、频数分布折线图 频数分布折线图的制作一般都是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得到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再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直方图最左及最右两边各取一个,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最后再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了频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总结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各种调查、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前景预测的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基础理论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学习专业统计课程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吸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本着简洁而具体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展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定量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环节 本课的教学主要面授系统讲授《应用统计学》教材,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践的指导(包括上机操作)。由于本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即作业练习与实践考核

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革是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统计学教学也不例外。尽管统计学教学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现阶段,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培养具有较高统计应用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统计学教学面临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必须通过课程建设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经济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近几年,教育界的同仁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经济学教学理念即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这就对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专家学者结合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结合以及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知识与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科学的课程内容体

系,以求更好的体现经济学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经济类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点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三大统计阶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1、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讲授。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统计学的几大代表理论、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和职能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的讲授。主要是对统计调查方法、调查手段、数据整理技术、如何进行分组作业等内容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过程的前两个步骤,即统计调查与整理。 3、统计分析方法的讲授。重点讲授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生解决社会经济具体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大块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计学基本知识是学习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分析方法则是统计学的最核心内容。

预防医学 医学统计学部分选择题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 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贾俊平 统计学 总结

第一章导论 概念: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井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的分类: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文字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木数据进行推断总体特征。 数据: 1.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2.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例如:身高为175cm,190cm,200cm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有总体均值(μ)、标准差()总体比例(T)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样本标准差(s),样木比例(p)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 1. 数据来源包括直接来源(一手数据)和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2. 抽样方式包括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3. 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取样本时使每个单位都 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 4. 5.抽样误差:是由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抽样误差并不是针对某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总体真是结果的差异而言,抽样误差描述 的是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差异。 统计数据的分类 按计量层次 分类的 数据 顺序的数据 数值型数 据 按时间状况 截 面 的 数 据 时序的 数据 按收集方法 观察的数 据 实验的数 据

6.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计算机实训内容, 要求: 1.数据筛选,自动筛选 2.高级筛选, 3.数据排序 4.分类汇总-利用数据透视表 5.对比条形图 6.环形图 7.累计频数图 8.散点图 9.雷达图 等等 频数分布图两种方法:工具-数据分析-直方图数值型和顺序数据 数据-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统计分析方法教学大纲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统计学专业用 40学时 2学分 长安大学 经济管理系 2011年8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以统计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特有的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指标对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 考虑到统计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在相关学科中已获得各种统计方法技术的传授,所以本课程着重于统计方法的介绍及统计调查报告的内容及写作方法的阐述,同时应用案例分析介绍统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统计专业的学生系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具体方法应用到现代企业实践工作中,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要求学生 打好数学和经济学基础,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突出统计学专业理论研究、方法应用、 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统计信息或市场信息收集调查、加工整理、数量分析、预 测决策的基本能力。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统计分析的目的作用及意义。 第二、三、四、统计分析方法。重点介绍统计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第五、六章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及案例分析 3、选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抽样调查、市场调查与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市场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 SPSS软件与应用。 三、课程内容

1、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统计分析概述. 1.1 统计分析的含义和任务 1.2 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 1. 3 统计分析的程序 第二章统计分析方法(一) 1. 1 对比分析法 1. 2 分组分析法 1. 3综合指标结合分析法 第三章统计分析方法(二) 1. 1第一节动态分析法 1. 2 因素分析法 1. 3 相关分析法 1. 4回归分析法 1. 5 平衡分析法 1, 6 图示分析法 第四章统计分析方法(三) 1. 1 盈亏平衡分析法.. 1. 2 综合分析法 1. 3 科技进步测定法 1. 4 聚类分析法 1. 5 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五章统计分析报告写作 1. 1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 1. 2 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 1. 3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程序与技巧 1. 4 统计分析报告的评价 第六章统计分析报告范例 1. 1 进度统计分析报告 1. 2 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

绪论 一.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 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二.预防医学特点: 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 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 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 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内涵: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 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 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 预防理论) 5.数理模型。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核心)( 4)代表性原则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 一.疾病的分布:即疾病的群体现象或称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 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 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 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使用与小范围、短时间内 疾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3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 比例。患病率 =发病率 * 病程。 4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 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 率。死亡率是测量入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三.疾病的分布形式(“三间分布” ) 1.地区分布: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 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2.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 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群组中

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第五章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在前四章的概率论部分中,我们讨论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知道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是通过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来全面描述的。在概率论的许多问题中,概率分布通常是已知的或假设为已知的,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去研究它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性,即讨论我们关心的某些概率、数字特征的计算以及对某些问题的判断、推理等。 但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某个随机变量服从什么分布我们可能完全不知道,或有时我们能够根据某些事实推断出分布的类型,但却不知道其分布函数中的某些参数。 例如:1、某种电子元件的寿命服从什么分布是完全不知道的。 2、检测一批灯泡是否合格,则每个灯泡可能合格,也可能不合格,则服从(0-1) 分布,但其中的参数p未知。 对这类问题要深入研究,就必须知道与之相应的分布或分布中的参数。数理统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一个随机变量的分布或分布中的参数。 数理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它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因素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理和预测,直至为采取某种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数理统计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怎样有效地收集、整理有限的数据资料。 二是:怎样对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对所考察对象的某些性质作出尽可能精确可靠的判断—本书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一节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的分布 在数理统计中,我们将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而把组成总体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的个数称为总体的容量.容量为有限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容量为无限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总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就是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很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我们所关心的不是每一个个体的种种具体的特征,而是其中某项或某几项数量指标,记为X。 例如:研究一批灯泡的平均寿命时,该批灯泡的全体构成了研究的总体,其中每个灯泡就是个体。 但在实际问题中,我们仅仅关心灯泡的使用寿命(记X表示该批灯泡的寿命)。则X就是我们研究的总体(所有灯泡寿命的集合),每一个灯泡的寿命就是一个个体。 再如:考查某一群体的身高和体重,则全体人员的(身高、体重)是总体,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个体。 由此给出定义: 总体:对所研究对象的某些指标进行试验,将试验的全部可能的观测值称为总体记为X。 个体:每一个可能的观测值称为个体。 对不同的个体,X的取值一般是不同的。例如在试验中观察若干个个体就会得到X的一种数值,但在试验或观察之前,无法确定会得到一组什么样的数值,所以X是一个随机变量或随机向量,而X的分布也就完全描述了我们所关心的指标,即总体的分布。 为方便起见,以后我们将X的可能取值的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或直接称随机变量X为总体,X的分布也就是总体的分布。 例如:正态总体:是指表示总体某个数量指标的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注1】总体的分布一般情况下是未知的,这就需要利用总体中部分个体的数据资料来

精品课程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精品课程《统计学导论》学习心得 本人于XX年11月5日至7日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统计学导论》精品课程培训,通过李勇教授详细的讲解该课程,作为该门课程的老师,我感觉收获颇丰。不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课程建设中,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将通过参加本次培训对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更新理念,转变策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大学教学工作在于“教书育人”,主旨在于育人,但仍需以教学作为前提。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旨和主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李教授给大家讲述了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必要性,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只有在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备课,在教学

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其次,恰当的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在运用这些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如李教授所说,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不能取代老师的作用,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做到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再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师引导学生讲;提问式;案例式;课内教学、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师生研讨相结合;精读指定教材与泛读扩充性资料相结合等等,以便能够更好的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 再次,尽量结合经济管理的实际,设置一些应用性问题根据经管类专业教学需要,我们可以在不同章节设置一些应用问题,可以将时下学生关心的经济数据与概率统计的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假设检验问题时,以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为例,可以让学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于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以及对于各行业对外贸易波动性的影响;又或者提出近期的物价、房地产等热门话题,让学生去预测政策变化对于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让学生去区分Z检验与t检验的差别,均值检验和方差检验的区别。为此可参考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年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统计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1 一、课程介绍 《统计学》是财经院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统 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研 究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地掌握《统计学》课程,除课堂教学应有的54课时外,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重视本课程作业练习这一环节,以实现本课程的既定目标。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总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及总的要求: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通过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明确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掌握统计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 行研究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方法。 教学的重点: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其 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调查的意义,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 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和调查表、调查时间等概念。统计报表制度的意义、作用和内容。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 和形式。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分配数列中的名词概念,尤其是组中值的计算。统计表 的作用、结构和种类。统计表的编制原则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的分类,尤其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 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各种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 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