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常见火灾知识(标准版)

家庭常见火灾知识(标准版)

家庭常见火灾知识(标准版)
家庭常见火灾知识(标准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常见火灾知识(标准版)

家庭常见火灾知识(标准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炉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加热设备。炉灶的形式很多,按使用燃料的不同,可分为煤、柴炉灶,液化气炉灶,煤气炉灶,天然气炉灶,沼气炉灶,煤油炉等。煤、柴炉灶还设有烟囱。

炊事是指人们利用炉灶等加热设备进行做饭、炒菜、烘烤、蒸煮等作业,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由于家庭炉灶的使用和炊事用火涉及千家万户,而发生在这些方面的火灾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必须重视家庭炉灶及炊事的防火。

一、煤、柴炉灶

1、火灾危险性

(1)炉盖、炉筒。炉体表面的辐射热或窜出的火焰、火星引燃附近可燃物。

(2)建筑物的可燃构件、可燃物质与炉筒或烟囱靠得太近,而被炽热的烟道烤着或烟道裂缝窜出的火焰引燃。

(3)炉膛内燃烧的煤。柴碎块迸溅出来,落在周围可燃物上起火。

(4)在炉旁烘烤衣物或用易燃液体点火发生燃烧或爆炸。

(5)将未熄灭的炉灰倒在可燃物上或被风刮到可燃物上起火。

2、防火措施

(1)炉灶和烟囱与可燃构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情况下,金属炉体、炉筒与周围可燃物构件的距离应为70一100厘米;砖砌炉灶的门与可燃构件的距离应为37厘米;火墙为30一37厘米。如达不到要求,可用石棉瓦、砖墙。金属板等不燃材料隔开,在木质地板上设置火炉时,必须用砖坯铺成厚度不小于14厘米的隔热炉垫,并在炉门前用70厘米x50厘米的不燃材料覆盖地板。

(2)砌筑炉灶、烟囱等,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一般在粘土内掺入适量的砂子,可防止因高温引起开裂。

(3)烟囱在闷顶内穿过保温层时,在其周围50厘米内应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做隔热层,并高出保温层60厘米以上。保温层上部应盖上炉灰,严禁在闷顶内开设烟囱清扫孔,烟囱表面应刷成白色,高出屋脊。

(4)修建烟道时,分烟道与主烟道交接不要直接串通,人口之间差距不小于75厘米。

(5)炉灶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不得在炉筒上烘烤衣物。使用炉灶时,严禁用汽油、煤油等易燃可燃液体点火。扒出的炉灰,要用水将

余火浇灭或降温后才可倒至安全地带。

(6)发现炉灶、烟囱损坏、裂缝等,要及时修理。

(7)在柴草较多、居住密集的城镇和村寨,以及靠近林区的地方,应在烟囱上或炉膛眼上加防火帽或挡板,以防炉灶、烟囱逸出火星,产生飞火。

(8)金属炉筒与墙内烟囱连接时,插入的深度不应小于10厘米。两节炉筒套接时,接驳的长度不应小于其半径,接痕应抹泥封闭。

(9)使用炉灶时,要始终有人看管,并做到人离火灭。二、液化气炉灶

1、火灾危险性

(1)液化气本身的性质和火灾危险性可参照本辑中"城市煤气、液化气生产和输配机构的防火"的相关内容。

(2)因钢瓶。管道腐蚀或连接导管老化破裂,以及炉灶、钢瓶的附属配件不合格或损坏失灵,造成液化气泄漏而引发火灾。

(3)钢瓶与热源大近或充气过量,可导致瓶体破裂引发爆炸。

(4)不按规定要求,私自灌气或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挥发的气体遇明火造成事故。搬运移动气瓶过猛,撞击产生火花导致爆炸。

(5)在使用炉灶时,违反正确的操作程序或私自拆卸钢瓶部件以及

倒(卧)放置钢瓶等都可引发事故。

2、防火措施

(1)装有液化气的钢瓶,不得存放在居室、公共场所,并严防高温及日光照射,其环境温度不得大于35°C。钢瓶与灶具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室内不得同时布置其他炉灶(火源),通风条件应保持良好。

(2)钢瓶与炉具都不得有漏气现象,可用涂肥皂水的方法试漏,但严禁使用明火试漏。

(3)液化气炉灶点火时,有自动点火装置的可先开气阀,然后采用炉具上的点火开关;对无自动点火装置的,应先开气阀,然后划火柴从侧面接近炉盘火孔,再开启炉具开关。如一次未点着,可先关闭炉具开关,过一会再按顺序重新点火。使用完毕,应先关气阀,再关炉具开关。

(4)使用炉灶时应有人照看,锅。壶等不宜盛水过满,以免溢出熄灭火焰。

(5)钢瓶要防止碰撞。敲打。倾倒或倒置,不得接近火源、热源。钢瓶不得与化学危险物品混放,严禁私自灌气。

(6)液化气用完后,瓶内残液应由充装单位统一回收,用户不得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