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氓教案

氓教案

氓教案
氓教案

《氓》教学设计

情境创设:不知大家是否读过这样一首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以深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课堂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全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还要读出诗中的情感)

2、品味赏析语言,感知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初读----正其音

检查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诗中的字词,疏通了诗的大义。现在我们请位同学为我们再读《氓》,听听他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不但读音、节奏正确,而且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二、研读——明其意

这首诗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以一位弃妇的口吻讲述了她与丈夫从相恋,嫁娶到被弃的过程。这是从行文内容的角度的来概括的本诗中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几次发生变化,那从称呼的变化中能不能感受到女子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呢?

1、氓——那个人——人生还只在初见(初相逢)——纯真、心动

诗一开篇称男子为氓,氓,民,那个人。少女眼中的这位男子忠厚老实,相遇后的怦然心动,芳心暗许。相逢真是一首歌,歌中的少女多纯真啊

2、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处于浓情蜜意的热恋中,相敬如宾(爱恋,相思)

《诗经》中更为我们熟知的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生离死别,都要和你在一起,你我当初早已约好。“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热恋中女子的无原则的迁就,写尽了恋爱与中的爱恋

3,尔——你——比子少了敬意,多了随意,更显亲密——今日我要成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以我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4,士——青壮年男子——那个男人——感情疏远,视如路人了——婚变(悔,恨,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是女子在告诫当时的女性不要沉迷爱情。这是反思,也是悔恨,可见婚姻已经发生变故,感情疏远,视如路人了5,尔——你——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还有岸,隰地还有边,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种痛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决绝)“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三、品读——识其人

在这场重大的人生变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我们就以这场婚姻为界,看看婚前和婚后女子的形象变化。

我们来看婚前,处于恋爱中的女子是怎样的人?小组讨论(用文中的诗句来佐证我们的观点)(3分钟)

(1)恋爱:纯真、热情、渴望爱情

1、痴情——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一送送出家门,二送送到村口,还要送过淇水来;送过淇水不罢休,还要送你到顿丘。这是又一场的“十八相送”啊!不过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台,而是女子送男子

2、纯真,热情——不见复关,泣涕连连;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温柔体贴,迁就男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补充提示:迁就男子,子无良媒,男子易怒,都为后来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

4、对待婚姻很慎重,不轻率,渴望能获得幸福美满的爱情——非我愆期,子无良媒。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总结: 恋爱中的女子啊,有着相思与期盼,有着幸福和甜蜜。所以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受来。范读第一二章,学生齐读

(2)接着,我们再来品读女子的婚后生活,小组再讨论,(3分钟)婚后的女子形象又是如何?

婚变:勤劳,专情,任劳任怨,

1、勤劳——三岁为妇,靡事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肯吃苦(师引导,女子吃了哪些苦,不仅有生活中的,还有精神上的)

家境贫寒,男子变心,兄弟不理解,男子施暴

3、专情----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4、善于反思——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却只是男子生活的调剂品,这是女子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慨叹。所以“寄言世间小儿女,莫将心事轻许人”“寄言在座小儿女,莫将心事付他人“

引导:作者在奉劝女子不要沉迷于感情之中前,还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桑树和鸠鸟引出女子和氓的情感变化。这种表现手法叫“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托物起兴,是从一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

野有蔓草,零露湍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种联想并非毫无联系,而是事物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以桑叶的新鲜润泽,比喻女子容颜正好,美丽多姿。桑树的繁茂比喻当时男女主人公的情意浓厚。以鸠贪食桑葚比喻女子沉醉于感情。这种表现手法我们很熟悉,比喻。

大家再找找,在诗的其他章节中还有没有运用到比兴手法?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的枯黄陨落比喻女子红颜已逝,青春不在。所以说啊“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总结:面对婚变,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三四五章?读出女子的悔恨,沉痛,读出她的委屈与反思。

(3)遗弃:清醒、决绝、刚烈

思考:面对这样一个三心二意,品行无德之人,女子是不是该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呢?她是怎么做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遗弃:清醒的认识,断然的决绝,刚烈的性格

最后一节,读出她的决绝,刚烈。学生先读,师范读。

师总结:

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成为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坏境下。她受到氓的遗弃绝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的批判了当时的不合理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让我们一起再读《氓》,读出她的幸福与甜蜜,读出她的委屈与怨恨,读出她的决绝与刚烈。

四、质疑探究:

文中3次出现了“淇水”,你认为淇水有怎样的作用?(小组讨论)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初涉爱河,爱情的见证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子被休回家,泪水如淇水浩荡。象征悲伤的泪水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对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无边际。淇水还有岸,隰地还有边,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种痛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总结: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淇水,就是这场爱情悲剧的见证者

五、拓展提升:

读这篇文章,我一直有个困惑。印象中,在很多爱情故事里,都要给男主人公取一个名字,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西厢记》中的张珙,《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孟姜女哭长城》中的万喜良等,这首诗为什么不给男主人公取个名字呢?

明确:真情永恒只是个例,故能被人牢牢铭记,而负心忘义之人却比比皆是。所以,这个女子所遇到的命运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几代人。这个女主人公的可敬之处,就在于她不愿屈服,而是敢于抗争,勇于把握个人命运,勇敢追求独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们曾经学过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无论是从行为上还是从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六、布置作业:

你认为女主人公在断然分手后,会获得人生的幸福吗?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女主人公是一位勤劳善良却不失坚强的劳动妇女形象。

她纯洁,见到“氓”一下子就倾心相许了;

她多情,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

她勇敢,为了爱情,冲破了礼法的束缚,和氓私定终身;她无私,

结婚时将自己的财物用车子搬到氓家;她安贫,婚后多年和氓过着贫苦的日子:她

坚强冷静,在看清“氓”虚伪丑恶的嘴脸后,坚决地和氓决裂。

可谓柔情似水,刚烈如火。当爱情受到玷污,当感情面目全非,这个女子态度决绝,绝不苟且。这样清晰,高贵,冷冽决绝的女子,面对负情,绝不会软绵绵临花哭泣,凄惨惨对月伤心。而是不妥协,不分享,不忍辱,不纠缠。

他肯定能获得幸福。

不会。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

《氓》的优质教案.doc

《氓》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3.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3.识记文中的通假字4.《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三、教学设想首先,解决诗中的难字难音,再次理清诗的叙事情节,并对诗进行全面理解,让同学们掌握字音,掌握这首叙事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四、教具设备:录音机五、课时安排:2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出不同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静女》,通过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僻远的城角幽会时欢乐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这节课呢,我们将继续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大家请翻开课本91页。(同时板书课题)(二)介绍课题现在请xxx同学来读一下课题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读对了字音,méng, 及时表扬,大家齐读。(反问同学:为什么不是读máng呢,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它不是读máng吗?),第二种情况,读错,及时纠正。这里我想特别明确地提出氓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氓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今义:流氓,音máng上节课我们在介绍《诗经》的时候就说到,《诗经》按其内容分,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15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今天我们讲的《氓》这首诗则是15国风中的卫风,大家请看注释①现在,大家先认真听录音一遍,注意诗的节奏和难字难音(三)难字难

音匪:fēi 汤:shāng 愆:qiān 徂:cú将:qiāng 裳:cháng 载:zài 靡:mǐ 于:xū 隰:xí 说:tuō 角:jiǎo (四)情节和主题1.情节34 2019-05-09 一、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和写作特点3.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氓》 中的难字字音3.识记文中的通假字4.《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是个重点。三、教学设想首先,解决诗中的难字难音,再次理清 诗的叙事情节,并对诗进行全面理解,让同学们掌握字音,掌握这首叙事 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四、教具设备:录音机五、课时安排:2六、教学 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爱情是一个永恒 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出不同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经》 中的一首爱情诗《静女》,通过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僻远的城角幽会时欢乐 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这节课呢,我们将继 续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大家请翻开课本91页。(同时板书课 题)(二)介绍课题现在请xxx同学来读一下课题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 一种情况是读对了字音,méng, 及时表扬,大家齐读。(反问同学:为什 么不是读máng呢,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它不是读máng吗?),第二种 情况,读错,及时纠正。这里我想特别明确地提出氓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氓 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今

《氓》优秀教案

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理解《氓》的故事梗概,识别赋比兴等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注释读懂本诗,培养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2、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小的时候都喜欢读童话吧?我想问一下,白雪公主被王子救起来之后,她们怎么样了?睡美人被王子吻醒之后呢?她们结婚了,从此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现实是这样的吗?有时候现实并不像童话一样美好。我们的老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婚姻悲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诗经两首》中第一首,大家齐声说,《氓》。是念meng 吗?不是流氓的mang吗?(不是)解释氓:这个字在古代念meng,是男子的通称。[板书“氓”] (二)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 大家对《诗经》并不陌生了,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我找一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诗经》,其他同学都听仔细了,如果他有哪些地方遗漏了,一会儿补充一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三)、诵读课文 古人读诗谓之“吟”“咏”,首先我们通过朗读的方法来品味《氓》。 1、放录音(第一遍),ppt展示课文,用异色字体标注注音的字,让学生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音,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3、个别同学朗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讲述整个故事 刚刚大家都读了这首诗,对它应该有了个初步了解,谁能告诉我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 根据这个同学的讲述,同学们划分一下层次,并说理由。 2、划分层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讲解时按照下面分法讲) [明确]1-2段为第一层:恋爱,3-5段为第二层:婚变,6段为第三层:决绝 3、分层讲解: (1)第一层:恋爱 A、个别同学朗读此部分后,个别学生翻译并用四个词概括这段的四层内容。 [明确] 相见定情送别约期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教案(用)

《诗经·卫风·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基本常识,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主人公复杂的心情和人物性格,了解叙事诗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如: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⑤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作品简介 《诗经》后人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评价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相传《诗经》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陈其事,铺陈,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项被称之为“《诗经》六艺(六义)”。 三、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氓》教案

《氓》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 教师备课系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 “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

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 “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字词梳理 匪:fēi 汤:shāng 愆:qiān 徂:cú 将:qiāng 裳:cháng 载:zài 靡:mǐ 于:xū 隰:xí 说:tuō 角:jiǎo 五、具体分析 《氓》这首诗是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来叙事的。 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一章:写女子的定情。写出女子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我们可以从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写出女子的温柔。同时写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为下文的爱情悲剧作铺垫。 第二章:写女子对成婚思念之切,情深一片。通过“不见复关,泣涕

诗经氓的教案

《氓》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和她是故事中的两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二、知识积累 1.《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的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简介《氓》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可以自由恋爱。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女主人公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诗人借被弃回娘家后女主人公口吻写下了《氓》这首诗。这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 三、文本解读 1.学生齐读全诗,诵读提醒:《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二二节拍)。 2.整体感知,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大意。

氓优秀教案

氓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 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大学》《中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 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本有六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乐经〉从此失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 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解释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的意思。“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类比,比喻,“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二、初读课文,正音。 三、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

诗经氓优质课教案课程修订稿

诗经氓优质课教案课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诗经·氓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诗经》的文学价值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探究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教学方法 诵读发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方红笺承载了薛涛无尽的爱恋;一枝青梅了易安懵懂的初春;漫天飞花飘零了黛玉满腹的爱恨;无际的沙漠抚慰了三毛不羁的灵魂;而滔滔的淇水见证了女子艰辛的情路。淇水与女子的生活和命运始终相随,我们就随着缓缓的淇水去见证一下女子的喜怒与哀乐。 二、常识积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内容上: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三、整体把握——把书读薄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渊源,其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主人公是谁以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女子第一人称 2.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女主人公回忆了与氓从相恋结婚到婚后被弃再到决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依据 淇水旁 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氓》课堂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氓》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当代女作家安意如如此评价《诗经》:“《诗经》是彼岸花,即使无法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上节课,通过复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诗经》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为现实主义的源头,它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细细品鉴。今天我们就一同领略《诗经·氓》中的卫女形象给予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 二、细读文本,探究卫女形象 师:《氓》作为《诗经》中一首较为完备的叙事性的抒情长诗,把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因其叙述女子的一生,故依据时间顺序将女子的回忆与现实交错呈现。那么,将回忆与现实勾连在一起的是哪个自然段?用什么方法将二者相融?生1:第三自然段。用了比兴的手法。 师:既然是回忆,着重写了女子对爱情与婚姻的深刻反省,那么最能体现这一反省的是哪句诗中的哪个字眼呢? 生2:“犹可说也”中的“说”字。 师:“说”字只强调了“脱身”,并不能体现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深刻反省。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生3:“无与士耽”中的“耽”字。“耽”是沉溺的意思,这里以劝诫的口吻告诉女子不要与男子沉溺于爱情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反省。 师:很好。“耽”字,即“沉溺”,也有“耽搁”的意味。女子沉醉于爱情之中难以自拔,男子一旦变心,女子被弃或被耽搁就成了必然。整首诗中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耽”的表现是什么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并分析。

生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女子送“氓”渡过淇水,既是对其“来即我谋”的内心认可,也是她对男子依依不舍,情义绵绵的体现。 师:这事实上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哪种感情? 生:(齐答)痴情。 师:对,也就是同学们概括的“依依不舍,情意绵绵”。还有哪位同学能找到相关诗句?生5:“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男子埋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赶紧辩解,错误不在自己,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如此迁就男子,足见她对男子用心之专。 师:这正说明女子在热恋中,看男子什么都是好的,即使是暴躁的性格,无理的发怒,又何尝不会误解为男子的热切焦急,何尝不会感到甜蜜爱意。这几句诗中,女子“耽”的表现可以概括为…… 生6:多情温婉,迁就男子。 师:非常棒!继续找。 生7:“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既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也写出了她见到男子时的欢喜。 师:登高望远,恋爱中的女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是何等热切,在爱情面前,既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煎熬,又有“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的痴情,更有身陷情网、难以自拔的坚守。 生8:“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中也能看出女子的热情和焦急,很着急要嫁给对方。 师:是的。催促婚事本应是男子,到这里却是女子着急了:既然占卜算卦都很顺吉,那为什么还不“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呢?女子对婚姻抱有怎样的热切憧憬啊。然而,这种主被动的易位,已经为女子被弃的命运埋下了种子。当然我们也能够看出女子的热情主动和单纯草率。 师:杜拉斯曾说“迷恋是一种吞食! ”想象中的美好很容易被现实的残酷击碎,面对被弃的现实,女子能“静思”“自悼”。那么整首诗中女子的“自悼”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诗经氓》教案

5课《诗经·氓》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章几个重要字词的用法 2、把握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歌曲《在水一方》,询问学生歌词出处。 明确:歌词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提问:同学们对《诗经》了解多少,还接触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 学生自由发言。 (2)陌生而又熟悉的瑰宝……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教师:我们今天再 来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部作品。(板书:《诗经?氓》) 二.《诗经》知识回顾(20分钟) 让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谈谈对《诗经》的了解。教师补充总结。 明确: (一)《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 只称《诗》,汉代儒者把它奉为经典,于是就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 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二)《诗经》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1.《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 歌谣,160篇。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 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 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2)“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105篇。它是朝廷的 正统音乐。(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2.《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诗经》的表现 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

氓(公开课教案)(整理精校版)

氓(公开课教案) 必修教案 0327 09:57 :: 4.1氓(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三、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在教师的提示下掌握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从女子对他的信任来看,氓没有轻浮和谄媚的形象,后来女主人公的回忆也没有提到这点。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于:通“吁”,感叹词。说:通“脱”,摆脱,脱身。泮:通“畔”,边岸。 四、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五、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结论: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相恋(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三、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氓教案设计

《卫风·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学习《卫风·氓》,深刻体会比兴艺术手法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 1、分析鉴赏《卫风·氓》中的人物形象。 2、探讨并体悟诗歌中“淇水”这一意象的妙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爱情悲剧与男女主人公性格及社会的关系,正确评价爱情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鉴赏《卫风·氓》中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难点 熟悉并掌握《卫风·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妙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有关《诗经》的资料、音频文件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课文 《诗经》是东方美学的一条大河,她穿越浩浩时空流淌至今。处于这条大河下游的我们,接受她的哺育,感受她的芬芳,实在是幸运之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叙事诗《氓》中,去寻找她的美,发现她的美,更有价值的是去鉴赏她的美。 二、解题 关于《诗经》:(出示投影)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 (2)、分类: 按音乐内容分: 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惟有《鄘风·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 B、雅:宫廷乐曲, 大雅:用于诸侯相会。 小雅:用于贵族宴享。 (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

氓优秀教案

氓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氓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爱情是个永远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 二补充,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国风,共160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现在民歌中也多见比兴手法,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三、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1、正音:愆垣载筮咎陨隰

(完整版)《氓》教学设计

诗经《卫风·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诗经>两首》是高中必修二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氓》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首次接触的《诗经》篇目,这是有其道理的:《诗经》是我们诗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源头学习最早期的诗歌,有利于从源头上把握住诗歌总体发展的脉络,从而学习诗歌能够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这样为以后的诗歌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能帮助学生弄清诗歌发展的线索以及诗歌的变化形式而且课文中所选取的《卫风氓》是国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体现《诗经》中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诗经》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同时选自于《国风》,诗歌中也反映了广阔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5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诗为《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叙事诗,不仅具有《诗经》韵律和谐的特点,更有着完整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本课抓住该诗的这两个特点,把感性地诵读和理性地品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作为教学的重点,形成鉴赏梯度,帮助学生总结叙事诗的鉴赏方法。本课字词的注释较为详尽,因此将重点字词的讲解贯穿在鉴赏之中。比兴手法在本课中也只是顺带提及,不做拓展,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的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的题材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爱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诗歌知识 1、诗歌起源: 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

《氓》教案

《氓》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通过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妇女的形象。 4、初步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以来,爱情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为世人所歌颂。纵观历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 二、《诗经》的相关知识: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 赋,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

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积累字词: 氓(méng)之蚩蚩(chī)愆(qiān )期垝垣(guǐyuán )筮(shì)于(xǖ)嗟(jiē)鸠(jīū)兮犹可说(tuō)也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咥(xì)隰(xí)则有泮(pàn) 四、(1)重点词语解释: 1、氓.之蚩蚩(m?ng):民,男子之代称。 2、抱布贸.丝: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3、来即.我谋.:即,就;谋,商量婚事。 4、匪我愆.期:拖延时间。愆、拖延意。 5、将.子无怒:愿请。 6、垝垣:即倒塌的墙。垝:毁坏,倒塌.“垣”,墙。 7、载.笑载言:“载”读“zài”一边。。。一边。。。 8、尔卜.尔筮.: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草占卦叫做 “筮”。 9、体.无咎言:体,卦象,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10、以我贿.迁:财物,指妆奁(lián)。 1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耽,沉溺,贪乐太甚。说:摆脱,解脱,脱身 意。 12、自我徂尔 ..:嫁给你。徂,往。 13、渐.车帷裳:浸湿。帷裳:车旁的布幔。

(完整版)诗经氓优质课教案

诗经·氓教案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诗经》的文学价值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探究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完善自己的人格 学习重点 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总结诗歌的主题 理解本诗中比、兴的手法应用 教学方法 诵读发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方红笺承载了薛涛无尽的爱恋;一枝青梅了易安懵懂的初春;漫天飞花飘零了黛玉满腹的爱恨;无际的沙漠抚慰了三毛不羁的灵魂;而滔滔的淇水见证了女子艰辛的情路。淇水与女子的生活和命运始终相随,我们就随着缓缓的淇水去见证一下女子的喜怒与哀乐。 二、常识积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内容上:风-民间歌谣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开头) 三、整体把握——把书读薄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渊源,其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主人公是谁?以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女子第一人称 2.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女主人公回忆了与氓从相恋结婚到婚后被弃再到决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依据 淇水旁

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讲解其中字词,推测事情变化) 4.请仔细品味这些地方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第一、二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第三、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第五、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分手的决绝 四、细嚼慢咽——把书读厚 一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恋爱的甜蜜 1.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一写此时的淇水是什么样的? 淇水:平静安详波澜不惊 2.如果淇水是有生命的他会看到什么样的两个人?请找出描写人物的地方。 直接描写——动作:送、涉、将、乘、望、泣、笑 ——温婉、多情、天真、善良 直接描写——蚩蚩、即、卜筮 间接描写——无怒 ——憨厚、老实、认真、暴躁易怒 (他们在这里盟誓,在这里分别,淇水是那么的静缓、安详,一如一位慈祥的月老分享着女子的幸福甜蜜。) 3.“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陈其事 再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婚变的沉痛 1.再次写到淇水,淇水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汤汤: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动荡不安 情海波澜命运动荡心潮澎湃愤愤难平 2.淇水浩荡,女子的内心愤愤难平,从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内心情感的剧烈变化?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愤然直抒惨痛教训,语调激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诚恳审视自身不足,内心愤然 3.女子最想说的莫过于刚才讲过的那些教训和被弃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桑树呢?在诗经里有没有写植物的地方?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或发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

《氓》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氓》教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说:tuō 徂:cú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隰:xí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无与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咥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氓》优秀教案

情境创设 不知大家有否读过这样一首乐府民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痴情的绝唱啊!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看看诗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补充: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 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 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初读——正其音 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掌握的字词。生交流纠错。 (齐读)正音:愆qiān期乘彼垝guǐ垣将qiāng子载zài笑载言于嗟xūjiē鸠兮 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自我徂cú尔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裳cháng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师作配音范读。生齐读。 二、再读——懂其文 借助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找学生将这首诗歌以恰当流畅的语言韵译。 三、研读——明其意。 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概括:一个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变到最后被遗弃的内容。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师做引导:同学们这是从行文内容的角度的概括总结。从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称呼的变化能不能感受到 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变化呢? 氓——那个人——人生还只在初见。(初相逢) 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处于浓情蜜意的热恋中,相敬如宾。(爱恋,相思) 尔——你——比子少了敬称,多了随意,更显亲密——今日我要成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壮年男子——那个男人——感情疏远,视如路人了——婚变(悔,恨,怨) 尔——你——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还有岸,隰水还有边,和你这样的人白头到老,这种痛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啊!(决绝)(补充诗经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