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

展已经成为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之一。表外业务是指银行在传统的存

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外开展的各类金融业务,如信托、资产管理、证

券投资等。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和

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商业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有效指导商业银行的运营和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

1.表外业务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投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信托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尤其是信托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成

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不仅丰富了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还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2.表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

模也不断扩大。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已经

占据了银行业总资产的相当比重,表外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成为商业

银行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3.表外业务风险不容忽视

随着表外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表外业务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信托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重风险,这些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构成了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标准不够统一,监管手段不够灵活。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中存在违规操作和资金风险的情况。

2.风险管理不到位

我国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不够到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商业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急预案,但是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存在欠缺。

3.缺乏金融创新

在表外业务领域,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虽然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创新产品和服务,但是相比国际金

融市场仍有较大差距,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三、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思考

1.加强监管力度

要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和法规标准,严格监管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的违规操作和风险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2.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规范表外业务的操作行为,提高抗风险能力,防范表外业务风险对银行的冲击。

3.加强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的发展中,应当加强金融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表外业务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自身的风

险管理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监管部门对表外业务的监管力度,共同推动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对金融市场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

加强监管力度是推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和法规标准,严格监管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的违规操作和风险行为。另外,监管部门还应当关注和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经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的水平和效果。

加强风险管理是推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规范表外业务的操作行为,提高抗风险能力,防范表外业务风险对银行的冲击。商业银行应当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另外,加强金融创新是推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在表外业务的发展中,应当加强金融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当关注科技创新,拓展金融科技领域,提

升数字化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

在推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应

当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为商业银行的创

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商业银行应当注重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对于金融市场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在推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应当携手合作,共同促进表外业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

挥更大的作用,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OBS业务的思考-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思考 目录 1、OBS业务的概念 2、我国商业银行对OBS业务的理解和经营情况 3、“入世”后我国银行业务市场的开放态势分析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OBS 业务的现实选择及思路 (1)应在1-2年内大力发展广义的OBS业务,即各类金融服务类业务,积累经验。 (2)2年后,应以发展狭义的OBS业务为主,即发展各类或有资产和负债业务,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5、对策分析 (1)转变经营观念,加快商业化进程 (2)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新业务的要求 (3)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加资本金,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改革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尽快实现混业经营 (5)改革、完善法律和银行监管体系 (6)加强对企业的信用评估,降低经营风险 (7)尽快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为商业银行开办表外业务保驾护航。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思考 ——兼谈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于殿江(250100) [内容摘要]我国“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外资银行和国际银行界的极大冲击和挑战,改变经营观念,进行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挑战的唯一选择。本文认为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领域,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余地已非常小,相反在表外业务这一领域我国商业银行至今尚未涉猎,所以积极发展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突破点。 [关键词]中国“入世”金融创新市场开放表外业务 一、关于表外业务的概念 表外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大潮中,国际商业银行在生存压力和发展需求的推动下,纷纷利用自己的优势大力开拓和发展的一类新业务,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并减轻由于金融监管的加强对资本金要求提高的压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简称为OBS业务,其一般概念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商业银行当期损益,改变商业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目前在我国对表外业务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即是指或有债权/负债,主要包括贷款承诺、担保、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业务等;而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的内容,又包括信托与咨询服务、代理人服务、与贷款有关的服务和进出口服务等各类金融服务类业务。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和部分学者更偏向于将表外业务理解为广义的概念。 巴塞尔委员会在其1988年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中,将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分成5类:第一类为100%信用转换系数的表外业务:包括直接信用替代工具,如保证和承兑;销售和回购协议以及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远期资产购买、超远期存款和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和代表承诺一定损

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思考

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一些思考 表外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业发展的一个亮点,业务表外化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表外业务中的“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之所以称其“表外”,是因为这些业务按照传统的会计理论无法在资产负债表内核算. 所谓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人民银行2000年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将表外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 一、表外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特征 表外业务快速兴起的主要原因为:避险需要、规避监管、市场竞争和利润追求. 表外业务涉及的产品,从传统的贷款承诺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资金没有直接的联系. 二是表外业务具有更高的杠杆性,盈亏波动剧烈. 三是衍生产品类表外业务结构非常复杂,交易高度集中. 四是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低.

表外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是市场风险:十分敏感. 二是信用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从业务实质来看,表外业务中或有负债的性质在于银行承担了第三方的当前责任:承诺的性质在于银行眼下并未承担信用风险头寸,但在将来的某一天可能会承担.也就是说,或有负债能够直接转化为表内贷款,导致信用风险.但是,特定的触发事件没有发生以前,这些可能的信用风险尚未直接体现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因此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表外业务收益丰厚而且风险低. 三是操作风险:加剧了不确定性. 四是风险计量难度较高. 二、对表外业务的一些错误认识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猛,但在对表外业务仍存在不少模糊认识,表现在: 一、表外业务是一类业务. 任何一类业务都有明确的制度规范,但表外业务却无法用某个制度来统一规范,它是若干类业务的统称. 二、表外业务是低风险业务. 判断一种业务风险的高低,应以是否承担风险敞口,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敞口来衡量,而不能单纯认为表外业务不动用或很少动用银行资金,就是低风险业务. 三、表外业务垫款率能衡量其风险大小. 有些表外业务风险并没有通过垫款率表现出来,如信贷证明.同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思考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一)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业务种类单一,主要以一些传统的中介业务为主,许多业务领域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片空白,表外业务的种类、规模与我国银行现有的经营水平极不相称。且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表外业务发展速度缓慢,具体表现在,品种单一、范围狭小、档次不高。我国表外业务的品种仅局限于一些为客户提供中介服务的传统表外业务上,在各类担保贷款和投资承诺、外汇买卖等新兴表外业务上发展缓慢,同时缺乏金融创新,即使有一些,也难以普及并深入发展下去。其他如担保、包销承诺等业务也都还是品种少、规范小、缺乏深度和广度。其次,对于表外业务的规定只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之中,并未形成法律体系,且有些规定不符合国际惯例。如我国目前使用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表内和表外业务的区别和核算不符合国际惯例。该制度指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应在表外科目核算”。但又规定对业务上使用的重要凭证或未启用的有价证券,金融企业也应在表外科目进行登记。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英国会计原则推荐书规定;表外科目的核算对象即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表外业务。[!--empirenews.page--] 再次,表外业务的收益较差,表外业务是以收取手续费为主要目的的服务性业务,但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表外业务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认为不是主业,致使表外业务成为商业银行为了拉拢客户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性服务。例如,代理收款,代发工资、信息咨询等。二、我国银行表外业务滞后的原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缘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和经济不发达,银行缺乏创新的动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目前,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主体。一是目前仍采取国有独资的产权形式,二是整个银行体系虽然相继出现了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但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尚未打破,所以缺乏一种参与竞争的动力,缺乏扩张和创新的动力。(二)对商业银行管理的限制在经历了银行开办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机构而引起诸多问题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作出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在国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

关于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思考-----------------------作者:

-----------------------日期: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 的思考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

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一)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英国巴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之外,商业银行还开展着大量的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进行的金融业务,包括信托、资产管理、理财产品等。这些业务对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我们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一些思考,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和风险挑战。 一、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规模已经相当庞大,特别是信托和资产管理业务。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70万亿元,占我国金融总资产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了商业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 二、表外业务的盈利模式 表外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表外业务,商业银行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提高盈利水平。表外业务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分散风险,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另外,表外业务还可以为

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黏性,从而 稳定存款和客户关系。 三、表外业务的风险挑战 尽管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所帮助,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由于表外业务多为非标准化业务,所以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 时难度较大。部分表外业务可能存在较高的流动性、信用和市场风险,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将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的损失。另外,表外 业务还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对商业 银行的声誉和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和服 务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监管和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厘清表内表外业务边界,建 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规范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行为。 2. 强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完 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识别、评估和监控风险的能力,确保表外业 务风险可控。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审计分析浅析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审计分析浅析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商业银行的业务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商业银 行的经营活动中,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是两个重要的业务板块,它们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 能力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进行审计分析,有助于 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提升管理水平,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与表外业务进行浅析,探讨审计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概念及特点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自身名义从事的交易和服务,包括信用证业务、证券承销和 代理、信贷担保、外汇买卖、贵金属、债券承销、同业拆借等。中间业务通常以手续费和 佣金收入为主,不产生利息净收入。中间业务有较强的收益性和较高的风险性,对银行盈 利的贡献非常重要。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需求或市场变化,通过担保、承诺或其他方式提供的 金融服务,包括担保业务、信用衍生品交易、非居民人民币业务等。表外业务通常涉及较 高的风险和杠杆效应,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具有挑战性。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时,可能涉及到多种金融工具和交易结构,面临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水平也不尽相同。审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掌握审计方法和技巧。 审计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发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中间业务和表外业 务通常涉及较多的金融衍生品和复杂的交易结构,可能导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 险等多种风险。通过审计,可以对银行的交易行为、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防范风险的发生。 审计可以评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收益特征。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中 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旨在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审计可以对银行 的业务收入和成本进行分析,评估业务的盈利性和成本效益程度,帮助银行制定合理的经 营策略,提升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审计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监管合规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使得商业银行的管理面临更多挑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审计可以对银行的管理层决策和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 提升管理水平和保障银行的合规经营。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审计的方法应当结合审计标准和实际情况,根据业务的 特点和风险的程度,合理选取审计方法和技术,全面评估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水平。下面 将介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审计分析的方法:

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张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银行稳健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表外业务是指银行以 非存款形式向企业、政府、个人等提供资金融通、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各种服务的 业务,其特点是灵活性高、风险大、监管难度大等。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表外 业务合理开展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学者和监管部门已经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了广泛研究和监管。但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不同时间段内,表外业务的规模、 结构和风险管理策略存在差异,对于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可以为商业银行 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和实践借鉴。因此,本研究将选取国内外代表性商业银行作为研 究对象,对其表外业务的规模、结构、风险管理策略等进行比较,探究其异同点,并 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 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况调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结构和风险管理策略等进行概览。 2. 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比较分析:选取国内外代表性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外业务的规模、结构、风险管理策略等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异同点,并提出 相应的建议。 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法:主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分析不同学者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分类、规模、结构、风险管理策略等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总结和抽 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2. 数据统计法:通过统计法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结构和风险管理策略等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比较不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差 异和共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步伐日渐加速,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带来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深度调整。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存贷利差收窄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坐靠高利差的时代一去不返;直接融资方式突飞猛进,催化传统银行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网络金融、第三方支付异军突起,日益侵蚀银行业最初的支付中介领地;城商行规模扩张、农商行改制重组、民营银行准入放开,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竞争压力,实施战略转型,拓展新的利润增长来源成为现阶段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主题。 表外业务发展水平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集中体现。自Hassan(1993)首次将表外业务纳入银行绩效和风险影响的分析框架,国外学者针对不同国家银行数据展开了广泛研究(如,Smith et al.,2003;Calmès&Théoret,2010,2015;Alaa Guidara et al.,2016),研究结论亦不一致。 我国由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表外业务在银行整体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相关研究较为少见。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等系列政策出台,在供需双方的共同推动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爆发式增长,表外资产规模扩张至253.52万亿的历史高点~1,超过表内资产总规模。 全国性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在信贷业务市场竞相角逐的同时,与信托、证券、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加深同业合作,传统表外业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为促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监管机构调控政策频出,表外业务正经由野蛮生长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新型表外业务在盘活存量资产、释放银行系统风险上被监管层和市场主体寄予厚望,历经试点-停滞-重启-扩大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研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会计准则不体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这些业务主要包括担保、贷款承诺、衍生品交易、投资银行等。表外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提高银行的收益、分散风险以及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潜在风险。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壮大。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创新的推进,表外业务的种类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在有些国家,表外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银行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作用主要包括:提高银行的收益水平、分散风险、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等。表外业务能够为银行提供更高的投资收益和更广泛的业务领域,同时还可以帮助银行转移和分散风险。表外业务的开展还能提升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表外业务的监管难度较大。由于表外业务不反映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因此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管。有些银行可能会利用表外业务进行监管套利,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表外业务的透明度较低。由于表外业务的会计核算不体现在银行的财务报表上,因此其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等信息难以被外界掌握,可能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产生误导。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还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挑战。例如,在衍生品交易中,银行可能会面临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市场风险;在贷款承诺业务中,银行可能面临借款人违约的信用风险;在投资银行业务中,银行可能面临因操作失误或欺诈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为了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们以某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为例进行分析。 该银行为了规避监管要求,开展了一项表外业务——通道类信托业务。此业务是一种由银行作为通道方,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的信托计划。该计划主要投资于房地产、股票等资产,银行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然而,在此业务开展过程中,该银行面临了以下问题: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 一、本文概述 1、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简要介绍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够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将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担保类业务是指银行为客户的交易提供担保,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如贷款承诺、投标保证等。承诺类业务是指银行在一定条件下向客户承诺在未来某一时间提供某种金融服务的业务,如回购协议、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银行从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如远期合约、期权等。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金融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和提升服务质量。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产品种类和服务领域也在不断

拓展。例如,近年来,银行开始推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产品,如P2P网贷、网络借贷等,这些产品具有便利、快捷、低成本等优点,深受广大投资者和借款人的欢迎。此外,银行还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如与电商、物流等领域合作,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2、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未纳入资产负债表内的金融业务,这些业务可以增加银行的收益,同时也能降低其风险。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2、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增强客户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改进和丰富表外业务品种,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通过开展跨境理财、消费金融等表外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消费金融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表外业务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拓宽业务范围,降低风险隐患。商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回表的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回表的原因分析 一、发展表外业务的原因 金融机制改革不断,各方面的融资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商业银行依旧按照原有 的经营模式发展,必然会严重影响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因此,开展表外业务成为了一项 各大商业银行热衷的业务之一。 首先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首先作为一个企业,无异于一般企业,都围绕着获 取最大化利润这一目标进行生产和发展。同时伴随着逐渐加深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较大的 利率波动的程度,我国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一方面作为表外业务的参与者,借助自有资金 进入各类金融市场赚取利润,另一方面作为中介服务者收取大量佣金,此外开展表外业务 不需要过多成本,这都有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第二可以转移分散商业银行的风险,部分表外业务能够有效进行风险对冲,套期保值,加之商业银行拥有的专业人才,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完善自身的风险现管理机制。将潜在的 金融风险降到最低,例如有效化解不良贷款。此外,随着金融市场逐渐与国际相接轨,其 必然会带来信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等,因此借助表外业务的开 展能够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适应客户投融资需求的多样化。受基准利率下调的影响,个人不再青睐于传统的 定期存款方式,逐渐朝着拥有价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对企业而言,在投融资渠道扩宽的背 景下,投资型金融需求逐步下降,交易型金融需求和消费型金融需求不断上升,单纯的存 贷业务早已难以满足需求,而部分表外业务的开展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 一方面,表外业务规模逐年攀升。据近几年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显示,目前表外业 务的规模持续增长,到2016年年底,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高达250(253.52(含托管资产表外部分))多万亿元,约为表内总资产规模的109.16%,较上年末提升了12.04个百 分点,到了2017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302.11万亿元(含托管资产表外 部分),同比增长19.17%。其余额相当于表内总资产规模的119.69%,比上年末提高 10.5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表外业务种类日益丰富。随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除 传统的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系统创新外,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金融互换、国债 托管业务、项目融资抵押代理行业务、各类理财业务等蓬勃发展,表外业务品种日益丰富,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提升服务水平、扩大盈利来源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2016 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表外业务的范围进 一步有所扩大,将凡是能够让当期损益变动的且不被纳入资产负债表的均算作表外业务。 三、表外业务回归表内的原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开展比拟缓慢,整体开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开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金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表外业务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开展比拟缓慢,整体开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传统的存贷业务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大表外业务的开展,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1影响我国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 1.1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习惯了政府的指令性安排,市场竞争意识差,盈利观念淡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开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传统的存贷等表内业务上,对表外业务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对表外业务的创新开展缺乏动力,没有形成对表外业务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1.2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约束 ?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在涉及证券,保险业务领域时不能提供相应的综合理财业务。分业经营极大的限制了表外业务的拓展空间,割裂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使商业银行经营的表外业务品种单一,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受到很大的局限。 1.3金融市场欠兴旺 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兴旺,企业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在规模,流通机制等方还都很不完善;股票市场虽然历经改革,有所开展,但仍然存在市场分割,投机严重等问题;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辟无疑与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及人名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的进程密切相关。担保类,承诺类等表外业务与企业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的兴衰高度相关。而更高层次的表外业务如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效劳,理财参谋效劳等要以高度发的的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依托。金融市场的不兴旺,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开展。 1.4外部信用环境欠佳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如担保类,承诺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类的效劳,开展此类的表外业务要求缔约双方有良好的信用习惯,否那么会使银行承当过高的风险。我国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社会生活中信用机制不健全。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甚至银行与银行之间债务拖欠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外部信用环境也是银行表外业务缓慢开展的原因之一。1.5专业的人才和技术的缺乏 银行本身是一个高技术,高智能型行业,而表外业务更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集合了对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和信誉于一体的要求,涉及金融,财会,法律,税收等领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需要大批复合型金融人才,他们需要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精通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思考论文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思考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全新的国内外金融背景下,积极致力于创新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根据市场经济 发展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法则和现代商业银 行运作规则,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当前,曾被看作 身份象征的银行卡已走入普通人家,据统计,1999年底,我国的发卡银 行已达20多家,发卡量达到2亿多张;消费信贷正全面开展并已被广大 消费者所认同;POS机、自助银行、网络银行也方兴未艾。 金融业务创新应该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 创新主要部分也属于业务创新。70年代末80年代初,票据发行便利、远 期利率协议、期权和互换作为四大金融创新。此后,金融衍生工具更掀起 金融创新的新浪潮。然而,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金 融新产品和工具上的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 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当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步伐的加快,如何进行业务创新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 1、资本业务创新。在“巴塞尔协议”公布以前,各国的资本充足条 件大不相同,一般在2%—7%之间波动。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分别为4%和8%,这逐步为世界 各国所接受。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因此,可以采取两种 方式和措施: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张股本规模来增加核心资本,具体可以 鼓励那些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公开发行A股、H股、 红筹股等,通过上市来募集股本金。二是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具体可以发行7—10年的债券来筹集资本。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研究与思考范文

有关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一些思索 国际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门类,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来银行业的竞争,就是新兴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创新的竞争,谁占据了中间业务市场,谁就抢占了制高点,就拥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国际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获得中间业务利润和向国外拓展营销的重要手段,它对银行具有收益高、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历来都是各家商业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特殊是在我国加入WTO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国际业务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外资银行凭借其良好的信誉、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的管理阅历、优质的客户服务、完善的业务品种以及对国际惯例的娴熟驾驭实力等优势冲击着我国已有的经营领域,抢占着国际业务市场份额,而在金融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日,各商业银行在狠抓本币业务的同时,纷纷将眼光瞄准了国际金融业务。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国有商业银行只有面对挑战找寻对策,实行有效措施才能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业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大力发展国际业务,首先必需醒悟地相识和估计到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才能英勇的迎接和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运用有效的措施推动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快速向前发展。 一、国际业务发展的难点 (一)思想相识不到位。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对发展国际业务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相识不够明确和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业务缺乏了解,也无阅历,以致对国际业务的发展和管理难以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支

持。二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小,在机构、人才、客户等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致大部分人认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国际贸易融资,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 (二)国有商业银行营销手段单一,营销力气不足。主要体现在不能很好地将融资与国际结算业务相结合,忽视国际结算业务正由中间业务向表外业务转化,融资与担保正成为国际结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造成有融资功能的部门不会依据国际结算业务的特点对外营销,而经营该业务的部门又没有融资权,对外没有形成一股合力,严峻制约了业务规模的扩大。 (三)从事外汇业务的专业人员短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特殊是与绩效挂钩过分的“官本位”体系,极大弱化了员工的商业意识和对银行技术进步的追求,因而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的发展。虽然,银行开展国际业务后接连培育了一批国际业务专业人才,但熟识国际业务的人才多集中在国际业务部,且以内勤为主、外勤薄弱,因此国际业务专业人员的实力范围和施展空间受到制约,同时国际业务人员流淌性低,缺乏活力,在职员工定期脱产培训不足,尤其到国内外外资银行培训几乎是零。 (四)技术手段落后。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殊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始终沿用的是分散经营模式,同时由于银行的电子化、自动化起步晚,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业务账务系统相对独立,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无法达到共享资源。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问题

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与风险 防范问题

目录 摘要 (1)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 (2) (一)资产负债业务 (2) (二)促进银行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和全面化 (2) (三)有利于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2) 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3) (一)对表外业务创新认识不够充分,经营观念落后 (3) (二)科技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投入严重不足 (3) (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建设滞后、不健全 (4) 三、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及风险防范对策 (4) (一)进一步加快经营理念的更新,从观念上更重视表外业务的创新 (4) (二)进一步加大表外业务的技术创新及投入力度 (5) (三)完善表外业务内部操作制度,强化风险控制 (5)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8)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问题 摘要:从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金融富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向外界开放。我们的商业银行抵御了强大的银行和分布良好的外国银行的涌入。国内财政资源的很大一部分。挑战与挑战:从国内环境出发,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参与者有银行。随着市场的持续增长,许多类型的金融交易都在增长。但是,坚持这样做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金融银行公司的竞争压力。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业务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当前趋势,第二部分介绍了残疾问题,第三部分给出了答案。我国商业银行统计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发展的现状 (一)资产负债业务 信用卡行业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模式和金融产品。在这种模式下,储蓄和债务业务的利息收入占收入的很大比例。由于该国金融体系的深刻改革,经济能力,金融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汇率交易的不断深化和增加,我们的商业银行对就业和金融结构产生了严重影响。一方面,零售银行提高了对市场竞争的认识,从广义上增强了竞争能力,价格竞争是竞争的主要重点。另一方面,传统公司的收入波动很大,这与该国对贷款急剧增加而债务减少的看法相一致。尽管基础交易市场随着消费者期权的波动而扩大和收缩,但股票市场却降低了证券收益率。商业银行需要寻找通过开发具有新利率的业务来增加利润的新方法。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利率较低,因为它不在自己的银行中,因此不太可能从银行借款以赚取非利息收入。同时,人们对传统利率的周期性变化知之甚少。委员会报告的非收入和补偿基金将用于根据经济和国家变化来取消以前产生的收入。 (二)促进银行业务经营的多元化和全面化不平等的业务重组将导致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或分离银行业务问题。公司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如果已引入投资基金或银行帐户,则必须使用其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将面临对冲类型的风险。由于经济金融的深入发展,无债务部门已悄然进入跨境活动,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空间正在扩大。同时,商业银行以第三方的身份经营二级业务,大多数业务价格便宜,便宜且负担得起,因为它们无法获取资产和负债。此外,股票银行收入和非银行收入是稳定银行收入和防止价格波动的最重要的货币政策。最后,尽管面临资产业务重组的挑战,但公司银行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和工具来管理其风险,包括风险类型和银行余额。风险管理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三)有利于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剩余业务的重组将帮助商业银行增加其财务资源,确保资本短缺,并更广泛地改善资源分配。该业务非常激进,因为有可能转移不平衡的公司。其中,破产保险是最好的之一。商业银行不能选择积累贷款资金来创建新资金,该资金被用作外汇基金和金融市场标准的抵押品。一方面,信贷安全改变了传统银行的动荡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前景、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发展的现状前景、 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的扩大,表外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和外国商业银行比拼的新战场。表外业务是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目前成为其获利的主要途径,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后,以表外业务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尤为突出。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出现了新的高潮,而表外业务方面的创新尤其突出,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表外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我国银行界的热点课题。 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内容及其确认 (一)表外业务的内容 表外业务是指确定的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对某项金融商品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在交易成立时,它即形成某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资产,并同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一项金融负债。按照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解释,表外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具体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三种类型的业务。”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

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重要性1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纪丽丽 摘要: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经营范围的扩大,表外业务将成为外国与我国商业银行比拼的新战场。表外业务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目前成为其获利的主要途径,开展表外业务不但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还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后,以表外业务创新为代表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尤为突出。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出现了新的高潮,而表外业务方面的创新尤其明显,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表外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我国银行界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对比西方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现状,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阐述,提出了业务拓展的策略步骤,并对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业务拓展、政策建议、金融服务、利润增长点、主要内容 相比西方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在我国开始履行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之时,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直接交锋主要集中在表外业务。这也意味着不论从商业银行拓宽利润渠道的角度,还是从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都应该加大力度开展表外业务创新。因此,根据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及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策略,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积极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应对外资银行的冲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定义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即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或有资产类和或有负债类表外业务。另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简言之,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和金融中介服务业务[1]。本文所使用的表外业务概念是指广义表外业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