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引言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它描述了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在化学学习中,常常需要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如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率、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变化等。本文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摩尔比率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摩尔比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率。

假设有以下化学方程式:

2H₂ + O₂ → 2H₂O

根据方程式可以得知,2 mol 的H₂ 能够与 1 mol 的O₂ 反应生成 2 mol 的H₂O。依此可得以下摩尔比率: - H₂ : O₂ = 2 : 1 - H₂ : H₂O = 2 : 2

质量变化计算

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摩尔比率,还可以用于计算

反应物的质量变化。通过计算反应物质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考虑以下化学方程式:

2H₂ + O₂ → 2H₂O

已知初始时,H₂ 的质量为 10 g。可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反应后产物H₂O 的质量:

1.计算H₂ 的摩尔数:10 g H₂ * (1 mol H₂ / 2 g H₂) = 5

mol H₂

2.根据方程式可知,2 mol 的H₂ 能够生成 2 mol 的

H₂O。所以 5 mol 的H₂ 会生成 5 mol 的H₂O。

3.计算H₂O 的质量:5 mol H₂O * (18 g H₂O / 1 mol

H₂O) = 90 g H₂O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知反应后产生的H₂O 的质量为90 g。

反应过程中的计算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反应过程中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变化。这需要结合化学方程式和给定的初始条件进行计算。

考虑以下反应:

2NaCl + H₂SO₄ → 2HCl + Na₂SO₄

初始时,已知H₂SO₄ 的质量为 100 g。我们想要知道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HCl 的质量。

1.根据方程式,H₂SO₄ 和 HCl 的摩尔比率为 1:2。所以

生成的 HCl 的物质的量应为生成的H₂SO₄ 的物质的量的两倍。

2.计算H₂SO₄ 的摩尔数:100 g H₂SO₄ * (1 mol H₂SO₄

/ 98 g H₂SO₄) = 1.02 mol H₂SO₄

3.计算 HCl 的质量:1.02 mol H₂SO₄ * 2 mol HCl / 1

mol H₂SO₄ * 36.5 g HCl / 1 mol HCl = 74.43 g HCl

以上计算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将生成大约 74.43 g 的 HCl。

结论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通过它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率和质量变化。通过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化学反应,并预测反应结果。拥有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力对于化学学习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1.理论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基础是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的客观规律。 2.基本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一定值。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例如: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其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Mg)∶m(O2)∶m(MgO)=48∶32∶80=3∶2∶5。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要明确解题思路 解题时,一般思路:先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确定哪些数据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如果所给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关系仅仅是间接关系,那么必须分析清楚该数据是通过什么“中介”与各物质产生联系的,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用x,y等字母表示)。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未知数。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规律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简记为“设”“写”“找”“列”“答”。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见类型 1.已知一种物质的质量,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 这种题型是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重点,重在按计算格式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实际上是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是隐含的已知条件),因此只要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就可求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2.含字母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一、反应物、生成物均为纯净物的计算 例1、工业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计算电解10t 氧化铝最多生产多少吨铝? 二、反应生、生成物为不纯物的计算 例2、某同学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 2 )是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他回家后查阅资料,查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 2O 2+2H 2O=4NaOH +O 2 ,且 CaO 2与 Na 2O 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 (2)该同学为测定这种固体中CaO 2的质量分数,称取20g 样品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结果生成3.2g 氧气 (假设样品中其他成分与水不反应)。请你帮助计算该样品中CaO 2的质量分数。 三、涉及巧解的计算 例3、有一种含CaCO 3与CaO 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取该混合物16g 经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生成Ca(OH)2的质 量为( )(技巧:元素质量守恒) A 3.7g B 7.4g C 14.8g D 22.2g 例4、现有200g 澄清石灰水,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上产生白膜,称量石灰水质量变为202.2g ,求:生成白膜质量为多少克?(技巧:差量法) 将30g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没有气体放出,称量剩余固体物质质量为20.4g ,求:原混合物种KClO 3质量为多少克?(不知道任意一种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不能直接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求。突破口:生成氧气多少克?)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引言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它描述了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在化学学习中,常常需要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如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率、计算反应物的质量变化等。本文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 摩尔比率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摩尔比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摩尔比率。 假设有以下化学方程式: 2H₂ + O₂ → 2H₂O 根据方程式可以得知,2 mol 的H₂ 能够与 1 mol 的O₂ 反应生成 2 mol 的H₂O。依此可得以下摩尔比率: - H₂ : O₂ = 2 : 1 - H₂ : H₂O = 2 : 2

质量变化计算 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摩尔比率,还可以用于计算 反应物的质量变化。通过计算反应物质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反应的进程和结果。 考虑以下化学方程式: 2H₂ + O₂ → 2H₂O 已知初始时,H₂ 的质量为 10 g。可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反应后产物H₂O 的质量: 1.计算H₂ 的摩尔数:10 g H₂ * (1 mol H₂ / 2 g H₂) = 5 mol H₂ 2.根据方程式可知,2 mol 的H₂ 能够生成 2 mol 的 H₂O。所以 5 mol 的H₂ 会生成 5 mol 的H₂O。 3.计算H₂O 的质量:5 mol H₂O * (18 g H₂O / 1 mol H₂O) = 90 g H₂O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知反应后产生的H₂O 的质量为90 g。

反应过程中的计算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反应过程中其他相关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变化。这需要结合化学方程式和给定的初始条件进行计算。 考虑以下反应: 2NaCl + H₂SO₄ → 2HCl + Na₂SO₄ 初始时,已知H₂SO₄ 的质量为 100 g。我们想要知道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HCl 的质量。 1.根据方程式,H₂SO₄ 和 HCl 的摩尔比率为 1:2。所以 生成的 HCl 的物质的量应为生成的H₂SO₄ 的物质的量的两倍。 2.计算H₂SO₄ 的摩尔数:100 g H₂SO₄ * (1 mol H₂SO₄ / 98 g H₂SO₄) = 1.02 mol H₂SO₄ 3.计算 HCl 的质量:1.02 mol H₂SO₄ * 2 mol HCl / 1 mol H₂SO₄ * 36.5 g HCl / 1 mol HCl = 74.43 g HCl 以上计算表明,在反应过程中将生成大约 74.43 g 的 HCl。

化学方程式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理论依据: 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 乘积之比。例如: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其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Mg):m (O2):n(MgO)=48:32:80=3:2: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含杂质的计算,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解题时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不纯物。这些辅助性计算可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即可。 2。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指质量;必须需纯净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气体密度(g/L)= (2)纯度=×100%=×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3)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 综合计算: 1. 综合计算题的常见类型 (1)将溶液的相关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计算。 (2)将图像、图表、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下:

综合型计算题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的重点、难点。这种题类型复杂,知识点多,阅读信息量大,思维过程复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它考查的不仅是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也是考察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综合计算相对对准度较大,但只要较好地掌握基本类型的计算,再加以认真审题,理清头绪,把握关系,步步相扣,就能将问题顺利解决。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问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成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生成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反应的混有的且不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一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1)固体与液体反应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于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要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有时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对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①溶液组成法:溶液质节=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中的水;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②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进入液体的固体质量(包括由于反应进入和直接溶入的)+液体质量-生成不溶物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2)对于液体与液体的反应,一般是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计算与固体和液体反应后的计算类似,自先应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应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反应发生后,溶液质量也有两种求法: ①溶液组成法(同上). ②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所有液体质量之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4。图像、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在近几年中考题出现了以图像,表格为载体的化学计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坐标曲线、图像、表格等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答此类题目时,受求学生能够对图像,表格进行科学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将有用信息,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图像与化学方程式结台的综合计算 图像型计算题是常见的题型是坐标曲线题,其特点是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曲线图直观表示出来。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 化学方程式(Chemical Equation),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质量守恒法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抓住守恒这个中心,准确建立已知量与待求量的等量关系,是用质量守恒法解题的关键。此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 例1. 向5g铜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氢气,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残留固体的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和铜粉各多少克?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在固体中是没有变化的,根据铜元素质量守恒,即可建立方程,求出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粉的质量。 解:设混合物中含CuO的质量为x g,则含Cu的质量为(5-x)g,由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得: x·Cu/CuO+(5-x)=4.2 即:x·64/80+(5-x)=4.2 x=4 原混合物中含Cu的质量为5-4=1(g) 答:原混合物中含氧化铜4g;含铜1g。 二、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状态的物质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差量法。在化学反应中,虽然从整体上看存在着质量守恒的关系,但某一状态的物质(例如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会发生反应(增加或减少),这一差值称为差量。差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有着正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关的待求量。因此,寻找差量,正确建立

差量与待求量的比例关系,是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在有沉淀或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常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例2. 某学生将16g氧化铜装入试管中,通入氢气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4.4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被还原?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失去氧的质量。抓住这一差量,找出差量与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便可求解。 解:设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g, CuO+H2=Cu+H2O,固体质量减少 80 64 80-64=16 x 16-14.4=1.6 所以 80/16=x/1.6 所以 x=8 答:被还原的氧化铜有8克。 思考与练习:试一试用差量法计算(例1)。 三、关系式法 在涉及多步化学反应的计算中,根据起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关系式进行计算的方法称为关系式法。 化学反应中,有时会涉及到多步反应:第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第二个反应的生成物又是第三个反应的反应物。对多步反应的计算题,用通常的方法从已知数据到求得最终结果要根据每个化学方程式一步一步地计算,相当繁琐。由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只要找到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即可一步计算得出结果,从而化繁为简,提高解题效率。 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反应的计算,其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建立起始反应物与最终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例3. 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将产生的氧气用于红磷的燃烧实验。要制得五氧化二磷15g,所需氯酸钾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克?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实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CaCO3CaO+CO2↑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56 和已知量、未知量x1t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x==1.8t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答: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 (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否则会一错全错; (2)化学方程式中体现的是各纯净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故只有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 (3)质量单位要统一,在解题过程中,已知量后一定要带单位,未知量求出后也要带单位; (4)解题要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知识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实例的规范解题格式如下: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CaCO3CaO+CO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10056 x1t--------------------------已知量不要忘记带单位 = x==1.8t------------------------- 计算结果要有单位答:需要碳酸钙1.8t。 【要点诠释】利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出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格式是本课题的重点: 一解二设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差; 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知识点三:几种常见的计算类型 1.常规题: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并且伴随着物质的体积、密度与质量间换算的有关计算。(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 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二) 3.巧解型:这类题主要是利用所给数据,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数量关系,间接解题(见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三、四) 【要点诠释】由于化学方程式体现的是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若给定物质的体积、密度等条件,应把物质的体积转化为物质的质量。有些题目利用常规化学方程式不易解决的就要想办法看能否用差量法或者极值法等。实际解题没有固定的模式,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规律方法指导]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就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涉及到的题型有选择、计算等。 1.对于常规题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来计算。 a.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公式有: (1)质量=密度×体积 (2)分解率=已分解物质的质量/未分解物质的质量×100% (3)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某物质的质量/含该物质的总质量×100% (4)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 b.计算中易发生的错误: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真正的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直接代入计算。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粗心大意,求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出现错误。 解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题意然后仔细计算;对计算中易发生的错误要尽量避免。 2.有些题不需要写出化学方程式,直接利用质量守恒即可解决。 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基本计算 题1、20g红磷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精确到0.1g)同时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是1.43g/L)(精确到0.01g/L) 【思路点拨】在初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都是质量关系。若要求出待求气体的体积数,则要将已求出的气体质量换算成体积;若有一定体积的气体参加反应,则先要换算成气体的质量。 【解析】首先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求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再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1、关系式法的计算依据: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成正比例关系 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都是成正比例关系,比值是一定,不变的。利用这个关系,只要知道反应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就可以其它各物质的质量。 各物质的质量比有两种计算方法: 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实际质量比 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 2、质量守恒法的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抓住守恒这个中心,准确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等量关系,是用质量守恒法解题的关键。此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反应物中A元素的质量总和=生成物中A元素的质量总和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注意:未知数要指明物理量,但不要带单位)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记住一定要配平) (3)找:找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书写时要在相应物质的正下方对齐写,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或交叉相乘(方法:左比右等于左比右,或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注意:

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常见题型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共140g,所以A和B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由于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占其中3份,B占其中4份。所以消耗B的质量为140÷7×4=80g。 例2 在化学反应3X+4=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分析:此题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解题时,首先要确定4的值,即3×32+4=2×102 4=2×102-3×32=108 =27 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例3 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主要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理论依据及常见题型 化学方程式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和什么是生成物,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进行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应物的质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 1.解题格式要规范,运算要准确 (1)设未知量(如:设***的质量为x) (2)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3)求出相关的物质的质量比;将已知量、未知量对准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严格要求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目的是培养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摆放位置,以及物质之间的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准确地描述了物质转化的过程。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摩尔比以及反应所需的能量等信息,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涉及到摩尔计算和质量计算两个方面。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这两个方面的计算方法。 一、摩尔计算 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它表示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一个摩尔的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这个数字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单位mol-1)。下面以化学反应平衡的摩尔计算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摩尔计算。 1.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计算。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为例:CO2 + H2O → H2CO3 在这个方程式中,CO2和H2O的系数分别为1,而H2CO3的系数为1。因此,1摩尔的CO2和1摩尔的H2O在反应中可以生成1摩尔的H2CO3。 2. 反应物量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反应中,需要一定比例的反应物才能够生成特定的产物。如果知道反应物中任意一种物质的摩尔数,就可以通

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数。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Mg + 2HCl → MgCl2 + H2 在这个方程式中,Mg和HCl的系数分别为1和2,而 MgCl2和H2的系数分别为1和1。如果已知反应中Mg的摩尔 数为2mol,如何计算HCl的摩尔数呢? 根据化学方程式,1摩尔的Mg需要2摩尔的HCl才能够 完全反应,因此2mol的Mg需要4mol的HCl才能够完全反应。因此,HCl的摩尔数为4mol。 3. 反应热和摩尔热 化学方程式可以给出反应的热力学信息,例如反应热和 摩尔热。反应热指的是在标准条件下,1mol反应物完全反应 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mol)。而摩尔热指的 是在标准条件下,1kg某种物质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单位为 焦耳(J/mol)。 二、质量计算 质量是物质的另一种基本计量单位,它表示物质的重量。在化学计算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质量比。下面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计算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计算。 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以通过化学 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摩尔比、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等信息计算。以Na2CO3和HCl反应生成NaCl、CO2和H2O为例: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在这个方程式中,Na2CO3和HCl的摩尔比为1:2,而NaCl、CO2和H2O的摩尔比为2:1:1。如果已知Na2CO3的质量为10g,需要计算这个反应可以产生多少克CO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4篇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1 教学目的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响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 1.由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标准化。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根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 (1)设未知量;

(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讨论交流】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根据是什么?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温馨点拨】 1.列比例式,实际表达了参加反响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须书写正确; (2)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3)找准题意中的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 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展计算,所用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后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另外单位要一致,不一致的要进展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存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响练习】 1.在M+RO22N的反响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1.2gM完全反响生成5.6gN。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D) 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C.参加反响的RO2质量为4.4g D.2.4g M与5g RO2反响生成7.4gN 2.在化学反响2A+B2===2AB中,A与B2反响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响,那么生成AB的质量是(C) A.9g B.11g C.12g D.14g 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

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参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达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关系以及反应的摩尔比。借助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计算,包括反应物的量之间的转化、质量之间的转化、摩尔比之间的计算等等。本文将介绍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概念。 1. 摩尔与物质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和反应物的数量通常用摩尔(mol)来表示。摩尔可以看作是物质的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粒子数目,例如1摩尔的氧气表示其中含有约6.02×10^23个氧气分子。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首先需要将所给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转化为摩尔。 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H2 + O2 → H2O 如果给定氢气的质量为2克,氧气的质量为32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将质量转化为摩尔: 氢气的摩尔数 = 质量 / 分子量 = 2g / 2g/mol = 1 mol 氧气的摩尔数 = 质量 / 分子量 = 32g / 32g/mol = 1 mol 2. 摩尔比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摩尔比。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可以利用方程式中的系数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N2 + 3H2 → 2NH3 如果给定氮气的摩尔数为2 mol,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将其转化为氨气的摩尔数: 氮气转化为氨气的摩尔数 = 氮气的摩尔数 × (氨气的系数 / 氮气的系数) = 2 mol × (2 / 1) = 4 mol 3. 质量之间的转化 除了摩尔之间的转化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的转化关系。在进行质量之间的转化时,需要注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称为相对分子量或摩尔质量)。 例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如果给定葡萄糖的质量为180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 葡萄糖的质量 × (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 180g × (44g/mol / 180g/mol) ≈ 44g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整理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算》知识点整理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1、关系式法的计算依据: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是成正比例关系 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都是成正比例关系,比值是一定,不变的。利用这个关系,只要知道反应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就可以其它各物质的质量。 各物质的质量比有两种计算方法: 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实际质量比 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 2、质量守恒法的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抓住守恒这个中心,准确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等量关系,是用质量守恒法解题的关键。此法在化学计算中应用广泛。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反应物中A元素的质量总和=生成物中A元素的质量总和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注意:未知数要指明物理量,但不要带单位)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记住一定要配平)(3)找:找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书写时要在相应物质的正下方对齐写,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或交叉相乘(方法:左比右等于左比右,或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注意: 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常见题型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1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和D的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表示方式,是化学过程的文字 描述形式。它可以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关系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出来。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数值计算和化学 反应的平衡计算。 一、化学反应的数值计算 化学反应的数值计算是指通过需要的知识把化学式转化 为计算式,然后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或质量数大小得出所需要的答案。 例如:计算4g氢氧化钠与1L稀盐酸反应时所需的盐酸 浓度。 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NaOH + HCl → NaCl + H2O 根据化学式可知,在化学方程式中,氢氧化钠和盐酸的 化学反应比的摩尔数为1:1,因此需要进行摩尔计算。 计算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 NaOH的摩尔质量为40g/mol,因此4g氢氧化钠相当于 0.1摩尔。 根据化学式可知,4g氢氧化钠和1L稀盐酸的化学反应需要0.1摩尔的盐酸,因此需要通过计算盐酸的浓度来得出答案。 计算盐酸的摩尔数: 根据化学式可知,在化学方程式中,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的化学反应比的摩尔数为1:1,因此生成的氯化钠的摩尔数为0.1。 根据生成物的摩尔数,得出盐酸的摩尔数为0.1。 计算盐酸的浓度: 盐酸的摩尔质量为36.5g/mol,盐酸的摩尔浓度(M)=摩尔数/体积(L)=0.1mol/L。 因此,4g氢氧化钠与1L稀盐酸反应时所需的盐酸浓度为 0.1mol/L。 二、化学反应的平衡计算 化学反应常常是一个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平衡的 过程。化学方程式中,平衡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中所处的比例关系。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和质量数比例不再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化学反应计算时,需要对平衡条件进行考虑,计算平衡摩尔数和平衡常数等物理量。 例如:求解2AB<---→A2+B2反应的平衡常数。 首先写出反应式: 2AB <---→ A2 + B2 根据反应式可知,在反应中AB和A2+B2反应比的摩尔数 为2:1,因此需要考虑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比。 假设平衡态下,反应物AB的摩尔数为x,生成物A2和 B2的摩尔数均为y,平衡常数为K。 根据反应式可知: K=([A2][B2])/([AB]^2)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2x=2y+2y+2y 即: x=3y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习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Ca-40 Mn-55 K-39 Cl-35.5 S-32) 例1:某同学在实验室称取3.16g高锰酸钾(KMnO4)制取氧气,完全分解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例2: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7.3g。求:(1)得到氧气的质量;(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 例3: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125吨,则可生产多少吨生石灰? 例4:在实验室里加热30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0.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求解过程)。

例5: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7.6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22.8g。求: (1)制取氧气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例6: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过 氧化氢溶 液 二氧化锰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例7:全国人民大会和协会议使用过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石头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____g气体;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例8:长时间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学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水垢中CaCO3的含量。他们取200g水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定5min内生成CO2的质量,测量数据如下表: (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9:H2和O2的混合物20g,点燃充分反应,生成水20g,求:原混合物中H2有多少克?

(完整)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测试题 1。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23∶9 B.16∶9 C.32∶9 D.46∶9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 3。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克A与32克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克 B.32克 C.22克 D.12克 4。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的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 ) A.12克 B.44克 C.56克D.100克 5。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 g,测得铜的质量为8。0 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 2 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 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 2 O的混合物 C.固体样品可能是Cu 2 O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4/9 6.在2A+B====2C的反应中,1.2 g A完全反应生成2 g C,又知B的式量是32,则C的式量为___________. 7.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8.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填写元素名称) 9。在化学反应3X+4Y====2Z中,已知X和Z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10。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泥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其反应方程式为: 2CaCO 3(粉末) + 2SO 2 + O 2 ====2CaSO 4 + 2CO 2 . (1)若100克废气中含6。4克二氧化硫,则处理100克这种废气需含碳酸钙(CaCO 3 )的石灰石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典型例题 例1 电解54克水能够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克/升)? 分析:此题属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再通过气体密度换算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已知水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因此解题关系是通过化学方程式找到反应物水和生成物氧 气间的质量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解答:(1)设未知量,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出有关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5)进行质量、体积间换算 (6)答题:电解54克水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氧气33.6升。 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定要注意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另外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规范,“设”“列比例式”,“答”以及单位的使用等。最后注意化 学式量的计算,这是基础计算,也是正确解题的另一条件。 例2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单质铜。若要得到3.2克铜所需的氢气需要多少克锌与足量的 稀硫酸反应制得?

分析:本题属于多步反应计算,即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此类题可分步计算也可利用关系式一步求出。 解答:(解法一分步计算) 解:设要得到3.2克Cu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设生成0.1克需要锌的质量为y 答:需要3.25克锌。 (解法二—关系式法) 解: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 ∵ ∴得关系式为:

答:略 点拨:多步反应的题目一般可借助多个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关系式,通过关系式求解可使多步反应计算的计算过程简化,也可避免过多计算带来的计算错误。关键是找对关系式,在寻找关系式时,一定要将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否则关系式中系数会出 现错误,如找出多少克分解产生的氧气恰好与m克氢气反应的关系式。 (1) (2) (2)×3 (1)、(3)联立 ∴ 化简为 例3 把红磷放在氧气中燃烧制取15 g五氧化二磷,如果氧气由氯酸钾催化分解制得,求所需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选题角度:考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思路分析:该题是制取,而与红磷反应的是由催化受热分解而得到的,如果用常规解法,需要通过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的质量。 设所需氯酸钾的质量为。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经典23道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经典23道 1.冶炼100 kg含杂质2%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多少? 2.一定量含有氯化钠杂质的氢氧化钠样品,加入25 g水充分溶解后,缓慢加入10%的稀盐酸,当溶液的pH=7时,刚好用去稀盐酸的量为36.5 g。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3.将527 g稀盐酸加入盛有50 g碳酸钙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反应后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2019河南25(7)题3分]某潜水艇上有100人,如果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为0.001 kg,假如所需要的氧气全部由Na2O2与CO2反应来提供,则该潜水艇一天所需要Na2O2的质量是多少?[提示:2Na2O2+2CO2=== 2Na2CO3+O2]

5.[2016河南23(5)题3分]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来制取25.2 kg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 6.[2015河南23(5)题3分]铁和钛合金性能优良,广泛用于航空、造船和化学工业中。工业上常用钠来制取钛,在高温时,钠与四氯化钛(TiCl4)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钛。若要用该方法制取2.4 kg钛,理论上需要钠的质量是多少? 7.[2018河南25(4)题3分]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 g 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 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2014河南23(4)题3分]某工厂变废为宝,探究用废硫酸等来制取所需产品。现有废硫酸4.9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足量废铁屑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同时将生成的全部氢气通入足量氧化铜中并加热(H2+CuO =Δ= Cu+H2O),请计算理论上最多可生产铜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