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胆囊炎超声影像诊断与辨证治疗

急性胆囊炎超声影像诊断与辨证治疗

急性胆囊炎超声影像诊断与辨证治疗
急性胆囊炎超声影像诊断与辨证治疗

急性胆囊炎超声影像诊断与辨证治疗

摘要:急性胆囊炎易被误诊为肝管及胆总管结石,延误治疗。因此在急性胆囊炎超声影像诊断、鉴别与辨证的过程中,要见微知著,全面细致,中西杂糅,经充分考虑再下结论,才能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和较强的预见性;此外,在该病的治疗上要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或实施保守治疗。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超声检查;影像诊断;辨证

急性胆囊炎易被误诊为肝其它疾病,因此在检查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见微知著,全面细致——精确与其它病症相鉴别

急性胆囊炎常常被误诊为肝管和胆总管结石,可能由于检查时肝管及胆总管内可见多个回声增强光团,并伴声影;很可能是由于胆道炎性梗阻,胆道内炎性细胞,组织碎屑沉淀凝集成团而造成的强回声被误诊为结石。因此对于胆囊附近回声带的增强要多作考虑,以区分结石和炎性梗阻的团块。相类似的,急性胆囊炎也常与急性胰腺炎相混淆,并且相互影响,有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炎者,也有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炎者。前者胆囊轮廓明显增加,壁毛糙,增厚明显可呈双层,张力增高,透声差;后者以胰腺轮廓明显增大、增厚为特征。应在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血、尿淀粉酶测定等)时,结合超声等检查进行鉴别。此外,临床也有右下肺炎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的病例,尤其是一些原先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病史的右下肺炎患者。当患者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发热并伴咳嗽,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壁增厚、有结石影时,一般多忽略了发热伴咳嗽症状,仅考虑为慢性胆结石急性发作。但是作胆囊炎治疗后并未见效,再拍胸片发现右下肺密度增高影,才考虑为急性右下肺炎。这也说明在超声检查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发病原因,综合考量,再下结论。

回顾文献,也可见到一些过于肥胖、腹壁下垂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报道[1]。其误诊原因是:这一类病人体型过于肥胖,胆囊深陷,大网膜与壁层腹肌隔离,右下腹腹膜直接接受刺激,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不明显,且疼痛偏于右下腹,与阑尾炎症状类似。

2 中西杂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急性胆囊炎在分型中应该多属于肝胆湿热型和热毒型,发病急,转变快。也有部分病症由肝郁气滞引发,病情较轻浅。根据《中医影像诊断学》分类标准[2]:肝胆湿热型:胆囊轮廓明显增加,壁毛糙,增厚明显可呈双层,张力增高,透声差,囊内可有弥漫性小光点或中等强度之沉积性回声,为伴结石或结石嵌顿,结石可较多,以大中结石为主,肝内胆管、胆总管、肝总管可模糊毛糙;热毒型:胆囊极度增大,壁增厚明显,呈低回声暗带,囊后壁远端回声增强区不明显,胆囊内透声差,见散在不均细光点,无声影,结石往往以大结石为主,分布在胆囊

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闷胀疼痛、嗳气、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史。纤维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极为重要,可发现胃黏膜水肿、充血、黏膜色泽变为黄白或灰黄色、黏膜萎缩。肥厚性胃炎可见黏膜皱襞肥大,或有结节并可见糜烂及表浅溃疡。 2、消化性溃疡:有溃疡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而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往往于进食后疼痛加重,特别进高脂肪食物。溃疡病常于春秋季节急性发作,而胆石性慢性胆囊炎多于夜间发病。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有明显鉴别价值。 3、胃神经官能症:虽有长期反复发作病史,但与进食油腻无明显关系,往往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常有神经性呕吐,每于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恶心,呕吐量不多且不费力,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及食量。本病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用暗示疗法可使症状缓解,鉴别不难。 4、胃下垂:本病可有肝、肾等其他脏器下垂。上腹不适以饭后加重,卧位时症状减轻,立位检查可见中下腹部胀满,而上腹部空虚,有时可见胃型并可有振水音,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 5、肾下垂:常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以右侧多见,但其右侧上腹及腰部疼痛于站立及行走时加重,可出现绞痛,并向下腹部放射。体格检查时分别于卧位、坐位及立位触诊,如发现右上腹肿物因体位改变而移位则对鉴别有意义,卧位及立位肾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有助于诊断。 6、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本病有急性肝炎病史,有慢性消化不良及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可有肝大及肝功不良,并在慢性肝炎可出现脾大,蜘蛛痣及肝掌,B超检查胆囊功能良好。 7、慢性胰腺炎:常为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其上腹痛向左肩背部放射,X线平片有时可见胰腺钙化影或胰腺结石,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逆行胆胰管造影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一定价值。 8、胆囊癌:本病病史短,病情发展快,很快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及直接侵及附近肝组织,故多出现持续性黄疸。右上腹痛为持续性,症状明显时多数病人于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硬性肿块,B超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 9、肝癌:原发性肝癌如出现右上腹或上腹痛多已较晚,此时常可触及肿大并有结节的肝脏。B超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CT检查分别可发现肝脏有肿瘤图像及放射缺损或密度减低区,甲胎蛋白阳性。

胆囊炎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胆囊炎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 一、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1)突然发作中上阳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可有发热、恶寒、黄疽等。常因油胰餐、劳累所诱发。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2)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或反跳病,莫菲征阳性,有时可触及肿大之胆囊。 (3)超声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厚、胆石光团及声影。 (4)血白细胞及中性拉细胞计数增多。 (5)除临床症状和体征外,B型超声检查往往能显示出肿大的胆囊、胆囊壁水肿增厚以及结石的影像。本病应同其他外科急腹症如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高位急性阑尾炎等相鉴别。老年人应除外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6)单纯性胆囊炎的炎症易于消退,若继续发展,约有5%的病人能发生一些危险的合并症:①化脓的胆汁流入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的化脓性感染,甚至形成肝脓肿。 ②胆囊坏疽或坏死,导致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③胆囊周围炎与邻近的十二指肠或结肠粘连,形成内瘘。④感染经淋巴管或门静脉系统扩散至肝,继发肝脓肿。 二、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1)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发生于上腹部或右季肋部,呈隐痛,或向左腰背部、右肩肿区下部放射。 (2)可有径后上腹部饱胀、暖气打呢、消化不良等,多在进台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 (3)中上腹压痛或叩击痈,胆囊区可有压痛,可们及肿大的胆囊,也可无阳性体征。 (4)B超检查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粗糙或服结石光团及声影。 (5)腹部x线平片显示阳性结石及胆囊钙化,胆囊造影提示胆囊缩小、变形及胆石,服囊收缩功能差或无收缩功能。 (6)十二指肠引流液有助于胆囊炎的病因诊断。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

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和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发病先后和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和肢体无力、麻木、局限性癫痫等局部脑症状或病史。 3、脑梗死:发病于安静、休息状态中者较多,发病后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定位体征明显,而没有或少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炎:可因流感、下颌窦炎、骨髓炎、糖尿病等引起。头痛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头痛加剧。检查三叉神经区感觉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2、舌咽神经痛:较少见,多见于年轻妇女。头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眼部及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谈话时发作,扁桃体常有压痛,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于咽部及舌根部即可止痛。 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胸部软组织挫伤:病人胸痛的程度与呼吸深浅、咳嗽的关系不很密切,胸廓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可疑,X线胸片阴性。 2、肝脾裂伤:通常有明显的失血和上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

一例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评估

一例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评估 类别:□心得报告 □读书报告 ■案例分析 □EBN报告(N1N2) □N3教案 □个案报告 □行政专案 □研究论著 □实证护理 进阶层级: 单位: 编号:2015084 姓名:周颖颖 联络电话: 审查结果:分数:□及格□不及格 审查者签章: 一、前言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少,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胆囊炎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二、案例说明 患者简介:患者章月微,住院号00473779,女性,60岁,已婚。 疾病过程 现病史:患者6小小时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中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为绞痛,呈持续性有肩背放射痛,有巩膜轻度黄染,伴腹胀,伴嗳气,伴大汗淋漓,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头晕胸闷,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于当地诊所输液(具体不详),为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急诊,查腹部CT提示“脂肪肝,胆囊结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拟“胆囊炎”收治入院。患者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软,胃纳一般,睡眠安,小便清长,大便黄软,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患者过去体质一般,有高血压病史3年,不规则服药,血压控制可,有“胆结石”病史10余年,5年前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右脚踝于院外一月前摔伤,无糖尿病、心脏病、肝病史、肾病史、肺病史,无传染病史。未曾接种预防疫苗,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服用成瘾药物。 查体:P 70次/分R 18次/分BP 156/98mmHg T 36.1℃神志清,精神可,巩膜轻度黄染,颈静脉无怒张,未及浅表淋巴结,两肺呼吸音清,未问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问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阳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肝肾区无叩痛,病理征(-),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相关检查:腹部CT(2016-02-28 CT368410)脂肪肝,胆囊结石。 三、文献查证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急性胆囊炎为病症名。指细菌侵入所引起的胆囊的急性炎症。属祖国医学“黄疸”范畴。胆管阻塞常是诱因之一。[1]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

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超声表现一例

·病例报告·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超声表现一例 王晓玲牛晓泉 患者男,75岁。因高脂餐后恶心、呕吐、右上腹持续性疼痛17h就诊。既往有胆结石病史。查体:体温37.9?,心率96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呼吸18次/min。急性痛苦病容,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右上腹部稍隆起,可扪及一鸭卵大肿物,质中等,有明显触痛。实验室检查:WBC:16.7?109/L,中性粒细胞:0.938,RBC:4.22?1012/L,HGB:130g/L,PLT:175?109/L。超声检查:肝脾胰肾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切面内径11.6 cm?4.9cm,胆囊颈部可见大小为1.2cm?1.3cm的结石嵌顿;胆囊腔内可见絮状等回声漂浮,后方无声影。胆囊壁明显增厚,约1.2cm(图1),其中胆囊右侧壁明显增厚伴囊壁内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壁间可见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壁厚约1.5 cm(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增厚的胆囊壁间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嵌顿。经临床抗生素治疗5d,患者症状未能缓解,腹肌紧张度较前增高,右上腹压痛明显伴有肌卫。体温37.8 38.8?,WBC:10.7?109/L,中性粒细胞:0.798。复查超声:胆囊切面内径10.0cm?4.7 cm,前次超声呈蜂窝状的胆囊右侧壁明显分离,呈一大小约5.0cm?4.1cm的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充满不均匀的絮状等回声团,与胆囊形成真、假两个腔,两腔内均可见不均匀絮状等回声及气体多层强回声漂浮,胆囊壁间可见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图3);仔细扫查,可见胆囊右侧壁分离处黏膜层回声中断约0.5cm,使分离腔与胆囊腔相通(图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胆囊壁内及壁间无回声区周边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胆囊结石嵌顿。手术所见:充血、水肿之大网膜包裹右上腹胆囊区,分离后见胆囊周围多处脓苔附着;胆囊大小约为10.0cm?6.0cm?6.0cm,囊壁厚约1.4cm,与周围组织粘连,呈严重充血、水肿状,有局限性蓝紫色坏死区;胆囊内膜穿孔直径约0.5cm,且在浆膜下形成约4.0cm?5.0cm假性瘤,内含脓液。胆囊颈扪及多个结石;抽出黄色脓液约30mL及气体5mL后行胆囊摘除术。胆总管探查未见明显异常。切除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胆囊壁全层变性、出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伴小脓肿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多个气体囊腔。病理诊断:坏疽性胆囊炎。 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1.10.026 作者单位:430012武汉,解放军第四五七医院特诊科(王晓玲);武汉市第五医院培训部(牛晓泉)

胆囊炎的症状和禁忌

胆囊炎的症状和禁忌 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亦不明显。平时可能经常有右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病人则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及冷水浴后更为明显。病人右上腹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或压之有不适感。B超检查可见胆囊引人注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碍。口服胆囊造影剂发现有结石时,则诊断可以确定. 患胆囊炎的病人都会有这样一个亲身体验,即多吃油腻食物后会感到心窝部位不适或闷胀疼痛,严重时会出现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向右肩胛处放射,并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常不得不去医院急诊治疗。胆囊炎病人吃油腻食物,为什么会引起急性发作呢?原来,胆囊发炎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胆汁的排出,而胆汁对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病人吃油腻食物后,刺激胆囊收缩,分泌大量的胆汁。于是,胆囊就会发生强烈收缩,从而引起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因此,为了减轻有病胆囊的负担,安排合理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1)少食高脂肪类食物猪肉、牛肉、羊肉、奶油、黄油、油炸食物(特别是荷包蛋)、动物内脏、鱼子,以及多油糕点等,均属高脂肪类食物,胆囊炎病人应尽可能地少食此类食物。刺激胆囊收缩,分泌大量的胆汁。于是,胆囊就会发生强烈收缩,从而引起胆囊炎的急性发作。因此,为了减轻有病胆囊的负担,安排合理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2)适当摄取优质蛋白质。如果一个人长期不食动物性食物,那么,人体难免会不同程度地缺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而发生营养不良,以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更不利于胆囊炎病人的康复。因此,适当摄取优质蛋白质是完全必要的。瘦肉、鸡鸭肉、鱼肉、蛋类、豆制品等均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3)补充能量生命的延续和新陈代谢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类食

胆囊炎诊疗规范

急性胆囊炎治疗规范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验证,可起于血源性或肠源性细菌感染,多数为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细菌感染所致。并可因胆汁滞留、代谢、神经和血管等其他因素引起,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发病初期即有中上腹和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如胆囊管因炎性水肿或被结石嵌顿可出现剧烈绞痛,右侧肩背区有放射痛。腹痛前常有油腻饮食史或长期疲劳等诱发因素,疼痛好发于夜间平卧或体位变动时。 2.发热一般在38~39℃,如胆囊坏疽、穿孔,可出现寒战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 3.多数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约有10~15%病人有轻度黄疸。 4.体征右上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炎症严重时可出现反跳痛,大多数病人Murphy’s征阳性,部分病人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当炎性渗出较多或胆囊穿孔时,全腹可有压痛和反跳痛。背部右侧脊肋区皮肤感觉过敏,并可有明显压痛点(Boas点压痛),肝区或背部有叩击痛。 (二)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有轻度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及血清胆红素上升。

2.B超检查作为辅助诊断的首选,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汁透声差,密度不均匀,常可发现结石强光团伴声影,胆囊周围可有渗液出现。 3.其他检查少数产气杆菌感染者在腹部X线平片上可见胆囊壁和胆囊腔内有气体存在,在急性胆囊炎时不应做口服胆囊造影,以免发生意外。 (三)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其中,右上腹痛的特点和限局性压痛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必要条件,如果还有右上腹肌紧张,诊断就更有把握。其他的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一旦出现,更支持诊断。但应注意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曲癌或憩室穿孔,以及右侧肺炎、胸膜炎和肝炎等疾病鉴别。 【治疗】 (一)手术治疗 1.急性胆囊炎诊断明确者原则上宜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者尤应做急诊手术:(1)胆囊肿大,张力较高,压痛明显有坏疽,穿孔可能者。(2)胆囊已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者。(3)既往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病史,或曾有急性发作者。(4)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病情加重引起胆管炎、胰腺炎者。 2.手术应首选胆囊切除术。对病程较久、胆囊周围水肿粘连严重,解剖不清或病人全身情况较差,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术,胆囊坏疽、穿孔、腹膜炎情况严重者可选用胆囊造瘘术,有黄疸的病人应加做胆总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与胆道 【检查方法】 (一)、患者准备 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 (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三)、超声测量

病历-胆囊炎

住院病历 科别:内科住院号:201 姓名:XXXXX 籍贯:XXXX 性别:女出生:1951年6月14日年龄:62岁 民族:汉现住址:XXXX 婚姻:已婚工作单位:无 职业:无入院日期:2013年06月17日上午11时0分 病史陈述者:本人病历完成日期:2013年06月17日 可靠程度:可靠过敏史:无 主诉:右上腹疼痛不适10天,加重一天 现病史: 患者于10天前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伴恶心,在附近诊所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名不详),未见明显好转。昨日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上腹疼痛不适加重,在人民医院查腹部B超示:胆囊炎,为求系统方便治疗,故入我院求治。以“胆囊炎”收入院。患者此次发病精神、睡眠欠佳,饮食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缺血性脑血管病5年。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正常呼吸音,无咯血、呼吸困难、胸痛、食欲不振、发冷、发热、盗汗史。 循环系统:无胸闷、气短,无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无水肿、腹水、肝区疼痛。无风湿热、心脏疾病、动脉硬化等病史。 消化系统:食欲差、反酸,无嗳气、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呕血及黑便史,无发热与皮肤巩膜黄染,无体力、体重的改变,无口腔疾病,上述症状与食物种类、性质的关系及精神因素无影响。 泌尿生殖系统: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及浮肿史,尿量和夜尿量如常,尿的颜色淡黄色,无尿潴留及尿失禁等,无腹痛,无放射痛,无咽炎、水肿、出血。 血液系统:无苍白、乏力、头晕、皮下瘀点、瘀斑、反复鼻衄、齿龈出血、黄染、出血点、血肿、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骨骼痛史。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无营养障碍、怕热、乏力、多饮、多食、多汗、消瘦、胃寒、头痛、视力障碍、心悸、食欲异常、烦渴、多尿、水肿史,无体格、骨骼、甲状腺、体重、皮肤、毛发等改变,无发育畸形、性功能改变、第二性征变化及性格改变。 神经精神系统:无眩晕、耳鸣、晕厥、失眠或嗜睡、意识障碍、抽搐、瘫痪、视力障碍、感觉异常、性格改变、记忆力和智力减退及精神错乱史。 肌肉骨骼系统:四肢关节无畸形、疼痛、运动障碍,无外伤、骨折、关节脱位、先天畸形史,无肌肉麻木、疼痛、痉挛、萎缩、瘫痪。 个人史:出生原籍,生活条件一般,无疫水疫区涉入史。无烟酒嗜好,否认吸毒史。 婚育史: 已婚,22岁结婚,丈夫健康,生育1女1男均体健。 家族史: 否认家族传染性、遗传倾向性疾病史。

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胆囊炎 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2.慢性胆囊炎 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胆囊炎的发病原因 1.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造成的胆道感染,可引起胆囊发炎。 2.情绪失调 可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引发胆囊炎。 3.饮食 日常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 4.肠道寄生虫病

比如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发炎。其残体和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 胆囊炎的预防1、有规律的进食 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适度营养 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有关。吃得过多,特别是食物中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就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会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近年,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由以前的“温饱”型逐渐向吃好、吃精转变,鱼、肉、禽、蛋等食品的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些因吃得过好、过多而引起的“富贵病”,如肥胖症、冠心病和胆结石。要预防这些“富贵病”,就要注意营养适度,特别要注意不食用过多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所谓适度的营养,就是要对人们的饮食的质和量都加以一定的限制,要求饮食的质量全面地提供各种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而食物的量则以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为度。 3、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

病例胆囊炎

入院病历 姓名:xxx职业:农民 性别:女单位:无 年龄:33岁入院日期: 民族:汉记录日期: 籍贯:甘肃古浪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婚否:已婚可靠程度:可靠 地址:xxxxxx主诉:右上腹疼痛、口苦1年,加重伴腰痛5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口苦、口干症状,偶伴有后背胀痛,疼痛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上述症状时好时坏,患者及家人未重视,未予以治疗。5天前,患者自觉腹痛、口苦口干加重,伴有腰骶部疼痛,在我中心门诊查B超示:慢性胆囊炎、右侧附件囊肿、右肾结石,多发。为明确诊治,今日来我中心就诊,我科以“慢性胆囊炎”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尚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胆囊炎病史1年余,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个人史:生于原籍,生活环境尚好,饮食无特殊嗜好。 婚育史: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体健。 月经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遗传性疾病史。 望、闻、切诊:脘腹或胁下胀痛,满闷不舒,攻窜不定,或痛引少腹,得嗳气或矢气则痛减,遇恼怒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体格检查 T:36.4℃P:76次/分R:19次/分BP:110/70mmHgW:57kg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问答切题,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及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mm,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流脓,乳突无压痛,鼻通气良好,副鼻窦无压痛,口角无歪斜,口唇红润,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定义】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急腹症。由结石、肿瘤、蛔虫、胆囊扭转和胆囊管狭窄引起的胆囊颈或胆囊管梗阻及细菌感染是急性胆囊炎的主 要病因。可发展为胆囊积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和胆囊内瘘,有以上合并症时病情变得严重而复杂。部分急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后可转变为慢性胆囊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检 1、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多有胆结石病史。 2、突发右上腹或上腹部绞痛或胀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起病常在进油质饮食后,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发热、畏寒。炎症重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3、体征:右上腹依病变轻重可有Murphy征阳性、压痛、肿大的胆囊包块、局限性腹膜炎等体征。约20%~25%有轻度黄疽,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黄疸严重。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凡危重病人,严重创伤,手术后及较长时间使用TPN的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本病。体检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CT对诊断有帮助。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0-15)×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胆红素和转氨酶可升高。 2、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结石嵌顿在颈部可被掩盖,需待炎症消退后出现。还可显示胆囊壁穿孔和其周围积液。 3、肝胆CT平扫:为和B超同时选用的方法。二者可相互印证补充。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胆囊周围积液、肝脓肿,还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段和胰腺情况,肋缘与胆囊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助于切口选择。 三、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应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溃疡穿孔、右下肺炎、胸膜炎、泌尿系结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0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病理表现,主要见于胆囊炎、胆囊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其中胆囊疾病占67.1%,非胆囊疾病占32.9%。结论:超声 显像对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by ultrasonograph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5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s a non-specificity pathology performance,most in cholecystitis,gallbladder carcinoma,acute or chronic hepatitis,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hypoproteinemia,and so on,among which gallbladder diseases is 67.1%.conclusion:there is important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 in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gallbladder wall

2020年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课件)

2020年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课件) 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1。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多数病人有溃疡病史,其腹痛程度较剧烈,呈连续的刀割样痛,有时可致患者于休克状态,腹壁强直显著,常呈“板样”,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惟少数病例无典型溃疡病史,穿孔较小或慢性穿孔者病状不典型,可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感谢聆听 2.急性胰腺炎 腹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体征不如急性胆囊炎明显,Murphy征阴性;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显著;B超显示胰腺肿大,边界不清等而无急性胆囊炎征象;CT检查对诊断急性胰腺炎较B超更为可靠,因为B超常因腹部胀气而胰腺显 示不清。 3.高位急性阑尾炎 为转移性腹痛,腹壁压痛,腹肌强直均可局限于右上腹,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但B超无急性胆囊炎征象及Rovsing(罗符苯)征阳性(按左下腹可引起阑尾部位的疼痛)有助于鉴别,此外,胆囊炎的反复发作史,疼痛的特点,对鉴别

诊断也有参考价值。 4. 急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绞痛多位于下腹部,常伴有肠鸣音亢进,“金属音"或气过水声,腹痛无放射性,腹肌亦不紧张,X线检查可见腹部有液平面 5.右肾结石 发热少见,患者多伴有腰背痛,放射至会阴部,肾区有叩击痛,有肉眼血尿或显微镜下血尿,X线腹部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B超可见肾结石或伴肾盂扩张 6.右侧大叶性肺炎和胸膜炎 患者也可有右上腹痛,压痛和肌卫而与急性胆囊炎相混,但该病早期多有高热,咳嗽,胸痛等症状,胸部检查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啰音或胸膜摩擦音,X线胸片有助于诊断。 7.冠状动脉病变 心绞痛时疼痛常可涉及上腹正中或右上腹,若误诊为急性胆囊炎而行麻醉或手术,有时可立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凡50岁以上患者有腹痛症状而同时有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或高血压者,必须作心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8。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可有类似胆囊炎的右上腹痛和肌卫,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及黄疸,但肝炎患者常有食欲不振,

如何判断自己有胆囊炎

如何判断自己有胆囊炎 胆囊炎是指由于细菌侵袭胆囊壁或胆囊管阻塞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多由结石引发。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有胆囊炎呢? 胆囊炎是指由于细菌侵袭胆囊壁或胆囊管阻塞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多由结石引发。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有胆囊炎呢? 1、腹痛 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早期腹痛发生在中上腹、右上腹,以后转移至右肋缘下面的胆囊区域,常于高脂饮食或饱餐后突然发作,或发生于夜间,原因是夜间仰卧时胆囊内结石易于滑入胆管内形成嵌顿所致。疼痛常呈持续性、绞痛性或膨胀样,可向右肩部或右肩胛下区放射。老年人由于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可无剧烈腹痛,甚至可以没有腹痛症状。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有典型胆绞痛的既往史。

2、恶心呕吐 由于胆囊这一个器官对于消化吸收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所以胆囊发炎的时候,人们对于油腻食物的消化能力会明显的下降。在吃完食物之后,人们会感觉到恶心呕吐,食物难以消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便秘食欲下降等情况。 3、黄疸 很多疾病都会引发黄疸,比如说肝脏疾病或者是胆囊疾病的情况下,黄疸症状时有发生,有些患者会出现皮肤巩膜的黄染,黄染的程度根据黄疸的情况而有所不同。这是由于

患者体内的血黄素含量明显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变化,当胆囊炎得以恢复的时候,黄疸的症状就会减轻。 4、全身症状 大多数病人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高热和寒战不多见。少数病人由于结石压迫胆管或者感染导致肝功能损害引起黄疸,巩膜和皮肤轻度黄染。 病变发展为胆囊坏疽、穿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时,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加重,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增快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此时,局部体征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的范围扩

胆囊炎病历模版

胆囊炎 姓名×××性别× 年龄×岁籍贯省××县(市) 民族×族住址××× 婚姻×婚工作单位××× 职业××入院日期年月日时 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 主诉:反复右上腹痛年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以右上腹为重,为持续性胀痛,疼痛与体位无关,症状加重时伴右肩背部疼痛不适,偶尔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心慌、气短、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当时在家按“胃病”给相关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年来腹痛反复发作,尤以饮食不当后容易诱发,入院前年腹痛加重,行彩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服用利胆药物治疗,腹痛仍反复发作,为求彻底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慢性结石胆囊性炎”收住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常觉口苦,无全身皮肤黄染病史,饮食正常,精神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者否认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未到过疫区,生活习惯良好,无不良嗜好,否认冶游史及性病史。 月经及生育史:月经规律,初潮年龄岁,经期天,周期天,末次月经时间,经量不多,无痛经病史。岁结婚,育有子女。 家族史:无家族传染性、遗传倾向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C P 次/分R 次/分Bp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蜘蛛痣、肝掌。全身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睑结膜无充血及苍白,巩膜无黄染。耳、鼻无异常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口唇粘膜无苍白及发绀,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运动节律,无反常呼吸,双侧触觉语颤相同,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波动不弥散,心界不大,心率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详见专科检查。肛门外生殖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良好。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外科情况 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及手术疤痕,右上腹有深压痛,尤以胆囊区明显,反跳痛阴性,莫菲氏征阳性,其余腹区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正常,肝区有叩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气过水声及血管杂音,双肾区无叩击痛。 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男,岁,汉族,已婚,省县人,现住乡村,主诉“反复右上腹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5%~15%的人群存在胆道系统结石,其中每年有1%~3%的患者因为胆道系统结石而引起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管炎等胆道系统感染。我国胆道系统结石患者约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11.5%。目前,国内尚未制定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为规范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本指南,旨在为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提供合理与规范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本指南中所涉及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绝大部分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其等级由高到低分为:1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2级,单个随机对照试验。3级,单个队列实验或病例对照试验。4级,多个非试验性研究、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本指南中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推荐等级相应分为:A级,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B级,中等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C级,低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或该治疗的副反应大于其疗效。D级,中等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反对。E级,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反对。本指南中所有药物剂量均针对肝肾功能正常患者。 1急性胆囊炎 1.1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与预后

在所有腹痛患者中,急性胆囊炎患者占3%~10%。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其中90%~95%由胆囊结石引起,5%~10%为无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有:蛔虫、妊娠、肥胖、艾滋病等。短期服用纤维素类、噻嗪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长期应用奥曲肽、激素替代治疗均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主要有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等,其发生率为7%~26%,总病死率为0~10%。急性胆囊炎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胆囊炎,通常起病严重,预后比结石性胆囊炎差,总病死率为15%。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肠外营养、肿瘤、感染以及糖尿病等。 1.2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极为重要。本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见表1。在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依据(4级)为:Murphy征阳性(用超声探头压迫胆囊时出现疼痛),胆囊壁增厚[在不伴有慢性肝脏疾病和(或)腹腔积液或右心衰竭时,胆囊壁厚度>4mm],胆囊增大(长轴>8cm、短轴>4cm),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壁“双边征”。MRI检查的诊断依据(1级)为:胆囊周围高信号、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CT检查的诊断依据(3

胆囊炎

时间:2015年3月23日 地点:普外科护士站 主持人:杜春霞 参见人:秦晓宇秦欢博吴国芳王喜琴梁娜娜赵晓琳李悦悦 内容: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护理 杜春霞护士长:今天所查疾病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此病是我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加上我科室腹腔镜技术的成熟,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大家要熟悉并熟练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下面由李悦悦护士汇报病例。 李悦悦护士:姚秀秀,女,48岁,主因体检时发现胆结石3月余,于2015年3月14日8时24分收住院,步入病房,精神状况一般,体温36.7摄氏度,脉率76次每分,呼吸20次每分,血压143/93毫米汞柱。彩超回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低脂饮食,完善术前检查,静脉给予抗炎支持对症治疗,于3月16日9时进入手术室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时术毕入住重症监护室,3月17日病情平稳由监护室转回病房,遵医嘱给予吸氧,血氧心电饱和度检测,一级护理,禁饮食,静脉给予抗炎抑酸支持对症治疗,今为术后第7日,生命体征平稳,已排便,饮食睡眠可,小便正常,伤口辅料干燥。 赵晓琳护士:患者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症关系密切,炎症可促使结石形成,而结石梗阻又可引发炎症,两者往往合并存在。在胆囊炎的病例中,90%以上属结石性的,请简单阐述胆囊结石的发病情况。 答: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在20岁以上人群中逐渐增高,中年以上多见,女性以45岁左右发病率最高,男性在更年期以后也明显升高,女性略多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9-1:1.3.0,经产妇或肥胖者也多见,儿童少见。 问:胆囊结石的主要是成分是什么? 答:结石的主要成分有胆固醇、胆红素、钙、脂肪酸的钙盐、碳酸钙等,还有一些结石含有磷酸钙、脂肪酸、三酰甘油、蛋白质或多糖类等。结石分为三类,即纯胆固醇结石、纯胆红素结石、胆固醇-胆红素混合结石,其中70%-80%病例为胆固醇结石。 问:有关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无肯定结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代谢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那么比例高达70%-80%的胆固醇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答: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包含三个连续性步骤,即胆汁内胆固醇过饱和、胆固醇析出、再在促核形成因素作用下聚集并逐渐形成结石。 问:胆囊的病理改变与结石引起胆囊梗阻和感染有关,胆囊炎有什么病理改变?答:当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扩大,胆汁淤积,胆汁浓缩对胆囊壁产生强烈的化学刺激作用,易于引起细菌感染,发生急性胆囊炎;随着结石的松动和梗阻的缓解,急性炎症可暂行消退或转化为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可因细菌感染急性首次发作,也可因结石阻塞胆囊管使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病变常起于黏膜层,呈充血水肿,此时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炎症反复发作和结石的长期刺激,在急性炎症消退之后,代之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胆囊壁纤维增生变厚,即进入慢性胆囊炎阶段。 梁娜娜护士:胆囊贴附于肝脏,呈倒悬梨状,长8-12cm,宽3-5cm,容积40-60ml,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管相连,称哈德门(Hartmann)袋,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的解剖生理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胆囊管自胆囊颈延续而成,长2-3cm,直径0.2-0.3cm,其内有螺旋式黏膜皱襞,称海士特(Heister)瓣,具有防止胆囊管扭曲,调节胆汁出入作用。 问:临床上把什么称为胆囊三角?

超声莫非氏征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一)

超声莫非氏征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一)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超声莫非氏征(SMS)在评价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05例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胆囊炎33例、72例是由非急性胆囊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结果SMS的总准确度是87%、灵敏度63%、特异度93.6%、阳性预告性72.5%、阴性预告性90.5%。结论尽管不完全可靠,但SMS在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中是一种有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关键词】超声莫非氏征;急性胆囊炎 以往文献对急性胆囊炎中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的超声声像图的改变均有较详细的描述使其易于发现并诊断,而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早期的声像图改变的特点较少提及。为免漏诊和误诊,SMS的辅助检查是必要的。我们在急诊超声检查中观察到以急性胆囊炎就诊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占有相当比例。而SMS是指超声探头直接加压于胆囊局部,诱发产生疼痛,据报道,此征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占90%以上。为了观察这一现象笔者近10年来通过对105例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5年12月~2006年6月,在本组105例患者中男62例,女43例,平均年龄51岁。在105例患者中,52例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胆囊炎的33例,其中29例伴结石,余19例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上腹痛。另外53例未行手术治疗。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SSD1400黑白超声诊断仪,经腹凸阵探头,频率3 5MHz。首先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胆囊大小、形状、壁厚、内有无结石、胆囊周围有无积液及毗邻脏器等情况,后用超声探头在胆囊局部准确加压,诱发产生疼痛则为SMS阳性,若无疼痛或胆囊以外的压痛比胆囊区压痛更为明显或无固定压痛点则为SMS阴性。本病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术前超声及SMS检查,术后随访核实超声及SMS的准确性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105例患者中,52例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胆囊炎的33例,其中29例伴结石,余19例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上腹痛。另外53例未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和SMS的检查结果见表1。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SMS阳性的26例,7例为SMS阴性的患者中4例病理为坏疽性胆囊炎,相反4例为超声检查假阴性病例、SMS阳性。105例患者SMS的总准确度87%、灵敏度63%、特异度93 6%、阳性预告值72 5%,阴性预告值90 5%。表1105例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检查结果例(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