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 海淀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 海淀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 海淀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 海淀二模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20.06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阅读文段,完成(1)-(3)题。(6分)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 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 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自秦汉以来, 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西汉张骞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 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从此, 佛教、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在陆上丝绸之路渠道稳步发展的同时, 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到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 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 跨越亚、非两洲, 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 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 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髓.的内在特质,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从容地完善发展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àn)____烂绽放。

(1)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以及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精髓.(suí)炫寻:?一一一亅丶

B.精髓.(suǐ)绚寻:?一一一亅丶

C.精髓.(suí)绚寻:?一一一丶亅

D.精髓.(suǐ)炫寻:?一一一丶亅

(2)“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1遍,漫;○2填满,遮掩;○3更加。结合发言稿的内容,你认为“历久弥新”这一成语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2分)

(3)小组一位同学为发言稿写了诵读脚本,其中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甲】句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强调后者,“更”字应重读,以强调中国是“实践者”。

【乙】句采用对偶句式,富于节奏美,所以两个语句的语速要一疾一徐,读出明显的对比变化。

【丙】句采用长短句,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长句舒缓,结尾总结升华,语调渐趋昂扬。

2. 下面是“海纳百川——文化的包容”课题组同学准备线上交流的稿件。阅读文段,完成(1)(2)题。(3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上。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1。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乡,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乡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天人合一”“○2”的社会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世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可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正是其源远流长的结果。

(1)依据上下文,在○1○2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体现了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主张天下为公

B.都是多元文化追求共性的主张天下为公

C.都体现了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主张与人为善

D.都是多元文化追求共性的主张与人为善

(2)作为总结句,文段画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1分)修改:

3.“香远益清——文化的远播”课题组找到这样一则新闻稿。阅读文段,完成(1)(2)题。(5分)

BBC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近日,BBC推出单集58分钟的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全世界引起关注,杜甫。

“尽管拥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传统,中国的文学历史却常常被忽视。”从《卫报》对这部纪录片的推介可以看出一般英国观众对于杜甫的陌生。于是,BBC推出本片,第一次以纪录片形式将诗圣杜甫展示给国外观众。

在这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BBC对中国诗歌悠久的诗歌传统给予了极大的认可,称中国的诗歌传统早于荷马史诗,“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文明像中国那样优雅、有文化”。片中还毫不吝啬地用“最伟大”来形容杜甫,把他同但丁、莎士比亚比肩,“没有任何一位西方诗人能与杜甫之于中国的地位相比拟,因为他的灵魂和作品是如此紧密地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中,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沿着杜甫的足迹,寻访巩义、洛阳、西安、成都、长沙等地,从杜甫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这位中国“诗圣”的一生。

(1)导语是消息的核心。写好导语要突出关键信息,集中呈现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要尽量用事实而非概念说话。阅读新闻稿,根据内容,在导语中画横线处补写语句,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得到极高的赞誉

B. 第一次被以纪录片的方式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

C. 超越了任何一位西方诗人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

(2)下面是三幅写有杜甫诗作或诗句的书法作品,如果让你选取其中一幅作为该纪录片的片头,体现该片对杜甫及其作品的理解,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书体特点和你对诗句的理解,简要说明理由。(3分)

【甲】【乙】【丙】

我选择【】

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5分)

4.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分)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分)

6.苔痕上阶绿,。,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2分)

7.荷,又名“莲”“芙蓉”“菡萏”等,是自然景观、园林布景中的常见花卉。在文学作品中,它还能寄托人们的情思,也能象征君子品格。请你写出一句与荷有关的古诗文:。

(1分)(二)阅读《望月怀远》和《水调歌头》,完成8-9题。(共4分)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 两首诗词都描述了与思念的人共享一轮明月的美好画面。《望月怀远》中,诗人因这画面

生发了浓浓的相思,在结尾表达了的愿望,情思缠绵;《水调歌头》中,词人领悟了人生如月、圆满难期的哲理后,以对此画面的憧憬作结,体现了的人生态度,境界阔大。(2分)

9. 下列各项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中,不恰当的是(2分)

A.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通过人的动作和感受,具体描绘出“情人”因相思而

深夜难眠的情境。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借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词人却因忧愁思念而

难以入睡。

C. “情人怨遥夜”和“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看似对自然景象的埋怨,实则是

抒写诗人的思念之苦。

D. “还寝梦佳期”和“千里共婵娟”都写出了诗人对亲人远离的最终释怀,有豪迈奔

放的风格。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8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惩.一儆百

B.固.不可彻固.若金汤根深蒂固.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不毛.之地轻于鸿毛.

D.且焉置.土石本末倒置.置.之度外

11. 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对下面语句的进一步理解,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甲】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理解:寒来暑往季节交替,愚公一家开始折返回家。这句话写出了移山进程之快,表现出愚公一家干劲十足。

【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理解:这是智叟讥笑、阻止愚公移山的语句。智叟认为愚公不可能完成移山任务,

他不理解愚公的坚定执着。

【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理解:愚公认为自己的子孙繁衍不断,但山不会加大增高,移山任务终将完成。

这体现了愚公超越一般人的见识。

12.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中国人。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谈谈这种精神是如何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的。(4分)

【链接材料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链接材料二】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在太行之巅修建了红旗渠。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为解决当地干旱缺水的问题,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修建红旗渠这一水利工程。太行山绵延陡峭,在山腰修建沟渠本就十分困难,加上每延伸8000米才允许垂直高度降低1米的施工要求,使得修建过程难上加难。修渠民工从峭壁高耸的山顶,腰系大绳,下到山腰,再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渠线,在坚硬的石英岩构成的悬崖上抡锤打钎,劈山凿石。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粮食紧张、物资短缺、技术设备落后等困难。修渠民工凭着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最终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最终完成了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三、名著阅读(5分)

13.名著是值得反复阅读,深入探究的。在你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思考?

围绕这一内容,你又进行怎样的深入探究?请从《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简·爱》《朝花夕拾》《傅雷家书》中,选择一部作品简要说明。(100字左右)(5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共7分)

【材料一】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提出“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建设框架思路。即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打造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六廊”是指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六路”是指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互联互通路网。“多国”是指选取若干重要国家作为合作重点。“多港”是指构建若干海上支点港口。

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体框架下,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中老铁路、中

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项目进展顺利。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已与1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现在,中欧班列正在欧亚大陆上日夜不停地奔忙,众多航班也正穿梭于空中丝绸之路上。

六年来,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据商务部数据,2013—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7.4%。

【材料二】

2011年3月,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中欧班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列车。中欧班列现已成为中欧间除海运、空运外的第三种物流方式。

中欧贸易的不断繁荣发展,对物流运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前中欧之间的物流主要依靠海运。现行的中欧班列单程时间一般在12-16天,比传统海运节省10多天的时间。①是中欧班列明显的优势。目前所有中欧班列都有相对固定的班次和时间表,能更好满足国际贸易货物对时间的严格要求;铁路运输一般不会受恶劣气候影响而停运或造成货物损失。价格方面更是航空运输的五分之一。

现在,国内有62个城市开通了运行线,形成西、中、东三条出境通道,可到达欧洲的16个国家53个城市。中欧班列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国际运输新方式,受到了国内企业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誉为“钢铁新丝路”。

图1 2011年-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图

(数据来源:大陆桥物流联盟公共信息平台)【材料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文互通政策框架。教育部于2016年7月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将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共建丝路教育合作机构列为丝路教育合作的重点。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互派留学生人数大幅上升。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达31.72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4.85%;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达8.7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60.4%。

文化部也与“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全部签订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就推进文化交流做出全方位的安排。中国驻外文化、媒体机构在人文互通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

如:孔子学院既是中国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②的重要平台。目前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134所,孔子课堂131个,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14.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运输的灵活性②人文互通

B. ①运输的稳定性②语言学习

C. ①运输的稳定性②人文互通

D. ①运输的灵活性②语言学习

15. 阅读【材料二】中的文字和图1,结合这则材料所说明的主要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答:

16. 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可以概括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取得的成就

有,,。(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二)阅读《青青延中草》,完成17-19题。(共11分)

青青延中草

刘成章

①山头上积雪已化,农人们扶犁耕作,牛,沉默得就像一疙瘩一疙瘩滚动的黄石。阳光下,可以看得见土壤在翻浪,浪花上冒出袅袅地气。我们就从那山坡上跑下来,不论男生女生,两只鞋里都是土,因为学校的钟声在催,在催。

②师生们集合在一起。我们的身后是老师们住的一排石窑洞。我们的队列一行一行,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从山头延伸下来的犁沟。没错,一行一行,就像山头的犁沟延伸下来。犁沟土肥墒饱,我们也有那泥土的气质。春日的犁沟正在播着种子,而我们这犁沟是超越季节的,无论我们的容颜还是心灵状态,哪一行不是生机蓬勃?

③其实我们一行行的整齐的队列也像刚刚学过的《涉江》,《涉江》是我国先秦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虽然文辞艰深难懂,虽然相隔两千余年,我们这一群少年的心,却和《涉江》相通。我们的身上也有《涉江》的节奏和韵律。

④一到课外活动时间,我就赶到图书馆去了。首先扑进阅览室,如一只觅寻猎物的小狼。《人民文学》《文艺学习》《陕西文艺》《说说唱唱》《新观察》,每拿起一本,我就像开饭时捧起好饭菜,一筷子一筷子地塞到嘴里,大牙小牙都忙得不亦乐乎,好像总也吃不饱,吃不够。真的,我能从那些字里行间咀嚼出无限的美好滋味。有时候,虽然听见开饭钟声当当地响,我也舍不得离开。末了,总要再到借书处去,把凡是藏有的文学书,特别是诗歌,不论古今中外,一本一本借来看。我曾在一首习作里写过:“路漫漫,荒野小店前。”现在想起来,我们那简陋的图书馆就像那荒野小店。荒野小店的老板娘和店小二啊,恕我在这里这样称呼你们我亲爱的老师们,我那时是你们非常熟悉的小小常客。你们一定记得我:嗨,这个学生啊,就像贪吃的马驹子,吃着河畔的还眼望坡上!

⑤哦,青青延中草!

⑥哦,贪吃马驹子!

⑦那时候同学们无一例外都是住校生。宿舍是大窑洞,每个窑洞都安放着一个大通铺,七八个同学住在一起,终年住在一起便滋生着特别亲切的感情。每天总有说不完的话,开不完的玩笑,有时还拿出作业凑上油灯请同学帮帮。而熄灯钟一敲,老师就前来查号子了。灯光昏昏黄黄,老师是什么表情,是根本看不清的。其实即使是上晚自习的时候,到处也是一片昏昏黄黄。“一灯如豆”,是我们古人对麻油灯十分贴切的形容,现在回过头去看,越觉

得那形容准确传神。一代代的读书人,一代代的青灯黄卷。我们延中点着的灯,像大雾中地上的碎小野花,在寂寂寞寞地摇曳。一年又一年地摇曳。

⑧忽然有那么一个晚上——那可是我们延安中学划时代的一个晚上呀——呼啦一下,每个教室都亮起了电灯,一道闪电划破夜幕光芒四射,照彻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校园后边的山也被电光所激醒,庄稼杂草树叶都猛地伸胳膊踢腿,惊得宿鸟扑噜噜四飞。欢呼声狂卷到每个角落,稚嫩的男女嗓音,嫩雷一样,清脆响亮。打开每一册课本,翻看每一页作业,啊,那刚才还是昏昏黄黄的古波斯,那刚才还是昏昏黄黄的汉刘邦,那刚才还是昏昏黄黄的“坎坎伐檀兮”,那刚才还是昏昏黄黄的惯性定律,那刚才还是昏昏黄黄的二次根式和昏昏黄黄的草履虫,一刹间,都抖落了昏昏黄黄,抖落了夜色。

⑨从此,我们延中的夜,是电灯照亮了的夜。哦,一盏一盏明亮的电灯,一颗一颗25瓦的小太阳,一扇一扇辉煌的窗子。延中啊,我们的不夜的延安中学,每晚都像小小的天安门广场。迈着双腿走过去,一脚一个灿烂。

⑩我一直是扭秧歌、演戏的积极分子,所以被选为学生会的文娱部长。那时候电影是一种奢侈品,有一次我请电影队来放《董存瑞》,同学们把场子挤得严严实实。放到少一半,忽然下起雨来。我问同学们怎么办,大家异口同声:“放!继续放!”雨,越下越大。放映机的光束里,雨珠像小瀑布一样泻落下来。黑暗中,雨水往头上浇,雨水在脸上流,雨水朦胧了眼睛。银幕上,董存瑞奋力举起炸药包。不死的英雄啊,鼓舞着我们栉风沐雨。啊,少年人的心,少年人干渴的心,多么需要好电影像这潇潇之雨一样浇灌!

?下吧,下吧,潇潇之雨!

?哦,青青延中草,雨洗青草草更青!

?怀着诗人梦,我不断写诗,不断向报刊投稿。那时候寄稿是不需要贴邮票的,在信封上剪个角,再信手写上“稿件”二字,稿子便像长了神鹰之翅,想飞到哪里便是哪里。我的稿子多是飞出去又飞回来,但我不气馁,有些竟幸运地没再回来,化作报刊上的铅字,我还收到了稿费单,天下的每一只喜鹊好像都向着我欢叫!少年们特别容易互相影响。一时间,我们学校收发室的信插里,每天都会有十来封关于稿件的信,当然大部分都是退稿信。有个同学大概受了老舍笔名的影响,起笔名为“老迈”。别人的退稿信都是“某某同志收”,而他的呢,却是“老迈先生收启”!我那时常想,当远方的编辑同志书写这几个字的时候,他脑子里浮现着怎样的人像?胡子拉碴?端着一杯酽茶?吭吭吭地咳嗽着?殊不知,我们的老迈先生才十四五岁的年纪,红领巾常歪戴在脖子上!

?少年时代精力的旺盛,实在是难以估量的。我在延中上了几年学,就写了几年诗,就投了几年稿子。不过有时写诗写得有点入魔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课学习。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老师都很开明。他们自始至终都以赞赏的目光悄悄地注视着我,鼓励着我,当我不自觉地走了些弯路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厉声指责过我,磨掉我的锐气。

?哦,青青延中草!

?哦,延中草,草青青!

?是的,我那时候是文学原野上的一匹小马驹,我一边吃草一边奔跑一边自由地环望四方,是时代和母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天地辽阔云卷云舒风雨适时水草丰美的成长环境。我每每想起来,心中都要悸动。

(有删改)

16段,概括作者的成长经历。(4分)17. 本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学生时代,请阅读④—○

在学校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读书,①。

学校里亮起了电灯,体会到时代的变化 ;

②,受到了英雄精神的鼓舞。

③,④。

18. 文章语言富有特色,感情充沛,请从修辞、句式、表达方式等角度任选其一,结合文章

⑧⑨段中的一处语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

19. “青青延中草”既是本文题目,又在文中反复出现,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4题。(共6分)

①科技发展,互联网+,经济全球化……这一切都让人类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也不时沉渣泛起。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已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其实,无论哪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面向未来,只有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人类才能进步,世界才能发展。

②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要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漫长的历史孕育出多彩的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独具特色。同时,每一种文明更是在与众多文明的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不断发展。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人民期待和平进步,这就要求各国广泛开展跨文明的交往活动,让多元并存的文明交流互鉴,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明的交流互鉴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史。文明的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成果为全人类所共享。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欧洲社会的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火药则成为欧洲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助力欧洲航海业的快速发展。同样,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则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交流借鉴中不断吸收融合各方文明的精华,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了生产力波澜壮阔的发展。可以说,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文明生生不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④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越频繁深入,彼此间就越尊重认同,同时也更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丹麦设计师瓦格纳设计的“Y型椅”,既借鉴了中国明式圈椅外形和意蕴,同时又体现了北欧设计的简洁理念。中国味与北欧风完美融合,使得这种座椅成为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经典之作。近年来,中国主办的世博会、世园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大型交流活动,无一不是为各种文明相互借鉴和创新发展提供着舞台。由此可见,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际交流,文明的交流互鉴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⑤不同文明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组成了多样的世界。我们的星球将更为璀璨,人类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20.上面的文字针对的不良现象,提出的中心论点是:。(2分)

21.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2分)

【甲】第②段论述的目的是强调世界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应该注意保持。

【乙】第③段列举中华文明“西渐”和国外设备、技术引进等事例,来论证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丙】第④段举了日常生活和国际交流中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突出了交流互鉴对创新发展的作用,增强了说服力。。

22.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互鉴力度日益加大。请你联系

某个领域中的一个事例,谈谈交流互鉴的重要性。(2分)

答:

五、写作(4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初中三年,校园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寄托了我们的情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请选择校园中你感受最深的景或物,把

“见证最美的我们”补充完整,构成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也许,面对生存的威胁,人类终将放下分歧,共同迎接挑战;也许,面对环境的变化,物种间终将打破壁垒,建立起新的平衡;也许,面对宇宙危机,智慧生命

终将穿越界限,彼此能和谐相处……作为未来人类中的一员,你会面临怎样的问

题?又会怎样抉择?请你发挥想象,以“我们终于握手言和”为开头,自拟题目,

写一个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06

一、基础·运用(14分)

1.(1)B(2分)

(2)(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中华文化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却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中华文化”1分,“更加”1分)(2分)

(3)乙(2分)

2.(1)A(2分)

(2)将“源远流长”改为“海纳百川”(或“百川归海”“多元开放”“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等)(1分)

3.(1)B(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不得分)(2分)

(2)示例一:甲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杜甫刚直方正的品格,这首诗将个人的老病孤独和国家战乱的时局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杜甫诗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特点。

示例二:乙使用隶书书写,典雅庄重,古朴的风格是杜甫士大夫精神的象征,这句诗写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希望天下寒士都得到庇护,是其忧国忧民精神的体现。

示例三:丙使用行书书写,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杜甫青年时代希望登顶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这也是杜甫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的体现。

(书体特点1分,诗句理解1分,表述中能体现“与国家命运联系”或“忧国忧民”“爱国报国”等1分)(3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5分)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九万里风鹏正举

6.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7.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

(4-7小题共5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4分)

8.答案示例:①与思念的人(写“情人”“爱人”“亲人”等均可)梦里相见

②乐观豁达(共2分。每空1分)

9.D(2分)

(三)(8分)

10.D(2分)

11.甲(2分)

12.答案示例一: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

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最终学有所获,体现了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林县人民面临施工困难、粮食不足、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自强

不已,奋斗不息,建成红旗渠工程,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

历史,也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的体现。

答案示例二:宋濂面对读书难、从师难、请教难等诸多困难,借书抄书天寒不怠计日以还,百里从师色恭礼至,最终学有所获;林县人民面临施工困难、粮食不足、

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诸多困难,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建成红旗渠工程,

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他们都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的愚公精神的体现。

(共4分。宋濂表现1分,体现的精神1分,修渠民工表现1分,体现的精神1分。分别写两则材料的事例,最后总说精神,可正常给分)

三、名著阅读(5分)

13.答案示例1:《西游记》中很多带有“三”的故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又仔细阅读了这

些故事,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斗法降三怪等等,发现这些“三”

的设计使得情节更加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答案示例2:《水浒传》中林冲这一形象的前后变化引起我的思考。我梳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等一系列以林冲为主角的故事情

节,发现了他性格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更深地理解了他的性格。

答案示例3:《朝花夕拾》中鲁迅对长妈妈的深情回忆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把《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中与阿长有关的内

容放在一起,打通各篇,综合阅读,理解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

(共5分。引起思考的内容1分,探究过程或方法2分,过程、方法结合具体书目2分)

四、现代文阅读(24分)

(一)(7分)

14.C (2分)

15. 答案示例1:中欧班列在中欧物流中有独特优势。

答案示例2:中欧班列的发展,有助于中欧贸易的繁荣。

(2分。不要求结论的唯一,能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得出合理的判断即可。注意:“结论”应该是一个观点,而不仅仅是事实性信息。)

16. 答案示例:①贸易往来扩大②基础建设发展③文化交流密切(人文互通频繁)(3

分。每个要点1分)

(二)(11分)

17.答案示例:①享受了阅读的快乐②在雨中看电影《董存瑞》

③不断写诗向报刊投稿④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或“受到老师的欣赏和鼓励”)

(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8.答案示例1:第⑧段中“欢呼狂卷到每个角落,稚嫩的男女嗓音,嫩雷一样,清脆响亮”,

运用比喻,把欢呼声比作嫩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同学们嗓音的清脆响

亮,表达了大家因教室亮起了电灯而欢乐激动地情感。

答案示例2:第⑨段中“一盏一盏”“一颗一颗”“一扇一扇”构成排比,生动地写出了点亮点灯后延安中学夜晚的变化,从而体现出时代的变化,表达了作者

和同学们的欢乐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共3分。角度1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

19.答案示例:①将自己比作马驹子,将在延中学习成长环境比作“青青延中草”回忆了自

己的学生时代。②“青青延中草”在文中反复出现,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③表达了作者对给自己提供了良好成长环境的时代和母校深切感激和由衷

赞美。④“青青延中草”巧妙地化用了“青青园中葵”的诗句,既切合少年

成长的主题,又增加了文学色彩。

(共4分。“回忆学生时代”“文章结构”“赞美感激”“文学色彩”四个

要点,答出两点即给满分)

(三)(6分)

20.①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②(面向未来,)只有推动人类文

明的交流互鉴,人类才能进步,世界才能发展。(共2分。每空1分)

21.乙(2分)

22.答案示例1:近年来,国内教育在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也积极引进国外新的教学方

法;中国的一些学校和老师也把我们基础教育的优秀经验传递到国外。文化

教育领域的这种交流互鉴,使得各国青年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

青年的成长。

答案示例2:近年来,国外电影公司以“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文化元素为题材拍摄影视作品,中国的影视公司也借鉴了国外的电影拍摄技术。影视领域的这

种交流互鉴,促进了世界各地观众了解异域文化,促进了电影技术的发展。

(2分。事例1分,观点或分析1分。不限于题目中提到的领域。)

五、写作(40分)

23.评分参考标准

说明: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2分。

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这份模测试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重点检查了学生初中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中考题型分析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1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9分),第三部分写作(50分),120分钟完成。 二、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诗句默写,汉字的音、形、义,语病 ,文学文化常识及应用文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是课内诗歌,出自九年级下册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难度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这对今后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课外阅读,出自张岱的《姚长子墓志铭》,考察了实词、断句、翻译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难度适合,很有指导性。

紧跟时事热点,文章为《光明日报》的《冠状病毒知多少》,考察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段落的作用,说明文语言,说明方法及作用,概括提炼信息。难度适中,很有指导性与前瞻性。 (四)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是课内对《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查,其中《西游记》难度较低,没有给学生设置障碍,17小题考察的是对故事情节的把握,部分学生失分严重。 (五)现代文阅读 采用课外阅读的形式。课外的是记叙文阅读,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考察了概括文章内容、赏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感悟题。题目很典型,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部分:作文 作文是命题作文《宅当有为》,基本没有审题障碍,而且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诗句默写、”“拼音”、“汉字的书写”、“词义辨析”、“语病”、“文学文化常识”和“应用文”。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还不错,得分率只有85%,其中“挣脱”读音错误太多,主要原因是对基础知识不扎实。

北京海淀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8.5 学校姓名成绩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请你欣赏下面东汉隶书名作《张迁碑》选帖,完成(1)—(2)题。(3分) (1)隶书笔画典型的特征之 一是横画_______。(1分) (2)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 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字形宽扁,方正典雅,古拙大气。 B.章法横有行,纵有列,沉着稳重。 C.线条厚重,起笔与收笔多用方笔。 D.笔法斜侧,洒脱飘逸,曼妙多姿。 2. 树文明礼仪之新风,立诚实守信之根本,是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某校学生会组织学校多个社团,开展“知礼守信——做文明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

是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拟写的一则倡议书,请你完成(1)—(3)题。(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有礼、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的仪表、仪容、仪态,可以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yùn);“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要我们“勿自欺”“勿欺人”,这是做人之根本。知礼守信,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 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建文明和谐。 为此,校学生会特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二、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三、诚信做人,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诚信处事,一诺千金;诚信考试,严谨求真。 同学们,我们要让知礼守信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成为每个学子修身律己的行为准则。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谱写新时代文明中学生的新篇章! 校学生会 2018年6月2日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根据拼音所写汉字、加点字笔画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彬.彬有礼(bīng)底蕴“弘”字是6画 B.彬.彬有礼(bīn) 底蕴“弘”字是5画 C.彬.彬有礼(bīn)底韵“弘”字是6画 D.彬.彬有礼(bīng) 底韵“弘”字是5画 (2)有人根据倡议书中画线句子的内容,对“礼”的内涵依次作了高度概括。下列概括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雅净静敬 B. 敬净静雅

海淀初三语文二模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7.6 一、基础·运用(共19分) 1.(1)B(2分) (2)D(2分) (3)答案示例:叹号用在“朋友们”后,表明共勉的感叹语气。 答案示例:冒号用在“朋友们”后,提示下文的重要建议。 (共2分。标点1分,理由1分) 2.(1)B(2分) (2)C(2分) (3)答案示例:作品一率性潇洒,表达了享受宁静品读经典的情趣。 作品二体正势圆,表达了闲品茶韵静中读书的雅趣。 (共3分。选择1分;理由2分,其中书体特点1分,内容1分) 3.(1)天涯若比邻 (2)山气日夕佳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答案示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共6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4. B(2分) 5.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2分。意思对即可) 6. 酿泉之美醉翁亭之美山间朝暮之美山间四时之美 (共4分。每空意思对即可) 7. 欣然(1分) 8. 答案示例:身处逆境尚可旷达洒脱,于难为处仍能教化民众。 (共2分。胸怀1分,政绩1分)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9. ①答案示例:勇②答案示例:千里走单骑③答案示例:水淹七军 (共3分,每空1分) 10. (1)答案示例:我一提起师兄,那怪就嚷要将你剥皮抽筋啃骨吃心! (共1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孙悟空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逐回花果山。 (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略(共2分。团队精神1分,结合相关情节表述1分) 11. ①答案示例:拔何首乌②答案示例:对未知的好奇③隐鼠④五猖会 (共2分。每空0.5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共14分) 12. 答案示例: (2)因为年龄小顽皮好动,小病号总是背不出那句诗,岳老师很伤心. (4)病重要转院,小病号将无法继续学习,岳老师深夜为他编教材。 (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 答案示例: 【甲】为小病号的病情严重而伤心,也为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伤心。 【乙】为小病号临别背出那句诗而欣慰,也为不知以后能否与小病号再见而伤心。 (共3分。选择1分,原因2分) 14.答案示例: A “终年”“苍白”写出了岳老师身体状况很差,而“一丝红晕”与“苍白”形成对 比,写出了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心情,体现了岳老师对生命有着深刻的 理解。 B “仰“盯”“挺”“拢”“喊”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小病号在离别之际,认真深 情地为岳老师背诵诗句的情形,表达了自己对老师诚挚的感激与留恋之情。 (共3分。选择1分,赏析2分) 15. 答案示例: 岳老师与小病号因病相遇而成为师生,这是“生命碰撞”而“燃起星火”;岳老师在教小病号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小病号在离别时能用所学的诗句来表达 生命的情义,这就是他们“照亮彼此的人生”。 (共4分。每个要点1分,语言表达1分) (二)(共9分) 16. 答案示例: 养生及药用价值,高雅的艺术价值与蕴含的中华传统礼仪价值,促进“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7. 答案示例: (1)公元十七世纪,被海运贩卖到荷兰。 (2)公元九世纪,被派遣到中国学习文化的遣唐使带回日本。 (共4分。时间1分,方式1分)

海淀区2018届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北京海淀区九初三(二模) 语 文 2018.5 学校 姓名 成绩 注 意 事 项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请你欣赏下面东汉隶书名作《张迁碑》选帖,完成(1)—(2)题。(3分) (1)隶书笔画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横画_______。(1分) (2)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字形宽扁,方正典雅,古拙大气。 B .章法横有行,纵有列,沉着稳重。 C .线条厚重,起笔与收笔多用方笔。 D .笔法斜侧,洒脱飘逸,曼妙多姿。 2. 树文明礼仪之新风,立诚实守信之根本,是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某校学生会组织学校多个社团,开展“知礼守信——做文明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 是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拟写的一则倡议书,请你完成(1)—(3)题。(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有礼、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的仪表、仪容、仪态,可以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y ùn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要我们“勿自欺”“勿欺人”,这是做人之根本。知礼守信,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 知礼守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民族崛起的希望。①作为校园主人,我们应当遵守文明礼仪,弘. 扬诚实守信之风;②我们要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建文明和谐。 为此,校学生会特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相互尊重,谦和恭谨;注重仪容,衣着整洁;心平气和,沉稳专注;彬. 彬有礼,端庄大方。 二、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三、诚信做人,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诚信处事,一诺千金;诚信考试,严谨求真。 同学们,我们要让知礼守信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成为每个学子修身律己的行为准则。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谱写新时代文明中学生的新篇章! 校学生会 2018年6月2日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根据拼音所写汉字、加点字笔画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彬. 彬有礼(bīng) 底蕴 “弘”字是6画 B.彬. 彬有礼(bīn) 底蕴 “弘”字是5画 C.彬. 彬有礼(b īn ) 底韵 “弘”字是6画 D.彬. 彬有礼(bīng) 底韵 “弘”字是5画

2020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北京中考模拟

2020年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 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策划开展以“多元文明交融与共”为主题的线上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下面是某小组同学为启动仪式准备的发言稿。阅读文段,完成(1)-(3)题。(6分)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化的融合是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彼此交流、不断创新和融汇的过程,体现了在互补和互惠关系中寻求平衡的倾向,是文化发展演进过程的必然步骤。 【甲】中国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先秦时期,文明交流仅局限于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但这种交流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吸收了周边地区的优秀文化,促使中原文明养成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西周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怀若谷、广纳百川的气度与胸怀。自秦汉以来,中外交流的动脉逐渐形成。西汉张骞西行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架起了直通亚欧大陆的桥梁。从此,佛教、琉璃、各种农作物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欧各地。在陆上丝绸之路稳步发展的同时,对外交流的海道也伴随着秦汉时期造船高峰的到来而日渐延伸。到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船队经过南海诸岛,跨越亚、非两洲,最远可到达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形成覆盖面更大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畅通且跨度很大的海上通道,中华传统文化散播于亚、欧、非各地,同时亚、欧、非的文化也不断地传入中国。 【乙】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汲取其他文化精?.的重要特点,在葆有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他文化摄取融汇,从容地发展完善自己,形成内容丰富、具有特殊魅力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丙】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文明之花才会在世界舞台上(xuàn)烂绽放。(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精?.(suí)炫寻:┐一一一刂丶 B.精?.(suǐ)绚寻:┐一一一刂丶 C.精?.(suí)绚寻:┐一一一丶刂 D.精?.(suǐ)炫寻:┐一一一丶刂 (2)“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①遍,漫;②填满,遮掩;③更加。结合发言稿的内容,你认为“历久弥新”这一成语在这里的意思是。(2分)(3)小组一位同学为发言稿写了诵读脚本,其中不怡当的一项是(2分) 【甲】句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强调后者,“更”字应重读,以强调中国是“实践者”。 【乙】句釆用对偶句式,富于节奏美,所以两个语句的语速要一疾一徐,读出明显的对比变化。 【丙】句釆用长短句。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长句舒缓,结尾总结升华,语调渐趋昂扬。 2.下面是“海纳百川——文化的包容”课题组同学准备的线上交流稿件。阅读文段,完成(1)(2)题。(3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上。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①。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天人合一”“②”的社会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世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可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正是其源远流长的结果。 (1)依据上下文,在①②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体现了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主张天下为公B.都是多元文化追求共性的主张天下为公C.都体现了思想文化多元开放的主张与人为善D.都是多元文化追求共性的主张与人为善 (2)作为总结句,文段画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1分) 修改: 3.“香远益清——文化的远播”课题组找到这样一则新闻稿。阅读文稿,完成(1)(2)题。(5分) BBC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近日,BBC推出单集58分钟的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全世界引起关注,杜甫。 “尽管拥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诗歌传统,中国的文学历史却常常被忽视。”从《卫报》对这部纪录片的推介可以

上海市2018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市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5、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黔之驴》)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6-7题(4分)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中都有直接点名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 D. 两首诗词都通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7、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_。(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5分)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成语积累 文中的“臣”是本文作文_________。(人名) 遂许先帝以驱驰

北京海淀2018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 文 2018.5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请你欣赏下面东汉隶书名作《张迁碑》选帖,完成(1)—(2)题。(3分) (1)隶书笔画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横画_______。(1分) (2)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字形宽扁,方正典雅,古拙大气。 B .章法横有行,纵有列,沉着稳重。 C .线条厚重,起笔与收笔多用方笔。 D .笔法斜侧,洒脱飘逸,曼妙多姿。 2. 树文明礼仪之新风,立诚实守信之根本,是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某校学生会组织学校多个社团,开展“知礼守信——做文明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 是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拟写的一则倡议书,请你完成(1)—(3)题。(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有礼、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的仪表、仪容、仪态,可以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y ùn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要我们“勿自欺”“勿欺人”,这是做人之根本。知礼守信,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 知礼守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民族崛②我们要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建文明和谐。 为此,校学生会特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二、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三、诚信做人,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诚信处事,一诺千金;诚信考试,严谨求真。 同学们,我们要让知礼守信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成为每个学子修身律己的行为准则。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谱写新时代文明中学生的新篇章! 校学生会 2018年6月2日(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根据拼音所写汉字、加点字笔画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彬.彬有礼(bīng)底蕴“弘”字是6画 B.彬.彬有礼(bīn)底蕴“弘”字是5画 C.彬.彬有礼(bīn)底韵“弘”字是6画 D.彬.彬有礼(bīng)底韵“弘”字是5画 (2)有人根据倡议书中画线句子的内容,对“礼”的内涵依次作了高度概括。下列概括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雅净静敬 B. 敬净静雅 C. 静敬净雅 D. 雅静净敬 (3)第二段①②两处画线句,有一句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3.在学生会的号召下,各学生社团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请你走进话剧社、文学社参与他们的活动。(4分) (1)话剧社的同学针对“知礼守信”这一活动主题,精心编排了一场话剧《曾子避席》。 下面是该话剧剧本中的一个选段,台词中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抄写在答题纸上。(2分) 孔子和众弟子坐于席上论道,曾子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侧身面向曾子)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人们,人们就能和睦相处,你知道这德行和理论是什么吗? 〔曾子立刻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 曾子(恭敬地说)我不够聪明,还没有领悟到。先生,您有什么愚见请不吝赐教。 (2)文学社同学想拟写一副宣传“知礼守信”的对联,请你根据上面的剧本、下面的文字与图片,协助他们完成下面这副对联。(2分)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 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 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 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 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由教研室组织的全县模拟考试结束了,试卷由学校统一安排评卷组流水阅卷。通过细致地阅卷和分析,我们发现在本次九年级语文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答题态度认真,发挥出了正常水平。但是总体成绩还是不够理想。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评析 本次九年级语文题是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题难度适中,题型规范,考察知识点紧贴课本和课标要求,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试卷。试卷在题型上仍由四大板块构成,分别是积累和运用(17分)、综合性学习(7分、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46分)、写作(50分),各板块题量分值紧扣我们陕西中考语文试卷,试题主要有这几个特点。 1、注重语言积累、识字写字和语言运用。 试题中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修改句段语病、文言实词与虚词等题重点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2.考查学生活学活用、自主探究等能力。试题中“综合性实践”要求学生理解“红歌”,写出歌名,并补充小诗。 3.命题作文,记叙文写作,一看标题,便能让学生思如潮涌:《带着感动出发》要求简洁而明了,让学生有话可写,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 二、学生答题分析。 本次阅卷后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学生在答卷中表现出了一些共性特点。积累运用的1题和3题、古诗文填空的A、B两组中的第6

小题两题、说明文阅读中的9题和记叙文阅读中的13题,出错较多。 三、存在问题 纵观本次考试,反思教学过程,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在审题上不够细心,特别是对题干信息准确的把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2、部分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规范,尤其在古诗文默写中,没有做到“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3 、基础字词﹙易错词的读音与字形、常用文言实词﹚的掌握不够扎实。 4、写作中还存在主旨不鲜明、语言空洞不够形象、优美的问题和改题目的问题。 ﹙二﹚教学方面 1、复习中注重了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方法的传授与归纳。主要体现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写作中文体及主要表达方式的确定方面。 2、重点词语、诗句、文学常识的听写力度不够。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复习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端正态度,用心学习。 2、重视方法指导,及时总结易错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复习中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自身的成长相关的话题。

语文二模质量分析

2011年中考个旧市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个旧五中赵洪明 一、质量分析 参与考试29人,及格18人,及格率62.07%,平均分73.70,优秀率 6.90%。 二、试题分析: 1、试卷结构:本次考试语文试题以课标为依据,题型灵活多样,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试卷分成四大部分:积累与应用、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占分值分别为20分、6分、44分、50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体现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指导中考语文总复习,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2、试卷特点:试卷能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引导教学方向。试题能扣住教材强调基础知识如课本字词和名篇名句的积累。注重名著经典的引导,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所选文段出自课外又能扣住教材。试题体现一定的灵活性。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此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于字词诗句的积累以及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最高分18分,很多同学的选择题只做对一半,古诗词的积累多是比较著名的句子,但一部分同学对诗词内容理解不够,所以(3)、(4)题失分较多。 第二部分:综合运用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出题紧扣实际生活,学生能较好答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第三小题审题失误。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三道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古文得分率较高,课外现代文较低。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是,文言文文章出自课文和类文,学生较熟悉。 二是,现代文的题目虽不难,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不够清楚,答题要点不够准确,而现在语文又采用答题卡答题,所以学生答题不完整失分多。 第四部分:写作能力。 本次作文整体水平比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扣住善待来展开作文,但真正富有创意的文章较少。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古诗词的背诵及理解。 2、加强阅读训练,多对学生进行方法技巧的指导及总结。 3、作文方面要求学生多读优秀作文,教师认真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指导他们改正、提高。 2011年5月23日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面的四个图形中,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 A.B. C.D. 2.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A.x=0B.x=2C.x≠0D.x≠2 3.如图,在△ABC中,AB=3cm,通过测量,并计算△ABC的面积,所得面积与下列数值最接近的是() A.1.5cm2B.2cm2C.2.5cm2D.3cm2 4.图中阴影部分是由4个完全相同的的正方形拼接而成,若要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的某个区域处添加一个同样的正方形,使它与阴影部分组成的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正方形应该添加在() A.区域①处B.区域②处C.区域③处D.区域④处 5.如图,在△ABC中,EF∥BC,ED平分∠BEF,且∠DEF=70°,则∠B的度数为()

A.70°B.60°C.50°D.40° 6.如果a2﹣a﹣2=0,那么代数式(a﹣1)2+(a+2)(a﹣2)的值为()A.1B.2C.3D.4 7.如图,⊙O的半径等于4,如果弦AB所对的圆心角等于90°,那么圆心O到弦AB的距离为() A.B.2C.2D.3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a,b),若ab>0,则称点P为“同号点”.下列函数的图象中不存在“同号点”的是() A.y=﹣x+1B.y=x2﹣2x C.y=﹣D.y=x2+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单项式3x2y的系数为. 10.如图,点A,B,C在⊙O上,点D在⊙O内,则∠ACB∠ADB.(填“>”,“=” 或“<”) 11.如表记录了一名篮球运动员在罚球线上投篮的结果: 投篮次数n4882124176230287328 投中次数m335983118159195223

中考二模试卷分析

夏县胡张初中 2020中考二模考试试题分析报告 张典明 本次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一、成绩情况 九年级139班语文学科学生参考人数9人,平均分数 82.9,及格率100﹪. 二、试题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试题的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准确的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2、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统观试题,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

(二)试题亮点:融入了主题实践性活动的考查,考查形式内容多样化,涉及知识点全面。本次大作文内容贴近生活,选材较易。 三、测试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读写:景鑫如全对,冯吕苗、柴天祥、樊悦通失分较多,其次是毋梦娇、岳婷,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文的掌握不够牢固。失分原因在于学生错别字较多。 第二题,读·思。 (一) 3、4小题,考查基础知识,学生完成较好。 5小题,名著阅读,这种考查形式,大多完成较好,部分学生不会作答。 (二) 6小题,考查概括能力,7小题,写议论文片段,学生完成较好。 (三)8—11题,文言文基础知识,都是平时要求识记和过关的,还是一半学生全对,一半学生完成不够好,有的答得不准确。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章较为简单,只有认真阅读,12、13小题完全能够很好作答。但是部分学生文言知识缺失,有待加强。 三、读·写。(70分) 14题,据图写文,写一段文字,学生都能掌握写作技巧,完成较好。

海淀区2019届高三二模数学(理)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数学(理科) 2019.5 本试卷共4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15A x x =≤≤,{}36B x x =≤≤,则A B = (A)[1,3] (B)[3,5] (C)[5,6] (D)[1,6] (2)复数()z a i i R =+∈的实部是虚部的2倍,则a 的值为 (A) 12- (B) 12 (C) -2 (D)2 (3,若直线l :12x t y at =+??=+? (t 为参数),经过坐标原点,则直线l 的斜率是 (A) -2 (B) -1 (C)1 (D)2 (4)在5 (2)x -的展开式中,2x 的系数是 (A) -80 (B) -10 (C)5 (D) 40 (5)把函数2x y =的图象向右平移t 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23x y =,则t 的值为 (A) 12 ( B) 2log 3 (C) 3log 2 (D) (6)学号分别为1,2,3,4的4位同学排成一排,若学号相邻的同学不相邻,则不同的排法种数为 (A)2 (B)4 (C)6 (D)8 (7)已知函数()sin (0)f x x ωω=>,则“函数()f x 的图象经过点( 4π,1)”是“函数()f x 的图象经过点(,02π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P 是对角线1AC 上的动点(点P 与1,A C 不重合).则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 (A)存在点P ,使得平面1A DP ∥平面11B CD

最新中考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中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一霎.(shà)狭隘.(yì)杳.无音讯(yǎo)殚.精竭虑(dān) B.菜畦.(qí)咽.喉(yān)深恶.痛疾(wù)潜.滋暗长(qiǎn) C.烂.漫(làn)狼藉.(jí)羽扇纶.巾(guān)恹恹 ..欲睡(yān) D.鲜腴.(yú)歼.灭(qiān)喏.喏连声(rě)面面相觑.(q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屏嶂峭壁不可捉摸酣然入梦 B. 高粱召唤苛捐杂锐寒气逼人 C. 绯红呜呼成群结对油光可鉴 D. 隧洞绰号伤痕累累取义成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公园里,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在尽情嬉戏,空气中洋溢 ..着祥和的气氛。 B.在《我和橘皮的往事》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饱含深情地缅怀 ..自己的小学班主任。 C.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警察剿灭“第一毒村”这样一个惊心动魄 ....的故事。 D.一年一度的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大渡河畔人声鼎沸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福楼拜家的客厅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和深情的眼神。 C.读汪曾棋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5.(抗击疫情)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诸多免疫功能都会有所降低。 ②与此同时,不少老人还有着多病共存一身的现象,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③如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都存在下降趋势 ④随着疫情的深入发张,我们要加强对老年人中“特殊人群”的重点保护。 ⑤这些老人成为新冠肺炎易感者,甚至出现危重症病例 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①③②⑤ 6.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红岩》最后的情节中,齐晓轩被敌人打伤,在这危急的时刻,江姐和华子良带着解放军出现了。 B. 《西游记》中,唐僧三打白骨精,逼走了孙悟空,最后是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把大师兄请了回来。 C. 古代文人合称中,一般来说,“王孟”指王维、孟浩然,“韩柳”指韩愈、柳宗元,“苏辛”指苏轼、辛弃疾。 D.离亭就是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海淀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2017. 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一、基础·运用(共19分) 1.阅读“阳光?青春”主题活动的寄语,完成第(1)-(3)题。(共6分)青春,青春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行, “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青春是绿色的,如草原蓬勃坦荡。 青春是金色的,如阳光普照四方。 青春是彩色的,如百花迎风绽放。 以勇敢战胜怯.懦,用梦想指明方向。向前,向前—— 因为我们选择了远方。裹足不前不, 我们无惧担当; 墨守成规不, 我们自有新的篇章。 同学们,朋友们□ 志存高远,百折不náo ,让青春无怨无悔, 让岁月溢彩流光! (1)对寄语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及横线处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怯.懦 qiè“如”字的第一笔是:一百折不饶 B.怯.懦 qiè“如”字的第一笔是:ㄑ百折不挠 C.怯.懦 què“如”字的第一笔是:一百折不挠 D.怯.懦 què“如”字的第一笔是:ㄑ百折不饶 (2)对寄语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寄语中将“青春”比喻成“初春”“朝日”“百卉之萌动”,表现了青春的蓬勃与美丽。 B. 寄语中反复使用“向前”,强调了青年人在梦想指引下所具有的勇敢与执着的特点。 C. 寄语中用设问“墨守成规不,我们自有新的篇章”,强调开拓创新是青年人的品格。 D. 寄语中“让青春无怨无悔,让岁月溢彩流光!”运用对偶,抒发了对青春的留恋之情。(3)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示下文;叹号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祈使的语气。你认为寄语中方格处可以运用哪种标点结合寄语内容说明理由。(2分) 标点: 理由: 2.琴棋书画能够陶冶情操,使人变得高雅而富有情趣。为此,一位同学整理了一段介绍琴 棋书画的文字,并将它推荐给同学们。请你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完成第(1)-(3)题。(共7分)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为中国历代文人必备之修养。对联“琴棋养雅趣,

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卷分析

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分析 一、总体分析 这一份模拟考卷,可以说是命题者花了一定心思,出题充分体现了中考题型。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初中三学年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中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虽然难度系数有一定提升,但符合今年中考的命题导向。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校参加考试的54个考生中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为30分,年级平均62.91分,全年级及格人数为18人,及格率为33.3﹪。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了汉字的读音、词语的书写与意思、部首查字法、句子的衔接、古诗文名句默写、文学常识与名著、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1、第1题考察汉字的读音、书写,部首查字法,句子的衔接,难易适度,学生的主要问题出在除部首外几画的那道填空题。 2、第2题考察古诗文填空。由机械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组成,体现了中考默写的立足课本,以本为主的思想。 3、第3题考察文学常识和名著。这道题失分率非常大,“‘骆驼祥子’的称号从何而来?”这道题几乎没有同学答对。 4、第4题综合性学习综合了写宣传语、阐述对某项活动的看法、概括材料等几种题型。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少数学生由于审题不清造成失误。 (三)阅读 1、古诗文鉴赏 由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作品风格与主题,造成第7题失分较多。 2、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6分。加上一篇课外阅读,共八分。其中第8、9题只要动笔做过的学生,都完成得较好,得分率较高。而第10题学生答题不全面,第11题学生审题不清,造成失分较多。 3、说明文阅读 有一定的难度,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由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失分严重。 4、课外阅读 考察学生的赏析理解能力,题目出的很细很精,但是也暴露出我们学校学生在答题方面不够规范的问题,失分较大。 从题目的考查点上看,16题重在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基础上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仔细推敲,深入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17题重在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答题效果较好。 18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暴露出的问题是对句子所用的修辞判断不够准确。 19题要求“用第一人称写出作者当时的内心想法”,有的学生没有申请题目,有的学生抓不住不舍和眷恋的核心。 20题要求分析结尾段的作用,难度不大,但学生少有能够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比较片面。 (四)作文 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出题者设置文题:《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感悟生活。是学生能更深层次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考察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三、对今后教学的走向 1、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字词、名句的默写和开放性创新题型训练,以学会运用为目的进行练习。 2、强化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的复习及名著阅读的拓展,以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2010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及试卷结构 1、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2、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为积累,共28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语文素养,涉及古诗默写、古文中的一词多义、看拼音写词语、仿写、根据给出的词语写一段话和拓展性表达等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42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50分。命题《记住这一天》,说清“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丰富,它可以是一天当中的某一个不寻常的景或者物;也可以是某一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凡。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共8道题。考察面比较广,涉及到课内外的知识都较多,但是难题不多。 第1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的记忆与默写,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好,个别学生失分严重,尤其对一些汉字的书写,没有记清楚;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文语句中一词多义的理解掌握,学生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说明我们的教学在古诗上侧重了记而忽略了学;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词语积累,答题较好;第4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仿写,学生的失分率较高,关键是平日里训练太少;第5题考查的是学生造句能力,学生的掌握得很好,都能完整地写出;第6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写一条关于“我心目中的英雄’的宣传标语,学生的得分率较低,说明我们在平日里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第7题紧跟上题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对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积累,掌握较好;第8题同样是接上述两题,要求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说说平凡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等英雄!学生的得分率较高,都能用自己的话分析说明。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共4道阅读,12道小题。 第1道阅读属于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这是我们学生十分的主要方面。它主要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实词的意义、句子的翻译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面较广;第2道阅读是一个说明性阅读段,这个阅读段虽比较简单,但学生对句子含义的分析、理解以及文章的特色把握不到位,因此丢了分。其实仔细分析,发现并不难,主要考查了对文章语句意义的理解;第3道阅读属于记叙性散文阅读,这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且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不能在拘于文体知识答题。通过对阅读题的分析,回想教学,的确有很大的不足;第4道阅读是选自初中阶段的名著导读中的其中一篇《骆驼祥子》节选,查学生对这本小说的了解(包括主人公祥子一生之中最大的梦想及其到最后变成一个吃喝嫖赌、懒散狡猾、自暴自弃的人,这是怎样造成的)。得分不理想,与学生的阅读量有关。 第三部分作文,得分率在较好,我们按照阅卷的作文标准严格把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014年海淀区高三二模数学练习参考答案(理科)2014.5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参考答案 数 学 (理科) 2014.5 阅卷须知: 1.评分参考中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此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2.其它正确解法可以参照评分标准按相应步骤给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A 2.C 3.D 4.A. 5.D 6.B 7.C 8.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01x <<{或(0,1) } 11.1 12.2 13. 14.6,5050 {本题第一空3分,第二空2分}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15.解: (Ⅰ)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sin a b A B = ----------------------------2分 因为,a A b = 所以sin sin b A B a = == ---------------------------5分 在锐角ABC ?中,60B = ---------------------------7分 (Ⅱ)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b a c ac B =+- ----------------------------9分 又因为3a c = 所以2222193c c c =+-,即23c = -------------------------------11分 解得c = -------------------------------12分 经检验,由222cos 02b c a A bc +-= =<可得90A >,不符合题意, 所以c =. --------------------13分 16.解: (Ⅰ)因为1//C F 平面AEG 又1C F ?平面11ACC A ,平面11 ACC A 平面AEG AG =,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