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历史是什么》读书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5
“历史”究竟是什么———读卡尔《历史是什么》作者:李林丽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12期李林丽[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历史是什么?兰克说:“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柯林伍德却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历史学家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
”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历史的定义,让我们不得不陷入对“历史到底是什么”的思考中。
E.H.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独特的论述。
关键词:《历史是什么》史学理论历史事实爱德华·霍列特·卡尔(1892—1982),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先后在英国外交部、信息部任职。
他的代表性著作有《苏俄史》《二十年危机》以及《巴枯宁传》,本文所写到的这本《历史是什么》其实是卡尔1961年在剑桥的乔治·特里维廉讲座上的一系列演讲的集合。
本书分为六章:“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社会与个人、历史、科学与道德、历史中的因果关系、作为进步的历史、扩展中的视野”,每一章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历史”的定义。
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作者用他的智慧将“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的答案娓娓道来。
《历史是什么》虽然仅是一本二百余页的小册子,但却是卡尔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史学理论方面的著述,集中反映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凭借此书,已进入古稀之年的卡尔给西方史学界带来一股新的活力,对其思想的争论使西方史坛活跃一时,也给众多史家以新的启迪,该书在史学界影响之广泛,甚至可以这样说:卡尔在世界历史学界大师地位的最终确立实有赖于兹。
书中第一章就是讨论历史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
笔者一直也很困惑,既然历史是人记载的,肯定是有主观意识在的,而且更不用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多受政治影响,能流传下来的多是经过历代政府润色的事实,还有被删掉的和被遗落的。
那这些对全部事实有多少都不能完全把握的后人,又怎么把握前人记载的历史有多少是真正发生过的呢?之前借阅一本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历史的话语》,看到里面也叫卡尔的美国人写的一篇《什么是历史事实?》,他用了很多优美的比喻来阐述历史的原理,比如他认为历史必须与过去打交道,而过去“就像我们越过的一片不平坦的原野,我们由于把它抛在身后,而产生一种舒适的感觉”。
微评▎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什么?说明这篇短文是对卡尔的“历史”概念的简要解析。
历史是什么,并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
古今中西的历史学家对“历史”是什么的问题也进行了诸多的思考与探索。
近代以来兰克史学讲求“如实照录”的历史书写,强调所谓的“历史就是以往所发生的客观存在”,着眼呈现客观的历史事实,由此也是对历史追寻单向“客观存在”目标的强化,甚至成为“现代史学”的规范。
而在后现代的史学理论之下,很多论者更强调人们观念对历史的建构作用。
但“历史”到底是什么?是以往客观存在的事实,还是如后现代史学所讲的那样是人们观念建构的产物。
这两种取向都只是强调一个方面,也导致了“历史”解释的缺陷。
如只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就很难清晰地说明为什么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的”历史“;而强调历史是人们观念建构的产物,则历史就与小说无疑了。
历史学家、历史事实、历史书写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应该是构成“历史”的不同因素。
所以卡尔解释道:“没有事实的历史学家是无本之木,没有前途;没有历史学家的事实是死水一潭,毫无意义。
”(卡尔:《历史是什么》,P115)这一论断清楚地揭示了历史构成“主客”双方无法割舍的密切关系。
也许这种看似“中庸”的解释,对理解“历史”却更有独特的意义。
正是很好地处理了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卡尔给“历史”做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定义: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卡尔:《历史是什么》,P115)也许正是在多重维度下的复杂互动关系,才使得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更接近“历史”的真实状况。
而他从关系入手去定义“历史”,而非从“内容”与“对象”去认识“历史”,更有助于人们把握历史的复杂构成。
还要强调的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互动关系,必须要在一定的范畴之内才有可能和意义。
书目参考: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8年。
微评:是平台为了适应微信阅读而初创的栏目,尝试就某一些问题作简要的述评,期望能够更加简洁、自如地说明观点。
第四章历史中的因果关系什么是历史?卡尔说:历史就是人与时间的对话。
然而如何还原历史的真相,确实历史学家的难题。
苏轼曾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开厚厚的历史书卷,便会发现人类生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一个时间不可逆的空间中。
不同的历史学家因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被打上深深的烙印,于是有了史学史。
无论是非曲折,人的历史就成了“历史的诠释”与“诠释的历史”。
狄尔泰曾说过:“历史就是这样一个有待理解和解释其内在意蕴的‘文本’。
”由于一切文化产物都是对人类意义的不同解释,它们之间就不应该有高下优劣之分。
人无法克服自身在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不同的人是本身没有优劣差别,但是不同的认识之间又构成了新的作用关系和逻辑演化,只有把他们加以归纳和总结,才能适当的反应出历史的本来面目——人与历史的对话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有时候,这些原因和规律是从机械的观点出法,有时候则是从用概率学的观点来考虑的,有时则作为形而上学的,有时作为经济学的,有时又作为心理学的东西加以考虑。
但是,为大家所接受的一个原则便是:“历史是要把过去的事件整顿为有先后次序的因果关系”翻开著名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的著作《历史是什么》一书,一种动态的历史观跃然纸上。
他以娓娓动人的笔调写到:“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的永无止境的问题交谈。
”第四章讲解的是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卡尔说道:历史研究是一种因果关系的研究……伟大的历史学家——或许我应该更广泛地说,伟大的思想家——是能对新事物或在新背景下提出“为什么”这个问题的人。
首先,他道出了历史学家研究原因问题的第一个特点,他们通常会在同一事件中找到几个原因。
经济学家马歇尔曾经写道,必须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警告人们注意,只考虑引起行动发生的一种原因……而不考虑其他的原因,但其他原因的后果却和这一原因混合在一起;这就立即把我们引到历史学家方法的第二个特点。
读《历史是什么?》①爱德华·霍列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1892——1982),英国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圣三学院。
其中1916—1936年供职于英国外交和情报部门。
专长国际关系史和苏联史,一生著述颇多,影响最大的是1950-1971年陆续出版的10卷本《苏维埃俄国史》和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历史是什么?》。
在国际关系学上的开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机》。
卡尔最被后人认可的是国际关系学,他被后人评价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之父。
《历史是什么?》本是卡尔1961年1—3月在剑桥大学“乔治·麦考利·特里维廉讲座”(The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Lecture)所作的系列讲演,1963年由纽约艾尔弗雷德·A.诺夫(New York·Alfred A. Knopf)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国。
198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根据该英文版,出版了吴柱存翻译的中文版,虽然商务印书馆后来又重印了这本经典著作,但是我在图书馆借到的就是81年出版的,我一看,嚯!这本书的“年龄”比我的年龄还大,因此我就读了这个版本的。
该书中文版共12万字,前面有齐华甫(齐世荣)的《序言》,简要介绍了卡尔的历史观,认为“卡尔毕竟是一位资产阶级历史学家”②,其主张“往往流露出一些唯心主义的、甚至自相矛盾的观点”③。
但齐华甫在指出卡尔历史观阶级属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卡尔对于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也有一些比较正确的看法”④;并高度赞扬了“作者在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⑤。
《历史是什么?》共6章。
下面我把该书的目录以及每章的主要论述简要列举如下:第一章: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
这是本书的总纲,阐述“关于过去的事实”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回答“历史是什么”的问题。
《历史是什么?》: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汉译名著700种之第85种。
1. 当时代处于衰落时,一切倾向都是主观的;但是另一方面,当事物正在成熟以待新时代时,一切倾向都是客观的。
2. 政治家的任务不仅是要考虑道德上或者理论上值得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且也要考虑这个世界上现存的各种力量,怎样指导和利用这些力量可以部分的实现眼下的目的。
3. 当我们想知道事实的时候,我们的提问以及所获得的答案都受我们的价值体系的限制。
我们对周围事实的看法是由我们的价值铸造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些价值范畴我们接近这些事实;这种看法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事实之一。
价值进入事实,而且是事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可以恰当的称之为历史的只能是在历史自身中找到一种方向感并接受这种方向感的人写就的。
我们自何处来的信念与我们正向何处去的信念紧密相连。
一个已经失去自信自身有能力在未来中取得进步的社会,也会很快不在关注自身在过去中取得的进步。
我们的历史观反应我们的社会观。
5. 无论你是把它当作一个逻辑问题还是当作一个历史问题,从哪一方面你都不能做出一个完美的陈述,一个陈述必定会被一个相反的、同样也是片面的结论所修正。
6. 历史学家仅仅是在队伍的其他部分蹒跚行走的另一位不起眼的人物而已。
伴随这支队伍以及这支队伍中的历史学家前进时,不断出现新景物、新视野。
历史学家是历史的组成部分。
历史学家在队伍中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看待过去所采取的视角。
7. 理想浸入政治这一严肃的事业是无益的,也是危险的。
一个人越少以政治学说和政治信条来阻碍其心灵之自由思考,就越有利于他思考。
8. 在研究历史学家之前,要研究历史学家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
历史学家是个体,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社会的产物;研究历史的人必须学会从这一双重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学家。
9. 时代的伟人是能把这个时代意志表达出来的人,告诉这个时代什么是这个时代的意志,并实现这个意志。
他所做的一切是这个时代的核心与本质,他把这个时代现实化了。
第10卷第5期Vol.10,No.5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2019年8月Aug.,2019卡尔的历史哲学思想----以《历史是什么》为中心栗智(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7)摘要:“历史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对于历史学科本质的追问,包含着对历史本'运动的思考和对于历史学性质、功能的反思。
《历史是什么》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社会与个人,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学的性质,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关系等重大历史哲学问题,全面地阐释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是卡尔“对于一般意义上历史之全面的看法”。
体现出卡尔历史观和史学观的统一,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关键词:卡尔;《历史是什么》;历史哲学思想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5-073-03一、历史事实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是什么?”中的“历史”一词通常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指过去所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思想和活动,即所谓的历史事实的客观实在性;二是指对这种史实的再现和描述。
这其中包含着两种不同层次和不同内涵的对象,涉及到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即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本书第一章以反面方式来论证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命题。
卡尔对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历史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
以兰克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学派认为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如实地说明历史”,然后从众多的事实之中得出结论。
为了驳斥这种历史观,卡尔对“历史事实”和“过去事实”进行了区分。
在他看来,那些由考古学、铭文学和年代学等学科所证实的基本事实,不属于历史本身的范畴。
“’过去发生的事’并不自动地成为’历史’,它通过记录与叙述或实物的遗存留下许多混杂的’碎’(即’史料’),这些’碎片’经过鉴别与梳理,被写成了’历史’,而写历史的人正是历史学家。
历史学家在写历史时是有选择地去挑选’碎片’的,他们依据某种特定的标准去选取’碎片’,于是,从同一堆,碎片’中,不同历史学家写出了不同的,历史’,呈现出’历史’的多面相。
第1篇一、引言《历史的概念》是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的一部经典著作。
该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历史学的本质、历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以及历史概念的演变。
通过阅读此书,我对历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书中一些精彩观点的摘抄和思考。
二、历史学的本质1.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过去事件的学科,它旨在揭示过去事件的真相,为现实提供借鉴。
2.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3. 历史学是一门批判性的学科,它要求我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
摘抄:历史学不是一门单纯的记录学问,它是一门批判性的学问。
历史学家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揭示历史真相。
三、历史研究的对象1. 历史研究的对象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
2. 历史研究应关注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 历史研究应关注历史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以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摘抄: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多样的,但必须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关注历史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
四、历史研究的方法1. 历史研究应采用实证主义方法,以事实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2. 历史研究应运用比较方法,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进行比较,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3. 历史研究应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资料进行甄别、分析,以揭示历史真相。
摘抄:历史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但实证主义方法、比较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
五、历史概念的演变1. 历史概念的演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2. 历史概念的演变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
3. 历史概念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
摘抄:历史概念的演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为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读《历史是什么》有感总认为,要说历史是枯燥无味的,那就怪了,因为大多数历史是编造出来的。
----凯瑟琳·莫兰论历史在字典中,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
原来一直认为历史只是对过去的回忆,但是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因为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发现以一种如此简单的状态存在的事实,所以不能向我们保证这些事实是唯一真实的东西。
互相矛盾的事实出现了,找们要被迫做出选择。
历史学必然是一件选择和摒弃的事情、是一件斟酌和权衡的事情。
文献的价值是非常不同的,为了真正有所进展,历史必须是批判的。
但第二个理由远远重要得多。
这就是,尽管各种事实都是公开的、不变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得到,但对人类的头脑来说,它们涉及判断的问题。
所有的证据最后都依赖于某种推论。
一件不加渲染的事实,那种只不过轰动一时的事情,不可能在回忆起来时没有一种判断。
在纯粹被动接受的意义上,不偏不倚永远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不仅我们作为个人在观察事实时彼此不同,而且每种年龄、每种文明都有一种不同的观点,历史学不能随心所欲地放弃对它们的审查和提炼。
这个难题不仅当我们在讨论各种发生在很早以前的事件时会困扰我们,因为关于它们的所有档案都已湮没无闻;这种难题也会在观察碰巧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情时出现。
因此,历史是具重有意义的。
我映像最深刻的是这句话:最好的历史学家是最有偏见的历史学家——而不是那些没有丝毫偏见的历史学家——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历史学家。
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历史正如凯瑟琳·莫兰所说的那样,是被编造出来的,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不以也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着的头脑折射出来的。
文史艺苑论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读卡尔的《历史是什么?》宁翔宇(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8)[摘要]自从有文明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历史是什么,历史学家卡尔继续着历史是什么的千年话题,他进行了大量的具体的历史研究,通过研究历史的核心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回答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史学理论的著名难题。
本文试对他的研究过程剖析,以便揭示他研究历史的方法,从而能更深入地研究历史的本质。
[关键词]历史研究历史是什么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生于1892年,逝于1982年。
剑桥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英国外交部、信息部任职,担任过《泰晤士报》的助理编辑。
在多所大学任教,最终执教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他是俄国史和国际关系史专家,著作丰富,比较重要的有十四卷本的《苏俄史》、《二十年危机》和《巴枯宁传》等。
卡尔是个务实型历史学家,并不长于理论研究,唯一的理论著作是《历史是什么?》[1],该书是卡尔1961年在剑桥大学的乔治·特里维廉讲座上系列演讲的集结,1963年出版,全面阐释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附带批判当时及此前诸多历史学家的历史观。
全书分六章,“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社会与个人”、“历史、科学与道德”、“历史中的因果关系”、“作为进步的历史”、“扩展中的视野”,这就是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
此书逐章递进,层层剖析,前一章给后一章提出问题,后一章又回答前一章的问题,各章联系密切,全书逻辑严谨,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分析历史研究应该把握的核心问题,作者回答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史学理论上的著名难题。
开篇通过驳斥兰克学派的核心思想———历史学家的任务是仅仅如实说明历史而已,提出了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基本事实。
卡尔接着阐述了存在对所有历史学家都相同的基本事实,但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学家对这些材料主观的先验建构而确立的,并非历史材料都是历史事实。
卡尔《历史是什么》读书报告
在读书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卡尔的社会经历,他的著作思
想与他的社会经历存在某种联系。卡尔于189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的
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庭环境良好,1911年在剑桥大学学校古典学,
1916年大学毕业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直到1936年辞职,辞职后的卡
尔又在英国威尔士的一所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一直到1947年,1944
年卡尔决定撰写《苏俄史》,到1950年出版此书时,卡尔在史学界开
始崭露头角,1955年他被任命为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1956年入选
英国社会科学院。1959年应剑桥大学的邀请,开始构思《历史是什
么?》的演讲。1961年的1月到3月卡尔在剑桥大学发表了本次演
讲,并于1963年出版此书。
通过以上对卡尔的部分介绍,可以看出卡尔是一位非职业的历史
学家,他并没有系统的学过历史知识,但是他20年在外交部的丰富
的实践经历,给了他独特的视角来研究历史。他在外交部的亲身体验,
查找资料,撰写文章的经验,并不逊色与优秀的历史学家。在外交部
的工作经历中形成的从现实实际出发,冷静思考复杂关系的方法论形
成了本书的一大特色,处处可以在书中体现出卡尔独特的思维特征。
卡尔于1961年的发表的演讲时,他已经是接近70岁的老人了,
他所处的英国和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他为何需要在临近古稀之
年发表本次演讲?
20世纪60年代,二战刚刚结束不久,英国在世界大战中已经衰
落,沦为二流国家,彻底丧失了世界领导权,英国的知识界对英国的
未来前途以及世界的发展方向普遍处于悲观,迷茫的担忧中。此时的
西方世界仍旧没有摆脱两次世界大战和两次世主要革命的影响,19
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世界的主题仍然是战争与革命,资本主义阵
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经济危机,核威胁,局部战争,伴随着这
些情况,出现了悲观的预言者,世界末日的画面不断被渲染,经过敏
感的作家和新闻记者的不断描绘,已经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于是卡尔的这篇演讲应运而生,此时的时代需要一位充满信心的智者
来指明方向,重新以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变化多端的世界,恢复人们对
世界未来的信心。
第一章,历史学家和历史家的事实: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卡尔认为客观的历史不存在,历史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传统史
学家认为,历史应该不偏不倚的态度,根据确实的史料来探索历史的
真相。卡尔却认为,历史学家历史事实的是为了注解自己的历史解释,
其思想的客观性判断标准也根据当时的目的来决定。所以历史作品不
可能不受主观性的影响。例如文中卖假货的小贩被打死的和凯撒渡河
的例子,如果不是某位历史学家记录和渲染,它几乎不太可能变成历
史事实,充其量只是一个过去的微不足道的事件而已,历史带有人的
主观性成分。历史学家只是挑选了自己看来值得记忆,意义重大的历
史事件,历史学家并不客观公正,很多人物被历史学家忽视了。
我认为历史研究不仅仅要考虑个别的英雄人物,还要考虑底层的
小人物,历史研究一旦沦为少数人的历史,沦为历史学家的挑选的历
史事件,那么我们的视野就变得很狭隘。不过考虑到卡尔当时的时期
来看,卡尔的历史带有主观性,认为历史事实是历史学家的选择的结
果,打破了传统史学界如实的说明历史的价值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效
果,他喊出了纯粹的历史并不存在的口号。在第一章的结尾,作者总
结其观点,历史是什么的第一个答案,历史是历史学家跟它的事实之
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连续不断地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
问答交谈。以此来论证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社会与个人:只有理解过去,才能掌握现在
卡尔认为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是不存在的,而是二者互相依存,
人是社会的产物,突出的个别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历史不是
注意作为个人的个人,而注意群众,尤其是注意到人类活动没有预料
到结果。卡尔认为,史学家和科学家一样,只关心那些可以概括的因
素。文中举的一个例子,假如俾斯麦生于18世纪,他就不可能成为
俾斯麦了,他就不会统一德国,也许根本不会成为一个伟人。这些偶
然事件只对那些缺乏历史概念的人感兴趣,对于历史学家还有争论的
必要吗?于是第二章作者借用布尔克哈特的观点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即历史是一个时代在另一个时代里发现的值得注意的那些东西的记
录。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
才能充分理解现在。使人能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能增加现在社会
的能力,这就是历史的的双重作用。
第三章,历史,科学和道德:历史也是一门科学
卡尔通过对科学这个概念的重新解释,通过比较历史学家和科学
家的特点来找出共同点,认为历史也是科学。在本章节结尾部分。作
者认为历史学家和与自然科学家在寻求解释的这一根本目的上,在提
出问题与回答问题这一根本步骤上,是团结一致的。
第四章,历史的因果关系: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卡尔认为偶然的历史事件,不能进入任何历史的合理解释之中,
也不能进入历史学家的重大原因等级序列当中。按照他的说法,发生
了事情就一定有它的原因和合理的解释,那么偶然的事件也是可以有
合理的解释。
第五章,作为进步的历史:乐观的进步主义历史观
作者根据当时的时代要求,针对二战以后普遍的恐惧心理和悲观
心态,他坚信历史是进步的。对于进步和落后,对于不同人来说是相
对的。他以英国在丧失殖民地为例,这件事对于英国来说是退步,对
于被压迫的殖民地的人们来说却是进步。本章节,作者首先区分了自
然的进化和历史的进步的混乱。其次,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进步
想象为具有某种有限的开始和终结。最后,作者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倒
退,偏差和间断并不能否认历史是进步的。
第六章,在扩展的天地
卡尔展望历史的未来的发展,写到两次大的世界变化,一是深度
的变化,二是世界观的变化,对所处的时代位置进行了思考。
总结
从内容上,这本演讲稿文字朴实无华,深刻独到见解,举出很多
大量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深入浅出。该演讲全面阐述了他的历史
哲学思想,批判了当时以及以前的历史学家的史学观。卡尔充分考虑
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影响,但又不是完全的唯
心主义,是一种主观主义史学观和客观主义史学观的调和。卡尔的史
学观与其所处的社会联系紧密,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特征,应该说他
的历史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采用辩证主义的方法
看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历史学家承载着人类的过去,
而过去我们只能无限的接近它,但他也不是一个完全的陌生人。卡尔
在文章结束时,以这样一句话结束本文,然而地球还在运转啊,宣示
它对社会未来的信心,对历史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