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会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分别是聪聪和明明,他们俩要去公园游玩,妈妈为这姐弟俩准备了一些好吃的,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呢?

出示图:四个苹果 2瓶水一个月饼

2.生成问题:你能帮他们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怎么分公平?依次分苹果和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

3.现在只剩下一个月饼了,怎么办呢?还能平均分给两人吗?每人分得多少?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0,1,2,3……等数表示吗?这些数都是整数,遇到不够一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月饼。这就需要数学王国的新朋友来帮忙了,想知道是谁吗?(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1

二、学习

2

1.读、写1/2

(1)出示纸月饼

仔细观察: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两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1份)板书:-,2,1,1份是这个月饼的1/2,知道了二分之一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它怎么写?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写。师:先写一个短横,表示平均分,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几份?(2份)那就在短横的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1份)就在短横的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

(2)小结: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想读一读这个数?指名读,齐读。(提示:从下往上)

1/2是由1,2,和——合成的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分数。你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吗?也就是说分数必须有分数线,分母和分子。

1的吗?同桌互相(3)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块月饼的

2

轻声的说一说。

(出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其中的每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这里的它指的是谁?

齐读

(4)小辩论:帮老师分析这句话对不对: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21。

演示:这是平均分吗?涂色部分能表示它的21吗?那么这句话应该怎

样表述才是正确的呢?

(5)动手折一折。 ①不但圆形里藏着21,我们的长方形,三角形纸片里也都藏着21,想

不想把它找出来。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和三角形,请同学们折一折,并用笔把图形的21画上斜线。 ②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21的。 ③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阴影部分都能用2

1来表示

呢? 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一份都是它的21。 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21。

(5)、出示判断题;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

21呢?

依次出示:

指名生上台书写1/4,其余生在草稿纸上写。 她写的对吗,掌声送给他。

(二)认识1/4。

2、(1)同学们,这是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 1/4、1/8、1/3、1/6……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分数,老师能写得完吗?那么我们就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这说明这样的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根据板书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上面的都是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叫:板书:---几分之一

三、课堂活动

1、折纸。

(1)这是圆形的四分之一,这里有一张正方形纸,它的四分之一又该怎样表示呢?

出示折纸要求:动手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问: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生说: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2、小结: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四、综合应用发展思维(好了,看来同学们和我们的新朋友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呀,我们的新朋友想邀请我吗到数学王国去做客,想去吗?不过呀,它们准备了四关,只有通过的小勇士才能顺利进入,有信心闯关吗?)

1、写: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形的涂色部分。(P93做一做的第

1题)(好,第一关)

2涂:看分数,涂颜色。(P96第1题)

3、(投示)生活中的分数。从这些图形中你联想到了那些分数?

五、总结

师:恭喜大家,都可以到数学王国去做客了!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认识分数,能读写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必要性。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3经历分数认识的过程,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难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来到中心校非常高兴,因为我见到了一群活波可爱的小朋友。老师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既然我们都是朋友了,那大家能帮助老师解决几个问题吗? 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4个月饼,要分给2个小朋友,该怎样分?(引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个月饼,要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 如果是1个月饼,又该怎样分?(引出“一半”) “一半”怎样用数来表示呢?(引出“分数”)(板书:分数) 你们看到“分数”两个字,有没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什么是分数?分数怎样写?什么时候用分数……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的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中的一部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几分之一) 二、新授

1、认识1 2 (1)了解1 2 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多少? 学生:一半 这一半我们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一半是月饼的二分之一,那这一半呢?学生:也是二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 2(板书) 那二分之一怎样写呢?大家先看看老师怎样写的(板书1 2) 让同学说说老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老师并介绍每部分的名称以及含义。 让同学说一说1 2的意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1 2。) (2)折一折1 2 我们认识了1 2,那接下来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折一折 1 2,并涂上自己喜 欢的颜色。 (3)练习 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 2表示?(学生 回答后,找同学说一说其他的图形为什么不能用1 2表示) 2、认识1 4、 1 3、 1 5 课件出示图片,让同学说出是几分之一,然后齐读。 3、总结出:几分之一 让同学根据前面学习的1 2、 1 4、 1 3、 1 5总结什么是几分之一(强调平均分)。 4、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91页做一做,然后订正。 5、动手折一折1 4 先让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1 4,并涂上喜欢的颜色。然后老师呈现出几种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优质课”评选资料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城关小学秦芳【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4个桃子的1/2、8个桃子的1/2、6个桃子的1/3等过程,让学生思考、交流、发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分母就是1”,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的例题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美猴王给它的孩儿们带了一个大蟠桃。可面对眼前的2

几分之一的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及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分苹果,再现平均分 (1)一天,刺猬妈妈采来了4个苹果,想分给小刺猬丁丁和冬冬。谁来帮他们分一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样多,每人2个;一种不是同样多) (2)丁丁2个,冬冬2个,你分得真公平,我们称之为——平均分。 (出示:平均分) 2、练习:判断有没有平均分。 ()()() 3、平均分,引出问题 (1)这时,从树上又掉下一个苹果,这可难住了妈妈,平均分给他俩,每人得多少呢?(板书:半个) (2)半个,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表示?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不能表示)今天,老师在这里想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揭题: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认识1/2 1、理解1/2 (1)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读作二分之一,(跟读1/2)。 (2)分数会读了,现在请看仔细它的写法,“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苹果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先跟着老师书空一遍1/2,然后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2、你还能在这个苹果中找到1/2吗? 3、强调平均分 请看这个苹果,老师把它也分成了两部分,这部分是多少?1/2吗?为什么不是?(没有平均分) 强调:只有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4、出示一条绳子,如果老师想要这条绳子的1/2,该怎么做?如果是一张纸呢? 5、谈话:同学们自己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1)活动要求:拿出手中的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反馈:老师这里也有和同学不一样的折法,同学们课后也可去试试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折法)(3)在这里涂色部分是整个长方形的1/2,那么空白部分是多少呢?(1/2) 5、理解1/2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结:无论是一个苹果,一个长方形,还是其他物体或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6、巩固练习,加深对1/2的认识 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直接用1/2表示吗?为什么? (二)、认识几分之一 1、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几分之一吗? 师板书:1/4 生读。读作:四分之一 这个1/4也是分数,但是老师发现刚才1/2下面的数是2,而这个1/4下面的数为什么是4呢?4表示什么意思?(板书:4份) 那为什么上面的数仍旧是1呢? 2、练习,判断涂色部分哪些是1/4 3、创造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分数的初步理解导学案 教学内容:理解几分之一及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课本P91—P93的例1—例3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自学指导: 复习:1、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怎样分两个小朋友都没意见,而且公平呢。应该()分。每人分()个。 2、怎样才是平均分?答:每份要分得()。 3、把4个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个。 4、把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 )支。 上面的题没难着你吧!你真棒! 5、思考:老师只有一个,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个。A:1 B: 半 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能表示吗?()怎么办? 新知:一、理解几分之一 请看书P92-93。并填空。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也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要动手、动脑、动口哟: 用不同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纸折一折(你有几种折法),并用斜线表示出二分之一来。并口头叙述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结合你的图用这种模式说: 把一个()平均分成了()份,其中的一 1 份是()的()。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像这些数都是()数。你能举出这样的分数吗?如:()()。小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注意:分数必须强调:()分】 3、用一张正方形纸 3、你知道分数的写法、读法吗? 写法:写的时候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2,

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1,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我会写: 九分之一 写作:( ) 你会读分数吗?如: 读作: 4、请看书P91你在画面上找到哪些地方有几分之一的分数吗?并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5、你还能表示出其它几分之一的分数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示?(把你表示的分数写在纸的背面,涂色部分后,并说说你是用哪种方法得出这个分数的。 二、 比较分数的大小。 用同一形状的纸分别折出 并涂上颜色,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大? 小结: 从上可知:1、同样的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 )。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它的每一份反而越( )。 也就是说:2、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 ),分母小的分数反而( )。 41 2 1分数线: 表示( ) ( ):表示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份 这是( ),表示其中的( )份 1 3 1 8

小学数学_《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 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 过程,进一步构建几分之一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习的快乐,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与长方形卡片若干张、一条绳子、一把小刀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小的惊喜,大家想不想看?(想)用魔术的形式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两段。 师: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老师不但给同学们带来了惊喜,还带来了大家喜欢的两个小伙伴,课件展示熊大熊二分月饼。故事讲述:熊大熊二分月饼,四个月饼平均分,用哪个数字表示它们分的数量?生:2 师:两个月饼呢? 生:1 师:一个月饼呢? 生:一半 师:这个(一半)用以前学过的数字能表示出来吗? 生: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分数”,认识了它,以后这些“半个”的问题我们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授新

1:二分之一的认识 二分之一的意义: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师:这句话中的关键字有哪几个不能除去?让学生展开讨论再回答。 生:“一个”“其中”“平均分”“每份”“这个”、、、、、、 师:尝试去掉之后发现“平均分”“每份”“它的”这三处关键不能除去,否则就改变了二分之一的意义。 师:那么同学们看一看分数由几部分组成? 生:三部分 师:分数由分母、分子和分数线三部分组成。 2:用两个判断题巩固二分之一的认识 (1)把一个月饼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二分之一。(×) 3:四分之一的认识 师:熊大熊二正准备分月饼,吉吉和毛毛来了,同学们说这可该怎么办呢? 生:那就平均分四份吧! 师:课件展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从而引出对四分之一的认识。 4:折一折,画一画。 用正方形、长方形纸折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用折一折的方法巩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认识,加深印象和理解,为后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奠定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同学们只是接触了整数的认识、读写等知识,对分数的认识没有基础,不知道分 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 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百花湖小学 执教人:刘志琴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64页、65页及“想想做做”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后面学习一些物体(图形)的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把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中的一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跨越,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

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感受什么是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几个分数?(复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并且联系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理解,通过操作,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本轮学习与第一轮一样,无须归纳和揭示“分数的意义”,而是组织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操作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形象地建构分数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儿童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学生在上册时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内容主要是认识把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中的一份。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思维跨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特有的民俗剪纸文化,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缪智萍 一、教学设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节内容。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教材提供了情境图和操作活动。课标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所以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一、利用书上主题图编成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就是身边的事,让学生“我要学”。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构建分数的概念,降低知识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二)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三)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本提供的素材,我设计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演示法,激励法。学生的学法是:合作法,操作法,比较推理法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纸及纸带、蜡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秋游吗?看,三一班的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森林公园(出示91页—92页主题图),他们多高兴呀,有的在玩积木、有的在折纸、有的在喂鸽子、有的在分西瓜,小明和小亮也饿了,小明拿出来一个月饼,把它切成了两半,一人一半(引导生说出一人一半就是平均分成两份,一人一份)。 师:看谁还能在图中找出其它平均分成几分的。 生:根据图回答。 师,好,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引导出狗兄弟买月饼分月饼的故事,并填空。 师:我们看看狗兄弟怎么分月饼的,用刀对半切开来,平均分成两份(师用课件把分月饼的过程演示一遍)。 师:其中的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数表示吗?(不能)那“一半”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生根据经验可能说是0.5,也可能说出12 。) 师:真不错!0.5是我们学过的小数。12 是一个什么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

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1、92 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分数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比一比谁的反应快,老师提问,答案是几,你就拍几下手。1、出示 4 个月饼的图片,把 4 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红红,每人分几个?生:拍 2 下。 2、出示 2 个月饼的图片。提问:把 2 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红红,每人分几个?生:拍 1 下 3、出示 1 个月饼的图片。提问:把 1 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

小强,每人分几个?生:没有拍手,答每人分半个。那我们用什么表示半个月饼呢?如果用一个数来表示,又如何写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个新朋友 2、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下面我们就以分月饼为例来看看两位小朋友分月饼,是怎样来表示“一半的”。) 三、认识二分之一 1、借助分月饼学习二分之一 (1)这块月饼从中间切开,小朋友说我们一人一半,想想看: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2)演示分数的构造和读写法,说明:2 是平均分的份数,1 是其中的一份。 (3)比较不平均分与平均分的区别,突出把一物体“平均分”。 师:下列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指名判断) (4)组织学生利用长方形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 2、迁移类推,师生探学。 如果我们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又怎么表示呢? (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1/4 小结:像1/2 、1/4 、1/3 、1/5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巩固强化

1《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折一折得到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 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 的简单分数。 3.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 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准备 各小组准备图形、水彩笔 活动方案 导学案 活动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分数 1.自学以下内容 2.组内交流自学收获,用“我知道了……”说一说。 活动二:活动操作,深化理解分数 1.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 折,画出折痕,找出它的21,并画上斜线。 2.全班展示作品。 交流时说清这几点: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 这个图形的21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21 ? 【检测反馈】 1.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2.先按照分数涂上颜色,再比较分数的大小。 3.估一估,填一填,再比一比。 周末,小丽和哥哥到了如皋有名的景 点——水绘园,瞧!景色多美呀!兄妹两 人玩累了,坐到草地上吃东西咯!哇!这 么多好吃的,请你帮他们分一分。 活动一: 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数学上, 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 (板书:平均分) 预设一:“半个” 师:除了可以用半个表示,还可以用 怎样的数表示呢?一起进入活动一,自主学习。 预设二:学生汇报“ 21 ”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数的?让我们 一起进入活动一,自主学习。 1. 师:谁来汇报自学的收获?谁再来说一说? 师:哪一半是它的2 1,是谁的 2 1 ? 师:“每份”怎么理解? 2.学写分数 师:像 21 这样的分数怎样写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书空。 (1)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板书:—)这叫做“分数线”(板书:分数线) (2)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2)2叫做分母(板书:分母)(3)在横线上面写1,表示取“其中的1份”。(板书:1)1叫做分子(板书:分子)读的时候,从下往上读,二分之一。 活动二: 过渡:认识了 21,你能自己创造一个2 1

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几分之一1

认识几分之一(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 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分桃呢,想去看一看吗? 音乐声响起,小朋友闭起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去花果山看猴王分 桃。 音乐声停。花果山到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观看。一位猴王很 高兴地端来了一盘桃,向桌子上一放,并对其他的几只小猴说:“把 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 会算吗?”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l。 (1)谈话:小朋友,关于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如 果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我想你们都会说出结果。现在的问 题是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 体(把4个桃圈起来)。下面请你们帮助小猴分一分,看看每只小猴 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 (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归纳得出: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把4个 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 是这 盘桃的1/4 2.教学“想一想”。 (1)谈话: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 盘桃的几分之几?谁会分?

(2)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3)小组合作,交流分法。 (4)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5)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组织练习 谈话:刚才小朋友对猴王分桃的过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都解决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填写,填完后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先填写,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 (2)师生共同小结:这两幅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先根据分数的含义平均分一分。· (2)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3)集体反馈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放在课桌上。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举小棒:拿出这堆小棒的1/2,拿出这堆小棒的1/2。 (3)提问: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一人提要求,大家拿小棒。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延伸 谈话: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1/2,理解1/2的含义。 1、出示主题图,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2、一块月饼分给小东和小明吃,怎么分得公平?,(平均分)如果给你一把刀,那刀得从哪儿下?(中间)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几分之一。(揭题) 3、主题图中哪些东西也能用1/2表示? 4、判断(电脑出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 (从生活实际引入分数,让学生分一分月饼,突出强调“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一半”。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动手操作,认识1/4。 认识了21,想认识41吗?如果要表示出这张纸的41 ,猜猜要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几份? 1、拿出准备好的纸。你能折出这张纸的1/4吗?并用彩色笔涂出它的1份。学生动手操作 2、随手展示学生作品。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1/4表示

4 1 师:我们一起来看,同样的正方形,我们可以这样折,也可以这样折,还可以这样折。 同学们折法不同,那涂色部分为什么都是这个正方形的41 呢? 生:它们平均分成4份。 师:是这样吗?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师小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中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41 形状一样吗(不一样) 可涂色部分为什么也都可以用41 表示呢? 生都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正好是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图形的41 。 师:你看,用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 师:还有哪些同学是用圆折的。 师:涂色部分是这个圆的41 吗? 展示

最新苏教版三上《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北桥中心小学王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7~8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分数是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星期天,小明和小兰去野餐,请仔细观察,你能说说他们带了什么食品以及各带了多少吗? 生:4个苹果,2瓶水,一个蛋糕。 依次讨论: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个?把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几瓶?(用拍手方式回答,教师相应板书2、1。) 结合学生的交流,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让学生齐读)。 进一步讨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无法用拍手表示) 师:怎么不拍了?你想表示多少? 生:我想表示半个。 追问: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师: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用1\2表示半个。(若有学生能说出,加以肯定。)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分数。) 师:对,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建构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1)教学例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出示蛋糕图,引导: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半个是其中的几份?(1份) 指出:“半个”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1\2表示。 预设: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份是整个蛋糕的1\2。 追问:这一份(指2份中的1份)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份(指两份中的另一份)呢?(在另一份上也板书1\2)师:同学们,请你伸出双手,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说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 集体边做动作边说,指名几个同学说说。 明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1\2。(板书) (2)教学“试一试”——动手操作、拓展认识。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你能用一张正方形折出它的1\2吗?请大家仔细看要求。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追问:这几种折法都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1\2。 结合学生交流,强调:不管怎样对折,只要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1\2,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学生举例,教师相机板书。 进一步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一张纸,折出你想要的几分之一,并用斜线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得到几分之一的? 指名说,同桌互相说。 指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它的1\4;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它的……

0029.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1 认识几分之一 预习指南: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想一想,填一填。 (1)每份分得( ),叫平均分。 (2)把20块饼干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 )块,列式为( )。 (3)把24块糖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有( )块;如果每6块一份,可以平均分成( ) 份。 2.教材第90页例1。 (1))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 。 (2)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 (3)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3.教材第91页例2折的方法虽然不同,但实际上都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每种折法中的1份都可以用分数( )表示。 4.教材第91页例3。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12 14 12 ○14 我发现: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 表示分的份数越( ),其中的1份就越( )。 5.看图填分数。 ( ) ( ) ( )( ) ( )( ) ( )( ) 6.比一比。 1 3○15 1 6○12 1 10○17 1 9○18 每日 口算 78-21= 65+13= 80-24= 37+45= 120×4= 12×3= 300×4= 500×9= 13×6= 105×2=

答案: 1.(1)同样多 (2)4 20÷5=4 (3)3 4 2.(1)12 (2)14 (3)分子 分母 分数线 3.14 4. > 多 小 5. 13 12 14 15 6. > < < < 每日口算 57 78 56 82 480 36 1200 4500 78 210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 +b )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节内容。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教材提供了情境图和操作活动。课标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所以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一、利用书上主题图编成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就是身边的事,让学生“我要学”。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构建分数的概念,降低知识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二)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三)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本提供的素材,我设计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演示法,激励法。学生的学法是:合作法,操作法,比较推理法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纸及纸带、蜡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秋游吗?看,三一班的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森林公园(出示91页—92页主题图),他们多高兴呀,有的在玩积木、有的在折纸、有的在喂鸽子、有的在分西瓜,小明和小亮也饿了,小明拿出来一个月饼,把它切成了两半,一人一半(引导生说出一人一半就是平均分成两份,一人一份)。 师:看谁还能在图中找出其它平均分成几分的。 生:根据图回答。 师,好,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引导出狗兄弟买月饼分月饼的故事,并填空。 师:我们看看狗兄弟怎么分月饼的,用刀对半切开来,平均分成两份(师用课件把分月饼的过程演示一遍)。 师:其中的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数表示吗?(不能)那“一半”用一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导学案

复述回顾:(组员说给组长听) 1、什么是平均分? 2、你经常玩平均分的游戏或者遇到过平均分的问题吗? 3、你是怎样表示平均分后每人或者每份分多少的?说说看? 4、你听说过分数吗?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你以前学习的都是什么数?

设问导读: (一)自读课本p 、98例一。 1. 我来读读题: ( )个小朋友去郊游,在外野餐。所带食品:苹果( )个 ,矿泉水( )瓶, 蛋糕( )个。 2.我来分一分。 (1)( )人分,把苹果平均分分成( )份,每份苹果是( )个。 (2)( )人分,把矿泉水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瓶。 (3)如何分蛋糕呢? 怎样分?(用圆形纸片代替蛋糕进行对折操作)。 我发现:将蛋糕( )分成( )份。每人得到蛋糕的( )。一个蛋糕的一半, 用分数表示是 ( ) 。 3、我来读一读: 2 1读作 。 4、我来写一写:21先写中间的横线,就是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就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就是分子。 5、我来折一折:用长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 2 1涂上阴影 。 用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41涂上阴影。 6、我来练一练 (1)p 、99 “想想做做”① (2)p 、99 “想想做做”② (3)写出下面的分数。 三分之一( ) 五分之一( ) (4)读出下面的分数。71 ( ) 4 1( )

(二)读99页例题二: 1、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一折,涂出它的21和41 ,将21和4 1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 )比( )大。 2、用与刚才大小相同的纸片折出8 1,然后和41、21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 )比( )大、( )比( )大。 3、我们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 4、我来练一练 先填写分数,再读一读。 1 > ( ) > ( ) 拓展延伸: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21、31、41、51、61、7 1……吗?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2、你会比较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的大小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