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教案20

金融教案20

金融教案20
金融教案20

教案

编号:20

电大春季法学概论形考作业(三)答案(1)讲课教案

作业三 Button 您当前得分是:100 1、单选题(4分) 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时,一方通知对方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或者双方协商以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以使双方债务在对等数额内消灭的行为是()。 A. 清偿 B. 提存 C. 抵销 D. 免除 答案:.A.B.C.D 2、单选题(4分) 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是() A. 要约邀请 B. 要约 C. 承诺 D. 意思表示 答案:.A.B.C.D 3、单选题(4分) 无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债务人在对方未履行或未提出履行之前,拒绝履行的权利是() A. 不安抗辩权 B. 先履行抗辩权 C. 同时履行抗辩权 D. 后履行抗辩权

答案:.A .B .C .D 4、单选题(4分) 夫妻对婚前、婚后财产没有约定时,按法律的规定产生的财产关系是() A. 夫妻法定财产制 B. 夫妻约定财产制 C. 共同共有 D. 按份共有 答案:.A.B .C .D 5、单选题(4分) 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管理经验以及具有商业信誉的识别性标记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 A. 知识产权 B. 创作权 C. 管理权 D. 商标权 答案:.A .B.C .D 6、单选题(4分) 注明在商品、商品包装、服务项目及其宣传品上,用于区别不同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一种可视性专用标志是() A. 标志 B. 名称 C. 商标 D. 铭牌 答案:.A .B.C .D 7、单选题(4分)

调整在管理、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宏观调控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和体现国家意志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A. 经济法 B. 宪法 C. 刑法 D. 民法 答案:.A .B.C .D 8、单选题(4分) 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平衡其相互利益的经济法原则是() A. 侧重原则 B.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C.平衡协调原则 D. 竞争原则 答案:.A .B.C .D 9、单选题(4分) 将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是() A. 有限责任公司 B. 股份有限公司 C.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D. 国有独资公司 答案:.A.B .C .D 10、单选题(4分)

《国际金融》教案

《国际金融》教案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课程是面向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已经简单掌握金融学基本应用知识的学生,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国际结算、国际融资、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知识,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同时为后续物流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程序、分类的基本知识,造就国际金融人才。本课程学习难度一般,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的学生均能很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但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是按照实训设计的内容进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授课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国际金融比较深奥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书共十章,包括: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国际结算、国际融资、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内容。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 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对于书中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部分的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国际金融十个篇章的基本内容。各教学点应聘请有一定经验的金融学教师进行面授辅导。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书面作业3~4次,教师应该批改,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二、教学媒体 (一)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手段 1.文字教材:《国际金融》,王文青任本书主编,乔立娟老师和于树会老师任本书副主编。 2.网上课堂:本资料包中的PPT课件 (二)教学环节 1.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6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所列: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后,金融业不断发展和开放,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市场要求,我院适时开办了金融学专业。作为学院一个新设重要专业,在很多方面需要规划与建设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以适应竞争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特制定北京物资学院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性强,但也要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教育指导思想。厚基础是指本专业毕业生金融学基础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宽口径则是指他们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其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同学们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理论和金融学功底,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数学和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体目标是: 第一,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信托、租赁及其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能胜任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水平并能向更高理论层次发展的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应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加强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于加入WTO的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复合型人才的设计和培养。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此制定了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学科建设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为每届两个班共60人,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3年内扩大到6个班,总计180人。 三、师资队伍条件 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虽然金融学专业的师资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但还没有形成较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如何加强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未来几年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2008年全院具有正高职的教师应该达到60人,如果按照25个专业计算,每个专业应该有2-3名正教授。金融学专业,现有教师中2006年前可培养出1-2名教授,但还需要有在全国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金融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3名,助教1名,具有

金融学整体教学设计

金融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改革经济类会计学、金融保险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运行方式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清醒的感知和认识,对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宏观金融调控与金融发展等范畴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经济类各专业学生从事金融或与金融紧密相关的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的和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政策、金融活动及其宏观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 、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金融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应按各章节具体要求了解或掌握货币、信用、银

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以及宏观金融调控等范畴所涉及的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及其行为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前言 1、[教学内容要点]: 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货币与金融;货币银行学体系;主要参考书目。《货币银行学》,钱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教学内容要点]: 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教学安排]:8课时 第二章信用与利息 1、[教学内容要点]:

金融法期末复习考点总结教案资料

金融法期末复习考点 总结

金融法期末复习考点总结: 要考的题型: 辨析题:(3*10’):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这三道题的题目观点都是错误或片面的,要求辨析+法条理由) 案例题:(2*10’):票据法(无因性);保险法(其实案例跟辨析没什么不同的,只是叫法而已) 简答题(25’):公司法、证券法(二选一,建议选证券那题,老师说的) 论述题(15’):注册制与审核制的比较以及注册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的参考资料我在后面做了) 一、票据法: 1.票据的含义:(1)广义:记载一定文字,代表一定民事权利的文书凭证。 (2 狭义:专指票据法所规定的汇票、本票和支票等票据。 理解: ①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 ②票据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为内容 ③票据是出票人依照票据法签发的有价证券 ④票据是出票人与持票人约定,以自己或者自己委托的人作为付款人的有价证券 2.票据的分类: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票据法学上对票据的分类: ①依照付款人是出票人还是出票人委托的人,将票据分为自付证券和委托证券。 ②依照票据作用上的主要差别,把票据分为信用证券和支付证券。

③依照出票时是否记载收款人名称,把票据分为记名式票据和不记名式票据。 3.票据的性质: (1)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上权利义务,全凭票据这张纸上记载的文字意义来断定,而不能进行任意的解释或者根据票据以外的任何其他文件确定。一切以票据上的文义来执行。 (2)票据是要式证券,票据上的格式和记载事项都由法律严格规定,不按法律规定作成票据或不按法律规定记载事项,会影响票据的效力甚至造成票据无效。 (这个很有可能会考到) (3)票据是无因证券,无因并不是说没有原因,而是讲不问原因,任何票据的签发、取得、流转肯定有原因,如买卖、借贷、赠与、租赁等。但票据是不问原因的,票据一经签发或流转便与其背后的原因关系发生了分离。持有票据的人行使权利时无需证明其取得票据的原因,因而票据是无因证券。 (4)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是指其权利与票据的占有不可分离。权利的发生、转移和行使都以证券的存在为必要。票据作为完全失去证券,无论证据多么充分都无法主张权利。票据的这个特点要求持票人必须妥善地保管票据。 4.票据关系及其基础关系(这部分的考试重点哦我觉得,他上课有着重的将,跟上面的无因性) 4.1票据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之间基于票据行为所发生的票据债权债务关系。因此,票据关系是持有票据的债权人与在票据上签名的债务人之间的关系。

金融英语教案

哈尔滨金融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金融英语 课程代码: 开课系部:金融系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12级金管1、2、3班; 2012级国际金融1、2班 开课学期:2014-2015上

一、课程简介(四号宋体加粗) 课程类别:必修课 授课对象:专科层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国际金融专业 场地器材:1#308 学时学分:×××(四号宋体) 使用教材:Ian MacKenzie,《剑桥金融财务英语》,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参考教材:《会计专业英语》 《英文国际贸易》 《金融英语》 二、教学目标 扩充学生的金融词汇量,了解地道的外国金融案例。本门课程分为四个领域,会计学、银行业、公司理财、经济与贸易,学生学习后从宏观上可以将4者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整体上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次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Basic terms 第1节 money and income 1.Currency 2.Personal finance 第2节 business finance

1.Capital 2.Revenue 3.Financial statement 重点难点 Terminologies 教学组织 1.讲授法 2.集体授课 3. 多媒体教学,板书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背诵专业术语 第二次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三章Banking 第19节 personal banking 1.Current accounts 2.Bank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3.E-banking 第20节 commercial and retail banking https://www.doczj.com/doc/bd16365944.html,mercial and retail banks 2.Credit 3.Loans and credits 重点难点 1.Types of accounts 2.Differences on types of accounts at home and abroad

金融建模与计算教学大纲

《金融建模与计算》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020235 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名称:金融建模与计算 2. 英文名称:Financial Modeling and Computing 3.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4. 学分:3 总学时:51 5.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 6.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 考核形式:考查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 《金融建模与计算》是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金融建模与计算》这门课程是以解决金融研究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给出了算法和实现程序,选择SAS软件作为应用平台,要求学生有金融学、概率统计基础和SAS编程技能。课程分为三个部分:金融学基础指标计算实验、风险度量实验和金融产品定价实验,每个部分包括三个模块:金融理论与模型、算法实现及计算程序,该课程注重模型及其算法的介绍,旨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金融建模与计算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金融学基础指标计算实验、风险度量实验和金融产品定价实验三个部分的金融理论与模型及其对应的SAS算法实现和计算程序,在金融理论、实务和统计模型的基础上,更深入到如何实现和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按照教学方案安排,本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讲授,其中课内讲授29学时,实践课22学时,具体讲授内容及学时安排见下表: 1. 参考教材 廖文辉,张学奇编著,金融计算与建模实验,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参考书目 [1] 朱世武主编,金融计算与建模:理论、算法与SAS程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朱顺泉主编,金融财务建模与计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1部分金融学基础指标计算实验(2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股票收益、固定证券收益、收益波动等相关概念; 2. 掌握各类收益率计算的金融理论与模型; 3. 掌握各类收益率计算的算法实现及其计算程序. 【教学重点】 1. 股票收益、固定证券收益、收益波动等相关概念;

国际金融教案

新疆农业大学教案(首页) 注:表中()选项请打“√”。

新疆农业大学国际金融课程教案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狭义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的概念,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项内容,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重点掌握国际储备的概念、作用及其构成,掌握国际储备的管理。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本单元讲授国际收支的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与作用和国际储备的管理。 三、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为: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国际储备的概念和构成,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三级储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难点是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净差错与遗漏、总差额和储备及相关项目的计算,几个项目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多媒体教学,举例法,讨论法等。主要以讲授的方法进行,使用12学时讲授。 第一部分国际收支的概念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讲授时注意概念的理解,先讲狭义概念,广义概念,逐步推出应掌握的概念;利用所学会计学原理,以实例来讲清此表的编制原理和记账方法。第二部分国际收支调节,使用启发方法,先讲清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原因有哪些采取哪些调节的措施。第三部分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与作用。第四部分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讲解两个方面:国际储备水平的管理;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 作用参照练习册。 六、教学后记 多举了一些实例,讨论了一些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热点问题,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并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同时,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多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新疆农业大学国际金融课程教案 第二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有关外汇和外汇汇率的基本知识,掌握汇率的决定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以及汇率制度的有关内容,具有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变动及其经济影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外汇与汇率的概念与汇率的标价方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措施,浮动汇率制度的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教学难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以及汇率制度的优缺点。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 采用媒体教学法讲授,并展示外国的实物货币,举例法等。以最新的信息结合理论进行学习,使用10学时讲授。 外汇与汇率概述(外汇的概念、外汇的主要分类、汇率的概念、标价方法、汇率的种类),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汇率的变动及其经济影响(汇率变动的涵义与计算方法、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 对比题:狭义和广义外汇概念的异同点、直接,间接和美元标价法的异同点本币高估和低估的异同点、法定贬值与法定升值的异同点。其他参照练习册。 六、教学后记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对外汇有感性认识,展示了数十种实物外国货币,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时多举了一些实例,讨论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要求每位同学上网或到银行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增进了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自考金融法重点复习(整理)说课讲解

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职责分工的规定,论述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 名词解释 1.金融法:是关于我国国内金融交易关系和金融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款额,缴存中央银行指定的账户。 3.基准利率: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称为基准利率。 4.信托: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把自己的财产或资金委托给他人代为管理或经营的一种法律行为。 5.回租租赁:简称回租,企业将自制或外购设备卖给出租者,然后再以租赁方式将设备租入使用。 6.转租赁:简称转租,它是承租者把租来的设备再转租给第三者使用,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引进外资或设备。 7.票据贴现贷款:是指贷款人用信贷资金购买未到期商业汇票,向贴现客户贷出现金的一种特殊贷款形式。 8.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9.权利质押:是指用代表或财产的有价证券作抵押,对债权担保的行为。 10.外汇管理:是国家对进出本国境内的外汇收付、借贷、买卖、汇进汇出、汇率、携带出境等活动进行的管理。 11.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 12.外汇担保:是指我国境内机构对国外其他机构借入外债或发行外汇债券等向外国债权人提供的担保。 13.利率:也叫利息率,它是一定时期内利息与贷出或存入金额本金的比率。 14.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和另一个国家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 15.信用卡:是银行向用户发行的一种信用支付工具,它具有转帐结算、存取现金、消费信用、储蓄和汇兑等多种功能。 16.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17.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18.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19.封闭是基金:是相对与开放式基金而言的,是指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在封闭期内基金单位总数不变,基金上市后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市场转让、买卖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20.契约型投资资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是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契约而组建的投资基金。 21、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的一定比例的款额缴存中央银行指定的账户,该款额叫存款准备金。 22、封闭式基金:是指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在封闭期内基金单位总数不变,基金上市后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买卖基金单位的一种基金。 23、权利质押:是指用代表金钱或财产的有价证券作抵押,对债权担保的行为。 24、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与负债的增减项目。 25、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第一章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制度 1、中国人民银行的立法目的和特点 答: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 2、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职责 答: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也是国务院领导下主管金融工作的部级政府机关,负责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金融市场准入的审批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 职责:一、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二、发行货币、管理货币流通; 三、依法审批和监管金融机构; 四、依法监管金融市场; 五、发布有关金融监管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六、持有、管理和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经理国库; 七、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作; 八、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预测工作。 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目的和手段 答:目的为一、维护金融安全;二、保护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三、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手段分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直接手段包括:金融机构许可证审批权;宣布停业或关闭的权利;贷款权和处

(完整word版)国际金融教案.doc

国际金融学教案 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在封闭经济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这三个目标概括了能使经济处于合理运行状态的主要条件。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策目标的数量增加了,国际收支成为宏观调控所关注的变量之一;第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在 相当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国际收支这一新的目标之间的冲突成 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国际收支进入宏观调控目标的菜单之后,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就可以分为内部均衡与 外部均衡两部分。原有的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反映经济内部运行情况的政策目 标可以归入内部均衡目标之中。 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国民经济处于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的均衡,它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那么外部均衡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 1.经济理性 假定一国可以按世界利率无限制地借款或贷款,那么存在着收益率高于这一利率的投资机 会而国内储蓄又不能满足时,符合理性的行为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款以使本国投资大 于国内储蓄,该国出现经常账户赤字。这可参见图8-1。 图示:储蓄、投资和经常账户 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各国储蓄(也就是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是由各国不同的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的。(1)时间偏好的差异。

示:偏好差异与常 CA1 + CA2+? +Car= 0 因此,在利用国外的金弥本国蓄不足,必考到今后能否相的常盈 余来,否一国的常赤字就是不可持的。 有助于判断可持性的两个方法是: 第一,分析金流入的具体情况。 第二,分析比率指。 三、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我采取措施努力某一均衡目,一措施可能会同造成开放另一均衡 的改善,也有可能另一均衡造成干或破坏。一般地,我将前者称内外均衡的 一致,后者称内外均衡之的冲突。 英国学家詹姆斯·米德( J.Meade)于 1951 年在其名著《国收支》中最早提出了 固定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 当然,浮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的性及表形式都与固定率制下有很多不同。区起, 我将米德分析中的与开放特定运行区相系的内外均衡之的冲突称狭的内外均衡冲突,而 将一般情况下的某一均衡目的努力另一均衡目的干或破坏一象称广的内外均衡冲突。造 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的开放性。 第一,国内条件的化。 第二,国波的。 第三,与基本因素无关的国金的投机性冲。 在本的最后,我可内外均衡冲突作一小: 第一,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的开放性。 第二,内外均衡冲突的生是与某种特定的控方式直接相的。 第三,内外均衡冲突明:在开放下,运用社会需求一封的政策工具是不足以同内外均衡目的,开放的控需要有新的政 策工具,需要政策工具有新的运用方式。 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 一、开放下的政策工具 1.社会需求的工具 (1)需求增减型政策。需求增减型政策主要是指政政策与政策。

秋期《经济法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06秋期《经济法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重庆电大远程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 2006年12月修订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对经济法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案例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 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教育专科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土木工程、金融、电子商务、会计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刘建生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经济法概论》教材。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案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经济法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案例分析能力。 6.试卷类型及结构 试卷类型及分数结构大致为:名词解释题(25%);不定项选择题 (20%);简答题(20%);论述题(20%);案例分析题(15%)。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 一、重点名词 法律(广义)法律关系表见代理代理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法的基本特征 2、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 3、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三、一般掌握 1、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2、代理的法律特征 第二章经济法基本理论 一、重点名词 经济法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权利经济法律事实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2、经济法对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特点 三、一般掌握 1、经济法律关系得特征 2、经济法的特点 第三章物权法一、重点名词 物权所有权原始取得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物权的特点和效力 2、所有权的特征 3、善意取得制度 三、一般掌握 1、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2、所有权的权能 3、物权的分类 第四章债权法一、重点名词 债权合同要约承诺违约责任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债权的特征 2、合同的特征 3、侵权行为的特征 三、一般掌握 1、合同的成立条件 2、合同无效的情形 3、合同变更或解除的情形 第五章知识产权法一、重点名词 知识产权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商标 著作权作品 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 1、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商标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3、作品的特点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摘要:面对经济波动、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需要大量的金融 专业人才,以解决金融业发展与稳定的问题。金融课堂教学对培养 适应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急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学 基础》的课堂教学担负着“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两大重任,两者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传授”是指使学生学会某种金融知识, 掌握某种金融技能;而“人文教育”是指使学生学会做人。金融学课 堂教学也只有在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具备与市场经济发展 相适应的新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才能实 现金融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达到金融学教学的理想境界——培养通 晓前沿金融理论、精通金融业务、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金融 人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 两方面研究金融课堂教学方法。 词:知识传授;人文教育;教学改革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于一身,将知识显像化、趣味化,正确表达了学科的知识内容,反 映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远程反馈的功能,弥补了板书表达的不足和缺陷。金融学精品课程课件的制作,只有 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符合教学规律。利用先进 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同时抓好传统的几个教学环节:第一、讲清基本知识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金融教师 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重要性和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也是 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最起码的目的。否则就可能是课上热热闹闹, 课后茫茫然然,对所学课程缺乏理论功底。金融课对许多学生来讲,本身是一门很生疏的课程,专业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在教学中 应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讲授。如:在讲到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基本概 念时,可用超级链接重点讲解,从现实中如何操作具体业务出发, 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然后推导出理论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抓住重点和难点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谓重点,就是重要的理论、知识等内容;所谓难点,就是较难理解,不易把 握的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讲授中除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 授一般内容外,讲清重点、难点,就能以点带面,加深理解,否则 本门课程的学习就只能是囫囵吞枣。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明确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 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基础 模块二:财政收入

《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金融基础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金融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银行相关业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发展、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信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信用密不可分的利率;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业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等内容。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按中职生认知特点和所学习的内容,通过教学、参观、请在商业银行第一线人员来介绍、动手练习掌握操作程序和基本技能,以现实工作案例和情景结合课堂教学传授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学习金融事务专业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72节,其中实践课时为12节。 二、课程目标 (一)掌握知识要点目标 1、理解和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制度 和货币流通等知识。 2、理解和掌握信用、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利息、利率等。 3、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作用、特征、构成,货币市场、资本 市场、黄金外汇市场的组成及运行机制。 4、理解的掌握目前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状况。 5、理解商业银行性质、职能、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商业银行的信 用创收。 6、理解和掌握中央银行、银行监管委员会(局)的性质、职 能、业务、货币政策及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7、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和国际信用等 到国际金融问题。 (二)职业能力目标或学习实践的内容 1、组织学生到钱币博物馆参观 (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形式及发展、特点、作用、联系;

国际金融 模拟试卷十电子教案

国际金融模拟试 卷十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国际金融模拟试卷十(含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30分=5分×6) 均衡汇率。ForeignCurrencyOption。金本位制。 备用信贷。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判断题(在题号上打√或×)(10分=1分×10) 1.来自国外的侨汇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2.我国的汇率并轨是指国内金融市场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相一致。3.“石油美元”是指OPEC国家出口石油所赚取的美元外汇。 4.如果战后美国一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便可维持其倡导的国际货币体系。5.利率平价学说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6.国际金本位制的最大缺点是国际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受到世界黄金生产增长的限制。 7.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依旧充当支付手段。 8.购买力平价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 9.货币同盟意味着各同盟国丧失货币主权。 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性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 三、选择题(含单项或多项)(20分=2分×10) 1.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来分析国际收支的称为()。A.弹性分析法 B.吸收分析法 C.货币分析法 D.结构分析法 2.国际借贷说认为,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是()。 A.流动借贷 B.国际借贷 C.固定借贷 D.长期借贷 3.第三次美元危机的拯救措施有:()。 A.黄金双价制 B.SDRs的创设 C.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 D.史密森氏协议 4.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外汇交易时,习惯上使用的标价法是()。A.直接标价法 B.美元标价法 C.间接标价法 D.一揽子货币标价法 5.国际开发协会(IDA)的贷款被称为()。 A.硬贷款 B.软贷款 C.“第三窗口”贷款 D.非项目贷款 6.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民币实现()。A.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 B.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 C.金融项目的自由兑换 D.完全的自由兑换 7.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A.外国货币 B.各种金融合约 C.贵金属 D.原形金融资产 8.金本位货币制度下的汇率制度属于()。A.浮动汇率制度 B.联合浮动汇率制度 C.固定汇率制度 D.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9.国际储备的作用有()。 A.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B.作为干预资产,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稳定C.充当偿还外债的保证 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E.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10.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的是()。A.本国对外支付运费 B.本国收入旅游外汇 C.本国官方储备增加 D.本国侨民的侨汇收入 E.政府对外的经济援助 四、简答题(24分=8分×3)1.简述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类型。2.简述期权费的制定依据。

金融学基础教案

海航集团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金融学基础》教案 教师姓名罗丹玲 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 授课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 授课班级金融2-131 授课时间 2015 年 9 月 1 日- 1 月 15 日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金融现象 ?个人、企业与银行发生存、贷款关系 ?利率的调节对个人生活、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影响 ?央行上调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发生的国际收支牵涉到汇率问题,其变动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从而影响该国经济增长 ?源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导言 ?一、学习金融学的重要意义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借助金融形式来完成 ?2、学习金融学也是拓展经济类基础课程的必要和为深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金融学》是以货币、利率、银行(包括其他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运行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三、金融学的基本框架 三根支柱:货币,利率,银行 一个空间:金融市场 上有调控:中央银行,金融总量与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发展 外有扩展:国际金融关系 金融学的基本框架图示 ?教学内容: ?1、微观金融:指以金融厂商(各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金融商品或金融工具的使用者) 的最大化行为及价格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 ?2、宏观金融:指整体经济中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以及货币金融政策与经济增长为主要内容 的金融。反映金融业内部变量与收入、就业、价格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均衡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金融、经济类各专业、各层次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后修课程:《投资学》、《国际金融》、《公司理财》 总学时:51学时 考试方式:70%卷面笔试成绩 30%平时考勤、作业成绩 参考书目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7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5 2.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乔治.考夫曼(美)著,《现代金融体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大纲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 54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课 3.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适用对象:本专科。 4.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等。 5.首选教材:《商业银行经营学》,戴国强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选教材:《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杨正才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6.考核形式: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 课程性质与特点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是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课。它以微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理论为基础,涉及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公司财务学等课程知识,紧跟国际银行业经营惯例,服务于国内银行业的改革发展,系统地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以及管理技术。具有理论起点高、多学科连接、社会联系广、实务应用性强的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了解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和最新业务,熟悉银行业国际惯例以及当前的各种金融法规、政策、制度办法,关注经济金融改革的焦点问题,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理念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注意吸收先进教学成果,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公正务实的教学效果,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要注意本课程的性

质特点,把握住教学重点,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应放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管理技术上,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创新服务和管理新趋势。教学方法应注意与相关课程知识建立链接,抽象内容生动具体化,枯燥内容启发兴趣化;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跟踪国内外动态和焦点问题,鼓励学生讨论辩论;教师应备好教案,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平时记录与结业成绩相联系。以案例教学为主,发展多种实践课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4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4 第三章负债业务经营 4 第四章现金资产管理 4 第五章贷款业务管理8 第六章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2 第七章信托与租赁 2 第八章表外业务 4 第九章其他中间业务 4 第十章国际业务0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6 第十二章商业银行绩效评价 4 第十三章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 4 第十四章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趋势 2 教学内容小结 2 总课时54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教学目的:导论是整个课程教学的纲领。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商业银行的起源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电子教案

国际金融(杨胜刚版)

名词解释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个、1000个、10000个外币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羊群效应:指追随大众的想法及行为,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的投资状态。亦作“群居本能”。 特里芬难题:是指为了满足世界各国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固定汇率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当局只能在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 货币局制度: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率,并且货币发行当局进行约束以保证履行其法定职责的汇率制度。 资本外逃:由于意识到本国的非正常风险,或者是为了逃避本国当局的控制,即基于安全动机、投机动机或其他目的而发生的资本外流。 会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某些外汇项目,因汇率变动引起的转换为本币时价值变动的风险。 掉期交易:是指将币种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金额相等、交割日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外汇交易结合起来进行交行的交易。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机构。

章节重点 第一章 1.国际收支:是指一个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和。广义: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2.国际收支的特征: 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二、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包括:交换、转移、移居、其他交易。 三、国际收支记录的经济交易必须是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经济。 四、国际收支是个事后概念。 3.居民: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和自然人。在一国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法人和自然人均属该国的居民,而不管该法人和自然人的注册地和国籍。例外:一个国家的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出国留学和出国就医者,尽管在另一国居住一年以上,仍是本国居民,是居住国的非居民。此外,国际机构(如IMF)不是某一国的居民,而是任何一国的非居民。 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复式借贷记账法)借方:1.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账户;2.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资本和金融账户。贷方:1.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账户;2.反映资产的减少或负债增加的资本和金融账户。(本国对外国的资金流出记入借方,外国对本国的资金流入记入贷方)。 PS: 两个经验法则: 第一,凡是引起本国从外国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记入贷方,凡是引起本国对国外有外汇支出的交易记入借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