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困生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困生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困生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困生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第二种情况:家庭的因素。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带来心灵成长的土壤,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庭中充斥着暴力、怨怼,那么孩子的心灵必然是扭曲的,在团体活动中有着不适应、慢融入等问题。同时如果因其它因素致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在孩子的心灵适应期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引导、纾解,孩子的综合素质势必下降,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展。这种情况下学困生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一方面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

同。对于这种不适应其实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也都有过体会,只不过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忘了自己在求学阶段也曾有过的迷惘和困惑。另一方面,教师对孩子的智力差异的认可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我们在学业要求、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太过单一。短期的不适应并不会直接造成学困生产生,而是随之而来的问题的堆积,如果一个连简单的数量关系都搞不清楚的孩子你非得教他复杂的应用题,就如同让让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去练习视唱一

样困难。

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或者数学的逻辑与思维。而是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智力的特征。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因为孩子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表现过早的下结论,如果这种结论是隐性的,孩子不易察觉的,可能影响会小一些,如果教育者简单直接的给孩子结论,极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大多孩子会认为自己确实有学习能力上的欠缺。这种心理学现象是常见的,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当然我们在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时候还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学习品质差是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学困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低年级学习挺好,而到了五六年级、或者初高中学习成绩会下滑,由一个学习出色的孩子慢慢蜕变为生,大多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学习品质造成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

“小聪明”和“大智慧”的问题。。当然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各个教育阶段教育的要求不同、施教过程当中情况的不同,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由于篇幅有限,能力有限,本文只能做以上简单分析。但文章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我们老师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

二、实践意义

一是在心理上尊重和接纳学科学困生。一般来说,学困生的感情丰富,且较为敏感,外表一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若老师总认为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者因为他们成绩差拖了平均分、优秀率的后腿而迁怒于他们,一再对他们冷落、挖苦、讽刺、歧视、放任自流,最终,只能导致“破罐子破摔”,将化学科视为“厌恶科”。所以要帮助学困生必须先解决其心理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老师一定要有颗爱心,热爱和尊重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多表扬,多鼓励。如198班某同学,在英语课上表现时好时坏的,成绩也不好。有一次我和班主任交流的时候才知道他家发生了极特殊的事情,他根本得不到来自家里的有效看管和足够关爱,属于单亲家庭,结果跟不上学习的节奏,成绩不理想。自那以后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闲谈,和他交谈理想、人生的看法和做人的态度,激励他战胜生活带来的一切困难。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漫谈中,在日常的不带任何说教痕迹的接触中,和他交流了思想,融洽了感情。我用真诚的态度接纳他,从而他也接纳了我,有

时主动找我聊天。这些唤起了他的进取心,他开始努力,开始进步,而且幅度不小

二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与信心。要想办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需要多与这样的学生沟通,上课提问时候,简单的问题应该让他们来回答,多正面表扬少批评。把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放大,另外虽然一些学困生学习化学比较困难,动手能力和课堂自律性均很差,但对实验还是存有很高的兴趣的。

三是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笔者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学困生并不笨,甚至还有些相当聪明,之所以成绩不理想,实在是因为行为习惯太不好。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真是千人千面啊!就拿上课来说,有低头做冥思苦想状但实则处于“亚睡眠”状态的,有一边观察老师一举一动趁老师不注意就闲聊上两句的,还有个别同学把武侠小说包上书皮写上化学两字之后堂而皇之地摆桌面上看的……真“聪明”啊!可一旦这样,他们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就跟不上老师的讲课思路了。这些坏习惯是学习进入“恶循环”的先兆,是“不会学习”或“耍小聪明”的重要表现,是成绩差的直接导火索。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克服掉这些坏习惯。

四是坚持因材施教,奠定学习基础。所谓学困生,主要是知识漏洞过多,导致接受能力低,要转化,首先就得查缺补漏,看他们对已学过的知识分别是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进而“对症下药”。八年级三班有个从外县来的学生,似乎在那边没怎么学习,基础打得不好,碰巧刚来之后没几天就赶上了第一次月考,结果成绩不理想,进了希望班。但他到了我们班级之后学习很努力,并且特别爱问问题,我觉

得这样的学生如果有恰当的指导,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于是,我课下和他做了多次的交谈。这样不知不觉的,我们形成了比较融洽的师生关系,接着我们总结找出他在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并利用课间和自习课把他落下的知识补回了不少,我给他设计了成绩上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他完成得很好,考试成绩提高很快。在我们这次期中考试总结中,他是希望班里进步最大的学生之一

以上是我在转变学困生过程中做的一些具体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检验,取得了一些效果,他们无论在精神面貌上还是在成绩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当然,这些进步主要还应归功于学校的不抛弃,归功于希望班任课老师的不放弃,归功于这些同学身处逆境但仍然坚持的努力等。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颇具研究价值的工作,我校“希望班”的成立,是对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一种尝试,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已显现勃勃生机,笔者愿借助这个良好的背景条件,为转变身边的化学学困生,殚精竭虑,尽到为人师者的基本责任。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