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测试)(解析版)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测试)(解析版)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测试)(解析版)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测试)(解析版)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测试)

1、【2019山东省青岛一模】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D

【解析】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汽车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为汽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汽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山东聊城】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答案】D

【解析】A.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属于燃烧,故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人为不能降低,故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需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D.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炭充分燃烧,故正确。

故选:D。

4、【2018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A.将木柴架空,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A项不选;

B.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B项不选:

C.将木柴架空,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故C项不选;

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项当选。

故选D。

5、【2019江苏苏州】下列说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答案】D

【解析】A、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防止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应用湿抹布铺盖,故选项说法错误。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2019江苏省盐城一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7、【2019山东威海】打火机是常用的点火工具,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打火机的制作材料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

B. 打着火后,铁制挡风罩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C.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与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的灭火原理相同

D. 燃料丁烷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属于化石燃料

【答案】D

【解析】A.压电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铁、铜丝是金属材料;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B.打着火后,铁制挡风罩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

C.将打火机的开关松开即可熄灭火焰,这种灭火方法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原理与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的

灭火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丁烷可以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得到,丁烷不属于化石燃料,故D错误。

故选:D。

8、【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9、【2019山东东营】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

B.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

C.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答案】A

【解析】A.发生火灾时要根据可燃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故A错误;

B.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达到防火灾、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故B正确;

C.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B正确;

D.清新剂或杀虫剂是易燃品,遇到明火之后可能会引进火灾,故D正确。

故选:A。

10、【2018江苏南京市】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A.表示的是禁止烟火;

B.表示的是禁止携带火种;

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

D.表示的是禁止吸烟。

故选D。

11、【2019.安徽】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答案】A

【解析】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

B.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

C.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

D.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内因);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A。

12、【2019广西北部湾】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厨房煤气泄漏,立即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答案】B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的措施,故正确;

B.厨房煤气泄漏,不能开启排气扇通风换气以防电火花引爆煤气,故错误;

C.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了木柴的充分燃烧,故正确;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故选:B。

13、【2018四川绵阳】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溢的Mg0,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0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答案】A

【解析】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如果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则可以起到阻燃的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Mg(OH)2分解产生耐高温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起到阻燃的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镁分解会说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都能够起到灭火的作用,即有阻燃的效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4、【2019.重庆A卷】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答案】B

【解析】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山风带入冷空气,可以能使林火燃烧更旺;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故选B。

15、【2019青海西宁】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答案】B

【解析】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燃气泄漏时不能点火检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汽,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2019山东省滨州一模】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答案】(1)4P+5O22P2O5;

(2)导热,CuO;

(3)A

【解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故填A。

17、【2018山东临沂】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另一方面。(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填字母序号)。

【答案】可燃物;

(1)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B。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

(1)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B。

18、【2019.河南】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答案】2H2O2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

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二者都是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答案为:2H2O22H2O+O2↑;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19、【2019.河北】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的接触面积。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

(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答案】(1)面粉与空气;

(2)机械能;

(3)氧气不足。

【解析】(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填:面粉与空气;

(2)软橡胶片被冲飞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填:机械能;

(3)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故填:氧气不足

20、【2019湖南益阳】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

(2)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跑离着火区域逃生,理由是(选择序号填空)。

A.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

B.湿毛巾会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答案】(1)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AC。

【解析】(1)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用湿抹布扑盖。

(2)水蒸发吸热,所以湿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热的气体灼伤呼吸道;但是湿毛巾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有毒气体受热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上升,所以地面附近的有毒气体相对较少;故填:AC。

初中化学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隔绝氧气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灭火原理。 【解答】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它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覆盖可燃物的表面,阻止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故选D。 2.【答题】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 C.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有氧气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 【解答】由题中信息知,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不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还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故A错误;B、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空气接触,不同的是它们的着火点不同,所以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C、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不同的是红磷与氧气接触,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故C错误;D、图1水下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图2中水下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有氧气。故D正确。故选D。 3.【答题】下列有关生活经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高层住宅着火,打开所有门窗,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 C.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发生化石燃料、火灾的常识、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堂练习 1.(2019·湘西州)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B) 2.(2018?天津)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C ) A B C D 3.(2018·甘肃兰州)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只要温度高于 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 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 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 4.(2018·山东聊城)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 燃的原因是( C )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5.(2019·重庆市)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 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6.(2019·自贡市)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7.(2019·江西省)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C )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隔离可燃物 D. 降低至着火点以下8.(2018?长沙)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9.(2018·四川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加油站严禁烟火 B. 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 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 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0.(2018?湖北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11.(2019·桂林市)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B.电器起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D.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 12.(2019·南京市)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B ) A. 氨气 B. 氢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13. (1)图1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

第2讲燃烧和灭火实验 【核心重点】 一、燃烧的条件(同时符合)二、灭火的原理(符合其一)(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隔绝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反应装置: ①③/③④对比 说明可燃物燃烧 必须与氧气接触; ①②对比说明 可燃物燃烧必须 达到着火点; 【实验改进】 通常状况下, 白磷的着火点 为40℃,红磷 的着火点为 240℃。某化学 兴趣小组的同 学按下图所示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的实验事实如下: ①实验Ⅰ、Ⅲ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常温时1、2号试管内的白磷、红磷不燃烧; ③热水中的1号试管内白磷燃烧,2号试管内红磷不燃烧; ④实验Ⅲ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变鼓; ⑤实验Ⅳ中,倒扣在热水中的3号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相关事实是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①和⑤

【答案】B 【考查难点】 【实例训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燃烧等相关实验。已知,白磷(过量)的着火点40℃;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 ,且生石灰适量。 实验步骤及部分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步骤Ⅰ中,导致小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⑵ 步骤Ⅱ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 在步骤Ⅲ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具体操作是: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1)生成CO 2受热上升,隔绝O 2 ; (2)先变鼓,后变瘪;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着火点,并与O 2接触;4P+5O 2点燃 2P 2O 5 (3)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还剩下约4mL 时停止下流。 实验现象 原因 Ⅰ 高蜡烛先熄灭 生成CO 2受热上升,隔绝O 2 Ⅱ 矮蜡烛先熄灭 CO 2密度大于空气,隔绝O 2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 步骤Ⅰ 点燃燃烧匙中的小蜡烛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燃着的小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步骤Ⅱ 打开弹簧夹,由注射器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夹紧弹簧夹。 白磷燃烧。 步骤Ⅲ … …

八年级数学第16章 二次根式 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第16章二次根式单元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0 B.x≥-4 C.x≥-4且x≠0 D.x>-4且x≠0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4-3=1 B.+= C.2= D.3+2=5 3.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4.化简+(-1)的结果是( ) A.2-1 B.2- C.1- D.2+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a2)2=-a4 C.(a-2)2=a2-4 D.÷=(a≥0,b>0)

6.估计+1的值在( ) A.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4到5之间 D.5到6之间 7.计算×+()0的结果为( ) A.2+ B.+1 C.3 D.5 8.已知m=1+,n=1-,则代数式的值为( ) A.9 B.±3 C.3 D. 5 9.若(m-1)2+=0,则m+n的值是( ) A.-1 B.0 C.1 D.2 10.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2,面积为6,则此边上的高介于( ) A.3与4之间 B.4与5之间 C.5与6之间 D.6与7之间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12.计算:(+)2-=_____________. 13.化简:+=_____________.

14.化简:(-)--︱-3︱=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5题12分,16题6分,其余每题7分,共60分) 15.计算:(1)2-+; (2)×÷; (3)-+(4)+-6. 16.在交通事故的调查中,交通警察通常可根据刹车后车轮滑过的距 离推算出车辆发生事故前行驶的速度,所用的经验公式为v=16·,其中v表示车速(单位:km/h),d表示刹车后车轮滑过的距离(单位:m),f表示摩擦系数.在某次交通事故调查中测得d=32 m,f=2,且该路段限速100 km/h,请你根据以上公式推算该肇事车辆是否超速行驶. 17.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燃烧和灭火(含解析).doc

燃烧和灭火(含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8题) 1.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 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答案】A 难度:中等知识点:物质构成单元测试 2.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中的热水既给铜片加热又给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B.铜片上白磷燃烧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过低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D."水火不相容”决定烧杯中的白磷无论如何都不会燃烧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评卷人得分

4.如表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测定不同体积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实验现象:根据如表数据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H2体积分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不燃烧 不爆炸 A.H2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收集的H2如果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为100%

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 不够 2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知道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水、酒精、小木条、小纸片、棉花球、蜡烛、烧杯、镊子、火柴 沙土、剪刀、抹布、碳酸钠溶液、盐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利用 燃烧的反应已有几十万年了。你知 道燃烧的条件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通过实验研究燃烧条件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 烧需要氧气 学生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教师板书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 播放课件: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让学生猜测书中124页的实验中的现象 让学生回忆烧不坏手帕的实验并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来解释手帕不坏的原因。 燃烧的现象有利有弊,当我们方法不当时就会造成火灾。所以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灭火。哪些方法可以灭火呢?现在我们在做个实验。将你们实验桌的蜡烛点燃,想一想你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熄灭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倾听 倾听观看屏幕 思考回答 思考后回答 学生动手实验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 力 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和设 计实验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磷燃烧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燃烧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它,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难点: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①燃烧 ②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第二课时: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实验 【仪器、药品】 演示实验:①仪器:烧杯、镊子、试管、坩埚钳、镊子、气球、薄铜片、手帕、酒精灯等。 ②药品:红磷、白磷、水等 学生实验:①仪器:烧杯、镊子、玻璃棒、酒精灯等 ②药品:蜡烛、煤块、石块、木条、纸条等。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同学们,今年最 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 是什么? (播放开幕式点火仪 式) 观看奥运会 影象资料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关注燃烧,引入主题 过渡燃烧是怎样的一种现 象? 什么条件下才能燃 烧? 怎样控制燃烧?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燃 烧现象,进入学习情 景。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懂得知识 来自于生活,让学生学会 如何从生活走进化学。 任务1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问题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吗? 得出“可燃物”的概念 学生提出猜想 说明自己猜想的依据 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知 识,构建新知 问题2可燃物要燃烧,还需要 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 力,引入燃烧所需要的第 二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 点) 演示实验质疑学生演示实验(将一次性纸 杯剪下一部分点燃,盛 下的装上水,在酒精灯 上加热,不燃烧)为什 么 学生思考、分析、回 答 (燃烧需要温度) 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点燃木 条和媒块,那个容 易?)引入着火点的概 念 学生思考、分析、回 答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

北师大版英语四下16单元测试卷试题

四年级英语下册 1-6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分数 一、翻译 1.我的房子 2.你的长裙 3.打扰一下 4.非常感谢 5.那支铅笔 6.这支钢笔 7.他的衬衫 8.重复一遍 9.多谢 10.我们的手提包 11.去上学 12.一位英语老师 13.火车票 14.你的手下提包在这 15.儿子和女儿 16.我们的老师 17.教我们英语 18.他们的学校 19.一把雨伞 号 21.这条长裙 22.那件上衣 23.看电视 24.一名新同学 25.早晨好 26.一把日本的雨伞 27.一件德国的长裙 28.一辆美国车 29.一所韩国的学校 30.一位意大利的老师 31.一座瑞典的房子 32.对---擅长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is my car.(变一般疑问句)

is my house.(变否定句) this your dress?(作肯定回答) this your pen?(作否定回答) is a cloakroom.(变一般疑问句) is a student.(变一般疑问句) ’s an English car..(变一般疑问句) here/book/is(连词成句) 三、单项选择 11.—Is this your car?— ,is it ,it is ,it is ,it not is 12. my pencil. it it is this my umbrella. is not ’t is this suit? dress, is my . isn’t your ’s watch. is my . ,but can Isit here? name is is my . is my , five. ,,,,number is a student. is German. 完形填空 1 am 2 ’m 3 .This is 4 is a new is my child. 5 i s a new student, 6 .This is my is 7 is 8 is 9 .This is our is a is 10 car. ’am is ’ ./ France French

2018学年度初三化学上《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习题(含解析)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习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 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的着火点 2.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可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在灭火中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降低温度D.防止火势蔓延 3.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镁等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D.镁在空气、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4.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 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5.汽油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6.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 D.实验4烧杯内有气泡生成,蜡烛火焰熄灭 7.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放出 B.人类应更多地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C.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D.人体活动所需能量与食物在体内的化学反应有关 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10.现已探明我国南海海底深处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甲烷水合物(CH4·xH2O)。若x=8,则关于CH4·8H2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唐官屯镇中学马悦 2017年11月7日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火的发现与利用引入,了解燃烧带给我们的利益和危害,进而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设置分组讨论实验有助于他们的直观性学习。并且在之前第六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应用。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2.探究活动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 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 功的喜悦。 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 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具、三只蜡烛、两个烧杯,火柴、酒精灯、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等。给学生的 实验用具准备了五组,每组有一个水槽、两支蜡烛、一 个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将火的由来火的应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体会在生活中火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接下来观看一些森林火灾、楼房起火和人们被火烧伤的图片使学生们体会火有时候也是无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利用火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要懂得如何防火和灭火,由此引入课题的学习《燃烧和灭火》 二.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看视频完成 要求了解实验用具、过程与说明的原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①铜片上只有白磷和红磷时,哪个会燃烧?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哪个会燃烧?③要想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应该怎样做? 2、交流与讨论 分小组讨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②三个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最新第16章《二次根式》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a -=2,则a<0 B .0,2>=a a a 则若 C .4284b a b a = D . 5的平方根是5 2.二次根式13)3(2++m m 的值是( ) A .23 B .32 C .22 D .0 3.化简)0(||2<<--y x x y x 的结果是( ) A .x y 2- B .y C .y x -2 D .y - 4.若b a 是二次根式,则a ,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a ,b 均为非负数 B .a ,b 同号 C .a ≥0,b>0 D .0≥b a 5.已知a< b ,化简二次根式b a 3-的正确结果是( ) A .ab a -- B .ab a - C .ab a D .ab a - 6.把m m 1-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 ) A .m B .m - C .m -- D .m - 7.下列各式中,一定能成立的是( )。 A .22)5.2()5.2(=- B .22)(a a = C .122+-x x =x-1 D .3392+?-= -x x x 8.若x+y=0,则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A .022=-y x B .033=+y x C .022=- y x D .0=+y x

9.当3-=x 时,二次根7522++x x m 式的值为5,则m 等于( ) A .2 B .22 C .5 5 D .5 10.已知10182 22=++x x x x ,则x 等于( ) A .4 B .±2 C .2 D .±4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若5-x 不是二次根式,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a<2,=-2)2(a 。 13.当x= 时,二次根式1+x 取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 14.计算:=?÷182712 ;=÷-)32274483( 。 15.若一个正方体的长为cm 62,宽为cm 3,高为cm 2,则它的体积为 3cm 。 16.若433+-+-=x x y ,则=+y x 。 17.若3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则=-b a 3 。 18.若3)3(-?= -m m m 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9.若=-???? ??-=-=y x y x 则,432311, 132 。 20.已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则、 222)()()(a c b a c b c b a -++--+-+= 。 三、解答题(21~25每小题4分,第26小题6分,第27小题8分,共44分) 21. 21418122-+- 22.3)154276485(÷+- 23.x x x x 3)1246 (÷- 24.21)2()12(18---+++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专项练习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8题) 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少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相关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B.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答案】D 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3.当汽车油箱泄露时,采取的应急措施首先是() A.亮灯查找泄露源B.打开车窗,严禁一切火种 C.洒水吸收汽油D.报警说明情况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4.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同事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评卷人得分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6.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可燃物燃烧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在纯氧l【答案】C 难度:基础知识点:氧气 9.下列混合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氮气、氧气B.氧气、二氧化碳 C.氮气、氢气D.氧气、氢气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0.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食物腐败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铁钉生锈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 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 1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纸在空气中常温不会燃烧,而点燃后可以燃烧 反应温度 B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 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总结: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新)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单元素养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变阻器的是() A.调温电熨斗 B.电视机或收音机 C.无级调光书写台 D.普通家用的白炽电灯 2、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都应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B.若有两个量程,一般都先用大量程“试触” C.两表都不能将两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接入电路时,都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电路中两盏电灯的电压,结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判断两盏灯的连接方式是()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串联、并联都有可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A.提供电流 B.提供电压 C.提供电量 D.既提供电压,也提供电流 5、在用电压表测量如图16-1所示电路中灯泡L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应接在() A.a、b之间,a与电压表“+”接线柱连接 B.a、b之间,b与电压表“+”接线柱连接 C.c、d之间,c与电压表“+”接线柱连接 D.c、d之间,d与电压表“+”接线柱连接 6、为了研究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必须() A.保持一个因素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比较电阻中电流的大小 B.一次只改变某一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的电流大小 C.同时变化多个因素,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比较每次电阻中电流的大小 D.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同时改变一个或几个因素,比较电阻中电流大小 7、一个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50Ω 1.5A”的字样它的意义是() A.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B.电阻的最小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C.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是1.5A D.电阻的最大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 8、为了改变一根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方法中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导线拉长后使用 B.将导线对折后使用 C. 给导线加热 D.改变导线中的电流 9、在图16-2所示的电路中,①②③④处的电表分别是() A.表①是电压表,表②③④是电流表 B.表①③是电压表,表②④是电流表 C.表①②是电压表,表③④是电流表 D.表①③④是电压表,表②是电流表 10、在图16-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 S 1闭合,S 2 断开时,电压表的读数是3V;当开 关S 1断开,S 2 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5V,则S 2 断开时,灯L 1 和L 2 两端的电压分 别为( ) A.2V和3V B.3V和2V C.2V和8V D.2V和5V 11、有一个同学在测量电压时用的是0~3V的量程,但记录的读数却是6.5V,16-36

初中化学中考考点燃料和燃烧单元测试题

初中化学中考考点燃料与燃烧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3.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 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4.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森林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B.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 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 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 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发现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B.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7.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B. C.D. 8.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9.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站严禁烟火 B.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 不够 2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0.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可称之为火三角,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括号中分别填写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个条件即可灭火。

《初 探 燃 烧 与 灭 火》教学设计

初探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培养自身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二、【课前热身】 1、温故知新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8—119,完成下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新知】 (一)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完成实验报告。 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归纳燃烧的条件。 仪器和药品:水、碳酸氢钠、盐酸、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石子、热水、小刀、湿抹布、铁丝、纸条、纸卷、酒精 1、哪些物质能燃烧?为什么? 2、燃着物质罩上烧杯,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把这些能燃烧的物质放在桌面上就燃烧了吗?为什么? 4、铁丝能够在酒精灯上点燃吗?为什么? 燃烧所必须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2)________ _(3)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灭火的条件 1、根据提供的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灭火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仪器和药品:酒精灯、火柴、多支蜡烛、水、沙子、扇子(用书代替),烧杯、石子。

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报告 注:实验评价可以从灭火的快慢,方法是否简便,灭火是否对可燃物有影响。 2、灭火的方法很多,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请用你认为最好的办法 3、运用我的智慧,我一定行的! 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2.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D、木材是可燃物 3、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事故就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电线或者电器起火时,要理解用水扑灭 B、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死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生 C、如果无路可逃,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四、收获与反思: 学习了这节课,我知道了 我还要请教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