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剖面法(焕军)

电剖面法(焕军)

电剖面法(焕军)
电剖面法(焕军)

3-2 电剖面法

电剖面法是探测地下同一深度范围内导电性有差异的地质体沿着剖面方向的分布情况的方法。在电剖面法工作中,一般采用不变的电极距并使整个装置沿着剖面方向移动,逐点观测△V MN和I AB,求出视电阻率ρs值。然后以测点为横坐标,ρs为纵坐标,作出ρs剖面图。由于电极距固定不变,勘探深度就基本上不变,因而ρs剖面图可以把地下某一深度以上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沿剖面方向的分布情况反映出来。

电剖面法根据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的排列方式不同又有一系列的变种。目前常用的有“联合剖面法”,“对称剖面法”和“中间梯度法”。

一、联合剖面法

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如图3-7所示,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回路中另一电极C 位于无穷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电极C一般敷设在测线的中垂测线上,与侧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AO)。

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排

列和∞MNB排列的△V MN和I,并按(3-10)式求得两个视电阻率值:

△V A

ρA S=K A (AMN∞装置) I

△V B

ρB S= K B (∞MNB装置)

I

r AM·r AN

K A = K B=2π

r MN

因此,联合剖面法的剖面图上有两条视电阻率曲线ρA S和ρB S。(一)联合剖面法ρs曲线分析

联合剖面法主要用于寻找陡倾的层状或脉状低电阻矿体或断裂破碎带。这些地质体可以近似地看作是薄板状良导体,因此在这里主要分析反映良导体薄板的联合剖面ρs曲线的特点。分析时应用公式(3-11):ρs= 联合剖面法属于点电源场,因此在均匀介质中的电流密度j0成辐射状分布。

j MN则逐渐增大,所以ρA S曲线开始上升;直至AMN远离薄板,j MN → j0而ρA S→ρ1为止。可见曲线在薄板附近变化最大,且出现极大值和极小值。

至于装置MNB沿同一剖面通过直立良导性薄板时,所测得的ρB S 曲线,则因AMN自左向右移动的变化情况和MNB自右向左移动一样的,于是将ρA S曲线绕薄板旋转180°即可得ρB S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良导薄板上联合剖面曲线的特点是:在薄板顶上ρA S和ρB S相交,交点的左侧ρA S>ρB S,交点的右侧ρA S<ρB S。这样

的交点称为联合剖面曲线的“正交点”。在正交点两翼,两条曲线明显地张开,一个达到极大值,另一个则为极小值,形成“8”字式的明显的歧离带。

对于高阻直立薄层上的联合剖面曲线,我们绘在图3-9上。这里不去详细分析ρA S<ρB S曲线的变化,只把它和低阻薄层上的曲线作一个对比。可以看出,高阻薄层上的两条ρs曲线也有一个交点。但在交点的左侧ρA S<ρB S,右侧ρB S<ρA S,和低阻薄层的情况恰好相反,所以称为“反交点”。联合剖面曲线的“反交点”实际上并不明显,而是ρA S和ρB S两条曲线近于重合,各自呈现出一个高阻峰值;且交点两侧ρA S和ρB S曲线并得很拢,没有明显的歧离带。

为什么在高阻薄层上ρA S和ρB S曲线没有明显的歧离带?这是因为对于高阻薄层,不论MN在薄层的哪一侧,ρs值都是降低的。例如ρA S曲线,当AMN在薄层左侧时,高阻薄层“排斥”电流线,使ρA S 值下降;当MN通过薄层在其右侧但A还在薄层左侧时,高阻薄层仍然排斥电流线而使ρA S值降低,直至A达到薄层顶部才出现ρs极大值。A通过高阻薄层后,电流又受“排斥”,以致ρs值再度下降。低阻薄层则不然,由于低阻“吸引”电流的结果,使得在薄层两侧分别出现ρA S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歧离带的特征是很重要的,由于高阻薄层上两曲线并得很拢,野外工作的成果图中有时会出现与低阻薄层类似的“正交点”,但是这时用歧离带的特征很容易加以辨别。由于高阻薄层上ρA S和ρB S两曲线近于重合,和一条曲线相似,显现不出联合剖面法的优点,而用其他剖面法可以更经济一些,故联合剖面法一般都不用来寻找高阻的地质体。

当低阻薄层产状倾斜时,曲线显得不对称。图3-10绘出不同倾角α情况下良导薄层上联合剖面法曲线。曲线不对称是由于倾斜的低阻薄层向下吸引电流时,使得倾斜方向上的ρs曲线普遍下降所致。由于曲线不对称,交点也略向倾斜的方向位移。交点位移是曲线不对称的必然结果,但位移一般是不大的。综合各种试验结果得知,低阻薄层倾角越小、埋藏愈浅以及测量装置AO适当地加大时,两条曲线的不对称性愈为显著,正交点向倾斜方向的位移也愈远。

附带提一下,低阻球体上的联合剖面曲线与良导性薄层上的相类似,如图3-11所示。这里就不再阐述了。

(二)野外工作方法

联合剖面法主要用于寻找低阻陡倾的硫化矿床或与成矿有关的含水断裂破碎带。由于联合剖面法工作中需要敷设无穷远电极,在每一测点上都要观测两次,因此装置比较笨重,效率比较低,很少用于地质工作的普查阶段。

联合剖面法的工作比例尺一般都大于1:10,000,常用的有1:10,000、1:5,000和1:2,000。测线沿垂直于矿体走向的方向

布置。测线间距相当于作图时所用比例尺的1厘米,即工作比例尺为1:10,000时,线距等于100米。至于极距AO的选择则与勘探对象的埋深有关,一般要求AO>3H(H为矿顶埋深),而MN=(1/3∽1/5)AO。无穷远极垂直于测线方向布置,要求CO>5AO。

测量结果绘成ρs剖面图和剖面平面图。剖面平面图是将各剖面按作图比例尺依次绘在一张图上,通过相邻剖面上ρs曲线的对比,可以了解矿体沿走向方向上变化情况。

(三)实测曲线的分析和解释

电剖面法资料的解释推断目前大多处于定性解释阶段。利用联合剖面法的实际成果主要可以确定矿体的存在和位置,在有利的条件下也可确定矿体的倾向。显然,这在理论上可以根据“正交点”以及曲线的对称性很容易求得。但是,理论分析的结论是在地面水平、围岩电性均匀等理想条件下得出的,实际上野外工作条件远非如此。根据可以看出,当地表物质电阻率不均匀时,由于ρMN的变化,ρs也将随之变化;地形起伏也能影响电流密度j MN的分布,有时单纯地形影响就会形成与矿体上相类似的交点;这些都将使ρs曲线大大地复杂化。因此,在进行资料解释时,首先必须结合野外具体情况对曲线进行分析,消除一些干扰因素,辨认出由矿体所引起的曲线变化,再进行地质解释。

1、表土电性不均匀对ρs曲线的影响和消除

野外工作中地表多存在有表土的覆盖,而覆盖层的电性一般是不均匀的,这使得测量电极M、N附近的电阻率ρMN随之而变化。因

为视电阻率ρs和ρMN成正比的,于是在表层低阻处ρs出现低值,高阻处ρs出现高值,以致实测曲线远不象理论曲线那么光滑而出现锯齿状跳动。对于联合剖面法则表现为ρA S和ρB S同步地上下跳跃,如图3-12所示。

为了消除局部电性不均匀对联合剖面法ρs曲线的影响,考虑到ρA S和ρB S同步跳跃的特点,理论上证明当AO大于电性不均匀体半径5倍时,局部不均匀对ρA S和ρB S的影响是近于相等的。这时单纯由局部电性不均匀所引起的ρs变化表现为:

ρA S

ρA S=ρB S或

ρB S

因而可以采用所谓比值法来消除局部不均匀的影响,即将ρA S和ρB S将换为F A和F B曲线:

ρA S ρB S

F A= ,F B= (3-12)

ρB S ρA S

由于局部不均匀物质对ρA S和ρB S曲线的影响是相等的,比值曲线即F曲线消除了它的影响;而矿体对ρA S和ρB S曲线的影响是不等的,F曲线不会消除矿体所引起的曲线变化,而是保留了矿体上ρs 曲线的特点。例如交点处ρA S=ρB S,F A= F B;交点左侧ρA S>ρB S, F A> F B;交点右侧ρA S<ρB S, F A< F B等等。图3-13上的F曲线表现了这些特点。

2.地形对ρs曲线的影响和消除

j MN

视电阻率公式ρs= . ρMN中的j0是在地表水平和地下介 j0

质导电性均匀的情况下,分布于测量电极M、N 之间的电流密度。显

然,即使地下介质是电性均匀的,地形的起伏也将使实际分布于M和N之间的电流密度不同于j0,而且还有变化。金属矿物探工作多在山区进行,地形起伏较大,对ρs曲线的影响也较为严重。有时由地形引起的ρs变化的形态和幅度就与矿体所引起的相当,甚至于幅度更大。

图3-13和3-14分别绘出了无限长斜坡的山脊和山谷上的联合剖面ρs曲线。为了分析地形影响,我们将顶角为90°的山脊地形和地面是水平时进行对比。当AMN向山顶移动时,j MN因受高电阻率空气介质的“排斥”作用而减小,ρA S随之减少并在山顶上取得极小值。MN 过山顶后、ρA S开始上升。当AMN都在右坡时,同样由于左侧介质被电阻率ρ=∞的空气所替代,A位于山顶时高电阻率空气介质“排斥”电流作用最大,它使j MN和ρA S取得极大值。AMN顺着右坡远离山顶移动,“排斥”作用逐渐减弱,ρB S曲线为ρA S的“镜象”(因为山脊是对称的),于是在山脊上出现一“反交点”,交点的ρs值较低,而位于两曲线极小值处。

对于山谷地形,和水平情况相对比,电阻率ρ=∞的空气没有占满半空间。当AMN在左坡时,右坡下的介质代替水平情况上下半空间的空气,随着AMN向谷底移动、相当于有一低阻介质对电流的“吸引”,使j MN和ρA S值增高并在谷底取得极大。MN过谷底后,ρA S开始下降。AMN在右坡时,左侧“吸引”作用最初使j MN减到最小程度,随着装置远离谷底,“吸引”作用逐渐减弱,ρA S又开始上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ρB S曲线。于是对于山谷地形,联合剖面法也出现有一“正交

点”。其交点的ρs值较高,位置正好落在谷底。

实测的ρs曲线同时存在有地形和矿体引起的变化,为了消除地形影响,突出矿体异常,目前一般采用下列经验公式来进行地形改正,即:ρs实测

ρs改 =

ρs 地形

ρ0

式中ρs实测是地形和矿体共同引起的ρs变化的实测曲线,(ρs/ρ0)地

形是通过模型实验或理论计算求得以介质电阻率ρ

0为单位的纯地形引起的ρs曲线,ρs改即消除了地形影响后的ρs曲线。

图3-15绘出了某煤矿区实测曲线和地形改正后的ρs曲线。实测曲线在矿体上形成了明显的“正交点”。

3.定性解释的若干问题

一般来说,当利用联合剖面法寻找低阻地质体时,定性解释借助于“正交点”就可以确定矿体的存在和位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质情况“正交点”就可以确定矿体的存在和位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质情况是复杂的,有时使交点发生位移,有时可以使交点消失,也有可能出现非低阻体引起的假的“正交点”,这在解释中都必须认真加以辩别。下面列举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1)非低阻体引起的“正交点”,类似情况将在山脚上也会出现。这种“正交点”的特点是和地形有对应关系,通过模型实验进行地形改正是可以辨认和消除的。

另外,在图3-16中可以看出,当地下存在着两个高阻薄层时,

如果极距AO大于两薄层之间的距离P,则在两高阻薄层之间有一“正交点”出现。但从整个曲线形态来看,两曲线ρA S和ρB S在交点的两侧都有极大值,只是ρA S在右边高阻层上的极大值要小一些,ρB S在左边高阻层上极大值小一些。这是因为对ρA S曲线来说,由于AO>P,测量电极AMN在右边高阻层上受左边高阻层对电流线的屏蔽作用而ρA S普遍减小一些。同样地,当电极MNB在左边高阻层上时,由于受右边高阻层的屏蔽作用而ρB S普遍降低了。要想获得两个单独薄层的完整曲线,只有当AO<

(2)交点的位移前面谈到,倾斜矿体由于ρA S和ρB S曲线的不对称将引起交点的位移,但是这种位移的距离一般是不大的,并且位移的方向与矿体倾向一致,因此它对于定性解释的影响不大。这里所要讨论的交点位移,是指位移后交点并不落在矿体上方。如果这时仍然利用“正交点”来确矿体的位置,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图3-17是两平行良导薄板上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当AO=P时,“正交点”正好落在两层之间,而在薄板的顶上反倒没有交点。如果认为该交点下有矿体存在,那将是错误的。当AO>P或 AO

类似这种现象在野外是常见的,因为金属矿经常是由多个矿体组

合而成。这种现象可以这样来解释,当AO≥P时,AMN由左向右移动且MN过左恻薄层后,这时虽然有右面良导薄层对电流的“吸引”但也同时存在有左面良导薄层附近j MN普遍减小,因而在右面良导薄层附近ρA S曲线整个下降。同样在左面良导薄层附近ρB S曲线也下降了。从曲线可以看出,如果将ρs曲线相应部分往上平移一段距离,在两薄板上将都出现交点,并且曲线的形态也将和单一薄板一样。

野外工作中为了正确解释这类曲线,经常采用不同极距AO进行观测和对比。如果不同极距AO所获得的两条曲线的交点位移很大,则认为交点是不太可靠的。这时曲线形态的变化也将较大,可能属于上述情况。为了获得单独薄板上完整的ρs曲线,必须选取AO

(3)交点的消失前面讨论了大小相当的两异常互相叠加而引起的交点位移。下面讨论大小不等的两异常互相叠加而引起的交点消失的现象。

图3-18绘出了由两个大小不等的良导球体组合而成的模型上联合剖面法实验曲线。显然,大球体引起的ρs曲线的岐离带大,而小球体引起的岐离带较小。当两球体距离较远时(P>AO),两球体上都出现“正交点”,曲线形态和单一球体类似。但当两球体间距离P

带上发现两条曲线都有明显的局部畸变时,应加以注意。可采用改变极距AO的办法,尽量使AO减小,以图发现消失了的正交点。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出,由于野外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即使是利用联合剖面答来确定矿体的存在和位置也不是简单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表土不均匀干扰的消除是有条件的地形影响的消除是非常近似的,而异常相互叠加和影响则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只是列举了一些简单的情况来讨论反映良性矿替正交点的位移、消失以及“假”交点的出现等情况,因而目前的解释主要还停留在定性解释阶段。应当着重指出,正确的地质解释必须密切结合具体的地质情况,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才能得出较正确的结论。

二、中间梯度法

中间梯度法的装置如图3-19所示,它利用两个电极A和B供电,另两个电极M和N进行测量。其特点是:供电电极极距AB很大,AB>>MN,一般AB=(30∽50)MN;在工作中A和B是固定不动的,M 和N则在AB之间中部1/3范围内逐点移动进行观测。

由于AB很大,在AB中部观测范围内的电流场是彼此平行于地表的平行场(或称均匀场)。这种特点的电流场不仅在AB连线上是如此,在AB连线的两侧也近似地是如此。因而中间梯度法不仅可以在通过A、B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相邻的测线上进行观测,而且在不移动A、B 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相邻的测线上进行观测。这个测量范围一般不超过1/6AB。这样,中间梯度法就具有一次布置供电电极,可以在好几条测线上进行观测的优点。比起需要同时移动ABMN的联合剖面法等其他电剖面装置,它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和其它电剖面法一样,中间梯度法在各测点上也是观测M、M之间的电位差和通过A、B的电流强度,并用公式(3-10)计算视电阻率: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考试试卷 注意: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10分) 1、接地电阻 2、电磁波波数 3、正交点 4、视极化率 5、静态位移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总20分) 1、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 ) A 地形 B 装置 C 测点位置 2、利用自然电位法勘探某金属矿,在其上方中心处通常能观测到( ) A 明显的正异常 B 明显的负异常 C 正负异常伴生 3、激发极化法可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 A 寻找浸染矿体 B 寻找水 C 寻找碳质、石墨化岩层 4 、电磁偶极剖面法中,哪些装置能观测纯异常(二次场)( ) A (X ,X ) B (X ,Z ) C (Z ,Z ) 5、下列方法中受地形影响最小的方法是( ) A 电阻率法 B 激发极化法 C 电磁感应法 得分 得分

6、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阻率测深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电源电瓶最高供电压档位为() A 63伏 B 90伏 C 120伏 7、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电偶极子场特征认识”过程中,实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完成的图件有() A 电位图 B 电阻率图 C 电场强度图 8、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测深正演模拟”实习过程中, 给出地电模型是() A 二层模型 B 三层模型 C 四层模型 9、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过程中,学习了绘制二维电阻率异常剖面图的软件是() A SURFER软件 B GRAPHER 软件 C GEOPRO 软件 10、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的装置有() A 中间梯度装置 B 对称四极装置 C 偶极装置 11、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陡立低阻矿体 B 陡立高阻矿体 C 水平的高阻矿体 12、联合剖面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直立的低阻矿体 B 直立的高阻矿体 C 水平的低阻矿体 13、下列方法能有效勘探产状较陡的良导矿体的有() A中梯法 B联剖法 C 回线法 14、用联合剖面法工作时电阻率异常曲线能看到高阻正交点的有()

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物探)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11/5

一、实验目的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 二、实验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测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东区教学楼南侧草坪,测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除傍边有一排行道树外均为矮小杂草,见图1。 图1 测线布置方式:沿正东的方向布置单条侧线,电极间距a=8m,共n=32个电极。装置方式为温纳四极和偶极法依次进行。 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 (2)将所用钢钎沿测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插入土层中,要求与土层良好接触,将测线固定在钢钎上,使其相互接触; (3)将测线与仪器连接,进行电阻检测,检查各段测线与钢钎是否良好接触; (4)根据布设情况,选定参数及试验方法,开始测量; (5)将所得的视电阻率数据运用反演软件RES2DINV进行数据处理; (6)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地层剖面情况结合所测区域的地质情况,做出合理的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 横断剖面图 一般为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反映矿床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00——1:2000. 图纸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标高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限和产状,矿体层编号,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个人总结: 布置图表位置,统计样品数量,算出分析结果表长宽,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图纸。 图框,内框距10,外框距2,外框由内框向外造3mm平行线,将所造线宽修改为2mm. 观察图坐标在横向上是X或Y坐标值,这一点由勘探线方位和平面图上所在位置决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应力求长宽一致,均匀分配,不用理会一个孔的样品是否被分成了两个表格。一定要求同一侧的表格表头的高度相同。 根据原始资料核对样品结果表中的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长,分析结果,是否对应。根据圈矿标准,挑选出达到品位要求的样品,以本次为例,0.3——0.5为表外矿,改成蓝色,>0.5为表外矿,改成红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下一步

在工程上画出矿体! 在结果表中挑选样品时,要根据要求将那些达不到品位的样品划入。以本次为例,要求夹石剔除厚度为四米,分段样品加权平均值>0.3,这对样品的分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划分时要灵活,一切为有利于圈矿服务! 在各个工程上将达到品位的样品划线表示出来,并用文字“内,外”标注。 校正断层,地层界线的位置,因为在地质资料中矿体的产出,总是与地层或构造有着某种关系,以本次为例,本次铜矿体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特征明显,基本上都是顺层产出,因此勾绘准确的地层界线对于连接矿体至关重要。调整地层界线时,当界线切过钻孔时,一定要在该钻孔上加控制点,以求微调界线圆滑度时,位置不会变动。地层代号要标在地层厚度,倾向范围的中间,一目了然。 矿体的连接,同一勘探线工程间的对应,相邻剖面之间矿体的对应。以本次为例,两个工程之间矿体的连接,要考虑到连接后,矿体的产状是否是顺层,如总体趋势是穿层了,那么连接错误。在观察,验证后,用光滑曲线,勾绘矿体形态。要求线,一定要在各工程上有控制点,该控制点一定要在样品与钻孔轴线的节点上。该次连接,因为矿体较稳定,地质特征明显,用自然趋势法连接。将对象样品段,连接后,仔细检查修改,矿体的形态应与地层界线相近。 矿体的剪灭:本次矿体为Ⅱ型,铜矿,求证332资源量部分331.因此工程间距为走向方向50*60,倾向60米。如一工程间矿,而相邻工程没有对应,就在工程间某一距离尖灭。根据样品厚度尖灭距离分为三种, 矿体厚度<5m,在工程间距1/3处尖灭; 矿体厚度5——10m,在工程间距1/2处尖灭; 矿体厚度>10m,在工程间距2/3处尖灭 工程间距分为理论与实际,如理论间距为60,实际间距为80,此时尖灭用60来计算;

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目录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安排 (4) 三、实习内容 (5) 3.1高密度电法 (5) 3.2对称四级电测深 (10) 3.3联合剖面法 (12) 四、实验心得体会 (12) 五、手绘附图 (14)

一、实习目的 主要目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要求能掌握以下几点: 1、掌握电极距选择规则 2、掌握对称四极电测深、高密度电阻率法α、β、γ的野外施工方法和数据采集 3、学会对所采集数据初步整理与绘制实测曲线 4、学会高密度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进行高密度电法项目设计和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安排 图 1 电法勘探实习安排

物探电法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章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3.1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 3.1.1 踏勘 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 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 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 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

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 一、联合剖面法 图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 如图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 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AO) 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排列和MNB∞排列Fs、ρ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点。利用这种交点性质和曲线的不对称性可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形态。

地质剖面图类的编制

地质剖面图类的编制 一、实习目的 了解剖面图类编制方法。以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编制为例,掌握根据勘探工程的资料编制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二、方法简述 地质剖面图类所反映的是矿体或矿体群(工业矿带)在给定方向的断面内的地质情况,是研究矿体空间变化性,计算矿产储量的重要基础图件。剖面图类包括:勘探线剖面图(横面图)、中段平面图、纵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等。上述剖面图,按其编制时所依据的资料,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根据剖面内所观测到的直接资料编制;第二类是根据与之相垂直的剖面资料切制。当然,也有这两种资料兼而有之的情况。属于第一类的有勘探线剖面图、根据水平坑道的资料作的中段平面图等。这类剖面精度相对较高,可作为储量计算图件。属于第二的,有根据勘探线剖面图切制的水平断面图等。图件精度相对较低,只是作为了解和研究在不同方向上变化规律的辅助图件。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将第一类地质剖面图称为直接资料剖面图,第二类地质剖面图称为内插资料剖面图。这两类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各有不同。 (一)直接资料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所有直接资料剖面图,都是根据通过剖面的地表露头及勘探工程资料编制。为了将勘探工程的资料准确空间定位,就必须对工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成果,将工程标绘在具有坐标网格的剖面图上。由于钻探工程不可能严格地沿着剖面施工,这就产生将略微偏离剖面的工程的地质资料投绘到剖面图上的问题。最后,根据地质体在空间展布的客观规律,将在各个工程或露头上见到的孤立现象加以综合、联接。如果剖面图作为储量计算用图,则图上应有块段划分方面的内容。一般在垂直剖面图上,要表现工程偏离剖面的情况,应该附平面图;而水平断面,则无此必耍。剖面图应着重表现矿体的质量和空间展布,所以反映矿体质量的化验分析结果表则是必要资料,要附在图上。最后,图件整饰上墨。根据上述,将剖面图编绘的步骤分述如下: 1·建立坐标系统 水平剖面图采用x、y坐标的正方形坐标网(见图8-1)。垂直剖面图则采用高程h及x或坐标的矩形坐标网。x坐标或y坐标的选定原则,一般是选与剖面线相交锐角较大的那一组坐标。单位距离Δx或Δy(例如,50m)所截的剖面线长度Δl,可以根据剖面两端点A、B 的坐标计算得到。下面以y坐标为例加以说明。 令剖面两端点为,,坐标纵线与剖面线的夹角为α,则有 即(VIII-1)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完整版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 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考试试卷 注意: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10分) 1、接地电阻 2、电磁波波数 3、正交点 4、视极化率 5、静态位移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总20分) 1、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 ) A 地形 B 装置 C 测点位置 2、利用自然电位法勘探某金属矿,在其上方中心处通常能观测到( ) A 明显的正异常 B 明显的负异常 C 正负异常伴生 3、激发极化法可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 A 寻找浸染矿体 B 寻找水 C 寻找碳质、石墨化岩层 4 、电磁偶极剖面法中,哪些装置能观测纯异常(二次场)( ) A (X ,X ) B (X ,Z ) C (Z ,Z ) 5、下列方法中受地形影响最小的方法是( ) A 电阻率法 B 激发极化法 C 电磁感应法 得分 得分

6、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阻率测深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电源电瓶最高供电压档位为() A 63伏 B 90伏 C 120伏 7、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电偶极子场特征认识”过程中,实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完成的图件有() A 电位图 B 电阻率图 C 电场强度图 8、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测深正演模拟”实习过程中, 给出地电模型是() A 二层模型 B 三层模型 C 四层模型 9、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过程中,学习了绘制二维电阻率异常剖面图的软件是() A SURFER软件 B GRAPHER 软件 C GEOPRO 软件 10、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的装置有() A 中间梯度装置 B 对称四极装置 C 偶极装置 11、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陡立低阻矿体 B 陡立高阻矿体 C 水平的高阻矿体 12、联合剖面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直立的低阻矿体 B 直立的高阻矿体 C 水平的低阻矿体 13、下列方法能有效勘探产状较陡的良导矿体的有() A中梯法 B联剖法 C 回线法 14、用联合剖面法工作时电阻率异常曲线能看到高阻正交点的有() A 直立低阻体 B直立高阻体 C山谷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17页word文档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现在的位置:第四章>>第六节第20页 2 勘探线设计地质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一般是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资料编制;开发勘探阶段则多依据已有段地质平面图、相邻勘探线剖面图等切制、转切或通过适当的内插、外推计算作图方法编 编制具体步骤:(图4-6-19.a-d) (1)绘制坐标网线: 1)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座标和y座标交角)分别为α和β。 2)绘剖面座标线。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座标中的一种。 x或y座标选取原则为:若α则选取x座标;反之则选取y座标。 x或y座标相邻座标线的距离(如上左图的300与4非是100m,而是100/sin α m。

3)根据A和B点的座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2)地表资料绘制: 包括: 1.地形线 2.地表地质界线 3.地表探矿工程 除了在剖面图上绘出上述内容,还应在剖面图下方的平面图上绘出。 (3)推测绘制地下资料并连接矿体 据矿床地质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相邻及其他探矿资料及地质规律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征及界线。 (4)单项设计工程设计 按所选定的勘探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各单项设计工程标绘在地质剖面图上(详见于后的单设计),并标明编号。

然后完善剖面线平面位置图,补充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最后绘整理成 3设计中段地质平面图的切制 在矿床地质勘探或开发勘探工作中,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往往要切制中段设计(或预测)地图,或称为××m(标高)水平断面图。 所需资料依据:矿床地质图及对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勘探线剖或已有中段(尤其是相邻中段)地质平面图等。可利用直接切制或各种转切的方法完成。一般1∶500~1∶2000,按矿体规模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而定。现将具有一系列 勘探线剖面图切制中段设计地质平面图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如下(见图4-6-20): (1)按设计需要确定切图标高(如100m); (2)绘平面坐标网,要求对角线误差小于1毫米,同时画上各勘探线及编号; (3)从各勘探线剖面图上的切图标高线上切取各类工程及地质界线点,并转绘到平面图各

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

实验三 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1.掌握联合剖面测量的方法。 2.了解联合剖面曲线低阻正交点、高阻反交点特征。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准备 WDDS-1数字电阻率仪一台(带8节2号电池),万用表一台,电池箱一个(带60节1号电池),大头针若干,水槽跑极装置一套,低、高阻板状模型,低、高阻球状模型。记录纸一张,单对数坐标纸一张,直尺一把,铅笔,橡皮。 三、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放置低阻球体球体,顶面埋深1~4cm ,测线通过球心在水面的投影。联合剖面法极距按AO=8cm,MN=2cm,点距2cm 设置。无穷远极距离测线垂直距离5倍AO 以上。按(3-1)式计算装置系数。 MN AN AM r r r K ?=π 2 (3-1) I U K MN s ?=ρ (3-2) 2.按图3.1布设联合剖面法电极,连接仪器,在WDDS-1上设置极距参数等。准备好记录纸和单对数坐标纸。 图3.1 联合剖面法模型实验装置图 3.逐点移动电极,测量(注意:测量完A s ρ后要给B 极供电,A s ρ和B s ρ都测完才跑极)。记录u ?,I, s ρ每个数据要至少测量两次,要求误差不超过5%,按(3-2)式计算视电阻率。如 图3.2把联剖曲线绘在单对数坐标纸上。

6080100120140 1 0.9 0.8 0.7 0.6 0.5 ρs /ρ1 x (cm) ρs A ρs B 图3.2 联合剖面法视电阻率曲线 图中横坐标为测点位置,采用算术坐标,单位cm ;纵坐标为归一化视电阻率1ρρs , 采用对数坐标,s ρ为实测视电阻率,1ρ为远离低阻体的视电阻率,1ρ基本上等于水的电阻率。 仪器操作步骤: (1)开机,按“↑↓”键,调节液晶屏对比度。按“电池”键,检查仪器电池电压。按“设置”键,设定供电时间仪器默认为0.5秒,输入数值5后按“确认”键 (2)按“排列”键输入线号。 (3)按“确认”显示排列方式。按“↑↓”选择3P-PRFL 联合剖面。 (4)按“极距”键输入极距号,如:NO=01,按“确认”键;输入数据(单位为m ):AB/2=0.08,MN/2=0.01,并按“确认”键,再按“停止”键,屏幕显示K 值。 (5)测量: 测A s ρ:将A 接线柱夹子与A 极电缆相连,按“测量”键测量。 在2号和4号排列下,版面显示“A-极供电?”,按“确认”键为A 极供电并显示测量结果A s ρ(其他键表示B 极供电);将测量参数记录到记录纸上。 按“确认”键存储数据 测B s ρ:将A 接线柱夹子与B 极电缆相连,按“测量”键,再按“确认”键,名义 上是对A 极供电,实际上是对B 极供电。记录B s ρ结果(不管负号),按“确认”键存储数据。 (6)跑极,重复测量过程。 4.换高阻球体,用相同的装置再测一遍。 四、思考题 1. 电法勘探中为什么要引入视电阻率的概念? 2. 低阻正交点、高阻反交点有何特征?

mapgis制作钻孔勘探线剖面图详细步骤讲解

Section制作勘探线剖面图 1.数据准备:section v4.3、mapgis6.7软件,mapgis地质图(地质图 层、界限、矿体界限、产状完整)、等高线文件、勘探线文件、钻孔文件等。 2.首先,使所有文件都处于编辑状态,保持等高线文件处于正在编 辑状态下,在section中点击剖面图——读取地形数据——选线读取(在此处选择之前设计好的勘探线),选高程,然后确定。 3.其次,保持地质区(弧段)图层文件处于正在编辑状态下,在section 中点击剖面图——剖面信息——读取地质信息,在下方弹出的表中,修改地层产状和接触产状为我们实际的数值,修改地层花纹和接触关系等,点存储按钮(注意:千万不要点退出按钮,关掉该表)。 4.然后,在section中点击剖面图——剖面信息——设计钻孔按钮, 在之前已经设置好钻孔的位置点击一下鼠标左键,在弹出的界面中修改钻孔名称、孔深、方位角、倾角等信息,点击存储按钮,然后点退出按钮。 5.最后,在section中点击剖面图——图切剖面按钮,在弹出的对话 框中设置文件的保存位置,然后点确定。至此,初步的勘探线剖面图算是制作完成。 6.利用section平面投影功能给勘探线剖面探槽上样 详细步骤如下:

先上一张我上完探槽样的勘探线剖面图 思路:利用section平面投影功能生成探槽的平面投影,然后再将样品投影到地形线上。 步骤: 1)、用section图切剖面如下图 2)、在平面掠影表里输入数据 平面工程表里的数据如下(这里因为勘探线方向为130°,和探槽方向一致,故探槽的方位输成90°,有夹角的情况下,输入夹角度数)。

注意地形线粘贴在平面图上方,别太远,槽头位置要对齐。 5)、将平面投影数据表样品起终点坐标复制到探槽样轨投影表中计算表内计算得出探槽样品在地形线上的投影坐标 思路:通过将平面投影表中探槽样品的起终点坐标投影到探槽地形线上从而得到探槽样 品在地形线上的投影坐标。 ①计算样品起点坐标在探槽地形线上投影的坐标 A.将探槽平面投影样品数据表内K:L两列样品起点坐标数据复制到探槽投影表中计算 表A:D列

工程物探常用方法及技术

工程物探常用方法及技术 工程物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按照勘探对象的不同,工程物探技术又分为三大分支,即石油工程物探、固体矿工程物探和水工环工程物探(简称工程物探),我们使用的为工程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技术方法门类众多,它们依据的原理和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各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术不断涌现,几年前还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几年后由于某种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迎刃而解的实例是常见的。它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十分活跃、发展很快的学科,它又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衡量地质勘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常用工程物探方法及特点 ①电法勘探:包括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等; ②探地雷达:可选择剖面法、宽角法、环形法、透射法、单孔法、多剖面法等; ③地震勘探:包括浅层折射波法、浅层反射波法和瑞雷波法; ④弹性波测试:包括声波法和地震波法。声波法可选用单孔声波、穿透声波、表面声波、声波反射、脉冲回波等;地震波法可选用地震测井、穿透地震波速测试、连续地震波速测试等; ⑤层析成像:包括声波层析成像、地震波层析成像、电磁波吸收系数层析成像或电磁波速度层析成像等; 地下管线探测 主要检测内容: (1)金属管线探测 地下金属管线适宜用管线探测仪和探地雷达进行探测,管线仪对于金属管线探测具效率高、仪器轻便、结果准确等优点;探地雷达可用于埋深较大和密集管线的探测。 (2)非金属管线探测 目前地下非金属管线探测的首选方法是探地雷达。探地雷达具有连续无损探测、高效、高精度、易反演解释等优点。 使用探地雷达具有独特的天线阵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探测结果的精度和有效性。 考古探测 利用地下古代遗物与周边物质的物性差异,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对它们的平面位置、埋深、分布范围进行调查。利用雷达多天线阵列技术,探测的精度高,在小面积精确定位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磁法探测能更快、更大面积地揭示地下遗址的面貌,结合已经为考古发掘与考古调查所认识的部分,加以典型影像校正,能更完整地认识遗址的全貌。 主要应用于找出遗址内土城墙、壕沟、坑、柱洞、房屋、墓穴等的位置及分布情况。 成都建测科技有限公司拥有领先的无损检测设备与检测系统方案,主要提供工程物探设备、基桩检测设备、建筑检测设备、路基基坑监测设备。

电法实验报告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姓名:邱乐稳 ◆学号:0145110130 ◆专业:地球科学信息与物理学院◆班级:1101班 ◆指导老师:龚安栋严家斌

◆实验名称:直流电法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实验(电阻率法) ◆实验仪器: 1.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 2.12V直流蓄电池 3.带有标尺的水槽 4.水平铜板或者高阻砖块 5.连接线若干,点电极面电极各若干 ◆实验目的: 1、熟悉了解DDC-5电子自动补偿(电阻率)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实验验证一些疑问及教材上的理论曲线,尝试调节一起参数,如观察工 作模式的变化,进一步体会生产操作中电法勘探的利弊。 3、掌握电法勘探的基本工作模式,熟悉电阻率法各种装置的具体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对其的认识。 ◆实验装置: 1.中间梯度装置 中间梯度法工作示意图 工作方法:供电电极AB固定,测量电极MN在AB中部1/3范围内移动,MN极还可以在离开AB连线一定距离(AB/6范围内)且与之平行的旁测线上进行观测,原点O 为AB的中点,记录点号位置为MN中点。反映一定深度内电阻率水平横向变化情况。实验装置系数K=2π/|1/AM-1/AN-1/BM+1/BN|。 2.偶极偶极剖面装置

偶极偶极装置工作示意图 工作方法:如图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均采用偶极子,并分开有一定距离。由于四个电极都在一条线上,故又称轴向偶极。其中,原点取OO’中点(O为AB中点,O’为MN中点),它适用于研究沿着剖面不同深度电阻率的变化。剖面的延伸是通过同时移动AB和MN(通常移动距离为d)来实现的。取AB=MN=d(d为偶极子长度),OO’=nd(n为正整数),n为电极的间隔系数,则K=π*n*(n^2-1)*d(DDC-5仪器中间隔系数n 与书上理论中提到的间隔系数n不同,前者是AB中点与MN中点的间距,后者是BM的间距)。 3.联合剖面装置 联合剖面工作示意图 工作方法:电极B放在无穷远处,AMN沿测线同时移动,各电极间相对距离保持不变。且K始终为K=π*(a^2-b^2)/b。 4.对称四级剖面装置 对称四级装置工作示意图 工作方法:四个电极沿X移动的动源电剖面测量,用来研究电阻率的横向变

第四章电磁剖面法

-195- 第四章 电磁剖面法 电磁剖面法主要应用于矿床的普查、地质填图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中。普查对象 主要是矿体(矿床)、接触带、裂隙破碎带、陡倾斜地层、岩溶带、古河床等。一般情况下,人 工主动源电磁剖面法的研究深度为几十米到一、二百米。对于大地电磁剖面法,其研究深度可 达到结晶基底,并可提供研究区域填图的基础资料。 电磁剖面法的常用方法为不接地回线法、电磁偶极剖面法和航空电磁法等。这些方法既可 以在频率域,也可在时间域采用。被动源方法主要有甚低频法和大地电磁法。 由于文章篇幅及授课学时数问题,电磁剖面法内容只讨论甚低频法,如对电磁剖面法其它内容感兴 趣者可参阅有关文献。 4.4.1 甚低频法 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潜艇通讯及导航目的,设立了强功率的长波电台。其发射频率在 15~25kHz 范围内,采用连续的莫尔斯(Morse )编码的未调制载波。在无线电工程中,将这种 频率称为甚低频(VLF )。故以这种电台为场源的电磁法,称为甚低频电磁法。注意,这里的“甚 低频”并不是一般电法勘探意义上的低频,实际上它应属于高频电磁法范围。 世界各国作为甚低频场源的那些海军通讯台的发射功率都比较强,所发射的电磁波是连续 的,而且传播很远,因此地球上任何地方至少可以收到 其中一个电台的电磁波。我国能用于找矿或地质填图的 电台有:日本爱知县的 NDT 台,频率为 17.4kHz ,功率 为 500kW ; 澳大利亚西北角的NWC 台, 频率为 15.5kHz 及 22.3kHz ,功率为 1000kW 等。利用这种频带的电磁 法较适合于电导率填图, 还可用于探测大断层、 破碎带、 石墨化地层和矿化带等。在有利条件下还可能探测浸染 和块状硫化矿。 甚低频电台发射的电磁波,在远离电台地区可视为 典型的平面波。由于发射天线是垂直的,可当作位于地 表的垂直电偶极子。其幅射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垂 直于地面的电场分量,另一部分是平行于地面的磁场分 量。两者都与波的传播方向正交(图 4.4.1(a ))。若地 表附近有导体 D 1、D 2。其中 D 1 的走向与电磁波前进方 向一致,而D 2 的走向与之垂直。则一次磁场对 D 1 的激 发最强,对 D 2 的激发较弱。D 1 内形成涡流,涡流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相当强的二次磁场 H 2。二 次场有水平水量 H 2x 和垂直分量 H 2z ,H 2z 的出现是地下存在局部电性差异的标志。由于一次场 和二次场的方向、振幅和相位都不相同,所以总场呈椭圆极化(图 4.4.1(b ))。由于一次场为均 匀场,若良导体走向和延深皆很大,则感应二次场的性质近似于线电流场。 最简单的地面 VLF 法通常是观测总场倾角a 、垂直分量 H z 和水平水量H x 。其观测方式是, 先将接收机校准于所选择的电台频率,将接收线圈面沿垂直轴转动,得到一个极大信号时,线 图4.4.1 甚低频法原理示意图

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储量计算图件地编制 横断剖面图 一般为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反映矿床地质特征地基本图件,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地主要图件,比例尺一般为:——:. 图纸地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标高线,在勘探线上地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地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地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地界限和产状,矿体层编号,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地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个人总结: 布置图表位置,统计样品数量,算出分析结果表长宽,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图纸. 图框,内框距,外框距,外框由内框向外造平行线,将所造线宽修改为. 观察图坐标在横向上是或坐标值,这一点由勘探线方位和平面图上所在位置决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应力求长宽一致,均匀分配,不用理会一个孔地样品是否被分成了两个表格.一定要求同一侧地表格表头地高度相同. 根据原始资料核对样品结果表中地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长,分析结果,是否对应.根据圈矿标准,挑选出达到品位要求地样品,以本次为例,——为表外矿,改成蓝色,>为表外矿,改成红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下一步在工程上画出矿体! 在结果表中挑选样品时,要根据要求将那些达不到品位地样品划入.以本

次为例,要求夹石剔除厚度为四米,分段样品加权平均值>,这对样品地分选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划分时要灵活,一切为有利于圈矿服务! 在各个工程上将达到品位地样品划线表示出来,并用文字“内,外”标注. 校正断层,地层界线地位置,因为在地质资料中矿体地产出,总是与地层或构造有着某种关系,以本次为例,本次铜矿体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特征明显,基本上都是顺层产出,因此勾绘准确地地层界线对于连接矿体至关重要.调整地层界线时,当界线切过钻孔时,一定要在该钻孔上加控制点,以求微调界线圆滑度时,位置不会变动.地层代号要标在地层厚度,倾向范围地中间,一目了然. 矿体地连接,同一勘探线工程间地对应,相邻剖面之间矿体地对应.以本次为例,两个工程之间矿体地连接,要考虑到连接后,矿体地产状是否是顺层,如总体趋势是穿层了,那么连接错误.在观察,验证后,用光滑曲线,勾绘矿体形态.要求线,一定要在各工程上有控制点,该控制点一定要在样品与钻孔轴线地节点上.该次连接,因为矿体较稳定,地质特征明显,用自然趋势法连接.将对象样品段,连接后,仔细检查修改,矿体地形态应与地层界线相近. 矿体地剪灭:本次矿体为Ⅱ型,铜矿,求证资源量部分.因此工程间距为走向方向*,倾向米.如一工程间矿,而相邻工程没有对应,就在工程间某一距离尖灭.根据样品厚度尖灭距离分为三种, 矿体厚度<,在工程间距处尖灭; 矿体厚度——,在工程间距处尖灭; 矿体厚度>,在工程间距处尖灭 工程间距分为理论与实际,如理论间距为,实际间距为,此时尖灭用来

物探方法原理

第三章测线布置、物探方法及质量评价 第一节测线布置目的及精度 一、测线布置总体规则 (一)、测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方法、被探测对象规模、埋深等因素综合确定。测网和工作比例尺应能观测被探测的目的体,并可在平面图上清楚反映探测对象的规模、走向。 (二)、测线方向宜垂直于地层、构造和主要探测对象的走向,应沿地形起伏较小和表层介质较为均匀的地段布置测线,测线应与地质勘探线和其它物探方法的测线一致,避开干扰源。 (三)、当测区边界附近发现重要异常时,应将测线适当延长至测区外,以追踪异常。 (四)、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应适当加密测线和测点。 (五)、测线端点、转折点、物探观测点、观测基点应进行测量。 二、各测线方位、长度及物探方法布置 根据任务设计书,本课题测线、测点采用网格状布置,分别对测网内每个点进行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测量。其中高密度电法测线垂直于构造布置以某一方位布置一条约290m-590m长的测线,主动源面波法以测点为中心以某一个方位(根据实际场地条件而定)布置一条40m-50m长的测线,微动法则对该中心点进行单点测量,并用手持GPS记录该中心点的位置,设计的测点坐标是根据湖南怀化盆地岩溶塌陷1:5万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选定的并计算的,精度达到经纬度小数点后6位数字,精度达到15m以内,达到了设计精度要求。

第二节 物探方法、参数及技术指标 物探方法、参数及质量评价,严格按照相关物探规范、规程设计、执行,对已有规范、规程不适应岩溶塌陷调查的部分,参照相应的规范、规程修改执行。本章主要叙述与该项目有关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面物探: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 一、高密度电法 (一)、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 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原理:测线垂直构造走向或地下水流向,在测线上顺序布置供电电极A 、测量电极M 、N 和供电电极B ,在测线的中垂线方向上布置“无穷远”极C ,距离一般大于AB/2距的5倍以上,A 或B 分别与C 组合,分别供电测量获得视电阻率 和 。这样的视电阻率曲线是在固定A 、M 、N 、B 间距下获得,沿水平向测量可获得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电性分布信息,其中 、 的曲线形态(正交点、反交点、同步起伏等),可用于评价地下地质体的导电性;曲线在交点附近的变化形态(对称、倾斜),可推测地下地质体的产状;对比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可推测地下异常体的空间形态;通过曲线异常段与背景值的相对大小、变化剧烈程度可估算地下地质体的位置和宽度。该方法是追索直立或陡立脉状低阻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1)仪器:WDJD-3 (2)测量参数:电位,供电电流 (3)利用参数:视电阻率 (4)布置方式:剖面 (5)技术指标: 高密度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测深法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为控制主机,配以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构成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在野外通过重复测量、检查试验来判断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①仪器技术指标、装备技术指标满足(DZ/T0073-1993表4及)的规定。 ②曲线具有极值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达式为: 00()/a Y ρρρ=- 3-1 0ρ为正常背景值。 ③ 曲线具有阶梯状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示为: 2121 2()/()a a a a Y ρρρρ=-+ 3-2 2a ρ、1 a ρ分别为阶梯两侧的视电阻率值。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姓名:白冬鑫 学号:010******* 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1202班 指导老师:严家斌龚安栋

一、实验名称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内容 (1) 四、实验目的 (1) 五、实验原理 (1) ①中梯装置: (1) ②偶极偶极: (2) ③对称四极: (2) ④联合剖面: (3) 六、实验步骤 (4) (一) 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 (4) (二)双频激电仪 (5) 1.接收机的连接与操作: (5) 2.测量过程 (5) 3.测量完成后的关机过程 (5) 七、数据处理 (6) (一)电阻率法 (6) ①中梯装置 (6) ②联合剖面法 (6) ③对称四级 (7) ④偶极偶极 (7) (二)极化率法 (8) ①中梯装置 (8) ②对称四级测深 (8) 八、实验结论 (9) (一)视电阻率法 (9) (二)视极化率法 (10) 九、实验感想 (12)

一、实验名称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视电阻率法与视极化率实验 二、实验仪器 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双频激电仪 三、实验内容 用两种仪器分别进行中梯、偶极、对称四极、联剖及测深实验四、实验目的 ①熟悉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和双频激电仪的操作步骤; ②掌握装置系数的算法和所得电阻率数据的基本分析分析; ③判断并能够处理实验当中出现的不良数据及遇到的问题; ④结合实验数据及图像说明每种方法适合何种矿体。 五、实验原理 以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为例介绍个装置,双频激电仪仅是仪器不一样,测量的是视极化率,测量装置是相同的。 ①中梯装置: 中梯装置 中梯装置如上图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的距离取得很大,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在其中间三分之一地段逐点测量,或者扩大到1/2AB、2/3AB,甚至全域测量。记录点取在MN中点。其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 报告名称: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 专业:勘察技术与工程 姓名:黄凯 班级:061144班 学号:20141002131

小组成员:李正来、田旭、尹航、张政、黄凯、俎强、李世鹏、张瑞泰、石子昭、陈静怡。 实验仪器:DDC-8 型电子自动补偿仪、电极、电线、电源、水槽、标尺。 DDC-8 电阻率仪操作步骤 1、连接 A、B、M 、N 接线柱,并分别与电极连接 2、按 ON 键打开仪器后,再按电池键检查仪器工作电压≥10V 3、按“排列”键,设置排列方式参数 4、按“极距”键,设置电极极距参数,AB/2,MN /2(单位:m) 按“前进”键,直至显示“K”值,记录装置系数 K 值 5、检查线路,连接外接电源“HV”, 6、按“测量”,采集数据。 7、处理数据,绘图。 实验一:低阻脉上的联合剖面法水槽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率联合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了解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在良导体上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电阻率联合剖面法的数据采集和图件绘制。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水槽中用联合剖面法观测,装置的大小根据实验条件设计。注意:①AB/2 和 MN/2 的大小要选择合理。②电极入水深度约 2~3mm 较合适。③无穷远极可选在水槽边缘。 三、实验原理 联合剖面法是由两组三极装置联合进行探测的一种视电阻率测量方法,具有分辨能力高。异常明显的优点,但也有装置较笨重、地形影响大等缺点。无穷远极 C 通常设在测区基线方向离测区最边缘的测线大于五倍 AO 的距离处。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前准备,打磨铜电极确保其导电性良好。 2、连接好实验装置,将电极放在标尺上并放在水槽上的横木(与低阻带垂直,作为一条测线)上,使电极尖端入水,入水深度在 2-3mm 之间 3、检查装置,打开仪器,设置参数。 4、先测量A 极记录后断开再测量 B 极并记录。 5、先后在同一点测完 A 极和 B 极后,移动标尺,步长为 5cm,如此重复上述步骤。 6、一直移动标尺测量直到将整个测线测完。测量完所有点之后,切断电源关闭仪器。7.绘制低阻脉上的联合剖面图。 五、实验记录及绘图

教程 勘探线剖面探槽上样(文书特制)

利用section平面投影功能给勘探线剖面探槽上样的方法先上一张我上完探槽样的勘探线剖面图 思路:利用section 平面投影功能生成探槽的平面投影,然后再将样品投影到地形线上。 步骤: 1、用section图切剖面如下图 2、在平面掠影表里输入数据 平面工程表里的数据如下(这里要注意将探槽的方位输成90°,以便投影的探槽水平)。 导线点号 1X Y0.000.00工程编号X Y工程类型工程宽度DTC790050.0020.0050.000.0050.00DTC70012 DTC790050.0030.0050.000.00100.00 DTC790050.0040.0050.000.00150.00 DTC790050.0050.0050.000.00200.00 DTC790050.0060.0050.000.00250.00 DTC790010.0070.0010.000.00260.00 DTC7901430.0080.0029.110.00289.11 DTC790010.0090.0010.000.00299.11 DTC790-1240.00100.0039.130.00338.23 DTC790010.00110.0010.000.00348.23 DTC790046.00120.0046.000.00394.23 平面(硐探、探槽)工程导线点坐标计算表 导线 长度 导线点坐标导线点坐标 工程 编号 导线 方位 导线 坡角 数据计算清空数据

工程编号起点号终点号与导线起点距离样号导线方向导线倾角样槽顷伏向样槽顷俯角样长起点位置(X) 起点位置(Y) 终点位置(X) 终点位置(Y) 工程类型工程宽度样轨宽度样轨位置DTC711 1.00H001 90.000.0090.000.00 2.0012.80 1.0012.79 3.001 2.00 1.001DTC711 3.00H00290.000.0090.000.00 2.0012.79 3.0012.78 5.001 2.00 1.001DTC711 5.00H00390.000.0090.000.00 2.0012.78 5.0012.767.001 2.00 1.001DTC7117.00H00490.000.0090.000.00 2.0012.767.0012.759.001 2.00 1.001DTC7119.00H00590.000.0090.000.00 2.0012.759.0012.7411.001 2.00 1.001DTC71111.00H00690.000.0090.000.00 2.0012.7411.0012.7313.001 2.00 1.001DTC71113.00H00790.000.0090.000.00 2.0012.7313.0012.7315.001 2.00 1.001DTC71115.00H00890.000.0090.000.00 2.0012.7315.0012.7217.001 2.00 1.001DTC71117.00H00990.000.0090.000.00 2.0012.7217.0012.7119.001 2.00 1.001DTC7 1119.00 H010 90.00 0.00 90.00 0.00 2.00 12.7119.0012.7121.00 1 2.00 1.001 数 3、利用section 平面数据投影功能生成探槽的水平投影 4、利用section 超级拷贝、超级粘贴功能把先前图切剖面里的探槽地形线复制过来。注意地形线粘贴在平面图上方,别太远,槽头位置要对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