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基本组织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 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 7、D 8、A 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组成细胞和基本功能1.上皮组织的主要细胞是上皮细胞,它们负责覆盖和保护身体表面。
The main cells of epithelial tissue are the epithelial cell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covering and protecting the body surface.2.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组成,包括纤维母细胞和脂肪细胞,它们提供支持和连接器官和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is composed of various cells, including fibroblasts and adipocytes, which provide support and connect organs and tissues.3.肌肉组织的主要细胞是肌肉纤维细胞,它们负责产生力量和运动。
The main cells of muscle tissue are muscle fiber cell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generating force and movement.4.神经组织的组成细胞是神经元,它们传递电信号和控制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The constituent cells of nervous tissue are neurons, which transmit electrical signals and control the functions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5.上皮细胞形态各异,可以是长方形、扁平或立方形的。
Epithelial cells have diverse morphologies and can be columnar, squamous, or cuboidal.6.纤维母细胞是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主要细胞。
1.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
2.胚胎学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内容包括胚前、胚胎和胚后三阶段。
3.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
4.被覆上皮包括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七大类型。
5.上皮细胞底面的特殊结构有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
6.根据腺细胞分泌物的性质不同,外分泌腺分为浆液腺、粘液腺和混合腺β7.固有结缔组织按其结构和功能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8.致密结缔组织根据纤维的成分和排列不同分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三种类型。
9.根据软骨组织中细胞间质的不同,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三种。
10.软骨的生长方式:附加性生长和间质性生长。
IL骨组织中骨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四种。
12.血液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3.血液中有粒白细胞有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14.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和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分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15.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
16.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17.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肌节。
18.心肌细胞间以闰盘连接。
14.组成微循环的血管通常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六个相连续的部分。
15.神经元根据突起的数目不同,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
16.神经元根据其在反射弧中的功能不同,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17.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两种,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
18.根据神经纤维有无髓鞘,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19.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分称为灰质,只有神经纤维的部分称白质。
细胞与组织的关系知识点总结细胞与组织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在我们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细胞和组织的定义、关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意义和应用。
一、细胞的定义与特点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现存生物的最小功能和结构单位。
细胞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能够调节物质的进出。
2. 细胞质:细胞膜内的胞质包含了细胞的各种生物分子和细胞器。
3. 细胞核:细胞核是包含遗传物质DNA的细胞器,负责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4. 有机物合成:细胞能够合成各种有机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和碳水化合物等。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多样,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等不同类型。
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对于理解细胞与组织的关系至关重要。
二、细胞与组织的关系细胞与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细胞是组织的基本组成单位,而组织是由多个具有相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聚集而成的。
下面将重点介绍细胞与组织的关系。
1. 细胞组织的层次结构:细胞是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多个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聚集形成组织。
细胞组织可以形成器官、器官系统等更高级的结构。
2. 细胞的分工:在组织中,细胞会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分工。
例如,肌肉组织中的肌肉细胞负责收缩和运动,神经组织中的神经细胞负责传递信息。
3. 组织的支持和保护:组织能够提供支持和保护细胞。
例如,结缔组织可以支撑身体的结构,骨骼组织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4. 组织的协调功能:不同类型的组织通过相互联系和协调工作,共同完成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例如,心脏组织、血管组织和神经组织协同工作,使得血液能够流动并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行。
5. 组织再生和修复:细胞和组织具有一定的再生和修复能力。
例如,皮肤组织能够在受伤后自愈,肝脏组织能够进行再生。
细胞与组织的关系不仅仅是结构上的联系,更涉及到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稳态的维持。
细胞和组织的相互作用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与组织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组织构成细胞和组织是生命体中的基本单位和构成要素。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不断的组织成各种组织,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本文将从细胞和组织二者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来探讨细胞与组织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一、细胞的概念与结构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薄膜,负责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通信;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部分,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参与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有遗传物质DNA,调控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等机能。
二、细胞的功能及重要性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生物体才能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细胞还能进行新陈代谢,对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和利用,同时产生废物排除体外;细胞还能产生能量,通过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将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的存在;其次,细胞是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储存的场所,通过细胞核中的DNA,遗传信息的传递和传承能够实现;再次,细胞通过分裂和增殖,可以实现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的功能;最后,细胞是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构成单元,不同细胞通过协同作用,组织起肌肉、神经、骨骼等各种组织和器官。
三、组织的概念与类型组织是由多个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细胞结合而成的结构,组织是细胞的有序排列,通过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相互作用而形成。
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主要分布在体表和内脏器官的表面,起到保护和分泌的作用。
上皮组织又可分为单层上皮和多层上皮,单层上皮一般分布在体腔和管道的表面,多层上皮则分布在皮肤和口腔等处。
2.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主要由结缔组织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它可以填充和连接其他组织,起到支持和保护器官的功能。
解剖-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 组织内无血管的是_____。
[单选题] *A. 上皮组织(正确答案)B. 结缔组织C. 肌组织D. 神经组织2. 内皮分布在_____。
[单选题] *A. 食管腔面B. 气管腔面C. 心脏腔面(正确答案)D. 胃腔面3. 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_____。
[单选题] *A. 食管B. 胃(正确答案)C. 气管D. 阴道4. 关于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特点错误的是_____。
[单选题] *A. 所有细胞都附着在基膜上B. 可归属为单层上皮C. 细胞形状不一D. 细胞核均在同一水平线上(正确答案)5. 食管的上皮为_____。
[单选题] *A.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B. 复层扁平上皮(正确答案)C. 单层扁平上皮D. 单层柱状上皮6. 变移上皮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
[单选题] *A. 由多层细胞构成B. 细胞层数会发生改变C. 分布于口腔、阴道的内表面(正确答案)D. 又称移行上皮7. 下列关于被覆上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
[单选题] *A. 细胞多,排列紧密B. 分布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C. 有毛细血管(正确答案)D. 细胞间质少8. 微绒毛和纤毛共同的特点是_____。
[单选题] *A. 均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正确答案)B. 均有吸收功能C. 均有分泌功能D. 均可做节律性摆动9. 不属于固有结缔组织的是_____。
[单选题] *A. 疏松结缔组织B. 致密结缔组织C. 脂肪组织D. 血液(正确答案)10. 蜂窝组织是指_____。
[单选题] *A. 网状组织B. 疏松结缔组织(正确答案)C. 脂肪组织D. 致密结缔组织11. 能合成纤维和基质的细胞是_____。
[单选题] *A. 肥大细胞B. 巨噬细胞C. 成纤维细胞(正确答案)D. 浆细胞12. 能吞噬异物并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是_____。
[单选题] *A. 浆细胞B. 肥大细胞C. 巨噬细胞(正确答案)D. 成纤维细胞13.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中,慢性炎症时数量增多的细胞是_____。
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组成细胞和基本功能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这四大组织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组成细胞和基本功能。
首先是上皮组织,它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
上皮细胞紧密排列,形成密封层,能够保护内部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伤害。
上皮组织的基本功能包括保护、分泌、吸收和感觉。
上皮细胞还能分泌黏液和其他物质,保护器官表面免受损伤,比如在我们呼吸道、胃肠道等处。
此外,上皮细胞还能吸收和排泄物质,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总之,上皮组织是动物体内最外层的组织,起着保护和交换物质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结缔组织,它是由结缔组织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的。
结缔组织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胶原蛋白,形成纤维网状结构,使得结缔组织具有较强的抗拉力和抗压力。
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起到支持、保护、填充和连接组织的作用。
它能够支撑器官和组织,保护它们免受损伤,并填充器官之间的空隙,使得器官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
此外,结缔组织还能连接骨骼、肌肉和其他组织,使得它们能够合理地协调运动。
总之,结缔组织是动物体内最广泛分布的组织,起着连接和支撑作用。
第三是肌肉组织,它由肌肉细胞构成。
肌肉细胞具有高度的收缩性和弹性,能够迅速收缩和放松,产生力量和运动。
肌肉组织在动物体内主要起到运动、保护和产热的作用。
骨骼肌能够使得动物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而平滑肌和心肌则能够保护内部器官的功能和位置,并具有自主收缩的特点。
此外,肌肉的收缩还能够产生热量,保持动物体温的稳定。
总之,肌肉组织是动物体内最活跃的组织,直接参与着各种生命活动。
最后是神经组织,它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能够传递电信号,胶质细胞则能够提供养分和支持。
神经组织在动物体内起到感知、传导和调节的作用。
它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传导信号到大脑,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保护动物免受危险。
此外,神经组织还能够调节器官和组织的活动,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主要参考书目植物细胞和组织2/54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cell wall)细胞原生质体(protoplast )细胞质 (cytoplasm)和细胞核 (nuclear)细胞器 (organelle)质膜(plasma membrane)3/54ì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和功能的结构细胞器质体线粒体高尔基器内质网微体圆球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微管、微丝等4/541. 细胞壁组成:•胞间层•初生壁 :1~3μm •次生壁 :5~10 μm成分:•果胶类物质•纤维素 、半纤维素、木质素•多种酶类 和糖蛋白5/54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6/54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初生纹孔场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壁的变化7/54胞间连丝•细胞壁生长时并非均匀增厚,在初生壁上有一些较薄的区域叫初生纹孔场,其上有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细丝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相连。
•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8/549/54质体有色体 :形状多样,只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胡萝卜根中也有。
能积聚淀粉和脂类叶绿体 (略)白色体:不含色素,呈无色颗粒状,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各部分的储藏细胞中。
储藏淀粉的称为淀粉体,储藏蛋白质的称为蛋白体,储藏脂类的称为造油体。
10/54质体是由原(前)质体发育而来11/54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由具分裂能力、未完全分化的、幼嫩的细胞组成的组织•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经过生长、分化形成的其它各种组织,也称为永久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二、植物的组织12/54(一)分生组织1. 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13/542. 按发生来源分(1)原分生组织:u位置:位于根、茎最前端,由没有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所组成(即由胚胎遗留下来的最早的分生组织)u细胞特征: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多为等径的多面体。
细胞与基本组织 1 / 11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解剖学的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近头部为上、近足部为下,靠近躯干或脏器中心为内(里),靠近体表或脏器表面为外(表)。 1、上和下 2、前和后或腹侧和背侧 3、内侧和外侧 4、内和外 5、浅和深 三、轴和面 ㈠、轴 在解剖学姿势条件下,作出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分别称为: 1、垂直轴 为上下方向与身体长轴平行轴。 2、矢状轴 为前后方向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 3、冠状轴 为左右方向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 ㈡、切面 1、矢状面(纵切面) 2、冠状面(额状面) 3、水平面(横切面)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第一节 细胞 一、细胞膜 细胞膜又称质膜,是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 总厚度为7.5nm左右 细胞与基本组织 2 / 11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明显观察到细胞膜呈典型的两暗夹一明三层结构。一般把这3层结构称之为“单位膜”。 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结构 脂质 化学组成 蛋白质 糖类 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这一模型学说认为,膜的基架是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1、膜脂 生物膜上的脂质统称膜脂 成分:磷脂、胆固醇、糖脂都是一些双嗜性分子。 磷脂酰胆碱 磷脂(70%)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乙胺 磷脂酰肌醇 胆固醇(﹤30% ) 糖脂 (﹤10% )
嵌入蛋白 (70-80%) 与物质跨膜转运功能有关的功能蛋白,如载体(或 2345 称转运体),通道和离子泵等,都属于整合蛋白。 表面蛋白(20-30%) 与细胞的变形运动、吞噬和分细胞与基本组织 3 / 11 裂功能有关。 3、膜糖类 主要是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结合于糖蛋白或糖脂上的糖链仅存在于细胞的外侧,通常具有受体或抗原的功能。 ㈡、质膜的特性:不对称性 ,流动性 二、细胞质 三、细胞核 四、细胞增殖 五、细胞的衰老 六、细胞凋亡 第二节 基本组织 概念:组织是由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是构成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 所谓间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之间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 分类功能: 上皮组织:吸收、分泌、排泄、保护。 结缔组织:营养、支持、防御。 肌组织:收缩、运动。 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导兴奋、调节 一、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细胞多而密,具有极性。在上皮细胞的各个面常形成一些特殊结构。上皮组织内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㈠、被覆上皮 细胞与基本组织 4 / 11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态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 。 主要功能:湿润、减少摩擦。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形似立方状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 。 功能:分泌、吸收。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形似柱状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功能:分泌、吸收、润滑、保护。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细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 功能:保护、分泌。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称复层鳞状上皮。 功能:很强的机械保护作用,受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 ㈡、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以腺上皮作为主构成的器官称腺。 其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的称外分泌腺。有的无导管,分泌物(主要是激素)释放入血,称内分泌腺。 ㈢、细胞间连接:紧密连接 ;中间连接和桥粒;缝隙连接 细胞与基本组织 5 / 11 二、结缔组织 组成: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散在其中的细胞组成。 类型功能:疏松结缔组织 :连接、支持、防御、修复。 致密结缔组织:支持、连接。 脂肪组织:支持、保护、参与能量代谢、维持体温。 网状结缔组织:构成一个适宜血细胞生存和发育的微环境。 ㈠、疏松结缔组织 主要由多种细胞和间质成分构成。 细胞分为: 较恒定的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可游走的的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血液渗出的白细胞等。 间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 1、细胞: ⑴、成纤维细胞 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胞核大,染色质疏松。 功能:具有生成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 ⑵、巨噬细胞 功能活跃者常伸出伪足而呈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含有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和较发达的高尔基体等。 功能:是吞噬和清除异物与衰老伤亡的细胞,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细胞与基本组织 6 / 11 ⑶、浆细胞 多为卵圆形,核偏居细胞一端。核仁位于核中央,染色质呈粗块状,沿核膜内面呈辐射状排列,使整个细胞核状似车轮。 功能: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⑷、肥大细胞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较小而圆,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颗粒中含有组织胺、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2、细胞间质:由三种纤维和基质组成,主要起支持作用。 ⑴、胶原纤维 在新鲜标本上呈白色,较粗,索状,韧性大,但弹性差。 ⑵、弹性纤维在新鲜标本上呈黄色。由弹性蛋白和原纤维构成。弹性大,韧性小 ⑶、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十分纤细,也有分支,HE染色不能显示,用浸银法能染成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⑷、基质 是无定形的胶状物质。主要化学成份是粘蛋白、水、无机盐等。 ㈡、致密结缔组织 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细胞和基质成分很少,以支持、连接为主要功能。 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 1、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主要见于真皮、硬脑膜、巩膜及内脏器官的被膜等处。 细胞与基本组织 7 / 11 2、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主要构成肌腱和腱膜。 3、弹性组织 以弹性纤维为主,平行排列成束,如项韧带和黄韧带;或弹性纤维交织成膜状,如弹性动脉的中膜。 ㈢、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聚集而成。脂肪细胞胞质内脂肪聚成大滴,其余胞质成份和核被挤到边缘成一薄层。 4、网状结缔组织 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 网状细胞为多突星形细胞,胞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较丰富,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接触,构成细胞网架。 三、软骨与骨 ㈠、软骨 由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软骨较硬,略有弹性,是胚胎早期的主要支架成分,能承受压力、耐摩擦,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基质及纤维构成。 类型:透明软骨 ;纤维软骨 ;弹性软骨 ㈡、骨组织 由细胞和钙化的细胞外骨基质构成。 1、骨基质 有机成分(35%) 无机成分(65% 骨盐沉着于呈板层状排列的胶原纤维上,形成坚硬的板状结构,称骨板。 2、骨组织的细胞 骨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⑴、骨细胞 骨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的骨陷窝中。 细胞与基本组织 8 / 11 对维持血钙的恒态水平有一定作用。 ⑵、骨原细胞 是骨组织中的干细胞,位于骨外膜及骨内膜贴近骨处。 当骨组织生长或改建时,骨原细胞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 ⑶、成骨细胞 分布骨组织表面。成骨时,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的有机会成分,称为类骨质。 骨基质中的钙结合蛋白均由成骨细胞分泌产生。当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便成为骨细胞。 ⑷、破骨细胞 主要分布在骨组织表面。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的作用。 3、骨的老化 主要表现在骨组织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方面。 青、壮年的骨有机质约占1/3,无机质约占2/3。 幼儿的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韧性较大,不易骨折。 老年人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多,骨的脆性较大,易骨折。 结构方面: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呈多孔、疏松状态。 由于骨的弹性减弱,脆性增大,抗压力降低,老年人和妇女绝经期后易发生骨折或压缩性变形等,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是由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临床上称之为药源性骨质疏松症。 四、肌肉组织 由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和细胞间少量的结缔组织组成。 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细胞与基本组织 9 / 11 肌细胞的质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质(肌浆);肌纤维内的滑面内质网,称肌质网 肌组织:骨骼肌,心肌 ,平滑肌 ㈠、骨骼肌 包在整块肌外面的结缔组织为肌外膜。肌外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的分支伸入肌内,分隔和包围大小不等的肌束,形成肌束膜。分布在每条肌纤维周围的少量结缔组织为肌内膜。 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骨骼肌纤维为长柱形的多核细胞。 肌浆内含有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在骨骼肌纤维的横切面上,肌原纤维呈点状。骨骼肌又称横纹肌。明带又称I 带,暗带又称A带。
2、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在电镜下,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色的M线。 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每个肌节是由1/2I带+ A带+ 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收 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㈡、心肌 收缩具有自动节律性,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但不受意识支配,故属于不随意肌。 光镜下心肌纤维为短圆柱状,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细胞连接处染色深,称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