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文学全部复习资料整理

幼儿文学全部复习资料整理

幼儿文学全部复习资料整理
幼儿文学全部复习资料整理

幼儿文学资料整理

上编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

广义: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造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狭义:专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2、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造或改编的

3、荒诞美:指作品中用看起来神奇怪异的自然组合和违情悖理的艺术逻辑来构筑作品瑰丽的艺术境界,表达作品在意蕴的美学风格。

简答:

1、儿童文学的两大特征:(1)它是文学,应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2、幼儿审美意识有哪些特点:(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3、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有什么特点:(1)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2)感知性的接收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和精神扮演。

4、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有哪些特点:(1)幼儿文学的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2)各种相近的文体在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尽一致。(3)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5、幼儿文学的分类有哪些:(1)唱诵类:儿歌、幼儿诗;(2)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3)综合类:图画故事和卡通、幼儿戏剧

6、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有哪些:(1)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7、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稚拙美、纯真美、荒诞美

论述:

1、试述幼儿心理特征与幼儿文学的关系:答:(1)3~6岁的儿童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6岁左右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也刚刚发展,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和理解事物的表面性特点非常突出。这就要求这一阶段的儿童文学创作,必须依照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2)幼儿感知事物尚处于迅速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之中。观察事物的特点是大轮廓、粗线条的,容易抓住作品中形象的外部特征。因此,幼儿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幼儿的空间知觉水平较低,深度视觉尚未发展,因此作品中的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较迟,最好使用笼统的时间、地点词汇。(3)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新奇的事物,易引起无意注意。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开门见山,尽早提出人物性质和行为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有趣。(4)幼儿的无意识记占优势,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都是无意识记的结果。因此,语言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幼儿诗歌,有生动活泼的形象、曲折情节的故事,富于幻想的童话,能帮助幼儿记忆。(5)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概括能力较低,不易掌握抽象概念。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题材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王,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塑造幼儿熟悉的形象,并构思富于幼儿情趣的情节。(6)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想象与现实常常分不清,想象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进行,在词语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还很低。幼儿文学作品中,幻想、比喻、拟人、夸、荒诞、变形等手法的运用,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7)幼儿期虽然是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言语发展的水平仍处于低级阶段,对词义的理解还很肤浅,对代表抽象意义的词很难理解,对词的转义就更难理解。因此,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口语化,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但也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2、如何从概念上理解幼儿文学?答:(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但是由于婴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且幼儿文学中常配以大量图画,因而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是不一样的。首先,幼儿读物虽然也具有适合幼儿的特点,但它并非都有文学属性。幼儿读物实际上是适宜幼儿阅读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幼儿文学只是幼

儿读物中的一个种类。其次,幼儿读物的编写,创作有明确的教育立场,它是按照幼儿教育的需要来制定编写计划的。幼儿教育的方针是要“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读物就提供与之相应的音乐、美术、体育、常识、语言等方面的材料。因此,编写幼儿读物比较注意年龄和容的针对性,幼儿文学的创作,虽然也考虑幼儿各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特点,但划分一般没有这样具体、细致(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文学。首先,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造者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使作品的深浅程度与幼儿感知事物的规律、欣赏文学作品的年龄取得一致。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幼儿对文学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文学能引起他们亲切和愉快的感受,优秀的幼儿文学首先应是幼儿能够接受理解的文学。儿童的年龄越小,对文学的适龄特点要求就越严格,因此,在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中,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特点最为鲜明的文学。

第二章幼儿文学的功能

名词解释:

1、社会化:指一个人学习某一群体和社会的生活技能与行为规,以使自己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过程。

2、审美能力:是一个人接触到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真正的美时,能感到满意,觉得精神愉快,并由此去鉴别美好与丑恶、纯真与虚假、文明与粗野、崇高与卑下的能力。

3、美感:是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标准而产生的高级情感。

简答:

1、简述幼儿文学的社会化功能:(1)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2)幼儿文学还需传递社会的道德规。

2、运用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不应直截了当的说教,而是寓于作品的形象之中,使其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避免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道德灌输。

论述:

1、试述幼儿文学的功能。答:(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某一群体和社会的生活技能与行为规,以使自己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文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其次,幼儿文学还需传递社会的道德规。(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幼儿文学中涵盖了大千世界中的种种知识,恰好能满足她们的求知欲望。幼儿的生活圈子狭窄,从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十分有限,而幼儿文学则让他们能从书中获得间接经验,扩大眼界,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想象力。幼儿阶段的语言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幼儿文学在丰富幼儿语言方面比其他艺术门类更有优势。幼儿文学的语言不仅浅显明白,而且优美规,幼儿可以从中学到大量的词汇、语法规则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幼儿的感情丰富,最容易受到感染,幼儿文学作品就是以形象来丰富幼儿的情感。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在语言得到丰富的同时,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想象是幼儿的首要兴趣,也是他们自由的标志。幼儿文学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最佳载体。(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美感是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标准而产生的高级情感。审美能力则是一个人接触到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真正的美时,能感到满意,觉得精神愉快,并由此去鉴别美好与丑恶、纯真与虚假、文明与粗野、崇高与卑下的能力。幼儿文学是美的文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能为孩子提供充分联想与想象的余地,使他们的审美理解达到奇妙的境界。在培养幼儿直觉审美的同时,还用语言像孩子明确提示了各种审美标准,让孩子能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是美,为什么美。(5)愉悦幼儿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文学有助于疏导幼儿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身心协调统一的愉悦。快乐是幼儿文学的重要品性,许多幼儿文学作品是“纯娱乐”的,是往往归纳不出来“意义”的,但是却能激起幼儿愉快的情绪,有助于她们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第三章幼儿文学的创作

名词解释:

1、艺术修养:指创作者从事幼儿文学创作所必需的对幼儿文学创作规律的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以及艺术传达本领的培养和锻炼。

2、无意想象:浑沌无序的、非逻辑的和被动的想象。

3、艺术想象:在其性质上是一种情感性思维活动,即一种在情感支配下展开同时有虚拟出各种形象来表现情感的思维活动。

4、题材:是文学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的具体活材料,即作品中所描绘的那一组有着在联系的、相对完整的具体事物。

5、主题:是文学作品过其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

6、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过程,它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

7、结构:是文学作品容的组织、安排和构造。

8、类型化形象:指文学作品中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类似特征的人物形象。

9、语言的音乐性:指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读得流畅,念得响亮,听得舒服。

10、摹状:摹写事物的情状和声音。

11、比喻:即用幼儿熟悉的事物去说明他们未知的事物,或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去描绘比较抽象的事物。简答:

1、幼儿文学的题材的要求有哪些?答:(1)广泛多样;(2)知识型题材占较大比重;(3)要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4)幼儿文学的题材应不断拓宽。

2、幼儿文学的主题有哪些?答:(1)道德性主题,即培养幼儿优良品德;(2)知识性主题,即丰富幼儿知识量的作品;(3)趣味性主题,即纯娱乐型作品。主题要求单纯、浅显、鲜明。

3、幼儿文学在创作设计情节时,应注意哪些?答:(1)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2)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3)情节应是完整的。

4、幼儿文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条理清楚。首先,尽量用顺叙的方法;其次,最好以一条线索贯穿到底,线索中主干应突出,枝节要少。(2)结构可以采取重复的方式。(3)应注意故事的起伏跌宕,切忌平铺直叙。

5、类型化形象的好处有:(1)易于识别,只要他一出现性格特征即为读者所察觉;(2)易为读者记忆,因为他们性格固定,从而一成不变地存留在读者心目中。

6、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1)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2)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围,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言语水平。

7、幼儿文学中的语言怎样才能做到既有可接受性,又有超前性?答:(1)浅显。首先,要注意词汇的使用,多使用实词,少用虚词,避免使用方言、成语、俗语,用词尽量用本义。其次,要注意句型的使用,多使用短句,少用长句。(2)音乐性。常见的表现方式有以下几种:文句有韵、象声词的使用、节奏的安排、反复手法的运用。(3)形象性。摹状、比喻、拟人、夸四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主要方法。(4)动作性。(5)语言的色彩和趣味性。

论述:

1、试述幼儿文学创作要求作家有哪些艺术修养?答:首先,应破除创作神秘的观念,大胆提笔写作,反复修改;其次,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艺术修养:(1)审美感受能力。作家应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对接触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和敏锐的感觉,并对事物的细节有突出甚至惊人的精细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能迅速而准确地摄取事物的各种特征,形成创作的具体素材,因此,幼儿文学作家对幼儿的生活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形象概括能力。(2)情感。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以情动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幼儿文学作家的,许多有而文学作家都应有崇高的爱心和责任感。(3)想象力。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即无意想象,但指引作家创作的主要还应是艺术想象,幼儿文学的想象特别强调创造性,即善于构思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形象和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件。(4)传达技巧。幼儿文学作品的传达技巧,直接显示作家的才能智慧高低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影响整个作品美的构成。传达技巧表现在语言运用、布局结构、表现手法、形象塑造等方面。艺术传达技巧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积累的。

中编第一章儿歌

名词解释:

1、儿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歌谣。只要对象是婴幼儿和低年级小学生。

2、童谣:长期流传在儿童之间的一种以韵语写成的没有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

3、摇篮歌:也称摇篮曲、催眠曲,古代名为抚儿歌,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

4、游戏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念唱的儿歌。

5、数数歌: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幼儿识数能力的儿歌。

6、谜语歌:用儿歌的形式表述谜面的谜语。

7、连锁调:也叫连珠体、连句或衔尾句,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即将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句的起头,或者前后句随韵接合,逐句相连。

8、问答歌:又叫问答调、对歌、盘歌,以设问作答的形式表述容,以此帮助孩子观察、分辨事物。

9、绕口令:又称拗口令、急口令,有一些读音相近的词语组合而成,用以训练幼儿口齿清楚,吐字辨音正确,提高口语能力,促进思维的敏捷,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儿歌。

10、颠倒歌:又称倒唱歌、古怪歌、滑稽歌,通过大胆的夸,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达到以反衬正的目的。

11、字头歌:是一种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

简答:

1、儿歌的历史发展:(1)三千多年前,出现了“童谣”;(2)明代,学者吕坤发现了儿歌的教育意义,编辑成了《演小儿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3)清代,旭旦等肯定了儿歌的价值,称儿歌是“天地之妙文”,刊行了《天籁集》和《广天籁集》,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比明代儿歌容更丰富;(4)“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歌谣运动”,蔡元培、默、半农等人倡导建立了歌谣研究会,成立了歌谣征集处,创办了《歌谣》周刊,对其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儿歌一次广泛使用,沿用至今。

2、儿歌在幼稚教育阶段发挥的作用:(1)冶情性;(2)启迪心智;(3)训练语言

3、我国儿歌的特殊形式: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谜语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

4、我们现在看到的儿歌作品有哪几部分组成:(1)现代成人作者根据幼童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点,用简洁的韵语写成的;(2)孩子自己在游戏活动中随口编唱的;(3)古代流传至今的儿童歌谣。

5、颠倒歌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答:特点:把不可能出现的事物、现象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产生一种反常、奇特、滑稽的感觉。作用:在引发孩子们好奇后,促使她们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辨别事物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论述:

1、试述儿歌的主要特点。答:(1)容浅近,单纯活泼。相对其他体裁,儿歌咏唱的容都很浅显,并且十分贴近孩子生活,一首儿歌往往单纯、集中地描述一件事物或某种现象,明白地表述一个意思或事理,让幼儿一听就懂,很快领悟其中的涵并受到启迪。幼儿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儿歌纵式用满蕴兴味的口语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表达她们纯真的情感,洋溢一种天然的稚趣。(2)篇幅短小,易记易诵。为了便于幼儿领会、唱诵和记忆,儿歌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精巧,往往几个句子就描摹出一个现象,表达出一个事理。(3)节奏明朗,音韵和谐。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儿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儿歌的语言不仅要求浅近、精炼、口语化,而且要自然合节、琅琅上口,一般首句即入韵,或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或以小节为单位换韵,节奏明朗,常形成有规律的反复。

第二章幼儿诗

名词解释:

1、幼儿诗:指适合于幼儿听赏诵读的自由体短诗。

2、叙事诗:以诗的形式讲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故事,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对其中的人物形象也作一些刻画。

3、童话诗:童话故事与诗歌形式的结合,属于叙事诗的一类,有完整的童话故事情节,人物多为拟人形象。

4、抒情诗:指侧重直接抒发心情感的幼儿诗,是相对于叙事类幼儿诗而言。

5、题画诗:根据图画或摄影作品画面题写的诗歌,是抒情诗的一种。

6、讽喻诗:是一种具有较为明显的批评、规劝意味的幼儿诗。

7、散文诗:用散文形式写的抒情诗。

简答:

1、幼儿诗的历史发展:(1)古代,中国历史文人无意创作了易于幼儿理解、乐于背诵的幼儿诗,只是偶尔出现;(2)晚清时期,出现了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诗歌,其中也有为幼儿写的作品,如黄遵宪的《幼稚园上学歌》;(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了白话文的自由诗,儿童诗也蓬勃兴起,叶圣、振铎、汪静之等都曾为孩子们写诗。

2、儿歌与幼儿诗的区别:(1)、形式:儿歌语言上顺口,音韵和谐,有一定的格律,被称为“半格律诗”。幼儿诗格式自由灵活。(2)、容:儿歌从生活中取材,实用性较强。幼儿诗取材广泛,容丰富深厚。(3)、手法:儿歌叙述有叙述、白描、说明等表达方式,侧重明白的展示,追求生动幽默,富有趣味。幼儿诗注重情感的抒情、意境的创造和表达的含蓄。(4)对象:儿歌深受小、中班婴幼儿欢迎。幼儿诗更适合于年龄稍大的大班孩子听赏。

3、幼儿诗的类别:叙事诗、童话诗、抒情诗、讽喻诗、散文诗

论述:

1、试述幼儿诗的艺术特征。答:(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幼儿诗离不开形象,幼儿诗的形象可观可感、具体鲜明,借助于幼儿听得见声音,看得见色彩的形象真切的展露能打动他们的思想情感。幼儿天性好动,他么对活动的事物最感兴趣,他们的情感也是起伏多变的,因此,诗歌里的形象具有强烈的动感。

2、活泼,生动的想象。任何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特征,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更能引导孩子开想象的翅膀,幼儿诗中的想象,不仅体现了幼小孩子的特点,而且常采用夸、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

3、富于情趣的构思。诗的构思讲究新颖、别致。幼儿诗的构思还要求满蕴幼儿稚拙的情趣。有的对平凡生活中的物象加以新鲜的想象、设计,给人新颖独特的感受;有的采用巧妙别致的形式;有的着力于创造饱含幼儿情趣的意境;还有的设置悬念和情节,增添诗作的具体性和可感性,使爱听故事的幼儿乐于接受。

4、自然、明快的韵律。幼儿诗是供幼儿听赏诵读的,在节奏上,它比儿歌自由宽松,也比成人诗单纯明快,注重节奏的明朗、音韵的自然和谐,力求诗中感情起伏和外在音响节奏声情相应,表现出语言的音乐。

第三章幼儿童话

名词解释:

1、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最贴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2、神话:是生产力和知识水平低下的原始时期,原始人类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做的幻想性解释。

3、传说:是神话的演进,是一种与一定的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和社会习俗有一定联系的故事。

4、艺术夸:指借助想象,对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进行扩大或缩小,以强调、突出其本质特征,增强艺术效果。

5、拟人:指赋予人类以外的种种事物人的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去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或他类事物。

7、神化:运用神话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8、变形:指有意识地变更所描写的对象的性质、形态,以达到使他们具有最大的表现力的目的。

9、怪诞:运用极度的夸,使现实中的形象、现象具有离奇怪异的形式。

10、幼儿童话:童话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

11、超人形象:指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创造自然奇迹的形象,运用神化手法塑造而成的。

12、常人现象: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于童话中的形象。

13、寓言:一种含有明显讽刺意义的短小故事。

简答:

1、童话的历史发展:我国:(1)古代,没有童话的名称,但是有不少成文的童话故事。(2)清代,“童话”名称出现,毓修主编《童话》丛书,童话一词开始流行使用。(3)“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外国

童话大量译介进来,我国作家开始创作童话,童话理论研究日趋深入,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被人们普遍承认。外国:(1)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2)神话传说演变成民间故事:现实性较强的、幻想性较强的,幻想性较强的即为“民间童话”。(3)由民间童话过渡为文学童话。(A、人们依据自己的理想和需要对民间故事加以补充或改造;B、文学工作者对民间童话进行搜集、整理、记载,有些作家还进行了加工改编或再创作;C、作家掌握了童话的艺术规律,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构思、创作,童话就成了文学中的一种独立的体裁。)

2、如何理解童话的幻想?答:(1)童话的幻想植根于现实。童话中的种种幻想情节,表面看来虚无缥缈、荒诞不经,其实,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幻想形象也是这样。(2)幻想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手段。借助艺术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却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对生活用品作折光式的间接反映,这正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特点。(3)童话的艺术幻想主要通过某些艺术手法表现。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段有:夸、象征、拟人;还有神化、变形、怪诞等。

3、童话的艺术手法:夸、象征、拟人、神化、变形、怪诞

4、童话的人物类型:拟人形象、超人形象、常人形象

5、童话的分类是怎样的?(1)、从作者分: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2)、从体裁分: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3)、从篇幅长短分:长篇童话、中篇童话、短篇童话。(4)、从容分:文学童话、科技童话。

6、童话的作用有哪些?(1)、童话帮助儿童明白事理,增长知识。(2)、童话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3)、童话能培养美感,冶情操。(4)、还具有很大的娱乐作用。

7、幼儿童话的改写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主题鲜明(2)、脉络清晰(3)、语言生动

8、寓言的特点是什么?(1)、寓意鲜明集中。(2)、运用比喻手法。(3)、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9、寓言与童话的异同:(1)、相近之处:①它们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幻想的。②它们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做故事的人物,并通过拟人、夸、象征等手法来表现。(2)、不同之处:①寓言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语言朴素;而童话篇幅较长,中长篇甚至达几万、几十万字,结构也更曲折复杂,能细致地刻画人物,描写景物。②童话的幻想丰富多彩,在创作上由要求幻想植根于生活,真幻虚实的结合力求自然和谐,尊重幻想情节发展的逻辑性;寓言则是以表达道理为目的,是一种影射、比喻的文字,因而多着眼于幻想事物与现实事物之间的相通之处,故事片仅仅为表达寓意而存在。

10、寓言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什么?印度:《五卷书》是闻名世界的寓言童话集。希腊:《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中国:先诸子著作中有大量的寓言。

11、怎样把寓言改写为儿童接受的故事呢?(1)、增添形象,扩展情节。(2)、丰富原有形象,添加细节。(3)、改用浅显生动的语言。

论述:

1、幼儿童话的特点是什么?(1)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幻想是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性,是幼儿童话的核心和灵魂。(2)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拟人是幼儿童话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拟人形象是幼儿童话中最常见的艺术形象。幼儿之所以喜欢拟人手法,首先是因为它契合幼儿心理,再有,拟人能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适应了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3)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幼儿童话的叙事方式一般都十分简洁、明快和富有趣味,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情节和背景都较为单纯。幼儿童话中是常见的叙事方式有:三段式、层递式、循环式、对照式、连环式、连续式、串连式等。

第四章幼儿生活故事

名词解释:

1、故事:故事是一种以叙述事件为主,具有故事情节,比较适宜于口头讲述的文学体裁。

2、幼儿生活故事:是幼儿故事体裁的一个大类,是以现实的幼儿为主要人物,以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为题材的故事。

3、悬念:在情节发展的开头或是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设有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不断造成读者一种急切期待了解和热烈关切的心情。

4、纵式结构:按事件发生的发展的自然进程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编排情节。

5、横式结构:把几个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场景或情节平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

6、串连式结构: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把几个可以相对独立而又有在联系的事件连缀在一起。

简答:

1、常见的幼儿故事的主题:(1)引导幼儿分辨是非,领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2)引导幼儿同上,追求美好的事物。(3)指出幼儿身上存在的缺点错误,启发他们改正。

2、要把故事写生动,要从哪些方面着手?(1)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在情节发展的开头或是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设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不断造成读者一种急切期待了解和热烈关切的心情。(2)形成波澜:波澜就是指让情节有起有伏。一个悬念组成一个波澜,悬念迭起,波澜不娄,故事情节也就曲折生动。(3)写活人物:①写活人物,首先要注意突出人物的行动。②写活人物,还要依靠细节。(4)注重结构:常见的结构有:①纵式结构:即按事件发生的自然进程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编排情节。②横式结构:即把几个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场景或情节平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③串连式结构:即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把几个可以相对独立而又有在联系的事件连缀在一起。

3、幼儿生活故事的趣味从何而来?(1)来自幼儿那充满情趣的生活。(2)逼真地描写充满幼儿情趣的生活细节,也使故事充满趣味。(3)来自幽默风趣的叙述语言。

论述:

1、试述幼儿生活故事的特点和创作要什么?答:(1)鲜明的现实性、针对性。幼儿生活故事主要是表现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些是直接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运用写实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幼儿情感、思想、行为和性格。因此对幼儿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能够比较直接地引导幼儿对照自己的思想行为,认识和思考自己的生活。(2)生动的故事性。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平淡无味的故事情节很难把他们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因此幼儿生活故事要求情节生动曲折,要有悬念、有波澜,精心组织结构,还要写活人物和细节,才能吸引幼儿,牵动他们的心。(3)浓郁的趣味性。“趣味是儿童故事的基础。”对儿童说来,他们听故事仅仅是为了得到快乐。因此,幼儿生活故事应当有浓郁的儿童情趣。

第五章幼儿图画书和卡通读物

名词解释:

1、图画书:名词解释图画书是以幼儿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文字大都简短、浅近。

2、无文图画故事:完全用画面表现容的形式。

3、图文并茂的故事: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它们互相配合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4、非文学性图画读物:又叫知识性图画读物,它包括教育、知识、游戏、手工等多方面的容,是幼儿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最好的启蒙读物。

5、卡通读物:指有主题和情节,有连续性画面,有对话、旁白及音响符号的故事画。

简答:

1、图画书与插图故事书的区别在哪里?图画书与带插图的故事书的不同在于:图画书中的图画是主体,具有语言叙述的同样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而一般故事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

2、图画书的历史是怎样的?(1)图画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真正为儿童编绘图画书并出版发行,则是17世纪的事,第一本专为儿童编辑的图画书是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7年出版的《世界图绘》。(2)19世纪,在欧洲得到普及;(3)20世纪30—40年代在美国繁荣;(4)二战后日本后来居上,取得很高的成就;(5)近十来年,我国才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受到重视。

3、儿图画书的分类有哪些?(1)从容分:文学图画故事书、知识性图画读物;(2)从画面多少分: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