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地与防雷

接地与防雷

接地与防雷
接地与防雷

接地与防雷

防雷与接地工程做法

防雷与接地工程 一、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接地体安装: (1)人工接地体: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已经清理好。 (2)自然接地极:利用底板钢盘或深基础做接地体:底板盘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安装: (1)支架安装完毕。 (2)土建抹灰已完成。 (3)穿墙保护管已预埋。 3、支架安装: (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结构工作已经完成。 (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 (1)建筑物有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避雷引下线明敷设 (1)支架安装完毕。 (2)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3)土建外装修完毕。 6、避雷网安装: (1)支架安装完毕。 (2)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3)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7、避雷针安装: (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安装完毕。 (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3)土建结构工程已完成,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二)材料要求 1、防雷及接地装置所有部件均应采用镀锌材料,并有出厂合格证和镀锌质量证明书。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镀锌层。其主要镀锌材料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铅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 形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油、混凝土支座、预埋铁件、小线、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三)主要机具 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据、压力案子、大锤等。 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二、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的规定。 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差

接地与防雷技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551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接地与防雷技术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接地与防雷技术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一般规定 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护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

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3、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 4、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5、使用一次侧由50V以上电压的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二次侧为50V及以下电压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时,二次侧不得接地,并应将二次线路用绝缘管保护或采用橡皮护套软线。 当采用普通隔离变压器时,其二次侧一端应接地,且变压器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一次回路保护零线相连接。 以上变压器尚应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完整版)防雷接地做法大全

建筑物防雷及电气设备的接地施工 精品策划与实施 编制人:安红印 编制日期:2003—8—2

第一篇编制目的及依据 一、编制目的 为了使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措施及接地装置的施工质量安全可靠,提高一次成优率,避免接地漏做、做错造成不必要的返工,特编制本策划书。 二、编制依据 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5、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8、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9 10、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配线工程技术规范CECS87:96 11、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规范CECS81:96 1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程CECS49:93 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1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GB50096-2003 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1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7、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18、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100:98 19、套接紧定式薄壁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120:2000 20、等电位联结安装-2002 02D-501-2 21、接地装置安装-2003 03D501-4 22、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2003 03D-501-3 23、北京市竣工长城杯质量验收标准(2003年版) 第二篇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及设计采取的防雷措施 一、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在图纸会审中,应按照设计图纸对建筑物防雷的分类定性,严格执行相应设计及施工标准。 二、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具有宜爆危险环境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1、各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1、1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 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的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防雷接地系统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建筑电气——防雷接地系统安装 一、设计意图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雷装置。防雷与工频共用一个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检测值不大于1Ω。利用基础桩基主筋、地梁与底板钢筋网作接地体,接地体必须饱和焊接形成可靠的电报通路。 所有基础地梁应保证两根≥φ12主钢筋电气连续贯通,并与桩承台台面环形接地体采用φ10圆钢搭接连通,焊口单面焊焊缝长120mm,双面焊缝长60mm,保证电气连续贯通。利用立柱内二根≥φ16对角主筋(剪力墙内至少两根φ12立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采用两根φ10圆钢分别和基础接地系统搭接连通,焊口单面焊焊缝长。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暗敷在部分基础地梁内将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连续贯通组成联合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引出,采用200*200*90钢盒暗埋于墙(或100*100*60钢盒暗埋于柱)内,钢盒内预留80*50*5端子板,并用40*4热镀锌扁铁与接地系统可靠焊通。接地系统测试点采用63*63*5角钢预埋于立柱内(与柱外侧平),预埋角钢同引下线可靠焊通,下口距室外地坪500mm。 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道、金属构架每层(每层预留63*63*5角钢与结构主钢筋焊通)与防雷系统连通。所有进出大厦的金属管道皆与就近接地系统连通,做总等电位连接。 屋面避雷带采用25*4镀锌扁钢女儿墙压顶上明装,采用支撑卡与女儿墙压顶固定,卡间水平间距1.0米;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间用25*4热镀锌扁钢焊接贯通。将各层的金属门窗框架、阳台、金属栏杆、面积较大的金属装饰物以及金属结构物等就近与防雷引下线或楼层均压环搭接连通。玻璃幕墙的金属支撑架从一层开始每层就近与防雷引下线、楼层均压环连接。 本建筑的防雷接地装置与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共用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二、施工要素及施工工艺流程 具备完整的设计文件并充分领悟文件意图;施工操作人员及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接地电阻

防雷及接地安装

16.1 接地装置安装 16.1.1 施工准备 16.1.1.1 技术准备 1. 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2. 按施工图设计接地装置的位置进行放线、确定线路,经复核符合设计要求。 3. 接地装置安装前,应现场复核接地干线支架安装和保护套管的预埋情况,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16.1.1.2 材料准备 1.钢材(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均应为热镀锌材料,其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2. 辅助材料,均应采用镀锌制品,如钢丝、紧固件(螺栓、垫片、弹簧垫圈、U形螺栓、元宝螺栓等)和支架等。 3. 常用材料:电焊条、氧气、乙炔、油性涂料、预埋件等均符合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4. 人工接地装置的最小尺寸见表16-1所示。 16.1.1.3 机具准备 1. 主要安装机具:手锤、电焊机、钢锯、气焊工具、压力案子、铁锹、铁镐、大锤、夯桶、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常用电工工具等。 2. 主要检测机具:线坠、卷尺、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16.1.1.4 作业条件 1. 接地体作业条件 (1) 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 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3) 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 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1) 支架安装完毕。 (2) 保护管已预埋。 (3) 土建抹灰完毕。 16.1.2 施工工艺 16.1.2.1 工艺流程

16.1.2.2 操作工艺 1.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 (1)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的分类 人工接地体(极)安装的分类为垂直安装和水平安装两种,如图16-1所示。 (2) 接地体的制作 1) 根据设计要求的数量、材料规格进行加工,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如采用钢管打入地下应根据土质加工成一定的开关,遇松软土壤时,可切成斜面形。为了避免打入时受力不均使管子歪斜,也可加工成扁尖形;遇土质很硬时,可将尖端加工成锥形。如选用角钢时,应采用不小于50mm×50mm×5mm的角钢,切割长度不应小于2.5m,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 2) 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焊缝应饱满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得有夹渣、咬肉、裂纹、虚焊、气孔等缺陷,焊接处的药皮敲净后,刷沥青做防腐处理。如图16-2所示。

接地与防雷安全技术措施

接地与防雷安全技术措施 1) 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图16—1)。 图16一l专用变压器供电时TN—S接零保护系统示意 1-工作接地 2-PE线重复接地 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 (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Ll、L2、D一相线N-工作零线 PE-保护零线 DK-总电源隔离开关 RCD-总漏电保护器 (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T-变压器 2) 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图16—2)。 3)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 4)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5) 使用一次侧由50V以上电压的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二次侧为

50V及以下电压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时,二次侧不得接地,并应将二次线路用绝缘管保护或采用橡皮护套软线。当采用普通隔离变压器时,其二次侧一端应接地,且变压器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一次回路保护零线相连接。以上变压器尚应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T一变压器 图16—2三相四线供电时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引出示意 1-NPE线重复接地2-PE线重复接地L1、L2、L3一相线 N-工作零线PE一保护零线 DK-总电源隔离开关 RCD-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6)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做相线或零线。 7) 接地装置的设置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并应符合表16—5的规定,接地电阻值在四季中均应符合JGJ46—2005规范中第5.3节的要求。但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只考虑在雷雨季节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 表16—5接地装置的季节系数y值

防雷接地现场施工方法

脱硫系统接地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施工图纸: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2×660MW超超临界 二、工程概况: 大唐准东五彩湾北一电厂位于新疆昌吉市吉木萨尔县五彩湾工业园内,距五彩湾镇约30km。大唐准东五彩湾北一电厂(2*660MW)超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包括SO2吸收系统、烟气系统、制浆系统、脱水系统、水工系统、事故浆液系统、工艺水系统、湿式电除尘器系统。配电系统包括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弱电系统接地包括 重复接地及共用接地装置。 精心整理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1、组织机构图 大唐吉木萨尔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2×660MW超超临界机组烟气脱硫工程防雷接地施工组织机构图 2、劳动力组织 作业人员表: 精心整理

(1)、人工接地体: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已经清理好;(2)、利用柱钢筋做防雷接地引下线,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安装: 精心整理

(1)、支架安装完毕; (2)、土建抹灰已完成; (3)、穿墙保护管已预埋。 3、支架安装: ( ( ( ( ( ( (3)、接地极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7、避雷针安装: (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安装完毕; (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3)、土建结构工程已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五、工艺流程 接地体 接地干线 支架 引下线(明)敷设 避雷针 避雷带或均压环 (一)防雷接地的施工: 3m 采用Φ焊接8的镀160×1802米,(二)接地体的安装 1、接地体的安装应按图施工,具体情况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尽量在土方开挖时利用地形、地势,避开岩石层进行接地施工,以减少工作强度和提高接地效果。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8731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大量的智能建筑,这对建筑的电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接地系统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建筑的弱电系统经常出现故障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其中超过25%的事故是由于雷电以及其它的电磁干扰引起的,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不要受到雷电以及浪涌电压的影响成为电气接地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力系统的使用安全关系到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建筑内的设备和人员安全也是一个保证,为了更好的设计接地系统,就要清楚建筑中接地系统

防雷与接地方案

附录A500mW CS防雷与接地方案 A.1 方案介绍 由于CS(基站)建设环境多样, 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在20天以上)高雷区、强雷区 及有雷击破坏史地区的PAS基站,为保护天线免遭直接雷击,应考虑安装避雷针 装置。对于地处少雷区、低雷区及周围有较高建筑物和构筑物防雷覆盖的基站, 可以不设立防直接雷装置。原则上,基站是否设立防直接雷装置,应视该基站所 处的地理环境及当地气象条件因地制宜地处理为宜。因此,其防雷应该从防直击 雷这个根本点出发,兼顾考虑对雷电感应的防护及雷电波入侵的防护,这样才能 达到理想的防雷效果,最大限度的把雷击灾害减至最小。 A.1.1 直击雷的防护 为保护天线和基站设备免遭直接雷击,在离天线支架中心位置(2.5~3米)处竖 一根高度为3.8米的避雷针支撑杆,在支撑杆顶上再竖一根高度为1.5米 LR-200-1.5型避雷针,这样根据滚球法计算,完全可以将基站天线置于避雷针的 保护范围内 (保护半径为2.5米~3米) ,此为最佳方案。如图A-2所示。 当基站建在电线杆(邮杆)上时,考虑到安装的困难性,可以将避雷针安装在天线 支架中心,但避雷针针尖必须高出天线顶端1.5~1.8米。(加1.0~1.3米的塔杆 支撑避雷针)。如图A-1所示。 在下列情形应选装避雷针: ●基站不在附近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 ●基站附近有避雷针保护,但水平距离大于25米,高于基站25米 ●基站在半径25米内无高出基站25米的高层建筑 技术指标 雷电通流(8/20μs):200kA 总阻值:≤1Ω 抗风强度:40m/s 自身高度:1.0m 质量:≤1.0kg

A.1.2 感应雷的防护 A.1.2.1 天馈传输线感应雷防护 当天线四周的金属导体遭受直击雷时,天线到设备间的同轴电缆将产生不同大小 的感应雷电流,因此,在设备端前应加相应的同轴电缆避雷器。 工作原理 天馈避雷器连接在天线与被保护的设备之间。当受到雷击时,雷电流通过避雷 器的雷电支路泄放到大地,避雷器的输出电压限制在设备安全允许的数值内。 技术指标 接口:TNC型 标称阻抗:50Ω 工作频率:1800~2000MHz 传输功率:60W 驻波系数:≤1.15 插入损耗:≤0.15dB 雷电通流:(8/20μs)8kA 限制电压:(10/700μs)≤40V A.1.2.2 电源线、信号线上的感应雷防护 同样在电源线上产生的感应电流特别强,同时在信号线上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对传 输信号进行干扰,因此在电源和信号线上必须加相应的电源、信号避雷器。 UT斯达康公司的接线盒将变压器和电源、信号避雷器组合为一体,采用金属外 壳,具有密封性好、外形美观、安装接线方便等特点,并且防水、防尘、防腐 蚀、防爆和阻燃。电源避雷器为串联式避雷器,电路上采用“合二为一”,具有 通流量大、限制电压低等特点。信号避雷器用于保护通信设备,它能抑制来自信 号线上的感应雷电流,从而保护通信设备免遭感应雷击。 工作原理 当有感应雷电波侵入电源或信号传输线时,电源避雷器的防雷组件将以纳秒级 (<50ns)的响应速度呈现低阻抗状态,迅速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并把由雷电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通用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通用版) 雷电的危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近几年随着电网的改造,特别是城网改造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大家可能对这些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还是认识不足,以致造成了多起雷害事故,造成自动化系统的瘫痪和一些电网设备事故,损失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供、配电系统的防雷接地问题,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1电力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1.1输电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输电线路的防雷,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并结合当地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1)35kV线路不宜全线架设避雷线,一般在变电所的进线段架设

1~2km的避雷线,同时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段架设避雷线,或者安装线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110kV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山区应采用双避雷线;但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日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避雷线。 (3)220kV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同时应采用双避雷线。 对于架设避雷线的线路,应注意杆塔上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20°~30°保护角,同时做好杆塔的接地。根据土壤电阻率的不同,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1所列数值。 表1杆塔的接地电阻 地壤电阻率(Ω·m)100及以下100以上至500500以上至1000 工频接地电阻(Ω)101520 对于35kV线路装设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参数,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持续运行电压(有效值)不小于40.8kV; ②额定电压(有效值)不小于51kV;

接地与防雷规范(2)

接地与防雷 一般规定 5.1.1 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 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 1-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地;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DK-总电源隔离开关;RCD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T-变压器 5.1.2 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

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图5. 1. 2) DK RCD 图5.1.2三相四线供电时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引出示意 1 一NP线重复接地;2-PE线重复接地;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呆护零线;DK--总电源隔离开关;RCD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5.1.3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 5.1.4 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K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5.1.5 使用一次侧由50V以上电压的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二次侧为 50V及以下电压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时,二次侧不得接地,并应将二次线路用绝缘管保护或采用橡皮护套软线。 当采用普通隔离变压器时,其二次侧一端应接地,且变压器正常 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一次回路保护零线相连接。 以上变压器尚应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浅谈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和接地(谷风技术)

浅谈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和接地 摘要:制造、储存危险品场所,危险品因雷击、静电会引起爆炸,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危险场所防雷电和接地设计、运行和维护都要符合设计规程。 关键词: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接地极;TN―S系统 Abstract: manufacturing, storage of dangerous goods, dangerous goods due to lightning, explosion caused by electrostatic will, thus causes the personnel casualty and property losses, dangerous places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desig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hall comply with the design rules. Keywords: grounding device; equipotential connection; grounding; TN - S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856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引言 在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根据防雷电设计规范要求,安装防雷电装置,需加强管理,必须保证其有效性。 接地装置的技术要求 1、接地极的制作与安装 防雷电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极三部分组成。 接闪器应采用截面大于100平方厘米的尖铜棒或镀锌钢棒,也可用直径为20―25厘米的尖头钢管。 引下线可采用截面积大于25平方厘米,镀锌线或大于16平方厘米铜绞线,也可用截面积4?L×25?L,长度为2.5米的扁钢,埋入地下的深度在0.8米以上,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避雷针支架可用粗钢管或三角钢架制成。接地极分垂直接地极和水平接地极两种: ⑴垂直接地极,首先截取长度不小于2.5米的L50×50×5的镀锌角钢,DN50镀锌钢管或∮20镀锌圆钢,圆钢或钢管端部锯成斜口或锻造成锥形,角钢的一端应加工成尖头形状,尖点保持在角钢的背线上,并使两个斜边对称制成接地极。 ⑵水平接地极,水平接地极多用于环绕建筑物四

施工现场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实用版

YF-ED-J7442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施工现场接地与防雷安全 要求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施工现场接地与防雷安全要求实 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和电气 设备连接的金属构架等,除有特殊规定外,均 应有可靠的接地(零)保护。 (2)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供电系统中,必须采用接零保护,且须设专用 保护零线,不得与工作零线共用。 (3) 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由配 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 引出。 (4) 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供电系统中,则

必须采用接地保护。 (5) 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应以并联方式与零干线连接。零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6) 严禁利用大地做零线或相线。 (7) 重复接地线与保护线相连,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用截面不小于2.5mm攩2搅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除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中间处和末端处作重复接地。 (8) 施工现场的塔式起重机,井字架和金属脚手架,当其高度超过20m时,要设置防雷和重复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详]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 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 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 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 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 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第六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实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将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交付施工。工程竣工后,须经法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证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七条: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标准版)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标准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28

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标准版) 雷电的危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近几年随着电网的改造,特别是城网改造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大家可能对这些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还是认识不足,以致造成了多起雷害事故,造成自动化系统的瘫痪和一些电网设备事故,损失是比较严重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供、配电系统的防雷接地问题,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1电力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1.1输电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输电线路的防雷,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并结合当地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1)35kV线路不宜全线架设避雷线,一般在变电所的进线段架设

1~2km的避雷线,同时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段架设避雷线,或者安装线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110kV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山区应采用双避雷线;但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日或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避雷线。 (3)220kV线路应全线架设避雷线,同时应采用双避雷线。 对于架设避雷线的线路,应注意杆塔上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20°~30°保护角,同时做好杆塔的接地。根据土壤电阻率的不同,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1所列数值。 表1杆塔的接地电阻 地壤电阻率(Ω·m)100及以下100以上至500500以上至1000 工频接地电阻(Ω)101520 对于35kV线路装设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参数,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持续运行电压(有效值)不小于40.8kV; ②额定电压(有效值)不小于51kV;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实用版

YF-ED-J905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 雷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建筑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实用 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 步,出现了大量的智能建筑,这对建筑的电气 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接地系统的设计 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建筑的弱电系统 经常出现故障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有关部门 的调查显示,其中超过25%的事故是由于雷电以 及其它的电磁干扰引起的,保护电气设备的安 全,不要受到雷电以及浪涌电压的影响成为电 气接地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力系统的 使用安全关系到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使用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建筑内的设备和人员安全也是一个保证,为了更好的设计接地系统,就要清楚建筑中接地系统的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可以确保接地系统安全可靠。 1 建筑接地系统的种类和作用 对于建筑电气的接地系统从所起作用我们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及保护接地,下面分别阐述。 1.1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对于建筑是较为重要的接地系统。当建筑遭到雷击时可以有效的把电流导入大地,保护了建筑物以及其内部物件和人员的安全。在雷击的瞬间雷电流是极为大的,可以达到几十到几百千安培,以致瞬时的感应电压可以达到几十到几百千伏,建筑物内的电子设

化工企业设备防雷及接地要求.docx

化工企业设备防雷及接地要求 一、化工设备的防雷要求 1、当罐顶钢板厚度大于4mm,且装有呼吸阀时,可不装设防雷装置。但油罐体应作良好的接地,接地点不少于2处,间距不大于30m,其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2、当罐顶钢板厚度小于4mm时,虽装有呼吸阀,也应在罐顶装设避雷针,且避雷针与呼吸阀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保护范围高出呼吸阀不应小于2m。 3、浮顶油罐(包括内浮顶油罐)可不设防雷装置,但浮顶与罐体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4、非金属易燃液体的储罐应采用独立的避雷针,以防止直接雷击。同时,还应有感应雷措施。避雷针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5、覆土厚度大于0.5m的地下油罐,可不考虑防雷措施,但呼吸阀、量油孔、采气孔应做良好接地。接地点不少于2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6、易燃液体的敞开贮罐应设独立避雷针,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5Ω。 7、户外架空管道的防雷:①户外输送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体的管道,可在管道的始端、终端、分支处、转角处以及直线部分每隔100m处,每处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②当管道与爆炸危险厂房平行敷设的间距小于10m时,在接近厂房的一段,其两端及每隔 30m-40m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20Ω。③当管道连接点(弯头、阀门、法兰盘等),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时,应用金属线跨接。④接地引下线可利用金属支架。若是活动金属支架,在管道与支持物之间必须增设跨接线;若是非金属支架,必须另作引下线。⑤接地装置可利用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的装置。 二、罐、塔、容器固定设备的接地 1、室外的罐、塔、容器一般已设有防雷接地,可不必单独安装静电接地。但应按照静电接地的要求进行检查,对大于50M3或直径在2.5m以上的罐、塔、容器接地部分不得少于2处,接地点应对称布置,其间距小于30m。 2、罐、塔等设备原则上要求在每个部件上进行重复接地,接地线的位置应远离物料的进出口处。 3、罐、塔、容器内外的各金属部件及进入罐内的工具部件,均应保证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

接地与防雷

接地与防雷 一、一般规定 1、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2、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享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 3、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 4、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PE零线应单独敷设。重复接地线必须与PE线相连接,严禁与N线相连接。 5、使用一次侧由50V以上电压的接零保护系统供电,二次侧为50V及以下电压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时,二次侧不得接地,并应将二次线路用绝缘管保护或采用橡皮护套软线。当采用普通隔离变压器时,其二次侧一端应接地,且变压器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一次回路保护零线相连接。以上变压器尚应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6、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做相线或零线。

7、接地装置的设置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并应符合规定,接地电阻值在四季中均应符合规范要求。但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只考虑在雷雨季节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接地装置的季节系数ψ值: ⑴埋深0.5(m),水平接地体1.4~1.8,长2~3m的垂直接地体1.2~1.4。 ⑵埋深0.8~1.0(m),水平接地体1.25~1.45,长2~3m的垂直接地体1.15~1.3。 ⑶埋深2.5~3.0(m),水平接地体1.0~1.1,长2~3m的垂直接地体1.0~1.1。 8、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工作零线(N线)相同时,其最小截面应符合规定。PE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的关系: ⑴相线芯线截面S≤16(mm2),PE线最小截面5(mm2)。 ⑵相线芯线截面1635(mm2),PE线最小截面S/2(mm2)。 9、保护零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配电装置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PE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掌上型电动工具的PE线应为截面不小于1.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10、PE在线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11、相线、N线、PE线的颜色标记必须符合以下规定:相线L1(A)L2(B)L3(C),相序的绝缘颜色依次为黄、绿、红色;N线的绝缘颜色为淡蓝色;PE线的绝缘颜色为绿/黄双色。任何情况下上述颜色标记严禁混用和互相代用。 二、保护接零

建筑防雷及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建筑防雷及接地系统施工方案 1.防雷接地工程流程: 防雷与接地工程流程图 防雷接地工程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2.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 1)、金属屋面采用25*4镀锌扁钢在金属板下与支撑金属板的钢架焊接,所有相临的金属板之间相互用25*4热镀锌扁钢焊接,作为防雷接闪器。接地线经过伸缩缝处,应加U型接件。 2)、竖井内敷设的接地铜排保持平整,固定牢固。施工技术要求见下表5.10-53: 3)、接地装置的安装 利用地下室底板钢筋和基础主筋做综合接地装置:按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标好位置,将底板钢筋上层主筋搭接焊好间距不大于20×20米的网格,并在适当位置取若干点与下层钢筋做可靠焊接;再将柱主筋(不少于2根)底部与基础主筋、底板上层主筋搭接焊好,不同标高处利用两根竖向结构筋上下贯通,消除

药皮,并在室外每个测试点地面以下1米处预留40×4热镀锌扁钢至散水以外,并将两根主筋用色漆做好标记以便于引出和检查。及时请质检部门及监理进行隐检,同时做好隐检记录。 3.屋顶避雷带的安装 1)屋顶避雷带安装:屋顶避雷带安装,采用φ10镀锌圆钢,避雷带沿女儿墙四周敷设,热镀锌圆钢避雷带支持卡子间距为1米左右,但必须一致,转角处悬空段不大于1米,避雷带高出屋面装饰或女儿墙0.15米,同时屋面采用热镀锌圆钢组成10*10米或12*8米的避雷网格。避雷网格沿屋面敷设,所有高出屋面的各种金属构件均需与避雷带焊接相连。 2)避雷带安装将Φ10镀锌圆钢调直,避雷线安装时应平直、牢固,不得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避雷线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镀锌扁铁直径的2.5倍,在建筑物的变形缝处应做防雷跨越处理。 3)凡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如铁爬梯、水管、透气管等),均应与就近的避雷带相连。凡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体(如烟囱等),应加装独立小针,并与就近的避雷带相连。 4)屋面避雷网格采用φ10镀锌圆钢暗敷于隔热层下并与避雷带或引下线连通。

防雷及接地装置

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工艺标准 1.主题词 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的程序、方法、技术和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防雷及接地装置的施工。 3.引用文件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4.施工工艺 4.1主控项目 4.1.1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4.1.2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3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经人行通道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取均压措施或在其上方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4.1.4接地模块顶面埋深不应小于0.6m,接地模块间距不应小于模块长度的3~5倍。接地模块埋设基坑,一般为模块外形尺寸的1.2~1.4倍,且在开挖深度内详细记录地层情况。 4.1.5接地模块应垂直或水平就位,不应倾斜设置,保持与原土层接触良好。 4.1.6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4.2工艺流程避雷网 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避雷针 均压环 避雷带 4.3防雷及接地一般规定 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4.3.1电机、变压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4.3.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4.3.3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筑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拦和金属门。 4.3.4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4.3.5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4.3.6车间及露天吊车及电葫芦轨道。 4.3.7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4.3.8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4.3.9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 4.3.10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4.3.11电除尘器的构架。 4.3.12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4.2.13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 4.2.14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4.2.15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 4.4接地体安装 4.4.1人工接地体安装一般规定 人工接地的最小尺寸 4.4.2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