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记录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记录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记录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记录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记录

小勐统中学李发娣

周老师这节课从学案的编写到实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符合教改的基本精神。本节课始终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主线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培养,目标的达成,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在课堂结构上、严谨而顺畅,课堂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到了新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学中灵活使用多媒体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针对这节课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意见。

一、教学目标方面

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在这堂课中顺利的完成了目标,使学生学会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目标、反映目标,能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让学生明白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实际问题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这一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详略得当;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结合多媒体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通过对问题的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实际问题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堂课周老师在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的基础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想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紧紧围绕着学案结合老师的指导,展开自主的学习。在引导学生讨论出实际问题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的方法后,接着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对出现的问题立即进行矫正并反思总结,不但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老师方面,周老师这节课不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实现了目标

要求,在学生的方面,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学习积极而主动,能准确地完成课堂练习,能对一堂课归纳出主要内容,独立的进行课堂小结与反思,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等。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归纳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预设方案: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几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 学生做题过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①、②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我在上课时,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了小结,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作为本堂课的难点,也就是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变号问题,我认为: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了,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移项变号的法则不应是让学生记住其概念,而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去练习,教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备课就是备学生,要充分朝学生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题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探讨和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再者,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的练习,让其巩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想:对于本堂课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的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1课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看到了老师的精彩的教学展示,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 2、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实现目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既完成了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在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 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和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方式。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设置若干个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探究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并适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利用幻灯片,一方面创设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然后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类比、对比过程,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规范解题步骤,养成按步骤操作的解题习惯,夯实双基,同时发展学生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首先本节课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引入除了带入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具体体现在对于不同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不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例如对于系数相同,系数互为相反数的,系数互为倍数的,系数没有特殊关系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和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组内展示和班级展示等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本节课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如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包括字迹书写,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性的特点,这种层次也反映了对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的概括程度的高低。这里,化归是第一个层次,消元是第二个层次,代入和加减是第三个层次,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重点难点题型全覆盖试卷附详细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重点难点题型全覆盖试卷附详细答案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方程2- =- 去分母得( ) A. 2-5(3x -7)= -4(x+17) B. 40-15x -35=-4x -68 C. 40-5(3x -7)= -4x+68 D. 40-5(3x -7)= -4(x+17) 2.某工程,甲独做需12天完成,乙独做需8天完成,现由甲先做3天,乙再参加合做,求完成这项工程共用的时间.若设完成此项工程共用x 天,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312+x 8=1 B. x+312+ x?3 8 =1 C. x 12+x 8=1 D. x 12+ x?3 8 =1 3.某种衬衫的进价为400元,出售时标价为550元,由于换季,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持利润不低于10%,那么至多打( ) A. 9折 B. 8折 C. 7折 D. 6折 4.某种商品的进价为1200元,标价为1575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出售,但要保持利润不低于5%,则至多可打( ) A. 6折 B. 7折 C. 8折 D. 9折 5.某中学向西部山区一中学某班捐了若干本图书.如果该班每位同学分47本,那么还差3本;如果每位同学分45本,那么又多出43本,则该班共有学生( )名. A. 20 B. 21 C. 22 D. 23 6.若x =2是方程k (2x -1)=kx +7的解,那么k 的值是( ) A. 1 B. -1 C. 7 D. -7 7.商店同时以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则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 ) A. 不赔不赚 B. 亏损8元 C. 盈利3元 D. 亏损3元 8.下列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2y=1 B. ?5x +1 C. x 2=4 D. 2t+3=1 9.某商店经销一种商品,由于进价降低了5%,出售价不变,使得利润率由m%提高到(m+6)%,则m 的值为( ) A. 10 B. 12 C. 14 D. 1 10.一个教室有5盏灯,其中有40瓦和60瓦的两种,总的瓦数为260瓦,则40瓦和60瓦的灯泡个数分别是( ) A. 1,4 B. 2,3 C. 3,2 D. 4,1 11.一益智游戏分二阶段进行,其中第二阶段共有25题,答对一题得3分,答错一题扣2分,不作答得0分.若小明已在第一阶段得50分,且第二阶段答对了20题,则下列哪一个分数可能是小明在此益智游戏中所得的总分(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记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记录 主讲老师嘉鱼县渡普中学张茂林 评课人:嘉鱼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黄华明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张茂林老师讲了一堂数学教研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求解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张老师选择方法,巧妙化解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是一堂高效的课。下面我就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张老师的课前准备是充分的,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设计问题,按不同的时段进行有效训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其次,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较强,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注重讲练结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恰当地点拨指导,规范解题格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张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他主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同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讲授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和由解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都要求学生画数轴,在数轴上标明运行趋势,同时运用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关量的关系,很自然地明确解题的思路。复杂问题出现时,张老师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动笔求解,而是启发学生用什么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张老师课堂教学的另一特点就是讲解详略得当,该讲的就讲细讲透,让学生听得清楚,能真正掌握运用,该略的地方一带而过。注重变式练习,学生训练及时有效。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得益于平时对教材、教法、学情的研究。我们只要有一份责任,心中装有学生,我们的课堂都会有精彩呈现,课堂效果一定会有效,甚至高效。 评课人:渡普中学段善祥校长 这节课,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室让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闪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上课开始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能以常见例题为例,注重学生年龄特点,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重难点突破习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重难点突破(配套习题) 知识点1:不等式组基本性质(一看系数,二看符号) 1.若(m ﹣1)x >m ﹣1的解集为x <1,则( ) A. m >1 B. m <1 C. m >0 D. m <0 2.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5a >4a B.x+2<x+3 C.-a >-2a D. a a 24> 3.关于x 的不等式(m +1)x >m +1的解集为x <1,则( ) A. m <0 B. m <﹣1 C. m >1 D. m >﹣1 4.当m ______________时,不等式(1 )8m x 的解集为81 x m 。 5.如果0< C 、a b x -< D 、a b x -> 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ax b 的解集为2x ,则2ax b 的解集为 ,则不 等式2ax a bx b 的解集为 7.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32ax x a 的解集为2x ,则a 的值为 若其解集为2x ,那么a 是否存在?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2:不等式组的解集(5种基本形式,注意是否取“=”) 1、若不等式组? ??<<-a x x 312的解集是x<2,则a 的取值围是( ) A.22 32 a x a x 无解,则常数a 的取值围是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重难点复习

一元一次方程的重难点复习 授课教师:中山市东升旭日中学 何 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本章所学知识,梳理重要知识点,进一步系统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梳理培养总结归纳能力;通过问题解决进一步体会解方程中蕴含的“化归思想”和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 3.情感与态度:通过师生互动,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通过知识点的回顾,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部曲,准确计算; 2.学习难点:掌握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活动1----独立思索与合作探究◆◆ ◆解下列方程 (1) (2)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PPT,每小组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知识回忆,训练学生解回忆求解方程的步骤,为整节课的学习铺垫基础. ◆展示成果,查找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部曲 1.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最小公倍数、两边同 时,带上括号) 2.去括号(先定符号,再绝对值相乘) 3.移项(移动位置的项要改变符号,不动不变) 4.合并同类项(系数合并) 5.系数化为1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PPT ,学生整体快速齐回答,学生整体齐读. 设计意图:计算练习过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熟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部曲,为学生后面熟练地计算做好铺垫,促使学生快速集中精神投入整节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活动2----看图回忆,激趣诱思◆◆ 等式性质1:.,那么如果c b c a b a ±=±= 等式性质2:;,那么如果bc ac b a == ().那么 如果c b c a c b a =≠=,0 43135x x ---=21136 y y -=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 开课教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会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难点: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实践、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我们已经全部讲完,现在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 1、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怎样的? 3、情境引入:这个星期的星期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肖老师想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 要求:这束花不低于20元,又少于40元 如果你是花店售货员,你会拿什么价格的康乃馨给我选择呢 二、讲授新知 探究新知:

题中一共有两种数量关系,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题中的x 应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未知数,既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要找出公共部分,就要利用数轴,在此要引导学生重视数轴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数轴如何观察数轴上对应解集的范围。 记着20≤X<40(引导发现,此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不等式组中的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步骤: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三、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来完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1解不等式组 (1)312128 x x x ->+??>?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评郑老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九章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要求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直观判断某些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试解的方法明确不等式的解是一个范围。教学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寻求不等式的解。难点是:不等式解的探索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的构建,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郑老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尝试: 一、紧紧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不等式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可以有效刻画现实问题,教学时郑老师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充分发挥学习心理中的正向迁移作用,为后续学习不等式的解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一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郑老师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不等式、如何列不等式、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值的寻找,遵循这样一条主线,教师通过列一列、判一判、想一想、练一练等多种方式,强调问题中的基本不等量关系,突出教学重点,既把握通则通法,又鼓励思维的灵活多样。 可见郑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本节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不等式等多个概念,老师做了大胆的调整,充分利用类比与概括,使整节课比较紧凑而又不失灵活。2、知识点落实的比较扎实。设未知数、列不等式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确的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郑老师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检验解的合理性,概念的理解清晰透彻。3、借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问题(重难点培优)-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原卷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尖子生同步培优题典【人教版】 专题9.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问题(重难点培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共24题,选择10道、填空8道、解答6道.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覃塘区三模)不等式1 2x +1<3的正整数解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2019春?霍邱县期末)使代数式4x ?32的值不大于3x +5的值的x 的最大整数值是( ) A .4 B .6 C .7 D .8 3.(2020春?莒县期末)已知不等式2x ﹣a ≤0的正整数解恰好是1,2,3,4,5,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0 B .10≤a ≤12 C .10<a ≤12 D .10≤a <12 4.(2019?广元一模)不等式﹣4x ﹣k ≤0的负整数解是﹣1,﹣2,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A .8≤k <12 B .8<k ≤12 C .2≤k <3 D .2<k ≤3 5.(2020秋?青田县期末)若关于x 的不等式3x +1<m 的正整数解是1,2,3,则整数m 的最大值是( ) A .10 B .11 C .12 D .13 6.(2020春?嘉祥县期末)若一个不等式的正整数解为1,2,则该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可能是下 列的( ) A . B . C . D . 7.(2020秋?余杭区期末)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2<03x +4>a ?x 恰好只有2个整数解,则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 的值之和是( ) A .3 B .4 C .6 D .1 8.(2020?南山区三模)关于x 的不等式组{2x?13<2?1+x >a 恰好只有4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章节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变形的应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因而这节内容我更加费劲心思的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上较合理,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本节课先让学生明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变形,再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步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步骤。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例题加深,让学生经历了回顾、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判断、找方法、合作交流等过程。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出用新教材的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本节时,要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弄清其区别与联系。 (1)从概念上来说:两者化简后,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但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 (2)从解法上来看:两者经过变形,都把左边变成含未知数(如x)的一次单项式,右边变成已知数,解法的五个步骤也完全相同;但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变号,而方程两边都

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等号不变。 (3)从解的情况来看: 1、为加深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应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它可以形象认识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和它的无限性.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2、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是性质3。不等式的性质是正确解不等式的基础。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反思 错误分析引入有效的提问,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能更好地巩固前面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问过程中可以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学提问中,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在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的基础上,类比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出对“等号”与“不等号”的不同,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又有点差别,特别是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不同,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的解的理解。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课堂教学提问中,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尽可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会做。 三、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本节课我从复习旧知识,提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重在学生参与完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重难点突破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难点是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突破建议: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的形成,同方程组一样,教材中未知数x满足两个不等量关系,即满足两个不等式,教师可类比方程组形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的概念.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只是说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突破建议: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称之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这一点等同方程组的解. 2.解集公共部分有三种情况:①公共部分为各自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②公共部分为一个点;③无公共部分.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方面从形上借助数轴来求,直观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从数来说,利用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夹,大大小小是无解”来求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和步骤: ①解出不等式组的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例题:1.解不等式组 ②利用数轴或解集规律即口诀求公共部分. 解析:解不等式组时,要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画数轴找它们的解集的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注意实心点和空心圆圈的区别. 例题:2.解不等式-3≤<7 解析:这是一个连续的不等式,其实就是一个不等式组,先化为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方程 把不等式和方程知识点结合,熟练掌握不等式和方程的解法,体会相互转化的思想. 例题: 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0<x<2,求a+b的值 解析:本题为不等式与方程的综合运用,先用含a,b的式子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利用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有对应关系建立含a,b的方程,求出a,b的值. 例题: 2.已知方程组的解满足x+y<1,且m为正数,求m的范围.解析:可先解方程,用含m的式子表示x,y,再代入x+y<1中转化为关于m的不等式,也可以应用整体思想将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相加得到x+y与m的关系,再代入转化为m的不等式.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一对一教育授课记录 说明:1、考纲要求I、II :I 是考试大纲,针对老教材的;II是新课程标准,针对新教材的; 2、课堂掌握情况以分值来评判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的掌握熟练程度,1,2,3,4,5代表5种分值,1代表了解,2代表理解,3代表基本掌握,4代表熟练掌握,5代表综合运用; 3、作业完成情况指学生本堂课针对此知识点进行训练的作业完成情况。

【知识要点】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 1. 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使一元一次不等式成立的每一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注:其标准形式: ax+b <0或ax+b ≤0, ax+b >0或ax+b ≥0(a ≠0).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 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x a >或 )x a x a ≥≤或或的形式,其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 系数化为1。 说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同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 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这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例如:13 1321≤---x x 解不等式: 解:去分母,得 6)13(2)13≤---x x ( (不要漏乘!每一项都得乘) 去括号,得 62633≤+--x x (注意符号,不要漏乘!) 移 项,得 23663-+≤-x x (移项,每一项要变号;但符号不改变) 合并同类项,得 73≤-x (计算要正确) 系数化为1, 得 3 7 -≥x (同除负,不等号方向要改变,分子分母别颠倒了)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 ≤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公开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进一步巩固数形结合思想。3.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学习难点: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导学案(教师) 【学习过程】 模块一复习巩固 解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x-9<7x+11 模块二预习反馈 举例:经调查,我校学生均有一定的零花钱,八年级(1)班林燕敏同学如果每周比计划多花4元钱,那么一月(按4周算)总量将超过40元,若她计划每周花x元,则x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为响应学校节俭号召,如果她每周比计划少花4元钱,那么一月(按4周算)总量不足20元。则x又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这时,你能求出它的值吗?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1、两问中的x的意义一样吗?由此得不等式组;2、公共部分——回顾、对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说法;3、每步的根据;4、数形结合) 归纳小结: 1.关于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两个?三个?多个怎样?有几个就应有几条线经过的部分)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里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 实践练习,小结提升: 1.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可先让学生分析解法: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总结:你能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吗?(紧扣解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定义展开 (1)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 (2)在数轴上把它们的解集表示出来; (3)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的解集。 练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认识了不等式的样式,了解了不等式解的表达方式,解不等式就成为必然。教师出示例题,学生思考解决办法。有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本节课也是先从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为了优化解题方法,我们引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等基本解题步骤。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带字母系数的不等式不好解,要分情况讨论。另外,如果给出具体的解,那么使用逆向思维的题目也不是很容易,故必须认真完成。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去分母漏乘,之后又出现无括号可去的事情,再之后就错误。一同扩充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口诀,教授学生使用多情况分析法解出绝对值方程,前面学习绝对值时接触过最简单的绝对值方程,此处展开讲解。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新定义问题,分清代入对象,理清责任主体取整问题,取一个不大于或者不小于原数的整数,负数的问题比较棘手。恒大于零问题与分母不为零问题结合起来,难度上升。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1》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内容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不仅是前面认识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内容的基础。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在上节课学生已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不等式的简单变形,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且要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数学思考:通过用不等式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3)问题解决:通过学生观察,推理,类比,分析.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4)情感态度: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实际问题对不等式解集的影响,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把解准确地表示在数轴上。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类比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铺垫新知 先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 若ab,那么a+c>b+c,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bc, 如果a>b,且c<0,那么ac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文全学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无论是在教学设计思路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受益匪浅。 从本节课看,这节课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文老师课前认真地分析、把握教材,教学过程有条理性,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陈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奥运会为背景,设计了三个情景。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列出了三个方程。通过这三个情景,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和奥运相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实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人文教育。在已经列出的三个方程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并总结了这三个方程的共同点。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水平,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的教学模式。在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教师设计了“辩一辩”这样一个习题,即时有效地协助学生巩固新知,能协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之后的对方程的解和利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求解这两个知识点的讲解上,我觉得陈男老师处理的是比较好的,书本上是首先说明什么是方程的解,然后再举例说明利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而陈男老师是让学生通过检验尝试法去发现X=4能够令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从而引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过程能够很好的协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利用尝试检验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学会了判断一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上,陈男老师一开始并指出了解方程的大方向: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然后要求学生完成设计好的三个变化。让学生在这三个变化在感受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同时在这三个变化中,要求学生回顾小学里学过的等式的性质,来说明上述变化的准确性。最后带领学生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最后要求检验来证明解的准确性。然后 是例题讲解,课堂小结。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非常完整的,过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始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该说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情景的背景选择,三个情景都以奥运会为背景,是否会显得单调,不同的背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会用更好的效果? 2、一直以来,我们都有感觉应用题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是否应对应用题应做一定的分析,协助学生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 3、教师对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几个关键的字是否应做一定的解释,比如说,一元就是一个未知数的意思,这样的话,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协助。如二元一次方程等。 4、在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时候,先复习回顾等式的性质是否更好?按照教案上的设计有本末倒置的感觉。 5、对于方程的解的检验,在刚接触一元一次方程的这个时候,我个人觉得应该写出它的过程。待学生熟练后能够省略。 6、例题的解答过程在黑板上完成后,我觉得不宜马上擦掉,这样无法起到示范的作用。板书能否写的小点,这样能够减少擦的次数。 7、是否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像第一个应用题,教师给出的答案太快了,学生根本没充足时间去考虑。 8、能不能适当地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从而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好。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题型)练习题

儿一次不等式组练习题 1、已知方程严+心+3冒 [x +2y =1-m ② r2x-1 >3(x-2) 如果不等式组4 的解集是X V 2,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 B. m A 1 C. mc —1 D. m <1 2、若不等式组 + 9 £ 5x +1 [x Am +1 的解集为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2 3、若不等式组 A. a <—1 B. m >2 「a - X > 0 'X +1A 0无解,则 B. a 「1 C. mW1 D. m>1 a 的取值范围是( C. a£-1 满足X + y < 0,贝9( 4、 m=2 C 、m v 2 D 、m^2 X + a > 2 5、如果不等式组(2 的解集是0 w x <1,那么a +b 的值为 i 2x -b v 3 「X +a 》0, 6、若不等式组|1_2x ,x —2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A -1 D . a <1 X 》m — 1 7、关于x 的不等式组「m + 2的解集是xz ,则m = X —a > 0, 8、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f5_2x>1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9、若不等式组J 5?》0,有实数解, iX -m > 0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C. 5 m> - 3 D.m> - 3 rx +15 丨 2 > X - 3 10、关于X 的不等式组{ 2丄2 I 只有4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4 14 14 A. — 5w aW — — B. — 5w av —石 C. — 5v aW —石 3 3 3 14 D. — 5v av —石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稿 评课人:袁宗涛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卫真老师开设了一堂数学教研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求解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卫老师选择方法,巧妙化解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是一堂高效的课。下面我就卫老师的课堂教学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卫老师的课前准备是充分的,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设计问题,按不同的时段进行有效训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一方面,注重基础训练设计,课堂教学开始阶段设计几道简易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学生合作完成,并有学生自行观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方法归纳后,卫老师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设计若干道简易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让学生按方法直接确定解集,进一步体会方法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卫老师更注重知识拓展问题的设计。在特殊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逆向思维的培养等问题的设计都层次分明、富有挑战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卫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较强,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注重讲练结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恰当地点拨指导,规范解题格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卫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她主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同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讲授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和由解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她都要求学生画数轴,在数轴上标明运行趋势,同时运用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关量的关系,很自然地明确解题的思路。复杂问题出现时,卫老师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动笔求解,而是启发学生用什么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卫老师课堂教学的另一特点就是讲解详略得当,该讲的就讲细讲透,让学生听得清楚,能真正掌握运用,该略的地方一带而过。注重变式练习,学生训练及时有效。卫老师课堂教学语言精炼,对问题的阐述准确无误,能指导学生全面归纳法则、规律、方法,要求学生在明确一般性的规律时要学会思考有没有特殊性。 卫老师这节课无论从问题的设计、学生的训练,还是教师的讲解点拨,应该说都是不错的。建议:(1)解例1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因为前面的探究过程已经很到位了,要把握契机,趁热打铁。(2)当预设节奏与课堂的实际节奏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因为缺乏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学生演示出现的问题应尽可能让学生去发现并纠正。(4)其中有一处小错误当时没有发现,应该在课堂上及时做好处理。(5)善于借助辅助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 总之,卫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得益于平时对教材、教法、学情的研究。我们只要有一份责任,心中装有学生,我们的课堂都会有精彩呈现,课堂效果一定会有效,甚至高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